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涂固化施工方案_第1頁
海涂固化施工方案_第2頁
海涂固化施工方案_第3頁
海涂固化施工方案_第4頁
海涂固化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涂固化施工綜合技術方案一、工程概況1.1項目背景與地質條件本工程位于浙東南沿海淤漲型海涂區(qū)域,灘涂面黃海高程為-0.2~2.5m,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分布,中間向南北兩側微傾。場地50m深度范圍內土層劃分為4個地質層及10個亞層,主要由淤泥質粉質黏土、淤泥及黏土構成,其中表層淤泥含水率50%~60%,靜荷載承載力特征值僅25kPa,屬典型超軟土地基。根據(jù)防洪要求,場地需填高至設計標高,原土無法滿足施工機械進場條件。1.2工程技術指標處理面積:按功能劃分為A、B、C三個施工大區(qū),總面積約86000㎡承載力要求:固化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10kPa(28d齡期)壓實度標準:分層碾壓壓實度≥93%(重型擊實標準)沉降控制:工后沉降量≤30cm,不均勻沉降≤15cm耐水穩(wěn)定性:軟化系數(shù)≥0.95(28d齡期浸泡24h測試)二、施工總體部署2.1施工分區(qū)與流程規(guī)劃采用"分區(qū)流水、分層遞進"的施工組織方式,將全場劃分為3個獨立作業(yè)區(qū),每個作業(yè)區(qū)再分4個流水段。施工順序遵循:場區(qū)排水系統(tǒng)施工→2.表層淤泥預處理→3.固化劑攤鋪攪拌→4.分層碾壓→5.養(yǎng)護檢測→6.驗收移交2.2施工準備工作技術準備:完成地質補勘,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室內配合比試驗,確定固化劑最優(yōu)摻量。通過試驗段施工驗證:當CSA固化劑摻量為6%時,28d無側限抗壓強度達1.8MPa,壓縮模量提升至12MPa,滿足設計要求?,F(xiàn)場準備:布設周邊截水溝(深1.2m×寬0.8m)及集水井(間距50m),配置4臺Φ150污水泵搭建材料倉庫(30m×15m)及水泥罐(200t容量2座),設置防雨防潮設施劃分固化劑堆放區(qū)、攪拌作業(yè)區(qū)及檢測試驗區(qū),設置明顯標識三、施工工藝技術3.1固化劑選型與配比設計主固化劑:采用CSA-Ⅱ型海泥專用固化劑,以硅鋁基工業(yè)廢渣為基材,復配硅酸鹽水泥、石灰、硅灰及高效激發(fā)劑,具有低鈣特性和類同相接觸固化效果。配合比參數(shù):固化劑摻量:6%(占干土質量)水灰比:1.2(根據(jù)現(xiàn)場含水率動態(tài)調整)最佳含水率:25.6%(重型擊實試驗確定)最大干密度:1.72g/cm33.2核心施工工藝3.2.1原位固化施工流程第一步:淤泥開挖與瀝水采用浮體式挖掘機(接地比壓≤25kPa)進行表層0.5m淤泥開挖,堆放至臨時堆土區(qū)(高度≤1.5m),采用編織袋裝土筑埂圍成瀝水區(qū),插入Φ50塑料排水板(間距1.0m×1.0m),自然瀝水3~5d,使含水率降至55%以下。第二步:固化劑攤鋪與攪拌采用門架式多頭攪拌設備(配備6個攪拌頭),攪拌深度2.0m,轉速35r/min固化劑通過高壓柱塞泵(工作壓力1.5MPa)輸送,經(jīng)電子流量控制器(精度±0.5%)控制摻量攪拌工藝采用"兩次攪拌法":第一次正轉攪拌(深度2.0m)→第二次反轉攪拌(深度1.8m),確保固化劑均勻分布第三步:分層碾壓作業(yè)采用20t振動壓路機(激振力350kN)配合30t膠輪壓路機碾壓參數(shù):振壓4遍(頻率30Hz,振幅1.8mm)→靜壓2遍→膠輪揉搓2遍分層厚度:30cm(松鋪系數(shù)1.25),碾壓速度2.5km/h3.2.2特殊區(qū)域處理措施邊坡處理:對場區(qū)邊坡(坡度1:2.5)采用"固化土包邊+土工格柵加筋"工藝,固化劑摻量提高至8%,鋪設雙向土工格柵(抗拉強度≥80kN/m),搭接寬度50cm。檢查井周邊:采用"井筒周圍1.5m范圍強化處理",摻量提高至7%,采用小型夯實機械(激振力80kN)分層夯實,壓實度≥95%。3.3養(yǎng)護與檢測養(yǎng)護措施:碾壓完成后立即覆蓋土工布保濕,養(yǎng)護期≥14d,每日灑水2次(保持表面濕潤)。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5℃時,采取覆蓋薄膜保溫措施。檢測頻次:含水率:每500㎡檢測1組壓實度:每2000㎡檢測3點無側限抗壓強度:每作業(yè)區(qū)每臺班成型3組試塊(7d、28d)靜力觸探:每10000㎡檢測1個斷面,每2m深度記錄數(shù)據(jù)四、施工機械設備配置4.1主要施工機械選型設備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主要參數(shù)用途浮體式挖掘機EX200-52臺斗容1.0m3,接地比壓22kPa淤泥開挖、場地平整門架式攪拌設備HID-20001臺攪拌深度2.5m,功率110kW固化劑攪拌高壓柱塞泵GPB-902臺工作壓力1.5-2.0MPa,流量80m3/h固化劑輸送振動壓路機YZC202臺激振力350kN,振幅1.8mm分層碾壓膠輪壓路機XP3031臺30t,輪胎寬2.3m表面揉搓螺桿推進器LX-1502臺功率45kW,推進速度1.2km/h設備移動4.2設備組合與效率分析采用"1臺門架式攪拌設備+2臺壓路機+2臺挖掘機"的機組配置,每日單班(8h)可完成固化處理面積約1800㎡,綜合效率指標:攪拌效率:250㎡/h(深度2.0m)碾壓效率:300㎡/h(30cm層厚)設備利用率:85%(含輔助時間)機組日均產(chǎn)量:1500-1800㎡/d五、質量控制體系5.1原材料質量控制固化劑進場檢驗:每200t為一批次,檢測細度(80μm篩余≤10%)、初凝時間(≥45min)、3d抗壓強度(≥25MPa)等指標,不合格材料嚴禁使用。含水率動態(tài)監(jiān)測:每作業(yè)區(qū)設置3個監(jiān)測點,采用酒精燃燒法快速測定,當實測含水率與最佳含水率偏差超過±2%時,通過調整固化劑漿液濃度進行修正。5.2施工過程控制關鍵工序控制點:固化劑摻量:電子計量系統(tǒng)每小時校準,偏差控制在±0.3%以內攪拌均勻性:每500㎡取3個點檢測固化土均勻度,變異系數(shù)≤15%碾壓遍數(shù):采用劃格法控制,確保無漏壓、無超壓接縫處理:相鄰作業(yè)區(qū)搭接寬度≥1.0m,碾壓時重疊50cm5.3質量驗收標準分層驗收:每層施工完成后需進行:表觀檢查:表面平整,無明顯輪跡、翻漿壓實度檢測:采用環(huán)刀法,每2000㎡檢測3點承載力檢測:采用輕型動力觸探(N10),錘擊數(shù)≥15擊竣工驗收:靜載試驗:承壓板面積1.0m×1.0m,加載至200kPa,沉降穩(wěn)定彎沉檢測:采用貝克曼梁,彎沉值≤100(0.01mm)室內試驗:28d無側限抗壓強度≥1.5MPa,壓縮系數(shù)≤0.3MPa?1六、安全與環(huán)保措施6.1安全生產(chǎn)管理設備安全:浮體式機械配備防沉警示裝置,作業(yè)前檢查浮力系統(tǒng)用電安全:設置專用配電箱(防雨型),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人員防護:配備防水工作服、防滑鞋、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應急準備:編制防臺風、防暴雨專項預案,配備應急抽水設備6.2環(huán)境保護措施揚塵控制:固化劑運輸采用密閉罐車,現(xiàn)場堆放設置防塵網(wǎng)(2000目)廢水處理:施工排水經(jīng)三級沉淀池(總容積50m3)處理后排放噪聲控制:晝間≤70dB,夜間≤55dB,高噪聲設備設置隔音罩固廢處理:廢棄固化劑包裝袋集中回收,送至專業(yè)機構處理七、施工進度計劃7.1關鍵節(jié)點控制施工準備階段:15d(含排水系統(tǒng)施工)A區(qū)固化施工:45d(每日完成1200㎡)B區(qū)固化施工:50d(含特殊區(qū)域處理)C區(qū)固化施工:40d檢測驗收階段:20d總工期:170日歷天7.2進度保障措施采用雙班制施工(每日16h作業(yè)),配置備用設備建立材料預警機制,固化劑儲備量≥7d用量每周召開進度協(xié)調會,及時調整資源配置采用BIM技術進行進度模擬,提前識別關鍵線路風險八、驗收標準與流程8.1驗收內容資料驗收:施工記錄、檢測報告、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等實體檢測:承載力、壓實度、強度等指標現(xiàn)場測試外觀檢查:表面平整度(≤50mm/2m)、裂縫寬度(≤0.2mm)8.2驗收程序施工單位自檢→監(jiān)理平行檢測→第三方專項檢測→設計單位確認→業(yè)主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