《高層建筑設計》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_第1頁
《高層建筑設計》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_第2頁
《高層建筑設計》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_第3頁
《高層建筑設計》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_第4頁
《高層建筑設計》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層建筑設計》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下列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抗側移剛度最大的是()。A.框架結構B.框架-剪力墻結構C.筒中筒結構D.剪力墻結構2.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高度為55m的住宅建筑與相鄰高度為48m的辦公樓之間的防火間距最小應為()。A.9mB.11mC.13mD.15m3.高層建筑垂直交通設計中,“候梯時間”的合理控制范圍通常為()。A.15-30秒B.30-60秒C.60-90秒D.90-120秒4.高層建筑風環(huán)境設計中,“穿堂風”的主要危害是()。A.增加供暖能耗B.導致局部風速過高C.影響自然采光D.降低結構穩(wěn)定性5.超高層建筑(高度>250m)的避難層(間)應每()層設置一個。A.8-10B.10-15C.15-20D.20-256.高層建筑核心筒設計中,為滿足人員疏散效率,筒內公共走廊的最小凈寬應為()。A.1.1mB.1.2mC.1.4mD.1.8m7.下列關于高層建筑玻璃幕墻設計的表述中,錯誤的是()。A.應采用安全玻璃(如鋼化玻璃、夾層玻璃)B.幕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能適應層間位移C.全隱框玻璃幕墻的玻璃板塊可直接用結構膠粘貼D.需設置清洗設備或預留清洗軌道8.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扭轉效應”主要由()引起。A.結構平面不規(guī)則B.結構高度過高C.材料強度不足D.基礎沉降不均9.高層建筑空調系統設計中,“分區(qū)處理”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初投資成本B.減少管道長度C.適應不同朝向的負荷差異D.提高系統可靠性10.下列關于高層建筑太陽能利用的表述中,最合理的是()。A.屋頂設置太陽能光伏板會增加結構荷載,應避免使用B.南立面玻璃幕墻可集成光伏組件(BIPV),兼顧發(fā)電與建筑功能C.太陽能熱水器僅適用于低層建筑,高層建筑無法應用D.太陽能利用會影響建筑外觀,設計中應優(yōu)先保證美觀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高層建筑按《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定義為:建筑高度大于()m的非單層民用建筑。2.框架-核心筒結構中,核心筒的平面尺寸不宜過小,一般短邊寬度不小于建筑平面短邊尺寸的(),且不應小于()m。3.高層建筑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設自動滅火系統)為()㎡,當建筑內設置中庭時,防火分區(qū)面積需按()計算。4.消防電梯應分別設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區(qū)內,且每個防火分區(qū)不應少于()臺;其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容量不應小于()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L/s。5.高層建筑風荷載計算中,基本風壓應采用()年一遇的重現期值;風壓高度變化系數與()和()有關。6.超高層建筑的“加強層”通常設置在()部位,其作用是()。7.高層建筑綠色設計中,“熱島效應”的緩解措施包括()和()(列舉兩項)。三、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1.簡述框架-核心筒結構與筒中筒結構的主要區(qū)別。2.解釋高層建筑防火設計中的“自防自救”原則,并列舉三項具體設計措施。3.垂直交通設計的“三要素”是什么?分別說明其設計要點。4.高層建筑玻璃幕墻的“呼吸式雙層幕墻”有哪些優(yōu)勢?5.簡述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的核心思想及應用場景。四、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1.對比分析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在20層、40層、60層高層建筑中的適用性,并說明理由。2.結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論述高度為120m的辦公建筑避難層(間)的設計要點(包括位置、面積、設施、疏散要求等)。五、案例分析題(15分)某城市中心區(qū)擬建一棟高度為80m的商務辦公樓,地上22層(1-5層為商業(yè),6-22層為辦公),地下3層(車庫及設備用房)?;貣|側為城市主干道(紅線寬40m),西側為12層住宅(建筑高度40m),南側為6層商場(建筑高度24m),北側為城市次干道(紅線寬25m)。設計條件:-建筑平面為矩形(長60m×寬30m),核心筒位于平面中心(尺寸20m×20m);-商業(yè)部分層高4.5m,辦公部分層高3.9m;-場地地下水位較高,基礎采用樁筏基礎;-當地基本風壓0.6kN/㎡(50年一遇),抗震設防烈度7度(0.15g)。問題:1.從結構體系選型角度,分析該建筑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應如何調整?(5分)2.指出商業(yè)與辦公部分防火分區(qū)劃分的潛在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需結合規(guī)范數值)。(5分)3.假設辦公部分每層人數為200人,計算該層至少需設置幾部客梯?并說明電梯分區(qū)策略(電梯額定載重量1000kg,速度2.5m/s,單梯服務人數按80-100人估算)。(5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2.C3.B4.B5.B6.C7.C8.A9.C10.B二、填空題1.272.1/10;3.03.3000;上下連通層的總面積4.1;2;105.50;地貌類別;離地面高度6.設備層或避難層;增強結構抗側移剛度,減少水平位移7.增加屋頂綠化;采用低反射率鋪裝材料(或設置立體綠化、優(yōu)化建筑布局等)三、簡答題1.區(qū)別:框架-核心筒結構由外圍框架與中央核心筒組成,核心筒承擔主要水平力,框架僅承擔豎向荷載及部分水平力;筒中筒結構由內筒與外筒(通常為密柱深梁形成的空腹筒)共同構成,內外筒通過樓板協同工作,抗側移剛度更大,適用于超高層建筑。2.“自防自救”原則:指高層建筑因高度大、疏散困難,需依靠自身防火設施實現火災防控與人員保護。具體措施:①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②采用不燃/難燃裝修材料;③設置避難層(間)及獨立防煙樓梯間;④配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3.三要素:①電梯數量與容量:根據高峰時段客流量計算,滿足5分鐘輸送率(通常為總人數的12-15%);②樓梯設計:疏散樓梯需滿足凈寬(≥1.1m)、防煙(封閉或防煙樓梯間)、連續(xù)疏散要求;③交通核布局:電梯與樓梯需集中布置,減少流線交叉,避免“長距離候梯”。4.優(yōu)勢:①熱工性能好:雙層幕墻間的空氣層可形成“緩沖空間”,冬季減少熱量散失,夏季通過通風降低室內得熱;②隔音效果佳:雙層玻璃與空氣層可降低外界噪音(降噪量≥30dB);③維護安全:外層玻璃破損時,內層仍可維持功能,減少高空墜落風險。5.核心思想:基于結構力學概念與工程經驗,在缺乏精確計算時,通過合理的結構布置、材料選擇、傳力路徑優(yōu)化,提高結構安全性與經濟性。應用場景:①方案設計階段的結構選型;②不規(guī)則建筑的抗扭、抗側移優(yōu)化;③大跨、轉換層等關鍵部位的構造設計。四、論述題1.適用性分析:-20層(約60m):框架結構抗側移剛度不足(層間位移易超限),僅適用于低烈度區(qū);剪力墻結構剛度大、整體性好,適合20層左右的住宅或辦公樓;框架-核心筒結構(核心筒承擔水平力)可兼顧空間靈活性與剛度,也可適用,但經濟性略低于剪力墻結構。-40層(約120m):框架結構因側移過大(頂點位移/高度>1/500)基本淘汰;剪力墻結構(普通混凝土)需增加墻厚(≥200mm),但空間分割固定,適用于住宅;框架-核心筒結構通過核心筒提供剛度,外圍框架可靈活布置,更適合辦公建筑。-60層(約180m):剪力墻結構(普通混凝土)墻厚需≥300mm,自重過大且空間受限;框架-核心筒結構需設置加強層(如伸臂桁架)以減少側移;筒中筒結構(內外筒協同工作)抗側移剛度最大,是60層以上超高層建筑的優(yōu)選體系。2.避難層設計要點:-位置: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的高度≤50m(120m建筑需設2個避難層,分別在50m、100m附近,對應約13層、26層);-面積:按避難人數計算(≥5人/㎡),辦公建筑每層200人,22層總人數4400人,每個避難層面積≥880㎡;-設施:設置消防電梯出口、消火栓、消防軟管卷盤、應急照明(≥3.0lx)、獨立防煙設施(可開啟外窗或機械加壓送風);-疏散要求:避難層需與疏散樓梯連通(樓梯在避難層錯位或斷開),人員需經避難層疏散,避免“同層穿越”;-功能限制: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需集中布置,且與避難區(qū)用防火墻分隔(耐火極限≥3.0h)。五、案例分析題1.結構體系合理性:該建筑高度80m(22層),屬于一類高層公共建筑(>50m)。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基本合理,但需注意:①核心筒尺寸20m×20m(占平面面積約33%),略偏大(通常占15-25%),可能導致空間利用率降低;②7度抗震區(qū),需驗算結構扭轉位移比(≤1.2),若平面長寬比(60/30=2)在合理范圍(≤4),可通過調整框架柱截面(如800mm×800mm)優(yōu)化抗側移剛度。建議:若核心筒面積過大,可縮小至18m×18m,并加強外圍框架梁(截面≥400mm×800mm)的抗剪能力。2.防火分區(qū)問題及改進:-商業(yè)部分(1-5層):層高4.5m,屬多層商業(yè),設自動滅火系統時防火分區(qū)最大面積≤5000㎡(規(guī)范GB50016-2014表5.3.1)。建筑平面60m×30m=1800㎡/層,單層面積<5000㎡,可設1個防火分區(qū);但需檢查是否有連通的中庭(若有則需按連通層總面積計算)。-辦公部分(6-22層):屬高層辦公,設自動滅火系統時防火分區(qū)最大面積≤3000㎡。辦公層面積=60×30-20×20=1400㎡<3000㎡,可設1個防火分區(qū)。潛在問題:若商業(yè)與辦公部分未用防火墻(耐火極限≥3.0h)完全分隔,可能導致火災蔓延。改進措施:商業(yè)與辦公部分的樓板(耐火極限≥2.0h)及連通口(設甲級防火門或防火卷簾)需嚴格分隔。3.電梯數量計算與分區(qū):-辦公部分每層200人,22層總人數=200×17(6-22層共17層)=3400人(高峰時段按30%計算,即1020人)。-單梯5分鐘輸送能力:載重量1000kg(約13人),速度2.5m/s,停站時間約30秒/次,5分鐘可運行次數=(5×60)/(2×80/2.5+30)=約5次(80m高度,單程時間=80/2.5=32秒,往返+停站≈94秒,5分鐘≈3次)。單梯5分鐘輸送人數=1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