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作文備考之10道思辨類主題作文題目及范文_第1頁
2026年高考作文備考之10道思辨類主題作文題目及范文_第2頁
2026年高考作文備考之10道思辨類主題作文題目及范文_第3頁
2026年高考作文備考之10道思辨類主題作文題目及范文_第4頁
2026年高考作文備考之10道思辨類主題作文題目及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1“社會期待”與“自我意愿”

題目:在回答“‘符合社會和他人期望的自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之間’你會如何選擇”這一問題時,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表示:“請一定要對自己保持誠實,過那種自己滿意、認可的人生?!睂Υ耍阌性鯓拥恼J識和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例文:忠于自我,從心所欲在人生的千川萬水中,我們都是在旅程里跋涉前行的探索者,表面上自由隨心,卻往往受限于看似“正確”、仿若“范本”的人生模式,如同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在規(guī)定、督促、引導著我們該如何行走、如何選擇。然而,人生是否成功,并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忠于自我,從心所欲,選擇自己滿意的人生道路。人生不是一場角逐爭勝的競賽,也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由自己選擇、創(chuàng)造的,人們可以認可規(guī)則,按照社會的“通用型”期待去生活,也可以從心所欲,自由追夢,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安排。在合法合規(guī)、不違反社會公德道義的前提下,誰都無須按照別人的標準去度量自己的人生,只需完全忠實于自我,跟隨內(nèi)心的吶喊,過上一種不委屈、不為難、不勉強的生活,即是成功。人生的目的不在于達到某個具體的目標,而在于在追求中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誠實面對自我,即意味著審視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判斷自己的沉浮得失,沉淀自己的心態(tài)情緒,明確自己的希望理想,不被俗世輿論所誤導,不被強權盛名所牽累,不為道德枷鎖所綁縛,不為旁人指點而生愧。這種清醒通透、豁達灑脫,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姿態(tài),一種不可多得的成功。遵從本源本心,則代表著跳出僵硬的認知框架,掙脫裹挾的價值濁流,離開多余的顏面功夫,撕下虛偽的矯飾言辭,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面對自己真正的心靈需求,開拓屬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享受屬于自己的美滿人生。這種勇敢真誠、熱烈浪漫,本身就是一份特立獨行的昂揚,一份圓融深邃的智慧?,F(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與日俱增,假如我們逼迫自己違背自我意愿,強制自己去過一種抗拒厭惡、無法接納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難免疲憊,精神難免焦慮,整個人則將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相反,如果忠于自我,從心所欲,那么我們大概率會感到快樂愉悅、積極樂觀,生活將會充滿熱情與樂趣,我們也會有更充足的動力和能量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人生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有意義。正如上野千鶴子所說:“請一定要對自己保持誠實,過那種自己滿意、認可的人生?!弊屛覀冎矣谧晕遥瑥男乃?,不慕浮華,不騖虛聲,活出最真實、最坦蕩的自我,擁有最合意、最自由的人生。

立意:1.將社會期待和自我定位相統(tǒng)一。2.保持自我的獨立性,修正調(diào)整社會期待。3.不能被社會期待修剪成為夭梅、病梅。4.社會期待和個體精彩相互成就和促進。02辯論與沉默

題目:人們對待生活總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有人相信理越辯越明,可以通過辯論統(tǒng)一認識;也有人認為即使你再有說服力也難以改變對方立場,不如選擇沉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理越辯越明生活中總是充滿“不同”之間的碰撞。孟子就曾說過:“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有人認為,展開辯論才能走向統(tǒng)一;也有人認為改變艱難,不如在沉默中存異。我認為,在交鋒的火花中才會迸出真理,面對不同觀點立場,我們應展開辯論,理越辯越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一定也堅守著“理越辯越明”的觀點。為了尋求真理,他常常在集市中、在大街上攔住行人,向他們發(fā)問并要求回答。對待學生,他依舊以問引導,在“問”中引發(fā)思考,在“辯”中深化思考。在辯論中,我們的目光不囿于自己的觀點,而是放開眼界,向對立面中尋找正誤。在不斷向外探索的過程中同時向內(nèi)審視,辯論強迫我們看見對方優(yōu)點的同時看見自己的缺點。如此,我們才能更加完善自己的認知,去粗取精,吐故納新。誠然,人都有“先入為主”的陋習,心理學家們在調(diào)查后也發(fā)現(xiàn):人們往往只愿意從外界中接收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對于不和之聲則直接屏蔽。更有許多人頑固自我,改變他們的立場難如登天。但這并非放棄辯論的原因。冥頑不靈者、按圖索驥者畢竟只是少數(shù)。盡管改變是艱難的,自我封閉而拒絕改變之人卻著實只是少數(shù)。因少數(shù)人而否定整體,因辯論失敗便索性放棄辯論,不免過于悲觀,也過于輕言放棄了。如果只因對方立場難以改變便保持沉默,將再無文化交融、思想碰撞;再難有靈魂與靈魂激蕩泛起的漣漪;每個人坐井觀天,仿佛河伯一般“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實則貽笑大方。那么,在面對不同時,我們究竟應如何應對呢?越愿意表達自我,越愿意分享思想的人,常常更正確。他們不畏懼辯論,敢于挑起辯論,敢于接受辯論?!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敝挥袝r時辯論,從他人的思想中汲取最新鮮的養(yǎng)分,才能保持自己思想的鮮活。但同時,我們也應謹記“求同存異”。辯論的目的是明理,絕非追求萬人統(tǒng)一的思想。理越辯越明,在交鋒中獲得更清晰的道理與認知是終極目的,卻并不能因此強求他人,面對自守者強硬地敲開他的腦殼。只求同不存異便容易陷入《1984》中的思想集權,多么可怕!綜上,面對不同,應勇于與之辯論,才能獲得明晰的事理,獲得鮮活的思想。

立意:1.學會辯論,成就人生。2.當辯則辯,當默則默。3.懂得辯論,展現(xiàn)自我。4.沉默也是一種反擊。03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

題目: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fā)展往往不夠平衡,有人說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控人物之平衡,鑄偉大之發(fā)展日月輪替,萬象更新。在人類的社會發(fā)展中,有兩種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控物能力,二是自控能力。這兩種能力通常很難做到均衡發(fā)展;要說哪種能力更重要,是有失偏頗的??匚?,走向成功的基石??匚锬芰?,即對事物的掌控能力,使客觀事物為己所用,充分發(fā)揮效力的能力。在日常交往中,在生活工作中,都是必不可缺的。古有《說苑·建本》中云:“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倍媒柚饬Φ娜耸怯兄腔鄣娜?,善于掌控外物的是有大智慧的人?!熬由钱愐?,善假于物也。”耳熟能詳?shù)牟荽杓墓适?,正是諸葛亮佯攻曹操,誘其進攻,巧借萬箭,才完成任務,化險為夷。自控,成人立業(yè)的基礎。自控能力,眾所周知,即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理性地應對事物,做出合理的行動上。它是實行自我支配的一種能力,是成熟的體現(xiàn)。擁有這種能力的人真乃成大事者。學習工作中難免會有負面情緒產(chǎn)生,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在感知到工作有壓力的環(huán)境時,能保持冷靜,不帶負面情緒或有消極行為,可以持續(xù)性完成工作。著名的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控制住自己,經(jīng)得起考驗,才會成功。君可見,古有越王勾踐為一雪前恥,數(shù)十年如一日,臥薪嘗膽,在隱忍中積蓄力量,終得償所愿。今有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一朝因遲到被教書先生所罰,便下定決心,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激勵自己,終成一代文豪。私以為,爭論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誰主誰次,孰優(yōu)孰劣,是沒有必要的。要順應發(fā)展、走向成功,二者必須相互協(xié)調(diào),相與為一。既不能光控物忽略了自控,也不能只自控忽略了控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既重視控物,又重視自控,才能有助于人類社會發(fā)展。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更要有這種認識。充分發(fā)揚控物與自控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充分、有力地加入到對社會的生產(chǎn)建設中去。如此而來,人類社會發(fā)展必是蒸蒸日上、朝氣蓬勃。人類社會發(fā)展中,應追求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的平衡。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過,偉大往往是各種對立品質自然平衡的結果。尋找控物與自控之間的平衡,方能鑄就偉大。

立意:1.自控能力比自控能力重要。2.控物能力比自控能力重要。3.控物之時更要自控。04“可能性”與“有限性”

題目:你當然可以說生活充滿無限可能,但到頭來,每個人也只是經(jīng)歷其中的一種。對于這樣的認識,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生活的無限可能拋去種種現(xiàn)實的桎梏與拖累,生活就是天馬行空的可能性集合。而有人說:“你當然可以說生活充滿無限可能,但到頭來,每個人也只是經(jīng)歷其中一種?!薄吧畹臒o限可能”意味著未來的不確定,我們可以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對可能性進行無限拓寬填充。只要我們向往某種生活的可能性,并為此前行努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完成我們所期待的目標。可是脫離現(xiàn)實的生活只是空中樓閣。人的生命長度、生命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致力于把每個可能性都探索實踐一次,也不是每個天馬行空的想象最終都能落地發(fā)芽。好比陶淵明因缺乏“生生所資”走入官場,李賀因犯父諱一生與政治無緣。人們往往只得在可能性中選取一種推行下去,使其成為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最終“只是經(jīng)歷其中的一種人生”并不意味著其他生活的可能性不存在。我們可能幸運,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符合心意的“可能”,并一直甘之如飴地將其推進下去,如安德魯?懷爾斯從十歲立志證明費馬大定理,選擇成為一名數(shù)學家的可能性,最終解決了這個困擾數(shù)學界三百余年的難題;但我們也可能未必如此,而是踏上一種不盡如人意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須知并不是經(jīng)歷其中一種就意味舍棄其他可能性,它們依舊存在,正如人生有隨時改道的可能。即使經(jīng)歷一種人生,生活依舊是可能性的集合——重要的是隨時有改換可能的勇氣與決心,而非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正如陶淵明做了彭澤縣令后深覺“心為形役”,便毅然辭官,以“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完成了可能性的轉換,最終收獲了“悠然見南山”的安靜恬適;又如聶赫留朵夫在過了幾年軍隊生活墮落成紈绔子弟后,決定向瑪斯洛娃贖罪,幫助她重獲對生命的感知,逐漸走向人生、人性的“復活”。不要因為無限可能而失去前行的方向,不要因為過多的選擇而患得患失。當今社會,許多曾不被理解看好的人生被主流接納,越來越多曾聞所未聞的可能走入人們的視野。我們似乎應該變得更加自由,而現(xiàn)實卻是很多年輕人陷入了信息過載,他們在無限的可能中消磨徘徊,在取舍中猶豫躊躇,最后卻哪種可能性都沒過好。這本是因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把可能性變?yōu)槿松?jīng)歷的關鍵在于不遺余力地踐行。所以,去擁抱踐行有無限可能的人生吧。即使只能經(jīng)歷一種生活,只要心懷勇氣與魄力,人生也不會就此失去無限可能性。

立意:1.投入地體驗人生的韻味。2.深耕的人生最有價值。3.無限的選擇,有限的人生。4.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05生命價值與生存基礎

題目:有人說,生命的價值在于生存基礎上的美好生活。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踐行真善美,求索真境界自古以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探求從未停歇。賢哲智士、世間學者,傾盡聰慧智量,歷遍千辛萬苦,旨在描摹出生命價值的底蘊。然而,無論過去未來,生命的價值,都不僅停留在追求個人的生存及發(fā)展層面,而始終凌駕于自身之上,始終在于對真、善、美的無窮探尋、無盡求索。探索真理為生命之本。探索真理是科學、技術、社會等各領域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人類智慧的永恒主題,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們對未知的渴望,反映了我們追求真實、理性、公正的內(nèi)在需求,還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加明智和有道德的決策,讓我們對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能始終保持好奇心,承認并接受世界的復雜性,提取出一種對深入理解世界和自我、推動個人和社會進步的渴望。追求善行為生命之魂。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與“超越”是作為最高級別的增長需求而存在的。當滿足了個體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后,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為人謀福、替人著想等美好的精神品質亟當呈現(xiàn),人性中的光明與溫暖當如火燭般照耀著身邊每一寸空間。幫助他人,貢獻社會,點滴善意,八方匯聚,最后形成匡扶正義、人心向正、積善成流的社會正能量,不僅能夠閃現(xiàn)生命的光輝,更能傳遞生命的意義、書寫生命的價值。追尋美好為生命之色。生命如一場無盡的尋寶之旅,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發(fā)現(xiàn)散落的奇珍。壯麗河山、名勝景觀、華美建筑、藝術珍品固然可謂大美無言,生活中的點滴溫情、細微體貼、平凡勞動也盡顯至美無華的風采。追尋美的形象,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讓生命本身充滿了收獲和喜悅;追尋美的品質,讓我們的生命境界得以完善,讓生命過程閃耀著高尚與純真。生命價值,絕不僅在于生存及發(fā)展,乃在于探索真理、追求善行、尋找美好。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并一力踐行。在漫長的生命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尋求自己的生命價值,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目標。我們當以開放的心態(tài)、勇敢的精神、堅定的決心,讓生命在探索真理中得以完善,在追求善行中得以豐富,在尋找美好中得以升華。

立意:1.奉獻人類共同的美好生活。2.在追尋生命價值中實現(xiàn)生命的美好。3.物質富足為次,生命的價值更重。06“平”與“不平”

題目:甲:道路坎坷不平,人心也不平,這世上大概只有水是平的。乙:水也不平。你沒看到,高處的水與低處的水根本就不在一個平面。上面的對話引起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達你的看法。

例文:踏平坎坷再出發(fā)有人認為世路不平,坎坷所在皆是,有的人甚至認為,連作為高度測量基準的海平面都不平。確實如此??墒亲屑毸剂?,高低起伏、崎嶇坎坷似乎是世界的常態(tài),處處一馬平川、毫無波瀾才是奇乎怪哉呢。萬物參差不齊,因此連一碗水都難以端平。自然世界和人生也就難以萬事順利、盡如人意了。然而物不平、事不順,不能成為我們放棄努力、悲觀厭世的理由。就是孔子也大概率沒料到自己會成為“至圣先師”。雖然他“夢坐奠于兩楹之間”,但那恐怕是長期焦慮的結果。他幼年喪父、“少也賤”,全靠自學成才;政治上也不順遂,見棄于魯國,所以才周游列邦,依然郁郁不得志;在陳絕糧,在衛(wèi)險死于匡人之手,晚年又喪子、失愛徒。人生之路可謂極度不平,但他矢志不渝,傳道授業(yè)、編纂典籍、更新儒家思想,流風遺被華夏,最終卓然挺立于世界文化巨人之列。司馬遷遭受不白之冤,蘇軾險些死于御史們羅織的文字獄,杜甫顛沛流離,談遷《國榷》稿被盜,愛迪生屢遭實驗失敗之苦,喬布斯數(shù)次被逐出自己開創(chuàng)的公司……他們幾乎沒有時間抱怨不公平,便各自投入著述、實驗、技術革新之中,終于有所成立。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深知功不唐捐,而嘆息惋傷都無大用,為錯失星星而悲傷,可能終不免和太陽、月亮擦肩而過。大概孔子在川上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時,已經(jīng)抱定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倘若用來描述孔子踏平坎坷的不悔之志,也許最適合不過?!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边壿嫷乜矗瑹o論你如何看,不管平與不平,人生之路已在眼前蜿蜒。我們唯一能著力的,是走好它,或者像愚公一樣搬掉橫亙的高山,鏟除不平,筑成大道。而往深處想,人生的意義不就在于經(jīng)歷“不平嗎”?倘若一帆風順,處處都是鋪滿鮮花和贊美的坦途,沒有絲毫對比的話,幸福感恐怕也就難以完全建立起來。話再說回來,追求絕對的“平”,杜絕努力、逃避困難,恐怕只是我們的執(zhí)念,只能淪為一廂情愿。在戰(zhàn)勝困難、移除障礙、踏平坎坷的過程中,我們豐富了對世界和人生的認知,也深刻體察到自我的力量和價值,逐步建立起自信。還有什么比這種自我奮進的成長,更令人欣慰呢?當然,我們不歌頌苦難,也斷不自會找苦吃。但我們依然會在遇到困難和不平時,不疑不懼,“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何況我們走過之后也許會發(fā)現(xiàn),風雨成就了彩虹,險阻不平,反而強健了我們的心胸?

立意:1.追求平是合理的。2.不平是客觀存在的。3.路見不平就要吼。4.踏平坎坷再出發(fā)。07“最優(yōu)”的選擇

題目:日常生活中,我們總傾向于做出“最優(yōu)”的選擇;但很多情況下,我們未必做了“最優(yōu)”的選擇。你對此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擇最優(yōu)之選,行人生之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隨時隨地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選擇。但不論選擇如何豐富,總會有一條,會被認為是“最優(yōu)選”。比如,蒼鷹的最優(yōu)選必然是在高空翱翔,而非徘徊于天際;鯊魚的最優(yōu)選也往往是遨游深海,而非擱淺于沙灘。而我們,也往往會主動或被動地做出自己的最優(yōu)選,并為之而追逐向前。誠然,做出“最優(yōu)”選擇,有利于促進我們?yōu)槟繕瞬粩嘞蚯皧^進。就比如科研中,正是出于獲取最佳科研結果的最優(yōu)選,平均年齡24歲的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呂志鵬教授團隊才會選擇不畏困難,試錯上百次,勇爭第一。在結果的最優(yōu)選面前,一切困難都不是阻礙。正是出于航天夢圓的最優(yōu)選,中國航天史上,一批批年輕的中國航空航天團隊選擇不斷攻堅克難。而為了國歌在奧運會上響起的最優(yōu)選,一個個參賽運動員勇敢克服傷病困擾,不斷突破勇爭先。正是預見到“最優(yōu)選”可能帶來的美好前途,人們才會有奮勇前行的動力,而不是消極躺平,不思進取。從這一角度來說,雖然我們可能暫時無法做出“最優(yōu)選”,卻也應當有向著“最優(yōu)選”不斷前進的勇氣。但是,對于“最優(yōu)選”,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此時此刻我們追求的“最優(yōu)選”,就會是永遠的“最優(yōu)選”嗎?未必。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此時此刻你踏入這條河流是最優(yōu)選,彼時彼刻卻是未必。因此,有時候,我們在當下取景框架下所做出的“最優(yōu)”選,只是一種暫時的表象,很快就會變成并不最優(yōu)的選擇。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想要做出“最優(yōu)選”,就必須要用變化的、運動的視角去做出“最優(yōu)選”。同時,我們基于自身做出的“最優(yōu)選”,對他人、對大眾而言也會是最優(yōu)選嗎?也未必。當我們站在自我內(nèi)部的取景框出發(fā),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最優(yōu)選時,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摒棄掉他人的利益。因此,過度追求“最優(yōu)選”,也可能會讓我們陷入自私單一的處境,總是以利己視角作為衡量結果的唯一變量,做出非理性選擇。就比如過去,我們只關注某個人、某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卻忽視了對人類整體環(huán)境的破壞。不斷地透支,最終對全人類的利益產(chǎn)生了貶損,也為人類的長遠發(fā)展埋下了隱患。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當我們想要做出“最優(yōu)選”時,就必須跳脫出個人的狹隘視角,從社會宏觀的幸福總和角度去長遠考量。比如,揆諸過往,廖俊波做出“賺錢的事讓群眾干,不賺錢的事讓黨委政府干”的“最優(yōu)選”,周恩來做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最優(yōu)選”,馬克思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當他們做出選擇時,面臨的大多是他人的不理解;但時至今日,我們才知道,他們做出的,是對群眾、全中國甚至是全人類的“最優(yōu)選”。視諸當下,把造福一方百姓作為“最優(yōu)選”,黃文秀放棄了高薪工作,把青年的風采寫在為強國扶貧的路上;疫情爆發(fā),諸多逆行者們勇往直前,放棄了個人的“最優(yōu)選”,為的卻是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的最優(yōu)選。如今,我們在做出人生之選時,不能僅僅限于眼前,限于自身,而當“風物長宜放眼量”。唯有如此,“最優(yōu)選”才真正恰如其分。

立意:1.破除最優(yōu)迷霧,追求實質進步。2.最優(yōu)選永遠是自己最舒心的選擇。3.盲目追求最優(yōu)選只會帶來內(nèi)卷。08攀登與跌倒

題目:有人認為,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倒。也有人認為也不盡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沒成功,只因為摔的跤還不夠惠蒂爾說過,從不獲勝的人很少失敗,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我的理解就是:那些從來沒失敗的人,其實也從來沒獲勝過。那些從來沒跌跤的人,其實也從來沒攀登過。換句話說,世上沒有人從不跌倒,但總是能重新站起來的人并不多。成功考驗的,是人的清醒;而失敗考驗的,是人的意志。就好像頭撞南墻的人,總不肯回頭,其中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如果繞開了,于別人來說是這個人終于回歸了理智;但對于撞了好幾次最終放棄的人來講,這個失敗讓他投降了。所以說,想要成功就不能害怕摔跤。一下就能找到正確的方法的人,幾乎沒有。很多事情的嘗試,找到竅門的關鍵,多在于經(jīng)驗的累積和靈感的忽然降臨。也就是說,那些在成功路上沒有經(jīng)歷失敗的人終究不會成功。正所謂“先苦后甜”,你第一口吃下去是甜的,但當你不斷品嘗的時候,你卻發(fā)現(xiàn)原本苦的東西突然間變甜了,人生也是如此,沒有經(jīng)歷失敗怎能成功。所以,人在成功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挫折,在挫折中成長。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蹦闶∫淮?,第二次嘗試也許你就會成功;你失敗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第n次嘗試也許你就會成功。為什么呢?因為你在這n次的失敗,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學習,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人生就像一場賭局,誰也不可能是常勝將軍,誰也不可能總是輸家。人要經(jīng)得起失敗,要經(jīng)得住暴風驟雨的考驗,更要敢于從不幸的敗局中重新站立起來。有了這樣的信念,人便不會在膽怯中舉步不前,搖擺不定,眼前的任何困境也不會再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人一生難免會遇到湍流和險境,但如果你把一時的結果看得太重,就會讓自己變得畏首畏尾,從而失去生命的斗志。失敗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它是通往成功路上必須交的學費,是我們汲取經(jīng)驗獲得成長的大好機遇。沒有經(jīng)歷過“輸”的人,自然也無法收獲最后的“贏”。勝利就是那么一錘子的事情,我們的生活中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嗎?生活是一個延續(xù)而漫長的過程,“眼看他建高樓,宴賓客,轉眼樓塌了”,這樣的先例還少嗎?一時的成功,并不會減少我們內(nèi)心的迷惘和困惑。成功者往往都是輸?shù)闷鸬娜耍麄儾皇俏丛粨舻惯^,而是在被擊倒之后,仍能夠堅定地站起身、向著前方勇敢地邁進?!皬牟慌实堑娜撕苌俚印?,有些事我們可以回避,有些事情不能。對于那些無法回避的事情,不要害怕失敗。想贏就不要怕輸,想收獲人生的輝煌,就不要怕經(jīng)歷失敗或是遭受打擊。勝利固然值得驕傲,在拼搏中經(jīng)受失敗的人更值得尊重。只要你輸?shù)闷穑鸵欢ㄓ兄匦聛磉^的機會。雄鷹不屈于狂風暴雨的洗禮,收獲廣闊無垠的天空:鯉魚不屈于逆流而上的艱辛,終躍龍門,化龍翱翔于九天之上:鳳凰不屈于烈火焚身,終涅槃重生。

立意:1.無懼失敗,勇攀高峰。2.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攀登。3.不奮斗,不青春。09“映襯之美”與“獨立之美”

題目:有人認為唐詩《春江花月夜》中的“江”與“夜”是因為“春”、“花月”的映襯才美;也有人認為應該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獨立才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你,且美且獨立我們總是擔心這世界美得還不夠,于是我們喜歡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對于“春江花月夜”的斷句,多數(shù)人的觀點是“春江、花月夜”——這江,當然是春天的江了;這夜,當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水多么澎湃深情,花香月明的夜多么浪漫合乎時宜。我卻傾向和欣賞另一種解讀。臺灣美學大師、作家蔣勛先生,在他的《說唐詩》一書中認為,“春江花月夜”應該斷為“春、江、花、月、夜”,“這是五個獨立的名詞,它們應該是并列關系,不是主從的修飾關系?!彼f,“我不喜歡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歡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為它們各自獨立,并且有各自獨立的美?!笔堑模篱g萬物,獨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飾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俗世里的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別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顆追逐甚至貪戀的心。我們樹立榜樣,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飾別人的美好詞句也能用來修飾自己;我們總想把那些金光閃閃的代表成功和高貴的標志,移植裝飾于自己周身,讓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這樣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為風景,彼此欣賞??墒牵憧?,有誰因為誰停止了奔流?有誰因為誰忘記了綻放?有誰因為誰紊亂了圓缺?我想,當有一天,你也成為人群中受人矚目的風景,能于千萬人中辨識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萬個靈魂中獨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內(nèi)心深處的平和且高貴的性格、修養(yǎng)、思想。你自身的美好,只與你的本真有關,與形容無關,與修飾無關,與自身以外的世界無關。就像,如果你是一條江,你的不舍晝夜奔流赴海,與春無關;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詳和靜謐,與花月無關。揆諸當下,且看林清玄先生在拿遍所有大獎之后轉身離去,在與自己的獨處中學佛參禪,溫一壺月光下酒,俯瞰百合花開,細品桃花心木,獨留瀟灑背影人間;君不見陳貝兒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鏡頭記錄最真實的中國,展現(xiàn)出個體獨立張揚的美……你內(nèi)心一定有某種火焰,將你和其他人區(qū)分開來。當你內(nèi)心的熾熱與時代的觀念矛盾時,當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需要舍棄人際交往時,不妨大膽些,保持自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