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方案_第1頁
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方案_第2頁
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方案_第3頁
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方案_第4頁
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方案**一、活動背景**《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科技源于生活,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是科學啟蒙的核心動力。本活動以"問題-探究-表達"為主線,結合幼兒生活經驗,通過情境化、游戲化、生活化的科技活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讓科技教育自然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二、活動基本信息**主題:小問號·大探索——生活中的科技小秘密時間:202X年X月(兩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地點:幼兒園室內(活動室、科學角、美工區(qū))、室外(操場、種植園)參與人員:主體: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幼兒(分年齡段設計活動);支持:各班教師(3-4人/班)、科技志愿者(家長中的醫(yī)生、工程師、園藝師等)、后勤人員(保障材料與安全)。**三、活動目標**結合《指南》科學領域目標,分認知、技能、情感三維設計,兼顧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fā)展水平:**維度****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認知目標**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現象(如"水會流動""影子會變");能說出1-2種身邊的"科技小工具"(如手電筒、小風扇)。了解生活中簡單的科學原理(如"沉浮""磁鐵吸鐵");能區(qū)分"自然物"與"人造物"(如石頭vs塑料杯)。感知"因果關系"(如"電池裝反了手電筒不亮");初步理解"科技改變生活"(如"洗衣機比手洗快")。**技能目標**會用感官(眼、手、耳)探索物體的基本特征;能跟隨教師完成簡單實驗(如"給花朵澆水")。學會使用簡單工具(如放大鏡、漏斗)進行探究;能記錄實驗結果(用繪畫/貼紙表示"沉"或"浮")。能設計簡單的探究方案(如"怎樣讓紙船裝更多積木");會用文字/符號記錄探究過程(如畫"電池+燈泡=亮")。**情感目標**對周圍事物產生好奇心,愿意提問(如"為什么天會黑?");喜歡和同伴一起玩"科學游戲"。體驗探究的樂趣,不怕失?。ㄈ?這次沒浮起來,再試一次");愿意分享自己的發(fā)現(如"我發(fā)現鐵塊會沉")。感受科技的有用性,萌發(fā)"我也能發(fā)明"的信心(如"我想做一個不會灑的杯子");學會合作解決問題(如分工搭"橋梁")。**四、活動實施流程**本活動遵循"問題引發(fā)-實踐探究-創(chuàng)意表達-成果分享"的邏輯,分四個階段展開,每個階段對應不同的活動形式:**(一)準備階段:好奇啟動——建立"問題銀行"(第1天)**目標: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收集幼兒的真實問題?;顒釉O計:1.情境導入:教師展示"神秘寶箱"(內裝手電筒、放大鏡、磁鐵等小工具),用游戲化語言引發(fā)興趣:"寶箱里有什么?它們能幫我們解決什么問題?"2.制作"問號墻":小班: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貼紙表達問題(如畫"月亮"+問號,表示"為什么月亮會跟著我?");中班:幼兒用簡單文字+繪畫記錄問題(如"魚為什么會游?");大班:幼兒自主設計"問題卡片"(如"怎樣讓氣球飛起來?"),并貼在班級"問號墻"上。3.問題篩選:教師與幼兒共同整理"問號墻",選出貼近生活、可探究的問題(如小班"為什么肥皂會起泡?"、中班"為什么影子會變長?"、大班"為什么電池會沒電?"),作為后續(xù)探究的主題。**(二)實施階段:深度探究——生活中的"小秘密"(第2-8天)**目標:通過實驗操作、實地觀察、角色體驗等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問題,積累科學經驗?;顒釉O計(分年齡段舉例):**1.小班:感官探索——"玩"出來的科學**核心問題:"什么東西會'變'?"活動1:肥皂的"泡泡魔法"材料:肥皂、溫水、塑料杯、吸管、毛巾(安全防護)。過程:(1)教師示范:將肥皂放入溫水,攪拌出泡沫,用吸管吹泡泡;(2)幼兒操作:嘗試用不同工具(手指、勺子)"制造"泡泡,觀察"泡泡的大小";(3)分享:"你用什么做了泡泡?泡泡像什么?"(引導說出"圓的""透明的")?;顒?:影子的"游戲"材料:手電筒、玩偶、白紙。過程:(1)教師用手電筒照玩偶,在墻上投射影子,問:"這是什么?它和玩偶一樣嗎?";(2)幼兒嘗試移動手電筒/玩偶,觀察影子的"長短""形狀"變化;(3)游戲:"影子猜猜樂"(教師用影子模仿動物,幼兒猜)。**2.中班:實驗探究——"試"出來的答案**核心問題:"什么東西會'沉'?什么會'浮'?"活動1:沉浮小實驗材料:水盆、積木、鐵塊、塑料瓶、泡沫、記錄單(畫有"↑"表示浮,"↓"表示沉)。過程:(1)猜想:教師展示材料,問:"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幼兒用貼紙在記錄單上標記;(2)實驗:幼兒將材料逐一放入水盆,觀察結果,調整記錄單;(3)討論:"為什么鐵塊會沉?泡沫會???"(教師總結:"重的、實心的容易沉,輕的、空心的容易浮")?;顒?:水的"旅行"材料:漏斗、軟管、塑料瓶(扎小孔)、水盆。過程:(1)問題:"怎樣讓水從瓶子里流到水盆里?";(2)嘗試:幼兒用漏斗、軟管連接瓶子與水盆,觀察水的流動;(3)拓展:"如果瓶子扎兩個小孔,水會怎么流?"(引導發(fā)現"孔越大,水流越快")。**3.大班:項目式探究——"想"出來的辦法**核心問題:"怎樣讓'舊玩具'變'新'?"活動1:電池的"秘密"材料:舊手電筒、電池、螺絲刀(安全款)、記錄單。過程:(1)問題:"手電筒不亮了,為什么?"(幼兒猜想:"電池沒電了""裝反了");(2)探究:幼兒用螺絲刀拆開手電筒,檢查電池方向/電量(用新電池替換驗證);(3)記錄:用符號記錄"手電筒亮的原因"(如"電池+正確方向=亮")?;顒?:我的"環(huán)保小發(fā)明"材料:廢舊紙箱、礦泉水瓶、吸管、膠帶、彩紙。過程:(1)設計:幼兒根據生活需求,畫出"發(fā)明藍圖"(如"用礦泉水瓶做澆花器");(2)制作:分組合作,用廢舊材料完成發(fā)明;(3)測試:嘗試使用發(fā)明(如用"澆花器"給種植園的花澆水),調整改進(如"孔太大,水灑得太多,再扎小一點")。**(三)表達階段:創(chuàng)意呈現——"說"出我的發(fā)現(第9天)**目標:通過多種表征方式,讓幼兒表達探究過程與結果,提升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顒釉O計:1.小班:"我看到了...":用照片/繪畫展示實驗過程(如"我吹了大泡泡"),教師幫助記錄幼兒的講述(如"泡泡是圓的,會飛")。2.中班:"我的實驗日記":用繪畫+簡單文字記錄實驗結果(如"鐵塊沉下去了,泡沫浮起來了"),在班級展示欄分享。3.大班:"發(fā)明發(fā)布會":幼兒用PPT(教師協助制作)展示"環(huán)保小發(fā)明",介紹"發(fā)明的用途""制作過程"(如"這是我做的澆花器,用礦泉水瓶做的,扎了小孔,這樣澆水不會灑")。**(四)總結階段:成果分享——科技嘉年華(第10天)**目標:通過親子互動、成果展示,讓幼兒體驗探究的成就感,增強對科技的興趣?;顒恿鞒蹋?.開場:科技小表演(大班幼兒展示"簡單電路"實驗:用電池、導線讓燈泡亮起來);2.科技小攤位(分年齡段設置,親子參與):小班:"泡泡樂園"(用不同工具吹泡泡,家長協助記錄"最大的泡泡");中班:"沉浮挑戰(zhàn)"(家長與幼兒一起猜測"物品的沉浮",驗證結果);大班:"發(fā)明市集"(幼兒展示"環(huán)保小發(fā)明",家長投票選出"最實用發(fā)明""最有創(chuàng)意發(fā)明");3.頒獎儀式:為"發(fā)明市集"獲獎幼兒頒發(fā)"科技小達人"證書(用彩紙制作,印有幼兒照片);4.結束:集體歌表演(《小小科學家》,歌詞:"我是小小科學家,愛提問,愛探究,發(fā)現秘密真開心")。**五、實施保障****(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班級科學角:投放適合各年齡段的探究材料(小班:感官玩具、泡泡水;中班:放大鏡、磁鐵;大班:電池、導線、廢舊材料),定期更新;公共區(qū)域:設置"科技展架",展示幼兒的"實驗日記""發(fā)明作品";室外環(huán)境:利用種植園開展"植物生長"探究(如"為什么種子會發(fā)芽?"),用照片記錄生長過程。**(二)安全保障**材料安全:所有實驗材料均為無毒、無尖銳邊角(如用安全螺絲刀、塑料漏斗);操作安全:教師全程陪伴,提醒幼兒"輕拿輕放""不把材料放嘴里";應急處理:準備急救箱(創(chuàng)可貼、消毒棉),聯系園醫(yī)隨時待命。**(三)資源支持**家長資源:邀請家長中的科技工作者(如工程師、醫(yī)生)參與活動(如大班"電池的秘密"中,邀請電工家長講解"電池的原理");社區(qū)資源:聯系社區(qū)科技館,組織幼兒參觀(如"認識簡單的科技工具");教師資源:提前組織教師培訓(如學習《指南》科學領域目標、實驗操作技巧)。**六、評價與反思****(一)評價指標**幼兒發(fā)展:通過觀察記錄(如《幼兒探究行為觀察表》)評估幼兒的參與度、探究能力、表達能力(例:小班幼兒是否愿意提問?中班幼兒是否會用工具實驗?大班幼兒是否會設計方案?);活動效果:通過家長反饋(如《活動滿意度調查表》)、教師反思(如《活動總結會》)評估活動的實用性、趣味性(例:家長是否認為活動符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教師是否認為活動設計合理?)。**(二)反思調整**活動后:組織教師召開總結會,討論"活動中的亮點與不足"(如"小班的'影子游戲'很受幼兒喜歡,但材料可以更豐富");后續(xù)活動: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求,延伸探究主題(如小班"為什么肥皂會起泡?"可以延伸到"怎樣讓泡泡更持久?";大班"環(huán)保小發(fā)明"可以延伸到"給發(fā)明申請'專利'")。**七、活動預期效果**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將:1.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學會用"提問-探究-表達"的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