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智慧樹齊魯文化精神滿分測試答案_第1頁
知道智慧樹齊魯文化精神滿分測試答案_第2頁
知道智慧樹齊魯文化精神滿分測試答案_第3頁
知道智慧樹齊魯文化精神滿分測試答案_第4頁
知道智慧樹齊魯文化精神滿分測試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測試1【判斷題】(10分)生死利齊:齊人國家至上的理念與踐行。A.錯B.對2【判斷題】(10分)不為公子糾殉死的是管仲。A.對B.錯3【判斷題】(10分)春秋霸主齊桓公未登君位前被稱為公子小白。A.對B.錯4【判斷題】(10分)不為齊莊公殉主的齊國名相是晏嬰。A.錯B.對5【判斷題】(10分)春秋時期齊莊公被權(quán)臣崔杼弒殺。A.對B.錯6【判斷題】(10分)戰(zhàn)國時期田單計擺火牛陣,大敗燕軍A.對B.錯7【判斷題】(10分)“哭秦庭”中的申包胥是秦國人。A.錯B.對8【判斷題】(10分)狐援哭國發(fā)生在齊閔王時期。A.錯B.對9【判斷題】(10分)狐援哭國是齊人對國家的濃厚感情。A.對B.錯10【判斷題】(10分)申包胥“哭秦庭”中伍子胥發(fā)誓顛覆楚國。A.錯B.對第二章測試1【判斷題】(10分)姜太公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的理論成果主要是天下為公理論的提出。A.對B.錯2【單選題】(10分)“和諧”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A.《管子》B.《孟子》C.《論語》D.《晏子春秋》3【判斷題】(10分)《管子》提出了“九惠之教”。A.對B.錯4【判斷題】(10分)牧野之戰(zhàn)推翻了夏王朝的統(tǒng)治。A.對B.錯5【判斷題】(10分)“舉賢而上功”是姜太公確立的國策。A.錯B.對6【單選題】(10分)歌唱《飯寧歌》的齊國大臣是。A.易牙B.寧戚C.管仲D.晏嬰7【判斷題】(10分)齊桓公曾五訪小臣稷。A.錯B.對8【判斷題】(10分)鄒忌彈琴論政,三月拜相。A.錯B.對9【判斷題】(10分)中醫(yī)始祖是扁鵲。A.錯B.對10【多選題】(10分)《甘石星經(jīng)》的作者是A.郭守敬B.石申C.張衡D.甘德第三章測試1【判斷題】(10分)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zhì)。A.對B.錯2【單選題】(10分)“五德終始”理論是由提出來的。A.鄒衍B.鄒忌C.孟子D.淳于髡3【多選題】(10分)戰(zhàn)國時期推崇鄒衍“五德終始”理論的諸侯王是:。A.燕昭王B.齊閔王C.魏惠王4【判斷題】(10分)《周易》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A.對B.錯5【判斷題】(10分)黃帝尊蚩尤為“兵主”。A.對B.錯6【單選題】(10分)“兵者,詭道也”是的兵學(xué)思想。A.孫武B.孫臏C.姜太公D.司馬穰苴7【判斷題】(10分)孫臏創(chuàng)造了“圍魏救趙”的戰(zhàn)法A.對B.錯8【單選題】(10分)馬陵之戰(zhàn)中運用了“減灶誘敵”的辦法大敗魏軍。A.孫臏B.管仲C.白起D.孫武9【判斷題】(10分)齊國歷史上發(fā)生的三次偉大變革運動是西周初葉的姜太公變革、春秋中前期的齊桓公管仲變革和戰(zhàn)國時期的齊威王鄒忌變革。A.對B.錯10【單選題】(10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出自。A.《文子》B.《淮南子》C.《呂氏春秋》D.《六韜》第四章測試1【判斷題】(10分)臨淄,原名營丘。A.對B.錯2【單選題】(10分)提出了“通商工之業(yè),便漁鹽之利”的國策。A.周公B.伯禽C.召公D.姜太公3【判斷題】(10分)淄河,古稱淄水。A.對B.錯4【判斷題】(10分)臨淄在西漢前期仍“鉅于長安”A.錯B.對5【判斷題】(10分)春秋時期齊國鑄行的刀幣有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即墨之法化、譚邦之法化四種。A.對B.錯6【判斷題】(10分)齊建邦法化是田氏代齊后鑄造的一種紀念幣A.對B.錯7【判斷題】(10分)黃老學(xué)派是植根于齊,發(fā)育成長于齊,繁榮昌盛于齊A.對B.錯8【多選題】(10分)稷下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9【單選題】(10分)稷下學(xué)宮出現(xiàn)在。A.即墨B.臨淄C.咸陽D.邯鄲10【多選題】(10分)稷下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公孫龍子B.尹文C.兒說D.田巴第五章測試1【單選題】(10分)“因其俗,簡其禮”是提出的國策。A.姜太公B.周文王C.召公D.周公2【多選題】(10分)姜太公分封齊國之前,齊地有許多風(fēng)俗,如。A.敬老孝義之風(fēng)B.尚勇之風(fēng)C.好讓不爭的君子之風(fēng)3【判斷題】(10分)“君子之國”出自東夷民族。A.錯B.對4【判斷題】(10分)鮑叔牙讓齊國相位于管仲A.錯B.對5【多選題】(10分)齊人在創(chuàng)立霸業(yè)過程中的務(wù)實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A.恤患救難B.攘夷C.尊王6【判斷題】(10分)安定周襄王之位的春秋霸主是齊桓公。A.對B.錯7【多選題】(10分)春秋時期北伐山戎以救燕的諸侯國是。A.魯國B.楚國C.齊國8【判斷題】(10分)鹽鐵專營是齊國工商政策的重要內(nèi)容。A.對B.錯9【判斷題】(10分)四民分業(yè)是管仲輔佐齊桓公改革內(nèi)政的重要內(nèi)容。A.錯B.對10【判斷題】(10分)“相地而衰征”是針對勞役地租所進行的一種租稅制度改革A.錯B.對第六章測試1【單選題】(10分)“國有四維”是提出來的。A.《論語》B.《晏子春秋》C.《孟子》D.《管子》2【判斷題】(10分)阿大夫被齊威王烹殺。A.對B.錯3【單選題】(10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的名言。A.林則徐B.秦始皇C.老子D.孟子4【判斷題】(10分)“三選之法”是一種官吏選任制度。A.錯B.對5【單選題】(10分)春秋時期設(shè)庭燎以待士A.齊威王B.姜太公C.齊桓公D.齊景公6【判斷題】(10分)孟嘗君所養(yǎng)之士中有雞鳴狗盜之徒。A.錯B.對7【單選題】(10分)為孟嘗君營造三窟。A.田忌B.孫武C.孫臏D.馮諼8【多選題】(10分)齊桓公重用的人才有。A.晏嬰B.國子C.高子D.管仲9【判斷題】(10分)稷下學(xué)宮創(chuàng)辦于齊桓公田午時期。A.錯B.對10【單選題】(10分)與鄰人竊斧有關(guān)的稷下先生是。A.田駢B.宋钘C.慎到D.魯仲連子第七章測試1【判斷題】(10分)“貴法”這一理念,首出姜太公。A.對B.錯2【單選題】(10分)勸諫齊威王,促使齊威王下定決定要一鳴驚人,一飛沖天。A.淳于髡B.孟子C.鄒忌D.孟嘗君3【判斷題】(10分)齊威王曾即墨大夫政績突出予以重獎。A.錯B.對4【判斷題】(10分)田穣苴曾斬齊景公寵臣莊賈以明軍紀。A.對B.錯5【單選題】(10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A.田穰苴B.孫武C.孫臏D.管仲6【單選題】(10分)“兵家至圣”是指。A.孫武B.李牧C.白起D.王翦7【判斷題】(10分)《孫子》十三篇的作者是孫臏。A.對B.錯8【判斷題】(10分)田穰苴生活于齊景公在位期間。A.對B.錯9【判斷題】(10分)在中國傳統(tǒng)法治文化中,齊國的法治思想獨樹一幟,被稱為東方法家或齊法家。A.對B.錯10【單選題】(10分)“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出自。A.《晏子春秋》B.《孟子》C.《論語》D.《管子》第八章測試1【多選題】(10分)姜太公被后人稱為。A.太公望B.師尚父C.姜子牙D.姜尚2【判斷題】(10分)太公在年輕時候,曾做了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的贅婿。A.錯B.對3【判斷題】(10分)周師齊祖指的是姜太公。A.錯B.對4【判斷題】(10分)姜太公釣魚發(fā)生在秦嶺之陰渭水之濱的磻溪。A.對B.錯5【判斷題】(10分)鮑叔牙曾為公子小白的傅。A.錯B.對6【判斷題】(10分)管仲、召忽曾為公子糾的傅。A.對B.錯7【多選題】(10分)發(fā)動政變,殺死齊襄公。A.連稱B.連稱的堂妹C.公孫無知D.管至父8【單選題】(10分)與齊桓公有一箭之仇的是。A.隰朋B.鮑叔牙C.管仲D.召忽9【判斷題】(10分)齊國田氏大家族的始祖是陳完。A.對B.錯10【判斷題】(10分)姜齊的最后一位國君為齊康王。A.錯B.對第九章測試1【判斷題】(10分)“田忌賽馬”是孫臏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A.錯B.對2【判斷題】(10分)鄒忌彈琴論政,成為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的相。A.對B.錯3【判斷題】(10分)馮諼彈劍而歌,成為孟嘗君的名士。A.錯B.對4【判斷題】(10分)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孫武的后代。A.對B.錯5【單選題】(10分)“以人為本”出自。A.《管子》B.《孟子》C.《論語》D.《荀子》6【單選題】(10分)諷齊王納諫。A.鄒衍B.孟嘗君C.鄒忌D.荀子7【判斷題】(10分)“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出自《史記》。A.錯B.對8【判斷題】(10分)“石璧之謀”出自《管子》。A.對B.錯9【判斷題】(10分)“菁茅之謀”出自《孫子兵法》。A.對B.錯10【判斷題】(10分)葵丘公盟時,周天子派大夫宰孔來參加。A.錯B.對第十章測試1【單選題】(10分)曲阜“壽丘”遺址紀念的是:A.黃帝B.少昊帝C.炎帝D.伏羲2【單選題】(10分)夾谷會盟,其“夾谷”在今山東的:A.淄博B.萊蕪C.泰安D.章丘3【單選題】(10分)評價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是:A.司馬光B.戴震C.鄭玄D.朱熹4【多選題】(10分)齊魯本土文化有:A.北辛文化B.大汶口文化C.仰韶文化D.龍山文化5【多選題】(10分)孔子周游列國,到過的國家有:A.鄭國B.衛(wèi)國C.宋國D.陳國6【多選題】(10分)魯文化代表人物是A.晏子B.孔子C.管子D.孟子7【判斷題】(10分)曲阜城西側(cè)的犁鏵店村,傳說因神農(nóng)氏炎帝創(chuàng)制犁鏵而得名。A.對B.錯8【判斷題】(10分)齊和魯都是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時分封的諸侯國。A.錯B.對9【判斷題】(10分)孔子圩頂,“圩”字的讀音是“yú”。A.對B.錯10【判斷題】(10分)評價孔子為“集大成者”的是孟子。A.錯B.對第十一章測試1【單選題】(10分)提出“苛政猛于虎”的是:A.晏嬰B.孔子C.孟子D.荀子2【單選題】(10分)勸諫齊宣王給民“恒產(chǎn)”的是:A.孟子B.荀子C.孔子D.曾子3【單選題】(10分)提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是:A.孔子B.曾子C.荀子D.孟子4【判斷題】(10分)提出“仁者無敵”的是孟子。A.錯B.對5【多選題】(10分)被孟子勸諫施仁政的國君有:A.梁惠公B.魯定國C.齊宣王D.鄒穆公6【單選題】(10分)主張“兼相愛”“交相利”的是:A.墨子B.孟子C.曾子D.孔子7【判斷題】(10分)主張“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是顏淵。A.對B.錯8【判斷題】(10分)提出“愛人利物是謂仁”的是莊子。A.對B.錯9【判斷題】(10分)秉承“為天下興利”科技理念的是墨子。A.對B.錯10【判斷題】(10分)“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逼洹皭骸弊肿x“wú”。A.錯B.對第十二章測試1【單選題】(10分)提出“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的是:A.孟子B.孔子C.曾子D.子路2【單選題】(10分)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是:A.顏淵B.曾子C.孔子D.孟子3【單選題】(10分)認為“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的是:A.孟子B.子路C.曾子D.墨子4【多選題】(10分)孔子設(shè)立的四個方面的教育內(nèi)容是:A.信B.文C.忠D.行5【多選題】(10分)主張對天下老人廣敬博愛的有:A.孔子B.曾子C.楊朱D.孟子6【判斷題】(10分)“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是孔子回答子游問孝時講的話。A.對B.錯7【判斷題】(10分)“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边@話是曾子說的。A.錯B.對8【判斷題】(10分)“君命召,不俟駕行矣”(不等馬車駕好就急匆匆跑步上朝),這話描述的是孔子。A.錯B.對9【判斷題】(10分)曾子說:“忠者,其孝之本與!”A.錯B.對10【判斷題】(10分)岳飛是古代忠孝兩全的典范。A.錯B.對第十三章測試1【單選題】(10分)提倡“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是:A.荀子B.顏淵C.孔子D.孟子2【單選題】(10分)提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是:A.冉求B.孟子C.墨子D.荀子3【單選題】(10分)評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的是:A.曾參B.有若C.顏淵D.子貢4【單選題】(10分)勸說司馬?!熬泳炊鵁o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的是:A.有若B.子張C.子夏D.子路5【多選題】(10分)《禮記·曲禮》“坐如尸,立如齊”的“齊”是多音字,以下4種讀音,哪3種是正確的?A.zhāi(齋戒)B.qí(整齊)C.zī(齊衰)D.zhì(裁剪)6【判斷題】(10分)“與人善言,暖于布帛;與人惡言,深于矛戟。”這話是荀子說的。A.錯B.對7【判斷題】(10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逼洹暗馈蓖皩?dǎo)”,“格”是“正”的意思。A.錯B.對8【判斷題】(10分)孟子說“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其“儉”字是“節(jié)制”“約束”的意思。A.錯B.對9【判斷題】(10分)“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贝苏Z出自《大學(xué)》。A.錯B.對10【判斷題】(10分)與淳于髡討論“男女授受不親”問題時,主張靈活用禮的是孟子。A.對B.錯第十四章測試1【單選題】(10分)認為“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的是:A.孟子B.伯禽C.周公D.孔子2【單選題】(10分)“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這話是孔子回答哪位弟子時說的:A.有若B.顏淵C.子張D.子夏3【單選題】(10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說這話的是:A.子夏B.子路C.曾參D.冉求4【單選題】(10分)不愿與小邾國叛臣射盟約的是:A.子路B.子由C.公治長D.閔子騫5【判斷題】(10分)主張“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是孔子。A.錯B.對6【判斷題】(10分)提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是孔子。A.錯B.對7【判斷題】(10分)提出“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是子思。A.錯B.對8【判斷題】(10分)“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逼洹罢彙弊值囊馑际恰罢徑狻?,其“便辟”“便佞”的“便”字讀“biàn”。A.錯B.對9【判斷題】(10分)“曾子殺豬”的故事,教育天下做父母的,不要哄騙孩子,做好誠信的榜樣。A.錯B.對10【判斷題】(10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其“輗”字讀“ní”,“軏”字讀“yuè”,分別指牛馬車車轅和衡相固著的銷子,是牛馬駕車的關(guān)鍵,以此比喻誠信是做人的關(guān)鍵。A.對B.錯第十五章測試1【單選題】(10分)提出“見利思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是:A.顏淵B.荀子C.孟子D.孔子2【單選題】(10分)提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的是:A.荀子B.孟子C.子思D.墨子3【單選題】(10分)主張“舉公義,辟私怨”的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墨子4【多選題】(10分)孟子曾勸諫多位國君行仁義,被他勸諫的國君有:A.梁惠公B.齊宣王C.鄒穆公D.魯哀公5【判斷題】(10分)“義”,指符合正義、公益或道德規(guī)范,是中華傳統(tǒng)倫理范疇中僅次于“仁”的重要范疇。A.對B.錯6【判斷題】(10分)孔子所說的“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的“適”字,讀“dí”,是“敵對”的意思。A.錯B.對7【判斷題】(10分)鄭莊公認為:“多行不義必自斃”。A.對B.錯8【判斷題】(10分)“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边@話是顏淵說的。A.對B.錯9【判斷題】(10分)教育弟子“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的是孔子。A.錯B.對10【判斷題】(10分)在人格修養(yǎng)上,義則可以使人達成人格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養(yǎng)成“浩然之氣”。A.錯B.對第十六章測試1【單選題】(10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語出自:A.《尚書》B.《周禮》C.《六韜》D.《論語》2【單選題】(10分)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是:A.荀子B.墨子C.孟子D.孔子3【單選題】(10分)“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說這話的人是:A.柳下惠B.子路C.子思D.孟子4【單選題】(10分)主張“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是:A.孟子B.孔子C.子貢D.顏淵5【單選題】(10分)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是:A.孟子B.子路C.子思D.柳下惠6【判斷題】(10分)民本,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方面。A.對B.錯7【判斷題】(10分)孔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贝苏Z出自《論語?堯曰》。A.對B.錯8【判斷題】(10分)勸諫齊宣王“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的是墨子A.錯B.對9【判斷題】(10分)“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边@話是孟子說的。A.對B.錯10【判斷題】(10分)天下政黨眾多,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把“為人民服務(wù)”確立為根本宗旨,列入《黨章》。A.錯B.對第十七章測試1【單選題】(10分)“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描述的是:A.孔子B.伯禽C.周公D.孟子2【單選題】(10分)認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是:A.荀子B.周公C.孟子D.孔子3【單選題】(10分)提出“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的是:A.孟子B.荀子C.孔子D.子夏4【單選題】(10分)認為“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的是: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5【單選題】(10分)提倡“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是:A.孟子B.子夏C.荀子D.孔子6【判斷題】(10分)“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誡之哉!子其無以魯國驕士也?!贝苏Z出自《周公誡伯禽書》。A.對B.錯7【判斷題】(10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逼洹暗馈弊?,同“導(dǎo)”,引導(dǎo),教導(dǎo);其“齊”,是整治、整頓的意思;其“格”,是正、糾正的意思,是說民眾有知恥之心才會自覺糾正不良的思想行為。A.對B.錯8【判斷題】(10分)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今陜西寶雞),爵為上公,故稱周公。A.錯B.對9【判斷題】(10分)“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