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4歲的朵朵在搭積木時,邊搭邊說:“我要搭一個城堡,公主住在最高的塔上?!边@種語言屬于()。A.自我中心語言B.社會化語言C.內部語言D.問題語言2.某幼兒園教師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在“娃娃家”游戲中,更多是平行游戲(各玩各的,但內容相似),而中班幼兒逐漸出現(xiàn)合作游戲(分工扮演爸爸、媽媽、寶寶)。這體現(xiàn)了幼兒游戲發(fā)展的()特點。A.從練習性游戲到象征性游戲B.從獨自游戲到合作游戲C.從規(guī)則游戲到建構游戲D.從模仿游戲到創(chuàng)造游戲3.依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5-6歲幼兒“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靈敏”的典型表現(xiàn)是()。A.能沿地面直線或在較窄的低矮物體上走一段B.能身體平穩(wěn)地雙腳連續(xù)向前跳C.能連續(xù)自拋自接球D.能單腳站立5-10秒4.幼兒在聽故事時,聽到“大灰狼來了”會緊張地攥緊拳頭;看到“小兔子得救了”又會露出笑容。這體現(xiàn)了幼兒情緒的()。A.外顯性B.感染性C.情境性D.易變性5.教師在“認識秋天”主題活動中,帶幼兒觀察落葉、品嘗秋果、制作樹葉貼畫。這種教育方式主要體現(xiàn)了()。A.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B.言語講解與示范C.游戲化教學D.集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結合6.針對2歲幼兒“分離焦慮”問題,教師最適宜的做法是()。A.強制幼兒與家長分開,避免“越哄越哭”B.允許幼兒帶一件依戀物(如小毯子)入園C.告訴幼兒“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D.轉移注意力,用玩具吸引幼兒立刻停止哭泣7.某幼兒在搭積木時遇到困難,說:“我需要更長的積木,這樣塔就不會倒了?!苯處熁貞骸澳阌^察得很仔細,積木的長度會影響穩(wěn)定性,試試看換一塊長的?!边@種回應屬于()。A.直接指導B.總結提升C.啟發(fā)式提問D.情感支持8.幼兒攻擊性行為(如推打同伴)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缺乏正確表達需求的方法B.模仿成人或影視中的暴力行為C.生理上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不足D.道德觀念中“公平”意識過強9.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自然角”的主要教育價值是()。A.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責任感和科學探究興趣B.豐富教室裝飾,營造美觀的學習環(huán)境C.為幼兒提供手工材料,發(fā)展動手能力D.促進幼兒同伴間的合作與分享10.關于“幼小銜接”,下列做法符合《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的是()。A.大班幼兒每天增加30分鐘拼音、算術練習B.組織幼兒參觀小學,體驗小學生的課堂和課間活動C.要求幼兒提前學會用鋼筆寫字,保持作業(yè)整潔D.減少游戲時間,增加“坐姿”“舉手發(fā)言”等行為訓練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1.簡述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主要因素。12.幼兒園游戲材料投放應遵循哪些原則?請結合實例說明。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13.論述“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內涵及其實施策略。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14.材料:戶外活動時,中班幼兒浩浩和樂樂為爭搶一個皮球發(fā)生爭執(zhí)。浩浩推了樂樂一把,樂樂摔倒后大哭。教師發(fā)現(xiàn)后,立即走過去,將兩人分開。樂樂邊哭邊說:“浩浩搶我的球!”浩浩反駁:“是我先拿到的!”問題:(1)分析浩浩攻擊性行為的可能原因。(10分)(2)教師應如何介入并引導兩人解決沖突?(10分)15.材料:某幼兒園開展“我和媽媽”主題活動。小班教師設計了“給媽媽畫項鏈”手工活動,要求幼兒用蠟筆在紙上畫項鏈;中班教師設計了“媽媽的一天”角色扮演游戲,幼兒分組扮演媽媽做飯、上班、陪孩子等場景;大班教師設計了“媽媽的辛苦”調查活動,幼兒通過采訪媽媽、記錄媽媽的勞動時間,制作“媽媽的時間手賬”。問題:(1)分析三位教師的活動設計如何體現(xiàn)“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10分)(2)結合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發(fā)展特點,評價活動設計的適宜性。(10分)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16.請以“保護小牙齒”為主題,為大班幼兒設計一個健康領域的活動方案。要求包含以下內容:(1)活動名稱(2分)(2)活動年齡班(2分)(3)設計意圖(5分)(4)活動目標(6分)(5)活動準備(4分)(6)活動過程(8分)(7)活動延伸(2分)(8)活動評價(1分)參考答案及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A解析:自我中心語言是幼兒自言自語的一種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重復、獨白、集體獨白,反映幼兒以自己為中心的思維特點。朵朵邊搭邊說屬于自我中心語言中的“獨白”。2.答案:B解析:幼兒游戲的社會性發(fā)展從獨自游戲→平行游戲→聯(lián)合游戲→合作游戲。小班多平行游戲,中班逐漸出現(xiàn)合作游戲,體現(xiàn)社會性發(fā)展的特點。3.答案:C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5-6歲“動作發(fā)展”目標2要求“能連續(xù)自拋自接球”;A是4-5歲表現(xiàn),B是3-4歲表現(xiàn),D是4-5歲表現(xiàn)。4.答案:C解析:幼兒情緒易受當前情境影響,故事中的情境直接引發(fā)情緒變化,體現(xiàn)情緒的情境性。5.答案:A解析:觀察落葉(直接感知)、品嘗秋果(親身體驗)、制作貼畫(實際操作),符合幼兒通過直接經驗學習的特點。6.答案:B解析:2歲幼兒分離焦慮的核心是安全感缺失,允許帶依戀物能緩解焦慮;強制分離會加劇恐懼,威脅性語言傷害安全感,轉移注意力需逐步進行。7.答案:B解析:教師總結了幼兒的觀察(積木長度影響穩(wěn)定性),并支持其嘗試,屬于總結提升式指導,幫助幼兒梳理經驗。8.答案:D解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包括:表達需求的方法不足(如不會說“我想玩”)、模仿暴力行為、情緒調節(jié)能力弱;“公平意識過強”可能引發(fā)爭執(zhí),但并非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原因。9.答案:A解析:自然角通過種植、觀察動植物,培養(yǎng)幼兒觀察記錄、照顧責任(如澆水)和探究興趣(如“為什么葉子會變黃”),是科學啟蒙的重要載體。10.答案:B解析:《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強調“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的有機融合,參觀小學屬于社會準備中的“熟悉校園環(huán)境”;提前學習知識、強化行為訓練違背“去小學化”原則。二、簡答題11.【參考答案】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幼兒自身因素:①性格特點(如外向、友好的幼兒更易被接納);②社交技能(如是否會用“我們一起玩”邀請同伴,能否分享玩具);③認知能力(如能否理解同伴的需求,解決沖突時的策略)。例如,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更易發(fā)起交往。(2)家庭因素:①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民主型家庭幼兒更自信、合作;專制型家庭幼兒可能退縮或攻擊);②家庭氛圍(父母關系和諧的幼兒更易形成安全依戀,樂于交往);③同伴交往機會(常與同齡人玩耍的幼兒社交經驗更豐富)。例如,獨生子女若缺乏同伴互動,可能在幼兒園初期交往困難。(3)幼兒園因素:①教師的引導(如組織合作游戲、表揚友好行為);②班級環(huán)境(如材料是否充足,避免因爭搶玩具引發(fā)沖突);③同伴群體(班級中友好、包容的氛圍能促進交往)。例如,教師通過“朋友樹”活動鼓勵幼兒記錄友好瞬間,可增強交往意愿。12.【參考答案】游戲材料投放需遵循以下原則:(1)適宜性原則:材料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例如,小班幼兒手部肌肉發(fā)育不完善,投放大塊、顏色鮮艷的積塑;中班可增加中型積木,鼓勵搭建簡單造型;大班提供小型積木、連接插件,支持復雜建構。(2)層次性原則:同一游戲區(qū)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滿足個體差異。如科學區(qū)“沉與浮”游戲,投放木塊(易?。⑹^(易沉)、塑料瓶(可變浮沉),讓能力弱的幼兒觀察明顯現(xiàn)象,能力強的探索“如何讓沉的物體浮起來”。(3)開放性原則:選擇可多重組合、變化的材料,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如“建構區(qū)”不僅有積木,還有紙箱、毛根、扭扭棒,幼兒可用積木搭房子,紙箱做圍墻,毛根裝飾窗戶,玩法不固定。(4)安全性原則:材料需無毒、無尖銳邊角,定期檢查。如用木質積木替代玻璃珠,避免誤吞;毛絨玩具選擇不掉毛的材質。(5)生活性原則: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投放真實或半真實材料。如“娃娃家”提供仿真廚房用具(塑料鍋鏟、蔬菜模型)、舊衣物(扮演媽媽的圍巾),幼兒更易代入角色。三、論述題13.【參考答案】(1)內涵:“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指游戲是幼兒在園的主要活動形式,貫穿一日生活;游戲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基本途徑,而非教學的“點綴”;游戲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求,體現(xiàn)自主性、趣味性和教育性。(2)實施策略:①環(huán)境支持:創(chuàng)設豐富的游戲環(huán)境,包括戶外(沙水、運動區(qū))和室內(角色、建構、科學區(qū)),保證游戲時間(每日不少于2小時)。例如,設置“小超市”角色區(qū),提供真實貨幣、商品標簽,支持幼兒模擬購物。②材料投放:遵循適宜性、開放性原則(如前所述),讓材料“會說話”,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索。如科學區(qū)投放磁鐵、回形針、木塊,幼兒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金屬”。③教師指導:采用“觀察-解讀-支持”的策略。觀察幼兒游戲中的興趣點(如建構區(qū)幼兒嘗試搭高但總倒塌),解讀其發(fā)展需求(空間認知、平衡能力),通過提問(“怎樣讓底座更穩(wěn)?”)、提供材料(寬木板)或參與游戲(扮演工程師一起討論)支持幼兒深入探索。④家園協(xié)同:引導家長理解游戲的價值,鼓勵家庭游戲(如親子角色扮演、戶外探險)。例如,通過家長會介紹“游戲是幼兒的工作”,建議家長在家少安排“學習任務”,多陪幼兒玩“藏貓貓”“搭積木”。⑤與其他活動融合:將游戲滲透到生活環(huán)節(jié)(如“穿衣比賽”游戲培養(yǎng)生活自理)、教學活動(如用“闖關游戲”學習數(shù)學分類)。例如,午餐前玩“食物分類”游戲(“蔬菜寶寶回家”“蛋白質寶寶回家”),自然融入健康知識。四、材料分析題14.【參考答案】(1)可能原因:①社會性發(fā)展特點:中班幼兒處于“自我中心”階段,難以理解他人視角,認為“先拿到=屬于我”,缺乏分享和輪流的意識。②情緒調節(jié)能力弱:遇到沖突時(被爭搶),情緒激動,用推打等直接方式表達不滿,缺乏“說出來”的策略。③游戲材料不足:可能皮球數(shù)量少,幼兒因材料爭搶引發(fā)沖突。④過往經驗影響:若浩浩之前用“推人”成功獲得玩具,可能強化了這種行為。(2)介入策略:①穩(wěn)定情緒:先安撫樂樂(“你摔倒了很疼,老師幫你揉揉”),同時蹲下來對浩浩說:“我知道你很想玩球,但推人會讓朋友受傷,我們先冷靜一下。”②引導表達:等兩人情緒平復后,問:“浩浩,你能說說發(fā)生了什么嗎?”“樂樂,你希望浩浩怎么做?”幫助幼兒用語言表達需求(如“我先拿到的,我想玩一會兒再給你”“我也想玩,我們輪流吧”)。③解決問題:和幼兒一起討論規(guī)則:“以后遇到都想玩同一個玩具,我們可以怎么做?”(輪流、石頭剪刀布、一起玩),鼓勵兩人選擇一種方法(如“浩浩先玩3分鐘,然后給樂樂玩3分鐘”)。④強化正確行為:事后表揚兩人“用說話解決了問題,真是好朋友”,并在班級中開展“玩具輪流玩”的主題討論,鞏固規(guī)則意識。15.【參考答案】(1)體現(xiàn)“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分析:①小班“給媽媽畫項鏈”:通過手工操作(畫項鏈),幼兒直接感知“項鏈”的形狀、顏色,用動作(涂畫)表達對媽媽的愛,符合小班“通過操作物體獲得經驗”的特點。②中班“媽媽的一天”角色扮演:幼兒通過模仿媽媽的行為(做飯、上班),親身體驗媽媽的日常,在游戲中理解“媽媽很辛苦”,符合中班“通過角色扮演積累社會經驗”的特點。③大班“媽媽的辛苦”調查:幼兒通過采訪(直接與媽媽互動)、記錄(用圖畫、符號記錄時間)、制作手賬(整理經驗),在真實情境中獲得“媽媽勞動時間長”的直接經驗,符合大班“通過調查探究解決問題”的特點。(2)活動設計適宜性評價:①小班:手工活動“畫項鏈”符合小班幼兒手部小肌肉發(fā)展水平(使用蠟筆涂畫),主題“愛媽媽”貼近其情感需求(依戀媽媽),但可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如“給媽媽戴項鏈”的模擬游戲),豐富體驗。②中班:角色扮演“媽媽的一天”符合中班幼兒“喜歡模仿、合作游戲”的特點,通過分工(媽媽、寶寶)發(fā)展社會性,但可提供更多材料(如媽媽的工作證、圍裙),增強情境真實感。③大班:調查活動“媽媽的時間手賬”符合大班“愿意探究、能用簡單記錄表達”的特點,通過采訪、記錄發(fā)展語言、數(shù)學(時間統(tǒng)計)和社會能力(交往),但需引導幼兒關注細節(jié)(如“媽媽晚上還要哄我睡覺”),深化對“辛苦”的理解。五、活動設計題16.活動方案(1)活動名稱:小牙齒的“保衛(wèi)戰(zhàn)”(2)活動年齡班:大班(5-6歲)(3)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牙齒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出現(xiàn)刷牙敷衍、愛吃甜食等問題。通過本次活動,結合實驗、游戲和實踐,幫助幼兒了解牙齒的作用、齲齒的危害,掌握正確刷牙方法,養(yǎng)成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促進健康領域“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目標的實現(xiàn)。(4)活動目標:①認知目標:知道牙齒的主要功能(咀嚼、美觀),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細菌、甜食、刷牙不徹底)。②技能目標:學會“巴氏刷牙法”(水平顫動+豎刷),能正確使用牙線清潔牙縫。③情感目標:萌發(fā)保護牙齒的意識,愿意每天認真刷牙、少吃甜食。(5)活動準備:①物質準備:齲齒模型、健康牙齒模型、可樂、餅干、鏡子(幼兒每人1面)、牙刷(幼兒自帶)、牙線、“牙齒保衛(wèi)小衛(wèi)士”勛章;動畫視頻《牙細菌大作戰(zhàn)》。②經驗準備:幼兒已觀察過自己和同伴的牙齒,知道“刷牙能清潔牙齒”。(6)活動過程:一、情境導入:牙齒的“求救電話”(5分鐘)播放動畫視頻:一顆牙齒哭著說:“我是樂樂的牙齒,他每天吃完糖果不刷牙,我的身上長了小黑洞,好疼呀!”提問:“牙齒為什么會疼?你們的牙齒健康嗎?”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用鏡子),發(fā)現(xiàn)“白的牙齒是健康的,有黑洞的是齲齒”。二、探索發(fā)現(xiàn):牙齒的秘密(10分鐘)1.實驗操作“牙齒的敵人”:-教師出示兩個雞蛋殼(代表牙齒),一個浸泡在可樂中,一個涂抹餅干碎。提問:“如果我們吃完甜食不刷牙,牙齒會遇到什么?”-第二天(活動前一天準備)展示實驗結果:浸泡可樂的蛋殼變黃,有斑點;涂抹餅干的蛋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