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實驗課教學案例_第1頁
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實驗課教學案例_第2頁
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實驗課教學案例_第3頁
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實驗課教學案例_第4頁
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實驗課教學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實驗課教學案例一、引言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以探究為核心”,要求通過貼近生活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yǎng)實證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水的表面張力是生活中常見但易被忽視的物理現象(如露珠呈圓形、水面浮起回形針),適合作為小學中高年級(3-5年級)的探究主題。本案例以“魔術導入—猜想假設—實驗探究—拓展應用”為主線,通過趣味化情境、對比實驗和開放性設計,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表面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實現“做中學、思中學”。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水具有表面張力,能描述表面張力的表現(如水面的“彈性膜”);能說出生活中表面張力的實例(如露珠、水面浮蟲)。2.過程與方法通過“硬幣裝水”“回形針浮水”實驗,掌握控制變量(如滴管使用、輕放物體)的探究方法;能記錄實驗數據(如滴數、現象變化),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對科學的好奇心,體會“從現象到本質”的探究樂趣;培養(yǎng)合作精神(小組分工)與嚴謹態(tài)度(規(guī)范操作)。三、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水的表面張力現象;難點:理解“表面張力是水表面分子相互吸引的結果”(用具體現象替代抽象概念)。四、實驗材料準備1.分組材料(每組4人)硬幣(1元或5角,材質不限);滴管(或醫(yī)用注射器,去除針頭);回形針(若干,無尖銳毛刺);洗潔精(少量,裝于小瓶);棉花棒(1根);燒杯(2個,分別裝清水、廢水);記錄單(見表1)。2.教師演示材料大燒杯(1個,裝清水);乒乓球(1個);視頻(《水面上的水黽》)。五、教學過程設計(一)情境導入:魔術“硬幣裝水”(5分鐘)教師操作:取出1元硬幣,問學生:“這個硬幣能裝多少滴水?”待學生猜測(如“5滴”“10滴”)后,用滴管慢慢向硬幣上滴水,直到水即將溢出(約20-30滴)。此時水在硬幣上形成“凸起的半球”,學生發(fā)出驚嘆。教師提問:“水為什么沒有立刻流下來?像不像硬幣上有一層‘隱形的保護膜’?這層膜是什么?”(引出“表面張力”的猜想)(二)猜想與假設(3分鐘)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提出假設:“可能是水的粘性?”“可能是硬幣的材質光滑?”“可能是水的表面有一層‘膜’?”教師引導:“我們用實驗來驗證這些假設,重點觀察水的表面變化?!保ㄈ嶒炋骄浚悍植津炞C(20分鐘)1.實驗1:硬幣“裝水”比賽(10分鐘)實驗目的:探究水在硬幣表面的“凸起”現象,感知表面張力的存在。實驗步驟:(1)小組分工:1人滴水管(用滴管吸取清水,垂直對準硬幣中心,緩慢滴加),1人計數(每滴1滴數1次),1人觀察(水的表面形狀),1人記錄(見表1)。(2)操作要求:滴水管不要接觸硬幣,避免水被“吸走”;當水即將溢出(出現“小尖”)時停止,記錄總滴數。(3)重復實驗2次,取平均值(減少誤差)。學生記錄(表1):實驗次數硬幣類型(1元/5角)滴數(次)水的表面形狀11元25凸起的半球21元28凸起,邊緣有小尖平均值——26.5凸起的半球現象分析:學生發(fā)現,水在硬幣上沒有散開,反而“聚成一團”,說明水的表面有“收縮”的趨勢,像一層“彈性膜”。2.實驗2:回形針“浮水”挑戰(zhàn)(8分鐘)實驗目的:進一步驗證表面張力的“承重能力”。實驗步驟:(1)嘗試將回形針輕輕放在水面上(提示:用鑷子或手指捏著回形針的一端,水平放入水面,避免垂直下落)。(2)觀察回形針的狀態(tài):是否浮在水面?水面有沒有凹陷?(3)挑戰(zhàn):最多能放多少個回形針而不沉?(記錄數量)現象與討論:成功的小組:回形針浮在水面,水面出現“凹陷的小坑”,但沒有下沉;失敗的小組:回形針直接沉入水底(原因:放入時速度太快,破壞了水面的膜)。教師引導:“回形針比水重,為什么能浮起來?”(學生回答:“因為水面的膜托住了它?!保?.對比實驗:“破壞”表面張力(5分鐘)實驗目的:驗證“表面張力是水表面的‘膜’”這一假設。實驗步驟:(1)用棉花棒蘸取少量洗潔精,輕輕觸碰實驗2中的水面(回形針仍浮在上面)。(2)觀察回形針的狀態(tài):是否下沉?水面有什么變化?現象:棉花棒觸碰后,回形針迅速下沉,水面出現“擴散的波紋”。教師提問:“洗潔精為什么能讓回形針下沉?”(學生猜測:“洗潔精破壞了水面的‘膜’?!保┙處熃忉專骸跋礉嵕恰砻婊钚詣芷茐乃谋砻鎻埩?,讓‘膜’失去彈性,所以回形針沉下去了?!保ㄋ模┓治雠c結論(5分鐘)學生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水的表面有一層“隱形的保護膜”(表面張力),它能讓水的表面收縮成“最小面積”(如硬幣上的半球),還能承受輕小物體的重量(如回形針)。教師補充:“表面張力是水表面的分子像‘手拉手’一樣互相吸引的結果,這種吸引力讓水的表面像緊繃的橡皮膜?!保ㄓ谩笆掷帧钡谋扔?,避免抽象概念)(五)聯系生活:尋找“表面張力”的足跡(3分鐘)教師播放視頻:《水黽在水面上行走》(水黽的腳不會陷入水中,因為表面張力托住了它)。學生舉例:“露珠是圓形的,因為表面張力讓水收縮成最小的形狀。”“喝飲料時,吸管里的水會‘凸起’,也是表面張力?!薄跋掠陼r,車窗上的雨水珠是圓的?!绷?、拓展應用:創(chuàng)意實驗設計(7分鐘)教師引導:“我們可以用表面張力做更多有趣的實驗,比如‘水面畫’‘鹽水vs清水的表面張力’?!睂W生分組設計(選擇1個主題):1.主題1:“水面畫”:用棉花棒蘸洗潔精,在水面上畫“直線”“圓圈”,觀察水面的變化(如“線條”擴散);2.主題2:“液體的表面張力比較”:用同樣的硬幣,分別滴清水、鹽水、糖水,記錄滴數,比較哪種液體的表面張力大;3.主題3:“拯救下沉的回形針”:如果回形針沉下去了,有沒有辦法讓它重新浮起來?(如用紙巾托住回形針,慢慢放入水面,紙巾吸水后下沉,回形針留在水面)。學生展示:小組分享設計方案,教師給予建議(如“鹽水要攪拌均勻”“畫‘水面畫’時,棉花棒不要蘸太多洗潔精”)。七、評價與反思1.多元化評價(2分鐘)學生自評:“我學會了用滴管滴加液體,知道了表面張力的作用。”(填寫《實驗成長記錄冊》);小組互評:“XX組的滴水管操作很規(guī)范,記錄很詳細?!保ㄓ谩靶切琴N紙”評價);教師評價:關注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如滴水管的使用)、探究的積極性(如主動提出假設)、合作能力(如分工明確)。2.反思與改進學生反思:“第一次滴水管時,我滴得太快,水溢出來了,后來慢慢滴就成功了。”“回形針要輕輕放,不然會破壞水面的膜?!苯處煼此迹翰糠謱W生對“表面張力的本質”理解較淺,可增加“分子模型”的演示(如用乒乓球模擬分子,“手拉手”形成膜);拓展實驗可提前準備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簡單的創(chuàng)意實驗(如“水面畫”),增強參與感。八、結語本實驗課以“趣味魔術”激發(fā)興趣,通過“分步實驗”驗證假設,用“生活實例”鞏固認知,最終以“創(chuàng)意設計”拓展思維。學生在“做中學”中不僅掌握了表面張力的知識,更培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