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手冊_第1頁
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手冊_第2頁
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手冊_第3頁
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手冊_第4頁
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手冊一、引言(一)目的規(guī)范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操作流程,確保醫(y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質量,預防醫(yī)院感染,保障醫(yī)療安全。(二)適用范圍本手冊適用于各級醫(yī)院CSSD工作人員,涵蓋從污染物品回收至無菌物品發(fā)放的全流程管理。二、人員資質與職責(一)人員資質1.護士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從事CSSD工作≥3年,經(jīng)醫(yī)院感染管理培訓合格。2.消毒員: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經(jīng)省級衛(wèi)生健康行政部門認可的消毒員培訓,取得《消毒員證》。3.包裝員:持有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經(jīng)CSSD操作規(guī)范培訓合格。4.質量管理員:護師及以上職稱,經(jīng)醫(yī)院感染管理與質量控制培訓合格。5.清洗員: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經(jīng)清洗操作技能培訓合格。(二)崗位職責1.護士長:負責CSSD全面管理,制定工作計劃、規(guī)章制度及應急方案;組織人員培訓與考核;監(jiān)督流程執(zhí)行與質量控制;協(xié)調與臨床科室的溝通。2.消毒員:負責滅菌設備(如壓力蒸汽滅菌器、環(huán)氧乙烷滅菌器)的操作與維護;執(zhí)行滅菌監(jiān)測(物理、化學、生物);填寫滅菌記錄。3.包裝員:負責器械檢查與包裝;放置化學指示物;標注物品標識;確保包裝完整性與規(guī)范性。4.質量管理員:負責質量控制體系運行;開展清洗效果、環(huán)境監(jiān)測及工作人員手衛(wèi)生監(jiān)測;分析質量數(shù)據(jù),提出改進措施;管理質量記錄。5.清洗員:負責污染物品的回收、分類與清洗消毒;操作清洗設備(如全自動清洗機、超聲清洗機);維護去污區(qū)環(huán)境與設備。三、環(huán)境與設備管理(一)環(huán)境分區(qū)及要求CSSD應嚴格劃分去污區(qū)、檢查包裝及滅菌區(qū)、無菌物品存放區(qū)、輔助區(qū),各區(qū)功能明確,流程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區(qū)域功能環(huán)境要求去污區(qū)回收、分類、清洗污染物品負壓(≤-5Pa);溫度18-22℃;濕度30%-60%;墻面/地面采用耐污染、易清潔材料(如瓷磚);設洗手/消毒設施、廢物收集裝置。檢查包裝及滅菌區(qū)檢查、包裝、滅菌物品正壓(≥+5Pa);溫度18-22℃;濕度30%-60%;墻面/地面光滑易清潔;設空調、除濕機、空氣凈化器。無菌物品存放區(qū)儲存、發(fā)放無菌物品正壓(≥+10Pa);溫度18-22℃;濕度30%-60%;墻面/地面采用無菌材料(如環(huán)氧地坪);設空氣凈化器、溫濕度監(jiān)測儀。輔助區(qū)辦公、更衣、休息與其他區(qū)域物理隔離;設洗手設施;環(huán)境清潔。(二)設備管理1.設備采購:選擇符合國家標準(如GB____《大型蒸汽滅菌器技術要求》)的設備,采購前進行性能論證。2.設備安裝:由廠家專業(yè)人員安裝,安裝后進行驗收(如滅菌器性能測試、清洗機清洗效果驗證)。3.設備操作:操作人員需熟悉設備說明書,嚴格按流程操作;禁止非授權人員操作。4.設備維護:制定《設備維護計劃》,定期維護(如清洗機每周清洗過濾器、滅菌器每月檢查密封膠圈);維護記錄留存3年以上。5.設備校準:定期校準計量設備(如滅菌器溫度傳感器每6個月校準1次、壓力傳感器每12個月校準1次);校準報告留存3年以上。6.設備報廢:設備達到使用年限或無法修復時,由設備科評估后報廢,辦理報廢手續(xù)并記錄。四、核心操作流程(一)回收流程1.工具準備:使用密閉、耐污染、標注“污染物品”的回收容器或車輛;容器需每日清潔消毒(如含氯消毒液擦拭)。2.時間與路線:手術結束后1小時內回收;路線避開清潔區(qū)(如從病房污物通道進入)。3.人員防護:回收人員穿隔離衣、戴手套、帽子、口罩;接觸烈性傳染病物品時加戴護目鏡。4.交接登記:與臨床科室護士核對物品名稱、數(shù)量、污染程度(如“重度污染”“疑似傳染病”);填寫《污染物品回收登記本》(含日期、科室、物品信息、交接人簽字)。5.回收后處理:回收容器返回CSSD后,立即清潔消毒;污染物品暫存于去污區(qū)指定區(qū)域(≤4小時)。(二)分類流程1.分類地點:在去污區(qū)分類臺(鋪防滲透墊)進行;分類臺每日清潔消毒。2.分類方法:按廢物類型:感染性廢物(沾有血液的紗布)、病理性廢物(切除的組織)、損傷性廢物(針頭)、藥物性廢物(過期抗生素)、化學性廢物(廢消毒劑),分別放入對應收集容器(如損傷性廢物放入銳器盒)。按器械類型:手術器械、內鏡、口腔科器械、普通器械,分開擺放(如內鏡單獨放入清洗籃筐)。按污染程度:重度污染(沾有大量血液)、中度污染(沾有少量分泌物)、輕度污染(未使用但被污染),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如重度污染先預處理)。3.分類后處理:將分類后的器械放入帶標識的清洗籃筐(如“手術器械”“內鏡”);籃筐需每日清潔消毒。(三)清洗消毒流程基本原則:遵循“沖洗-洗滌-漂洗-終末漂洗”流程;優(yōu)先采用機械清洗,精密器械采用手工清洗。1.預處理:對污染嚴重的器械(如沾有血塊的手術器械),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污染物干燥);內鏡采用酶液預處理。2.機械清洗(適用于耐洗、耐高溫器械):沖洗:用流動水沖洗器械表面,去除松散污染物;水溫20-30℃。洗滌:將器械放入清洗機,加入中性洗滌劑(如多酶清洗劑),水溫40-60℃,洗滌時間5-10分鐘(根據(jù)器械污染程度調整)。漂洗:用流動水沖洗,去除洗滌劑殘留;水溫20-30℃。終末漂洗:用純化水或蒸餾水沖洗,去除離子污染物;水溫20-30℃。干燥:清洗后立即放入干燥柜(溫度80-90℃,時間20-30分鐘);避免自然晾干(防止細菌滋生)。3.手工清洗(適用于精密器械、不耐熱器械):沖洗:用流動水沖洗器械表面;用毛刷(軟毛)刷洗縫隙(如手術器械關節(jié))。洗滌:用蘸有中性洗滌劑的海綿擦拭器械;內鏡用專用清洗刷(如毛刷直徑與管腔匹配)刷洗管腔。漂洗與終末漂洗:同機械清洗。干燥:用無菌紗布擦干或用壓縮空氣吹干(如內鏡管腔)。4.消毒處理:熱力消毒:清洗后的器械放入干燥柜(溫度100℃,時間30分鐘);或采用煮沸消毒(溫度100℃,時間15分鐘)?;瘜W消毒:不耐熱器械(如塑料器械)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濃度500mg/L,時間30分鐘);消毒后用純化水沖洗(去除消毒劑殘留)。5.清洗效果監(jiān)測:每月用ATP生物熒光檢測法檢測器械表面ATP值(≤200RLU為合格);不合格者重新清洗。(四)檢查包裝流程1.檢查內容:完整性:檢查器械是否破損、銹蝕、缺失(如手術剪刀刃口是否鋒利)。功能:檢查器械關節(jié)靈活性(如止血鉗能否正常開閉)、咬合緊密性(如鑷子能否夾起紗布)。清潔度:用帶光源的放大鏡觀察器械表面(無殘留污漬、血跡);內鏡采用漏光檢測(無破損)。2.包裝材料選擇:無紡布:適用于壓力蒸汽滅菌;有效期6個月(環(huán)境濕度≤60%)。紙塑袋:適用于壓力蒸汽滅菌、環(huán)氧乙烷滅菌;有效期6個月。剛性容器:適用于大型手術器械包;有效期12個月。3.包裝方法:閉合式包裝:將器械放入包裝材料,用膠帶密封(密封寬度≥6mm);包裝體積≤30cm×30cm×50cm(壓力蒸汽滅菌)。開放式包裝:適用于立即使用的器械(如急診手術器械);包裝后注明“立即使用”。4.標識要求:每個包裝外標注以下信息:物品名稱(如“剖宮產(chǎn)手術器械包”);滅菌日期(如“____”)、失效日期(如“____”);操作人員編號(如“CSSD01”)、滅菌器編號(如“MQ01”);化學指示物狀態(tài)(如“合格”);特殊標識(如“急診”“疑似傳染病”)。(五)滅菌流程基本原則:根據(jù)器械材質與用途選擇滅菌方法;滅菌前確認器械清洗合格、包裝完整。1.滅菌方法選擇:器械類型適用滅菌方法手術器械、敷料|壓力蒸汽滅菌(預真空)|玻璃器皿、油劑|干熱滅菌|塑料器械、電子設備|環(huán)氧乙烷滅菌|內鏡、腹腔鏡|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2.滅菌前準備:物品裝載:包裝好的物品放入滅菌器,擺放留有間隙(器械包之間距離≥2cm);裝載量≤滅菌器容量的80%。器械擺放:手術器械打開關節(jié),平放于籃筐;內鏡盤繞成圈(直徑≥10cm)?;瘜W指示物放置:每個包裝內放1片化學指示卡(如壓力蒸汽滅菌用134℃化學指示卡);包裝外貼化學指示膠帶。3.滅菌操作:壓力蒸汽滅菌:預真空滅菌參數(shù)(溫度134℃,時間4分鐘,壓力205kPa);下排氣滅菌參數(shù)(溫度121℃,時間20分鐘,壓力103kPa)。環(huán)氧乙烷滅菌:濃度____mg/L,溫度50-60℃,相對濕度40%-60%,時間120分鐘;滅菌后通風換氣(去除殘留環(huán)氧乙烷)。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濃度6-10mg/L,溫度45-55℃,時間30-50分鐘;滅菌后通風5分鐘。4.滅菌監(jiān)測:物理監(jiān)測:每鍋記錄溫度、壓力、時間(符合設備說明書要求為合格);記錄留存3年以上?;瘜W監(jiān)測:每包檢查化學指示卡顏色變化(如壓力蒸汽滅菌卡由淺藍色變?yōu)樯钏{色);顏色不符合要求則滅菌失敗。生物監(jiān)測:每周做1次(用嗜熱脂肪桿菌芽孢生物指示物);滅菌后37℃培養(yǎng)48小時,無芽孢生長為合格;生物監(jiān)測陽性時,立即停止使用該批物品并召回。5.滅菌后處理:取出物品:滅菌結束后,待滅菌器內壓力降至大氣壓、溫度降至40℃以下,再取出物品(避免包裝潮濕)。檢查包裝:檢查包裝是否完整、無破損、無潮濕(如有破損或潮濕,重新包裝滅菌)。放置標識:在包裝外標注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如“____至____”)。(六)儲存發(fā)放流程1.無菌物品存放要求:存放區(qū)域:無菌物品存放在無菌物品存放區(qū)(與去污區(qū)、檢查包裝區(qū)物理隔離);禁止與非無菌物品混放。存放架要求:不銹鋼或塑料材質;離地面20-25cm,離墻5-10cm,離天花板50cm以上。溫濕度要求:溫度18-22℃,濕度30%-60%;每日監(jiān)測并記錄(如濕度超過60%,開啟除濕機)。有效期管理:無紡布/紙塑袋包裝有效期6個月(濕度≤60%);剛性容器包裝有效期12個月;過期物品重新滅菌。2.儲存管理:分類存放:按物品名稱、失效日期分類(失效日期近的放在前面);標注“待發(fā)放”“備用”區(qū)域。定期檢查:每日檢查無菌物品包裝(無破損、無潮濕)、失效日期(無過期);每月對存放架進行清潔消毒(如含氯消毒液擦拭)。3.發(fā)放流程:申請接收:臨床科室填寫《無菌物品申請單》(注明物品名稱、數(shù)量、用途);急診物品優(yōu)先處理。核對物品:發(fā)放人員核對申請單與庫存物品,檢查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裝完整性、化學指示物狀態(tài)(合格方可發(fā)放)。發(fā)放方式:用清潔、密閉的車輛(標注“無菌物品”)發(fā)放;車輛每日清潔消毒。交接登記:與臨床科室護士核對物品,填寫《無菌物品發(fā)放登記本》(含日期、科室、物品信息、發(fā)放人/接收人簽字);記錄留存3年以上。追溯管理:通過發(fā)放記錄可追溯物品的滅菌過程(如滅菌器編號、操作人員);臨床發(fā)生感染時,可快速召回相關物品。五、質量控制(一)監(jiān)測項目與頻率監(jiān)測項目監(jiān)測頻率合格標準滅菌物理監(jiān)測每鍋溫度、壓力、時間符合設備說明書滅菌化學監(jiān)測每包化學指示卡顏色變化符合要求滅菌生物監(jiān)測每周1次生物指示物無芽孢生長清洗效果監(jiān)測(ATP)每月1次ATP值≤200RLU環(huán)境空氣監(jiān)測每月1次去污區(qū)≤1000CFU/m3;檢查包裝及滅菌區(qū)≤500CFU/m3;無菌物品存放區(qū)≤200CFU/m3工作人員手衛(wèi)生監(jiān)測每月1次手表面菌落數(shù)≤10CFU/cm2(二)質量記錄管理1.記錄內容:包括回收登記、分類登記、清洗消毒登記、檢查包裝登記、滅菌監(jiān)測登記、儲存發(fā)放登記、環(huán)境監(jiān)測登記、工作人員手衛(wèi)生監(jiān)測登記等。2.記錄要求: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涂改,修改需注明修改人、修改日期);采用書面或電子記錄(電子記錄需備份);保存期限≥3年(從記錄生成之日起計算)。3.分析與改進:每月召開質量分析會,對質量記錄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滅菌失敗率、清洗不合格率);針對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如加強人員培訓、調整清洗參數(shù));改進效果需驗證(如再次監(jiān)測清洗效果)。六、應急處理(一)滅菌失敗處理1.立即停止使用:發(fā)現(xiàn)滅菌失?。ㄈ缟锉O(jiān)測陽性、化學指示物未變色、物理參數(shù)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該批物品;在物品上標注“滅菌失敗”標識。2.召回物品:通知臨床科室,召回已經(jīng)發(fā)放的該批物品(如通過發(fā)放記錄查找接收科室);召回物品暫存于去污區(qū),等待處理。3.查找原因:檢查滅菌器(如溫度傳感器是否失靈、壓力是否足夠)、物品裝載(如是否超載、擺放過密)、化學指示物(是否過期);必要時聯(lián)系廠家維修。4.重新滅菌:對該批物品進行重新清洗、包裝、滅菌(更換滅菌器或修復后);滅菌前需確認問題已解決。5.報告與記錄:向醫(y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填寫《滅菌失敗處理記錄》(含失敗原因、處理措施、結果);記錄留存3年以上。(二)設備故障處理1.立即停機:發(fā)現(xiàn)設備故障(如滅菌器無法升溫、清洗機無法排水),立即停機,切斷電源;在設備上標注“故障”標識。2.聯(lián)系維修:通知設備科或廠家維修人員(說明故障情況);維修人員需持有效資質證書。3.備用設備:使用備用設備(如備用滅菌器)代替,確保臨床供應;備用設備需定期檢查(如每周試運行1次)。4.記錄與報告:填寫《設備故障記錄》(含故障時間、原因、維修情況、恢復時間);向醫(y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如故障影響滅菌質量)。(三)職業(yè)暴露處理1.立即處理:皮膚暴露(如被污染器械劃傷):立即擠壓傷口(從近心端向遠心端),用流動水沖洗5-10分鐘,用碘伏消毒(2%碘酊或0.5%碘伏);黏膜暴露(如接觸患者血液進入眼睛):用生理鹽水沖洗10-15分鐘(或用洗眼器)。2.報告:向護士長和醫(y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填寫《職業(yè)暴露報告表》(含暴露時間、地點、原因、處理措施)。3.評估與處理:醫(yī)院感染管理科評估暴露風險(如暴露于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暴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乙肝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