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語文5年(21-25)真題分類匯編教師版-詩歌鑒賞_第1頁
河北中考語文5年(21-25)真題分類匯編教師版-詩歌鑒賞_第2頁
河北中考語文5年(21-25)真題分類匯編教師版-詩歌鑒賞_第3頁
河北中考語文5年(21-25)真題分類匯編教師版-詩歌鑒賞_第4頁
河北中考語文5年(21-25)真題分類匯編教師版-詩歌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河北中考語文5年(21-25)真題分類匯編教師版——詩歌鑒賞1.(2025·河北卷·中考真題)班級開展“走進傳統(tǒng)節(jié)日探尋文化根脈”專題學習活動,小冀同學輯錄了有關(guān)重陽節(jié)的古詩文。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顒右唬嘿p重陽詩篇【甲】九日①文森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乙】九日衛(wèi)使君②筵上作武瓘佳晨登賞喜還鄉(xiāng),謝宇③開筵晚興長。滿眼黃花初泛酒,隔煙紅樹欲迎霜。千家門戶笙歌發(fā),十里江山白鳥翔。共賀安人豐樂歲,幸陪珠履④侍銀章⑤。①(九日)農(nóng)歷九月初九,即重陽節(jié)。②(衛(wèi)使君)池州刺史。③(謝宇)這里指刺史的宅字。④(珠履)以珠為飾的鞋,這里指幕僚。⑤(銀章)銀質(zhì)的印章,這里指刺史。4.根據(jù)相關(guān)詩句,推斷【甲】詩中的“故園花”指什么花。5.【乙】詩的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6.同為重陽詩作,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案】4.菊花(菊)5.示例:描繪了一幅樂聲歌聲從千家萬戶中傳出,鳥兒在山水間自由飛翔的祥和、美好的畫面。6.甲詩表達了詩人重陽節(jié)身處異鄉(xiāng)而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之情。乙詩表達了詩人重陽節(jié)還鄉(xiāng)赴宴的喜悅。(意思對即可)【解析】4.本題考查詞語理解。甲詩中的“故園花”指菊花。聯(lián)系詩句“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可知,首聯(lián)明確點出“重陽菊”,表明重陽節(jié)與菊花的關(guān)聯(lián);后文“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中,“今日”即重陽節(jié),此時所對的“故園花”與首聯(lián)的“重陽菊”形成呼應(yīng),結(jié)合重陽節(jié)賞菊的傳統(tǒng)習俗,可推斷“故園花”正是菊花。5.本題考查詩中畫面。聯(lián)系乙詩頸聯(lián)“千家門戶笙歌發(fā),十里江山白鳥翔”可知,“千家門戶”展現(xiàn)范圍之廣,“笙歌發(fā)”寫出家家戶戶傳出歡樂的歌聲;“十里江山”勾勒出廣闊的地域,“白鳥翔”描繪出白色的鳥兒在天空飛翔的景象,整體營造出熱鬧、祥和的氛圍。示例:重陽節(jié)這天,千家萬戶傳出陣陣歡樂的笙歌,廣闊的江山之上,白色的鳥兒自在地翱翔,一幅百姓安樂、江山明麗的熱鬧祥和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6.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甲詩中,“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點明詩人已連續(xù)三年在異鄉(xiāng)度過重陽節(jié),無法欣賞家中菊花,流露出漂泊的孤寂;“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寫今日意外得以對著故園菊花飲酒,卻難掩對家鄉(xiāng)的眷戀;“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以登高后的茫然發(fā)問,將思鄉(xiāng)之情推向深處,滿是對故園及京華的牽掛,整體抒發(fā)了詩人重陽節(jié)身處異鄉(xiāng)的孤寂與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乙詩開篇“佳晨登賞喜還鄉(xiāng)”便點出重陽節(jié)得以回鄉(xiāng)登高賞景的喜悅;“謝宇開筵晚興長”寫在刺史府第赴宴,興致高昂;“千家門戶笙歌發(fā),十里江山白鳥翔”描繪出百姓安樂、江山明麗的景象,烘托出歡樂氛圍;尾聯(lián)“共賀安人豐樂歲,幸陪珠履侍銀章”則體現(xiàn)出對豐收年景的慶賀和參與宴會的榮幸,整首詩洋溢著重陽節(jié)還鄉(xiāng)赴宴的喜悅及對太平生活的欣慰。2.(2023·河北卷·中考真題)某公園內(nèi)池塘周圍遍植垂柳,樹干上懸掛著寫有詠柳詩句的標牌。閱讀下面標牌上的詩句,回答后面的問題。楊柳青青著地垂

渡頭楊柳青青

一樹春風千萬枝

日借嫩黃初著柳楊花漫漫攪天飛

枝枝葉葉離情

嫩于金色軟于絲

雨催新綠稍歸田甲

丁(1)解釋甲標牌上的詩句中“楊花”一詞的意思。(2)一切景語皆情語。乙標牌上的“渡頭楊柳青青”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3)丙和丁兩個標牌上的“嫩”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共同特點?【答案】(1)柳絮(2)表現(xiàn)了詩人的依依不舍之情(3)柳樹富有生機與活力?!驹斀狻浚?)本題考查詞語解釋。甲“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意思是: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柳絮漫天飛舞。楊花:柳絮。(2)本題考查詩句理解、作者情感。乙中“渡頭楊柳青青”意思是:渡口楊柳郁郁青青。聯(lián)系“枝枝葉葉離情(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可知,“渡口”點明離別的地點,古代有折柳寄情的習俗,“柳”是“留”的諧音,分別時,離情愁緒涌上心頭,表現(xiàn)了詩人的依依不舍之情。(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丙“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意思是: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丁“日借嫩黃初著柳,雨催新綠稍歸田”意思是:日色帶來嫩黃剛剛附著在柳梢上,雨水催著新綠漸漸回歸田野。“嫩”指的是柳枝剛剛長出嫩芽,展現(xiàn)的是春日之景,表現(xiàn)了柳的生機與活力。3.(2022·河北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jié)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吳②綿軟于云。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馀③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中夕④忽有念,撫裘起逡巡⑤,丈夫責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⑥,穩(wěn)暖皆如找,天下無寒人。①桂,地名。②吳: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豐皮。⑤逡巡;遲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邊際。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因一事,產(chǎn)生聯(lián)想,表達內(nèi)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這件事,產(chǎn)生聯(lián)想,表達自己的愿望。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代表詩人。這兩首詩中作者的境況不同,但抒發(fā)的情感有相同之處,都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懷?!敬鸢浮?.茅屋為秋風所破(或“秋風破屋”)6.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濟世情懷?!窘馕觥?.本題考查作家作品識記?!睹┪轂榍镲L所破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jīng)歷,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范之作。6.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及情感主旨把握?!睹┪轂榍镲L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嚴冬季節(jié)身穿布裘溫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濟天下寒人為己任。其中“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是全詩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貴在兼濟天下,做利國利民之事,不能只顧獨善一身。結(jié)尾四句“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源于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彼砻?,兩位偉大詩人的博愛情懷都是一致的。據(jù)此回答即可。4.(2021·河北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5.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人名)。6.說說你對這首詩題目的理解。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從“風”寫起,一個“卷”字,一個“折”字,就寫出了風之大、風之猛,表現(xiàn)出塞北之風的狂暴肆虐。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梨花比作雪花,設(shè)喻新穎,造語奇警,不落窠臼,充滿了浪漫的想象,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C.“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送行者目送行人遠去,直到無法望見,卻還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馬蹄印跡,言盡而意無窮。D.這首詩氣勢宏大,筆力矯健,流暢灑脫,意氣飛揚,離愁別緒中富有豪邁氣概,是邊塞詩中的佳作。【答案】5.岑參6.(1)交代了詩的體裁——是歌行體,是送別詩;(2)點明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大雪中送別好友武判官;(3)點出了送別的背景——下雪天。7.B【分析】5.此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的識記。《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diào),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xiàn)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6.考查對詩歌標題的理解。題目中的“白雪”,交代了差別的環(huán)境背景;“歌”表明體裁是古體詩中的歌行體;“送武判官歸京”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整體來看,詩題還隱含著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7.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B項,“將梨花比作雪花”有誤,應(yīng)該是“將雪花比作梨花”。故選B。(2025·河北唐山·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滿江紅秋瑾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追,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1.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漁家傲》中“天接云濤連曉霧”展現(xiàn)出一幅奇幻壯麗的海天相接圖,為全詞奠定浪漫基調(diào)。B.《滿江紅》里“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描繪出京城秋景,以樂景襯哀情,凸顯詞人苦悶。C.兩首詞都巧用典故,《漁家傲》用“三山”表達理想,《滿江紅》借“四面楚歌”抒發(fā)國家破亡之痛。D.從語言風格看,兩首詞都婉約柔美,借景抒情,細膩地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復(fù)雜情感。2.“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刻畫了詞人怎樣的形象?3.兩首詞都使用了一些獨特的意象來表達情感。請從“鵬”“青衫”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在詞中的作用。【答案】1.D2.刻畫了詞人苦悶彷徨、懷才不遇的形象。3.示例一:意象“鵬”,“九萬里風鵬正舉”化用《莊子》中的典故,以大鵬展翅高飛的形象象征詞人對自由境界的向往和沖破現(xiàn)實束縛的決心,使詞作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示例二:意象“青衫”,“青衫濕”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借淚水打濕衣襟的細節(jié),表達詞人知音難覓的孤獨與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增強了詞作的感染力。【導語】這兩首詞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女性詞人的精神世界。李清照《漁家傲》以瑰麗想象構(gòu)建仙境,借“鵬”“三山”等意象表達對自由的向往,語言豪放中見飄逸;秋瑾《滿江紅》則直抒胸臆,以“黃花”“青衫”等物象寄寓家國之憂與性別困境,風格激越悲壯。兩詞雖同屬女性書寫,但前者呈現(xiàn)浪漫主義色彩,后者充滿革命者氣概,共同拓展了傳統(tǒng)閨閣詞的表現(xiàn)維度。1.本題考查詩詞賞析。D.《漁家傲》(李清照)意境奇幻壯闊,借夢境展現(xiàn)浪漫想象,風格豪放;《滿江紅》(秋瑾)直抒胸臆,表達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與壯志未酬的悲憤,語言風格慷慨激昂,二者并非婉約柔美。所以“兩首詞都婉約柔美”的表述錯誤。故選D。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拔覉舐烽L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路長”象征人生道路漫長、前途迷茫,“日暮”既寫實(可能是夢中傍晚情境),又暗喻人生已至暮年、時光流逝,一個“嗟”字,盡顯詞人在人生道路上對前途的苦悶、彷徨與嘆息,體現(xiàn)出對自身處境的無奈之感?!爸櫽小笔恰翱沼小敝?,詞人雖有才華,能寫出驚人詩句,可在現(xiàn)實中卻難以施展抱負,空有文學才華卻無法改變?nèi)松Ь?,凸顯懷才不遇的失落,刻畫出身處困境、渴望突破卻又無奈的形象。3.本題考查賞析意象。以“鵬”為例:在李清照《漁家傲》“九萬里風鵬正舉”里,“鵬”這一意象化用自《莊子·逍遙游》。大鵬本就是力大無窮、能乘萬里風翱翔天際的神鳥,詞人在此處借大鵬展翅高飛的雄姿,巧妙地將自身對自由境界的熾熱向往,以及想要掙脫現(xiàn)實困境束縛的強烈決心,寄托于鵬的形象之上。當讀者品讀此句,仿佛能看到那巨大的鵬鳥在海天之間振翅,帶著詞人的理想直上云霄,讓整首詞作跳出日常的瑣碎與煩悶,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奇崛想象,也讓詞人渴望突破現(xiàn)實、奔赴理想天地的情感,有了更具沖擊力的寄托,使這份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借鵬的形象變得更為磅礴而動人。以“青衫”為例:秋瑾《滿江紅》中“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青衫”化用自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濕”。在詩中,秋瑾身處茫茫塵世,發(fā)出知音難覓的喟嘆,“青衫濕”的畫面,將她因無人理解自己的報國熱忱、難尋志同道合者的孤獨,以及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都融入這淚水打濕衣襟的細節(jié)里?!扒嗌馈辈辉僦皇呛唵蔚囊挛铮闪怂齼?nèi)心情感的承載物,當讀者感受到那濕透的青衫,仿佛能觸摸到詞人內(nèi)心的溫熱與冰涼交織的復(fù)雜情緒,讓詞作的感染力穿透文字,直抵人心,把她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寂與家國之思,渲染得深沉而動人。(2025·河北張家口·二模)閱讀下面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寒食還陸渾①別業(yè)②【乙】錢塘湖春行宋之問白居易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旦別河橋楊柳③風,夕臥伊川④桃李月。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fù)春⑤。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野老不知堯舜力⑥,酣歌一曲太平人。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①陸渾:地名,在今河南嵩縣。②別業(yè):別墅。③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之俗。④伊川:水名,在河南西部。⑤酒復(fù)春:山中的酒也有春天宜人的香。⑥野老不知堯舜力:據(jù)《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古代一種木制的玩具)而歌?!贝颂幇涤眠@一典故,表達此山中人無異于堯舜太平盛世的百姓,當酣歌一曲,唱一唱這太平盛世。4.分別說說“伊川桃李正芳新”“誰家新燕啄春泥”兩句中“新”字的含義。5.甲、乙兩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案】4.“伊川桃李正芳新”中“新”的意思是新鮮,“誰家新燕啄春泥”中“新”的意思是剛剛飛來。5.甲詩表達對太平盛世的贊頌;乙詩表達對西湖早春美景的沉醉和喜愛。【導語】這兩首詩歌均以春日景象為背景,卻呈現(xiàn)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宋之問的《寒食還陸渾別業(yè)》通過對比洛陽與山中的花開時節(jié),抒發(fā)了歸隱山林的閑適與對太平盛世的歌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則以細膩筆觸描繪早春生機,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沉醉與喜愛。兩詩風格迥異,一古樸含蓄,一明快清新,展現(xiàn)了唐代詩人多樣的藝術(shù)風貌。4.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賞析。需緊扣詩句及詩歌整體情境來分析,可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和注釋作答?!耙链ㄌ依钫夹隆保涸凇耙链ㄌ依钫夹隆敝校靶隆币鉃樾迈r。結(jié)合詩句“伊川桃李正芳新”可知,描繪出伊川的桃花李花正開得芬芳鮮美、充滿生機的景象。此句通過“芳新”一詞,生動展現(xiàn)了陸渾山中春日里桃李綻放時那鮮活、嬌艷的狀態(tài),凸顯出春天花朵的清新與艷麗,給人以鮮明的視覺感受。“誰家新燕啄春泥”:“誰家新燕啄春泥”里的“新”指剛剛飛來。這句詩翻譯為不知是誰家剛剛飛來的燕子,正在銜著春泥筑巢?!靶卵唷北砻鬟@些燕子是剛來到此地的,它們忙碌地啄取春泥建造巢穴,增添了早春的活力與生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春天萬物復(fù)蘇、充滿希望的景象。5.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主旨。可從詩句內(nèi)容、意象及用典等方面入手。甲詩:通過描繪陸渾山中春日景色,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贊頌。“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fù)春”,描繪伊川的桃李開得正新鮮芬芳,寒食節(jié)在山中飲酒,酒也有了春天宜人的香氣,展現(xiàn)出山中春日的美好愜意。“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詩人運用典故,說山中的老人不知道是堯、舜的力量讓生活如此美好,只知道酣暢淋漓地唱著歌,做一個太平時代的人。此句將山中生活與太平盛世相聯(lián)系,直接表達出對當時太平盛世的歌頌與贊美之情。乙詩:通過描寫西湖早春景色,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景的沉醉和喜愛。“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翻譯為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這些詩句細膩描繪了西湖早春鶯燕飛舞、繁花初綻、春草萌動的生機勃勃之景?!白類酆|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直白地表明詩人最喜愛在湖東游玩,總是逛不夠,尤其是那綠楊濃蔭下的白沙堤,直接點明詩人對西湖早春美景的沉醉與深深喜愛。(2025·河北廊坊·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旅夜書懷①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②。飄飄③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咀ⅰ竣俟?65年,杜甫迫于無奈辭官離開草堂,乘舟東下,途中寫下了這首詩。書懷:書寫胸中意緒。②官應(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③飄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含有“飄零”、“飄泊”的意思。6.兩首詩的頷聯(lián)均以“”“江流”展現(xiàn)長江流域的壯麗景象,突出空間的開闊感。李詩“”“”二字,化靜為動,體現(xiàn)舟行視角的變化;杜詩“垂”“涌”二字,以星月烘托江流的奔騰之勢。7.兩首詩的結(jié)尾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案】6.平野隨入7.《渡荊門送別》結(jié)尾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切依戀與不舍之情?!堵靡箷鴳选方Y(jié)尾抒發(fā)了詩人漂泊無依、身世悲涼的孤獨感。【導語】這兩首唐詩均以壯闊江景為背景,卻呈現(xiàn)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李白《渡荊門》以“飛天鏡”“結(jié)海樓”的奇幻意象,展現(xiàn)青年詩人仗劍遠游的豪情,尾聯(lián)“憐故鄉(xiāng)水”又暗藏柔情;杜甫《旅夜書懷》則通過“危檣獨夜”“天地沙鷗”的孤寂意象,抒寫晚年飄零的沉郁,星垂月涌的雄渾反襯出詩人“老病休官”的蒼涼。一昂揚一沉郁,共構(gòu)盛唐詩歌的情感光譜。6.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意象?!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xiàn)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詩人用“隨”字形容山隨著平野的出現(xiàn)而逐漸消失,用“入”字描述江水流入廣闊無垠的原野。這兩個動詞不僅準確地描繪了自然景象的變化,而且富有動感和力度,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乘坐船只穿越峽谷、進入平原時的震撼和喜悅?!靶谴蛊揭伴?,月涌大江流”的意思是,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這句詩描繪了平原田野一片開闊,遠處天上星星如倒掛在天邊,江水洶涌,映月兒在江水上慢慢高升的景象,勾勒出一種雄渾浩闊,但又寂寞空曠的意境,展現(xiàn)了詩人孤苦伶仃、到處奔波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由此可見,這兩首詩都通過“平野”和“江流”展現(xiàn)長江流域的壯麗景象,突出空間的開闊感。7.本題考查理解情感?!叭詰z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的意思是,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xiāng)水擬人化,借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帮h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意思是,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這句詩描繪了杜甫在暮年時期的飄泊生活,以及他對自身處境的深刻感受。他將自己的漂泊生涯比作一只孤單的沙鷗,在廣闊的天地間無依無靠地漂浮。這種比喻不僅形象地展現(xiàn)了杜甫的孤獨與無助,也反映了他對于自己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深深遺憾。(2025·河北保定·二模)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如夢令·燕子幾曾歸去辛棄疾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深許,深許,聞道鳳凰來住。8.兩首詞運用了共同的意象,抒發(fā)了相同的情感,試分析。9.請描繪辛棄疾《如夢令》中“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展現(xiàn)的畫面。10.詞人常常運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動靜結(jié)合、象征、烘托、對比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寫作,晏殊的《浣溪沙》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辛棄疾《如夢令》主要運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敬鸢浮?.兩首詞均以“燕子”為意象,晏殊詞中燕子的歸來象征時光流逝中的永恒,辛棄疾詞中燕子未歸暗喻故國難尋,共同抒發(fā)了對時光易逝、世事變遷的無奈與對往昔的懷念。9.示例:燕子從未真正離去,始終在青翠山巖的隱秘深處盤旋。它們時而掠過斑駁巖壁,翅尖沾著苔痕的綠意,時而棲于枝葉間,目光望向遠處畫梁,似有歸心卻又踟躕不前,滿是眷戀與無奈。10.對比(或象征、托物言志)【導語】晏殊《浣溪沙》借新詞、舊亭、夕陽、落花等意象,抒發(fā)時光流逝的悵惘與人生無常的感慨;辛棄疾《如夢令》以燕子舊巢喻人事變遷,“鳳凰來住”暗含期待,兩首詞皆以景傳情,各展婉約與豪放風格。8.本題考查詩歌意象與情感賞析。根據(jù)《浣溪沙》“似曾相識燕歸來”可知,晏殊筆下的燕子是“似曾相識”的歸燕,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暮春景象中,燕子的歸來既是自然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卻又與“去年天氣舊亭臺”形成對照——燕歸而時光不可返,以燕子的“永恒”動態(tài),反襯人事變遷的無常,暗含對年華流逝的嘆惋。根據(jù)《如夢令》“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可知,辛棄疾詞中的燕子并未真正離去,卻徘徊于“翠巖深處”,不敢回到“畫梁舊巢”,因“舊巢”已換“新主”(“聞道鳳凰來住”)。這里的燕子成為漂泊無依的遺民象征,“舊巢”暗指故國,燕子的遲疑與失落,實則是詞人對山河易主、故園難回的隱痛,借燕子意象將時光變遷與家國之思熔鑄一體。綜上,兩首詞均以“燕子”為情感載體:晏殊借燕歸之“常”寫人生之“變”,辛棄疾借燕歸之“難”寫世事之“遷”,均通過燕子的動態(tài)(歸來或未歸),抒發(fā)對時光飛逝、物是人非的無奈,以及對往昔(晏殊懷昔年宴飲、辛棄疾念故國山河)的深切眷戀,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中,共同詮釋了“以物觀情”的古典詞學特質(zhì)。9.本題考查詩句理解與畫面描繪?!把嘧訋自鴼w去,只在翠巖深處”的意思是:燕子你什么時候才能歸來呢?只能在那深邃的青山之中了。描繪畫面時,可先勾勒環(huán)境(翠巖、深幽),再刻畫燕子的狀態(tài)(棲息、徘徊)。示例:燕子并未遠飛,只在蒼翠山巖的幽深處徘徊。它們斂翅停駐,身影被蔥郁草木掩映,似在躲避外界喧囂,又似眷戀故巢卻不敢靠近,畫面透著孤寂與悵惘。10.本題考查詩歌手法辨析。根據(jù)“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深許,深許,聞道鳳凰來住”可知,詞中“燕子”象征亂世中流離失所的遺民,“舊巢”暗指故國山河,“鳳凰來住”則象征新的統(tǒng)治勢力。詞人借燕子不敢歸巢的狀態(tài),將對山河易主的悲痛、對故園的眷戀寄托于燕子這一意象,通過“托物言志”的手法,將個人情感與家國之思熔鑄為一體,使抽象的黍離之悲轉(zhuǎn)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根據(jù)“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與“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可知,燕子“未歸去”的徘徊狀態(tài)(“翠巖深處”)與“舊巢易主”的現(xiàn)實形成對比——昔日熟悉的巢居如今成了“鳳凰”的居所,通過燕子的“欲歸不得”與環(huán)境的“陌生隔閡”,凸顯時光變遷中人事更迭的蒼涼,抒發(fā)對世事無常的感慨。(2025·河北邯鄲·二模)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秋望李夢陽黃河水繞漢宮墻①,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②追野馬③,將軍弢箭④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⑤,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⑥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⑦。[注]①漢宮墻:指明朝當時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長城。②客子:指離家戍邊的士兵。過壕:指越過護城河。③野馬:此處指人馬蕩起的煙塵。④弢(tāo)箭:將箭裝入袋中。弢,裝箭的袋子。⑤飛挽:迅速運送糧草。⑥朔方:唐代方鎮(zhèn)名,此處泛指西北一帶。⑦郭汾陽:即郭子儀,以功封汾陽郡王。11.這兩首詩同為邊塞詩,《漁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勾勒出一派的邊塞黃昏景致,《秋望》緊扣二字落筆,多聯(lián)詩句中描寫了凄清肅殺的秋的氣息。12.《漁家傲·秋思》中“悠悠”一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13.這兩首詩詞中畫線句子分別塑造了怎樣的將士形象?【答案】11.孤寂、荒涼秋望12.“悠悠”一詞寫出了羌笛聲的悠長、凄婉,烘托出邊塞的孤寂、悲涼氛圍,表達了將士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13.《漁家傲·秋思》中畫線句子塑造了思念家鄉(xiāng)卻又因功業(yè)未立而無法歸家,壯志難酬、內(nèi)心痛苦的將士形象;《秋望》中畫線句子塑造了積極進取、英勇無畏、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將士形象。【導語】范仲淹《漁家傲》以蒼涼筆觸勾勒邊塞孤寂,長煙落日中盡顯戍邊之苦;李夢陽《秋望》則用黃河秋風為背景,通過“射天狼”的豪邁與“冷戰(zhàn)場”的蕭索形成張力。兩詩皆以秋景寫邊愁,前者重抒情之悲,后者顯歷史之思,共同展現(xiàn)了將士的忠勇與無奈。11.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1)《漁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描繪出了一幅孤寂、荒涼的邊塞黃昏景致。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孤城緊閉,這樣的景象讓人感到孤獨、凄涼,仿佛置身于一個荒涼的世界中。(2)《秋望》這首詩緊扣“秋望”二字,通過描寫黃河、秋風、大雁、黃塵、白月等意象,營造出凄清肅殺的秋的氣息。其中,詩人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了對邊塞孤寂、荒涼之感的深刻感受。1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扒脊苡朴扑獫M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意思是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fā),只好默默地流淚。首先,“悠悠”一詞寫出了羌笛聲的悠長、綿延不絕的特點,使得讀者仿佛能夠身臨其境地聽到那凄婉的笛聲在夜空中回蕩。其次,這一詞語也烘托出了邊塞的孤寂、悲涼氛圍,與詩中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等景象相呼應(yīng),共同營造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意境。最后,通過“悠悠”的羌笛聲,詩人表達了將士們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詩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摯。1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意思是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xiāng)遠隔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yè)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濁酒一杯家萬里”直接表明將士們身處邊塞,遠離家鄉(xiāng)萬里之遙。他們只能借這一杯濁酒來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體現(xiàn)出他們內(nèi)心深處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眷戀?!把嗳晃蠢諝w無計”則展現(xiàn)出他們壯志未酬的無奈與堅守?!把嗳晃蠢铡被酶]憲追擊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的典故,暗示將士們還沒有建立像竇憲那樣的功業(yè),所以無法計劃歸鄉(xiāng)。他們?yōu)榱藝业倪吔矊?,甘愿忍受思鄉(xiāng)之苦,繼續(xù)堅守在邊塞,塑造出既有思鄉(xiāng)柔情又有報國壯志的復(fù)雜將士形象?!翱妥舆^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意思是士兵們跨過護城河時塵沙陣陣,將軍從弓袋中拔箭射敵軍?!翱妥舆^壕追野馬”描繪了離家戍邊的士兵們躍過壕溝,奮勇追擊如野馬般奔騰的敵人的場景?!斑^壕”這一動作體現(xiàn)出士兵們行動的果敢和勇猛,他們不懼危險,積極投入到戰(zhàn)斗中,展現(xiàn)出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皩④姀|箭射天狼”刻畫了將軍將箭裝入袋中,準備射殺天狼(這里的天狼象征著來犯的敵人)的形象。將軍的這一行為凸顯出他的沉穩(wěn)、果敢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時刻準備著給予敵人致命一擊,帶領(lǐng)士兵們保衛(wèi)邊疆。這兩句詩共同塑造了一群英勇無畏、勇猛善戰(zhàn)的將士形象,他們?yōu)榱藝业陌踩妥饑?,在?zhàn)場上奮勇殺敵,毫不退縮。(2025·河北滄州·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唐]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疽摇砍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4.這兩首詩的體裁是。請寫出甲詩的韻腳:。15.“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被人稱贊,請說說這是為什么呢?16.請你簡要分析甲、乙兩詩在情感方面的異同?!敬鸢浮?4.七言律詩an15.示例一:這兩句詩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示例二:“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但他對未來并不失望,堅信“沉舟側(cè)畔”必然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終究會萬木爭春,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襟。16.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被貶官之后凄楚難言的憤懣之情。不同點:甲詩語雖悲酸,卻悲中有壯,表現(xiàn)了“為除弊事”而“不惜殘年”的堅強意志;乙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豁達樂觀的胸襟?!緦дZ】兩詩皆展唐代貶謫文學之悲愴:韓詩沉郁頓挫,盡顯忠而被貶之痛;劉詩于滄桑中見達觀,以“沉舟病樹”喻新生。一剛烈一超脫,共構(gòu)中唐士人的精神圖譜。14.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第一空:七言律詩的特點是每句七字,共八句,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講究平仄對仗,雙句押韻且押平聲韻,首句可押可不押。故填寫:這兩首詩的體裁是七言律詩。

第二空:甲詩《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的韻腳為天、千、年、前、邊,其韻母均為an。故填寫:an。15.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能力?!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jīng)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這兩句詩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從詩人情感的角度賞析。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xiàn)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lián)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據(jù)此回答即可。16.本題考查情感主旨。相同點:在甲詩《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意思是一篇諫書早晨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韓愈通過“朝奏”與“夕貶”的鮮明對比,以及“路八千”的夸張描述,生動地展現(xiàn)了自己因直言進諫而遭貶謫的迅速與遙遠,流露出被貶后的凄楚與憤懣。乙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意思是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荒遠的地方,我如同被棄置般度過了二十三年時光。劉禹錫以“巴山楚水”的偏遠之地和“二十三年”的漫長歲月,描繪了自己被貶謫后的凄涼境遇,同樣表達了對被貶命運的憤懣與不平。因此,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被貶官之后的凄楚難言的憤懣之情。不同點:“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意思是我本想為圣明的君主革除弊端,又怎會因年老體衰而顧惜自己的余生!在甲詩中,盡管韓愈表達了被貶的憤懣,但“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一句卻透露出他堅定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他愿意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除去弊政而不惜犧牲個人的晚年,這種“悲中有壯”的情感使得整首詩在哀婉之中透露出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意思是沉沒的船只旁,萬千帆船正乘風破浪地駛過;枯萎的老樹前,無數(shù)春木已蓬勃茂盛地生長。在乙詩中,劉禹錫則表現(xiàn)出了更為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豁達樂觀的胸襟?!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他以“沉舟”和“病樹”自喻,表達了自己雖遭貶謫但并未沉淪的豁達心境。同時,通過“千帆過”和“萬木春”的生動描繪,他揭示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表達了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這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豁達樂觀的胸襟使得整首詩在沉郁之中透露出一種勃勃生機。(2025·河北石家莊·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甲】仲春郊外唐·王勃東園①垂柳徑,西堰②落花津③。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鳥飛村覺曙④,魚戲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疽摇恐俅航纪饷鳌O偉水香木蘭楫,日照桃花津。沃轡⑤轉(zhuǎn)遙壑,餉煙吹四鄰。適茲文墨暇,欣彼物華⑥春。所思屬霄漢,感嘆清路塵。①東園:泛指園圃。②堰:水壩。③津:渡口。④曙:破曉、天剛亮。⑤沃轡:形容駕馭馬匹的情景。⑥物華:自然景物。17.同為描繪仲春景色,甲、乙兩詩都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展現(xiàn)春天的生機,如甲詩中的和乙詩中的。18.蘇軾“春江水暖鴨先知”化用了“魚戲水知春”,請結(jié)合【甲】詩頸聯(lián)賞析“知”字的妙處。19.甲、乙兩位詩人在詩中都表達了超脫世俗、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請結(jié)合兩首詩的尾聯(lián)進行分析。【答案】17.垂柳、落花、鳥、魚(任寫其一即可);木蘭楫、桃花、餉煙(任寫其一即可)。18.“知”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水中游魚人格化。水中的魚兒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來,于是在水中快樂的嬉戲,展現(xiàn)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輕松愉悅之情。19.甲詩尾聯(lián)描繪了初晴山院的清麗景色;乙詩尾聯(lián)將思緒寄托于高遠的天空,感嘆清路上的塵埃??梢?,兩位詩人都借由所見所思,表達了超脫世俗,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緦дZ】這兩首《仲春郊外》以細膩筆觸勾勒出春日勝景。王勃詩如工筆冊頁,“垂柳”“落花”點染東園西堰,魚鳥之“知”盡顯物態(tài)靈性;孫偉詩似水墨長卷,“木蘭楫”“桃花津”暈染水香日影,文墨物華透出閑適雅趣。尾聯(lián)均以“塵”作結(jié),一“染”一“清”,異曲同工地表達了詩人對塵俗的疏離與對自然的皈依。17.本題考查詩中意象。第①空:甲詩中“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描繪了東園里垂柳夾道的小徑,西堰邊落花飄灑的渡口,垂柳依依、落花繽紛,是典型的仲春景物,富有春天的特色;“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鳥兒飛翔、魚兒戲水,通過這些富有生機的動態(tài)意象,生動展現(xiàn)了仲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從中任選“垂柳、落花、鳥、魚”其一填入都能體現(xiàn)甲詩描繪仲春景色的意象特點。第②空:乙詩里“水香木蘭楫,日照桃花津”,木蘭楫在散發(fā)著香氣的水面劃行,陽光照耀著桃花盛開的渡口,“木蘭楫”點明在水上活動,展現(xiàn)出春日的閑適氛圍,“桃花”更是春天的代表性花卉,突出了仲春時節(jié)的特點;“餉煙吹四鄰”,描繪了村落中炊煙裊裊的場景,給人一種溫馨、充滿生活氣息的春日感受。因此“木蘭楫、桃花、餉煙”任選其一,都能作為乙詩展現(xiàn)仲春景色的意象。18.本題考查詞句賞析。在甲詩“魚戲水知春”這句中,“知”字極為精妙。從修辭手法看,它運用了擬人手法。在正常認知里,魚只是遵循本能在水中游動,但詩人賦予魚以人的“知”的能力,讓魚仿佛具備了感知春天到來的意識。從畫面營造角度,當我們讀這句詩時,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場景:隨著春天的來臨,水溫逐漸適宜,水中的魚兒歡快地游動、相互嬉戲,就好像它們明確知曉春天已至,所以格外愉悅。這生動地展現(xiàn)出一幅春天生機勃勃的畫面。從情感表達方面,詩人描繪這樣的畫面并使用“知”字,不僅僅是在寫景,更是將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融入其中。看到魚兒“知春”“戲水”的場景,詩人內(nèi)心沉醉于這美妙的自然景色,那種輕松愉悅之情自然流露出來,讓讀者也能深切感受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與享受。19.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甲詩尾聯(lián)為“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俺跚纭秉c明天氣狀況,雨后初晴往往給人清新之感?!吧皆骸泵枥L了環(huán)境,是遠離塵世喧囂的清幽之地?!昂翁幦緡虊m”以反問的語氣,強調(diào)在這樣的山院之中,根本不會沾染塵世的喧囂與污濁。詩人通過對山院初晴這一清麗景色的描寫,借景抒情,傳達出自己對這種寧靜、純凈環(huán)境的向往,表明自己渴望超脫世俗的紛擾,追求一種像山院這般清幽、美好的生活,遠離塵世的繁雜與喧囂。乙詩尾聯(lián)是“所思屬霄漢,感嘆清路塵”?!八紝傧鰸h”表明詩人的思緒、志向是屬于高遠的天空,“霄漢”代表著高遠、純凈之處,象征著詩人內(nèi)心追求的高遠目標和純凈境界?!案袊@清路塵”則是感慨在追求這種高遠、純凈境界的道路上,充滿了塵世的紛擾(“清路塵”可理解為在追求清境之路上的塵世塵埃)。詩人借由這種思緒和感慨,表達出自己雖然被塵世所擾,但內(nèi)心依然渴望超脫世俗,去追求那如“霄漢”般美好的生活,展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2025·河北張家口·三模)閱讀古代詩歌,回答問題。上李邕①〔唐〕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咀ⅰ竣倮铉撸洪_元七年(公元719年)至九年(公元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20.你由詩的首聯(lián)可以聯(lián)想到李清照《》詩中大鵬的形象,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可以判斷,本詩是李白(青年/老年)時期的作品(在括號中選詞填空)。21.本詩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都是干謁詩,但表達方式不同,下列表述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李白直抒胸臆,孟浩然含蓄委婉。 B.李白贊美對方,孟浩然批評時政。C.李白寫景細膩,孟浩然敘事詳細。 D.李白表達歸隱之意,孟浩然抒發(fā)豪情壯志。22.以頷聯(lián)為例,簡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敬鸢浮?0.《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青年21.A22.善用夸張,豪放飄逸,情感直露,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緦дZ】《上李邕》以大鵬自喻,借其扶搖直上、簸動滄海展現(xiàn)非凡抱負,諷刺時人輕視。既顯李白豪放不羈、自信豪邁,也見其懷才不遇的憤懣。語言直白奔放,充滿浪漫色彩,盡顯其詩風特色。20.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內(nèi)容理解。①空,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大鵬展現(xiàn)出非凡的抱負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與本詩首聯(lián)大鵬形象相關(guān)。②空,從詩中“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丈夫未可輕年少”展現(xiàn)的李白自信豪邁、渴望被賞識以及結(jié)合創(chuàng)作時間推測,此詩是其青年時期作品,青年時李白滿懷壯志,渴望施展才華。21.本題考查表達方式和情感主旨。李白《上李邕》以大鵬自比,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遠大抱負和對輕視自己之人的回擊,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直接展現(xiàn)自信豪邁,渴望被認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借洞庭湖壯觀景色,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想入仕卻無人引薦的心情,希望張九齡能助自己一臂之力。B.李白未贊美對方,孟浩然也未批評時政;C.李白此詩并非寫景細膩,孟浩然詩也非敘事詳細;D.李白未表達歸隱之意,孟浩然是渴望入仕而非抒發(fā)豪情壯志;故選A。2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頷聯(lián)“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詩人設(shè)想即便大鵬所乘之風停歇,從高空落下,它扇動翅膀仍能使滄海之水簸蕩。“滄溟水”指滄海之水,大海何其廣闊,而大鵬能讓海水簸蕩,通過這種夸張手法,極言大鵬威力之大,突出其非凡力量。詩句想象大膽奇特,突破常規(guī)思維。詩人不局限于現(xiàn)實場景,而是馳騁想象,描繪出大鵬在風歇后仍能攪動滄海的奇幻畫面,這種超脫現(xiàn)實的想象營造出一種豪放不羈、飄逸靈動的氛圍,展現(xiàn)出李白詩歌一貫的豪放飄逸風格,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借大鵬即便風歇也能展現(xiàn)強大力量,直接表明自己即便暫時未得勢,依然具備非凡才能與潛力,不會被時人的輕視所影響。沒有委婉含蓄的表達,將內(nèi)心的自信、豪邁與對自身才能的堅信,毫無保留地抒發(fā)出來。由此可以概括出這首詩的語言風格為善用夸張,豪放飄逸,情感直露,充滿浪漫主義色彩。(2025·河北唐山·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坑紊轿鞔尻懹文r(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疽摇啃@(其一)①陸游小園煙草②接鄰家,桑柘③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咀⑨尅竣龠@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陸游在浙江山陰三山居住時創(chuàng)作的。②煙草:指籠罩于煙云霧氣中的野草。③柘(zhè):樹名,其葉可養(yǎng)蠶。23.【甲】詩中詩人陶醉在山西村美、風景美、美中,反映了他的鄉(xiāng)居閑散生活。【乙】詩前兩句通過寫“煙草”“”“斜徑”等景物,營造出的氛圍。24.如果把這兩首詩編到一個詩集欄目里,請從情感抒發(fā)角度,給這個欄目起個名字。(不超過七個字)【答案】23.人情風俗桑柘寧靜恬淡24.示例:愜意的田園時光【導語】這兩首陸游的田園詩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鄉(xiāng)村生活的閑適與美好。【甲】詩通過“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的意境轉(zhuǎn)換,展現(xiàn)了詩人隨遇而安的豁達;【乙】詩則以“臥讀陶詩”“微雨鋤瓜”的日常片段,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兩首詩都體現(xiàn)了陸游晚年遠離政治紛爭,在田園中尋求心靈慰藉的生活態(tài)度,語言質(zhì)樸卻意境深遠。23.本題考查把握詩歌內(nèi)容和主旨的能力。第一空,甲詩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nóng)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農(nóng)家酒味雖薄,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澳Α倍郑莱鲈娙藢r(nóng)村淳樸民風的贊賞,體現(xiàn)的是熱情好客的人情美。第二空,頸聯(lián)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nóng)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農(nóng)家祭社祈年,滿著豐收的期待,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xiāng)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體現(xiàn)的是喜慶淳樸的風俗美。第三、四空,“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意思是:小園中芳草萋萋,一直連接到鄰家;彎彎曲曲的小徑旁布滿了枝繁葉茂的桑柘。由此可知,這首詩前兩句通過寫“煙草”“桑柘”“斜徑”等景物,營造一幅清麗寧靜恬淡的田園風景圖。24.本題考查對比賞析詩歌情感主旨。甲詩詩人以明快、抒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農(nóng)村風光圖,贊揚了村民的熱情好客、山村的優(yōu)美景色以及淳樸的風土人情,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芭P讀陶詩未終卷”大意是:躺著閱讀陶淵明的詩沒有完卷。指作者在自己的小院里擺上一張小床,躺在床上讀自己非常喜歡的陶淵明的詩,在哪里讀,什么時候讀,讀多少,完全憑借自己的心意,這是一種多么的悠閑和愜意的生活呀?!芭P讀陶詩未終卷”中“臥”字體現(xiàn)了作者心情的閑適和生活的愜意。據(jù)此,如果把這兩首詩編到一個詩集欄目里,從情感抒發(fā)角度,給這個欄目起個名字:愜意的田園時光。(2025·河北廊坊·一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①,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②何處?塵暗舊貂裘③。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④,身老滄洲⑤?!咀⑨尅竣偃f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②關(guān)河:關(guān)塞、河流。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夢斷:夢醒。③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④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⑤滄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泛指隱士居住之地。這里是指作者位于鏡湖之濱的家鄉(xiāng)。25.兩首詞均以邊塞為背景,但意象選取各具特色。范仲淹用“衡陽雁去”、等自然意象勾勒蒼涼圖景,凸顯邊塞的孤寂與肅殺;而陸游則以“萬里覓封侯”、等軍事意象追憶崢嶸歲月。二者都營造了悲壯蒼涼的藝術(shù)氛圍。26.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與陸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分別體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矛盾?【答案】25.長煙落日(或“長煙落日孤城閉”、“四面邊聲連角起”);匹馬戍梁州(或“關(guān)河夢斷”、“塵暗舊貂裘”)26.“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體現(xiàn)將士思鄉(xiāng)之情與保家衛(wèi)國的矛盾;“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理想(戍邊抗敵、壯志未酬)與現(xiàn)實(退隱閑居、年老體衰)的矛盾。【導語】這兩首詞均以邊塞為背景,通過不同的意象群展現(xiàn)壯志難酬的悲慨。范詞以“長煙落日”“羌管悠悠”等自然意象烘托戍邊之苦,凸顯“燕然未勒”的功業(yè)未竟之憾;陸詞則以“塵暗貂裘”“鬢先秋”等人生意象,抒寫“心在天山”的報國無門之痛。全角引號示例:“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與“身老滄洲”形成時空對仗,共同譜寫出英雄末路的蒼涼絕唱。25.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在《漁家傲·秋思》中,“長煙落日”(“長煙落日孤城閉”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關(guān)閉城門的情景,“長煙落日”營造出一種荒漠、孤寂的氛圍)、“四面邊聲連角起”(邊地的各種聲音和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凸顯出邊塞環(huán)境的肅殺),這些自然與聲響意象組合,勾勒出蒼涼圖景。

在《訴衷情》里,“匹馬戍梁州”描繪作者單槍匹馬奔赴西北邊疆駐守梁州,體現(xiàn)出一種奔赴前線的壯志豪情;“關(guān)河夢斷”是對往昔在關(guān)塞河防前線戰(zhàn)斗生活的追憶;“塵暗舊貂裘”借蘇秦典故,暗示自己當年也曾有過像蘇秦那樣為功名奔波,渴望在軍事上有所建樹的經(jīng)歷。26.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思鄉(xiāng)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將士們端起一杯濁酒,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在邊塞艱苦的環(huán)境中,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愈發(fā)濃烈。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未勒”化用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的典故,表明戰(zhàn)爭還沒有取得勝利,邊疆還未安定,自己不能還鄉(xiāng)。這體現(xiàn)了將士們以保衛(wèi)國家為己任,不打敗敵人、不完成使命就不回家的堅定決心。情感矛盾:一方面是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另一方面是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在肩,歸鄉(xiāng)的愿望因未完成使命而無法實現(xiàn),兩者形成了強烈的矛盾,反映出將士們在情感與責任之間的艱難抉擇?!靶脑谔焐?,身老滄洲”:理想與壯志:“心在天山”,“天山”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表明陸游的內(nèi)心始終牽掛著國家的安危,渴望能夠奔赴前線,抗擊金兵,收復(fù)失地,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理想,展現(xiàn)出他壯志未酬的悲憤?,F(xiàn)實的無奈:“身老滄洲”,現(xiàn)實中陸游已年老體衰,只能退隱在鏡湖之濱的家鄉(xiāng),遠離了戰(zhàn)場?!袄稀弊謱懗隽藲q月的無情,“滄洲”則點明了他閑居的處境,與他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情感矛盾:陸游的內(nèi)心充滿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他的理想是戍邊抗敵,為國家效力,但現(xiàn)實卻是年老體衰,被迫退隱閑居,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這種矛盾使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痛苦和無奈。(2025·河北滄州·二模)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張養(yǎng)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相見歡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②散,幾時收?試倩③悲風吹淚過揚州?!咀ⅰ竣倬缚抵y后,朱敦儒南逃,這是他客居金陵(今南京)時登西門城樓所作。②簪纓:代指達官顯貴。簪和纓都是古代貴族的帽飾。纓,帽帶。③倩:請人代自己做。27.從體裁上看,這兩首詩歌分別屬于、。28.下列句子與畫橫線句子對戰(zhàn)爭的描述最接近的一項是(

)A.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B.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D.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29.封建王朝危亡之時,權(quán)貴和百姓的命運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敬鸢浮?7.曲詞28.B29.百姓苦,權(quán)貴逃。【導語】這兩首作品以沉郁筆觸勾勒亂世圖景?!渡狡卵颉吠ㄟ^潼關(guān)山河的雄渾氣象,直指王朝興衰的本質(zhì)——無論政權(quán)更迭,百姓始終是苦難的承受者;《相見歡》則以秋江落日為背景,展現(xiàn)南渡士人的家國之痛。兩作皆以地理意象承載歷史滄桑,在時空交錯中完成對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集體書寫,體現(xiàn)了文人憂患意識與民本思想的深刻共鳴。27.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古代詩歌的體裁主要包括詩、詞、曲等。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形式,有固定的詞牌和句式。曲則包括散曲和劇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詩歌《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詩歌內(nèi)容符合散曲的特點,句式長短不一,語言通俗易懂。因此,可以判斷《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屬于散曲。《相見歡》這是一個詞牌名。詩歌內(nèi)容符合詞的特點,如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韻規(guī)則。因此,可以判斷《相見歡》屬于詞。28.本題考查詩句理解。“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意思是令人傷心的是經(jīng)過秦漢宮殿的遺址,昔日秦皇漢武的萬間宮闕都已蕩然無存,所剩的只有頹垣斷壁了。此句描繪了朝代更迭、戰(zhàn)爭頻繁導致曾經(jīng)的繁華宮殿化為廢墟的景象,側(cè)重于體現(xiàn)戰(zhàn)爭帶來的巨大破壞,尤其是對建筑、文明等物質(zhì)層面的毀滅,反映出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歷史的滄桑變遷。A.句意為: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此句重點在于描述戰(zhàn)爭的漫長過程以及將士們征戰(zhàn)的艱辛和犧牲,強調(diào)的是戰(zhàn)爭中人員的傷亡和戰(zhàn)斗的持久性,沒有直接體現(xiàn)戰(zhàn)爭對物質(zhì)層面如建筑、城市等的破壞,與畫橫線句子對戰(zhàn)爭的描述側(cè)重點不同。B.句意為:國都遭侵但山河依舊,長安城里的雜草和樹木茂盛地瘋長。描繪了安史之亂后長安城破敗的景象,國家淪陷,曾經(jīng)繁華的都市如今一片荒蕪,草木叢生。此句直接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城市造成的巨大破壞,曾經(jīng)的城市因戰(zhàn)爭而荒廢,與畫橫線句子中因戰(zhàn)爭導致宮殿化為廢墟,都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物質(zhì)層面的毀滅,二者對戰(zhàn)爭的描述較為接近。C.句意為: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此句主要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戰(zhàn)場上激烈的戰(zhàn)斗場景,突出了戰(zhàn)斗的激烈程度和將士們的英勇無畏,側(cè)重于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斗場面描寫,而非戰(zhàn)爭對物質(zhì)層面的破壞,與畫橫線句子對戰(zhàn)爭的描述側(cè)重點不同。D.句意為:當年孫權(quán)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tǒng)帥。他能占據(jù)東南,堅持抗戰(zhàn),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此句主要是對孫權(quán)年少有為、雄踞東南、堅持抗戰(zhàn)的英雄氣概進行贊美,強調(diào)的是人物的事跡和氣概,沒有涉及戰(zhàn)爭對物質(zhì)層面的破壞,與畫橫線句子對戰(zhàn)爭的描述側(cè)重點不同。故選B。29.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直接點明了無論朝代興衰,百姓始終遭受苦難。根據(jù)《相見歡》“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可知,“簪纓散”指的是達官顯貴在戰(zhàn)亂中四散逃亡,失去了往日的權(quán)勢和地位。結(jié)合注釋,朱敦儒南逃,反映了權(quán)貴在王朝危亡時的無奈和逃亡。由此可知,封建王朝危亡之時,權(quán)貴和百姓的命運截然不同。百姓始終遭受苦難,生活困苦,無論朝代興衰,都難以擺脫戰(zhàn)亂、賦稅、徭役等帶來的痛苦。而權(quán)貴在王朝危亡時,雖然失去了權(quán)勢和地位,但仍有逃亡或保全性命的機會。據(jù)此作答即可。(2025·河北石家莊·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下面是小冀同學搜集的兩首唐詩,他用卡片整理了探究結(jié)果,請你補全卡片上的內(nèi)容。天竺寺①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②皮日休③玉顆珊珊④下月輪⑤,殿前拾得露華新⑥。至今不會⑦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八月十五日夜湓⑧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⑨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⑩前。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①天竺寺:寺廟。位于杭州靈隱寺附近的天竺山。②桂子:桂花,詩中“玉顆”也指桂花。③皮日休:唐代詩人、文學家。④珊珊:明潔晶瑩的樣子。⑤月輪:月亮、這里指月宮。⑥露華新:指桂花瓣帶著露珠更顯濕潤。⑦會:理解,領(lǐng)會。⑧湓:地名,即湓浦,地處江州(今江西九江),時白居易貶謫于此。⑨杏園:長安名勝,唐時新進士多在此宴游。⑩水館:這里指臨水的接待賓客的屋舍。30.【卡片一相同的手法】實寫虛寫《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月光下?lián)焓捌鸬钋帮h落的桂花①《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②回憶往昔在長安的歡聚31.【卡片二不同的心情】詩句詩人的心情《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愉悅、驚喜《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答案】30.想象飄落的桂花是月中嫦娥拋給人間今夜在湓浦沙頭水館前望月31.示例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