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集中訓練(歷史學科)_第1頁
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集中訓練(歷史學科)_第2頁
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集中訓練(歷史學科)_第3頁
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集中訓練(歷史學科)_第4頁
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集中訓練(歷史學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集中訓練歷史學科總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材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jù)。下列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材料結論A姜寨聚落的公共墓地出土了一定數(shù)量的隨葬品貧富分化較為明顯B三星堆遺址發(fā)現(xiàn)了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商周加強了對西南地區(qū)的控制C新疆地區(qū)出土了戰(zhàn)國時期的鐵器西域已納入中央政權正式管轄D江西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兼有吳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特征的大型墓葬中原文化輻射到長江流域2.《管子·治國》提出“五谷不宜其地,國之貧也”;《荀子·富國》提出“掩地表畝,刺草殖谷,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也”;《呂氏春秋·任地》提出“今茲美禾,來茲美麥”和“五耕五耨(除草),必審以盡”。據(jù)此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A.重農抑商政策普遍推行 B.百家爭鳴思想競爭激烈C.農業(yè)生產注重精耕細作 D.家庭勞作方式得到推廣3.考古研究顯示,秦昭王曾對巴蜀地區(qū)的板楯蠻夷實行“頃田不租,十妻不算”的優(yōu)待政策(即百畝田免稅、多妻免人口稅)。漢朝在邊疆農耕薄弱地區(qū)推廣類似政策,如《后漢書》記載,遼東太守鼓勵烏桓人“營農,置耕牛鐵器”。這些措施本質上反映了政府()A.以賦稅改革促進民族交流 B.根據(jù)漢化程度實施差異化政策C.以經濟手段加強邊地治理 D.推動游牧向農耕文明全面轉型4.《漢書·景帝紀》有贊語:“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yè),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庇纱丝梢?,這()A.奠定了西漢強盛的政治基礎 B.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C.使儒學成為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 D.表明西漢已進入全盛時期5.中國古代在各級行政機構中專司管理行政文書的人員被稱為“令史”或“胥吏”。據(jù)學者研究,南北朝尚書省都令史獲得了參與議政的機會,中書省主書令史擁有奏事權力,尚書省令史則承擔“諮事”的任務。上述南北朝胥吏職務行為的變化反映出()A.三省制度已經形成 B.士族控制國家政治C.專制皇權有所加強 D.胥吏技術化的趨勢6.下表是關于唐朝詩人李白身世與生平的三則史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天寶初,賀知章見,號為“謫仙人”,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終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舊唐書·李白傳》(五代晉劉晌等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李白)……常橫經籍書,制作不

倦,迄于今三十春矣……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余為序。

《李翰林集序》(唐代李陽冰撰,李白族叔)李白,字太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lián)珪組,世為顯著……(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缎绿茣だ畎讉鳌罚ū彼螝W陽修、宋祁等撰)A.《舊唐書》成書距唐更近記載更真實 B.史料差異反映歷史記錄復雜性C.李陽冰的親屬身份使其記載更客觀 D.可以證實李白出身于隴西士族7.律科是金朝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金章宗時期,朝廷下令考律科之人必須通曉儒家經典,將司法官員的學識、素養(yǎng)標準提高到與中原王朝司法官員相近的程度。金朝此舉()A.減少了司法腐敗的可能 B.利于提升國家治理的能力C.適應了大一統(tǒng)政治需要 D.開啟了法律儒家化的進程8.宋太宗曾言:“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茍無書籍,何以取法?”宋代出版業(yè)興盛,“君臣上下,未嘗頃刻不以文學為務,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講說、紀述、賦詠,動成卷帙,累而數(shù)之”。據(jù)此可知,宋代出版業(yè)的興盛主要得益于()A.科舉取士的需求 B.商品經濟的繁榮C.社會階層的流動 D.崇文政策的推行9.下圖為某學者繪制的元代的多元型帝國構造模式示意圖。關于元代的多元型帝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宣政院對西域因俗而治 B.臺灣地區(qū)設置行省管轄C.行省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D.域內民族平等雜居共處10.朱元璋鑒于漢、唐宦官專權的歷史教訓,非常注意預防這種歷史在明代的重演,甚至將“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的禁令鑄為鐵牌,懸之宮門。但英宗時的王振、武宗時的劉瑾及熹宗時的魏忠賢等“三宦”弄權,是歷史上罕見的宦官專權現(xiàn)象。這是由于()A.君主專制高度強化 B.內閣官員權力過大C.官僚系統(tǒng)制約皇權 D.中央權威受到沖擊11.馮夢龍是明朝后期通俗小說理論和實踐的大家,他用畢生精力搜集、整理、編寫、刊行小說等通俗文學數(shù)十余種。他在《警世通言敘》中指出,小說可以“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jié)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這表明()A.作者重視教化功能 B.社會主流思想轉變C.政府思想控制強化 D.小說成為主流文學12.明朝前期官方役使匠戶、民夫開礦。但到了清朝,雇工生產使得官營礦場成本提高,因此,全國大體上沒有真正的官營礦場,朝廷不得不放寬對民營礦場的限制。這一變化折射出清朝()A.民眾賦稅負擔減輕 B.雇傭勞動逐漸普及全國C.民營經濟空前繁榮 D.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削弱13.從三元里抗英、反洋教斗爭乃至義和團運動,在民族抗爭運動中一直充斥著“恭維天朝大統(tǒng),豈容裂土以與人”的觀念;20世紀初收回利權運動中,中國人明確提出“財產屬于人民,人民屬于國家,所有國有、民有者,為名義上之分別,而于事實上究不必強分離”。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的新變化是()A.近代經濟結構出現(xiàn)變動B.民主革命推動社會進步 C.政治體制的近代化嘗試D.現(xiàn)代民族國家意識覺醒14.1904年,清廷以“南中各省”為重點在全國發(fā)起一場大規(guī)模的查禁書刊運動,開列書目22種,梁啟超所主辦的啟蒙刊物《新小說》位列其中。最終國內查禁收效甚微,而《新小說》迅速在國內形成“似乎登高一呼,群山響應”之勢。這可以印證()A.維新變法思想深入人心 B.民眾思想覺醒程度提高C.東南互保動搖清廷統(tǒng)治 D.白話運動得到民眾支持15.下表所示為1912年至1920年我國近代機器廠與手工工場的數(shù)量比較。據(jù)表可得出的結論是,這一時期我國()年份1912年1914年1916年1918年1920年機器廠家/家363359506432384機器廠家占比1.75%1.76%2.96%3.00%5.89%手工工場/家203861999316581139526140手工工場占比98.25%98.24%97.04%97.00%94.11%A.傳統(tǒng)手工業(yè)競爭優(yōu)勢凸顯 B.近代工業(yè)開始緩慢發(fā)展C.近代經濟轉型道路的艱難 D.與世界經濟的聯(lián)系加強16.廣生行1905年推出“雙妹”雪花膏,包裝強調“妝品雖微,利權宜爭”;1914年其參展標語稱“每日用國妝一分,便為國家存一分元氣”。廣生行的上述行為旨在()A.聯(lián)合抵制洋貨實現(xiàn)國產全面替代 B.以實業(yè)救國理念喚醒民族經濟意識C.響應新文化運動重塑社會價值觀 D.依托清末新政法規(guī)促進輕工業(yè)發(fā)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東漢在繼承西漢監(jiān)察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三方面的改革;其一,提高御史中丞地位,其取代原御史大夫成為御史臺長官,負責監(jiān)察百官、解釋法律、察舉違法、掌圖書秘籍、督運軍糧、糾察朝儀祭酒等,官秩僅千石,直屬少府(管理皇室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其二,復置司隸校尉,領一州,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秩比二千石,可察舉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州部事務,監(jiān)察權大,位于九卿之上,與尚書令、御史中丞并稱“三獨坐”;其三,擴大刺史職權,十三州每州設刺史一人,除原有職權外,增加選舉之權,還可處理地方政務和軍務。——摘編自林劍鳴《秦漢史》材料二隋代和初唐不是制度劇變或創(chuàng)新的時期,其真正的成就是修改現(xiàn)行的行政方法,以適應大大擴大的帝國的需要以及變化和變化中的社會秩序。這是一個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簡化和效益化的時期;它又是行政活動進行法典化和正規(guī)化的時期?!幾裕ㄓⅲ┐奕鸬隆秳蛑袊逄剖贰罚?)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改革后東漢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8分)(2)材料二認為,“隋代和初唐不是制度劇變或創(chuàng)新的時期”。請回答是否贊同該觀點,并闡述理由。(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陜西商人程希仁墓碑文記載:“家世雖未嘗有達官貴人,然自乃祖以貿易起家,其醇愨忠厚,即達官貴人讓德焉。公蓋秉禮法之教,而襲義方之訓者也。”福建商人黃克家墓碑文稱其“復念黃氏聚族而居十有余世,而宗祠未建。爰將先世舊居重加修葺,堂構輪奐,以為族人烝嘗(秋冬祭祀)之所?!标兾魃倘思o墓碑文則載其“樂為義舉,遇貧不能婚喪者,出貲助之”?!幾酝艨骶帯峨]西金石錄》,何丙仲、吳鶴立編纂《廈門墓志銘匯粹》材料二晉商劉冕自稱:“為士農工商,總之皆人生分內事。必尊官腆祿而后可,彼夫陶朱、計然之決策非乎”,遂一意經商。文人王華卻在商人墓碑文中強調:“居貨利之區(qū)而能篤于行誼……·是蓋超乎流俗之表,誠千百中之一二。”同時,清代《徽州府志》收錄304篇商人傳記,其中202篇歸入《義行傳》,記錄商人賑濟災民、修橋鋪路等善舉?!幾詮埣t軍主編《沁陽市博物館藏墓志》等(1)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明清商人墓碑文塑造的商人形象,并簡析撰寫者的主要意圖。(10分)(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明清商人墓碑文所反映的社會文化特點。(4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甲午戰(zhàn)敗后,資產階級維新派對傳統(tǒng)婚姻產生懷疑。維新派主張婚姻自主、夫妻地位平等、婚禮簡便、子女接受教育,以達到優(yōu)育和強國的目的。隨之社會上出現(xiàn)了參照西方結婚風俗的征婚廣告,得到了少數(shù)有識之士的支持。文明婚禮也相繼出現(xiàn),男女雙方經人介紹或自己相識,經過一段時間交往、戀愛,經雙方家長同意而結婚,大大簡化了結婚儀式,因而受到社會各界歡迎,清末有關“文明結婚”的報道日漸增多?!幾怨⒐膺B主編《社會習俗變遷與近代中國》材料二五四運動后,婚姻自由更成為青年男女矢志追求的目標,有人把婚姻自由同當時倡導的“人的解放”“個性獨立”聯(lián)系起來。中國人的婚姻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很大變化,此時婚姻禮儀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并存性。或沿襲中式,或模仿西式,或中西并存各取所好,沒有統(tǒng)一的樣式。婚禮形式趨于簡單,花費趨于節(jié)儉,新式婚禮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體現(xiàn)出自由、自主、平等的婚姻觀念和對人的尊重,淡化了婚姻傳宗接代的目的,北洋時期的婚姻變革不僅停留在觀念上,還體現(xiàn)在有些先進青年用實際行動追求婚姻自由,比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