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10
CCSP66
12
天津市地方標準
DB12/T939—2024
代替DB12/T939-2020
國省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ofaccommodatingstructuresandutilitieswithinright-of-way
ofnationalandprovincialhighway
2024-04-09發(fā)布2024-05-10實施
天津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
DB12/T93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總則...............................................................................2
5穿越式涉路工程.....................................................................2
6跨越式涉路工程.....................................................................5
7并行式涉路工程.....................................................................9
8接入式涉路工程....................................................................10
9利用公路結構物涉路工程............................................................13
10其他設施涉路工程.................................................................13
11變形監(jiān)測.........................................................................13
I
DB12/T93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2/T939-2020《國省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要求》,與DB12/T939-2020相比,除結構調
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各類涉路工程中增加了施工要求;
b)第5章穿越式涉路工程中增加了公路路基加固、保通路段的要求;管線穿越公路增加了頂管、
水平定向鉆、盾構的埋深、凈距要求;
c)第6章跨越式涉路工程中增加了保通路段、鐵路橋梁墩臺與公路凈距的要求。管道、渡槽、企
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跨越公路中增加了位置、保護架、交通安全設施的要求;
d)第7章并行式涉路工程中增加了排水的要求;
e)第8章平面交叉中增加了服務水平、車道布置、轉彎設計、變速車道、城鎮(zhèn)化路段間距的要求;
加油、加氣站接入增加了充電站要求,并增加了位置、間距、變速車道要求;沿線單位接入增加了位置、
間距、交通組織方式的要求;
f)增加了第10章其他設施涉路工程、第11章變形監(jiān)測。
本文件由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天津市公路事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陳鑫瑞、張維、張亮、李旺旺、高婭娟、張淼、焦曉磊、馬洪福、邰永剛、葛
書芳、王招賢、董斌、胡曉冬、黃渤權、楊帆、孫陽、蔡朝月、孫更歡、王東奇、王婷、崔紅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2020年首次發(fā)布;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I
DB12/T939—2024
國省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國省公路涉路工程的技術要求,涉路工程包括穿越式涉路工程、跨越式涉路工程、并
行式涉路工程、接入式涉路工程、利用公路結構物涉路工程和其他設施涉路工程。
本文件適用于天津市行政區(qū)域內涉及國省公路施工活動,其他公路可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GB5768.2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志
GB5768.4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4部分:作業(yè)區(qū)
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國家標準規(guī)范
DL/T741架空輸電線路運行規(guī)程
DL/T5092110kV~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
JT/T1116公路鐵路并行段設計技術規(guī)范
JTGD20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
JTGD82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
TJGD5001城鎮(zhèn)化地區(qū)公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
DB12/T3023公路養(yǎng)護作業(yè)安全設施設置規(guī)范
JTG/TD33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國省公路nationalandprovincialhighway
國家高速公路、省級高速公路以及普通國道、省道。
3.2
涉路工程structuresandutilitieswithinhighwayright-of-wayorbuildingcontrolzone
在公路、公路用地內或公路建筑控制區(qū)內修建建筑物、構筑結構物、埋設管線或其他設施的建設工
程。
3.3
穿越式涉路工程undergroundengineeringcrossinghighway
從公路、公路附屬設施下穿越的涉路工程。
1
DB12/T939—2024
3.4
跨越式涉路工程aerialcrossingengineeringoverhighway
從公路、公路附屬設施以上架空通過的涉路工程。
3.5
并行式涉路工程longitudinalengineeringalonghighway
在公路用地范圍或公路建筑控制區(qū)內沿公路并行設置的涉路工程。
3.6
接入式涉路工程drivewayaccessengineering
在公路上增設或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的涉路工程。
3.7
利用公路結構物的涉路工程installationsonhighwaystructures
依附橋梁、隧道、涵洞等公路結構物的涉路工程。
3.8
凈區(qū)clearzone
公路車行道以外,無障礙物、車輛駛出車行道后可以停車或駛回公路的帶狀區(qū)域。
3.9
道路road
涉路工程中的道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人行天橋。
3.10
鐵路railway
涉路工程中的鐵路包括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客貨共線鐵路、重載鐵路、市域(郊)鐵路、輕軌、
地鐵。
3.11
保通路段roadsectionsfornormaltrafficensuring
涉路工程施工期間需保障公路正常通行的路段。
3.12
跨越結構spanstructure
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跨越公路的結構形式。
4總則
4.1涉路工程應保障公路的安全、完好和暢通。占用、挖掘公路或造成公路改線,應按照不低于該段
公路原有的技術標準予以修復。
4.2涉路工程應為公路規(guī)劃實施預留條件。
4.3涉路工程不應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4.4涉路工程影響公路路基、橋梁結構安全的,應對公路路基、橋梁進行受力分析。
5穿越式涉路工程
5.1道路穿越
5.1.1一般規(guī)定
5.1.1.1道路穿越公路,宜為正交。
2
DB12/T939—2024
5.1.1.2道路穿越公路應為公路檢測和養(yǎng)護預留空間。
5.1.1.3道路排水系統(tǒng)與公路排水系統(tǒng)宜自成體系,條件受限時,可與公路排水設施綜合設計。
5.1.1.4道路穿越公路橋梁宜選擇橋梁凈空和孔徑較大、橋下地質條件較好的位置穿越。
5.1.1.5道路穿越公路路基,應對公路路基或地基進行加固,加固范圍應根據(jù)安全影響計算確定。
5.1.1.6道路穿越工程需修建保通路段的,保通路段服務水平不應低于四級,設計速度宜滿足表1;
其他技術標準應滿足現(xiàn)行公路規(guī)范要求。
表1保通路段設計速度
單位為千米每小時
公路設計速度保通路段設計速度
12080
10070
8060
6040
40、3030
5.1.1.7道路穿越公路路基施工,應按照DB12/T3023要求設置臨時交通安全設施。
5.1.2凈距
5.1.2.1道路路基不宜侵入公路橋梁承臺。
5.1.2.2道路橋梁樁基與公路橋梁樁基的凈距應符合下列要求:
——錘擊、靜壓沉樁,在樁端處的中距不應小于公路橋梁樁徑(或邊長)的3倍;
——鉆孔樁中距不應小于公路橋梁樁徑的2.5倍。
5.1.2.3道路以隧道形式穿越公路橋梁,隧道外壁至公路橋梁樁基的凈距不宜小于5m。當凈距小于5m,
應進行安全影響論證。
5.1.3交通安全設施
5.1.3.1穿越公路用地范圍內,道路應按照JTGD81設置交通安全設施。路側凈區(qū)內有公路橋梁橋墩
(臺),路側護欄防護等級應提高1~2個等級。
5.1.3.2公路橋梁墩柱和主梁迎車面應按照GB5768設置立面標記。
5.1.3.3道路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交通量較大的其他道路,應在公路橋上設置防落網(wǎng);防落網(wǎng)應
進行防腐和防雷接地處理。
5.1.3.4道路為小汽車專用線時,應在適當位置設置公路橋梁保護架。其他道路宜在適當位置設置公
路橋梁保護架。
5.2鐵路穿越
5.2.1一般規(guī)定
5.2.1.1新建鐵路除采用盾構工藝外,鐵路不宜下穿公路。經(jīng)論證必須下穿時,鐵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宜選在平、縱線形技術指標高且通視良好的地段。
5.2.1.2鐵路利用公路橋梁橋孔下穿公路,應根據(jù)地質條件、橋下凈空、對公路橋梁影響等因素,合
理選擇路基、橋梁、樁板結構、U型槽和框架等結構形式。
3
DB12/T939—2024
5.2.1.3鐵路與公路立體相交,以正交為宜。受地形條件或其他特殊情況限制必須斜交,應結合公路、
鐵路的線形條件,采用較大的交叉角度。
5.2.1.4鐵路接觸網(wǎng)支架不應固定在公路橋梁上。
5.2.1.5鐵路排水系統(tǒng)宜自成體系。條件受限時,鐵路與公路橋梁、路基的排水系統(tǒng)可綜合設置,并
應計算排水系統(tǒng)徑流。
5.2.1.6鐵路列車光源不應對公路行車產(chǎn)生眩光影響。
5.2.1.7鐵路穿越公路橋梁,應為公路橋梁檢測和養(yǎng)護預留空間。
5.2.1.8鐵路穿越公路施工應滿足本文件5.1.1的要求。
5.2.2交通安全設施
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置應按照JTGD81執(zhí)行。
5.3管線穿越
5.3.1一般規(guī)定
5.3.1.1不應利用自然地面以上的公路橋下空間鋪(架)設油氣管道。
5.3.1.2壓力管線應在公路兩側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5.3.1.3管線閥門井應設置在公路用地邊線3m外。
5.3.1.4易燃、易爆管線穿越公路,應在公路兩側設置地面標識和警示牌。
5.3.1.5管廊穿越公路橋梁,管廊與公路橋梁間的間距應滿足本文件5.1.2的要求。
5.3.1.6管線穿越橋梁,宜從跨中穿越。
5.3.1.7管線穿越公路路基段宜避開可液化土、高靈敏度軟土等土層路基以及深路塹、陡坡地段。無
法滿足上述要求,應提高管道設計強度或增加管道埋深,并提高管道防腐等級。
5.3.1.8管線穿越公路路基宜采用非開挖方式。當條件受限,經(jīng)論證可采用開挖方式,保通路段應滿
足本文件5.1.1的要求。
5.3.1.9管線采用開挖方式穿越公路橋梁施工,應根據(jù)公路橋梁橋下凈空,設置橋梁上部、下部結構
安全防護措施。
5.3.2交叉角度
管線與公路相交叉時,宜為正交;必須斜交時,交叉角度不應小于30°。
5.3.3地下通道(涵)或套管
5.3.3.1管線下穿公路應設置地下通道(涵)或套管,地下通道(涵)或套管應按相應的汽車荷載等
級進行驗算。
5.3.3.2套管伸出路堤坡腳、邊溝外緣長度不應小于3m。
5.3.3.3地下通道(涵)或套管兩端應進行封堵,套管與易燃易爆管線之間的間隙應進行充填。
5.3.4埋深
5.3.4.1穿越公路的管線保護套管頂面距路面底基層底面、公路排水邊溝底面不應小于1.0m,且應滿
足與施工工藝對應管道埋深要求。
5.3.4.2采用非開挖工藝施工,管線埋深不宜小于4m。采用頂管穿越時覆土厚度不應小于1.5倍的管
線外徑。定向鉆穿越時,直徑小于330mm的管線覆土厚度不應小于12倍的管線外徑。
4
DB12/T939—2024
5.3.4.3油氣管線采用開挖埋設方式從公路橋下穿越,管頂上應鋪設寬度大于套管管徑的鋼筋混凝土
保護蓋板,蓋板頂距橋下自然地面距離不應小于1m;蓋板長度不應小于公路用地范圍寬度以外3m,并
應設置地面標識標明管道位置。
5.3.5頂管
5.3.5.1頂管工程勘察設計階段,應在公路用地范圍內布不少于2個勘探孔。探孔勘探應查明特殊性
巖土,包括軟土層、混合土層、填土層等;提供設計和施工所需的地層分布、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等資料;
應查明可能產(chǎn)生流砂、管涌和地震液化地層的分布范圍、埋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質特性;當?shù)叵掠谐袎?/p>
水分布時,應查明承壓水水文地質條件。
5.3.5.2施工前應對穿越段施工影響范圍區(qū)公路路面脫空、路基空洞等情況進行檢測。
5.3.5.3施工前應對管線穿越段土層采取注漿措施加固,加固范圍根據(jù)施工影響計算確定。
5.3.5.4工作井、接收井與公路用地邊線的凈距不宜小于2倍井深。凈距小于2倍井深,應采取專項
措施保證公路安全。
5.3.5.5頂管施工設置中繼間時,中繼間應設置在公路用地邊線3m外。
5.3.5.6新建平行管道水平凈距宜大于最大管道外徑的3倍,不應小于最大管道外徑的1倍。
5.3.6水平定向鉆
5.3.6.1穿越公路橋梁,鉆孔軸線距橋梁墩(臺)凈距不應小于5m,橋梁(投影)下方穿越的最小凈
深應大于最后一級擴孔直徑的4~6倍。
5.3.6.2穿越管道所需鉆孔最終擴孔直徑應根據(jù)管道直徑確定,擴孔直徑應按表2執(zhí)行。
表2表最終擴孔直徑
單位為毫米
穿越管道的直徑DN最終擴孔直徑
<200DN+100
200~600DN(1.2~1.5)
>600DN+300
5.3.7盾構
5.3.7.1隧道采用盾構施工穿越公路,隧道直徑小于10m,隧道頂面至公路自然地面厚度不應小于隧
道外徑;隧道直徑大于10m,隧道頂面至公路自然地面厚度不宜小于10m。
5.3.7.2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穿越公路橋梁,隧道外壁至公路橋梁樁基的凈距不宜小于5m且不宜小于
1倍隧道直徑。
6跨越式涉路工程
6.1道路橋梁跨越
6.1.1一般規(guī)定
6.1.1.1道路橋梁跨越公路宜選在兩者線形均為直線的路段或平、縱線形技術指標高的路段。
6.1.1.2道路橋梁的跨徑與布孔應滿足公路視距、對前方公路識別、標志視認性、通視要求;不能滿
足公路視距要求,應設置邊孔保障公路視距。
5
DB12/T939—2024
6.1.1.3道路橋梁宜采用大跨徑跨越公路,不宜在公路中央分隔帶設置橋墩。道路橋梁跨越二、三級
公路,不應在行車道上設置中墩;道路橋梁跨越四車道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不應在中央分隔帶設置中
墩。道路橋梁跨越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不宜在中央分隔帶設置中墩。在中央分隔帶設置
中墩時,中墩兩側應設置護欄,并留有護欄緩沖變形余地。
6.1.1.4道路橋梁外緣與高速公路出口變速車道起點的距離應大于150m。
6.1.1.5道路橋梁排水不應引排至公路中央分隔帶及公路路面。
6.1.1.6道路橋梁施工影響公路交通通行,保通路段服務水平、設計速度應按照本文件5.1.1執(zhí)行。
6.1.1.7道路橋梁跨越公路施工占用公路路面時,應按照GB5768.4要求設置作業(yè)區(qū)、臨時交通安全
設施。
6.1.1.8道路橋梁跨越公路施工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6.1.2交叉角度
道路橋梁跨越公路交叉,宜為正交或接近正交。
6.1.3凈高
6.1.3.1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凈高不應小于5.5m,三、四級公路凈高不應小于4.5m,橋下
凈空還應滿足公路養(yǎng)護的需要。
6.1.3.2道路橋梁跨越公路凹形豎曲線,橋下凈高應滿足鉸接列車有效凈高的要求。
6.1.4交通安全設施
6.1.4.1道路橋梁和公路的交通安全設施應按照JTGD81執(zhí)行。
6.1.4.2道路橋梁墩柱和主梁迎車面應按照GB5768的規(guī)定設置立面標記。
6.1.4.3道橋橋梁應設置防落物設施,且應按照JTGD81執(zhí)行。
6.2鐵路橋梁跨越
6.2.1一般規(guī)定
6.2.1.1鐵路橋梁跨越宜選在公路及鐵路兩者線形均為直線的地段或平、縱線形技術指標高且通視良
好的地段。
6.2.1.2鐵路橋梁的跨徑與布孔應滿足公路視距、對前方公路識別、標志視認性、通視要求;不能滿
足公路視距要求,應設置邊孔保障公路視距。
6.2.1.3鐵路橋梁墩(臺)應設置在公路路側凈區(qū)外,不宜將墩、臺設置在公路排水邊溝以內,橋臺
不應外露。
6.2.1.4鐵路橋梁跨越二、三級公路,不應在行車道上設置中墩,鐵路跨越四車道高速公路、一級公
路,不應在中央分隔帶設置中墩。鐵路跨越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不宜在中間帶設置中墩。
在中央分隔帶設置中墩時,中墩兩側應設置護欄,并留有護欄緩沖變形余地。
6.2.1.5鐵路跨越工程的保護架等附屬物應設置在公路路側凈區(qū)外。
6.2.1.6鐵路橋梁排水系統(tǒng)與公路排水系統(tǒng)宜自成體系,鐵路橋梁橋面雨水不應直接排至公路用地范
圍內。
6.2.1.7鐵路列車光源不應對公路行車產(chǎn)生眩光影響。
6.2.1.8鐵路橋梁跨越公路施工影響公路交通通行,保通路段服務水平、設計速度應按照本文件5.1.1
執(zhí)行。
6.2.1.9鐵路橋梁跨越公路施工應滿足本文件6.1.1要求。
6
DB12/T939—2024
6.2.2交叉角度
鐵路與公路交叉宜為正交;交叉角度小于30°,應進行專項論證。
6.2.3凈高
6.2.3.1鐵路橋梁跨越公路段,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凈高不應小于5.5m,且應為公路橋梁
養(yǎng)護預留空間。
6.2.3.2鐵路橋梁跨越公路凹形豎曲線段,橋下凈高應滿足鉸接列車有效凈高的要求。
6.2.4凈距
6.2.4.1鐵路橋梁所跨公路路基路塹,宜將鐵路橋梁橋墩(臺)設置在路塹坡頂以外,公路路塹較深
時,需在邊坡上設置鐵路橋梁橋墩(臺)的,應將鐵路橋梁橋墩(臺)設置在坡頂附近,不應設置于臨
近坡腳處。
6.2.4.2鐵路橋梁所跨公路路基路堤,宜將鐵路橋梁橋墩(臺)設置在公路用地邊線以外,不應設置
在公路路堤邊坡上。
6.2.5交通安全設施
6.2.5.1鐵路橋梁在公路中央分隔帶設置中墩的,中墩兩側應按照JTGD81設置防護設施。
6.2.5.2鐵路橋梁應設置防落物設施。設置防落網(wǎng)時,防落網(wǎng)高度不應低于1.8m,防落網(wǎng)孔面積不宜
大于50mm×100mm。
6.2.5.3上跨鐵路為有砟鐵路,鐵路橋梁兩側應設置防砟墻,防砟墻的設置范圍應為公路建筑控制區(qū)
寬度(當斜交時,應取最大的斜交寬度)并分別向外延伸20m。
6.2.5.4鐵路橋梁墩柱和主梁迎車面應按照GB5768的規(guī)定設置立面標記。
6.3線纜跨越
6.3.1一般規(guī)定
6.3.1.1拉線、塔基基礎及其他突出路面的結構物應設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區(qū)以外。
6.3.1.2桿塔拉線宜垂直于公路線形,拉線棒應設置在路側凈區(qū)以外,且應設置拉線警示桿、緊線器
警示罩。
6.3.1.3設塔架空線路跨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位于獨立耐張段,架空線的最大弧垂投影不宜在公
路路面范圍內,且不宜跨越互通區(qū)。
6.3.1.4不同電壓架空線路的交叉、平行相關參數(shù)應符合架空線路設計相關規(guī)范要求。
6.3.1.5架空線路跨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最大弧垂應按導線溫度+70℃驗算。
6.3.1.6線纜跨越公路施工采用跨越架時,跨越架搭設應符合GB50061、DL/T5092、DL/T741的相
關要求。最不利工況下,跨越架封頂網(wǎng)與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面最小弧垂距離不應小于8m,其他等
級公路不應小于5.5m。
6.3.1.7跨越架宜設置在公路用地范圍以外。條件受限,跨越架距公路路側護欄最小水平距離(無護
欄時,以路側排水溝外緣為準):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大于2.5m,其他公路應大于0.6m。
6.3.1.8跨越架等臨時設施應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
6.3.2交叉角度
架空線路與公路相交,以正交為宜。必須斜交時,交叉角度應大于45o。
7
DB12/T939—2024
6.3.3凈空
6.3.3.1架空線路導線與路面的垂直距離,應根據(jù)最高氣溫情況或覆冰無風情況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根
據(jù)最大風速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風偏進行計算確定。
6.3.3.2架空線路跨越公路,公路應位于導線最大弧垂與桿塔之間,并使線路導線與公路交叉處路面
垂直距離不小于表3規(guī)定值;線路跨越公路橋梁時,最小垂直凈高還應滿足橋梁檢測需求。
表3架空線路導線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離
架空送電線路標稱
1以下1~110154~2203305007508001000
電壓(kV)
距路面最小垂直距
6.07.08.09.014.019.521.527
離(m)
6.3.3.3架空線路與公路行道樹距離不應小于表4的規(guī)定,并應考慮樹木在修剪周期內生長的高度。
表4架空線路與公路行道樹之間的最小距離
最大弧垂情況的垂直距離
標稱電壓(kv)1以下101102203305007508001000
距離(m)1.01.53.03.54.578.51516
6.3.3.4架空線路與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監(jiān)控設施、照明燈具間等公路設施的最小距離,不應小
于表5所列的數(shù)值。
表5架空線路與公路附屬設施之間的最小距離
標稱電壓(kV)最小距離(m)
0~101.0
10~663.0
1103.0
2204.0
3305.0
5008.5
75012.0
80013.0
100018.0
6.3.3.5通訊廣播線與公路路面的最小垂直距離不應小于表6的規(guī)定。
表6通訊線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離
位置距離(m)
平交交叉口6.0
其它路段5.5
8
DB12/T939—2024
6.3.4其他防護措施
6.3.4.1公路兩側桿塔如有拉線,支撐桿等設施,應設置警示桿、警示罩。
6.3.4.2通訊廣播線路在公路上方部分應設置紅白相間的警告標識。
6.4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跨越
6.4.1一般規(guī)定
6.4.1.1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跨越公路,不應設置于以下位置:
——視距不良或影響行車安全的路段;
——公路平曲線半徑小于JTGD20規(guī)定一般值要求的路段;
——橋梁、隧道出入口200m范圍內。
6.4.1.2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跨越公路,應設置專用跨越結構。
6.4.1.3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在公路上方部分應設置警告標識。
6.4.1.4管道、渡槽應采用可靠的防漏、防爆措施。毒性為極度、高度危害的介質管道跨越公路,應
加強防漏、防爆措施。
6.4.1.5管道跨越公路宜采用整體安裝工藝。
6.4.1.6管道跨越公路施工應滿足公路凈空要求。
6.4.2交叉角度
交叉角度以正交為宜。
6.4.3凈高
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與公路路面最小垂直凈高不應小于5.5m,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的
管道與公路路面最小垂直凈高不應小于6m。
6.4.4安全設施
6.4.4.1管道、渡槽、企業(yè)生產(chǎn)輸送帶跨越公路,應在公路適當位置設置專用跨越結構保護架。
6.4.4.2專用跨越結構基礎應采用剛性護欄防護,其他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置應按照JTGD81執(zhí)行。
7并行式涉路工程
7.1道路并行
7.1.1道路與公路并行段,宜選在平、縱線形技術指標高且視距良好的路段。
7.1.2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置應按照JTGD81執(zhí)行。
7.1.3存在眩光影響的路段,應設置防眩設施。
7.1.4道路與公路并行段排水設施應進行綜合設計。
7.1.5道路路基、路面高于公路路面,道路施工應設置路側防護設施。
7.2鐵路并行
7.2.1鐵路與公路平行相鄰,鐵路安全保護區(qū)與高速公路用地邊線間距不宜小于30m,與一、二級公
路用地邊線間距不應小于15m。
7.2.2鐵路線路與公路并行,存在眩光影響的路段,應設置防眩設施。
9
DB12/T939—2024
7.2.3公鐵并行,公路的排水系統(tǒng)與鐵路的排水系統(tǒng)宜自成體系。條件受限時,應綜合考慮公路與鐵
路的排水體系,設置共用排水設施。
7.2.4公鐵并行其他指標應符合JT/T1116要求。
7.2.5鐵路施工不應損壞公路排水溝等附屬設施。
7.3管線并行
7.3.1油氣輸送管道設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區(qū)內時,油氣輸送管道與公路用地邊線的間距不應小于3m,
并應采用高等級的管道或保護措施。油氣輸送管道為埋地液態(tài)液化石油氣管道的,與高速公路、一級、
二級公路的排水溝外緣距離不應小于10m;與三、四級公路排水邊溝外緣的距離不應小于5m。
7.3.2管線與公路并行段應設置地面標識和警示牌。
7.3.3管線施工不應損壞公路排水溝等附屬設施。
8接入式涉路工程
8.1平面交叉
8.1.1一般規(guī)定
8.1.1.1現(xiàn)狀公路服務水平低于四級,該路段內不應增設平面交叉口。
8.1.1.2道路接入公路后第5年公路服務水平低于四級的,該路段內不應增設平面交叉口。
8.1.1.3接入平面交叉口不應影響公路排水,平面交叉口范圍的排水應流暢。
8.1.1.4平面交叉設計應體現(xiàn)公路優(yōu)先的原則,盡量減少分割沖突點并縮小沖突區(qū)。
8.1.1.5平面交叉口應綜合考慮新舊路基、路面銜接設計,減小新老路基之間的差異沉降。
8.1.1.6應根據(jù)平面交叉口幾何設計、交通管理方式統(tǒng)籌布設交通標志、標線,交通標志、標線的設
置應按照GB5768.2、JTGD82執(zhí)行。
8.1.1.7接入平面交叉口施工應按照DB12/T3023要求設置作業(yè)區(qū)、臨時交通安全設施。
8.1.2交叉角度
平面交叉宜為正交。斜交時,交叉角度應大于45°。
8.1.3設計速度
8.1.3.1道路與公路的功能、等級相同或交通量相近,平面交叉范圍內的直行車道的設計速度可適當
降低,但不應低于路段的70%。
8.1.3.2轉彎車道設計速度應根據(jù)路段設計速度、交通量、交叉口類型、交通管理方式和用地情況等
因素綜合確定。平面交叉右轉彎的設計速度不宜大于40km/h;左轉彎的設計速度不宜大于20km/h。
8.1.4視距
8.1.4.1平面交叉應保證安全所需要的視距,停車視距所組成的三角區(qū)內不應存在任何有礙通視的物
體。
8.1.4.2條件受限無法滿足通視三角區(qū)時,應保證公路的交叉停車視距和道路至公路邊車道中心線
5m~7m所組成的通視三角區(qū)。道路、公路的縱面宜平緩,縱面線形應滿足停車視距要求。停車視距應
滿足表7的規(guī)定。
10
DB12/T939—2024
表7安全交叉停車視距
設計速度(km/h)1008060403020
停車視距(m)16011075403020
安全交叉停車視距(m)250175115705535
8.1.4.3信號控制平面交叉每個進口任一條車道停止線前的第一輛車應能被其它方向進口道第一輛車
看到,視距三角區(qū)域如圖1所示。
圖1信號控制平面交叉視距區(qū)域
8.1.5間距
8.1.5.1一、二級公路平面交叉最小間距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三、四級公路的平面交叉間距宜按照二
級集散公路的要求進行控制。
表8平面交叉最小間距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二級公路
干線公路
公路功能集散公路干線公路集散公路
一般值最小值
間距(m)20001000500500300
8.1.5.2城鎮(zhèn)化地區(qū)路段平面交叉口間距應滿足TJGD5001的要求,平面交叉口最小間距應符合表9、
表10的規(guī)定。
表9T型、十字型及環(huán)形平面交叉最小間距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二級公路
干線公路
公路功能集散公路干線公路集散公路
一般值最小值
間距(m)20001000500500300
密度(個/km)0.51.02.02.03.3
表10右出右進控制平面交叉最小間距
11
DB12/T939—2024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二級公路
公路功能干線公路集散公路干線公路集散公路
間距(m)500250200150
密度(個/km)2.04.05.06.6
8.1.6車道布置
8.1.6.1平面交叉進出口車道設置應考慮不同轉向交通量需求并保持車道數(shù)平衡。
8.1.6.2平面交叉進出口車道設置應保持直行車輛軌跡順暢。
8.1.7轉彎設計
8.1.7.1一、二級公路平面交叉口應設置變速車道,變速車道長度應滿足JTGD20的要求。
8.1.7.2設置有非機動車道的平面交叉口轉彎半徑不宜小于8m。道路設計速度不大于10km/h,且交通
組成以小型車為主時,最小轉彎半徑不應小于5m。
8.2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
8.2.1一般規(guī)定
8.2.1.1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口宜遠離平面交叉口。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一級公路,
接入口與平面交叉口間距不宜小于150m,密度不宜大于6.6個/km。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二級
公路,接入口與平面交叉口間距不宜小于100m,密度不宜大于10個/km。
8.2.1.2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口宜設置變速車道,變速車道長度應滿足JTGD20的要求。
8.2.1.3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后不應影響公路排水。
8.2.1.4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接入口施工應滿足本文件8.1.1要求。
8.2.2接入口位置
8.2.2.1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宜選擇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處。
8.2.2.2以下路段不應接入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
——公路平曲線半徑小于JTGD20規(guī)定一般值要求的路段;
——距橋梁、隧道100m范圍內的路段;
——視距不良或影響行車安全的路段;
——陡坡路段下半段。
8.2.3交通安全設施
8.2.3.1加油、加氣站、充電站前宜設置預告標志,標志應設置在視距良好路段。
8.2.3.2接入口處應設置停車讓行標志和標線。
8.2.3.3接入口兩側應設置道口示警樁。
8.3沿線單位接入
8.3.1沿線單位出入口不應設在公路交叉口范圍內,且不宜設置在公路主路上,宜經(jīng)低等級公路或輔
路與公路主路相通。
8.3.2沿線單位出入口,應采用右進右出的交通組織方式。
8.3.3沿線單位接入口宜遠離平面交叉口,并應滿足本文件8.1中間距、視距的要求。
12
DB12/T939—2024
8.3.4城鎮(zhèn)化地區(qū)路段沿線單位接入一級公路,接入口與平面交叉口間距不宜小于150m,密度不宜大
于6.6個/km;沿線單位接入二級公路,接入口與平面交叉口間距不宜小于100m,密度不宜大于10個
/km。
8.3.5接入口宜設置在公路直線段,接入口交叉角度、轉彎車道設計應滿足本文件8.1的要求。
8.3.6接入口應按GB5768、JTGD82設置交通標志、標線、道口警示樁等。
8.3.7接入道路影響原公路排水系統(tǒng)的,應按照JTG/TD33設置排水管涵。
8.3.8沿線單位接入口施工應滿足本文件8.1.1的要求。
9利用公路結構物涉路工程
9.1利用橋梁
9.1.1不應利用公路橋梁敷設易燃、易爆、高壓等管線設施。
9.1.2利用橋梁敷設管線、懸掛非公路標志,應對橋梁進行荷載驗算。
9.1.3利用橋梁敷設的管線應設置套管。
9.1.4施工占用橋梁路面時,應按照DB12/T3023要求設置作業(yè)區(qū)、臨時交通安全設施。
9.2利用隧道、涵洞、通道
9.2.1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高壓輸水管、高壓電纜及其它傳送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作用的
管道不應通過公路隧道。
9.2.2管線利用隧道敷設,宜利用公路預留通道敷設,不應影響隧道正常的檢測維修。
9.2.3應對通道、涵洞進行支撐荷載驗算。
9.2.4施工占用隧道路面時,應按照DB12/T3023要求設置作業(yè)區(qū)、臨時交通安全設施。
10其他設施涉路工程
10.1非公路標志、廣告牌、宣傳牌、地名牌、雕塑、村碑等設施不應遮擋公路交通標志、影響行車視
距。
10.2非公路標志宜設置在路側凈區(qū)外,廣告牌、宣傳牌、地名牌、雕塑、村碑等應設置在路側凈區(qū)外。
10.3廣告牌、宣傳牌、雕塑、村碑等設施光源不應對公路行車產(chǎn)生眩光影響。
10.4非公路標志應明顯區(qū)別于公路交通標志。
10.5柱式、附著式、懸臂式非公路標志邊緣距離路肩外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
10.6非公路標志的字符、反光膜、結構設計等宜滿足GB5768的要求。
10.7設置非公路標志、廣告牌、宣傳牌、地名牌、雕塑、村碑等設施段,交通安全設施應按照JTGD81
執(zhí)行。
10.8施工占用公路路面時,應按照DB12/T3023要求設置作業(yè)區(qū)、臨時交通安全設施。
11變形監(jiān)測
11.1一般規(guī)定
11.1.1下列涉路工程應對公路實施變形監(jiān)測:
——道路、鐵路穿越公路;
13
DB12/T939—2024
——管線以定向鉆(管頂覆土厚度小于12倍的最終擴孔直徑或管線直徑大于330mm)、盾構、頂
管穿越公路;
——橋梁及以橋梁形式(渡槽、廊道、管道等)跨越公路,且基礎(含承臺)施工對公路有變形
影響;
——基坑邊緣距公路路基坡腳、橋梁墩(臺)、重要構筑物及附屬設施小于2倍基坑開挖深度。
11.1.2監(jiān)測對象應包括涉路工程變形影響范圍內公路的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以及附屬設施。
11.1.3不同監(jiān)測項目的監(jiān)測點宜布置在同一監(jiān)測斷面。
11.1.4公路變形測量的重要性等級、變形監(jiān)測基準點設置、監(jiān)測精度等應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變形測量的等級、精度指標及其適用范圍
沉降監(jiān)測點位移監(jiān)測點坐標中誤差
等級主要適用范圍
測站高差中誤差(mm)(mm)
一級公路及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變形監(jiān)測;公路高
二等0.53.0邊坡監(jiān)測;公路橋梁變形監(jiān)測;公路隧道變形監(jiān)測;
深基坑監(jiān)測;高速公路房建設施變形監(jiān)測。
二級及以下公路路面、路基變形監(jiān)測;一般基坑監(jiān)
三等1.510.0
測;一級及以下公路房建設施變形監(jiān)測。
11.2監(jiān)測范圍和項目
11.2.1監(jiān)測范圍不應小于施工影響范圍,且不應小于以下規(guī)定范圍:
——道路路基兩側10m;
——道路橋梁基礎周圍1.5倍的基礎深度;道路橋梁承臺周圍2倍的承臺基坑深度;
——隧道兩側2倍的隧道底部埋深;
——管線兩側3倍的管線底部埋深;
——基坑邊緣3倍的基坑深度;
——以上范圍內公路橋梁墩(臺)上方整跨和整聯(lián)的所有墩(臺)。
11.2.2監(jiān)測項目應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公路路面、邊溝以外用地、橋下地面的地表沉降,路基(塹)邊坡的豎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宜對公路路基下方地層進行土層沉降監(jiān)測;
——路基支擋結構的豎向位移、水平位移、墻頂背后地表裂縫;
——涵洞的豎向位移、水平位移;
——橋梁墩(臺)的豎向位移、水平位移、裂縫進行監(jiān)測;
——附屬設施的豎向位移、水平位移、裂縫。
11.3監(jiān)測點布置
11.3.1地表沉降監(jiān)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監(jiān)測斷面布設范圍應大于施工地表沉降影響范圍,斷面走向宜垂直于管線中線、基坑及基礎
的邊緣;
——每個監(jiān)測斷面上,在管線上方、基礎及基坑的邊緣應布設監(jiān)測點,兩側2倍管線或2倍基礎
底部埋深范圍內的監(jiān)測點間距不宜大于5m,且每個監(jiān)測斷面主要影響區(qū)監(jiān)測點不少于5個,
次要影響區(qū)監(jiān)測點不少于4個;
——監(jiān)測斷面宜與公路橫縱斷面方向一致。路面監(jiān)測點宜布設于車道分界線處;橋下地面監(jiān)測斷
面應與順橋向一致,且與墩柱位置對應;
14
DB12/T939—2024
——沉降監(jiān)測基準點數(shù)量不應少于4個,基準點之間應形成閉環(huán)。
11.3.2土層沉降監(jiān)測孔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土層沉降監(jiān)測孔宜布置在路基邊坡及中央分隔帶內;
——一級公路、高速公路土層沉降監(jiān)測孔不得少于3個,二級及以下等級公路不得少于2個。
11.3.3位移監(jiān)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位移監(jiān)測點包括豎向位移監(jiān)測點和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基準點數(shù)量不應少于4個;
——橋梁墩(臺)應沿順橋向、橫橋向兩方向布設2組豎向位移、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每組監(jiān)測點
應在墩(臺)底部(地面以上0.5m內)、頂部各布設1個監(jiān)測點,且1組點應面向管道或基
坑等方向,應能夠反映墩底位移、墩頂位移及墩身傾斜變化情況;
——路基支擋結構等構造物應在墻面每5~10m布置1組豎向位移、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避開墻面接
縫,每組監(jiān)測點應在墻面底部(地面以上0.5m內)、中部和頂部各布設1個監(jiān)測點,應能夠
反映墻體底部位移、墻頂位移及墻身傾斜變化情況;
——應在涵洞等構造物每個洞口頂部各布置1組豎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應能夠反映涵洞位
移情況;
——應在附屬設施的基礎及重要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龍吟蘇軾次韻課件
- 水粉畫講解課件
- 海上光伏項目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保護方案
- 消防設施區(qū)域劃分與標識方案
- 市政管道施工地下水控制方案
- 醫(yī)院藥品采購與供應藥品采購管理36課件
- 遮風避雨35景觀建筑設施及小品設計18課件
- 二零二五版電動摩托車租賃與人才培訓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活動策劃勞務承包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網(wǎng)絡營銷代理服務合同范本
- 醫(yī)院安保突發(fā)治安事件應急預案
- 2023年寧波市慈溪市人民法院招聘編外人員考試真題及答案
- 高速公路服務區(qū)升級轉型商業(yè)計劃書
- 數(shù)學原來這么有趣
- 常見行政案件筆錄模版
- 手術室甲狀腺切除術手術配合護理查房
- 國家電網(wǎng)電力中級職稱考試題
- 數(shù)據(jù)庫設計規(guī)范說明
- 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評定規(guī)則
- 腎內科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2022版
- 2023年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fā)中心春季校園招聘500人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