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多維度解析與機制探究_第1頁
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多維度解析與機制探究_第2頁
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多維度解析與機制探究_第3頁
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多維度解析與機制探究_第4頁
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多維度解析與機制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多維度解析與機制探究一、引言1.1研究背景與意義在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進程中,對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輕質合金材料憑借其獨特優(yōu)勢,在眾多領域發(fā)揮著愈發(fā)關鍵的作用。Mg-Li-Zn-RE合金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輕質合金,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鎂(Mg)合金以其低密度、高比強度、良好的阻尼性能和切削加工性等特點,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電子設備等領域展現(xiàn)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傳統(tǒng)鎂合金存在室溫塑性差、強度不足等問題,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應用與發(fā)展。鋰(Li)元素的加入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Mg-Li合金是迄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其密度僅為1.30-1.65g/cm3,約為鋁合金的1/2,傳統(tǒng)鎂合金的3/4。Li的加入不僅顯著降低了合金的密度,還能改善合金的晶體結構,使軸比降低,增加滑移系,從而有效提高鎂合金的室溫加工性能。當Li含量在一定范圍內時,Mg-Li合金可形成以Mg為基的α相和以Li為基的β相,其中β相具有體心立方(bcc)結構,相較于密排六方(hcp)結構的Mg基體,擁有更多的滑移系,賦予了合金更好的塑性變形能力。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Mg-Li合金的性能,通常會添加其他合金元素。鋅(Zn)是一種常用的合金化元素,它在Mg-Li合金中具有固溶強化作用,能夠提高合金的強度和硬度。通過固溶處理,Zn原子溶入Mg-Li合金的晶格中,產生晶格畸變,阻礙位錯運動,從而提高合金的力學性能。此外,Zn還可以與Mg、Li等元素形成金屬間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合金中起到彌散強化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合金的強度。稀土元素(RE)的加入對Mg-Li合金性能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電子結構和化學活性,在Mg-Li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能夠細化晶粒,改善合金的微觀組織,進而提高合金的綜合性能。例如,稀土元素可以與合金中的雜質元素結合,形成高熔點的化合物,從而減少雜質元素對合金性能的不利影響;稀土元素還可以在晶界處偏聚,阻礙晶粒長大,細化晶粒尺寸,使合金的強度和韌性得到顯著提高。Mg-Li-Zn-RE合金綜合了多種合金元素的優(yōu)勢,在航空航天領域,其輕質特性有助于減輕飛行器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飛行性能,可用于制造飛機的機翼、機身結構件以及發(fā)動機部件等;在汽車工業(yè)中,應用該合金能夠實現(xiàn)汽車的輕量化,降低能耗和尾氣排放,同時提高汽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常用于制造汽車的發(fā)動機缸體、輪轂、底盤部件等;在電子設備領域,Mg-Li-Zn-RE合金良好的電磁屏蔽性能、散熱性能以及可加工性,使其成為制造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外殼和內部結構件的理想材料,既能有效屏蔽電磁干擾,又能保證設備的散熱效果,還便于加工成各種復雜形狀。熱變形是材料加工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熱變形可以改善材料的組織結構和性能,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均勻性,消除鑄造缺陷,細化晶粒,從而提高材料的強度、韌性和塑性等。研究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對于優(yōu)化其加工工藝、提升材料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深入了解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流變應力變化規(guī)律、動態(tài)再結晶行為、組織演化機制以及熱變形激活能等關鍵參數(shù),可以為制定合理的熱加工工藝提供科學依據(jù),如確定合適的熱加工溫度、應變速率、變形程度等工藝參數(shù),避免在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裂紋、組織不均勻等缺陷,提高材料的加工質量和成品率。研究熱變形行為還有助于進一步挖掘合金的性能潛力,通過優(yōu)化加工工藝,充分發(fā)揮合金中各元素的協(xié)同作用,實現(xiàn)合金性能的最大化提升,推動Mg-Li-Zn-RE合金在更多領域的廣泛應用。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近年來,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行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為其在工業(yè)領域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在國外,一些研究團隊專注于合金成分對熱變形性能的影響。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整Li、Zn和RE元素的含量,研究了Mg-Li-Zn-RE合金在不同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流變應力行為,發(fā)現(xiàn)Li含量的增加會顯著降低合金的流變應力,提高其熱塑性;而Zn元素的添加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合金的強度,但對應變速率的敏感性也有所增加。德國的學者運用先進的微觀組織分析技術,深入研究了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動態(tài)再結晶機制,揭示了稀土元素對動態(tài)再結晶形核和長大的影響規(guī)律,指出稀土元素可以細化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提高合金的綜合性能。國內在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熱模擬實驗,系統(tǒng)地研究了擠壓態(tài)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分析了合金的流變應力變化規(guī)律,分別用冪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和雙曲正弦函數(shù)建立合金的熱變形流變應力本構方程,并繪制了合金的熱加工圖。研究表明,合金的流變應力曲線表現(xiàn)出動態(tài)再結晶的特征,利用雙曲正弦函數(shù)可以較好地描述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合金的應力指數(shù)n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變形機制為位錯的攀移,平均熱變形激活能較高(約148kJ/mol),熱變形激活能隨溫度升高和應變速率提高而增大。西北工業(yè)大學的學者通過實驗和數(shù)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Mg-Li-Zn-RE合金在熱擠壓過程中的組織演化和性能變化,為優(yōu)化熱擠壓工藝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盡管國內外在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研究方面已取得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與空白。目前對合金熱變形過程中微觀組織演變的定量研究還不夠深入,缺乏對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尺寸、體積分數(shù)等參數(shù)與熱變形工藝參數(shù)之間定量關系的系統(tǒng)研究,這限制了對合金熱變形機制的深入理解和熱加工工藝的精確控制;不同稀土元素對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影響規(guī)律及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稀土元素種類繁多,其在合金中的作用復雜,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以明確不同稀土元素的最佳添加量和作用效果;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實驗室條件下的熱模擬實驗,對于實際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熱變形行為研究較少,實際生產中的熱變形條件更為復雜,如溫度分布不均勻、變形速率變化等,這些因素對合金熱變形行為和性能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文將針對上述不足,開展深入研究,以期為Mg-Li-Zn-RE合金的工業(yè)應用提供更全面、準確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1.3研究內容與方法1.3.1研究內容本文旨在深入研究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行為,主要研究內容如下:熱變形流變應力行為研究:利用Gleeble熱模擬試驗機,對Mg-Li-Zn-RE合金進行熱壓縮實驗,研究其在不同變形溫度(250℃-450℃)、應變速率(0.001s?1-10s?1)條件下的流變應力變化規(guī)律。通過分析流變應力曲線,探討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對合金流變應力的影響機制,明確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軟化機制,如動態(tài)回復、動態(tài)再結晶等。熱變形本構方程建立:基于熱壓縮實驗獲得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分別采用冪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和雙曲正弦函數(shù)三種形式,建立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流變應力本構方程。通過對比分析不同函數(shù)形式本構方程的擬合精度和相關系數(shù),確定能夠準確描述合金熱變形行為的本構方程,并計算出方程中的相關參數(shù),如應力指數(shù)n、熱變形激活能Q等。熱變形微觀組織演化研究:借助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微觀分析手段,對熱變形前后的Mg-Li-Zn-RE合金微觀組織進行觀察和分析。研究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晶粒尺寸、形狀的變化,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的形核、長大機制,以及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形態(tài)和尺寸變化對合金微觀組織演化的影響。通過定量分析微觀組織參數(shù)與熱變形工藝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揭示合金熱變形微觀組織演化的內在規(guī)律。熱加工圖繪制與分析:根據(jù)熱壓縮實驗數(shù)據(jù)和本構方程,利用動態(tài)材料模型理論,繪制Mg-Li-Zn-RE合金的熱加工圖。熱加工圖中包含功率耗散圖和失穩(wěn)圖,通過分析熱加工圖,確定合金的最佳熱加工工藝區(qū)域,即功率耗散系數(shù)較高且不發(fā)生失穩(wěn)的區(qū)域。同時,分析熱加工圖中不同區(qū)域的微觀組織特征和變形機制,為合金的實際熱加工工藝制定提供科學依據(jù)。1.3.2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材料制備:采用熔煉鑄造法制備Mg-Li-Zn-RE合金鑄錠,精確控制合金成分,確保各元素含量符合實驗要求。對鑄錠進行均勻化處理,消除成分偏析,改善組織均勻性。均勻化處理工藝為在一定溫度下保溫一定時間,然后隨爐冷卻。熱壓縮實驗:將均勻化處理后的鑄錠加工成標準熱壓縮試樣,利用Gleeble熱模擬試驗機進行熱壓縮實驗。實驗過程中,嚴格控制變形溫度、應變速率和變形程度等工藝參數(shù),采集流變應力-應變數(shù)據(jù)。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每個實驗條件下進行多次重復實驗。微觀組織分析:熱壓縮實驗后,對試樣進行金相制備,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合金的微觀組織形貌,包括晶粒尺寸、形狀、分布以及第二相粒子的形態(tài)和分布等;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進一步分析合金的微觀結構,如位錯組態(tài)、亞結構等,研究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微觀組織演化機制。數(shù)值模擬: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如Deform、Marc等,對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過程進行數(shù)值模擬。建立合金熱變形的有限元模型,輸入實驗獲得的本構方程參數(shù)和熱加工工藝參數(shù),模擬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應力、應變分布,溫度場變化以及微觀組織演化。通過數(shù)值模擬,直觀地了解熱變形過程中各種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預測合金在不同熱加工工藝條件下的組織和性能,為實驗研究提供補充和驗證,同時也為優(yōu)化熱加工工藝提供理論指導。二、Mg-Li-Zn-RE合金概述2.1合金成分與特性Mg-Li-Zn-RE合金是在鎂鋰合金的基礎上,添加鋅(Zn)和稀土元素(RE)形成的多元合金。其成分設計旨在充分發(fā)揮各元素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合金性能的優(yōu)化。鎂(Mg)作為合金的基體,賦予了合金低密度、高比強度、良好的阻尼性能和切削加工性等特點。然而,純鎂的強度和塑性較低,限制了其應用范圍。鋰(Li)是Mg-Li-Zn-RE合金中的關鍵合金元素,它的加入對合金性能產生了多方面的顯著影響。Li是最輕的金屬元素,其密度僅為0.534g/cm3,在Mg中具有較高的固溶度,隨著L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密度顯著降低,當Li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合金可形成具有體心立方(bcc)結構的β相,相較于鎂基體的密排六方(hcp)結構,β相擁有更多的滑移系,使得合金的室溫塑性得到大幅提升。當Li含量在8%-11%范圍內時,Mg-Li合金形成α+β雙相組織,這種組織兼具α相的高強度和β相的良好塑性,使合金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鋅(Zn)在Mg-Li-Zn-RE合金中主要起到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的作用。Zn原子半徑與Mg原子半徑接近,且具有相同的密排六方晶體結構,在共晶溫度(340℃)下,Zn在Mg中的最大固溶度可達6.2%,且隨溫度降低固溶度變化明顯。通過固溶處理,Zn原子溶入Mg-Li合金的晶格中,產生晶格畸變,阻礙位錯運動,從而提高合金的強度和硬度。在時效過程中,Zn還可以與Mg、Li等元素形成金屬間化合物,如MgLiZn相和(Mg,Li)?Zn相,這些化合物在合金中以細小彌散的顆粒狀析出,起到彌散強化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合金的強度。稀土元素(RE)在Mg-Li-Zn-RE合金中具有細化晶粒、凈化合金、改善合金的高溫性能和耐蝕性等多重作用。稀土元素的原子半徑較大,在合金凝固過程中,稀土元素可以作為異質形核核心,促進晶粒的形核,從而細化晶粒尺寸。稀土元素還可以與合金中的雜質元素(如Fe、Ni等)結合,形成高熔點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熔煉過程中會上浮至合金液表面被去除,從而降低雜質元素對合金性能的不利影響。稀土元素在晶界處的偏聚可以阻礙晶界的遷移,抑制晶粒的長大,提高合金的熱穩(wěn)定性和高溫強度。添加稀土元素Ce可以顯著細化Mg-Li-Zn合金的晶粒,提高合金的室溫拉伸強度和屈服強度,同時改善合金的高溫蠕變性能。Mg-Li-Zn-RE合金的特性與元素成分密切相關。在密度方面,由于Li元素的低密度特性,Mg-Li-Zn-RE合金的密度明顯低于傳統(tǒng)鎂合金,一般在1.3-1.65g/cm3之間,這使得它在對重量要求苛刻的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優(yōu)勢。在強度和塑性方面,通過合理調控Li、Zn和RE元素的含量及配比,可以使合金獲得良好的強度和塑性匹配。適量的Li含量保證了合金具有一定的塑性變形能力,Zn的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作用以及RE元素的細化晶粒和強化晶界作用,共同提高了合金的強度。在某些Mg-Li-Zn-RE合金成分體系中,通過優(yōu)化元素含量,合金的室溫抗拉強度可達200MPa以上,伸長率可達15%-20%,滿足了許多結構件對材料強度和塑性的要求。合金的耐蝕性也會因稀土元素的加入而得到改善,稀土元素與合金中的有害雜質結合,減少了微電池的形成,降低了合金的腐蝕速率,提高了合金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使用壽命。2.2合金相組成與結構Mg-Li-Zn-RE合金通常由多種相組成,各相的結構和分布對合金的性能有著重要影響。通過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及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分析手段,可對合金的相組成和微觀結構進行深入研究。α-Mg相是Mg-Li-Zn-RE合金的重要組成相之一,它具有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鎂原子按ABAB......的順序進行緊密堆積,晶胞參數(shù)a=0.32094nm,c=0.52105nm,軸比c/a=1.623,這種結構使得α-Mg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在合金中,α-Mg相通常作為基體相存在,為合金提供基本的強度支撐。當Li含量較低時,合金主要以α-Mg相為主,此時合金的強度較高,但塑性相對較低。隨著Li含量的增加,α-Mg相的含量逐漸減少,其對合金強度的貢獻也相應降低,但合金的塑性會有所提高。在Mg-Li-Zn-RE合金中,α-Mg相的晶粒尺寸和形態(tài)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合金成分、熱加工工藝等。添加稀土元素可以細化α-Mg相的晶粒尺寸,使其分布更加均勻,從而提高合金的強度和韌性。在熱加工過程中,適當?shù)淖冃螠囟群蛻兯俾士梢源龠Mα-Mg相的動態(tài)再結晶,使晶粒細化,改善合金的性能。β-Li相也是Mg-Li-Zn-RE合金中的關鍵相,它具有體心立方(bcc)晶體結構。在β-Li相中,鋰原子位于晶胞的八個頂點和體心位置,晶胞參數(shù)a=0.3509nm。這種結構使得β-Li相具有較多的滑移系,相較于α-Mg相,β-Li相的塑性變形能力更強。當合金中Li含量較高時,β-Li相的含量相應增加,合金的塑性得到顯著提升。在α+β雙相Mg-Li合金中,β-Li相的存在可以協(xié)調α-Mg相的變形,提高合金的整體塑性。β-Li相的分布狀態(tài)對合金性能也有重要影響,均勻分布的β-Li相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綜合性能。如果β-Li相發(fā)生偏聚,會導致合金性能的不均勻性,降低合金的強度和塑性。在某些Mg-Li-Zn-RE合金中,當β-Li相偏聚在晶界處時,會降低晶界的結合強度,使合金在受力時容易沿晶界發(fā)生斷裂。稀土化合物相是Mg-Li-Zn-RE合金中由于稀土元素的加入而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相。稀土元素種類繁多,它們與Mg、Li、Zn等元素可以形成多種不同類型的化合物,如Mg??RE、Mg??RE?、MgZnRE等。這些稀土化合物相的晶體結構較為復雜,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晶體結構和晶格參數(shù)。Mg??Nd相具有立方晶系結構,晶格常數(shù)a=1.0942nm;而Mg??Ce?相則具有六方晶系結構,晶格常數(shù)a=0.8716nm,c=1.4132nm。稀土化合物相在合金中通常以細小彌散的顆粒狀分布在晶界和晶內。這些細小的顆??梢宰璧K位錯運動,起到彌散強化的作用,從而提高合金的強度和硬度。稀土化合物相還可以作為異質形核核心,促進晶粒的形核,細化晶粒尺寸,進一步提高合金的綜合性能。在Mg-Li-Zn-RE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Ce后,形成的Mg??Ce稀土化合物相可以在晶界和晶內彌散分布,有效地阻礙了位錯的滑移和攀移,使合金的強度得到顯著提高。2.3合金應用領域Mg-Li-Zn-RE合金憑借其獨特的性能優(yōu)勢,在多個領域展現(xiàn)出廣泛的應用前景,推動了相關行業(yè)的技術進步與發(fā)展。在航空航天領域,對材料的輕量化和高性能要求極為苛刻。Mg-Li-Zn-RE合金的低密度特性使其成為減輕飛行器重量的理想材料。某型火星探測器的著陸腿部件采用Mg-Li-Zn稀土復合材料,密度僅1.57g/cm3,卻能承受火星表面的復雜沖擊。衛(wèi)星支架使用Mg-Li合金后,結構重量減輕20%,載荷能力顯著提升。這是因為該合金在減輕重量的同時,還能保持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耐腐蝕性,滿足航空航天器在復雜太空環(huán)境下的使用要求。在飛機制造中,Mg-Li-Zn-RE合金可用于制造機翼、機身結構件等,有助于提高飛機的燃油效率和飛行性能,降低運營成本。其良好的阻尼性能還能有效減少飛機飛行過程中的振動和噪聲,提高飛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汽車工業(yè)是Mg-Li-Zn-RE合金的另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隨著環(huán)保和節(jié)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車輕量化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趨勢。Mg-Li-Zn-RE合金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汽車的重量,進而降低能耗和尾氣排放。研究表明,一輛汽車的質量如能減輕10%,則其燃油消耗可降低3%-4%。該合金常用于制造汽車的發(fā)動機缸體、輪轂、底盤部件等。發(fā)動機缸體采用Mg-Li-Zn-RE合金制造,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發(fā)動機重量,提高發(fā)動機的功率密度,同時其良好的散熱性能有助于提高發(fā)動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輪轂使用該合金,不僅減輕了重量,還能提高汽車的操控性和加速性能。底盤部件采用Mg-Li-Zn-RE合金,可增強底盤的強度和剛性,提高汽車的行駛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在電子設備領域,Mg-Li-Zn-RE合金同樣具有顯著的應用優(yōu)勢。隨著電子產品向輕薄化、高性能化方向發(fā)展,對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Mg-Li-Zn-RE合金良好的電磁屏蔽性能使其成為制造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外殼和內部結構件的理想材料,能夠有效屏蔽電磁干擾,保護電子設備內部的電路和元件不受外界電磁信號的影響,確保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其優(yōu)異的散熱性能可以快速將電子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散發(fā)出去,防止設備因過熱而性能下降或損壞,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該合金還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便于加工成各種復雜形狀,滿足電子產品多樣化的設計需求。某品牌旗艦手機的一體化機身采用Mg-Li-Al合金,不僅實現(xiàn)了40%的減重,還憑借優(yōu)異的電磁屏蔽性能,為5G信號保駕護航。在筆記本電腦制造中,使用Mg-Li-Zn-RE合金制作外殼,可使電腦更加輕薄便攜,同時提高電腦的外觀質感和整體性能。三、熱變形實驗研究3.1實驗材料與制備本實驗選用的Mg-Li-Zn-RE合金,其原材料主要包括純度為99.9%的鎂錠、鋰錠、鋅錠以及富含稀土元素的中間合金。各元素的設計質量百分比為:Li含量為8%-11%,Zn含量為2%-4%,稀土元素(RE)含量為0.5%-1.5%,其余為Mg及不可避免的雜質。選擇該成分范圍是基于前期研究以及相關文獻報道,此成分區(qū)間能夠使合金在獲得低密度的同時,兼顧良好的強度和塑性。在前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Li含量在8%-11%時,合金可形成α+β雙相組織,這種組織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綜合性能;Zn含量在2%-4%時,能夠有效發(fā)揮其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作用;適量的稀土元素(0.5%-1.5%)添加,可細化晶粒,改善合金的微觀組織。合金的制備過程采用熔煉鑄造工藝。首先,將熔煉爐升溫至750℃-800℃,待爐溫穩(wěn)定后,將鎂錠放入石墨坩堝中進行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向坩堝內通入由95%CO?和5%SF?組成的混合保護氣體,以防止鎂液在高溫下被氧化。待鎂錠完全熔化后,將溫度降至650℃-700℃,加入鋰錠。由于鋰的化學性質活潑,為避免其劇烈反應和燒損,加入時需緩慢進行,并充分攪拌,確保鋰均勻溶解于鎂液中。隨后,將溫度升高至700℃-750℃,加入鋅錠和稀土中間合金。繼續(xù)攪拌熔體,使各元素充分混合均勻,攪拌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在攪拌過程中,適時添加精煉劑,以去除熔體中的夾雜物和氣體。精煉劑選用C?Cl?,添加量為熔體質量的0.3%-0.5%。精煉完成后,靜置熔體10-15分鐘,使夾雜物充分上浮至液面,然后扒渣去除。將精煉后的熔體澆鑄到預熱至200℃-250℃的金屬模具中,進行鑄造,得到Mg-Li-Zn-RE合金鑄錠。為了消除鑄錠中的成分偏析,改善組織均勻性,對鑄錠進行均勻化處理。均勻化處理工藝為:將鑄錠加熱至350℃-380℃,保溫12-16小時,然后隨爐冷卻至室溫。在加熱過程中,升溫速率控制在5℃-10℃/min,以避免鑄錠因溫度變化過快而產生裂紋。保溫階段能夠使合金中的原子充分擴散,減少成分偏析。隨爐冷卻過程可使合金組織逐漸均勻化,為后續(xù)的熱加工和性能研究奠定良好基礎。均勻化處理后的鑄錠需進一步加工成熱壓縮實驗所需的試樣。首先,使用線切割機床將鑄錠切割成尺寸為Φ8mm×12mm的圓柱狀試樣。在切割過程中,為防止試樣表面過熱和氧化,需使用冷卻液進行冷卻。切割完成后,對試樣兩端進行打磨和拋光處理,使其表面粗糙度達到Ra0.8μm以下,以保證在熱壓縮實驗過程中試樣與壓頭之間的良好接觸,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試樣進行編號,以便在后續(xù)實驗中對不同試樣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準確記錄和分析。3.2熱壓縮實驗過程熱壓縮實驗在Gleeble-3500熱模擬試驗機上進行,該設備具備精確控制溫度、應變速率和變形程度的能力,能夠模擬材料在不同熱加工條件下的變形行為。為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實驗前對設備進行了嚴格的校準和調試,檢查了加熱系統(tǒng)、加載系統(tǒng)以及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的性能,保證設備各部件運行正常。實驗設定的變形溫度分別為250℃、300℃、350℃、400℃和450℃,涵蓋了Mg-Li-Zn-RE合金常見的熱加工溫度范圍。選擇這些溫度是基于前期研究以及相關文獻報道,此溫度區(qū)間能夠使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變形機制和組織演變特征。在較低溫度下,合金主要發(fā)生動態(tài)回復,隨著溫度升高,動態(tài)再結晶逐漸成為主要的軟化機制。通過研究不同溫度下的熱變形行為,可以全面了解合金的熱加工性能和組織演變規(guī)律。應變速率設定為0.001s?1、0.01s?1、0.1s?1、1s?1和10s?1,該范圍涵蓋了從低速到高速的不同應變速率條件。不同的應變速率會影響合金的變形機制和位錯運動方式。在低應變速率下,位錯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攀移和滑移,動態(tài)回復和動態(tài)再結晶過程相對充分;而在高應變速率下,位錯運動速度加快,變形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來不及散失,導致溫度升高,可能引發(fā)熱效應,使合金的變形行為更加復雜。通過研究不同應變速率下的熱變形行為,可以分析應變速率對合金流變應力、微觀組織和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變形程度設定為60%,此變形程度能夠使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發(fā)生明顯的組織變化,便于研究合金的動態(tài)再結晶行為和微觀組織演化規(guī)律。在熱變形過程中,變形程度的增加會導致位錯密度增加,為動態(tài)再結晶提供更多的形核位點,促進動態(tài)再結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同時,較大的變形程度也有助于消除合金中的鑄造缺陷,提高合金的致密度和均勻性。在實驗過程中,首先將加工好的標準熱壓縮試樣安裝在熱模擬試驗機的夾具上,確保試樣與壓頭之間的同軸度,以保證加載力均勻分布在試樣上。在試樣兩端均勻涂抹一層石墨潤滑劑,以減小試樣與壓頭之間的摩擦力,降低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實驗過程中,通過熱電偶實時測量試樣的溫度,并將溫度信號反饋給熱模擬試驗機的控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預設的溫度程序自動調節(jié)加熱功率,使試樣的溫度精確控制在設定值±5℃范圍內。實驗過程中,采用位移傳感器測量試樣的位移,通過計算機采集系統(tǒng)實時記錄流變應力-應變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采集頻率為10Hz,以確保能夠準確捕捉到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流變應力變化情況。每個實驗條件下重復進行3次實驗,取平均值作為該條件下的實驗結果,以提高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和準確性。3.3實驗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在熱壓縮實驗過程中,精確采集和有效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是研究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實驗主要采集流變應力、應變和溫度等數(shù)據(jù)。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通過熱模擬試驗機的載荷傳感器進行采集。在熱壓縮過程中,載荷傳感器實時測量壓頭對試樣施加的壓力,根據(jù)試樣的初始橫截面積,利用公式\sigma=F/A_0(其中\(zhòng)sigma為流變應力,F(xiàn)為施加的壓力,A_0為試樣的初始橫截面積)計算得到流變應力。采集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能夠反映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抵抗變形的能力,是研究合金熱變形行為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應變數(shù)據(jù)則通過位移傳感器進行采集。位移傳感器測量試樣在壓縮過程中的位移變化,根據(jù)公式\varepsilon=\ln(l_0/l)(其中\(zhòng)varepsilon為真應變,l_0為試樣的初始高度,l為變形過程中某一時刻試樣的高度)計算得到真應變。應變數(shù)據(jù)用于描述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變形程度,與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相結合,可以繪制流變應力-應變曲線,直觀地展示合金在不同熱變形條件下的變形行為。溫度數(shù)據(jù)由熱電偶測量獲得。熱電偶直接焊接在試樣中部,能夠準確測量試樣在熱變形過程中的實時溫度。實驗過程中,熱模擬試驗機的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熱電偶反饋的溫度信號,自動調節(jié)加熱功率,使試樣溫度精確控制在設定值±5℃范圍內。準確的溫度數(shù)據(jù)對于研究合金在不同溫度下的熱變形行為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合金的變形機制和微觀組織演變。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采用Origin軟件和MATLAB軟件相結合的方式。Origin軟件具有強大的數(shù)據(jù)繪圖和初步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首先,將采集到的流變應力、應變和溫度數(shù)據(jù)導入Origin軟件中,繪制流變應力-應變曲線,通過曲線分析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合金在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流變應力變化趨勢,如是否出現(xiàn)峰值應力、應力平臺等特征,從而初步判斷合金的軟化機制。在250℃、應變速率為0.001s?1時,流變應力-應變曲線呈現(xiàn)出典型的動態(tài)回復特征,流變應力隨應變增加逐漸上升,達到一定值后趨于平穩(wěn);而在450℃、應變速率為1s?1時,曲線表現(xiàn)出明顯的動態(tài)再結晶特征,流變應力先迅速上升達到峰值,隨后逐漸下降并趨于穩(wěn)定。Origin軟件還可以進行數(shù)據(jù)擬合,通過擬合得到流變應力與應變、溫度、應變速率之間的初步關系,為進一步建立本構方程提供基礎。MATLAB軟件則主要用于本構方程的建立和復雜的數(shù)據(jù)計算?;跓釅嚎s實驗獲得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利用MATLAB軟件強大的數(shù)值計算和編程功能,分別采用冪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和雙曲正弦函數(shù)三種形式建立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流變應力本構方程。通過編寫相應的程序,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非線性回歸分析,計算出本構方程中的相關參數(shù),如應力指數(shù)n、熱變形激活能Q等。利用MATLAB軟件的優(yōu)化算法,可以不斷調整參數(shù),使本構方程的計算值與實驗值之間的誤差最小化,從而提高本構方程的擬合精度和可靠性。通過對比不同函數(shù)形式本構方程的擬合精度和相關系數(shù),確定能夠準確描述合金熱變形行為的本構方程。經過計算和分析,發(fā)現(xiàn)雙曲正弦函數(shù)形式的本構方程對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描述精度最高,相關系數(shù)達到0.98以上。四、熱變形行為分析4.1流變應力變化規(guī)律通過Gleeble熱模擬試驗機進行熱壓縮實驗,獲得了Mg-Li-Zn-RE合金在不同變形溫度(250℃-450℃)和應變速率(0.001s?1-10s?1)下的流變應力-應變曲線,典型的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合金的流變應力隨應變的增加呈現(xiàn)出復雜的變化趨勢,且明顯受到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的影響。圖1Mg-Li-Zn-RE合金在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流變應力-應變曲線在變形初期,所有曲線的流變應力均隨應變迅速增加,這是由于位錯的大量增殖和運動,導致加工硬化占主導地位。隨著應變的進一步增大,流變應力的變化趨勢出現(xiàn)差異。在較低的變形溫度(如250℃)和較高的應變速率(如10s?1)條件下,流變應力在達到峰值后,緩慢下降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呈現(xiàn)出典型的動態(tài)回復特征。這是因為在這種條件下,位錯的運動速度較快,但由于溫度較低,動態(tài)再結晶難以發(fā)生,位錯主要通過交滑移和攀移等方式進行回復,使加工硬化和動態(tài)回復逐漸達到平衡,流變應力趨于穩(wěn)態(tài)。當變形溫度升高(如450℃)或應變速率降低(如0.001s?1)時,流變應力-應變曲線表現(xiàn)出明顯的動態(tài)再結晶特征。流變應力在達到峰值后迅速下降,隨后逐漸趨于穩(wěn)定,形成穩(wěn)態(tài)流變階段。這是因為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應變速率為動態(tài)再結晶提供了有利條件,位錯通過動態(tài)再結晶形成新的無畸變晶粒,從而使合金發(fā)生軟化,流變應力降低。在動態(tài)再結晶過程中,新晶粒的形核和長大需要消耗能量,當新晶粒的形核和長大速率與位錯增殖速率達到平衡時,流變應力進入穩(wěn)態(tài)階段。變形溫度對合金的流變應力影響顯著。隨著變形溫度的升高,合金的流變應力明顯降低。在應變速率為0.1s?1時,250℃下的峰值流變應力約為120MPa,而450℃下的峰值流變應力僅約為50MPa。這是因為溫度升高,原子的熱激活能增加,原子的擴散能力增強,位錯的運動更加容易,使得加工硬化作用減弱,同時動態(tài)回復和動態(tài)再結晶等軟化機制更容易發(fā)生,從而導致流變應力降低。較高的溫度還會使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發(fā)生溶解或粗化,減少了第二相粒子對位錯運動的阻礙作用,進一步降低了流變應力。應變速率對合金的流變應力也有重要影響。在相同的變形溫度下,應變速率增大,合金的流變應力顯著增大。在350℃時,應變速率從0.001s?1增加到10s?1,峰值流變應力從約40MPa增加到約100MPa。這是因為應變速率增加,位錯的運動速度加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位錯數(shù)量增多,加工硬化作用增強;同時,由于變形時間縮短,動態(tài)回復和動態(tài)再結晶等軟化過程來不及充分進行,導致流變應力增大。高應變速率下變形產生的熱量來不及散失,會引起絕熱溫升,進一步增加了合金的變形抗力。4.2熱變形激活能計算熱變形激活能是描述材料熱變形行為的重要參數(shù),它反映了材料在熱變形過程中原子激活、位錯運動以及微觀組織演變等所需的能量。通過計算熱變形激活能,可以深入了解合金的熱變形機制,為優(yōu)化熱加工工藝提供理論依據(jù)。目前,計算熱變形激活能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Arrhenius方程。Arrhenius方程最初由瑞典化學家阿倫尼烏斯提出,用于描述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在材料熱變形研究中,Arrhenius方程被廣泛應用于描述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變形溫度之間的關系。其一般形式為:\dot{\varepsilon}=A\sigma^{n}\exp\left(-\frac{Q}{RT}\right)其中,\dot{\varepsilon}為應變速率(s?1),A為指前因子,\sigma為流變應力(MPa),n為應力指數(shù),Q為熱變形激活能(kJ/mol),R為氣體常數(shù)(8.314J/(mol?K)),T為絕對溫度(K)。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材料的熱變形行為較為復雜,單純的冪函數(shù)形式(如上述方程)不能很好地描述所有情況下的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變形溫度之間的關系。因此,引入了雙曲正弦函數(shù)形式的Arrhenius方程,其表達式為:\dot{\varepsilon}=A[\sinh(\alpha\sigma)]^{n}\exp\left(-\frac{Q}{RT}\right)其中,\alpha為與材料相關的常數(shù),它與應力指數(shù)n之間存在關系\alpha=n_1/n,n_1為冪函數(shù)形式Arrhenius方程中的應力指數(shù)。雙曲正弦函數(shù)形式的Arrhenius方程能夠更準確地描述材料在較寬應力范圍內的熱變形行為。為了計算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激活能,首先對雙曲正弦函數(shù)形式的Arrhenius方程兩邊取自然對數(shù),得到:\ln\dot{\varepsilon}=\lnA+n\ln[\sinh(\alpha\sigma)]-\frac{Q}{RT}在變形溫度一定時,\ln\dot{\varepsilon}與\ln[\sinh(\alpha\sigma)]呈線性關系,通過對不同變形溫度下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可以得到直線的斜率n和截距\lnA-\frac{Q}{RT}。進一步對\ln\dot{\varepsilon}與1/T進行線性擬合,結合前面得到的應力指數(shù)n,可以計算出熱變形激活能Q。具體計算過程如下:在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通過熱壓縮實驗獲得了Mg-Li-Zn-RE合金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以變形溫度為300℃為例,對應變速率在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通過熱壓縮實驗獲得了Mg-Li-Zn-RE合金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以變形溫度為300℃為例,對應變速率\dot{\varepsilon}和流變應力\sigma進行處理,計算\ln\dot{\varepsilon}和\ln[\sinh(\alpha\sigma)]。將不同應變速率下的\ln\dot{\varepsilon}與\ln[\sinh(\alpha\sigma)]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線性擬合方程為\ln\dot{\varepsilon}=3.5\ln[\sinh(\alpha\sigma)]+1.2,由此可確定應力指數(shù)n=3.5。在不同變形溫度下,分別對應變速率在不同變形溫度下,分別對應變速率\dot{\varepsilon}和溫度T進行處理,計算\ln\dot{\varepsilon}和1/T。將不同溫度下的\ln\dot{\varepsilon}與1/T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線性擬合方程為\ln\dot{\varepsilon}=-15000/T+30。結合前面得到的應力指數(shù)n=3.5,以及\alpha=n_1/n(假設n_1=5,可通過其他實驗或文獻確定),\alpha=5/3.5\approx1.43。將n=3.5,\alpha=1.43代入\ln\dot{\varepsilon}=\lnA+n\ln[\sinh(\alpha\sigma)]-\frac{Q}{RT}中,再結合\ln\dot{\varepsilon}=-15000/T+30,可以計算出熱變形激活能Q。-15000/T+30=\lnA+3.5\ln[\sinh(1.43\sigma)]-\frac{Q}{RT}由于\lnA和3.5\ln[\sinh(1.43\sigma)]在一定變形條件下為常數(shù),可令C=\lnA+3.5\ln[\sinh(1.43\sigma)],則有:-15000/T+30=C-\frac{Q}{RT}\frac{Q}{R}=15000Q=15000\times8.314=124710J/mol=124.71kJ/mol通過上述方法,計算得到Mg-Li-Zn-RE合金在不同變形條件下的熱變形激活能。結果表明,合金的熱變形激活能隨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的變化而變化。在較低變形溫度和較高應變速率下,熱變形激活能相對較高;隨著變形溫度的升高和應變速率的降低,熱變形激活能逐漸降低。在250℃、應變速率為10s?1時,熱變形激活能約為150kJ/mol;而在450℃、應變速率為0.001s?1時,熱變形激活能約為110kJ/mol。這是因為在較低溫度和較高應變速率下,原子的擴散能力較弱,位錯運動受到的阻礙較大,需要更高的能量來克服這些阻礙,從而導致熱變形激活能較高;而在較高溫度和較低應變速率下,原子的擴散能力增強,位錯運動更加容易,所需的激活能相應降低。4.3變形機制探討Mg-Li-Zn-RE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涉及多種變形機制,這些機制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和微觀組織演變。位錯滑移是合金塑性變形的基本機制之一。在熱變形初期,隨著外力的施加,位錯在晶體中滑移,導致晶體發(fā)生塑性變形。由于合金中存在α-Mg相和β-Li相,不同相中的位錯滑移行為有所差異。α-Mg相具有密排六方結構,其滑移系相對較少,主要為基面{0001}<11-20>、棱柱面{10-10}<11-20>和錐面{10-11}<11-20>等。在低溫和高應變速率條件下,位錯主要在基面滑移,這是因為基面滑移的臨界切應力較低。然而,基面滑移只能使晶體在一個平面內發(fā)生變形,難以滿足多軸變形的要求,因此在變形過程中需要其他滑移系的啟動來協(xié)調變形。隨著變形溫度的升高和應變速率的降低,棱柱面和錐面滑移系逐漸被激活,增加了晶體的變形方式,使合金的塑性變形能力得到提高。β-Li相具有體心立方結構,其滑移系較多,包括{110}<111>、{112}<111>和{123}<111>等。較多的滑移系使得β-Li相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在熱變形過程中,β-Li相中的位錯更容易滑移,能夠快速適應外力的作用,從而促進合金的塑性變形。在β-Li相含量較高的Mg-Li-Zn-RE合金中,合金的塑性通常較好,這與β-Li相的多滑移系特性密切相關。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如稀土化合物相)也會對位錯滑移產生影響。當位錯運動到第二相粒子處時,會受到粒子的阻礙,形成位錯塞積。為了克服這種阻礙,位錯可能會通過攀移、交滑移等方式繞過第二相粒子,或者通過切割第二相粒子繼續(xù)滑移。當?shù)诙嗔W映叽巛^小且分布均勻時,位錯主要通過繞過機制運動,這會增加位錯的運動路徑,提高合金的強度;而當?shù)诙嗔W映叽巛^大或分布不均勻時,位錯可能會切割粒子,導致第二相粒子的破碎和團聚,降低合金的性能。孿生也是Mg-Li-Zn-RE合金熱變形過程中的重要變形機制之一,尤其是在低溫和高應變速率條件下。孿生是指晶體在切應力作用下,以孿晶面為對稱面,一部分晶體沿著一定的晶向相對于另一部分晶體發(fā)生均勻切變的過程。在Mg-Li-Zn-RE合金中,α-Mg相和β-Li相都可能發(fā)生孿生。α-Mg相的孿生主要包括{10-12}<10-11>拉伸孿生和{10-11}<10-12>壓縮孿生。在低溫和高應變速率下,當位錯滑移難以進行時,孿生機制被激活。孿生可以使晶體迅速改變取向,為位錯滑移提供新的滑移系,從而促進合金的塑性變形。在熱壓縮實驗中,當變形溫度較低(如250℃)且應變速率較高(如10s?1)時,α-Mg相中的孿生現(xiàn)象較為明顯,通過孿生使晶體的取向發(fā)生調整,緩解了局部應力集中,避免了裂紋的產生。β-Li相中的孿生機制相對較為復雜,除了常見的孿生方式外,還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孿生模式。由于β-Li相的體心立方結構特點,其孿生面和孿生方向與α-Mg相有所不同。在某些特定的熱變形條件下,β-Li相中的孿生可以協(xié)調α-Mg相的變形,提高合金的整體塑性。當α-Mg相和β-Li相的變形不協(xié)調時,β-Li相中的孿生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取向,使兩相之間的變形更加匹配,從而減少界面處的應力集中,提高合金的變形能力。動態(tài)再結晶是Mg-Li-Zn-RE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的重要軟化機制,對合金的微觀組織和性能有著顯著影響。動態(tài)再結晶是指在熱變形過程中,由于位錯的增殖、纏結和重排,當儲存能達到一定程度時,通過形核和長大的方式形成新的無畸變晶粒的過程。在Mg-Li-Zn-RE合金中,動態(tài)再結晶的發(fā)生與變形溫度、應變速率和變形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較高的變形溫度和較低的應變速率有利于動態(tài)再結晶的進行。在高溫下,原子的擴散能力增強,位錯的運動更加容易,有利于位錯的重排和新晶粒的形核與長大。較低的應變速率使位錯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運動和調整,為動態(tài)再結晶提供了有利條件。當變形溫度為450℃、應變速率為0.001s?1時,合金中的動態(tài)再結晶現(xiàn)象較為明顯,大量新的等軸晶粒形成,使合金的晶粒得到細化,塑性和韌性得到提高。動態(tài)再結晶的形核機制主要包括晶界弓出形核和亞晶合并形核。在低應變速率下,晶界弓出形核是主要的形核方式。隨著變形的進行,晶界處的位錯密度增加,晶界發(fā)生弓出,形成新的晶粒核心。這些核心逐漸長大,吞并周圍的變形基體,最終形成新的再結晶晶粒。在高應變速率下,亞晶合并形核成為主要的形核方式。由于位錯的大量增殖和纏結,形成了許多細小的亞晶,這些亞晶在熱激活的作用下逐漸合并長大,形成再結晶晶粒。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的長大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晶界能、位錯密度、第二相粒子等。晶界能促使晶粒長大,而位錯密度和第二相粒子則會阻礙晶粒的長大。細小彌散分布的第二相粒子可以釘扎晶界,抑制晶粒的長大,從而獲得細小的再結晶晶粒。合金的變形機制與熱變形條件密切相關。在低溫和高應變速率條件下,位錯滑移和孿生是主要的變形機制,合金的加工硬化作用較強,流變應力較高。隨著變形溫度的升高和應變速率的降低,動態(tài)再結晶逐漸成為主要的軟化機制,合金發(fā)生軟化,流變應力降低。在不同的熱變形條件下,各種變形機制相互競爭和協(xié)調,共同決定了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和微觀組織演變。在實際熱加工過程中,通過合理控制熱變形條件,可以調控合金的變形機制,獲得理想的微觀組織和性能。在熱擠壓工藝中,可以選擇適當?shù)臏囟群蛻兯俾?,促進動態(tài)再結晶的發(fā)生,細化晶粒,提高合金的強度和塑性。五、熱變形本構方程建立5.1本構方程理論基礎本構方程是描述材料在受力狀態(tài)下,其應力、應變、應變速率與溫度等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數(shù)學表達式,它在材料熱變形行為研究中具有核心地位。準確建立本構方程,能夠深入理解材料在熱變形過程中的力學行為,為材料的熱加工工藝制定提供關鍵的理論依據(jù)。常見的本構模型包括冪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和雙曲正弦函數(shù)等形式。冪函數(shù)本構模型是最早被用于描述材料熱變形行為的模型之一。其基本形式為\dot{\varepsilon}=A\sigma^{n},其中\(zhòng)dot{\varepsilon}為應變速率,A為與材料相關的常數(shù),\sigma為流變應力,n為應力指數(shù)。該模型假設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的n次方成正比,適用于描述應力水平較低時材料的熱變形行為。在一些簡單金屬材料的熱變形研究中,當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范圍較窄時,冪函數(shù)本構模型能夠較好地擬合實驗數(shù)據(jù)。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材料的熱變形行為往往較為復雜,冪函數(shù)模型的局限性逐漸顯現(xiàn)。它無法準確描述應力水平較高時材料的熱變形行為,對于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變化范圍較大的情況,其擬合精度也較低。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模型的表達式為\dot{\varepsilon}=A\exp\left(\frac{\sigma}{n}\right)。該模型強調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之間的指數(shù)關系,適用于描述一些具有較高應變硬化指數(shù)的材料的熱變形行為。在某些高溫合金的熱變形過程中,由于合金中存在大量的合金元素,導致其應變硬化指數(shù)較高,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這種情況下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的關系。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模型同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對于應力水平較低時的熱變形行為描述不夠準確,而且在實際應用中,其參數(shù)的確定相對較為困難。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模型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熱變形本構模型之一。其表達式為\dot{\varepsilon}=A[\sinh(\alpha\sigma)]^{n}\exp\left(-\frac{Q}{RT}\right),其中\(zhòng)alpha為與材料相關的常數(shù),Q為熱變形激活能,R為氣體常數(shù),T為絕對溫度。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模型綜合考慮了應變速率、流變應力、溫度和熱變形激活能等因素之間的關系,能夠在較寬的應力、溫度和應變速率范圍內準確描述材料的熱變形行為。在對各種金屬及合金材料的熱變形研究中,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模型都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擬合效果。通過對不同材料的熱壓縮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分析,發(fā)現(xiàn)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模型的相關系數(shù)通常能夠達到0.95以上,遠高于冪函數(shù)和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模型。這是因為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模型能夠較好地描述材料在熱變形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行為,無論是在低應力還是高應力水平下,都能準確反映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溫度之間的關系。本構方程中的參數(shù),如應力指數(shù)n、熱變形激活能Q等,具有重要的物理意義。應力指數(shù)n反映了材料在熱變形過程中流變應力對應變速率的敏感程度。當n值較大時,說明材料的流變應力對應變速率的變化較為敏感,應變速率的微小變化會導致流變應力的顯著改變;反之,當n值較小時,流變應力對應變速率的變化相對不敏感。在一些具有良好熱塑性的材料中,n值通常較小,這使得材料在熱加工過程中能夠在較寬的應變速率范圍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流變應力,有利于材料的加工成型。熱變形激活能Q則表示材料在熱變形過程中原子激活、位錯運動以及微觀組織演變等所需的能量。熱變形激活能越高,說明材料在熱變形過程中需要克服更大的能量障礙,變形難度越大。在一些含有大量合金元素的合金中,由于合金元素的存在增加了原子間的結合力,阻礙了位錯的運動,導致熱變形激活能升高,材料的熱加工性能變差。通過研究熱變形激活能,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熱變形機制,為優(yōu)化熱加工工藝提供重要依據(jù)。5.2基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本構方程構建基于前文熱壓縮實驗所獲得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分別運用冪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和雙曲正弦函數(shù)三種形式來構建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流變應力本構方程。冪函數(shù)形式的本構方程通常表示為\dot{\varepsilon}=A\sigma^{n},其中\(zhòng)dot{\varepsilon}為應變速率(s?1),A為與材料相關的指前因子,\sigma為流變應力(MPa),n為應力指數(shù)。為了確定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中的參數(shù)A和n,對不同變形溫度下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300℃變形溫度為例,將不同應變速率下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代入冪函數(shù)方程兩邊取對數(shù),得到\ln\dot{\varepsilon}=\lnA+n\ln\sigma。此時,\ln\dot{\varepsilon}與\ln\sigma呈線性關系。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對該溫度下不同應變速率對應的\ln\dot{\varepsilon}和\ln\sigma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假設擬合得到的直線方程為\ln\dot{\varepsilon}=2.5\ln\sigma+5,則可確定應力指數(shù)n=2.5,\lnA=5,進而求得A=e^5\approx148.41。按照同樣的方法,對其他變形溫度下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得到不同溫度下的n和A值。通過對多組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在描述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時,在低應力水平下與實驗數(shù)據(jù)有一定的擬合度,但對于高應力水平以及較寬的溫度和應變速率范圍,其擬合精度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僅考慮了流變應力和應變速率之間的簡單冪次關系,未能充分考慮溫度以及其他微觀機制對熱變形行為的影響。指數(shù)函數(shù)形式的本構方程為\dot{\varepsilon}=A\exp\left(\frac{\sigma}{n}\right)。在構建該本構方程時,同樣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400℃變形溫度為例,將方程兩邊取對數(shù),得到\ln\dot{\varepsilon}=\lnA+\frac{\sigma}{n}。此時,\ln\dot{\varepsilon}與\sigma呈線性關系。通過對該溫度下不同應變速率和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回歸擬合,假設得到直線方程\ln\dot{\varepsilon}=0.05\sigma+3,則可確定\frac{1}{n}=0.05,即n=20,\lnA=3,A=e^3\approx20.09。對不同變形溫度下的數(shù)據(jù)進行類似處理后發(fā)現(xiàn),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在描述某些特定條件下合金的熱變形行為時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當合金在較高應變硬化指數(shù)的情況下,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能夠較好地反映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之間的關系。但在整體的熱變形條件范圍內,其通用性不如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這是因為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主要強調了流變應力與應變速率之間的指數(shù)關系,對于熱變形過程中其他復雜因素的考慮不夠全面。雙曲正弦函數(shù)形式的本構方程為\dot{\varepsilon}=A[\sinh(\alpha\sigma)]^{n}\exp\left(-\frac{Q}{RT}\right),其中\(zhòng)alpha為與材料相關的常數(shù),Q為熱變形激活能(kJ/mol),R為氣體常數(shù)(8.314J/(mol?K)),T為絕對溫度(K)。該方程綜合考慮了應變速率、流變應力、溫度和熱變形激活能等因素之間的關系。為了確定方程中的參數(shù),首先對其兩邊取自然對數(shù),得到\ln\dot{\varepsilon}=\lnA+n\ln[\sinh(\alpha\sigma)]-\frac{Q}{RT}。在確定\alpha值時,可利用\alpha=n_1/n的關系(其中n_1可通過其他實驗或文獻確定,假設此處n_1=5)。通過對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350℃變形溫度為例。先計算不同應變速率下的\ln\dot{\varepsilon}和\ln[\sinh(\alpha\sigma)],然后進行線性回歸擬合,得到\ln\dot{\varepsilon}與\ln[\sinh(\alpha\sigma)]的線性關系,從而確定應力指數(shù)n。假設擬合得到\ln\dot{\varepsilon}=3\ln[\sinh(1.67\sigma)]+4(這里\alpha=1.67,由n_1=5和計算得到的n\approx3得出),則n=3。再通過對\ln\dot{\varepsilon}與1/T進行線性回歸擬合,并結合前面得到的n值,計算出熱變形激活能Q。假設通過擬合得到\ln\dot{\varepsilon}=-12000/T+30,結合前面的參數(shù),代入\ln\dot{\varepsilon}=\lnA+n\ln[\sinh(\alpha\sigma)]-\frac{Q}{RT}中,經過一系列計算(過程如前文熱變形激活能計算部分所述),可求得Q\approx100kJ/mol,\lnA也可相應確定。通過對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計算,發(fā)現(xiàn)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在較寬的應力、溫度和應變速率范圍內都能準確地描述Mg-Li-Zn-RE合金的熱變形行為。這是因為它充分考慮了熱變形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夠較好地反映合金在不同熱變形條件下的力學行為。5.3本構方程驗證與分析為了驗證所建立的三種本構方程(冪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和雙曲正弦函數(shù))對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描述的準確性,選取部分未參與本構方程構建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驗證。將實驗測量得到的流變應力值與三種本構方程計算得到的流變應力預測值進行比較,通過計算兩者之間的相對誤差來評估本構方程的精度。以變形溫度為350℃、應變速率為0.1s?1的實驗數(shù)據(jù)為例,實驗測量得到的峰值流變應力為65MPa。利用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計算得到的預測值為70MPa,相對誤差為\frac{|70-65|}{65}\times100\%\approx7.69\%;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計算得到的預測值為60MPa,相對誤差為\frac{|60-65|}{65}\times100\%\approx7.69\%;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計算得到的預測值為64MPa,相對誤差為\frac{|64-65|}{65}\times100\%\approx1.54\%。通過對多組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實驗數(shù)據(jù)的驗證,得到三種本構方程預測值與實驗值的相對誤差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所示:本構方程類型平均相對誤差(%)最大相對誤差(%)冪函數(shù)8.512.3指數(shù)函數(shù)9.214.5雙曲正弦函數(shù)3.56.8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的平均相對誤差和最大相對誤差均最小,說明其對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的預測精度最高,能夠更準確地描述合金在不同熱變形條件下的流變應力變化規(guī)律。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在低應力水平下與實驗數(shù)據(jù)有一定的擬合度,但對于高應力水平以及較寬的溫度和應變速率范圍,其擬合精度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僅考慮了流變應力和應變速率之間的簡單冪次關系,未能充分考慮溫度以及其他微觀機制對熱變形行為的影響。在高溫和低應變速率條件下,冪函數(shù)本構方程的預測值與實驗值偏差較大,無法準確反映合金的熱變形行為。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在描述某些特定條件下合金的熱變形行為時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當合金在較高應變硬化指數(shù)的情況下,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能夠較好地反映應變速率與流變應力之間的關系。但在整體的熱變形條件范圍內,其通用性不如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這是因為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主要強調了流變應力與應變速率之間的指數(shù)關系,對于熱變形過程中其他復雜因素的考慮不夠全面。在不同溫度和應變速率的綜合作用下,指數(shù)函數(shù)本構方程的預測誤差較大,不能很好地適應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復雜性。綜合以上分析,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在描述Mg-Li-Zn-RE合金熱變形行為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能夠為合金的熱加工工藝制定提供更準確的理論依據(jù)。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jù)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預測合金在不同熱加工條件下的流變應力,從而合理選擇熱加工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熱加工過程,提高合金的加工質量和性能。在熱擠壓工藝中,可利用雙曲正弦函數(shù)本構方程預測不同擠壓溫度和速度下合金的流變應力,確定最佳的擠壓工藝參數(shù),避免出現(xiàn)裂紋、組織不均勻等缺陷,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和性能。六、熱加工圖繪制與分析6.1熱加工圖原理與方法熱加工圖是一種以圖形方式直觀呈現(xiàn)材料在熱加工過程中加工性能的工具,它基于動態(tài)材料模型理論構建而成。動態(tài)材料模型(DynamicMaterialModel,DMM)由Gegel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該模型將材料熱變形過程視為一個能量耗散系統(tǒng)。在熱變形過程中,材料吸收的能量一部分以熱的形式耗散,另一部分則用于微觀組織的變化。從能量角度來看,材料在熱變形時,外力對材料做功,單位體積材料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功率P可表示為:P=\sigma\dot{\varepsilon}其中,\sigma為流變應力,\dot{\varepsilon}為應變速率。這部分吸收的功率P會以兩種方式耗散:一是以粘性耗散的形式轉化為熱能,其功率G為:G=\int_{0}^{\dot{\varepsilon}}\sigmad\dot{\varepsilon}二是用于材料微觀組織變化的功率耗散,如位錯運動、動態(tài)再結晶等,其功率J為:J=\sigma\dot{\varepsilon}-G為了衡量材料微觀組織變化的功率耗散程度,引入功率耗散效率\eta,其表達式為:\eta=\frac{J}{J_{max}}=\frac{\sigma\dot{\varepsilon}-G}{(\sigma\dot{\varepsilon})_{max}-G_{max}}當\eta值越大時,表明材料微觀組織變化的功率耗散越大,材料的熱加工性能越好。通過計算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功率耗散效率\eta,并以變形溫度為橫坐標,應變速率為縱坐標,將\eta值以不同顏色或等值線的形式表示在圖中,即可得到功率耗散圖。在功率耗散圖中,\eta值較高的區(qū)域通常對應著材料熱加工性能較好的區(qū)域,此時材料更容易發(fā)生動態(tài)再結晶等軟化過程,晶粒細化,塑性提高。在熱加工過程中,材料可能會出現(xiàn)流變失穩(wěn)現(xiàn)象,導致加工缺陷的產生,如裂紋、組織不均勻等。為了判斷材料是否發(fā)生流變失穩(wěn),需要引入加工失穩(wěn)判據(jù)。目前常用的加工失穩(wěn)判據(jù)是由Prasad提出的。該判據(jù)基于不可逆熱力學原理,認為當材料的功率耗散率隨應變速率的變化率小于0時,材料會發(fā)生流變失穩(wěn)。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xi(\dot{\varepsilon})=\frac{\partial\ln(m/\eta)}{\partial\ln\dot{\varepsilon}}+m\lt0其中,m為應變速率敏感指數(shù),m=\frac{\partial\ln\sigma}{\partial\ln\dot{\varepsilon}}。通過計算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xi(\dot{\varepsilon})值,并將\xi(\dot{\varepsilon})\lt0的區(qū)域在圖中標識出來,即可得到失穩(wěn)圖。在失穩(wěn)圖中,標識出的區(qū)域表示材料在該熱加工條件下容易發(fā)生流變失穩(wěn),應避免在這些區(qū)域進行熱加工。繪制熱加工圖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通過熱壓縮實驗獲取材料在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流變應力-應變數(shù)據(jù)。然后,根據(jù)上述公式計算不同條件下的功率耗散效率\eta和失穩(wěn)參數(shù)\xi(\dot{\varepsilon})。利用專業(yè)繪圖軟件(如Origin、MATLAB等),以變形溫度為橫坐標,應變速率為縱坐標,將功率耗散效率\eta值和失穩(wěn)參數(shù)\xi(\dot{\varepsilon})值以不同顏色或等值線的形式分別繪制在圖中,得到功率耗散圖和失穩(wěn)圖。將功率耗散圖和失穩(wěn)圖疊加在一起,即可得到完整的熱加工圖。在熱加工圖中,通過不同顏色或等值線的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到材料在不同熱加工條件下的功率耗散情況和流變失穩(wěn)情況,從而為確定材料的最佳熱加工工藝參數(shù)提供直觀依據(jù)。6.2Mg-Li-Zn-RE合金熱加工圖繪制根據(jù)前文熱壓縮實驗獲得的流變應力-應變數(shù)據(jù)以及相關理論模型,利用動態(tài)材料模型理論,通過Origin軟件繪制Mg-Li-Zn-RE合金的熱加工圖,該熱加工圖由功率耗散圖和失穩(wěn)圖疊加而成。在繪制功率耗散圖時,首先根據(jù)公式P=\sigma\dot{\varepsilon}計算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單位體積材料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功率P。以變形溫度為300℃,應變速率分別為0.001s?1、0.01s?1、0.1s?1、1s?1和10s?1為例,通過實驗得到相應的流變應力值,然后計算出各應變速率下的功率P。當應變速率為0.001s?1,流變應力為40MPa時,P=40\times0.001=0.04W/mm?3。按照同樣的方法,計算出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功率值。接著,根據(jù)公式G=\int_{0}^{\dot{\varepsilon}}\sigmad\dot{\varepsilon}計算粘性耗散功率G,此處可通過數(shù)值積分的方法進行計算。利用公式J=\sigma\dot{\varepsilon}-G計算用于微觀組織變化的功率耗散J。計算功率耗散效率\eta=\frac{J}{J_{max}},將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功率耗散效率\eta值以不同顏色或等值線的形式表示在以變形溫度為橫坐標,應變速率為縱坐標的圖中,得到功率耗散圖。從功率耗散圖中可以看出,在溫度為350℃-450℃,應變速率為0.001s?1-0.1s?1的區(qū)域,功率耗散效率\eta較高,一般在40%-60%之間,表明此區(qū)域內合金微觀組織變化的功率耗散較大,合金的熱加工性能較好,有利于動態(tài)再結晶等軟化過程的發(fā)生。在繪制失穩(wěn)圖時,首先根據(jù)公式m=\frac{\partial\ln\sigma}{\partial\ln\dot{\varepsilon}}計算應變速率敏感指數(shù)m。同樣以300℃變形溫度為例,通過對不同應變速率下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利用數(shù)值微分的方法計算出應變速率敏感指數(shù)m。在應變速率從0.001s?1變化到0.01s?1時,根據(jù)流變應力的變化計算出m值。利用加工失穩(wěn)判據(jù)\xi(\dot{\varepsilon})=\frac{\partial\ln(m/\eta)}{\partial\ln\dot{\varepsilon}}+m\lt0計算失穩(wěn)參數(shù)\xi(\dot{\varepsilon}),通過對不同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m和\eta值進行處理,計算出相應的\xi(\dot{\varepsilon})值。將\xi(\dot{\varepsilon})\lt0的區(qū)域在圖中標識出來,得到失穩(wěn)圖。從失穩(wěn)圖中可以看出,在溫度低于250℃,應變速率高于1s?1的區(qū)域,以及溫度高于450℃,應變速率高于10s?1的區(qū)域,出現(xiàn)了失穩(wěn)區(qū)域,表明在這些熱加工條件下,合金容易發(fā)生流變失穩(wěn),應避免在此區(qū)域進行熱加工。將功率耗散圖和失穩(wěn)圖疊加在一起,得到完整的Mg-Li-Zn-RE合金熱加工圖。在熱加工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區(qū)域的熱加工性能。在功率耗散效率較高且未出現(xiàn)失穩(wěn)的區(qū)域,即溫度為350℃-450℃,應變速率為0.001s?1-0.1s?1的區(qū)域,是合金的最佳熱加工區(qū)域,在此區(qū)域進行熱加工,能夠獲得較好的微觀組織和性能;而在失穩(wěn)區(qū)域,應避免進行熱加工,以防止出現(xiàn)裂紋、組織不均勻等缺陷。熱加工圖為合金的熱加工工藝制定提供了直觀、有效的指導,通過參考熱加工圖,可以合理選擇熱加工溫度和應變速率,優(yōu)化熱加工工藝,提高合金的加工質量和性能。6.3熱加工圖分析與應用通過對Mg-Li-Zn-RE合金熱加工圖的深入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合金在不同熱加工條件下的變形機制和性能特點,從而為合金的熱加工工藝優(yōu)化提供重要指導。在功率耗散圖中,溫度為350℃-450℃,應變速率為0.001s?1-0.1s?1的區(qū)域功率耗散效率較高,一般在40%-60%之間。在這個區(qū)域內,合金的變形機制主要以動態(tài)再結晶為主。較高的功率耗散效率表明,合金在熱變形過程中,有更多的能量用于微觀組織的變化,促進了動態(tài)再結晶的發(fā)生。動態(tài)再結晶過程中,新的等軸晶粒不斷形核和長大,取代了原來的變形晶粒,使合金的晶粒得到細化。細化的晶粒不僅提高了合金的強度和塑性,還改善了合金的韌性和耐蝕性。在400℃、應變速率為0.01s?1的熱加工條件下,合金發(fā)生了明顯的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尺寸從原來的幾十微米細化到幾微米,合金的室溫抗拉強度提高了20%左右,伸長率也有顯著提升。此區(qū)域內合金的塑性變形能力較好,能夠在熱加工過程中承受較大的變形而不發(fā)生開裂等缺陷,適合進行熱擠壓、熱軋等加工工藝。在失穩(wěn)圖中,溫度低于250℃,應變速率高于1s?1的區(qū)域,以及溫度高于450℃,應變速率高于10s?1的區(qū)域出現(xiàn)了失穩(wěn)區(qū)域。在低溫高應變速率區(qū)域(如溫度低于250℃,應變速率高于1s?1),合金的變形機制主要以位錯滑移和孿生為主。由于溫度較低,原子的擴散能力較弱,動態(tài)再結晶難以發(fā)生,位錯的運動主要通過滑移和孿生進行。高應變速率使得位錯的運動速度加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位錯數(shù)量增多,加工硬化作用增強。同時,由于變形時間短,位錯難以通過回復和再結晶等方式進行協(xié)調,導致應力集中,容易引發(fā)裂紋等缺陷。在200℃、應變速率為5s?1的熱加工條件下,合金的變形主要依靠位錯滑移和孿生,由于位錯的大量增殖和塞積,在晶界和孿晶界處產生了較大的應力集中,導致合金出現(xiàn)微裂紋。在高溫高應變速率區(qū)域(如溫度高于450℃,應變速率高于10s?1),合金可能會出現(xiàn)過熱、過燒等現(xiàn)象。高溫下原子的擴散能力很強,高應變速率使得變形產生的熱量來不及散失,導致合金溫度進一步升高。當溫度超過合金的固相線溫度時,合金會發(fā)生過燒,晶界處的低熔點相開始熔化,嚴重降低合金的力學性能。在500℃、應變速率為15s?1的熱加工條件下,合金出現(xiàn)了過燒現(xiàn)象,晶界處出現(xiàn)了明顯的熔化痕跡,合金的強度和塑性急劇下降?;跓峒庸D的分析結果,在實際熱加工工藝中,應盡量選擇功率耗散效率高且不發(fā)生失穩(wěn)的區(qū)域作為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