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復習歷史練習單元檢測19_第1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練習單元檢測19_第2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練習單元檢測19_第3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練習單元檢測19_第4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練習單元檢測1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1.(15分)(2017·大同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的言論:“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富,人之所欲……人亦孰不被富貴”;“得其(民心)心有道;所欲與之泉之”;“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兄無憾,王道之始也?!卑乩瓐D的言論:“欲望或許在我們大家身上都有,這種欲望事實上在每一個人的心里,甚至在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心里都有?!卑乩瓐D說“吃飽飯以后應該講道德”。他提出創(chuàng)立一些城邦“首先,最重要的是糧食,有了它才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以及其他?!薄睹献印贰乩瓐D《理想國》材料二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今山東鄒城人,戰(zhàn)國時期儒學大師,著有《孟子》一書,是繼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對歐洲產生過巨大影響,以致波普爾在《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柏拉圖”條目中說,“柏拉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人們可以說,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但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說非柏拉圖的”。孟子與柏拉圖生活年代大致相同,思想亦有諸多相通之處。(1)依據材料一概括孟子與柏拉圖思想的異同點。(6分)(2)孟子與柏拉圖各處于怎樣的時代?時代特征與二人思想形成有著怎樣的關系?(9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的信息歸納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時代”,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可以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加以闡述;第二小問“關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二者的思想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反過來又對社會發(fā)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答案:(1)相同:追求財富是人的正當欲望;民眾擁有一定的財富是國家統(tǒng)治的基礎。不同:孟子有以義否定利的觀點,而柏拉圖沒有類似的觀點;孟子主張統(tǒng)治者實施仁政,使民眾衣食無憂是統(tǒng)治的基礎,柏拉圖的財富觀沒有涉及統(tǒng)治者的施政策略;孟子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財富豐盈的重要條件,柏拉圖沒有類似的觀點;積聚財富的出發(fā)點不同:孟子認為積聚財富是理想政治和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所必須,柏拉圖認為一定的財富是城邦存在發(fā)展的基礎。(2)孟子所處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大變革時期,面對劇烈的社會變革,不同思想家提出各自的主張,思想界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孟子的思想即是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柏拉圖時期的希臘雅典民主政治發(fā)達,工商業(yè)繁榮,學術思想異彩紛呈,柏拉圖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2.(15分)(2017·鄭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漢武帝既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又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與他同時代的司馬遷評價其“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邊兵,人無聊生。偏觀嬴政,幾欲齊衡”。百年后的班固則稱其“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馬光則認為:“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指漢武帝能夠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守住基業(yè)),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薄i《漢武帝的三張面孔》(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跡。(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三位史學家會對漢武帝產生不同評價的原因?(8分)解析:第(1)問,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制度、選官制度、思想、經濟、軍事角度分析。第(2)問,從司馬遷、司馬光、班固三個人物對漢武帝評價觀點出發(fā)分析。答案:(1)事跡:施行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舉制;推行推恩令,附益法,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鹽鐵官營;外擊匈奴等。(2)原因:選擇史料的角度不同,司馬遷從軍事成就角度、班固從儒學發(fā)展角度、司馬光則從政治制度角度;所處的時代也不盡相同。司馬遷是當時人,比較直觀,但無法從長遠影響來評價。班固是東漢人,可以從漢武帝政策的延續(xù)性和發(fā)展來評價。而司馬光則是宋朝人,能從秦皇漢武的比較中得出漢武帝時期政治制度改革的影響來評價;立場也有所不同。司馬遷對漢武帝的措施政策并不完全認同。班固作為東漢儒家學者,對漢武帝提拔儒學贊賞有加。司馬光作為政治家和史學家,寫史主要目的為皇帝提供治亂興亡的歷史借鑒。3.(15分)(2018·濮陽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嚴復(1853—1921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發(fā)表《論世變之亟》《原強》等文,反對守舊,主張維新,大聲疾呼:“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也。”翻譯《天演論》,號召救亡圖存,“與天爭勝”;主辦《國聞報》,協(xié)辦通藝學堂。戊戌變法后,翻譯《原富》《法意》等,傳播西方經濟學與邏輯學,并通過按語一抒胸臆。他是個很好的學問家,晚年卻參與政治活動,棄長就短,弄巧成拙。1915年他列名籌安會(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御用團體),喊出“以籌一國之治安”的口號。其時,“治安”“安定”等詞匯已被袁世凱所僭擅,成為鎮(zhèn)壓反對者的口實。正因為有像楊度、嚴復這樣知名度高的人為袁世凱稱帝鳴鑼開道,袁世凱才能夠做成皇帝夢,盡管好夢不長。嚴復等人這樣做,我想他是以歷史為鏡,不愿意看到中國歷史怪因轉動得更快,把更多的生靈裹進萬劫不復的深淵。既然如此,不如權且擁袁稱帝,借助于變法殘留下來的影響,以圖徐徐變革。其后的歷史演化的事實證明嚴公所慮并非杞人憂天,“洪憲皇帝”駕崩后的一茬茬總統(tǒng),一個比一個專制,一個比一個獨裁,一個比一個草菅人命,并不見哪一點優(yōu)于袁世凱。他們與袁世覬唯一的區(qū)別不過是打著共和的旗號罷了。——王澍《中國近代著名人物敗筆拾遺》(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嚴復的歷史貢獻和地位。(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對嚴復晚年的政治活動的態(tài)度并予以說明。(8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貢獻”,依據材料信息“發(fā)表《論世變之亟》《原強》等文,反對守舊,主張維新”“戊戌變法后,翻譯《原富》《法意》等,傳播西方經濟學與邏輯學”歸納;第二小問“地位”,根據其貢獻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傳播者;中國近代文明的開拓者。第(2)問,第一小問“態(tài)度”,依據材料信息概括;第二小問“說明”,結合材料“‘治安’‘安定’等詞匯已被袁世凱所僭擅,成為鎮(zhèn)壓反對者的口實”“借助于變法殘留下來的影響,以圖徐徐變革”加以說明。答案:(1)貢獻:翻譯西方著作,宣傳近代思想文化;闡述變法道理,推動維新變法。地位:近代西方文明的傳播者;中國近代文明的開拓者。(2)態(tài)度:既對其加入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造勢感到惋惜,又對其意圖予以肯定。說明:袁世凱復辟帝制,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潮流,因而嚴復的行為不可??;但是,嚴復的行為又符合其漸進改良、君主立憲的維新主張。4.(15分)(2017·青島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亞當·斯密認為,每一個人行動的動機,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在《國富論》中,他列舉出制造針的例子,經由分工,將整個制造程序“分為十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雇用技藝熟練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廠中,一共只雇用十個工人,但每天可以生產48000根針”。殖民地國家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在他看來,對殖民地及其統(tǒng)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他強調,只有對內對外的商業(yè)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與繁榮。同時他也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國富論》(1)根據材料,概括亞當·斯密思想的內容。(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亞當·斯密思想的影響。(8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信息歸納即可;第(2)問,該問需要結合亞當·斯密思想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進行作答:亞當·斯密思想一方面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為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工業(yè)化的進行提供了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又完善了政治經濟學理論,這些都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來源。答案:(1)內容:人有自私性(人有利己心);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反對殖民地國家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主張“自由放任”;勞動價值論。(2)影響: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為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工業(yè)化的進行提供了理論依據;完善了政治經濟學理論;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來源。5.(15分)(2017·贛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共和國的危險來自多方面,除國內時起時伏的王黨叛亂、平等派的鬧事之外,最大威脅來自法國與荷蘭,這些國家的統(tǒng)治者與查理一世有親緣關系,對英國的事變耿耿于懷。愛爾蘭與蘇格蘭也公開打起造反的旗幟,他們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為新國王,向英國革命發(fā)動挑戰(zhàn)。軍隊不得不投入幾條線的戰(zhàn)斗,以保衛(wèi)共和國,同時也保衛(wèi)革命。1650年9月,克倫威爾在鄧巴爾擊敗蘇格蘭軍主力,取得重大勝利。一年后他又在英格蘭的伍斯特消滅由查理二世親自率領的蘇格蘭入侵軍。1653年4月,克倫威爾派士兵驅逐議會,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軍事政變。自此后,英國革命就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維護議會的自由權力開始的,反抗國王的專制統(tǒng)治;但現在國王被處死了,議會也失去了權利,起而代之的是一個強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武力為后盾。革命背離了出發(fā)點,相反卻走向了反面。——錢乘旦《英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克倫威爾為保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采取了哪些措施?(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克倫威爾。(6分)解析:第(1)問,可從對內和對外兩個角度來分析措施。第(2)問,結合克倫威爾所處的時代及其階級屬性,對其作一個評價性的結論,然后采用階段論的方法,具體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克倫威爾起到的積極或消極的作用。答案:(1)措施:對內,繼續(xù)打擊保王黨勢力的同時,鎮(zhèn)壓代表中下層人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對外,遠征愛爾蘭和蘇格蘭,打擊復辟勢力,并使大批軍官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獲得大片土地。頒布《航海條例》,限制海上主要競爭對手荷蘭。(2)評價:克倫威爾是一個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共和國成立前他用武力擊潰了王軍主力,鎮(zhèn)壓王黨叛亂,處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捍衛(wèi)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共和國成立之后,克倫威爾逐漸走向反動的一面,遠征愛爾蘭,并對愛爾蘭進行大肆掠奪,軍事上建立獨裁統(tǒng)治,廢除議會,當然這一切都是由其所處的時代和階級屬性決定的。6.(15分)(2017·濱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畢加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現代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追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和諧和統(tǒng)一。其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他的作品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于的是——自由。他的藝術歷程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后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體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圣的看法。(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畢加索畫作的藝術特點。(7分)(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畢加索藝術風格形成的歷史背景。(8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和諧和統(tǒng)一”得出多種藝術手法完美結合;依據材料“其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得出造型手段豐富,注重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依據材料“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于的是——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