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前言急診科作為醫(yī)院“前沿陣地”,具有患者流量大、病情急重、病原體種類復雜、交叉感染風險高的特點,是醫(yī)院感染防控的關鍵區(qū)域。為規(guī)范急診科院感防控行為,降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保障醫(yī)患安全,依據《醫(y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y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guī)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十版)》等文件,制定本標準化操作流程(SOP)。本流程涵蓋環(huán)境管理、人員防護、患者管控、醫(yī)療廢物處理等核心環(huán)節(jié),旨在為急診科醫(yī)護人員提供可操作、可追溯的院感防控指引。二、環(huán)境與物品管理流程(一)區(qū)域劃分與管理急診科應嚴格遵循“三區(qū)兩通道”原則劃分功能區(qū)域,明確各區(qū)管理要求:1.清潔區(qū)(如醫(yī)護辦公室、值班室、更衣室):每日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以上;物體表面(桌面、椅子、柜子)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日;禁止患者及陪同人員進入,醫(yī)護人員進入前需更換工作服、洗手。2.潛在污染區(qū)(如預檢分診臺、護士站、輸液室):每日通風3次,每次30分鐘;物體表面每4小時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醫(yī)護人員需戴口罩、帽子,接觸患者后及時洗手。3.污染區(qū)(如搶救室、隔離診室、觀察室):每日通風4次,每次30分鐘;物體表面(診療床、器械臺、門把手)隨時消毒(患者離開后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空氣消毒采用紫外線燈照射(每次60分鐘,每日2次)或空氣凈化器(持續(xù)運行);患者分泌物、嘔吐物需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蓋消毒30分鐘后清理。(二)物品清潔與消毒1.復用醫(yī)療器械(如聽診器、血壓計袖帶、輸液架):用后立即用75%乙醇擦拭消毒;血壓計袖帶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晾干備用。2.一次性物品(如注射器、輸液器、手套):嚴格遵循“一人一用一丟棄”原則,禁止重復使用;用后放入黃色感染性廢物袋,避免隨意丟棄。3.急救設備(如除顫儀、心電監(jiān)護儀、呼吸機):接觸患者的部件(如電極片、面罩)用后立即用消毒濕巾擦拭;設備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呼吸機管道等侵入性物品用后送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壓力蒸汽滅菌。三、人員防護操作流程(一)防護級別劃分根據接觸患者的風險程度,將防護級別分為三級:崗位/場景防護級別防護用品配置預檢分診、輸液室一級防護工作帽、醫(yī)用外科口罩、手套、工作服搶救室、隔離診室二級防護工作帽、醫(yī)用防護口罩(N95)、護目鏡、防護服、手套、鞋套處理傳染病患者(如新冠、結核)三級防護在二級防護基礎上加戴全面型呼吸防護器(二)防護用品穿脫流程1.穿防護用品流程(二級防護為例):步驟1:洗手(七步洗手法,15秒以上);步驟2:戴工作帽(覆蓋全部頭發(fā));步驟3:戴醫(yī)用防護口罩(金屬條貼緊鼻梁,調整至覆蓋口鼻及下巴);步驟4:穿防護服(檢查完整性,從下往上穿,拉鏈拉至頸部,袖口、腳踝處用膠帶密封);步驟5:戴護目鏡(調整至無空隙,固定帶系于頭部后方);步驟6:戴手套(內層手套,袖口套入防護服袖口內);步驟7:穿鞋套(覆蓋防護服褲腳,避免暴露皮膚)。注意事項:穿好后需檢查防護裝備是否嚴密,無暴露部位。2.脫防護用品流程(二級防護為例):步驟1:摘護目鏡(用手抓住兩側系帶,輕輕摘下,避免接觸鏡面);步驟2:脫手套(用戴手套的手抓住另一只手套的外側,翻轉脫下,再用脫手套的手抓住另一只手套的內側,翻轉脫下);步驟3:脫防護服(解開拉鏈,從肩部開始往下翻脫,避免接觸污染面,將防護服內面朝外包裹,放入黃色廢物袋);步驟4:脫鞋套(用腳踩住鞋套內側,輕輕脫下,放入黃色廢物袋);步驟5:摘口罩(用手抓住口罩系帶,輕輕摘下,避免接觸口罩正面);步驟6:摘工作帽(用手抓住帽檐內側,輕輕摘下);步驟7:洗手(七步洗手法,15秒以上)。注意事項:脫防護用品時需全程避免接觸污染面,每脫一件物品后立即洗手或消毒。(三)手衛(wèi)生規(guī)范1.手衛(wèi)生時機:接觸患者前;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后;接觸患者周圍環(huán)境后;處理污染物后。2.七步洗手法:內:掌心對掌心搓揉;外:掌心對手背搓揉(交替);夾:掌心對掌心,手指交叉搓揉;弓:手指彎曲,指背對掌心搓揉(交替);大:拇指在掌心旋轉搓揉(交替);立:指尖在掌心搓揉(交替);腕:手腕在掌心搓揉(交替)。注意事項:每步搓揉15秒以上,總時間不少于1分鐘;使用流動水沖洗,用一次性擦手紙擦干。四、患者與陪同人員管理流程(一)預檢分診與分類管理1.預檢分診:所有患者進入急診科前需經過預檢分診臺,由護士詢問流行病學史(如發(fā)熱、咳嗽、腹瀉、近期旅居史)、癥狀體征及接觸史;用額溫槍測量體溫,體溫≥37.3℃者引導至發(fā)熱門診就診;有傳染病可疑癥狀(如咯血、黃疸、皮疹)者,立即安排至隔離診室,并通知感染管理科。2.分類安置:普通患者:安排在普通觀察室,每床間隔≥1米;傳染病患者:安置在負壓隔離病房(如無負壓病房,需用屏風隔離,標注“傳染病患者”標識);重癥患者:直接送入搶救室,避免與其他患者接觸。(二)陪同人員管控1.原則上每例患者僅限1名陪同人員;2.陪同人員需佩戴醫(yī)用外科口罩,遵守“不串病房、不接觸其他患者”的規(guī)定;3.發(fā)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陪同人員,禁止進入急診科,需引導至發(fā)熱門診就診。(三)患者轉運防護1.轉運患者前,需評估轉運風險(如是否為傳染病患者);2.傳染病患者轉運時,需用轉運床罩覆蓋,醫(yī)護人員穿二級防護裝備;3.轉運途中避免停留,盡量選擇專用電梯;4.轉運后,立即對轉運工具(如輪椅、平車)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五、醫(yī)療廢物與污水管理流程(一)醫(yī)療廢物分類收集1.感染性廢物(如沾有血液的紗布、注射器、輸液器):放入黃色塑料袋,標注“感染性廢物”標識;2.損傷性廢物(如針頭、刀片、玻璃試管):放入銳器盒(硬質、防穿刺),裝滿3/4時封閉;3.病理性廢物(如手術切除的組織、病理標本):放入黃色塑料袋,標注“病理性廢物”標識;4.化學性廢物(如廢消毒劑、廢顯影液):放入紅色塑料袋,標注“化學性廢物”標識。(二)醫(yī)療廢物轉運與處置1.醫(yī)療廢物需每日定時由專人轉運(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2.轉運時使用防泄漏、防刺破的轉運箱,避免廢物泄漏;3.轉運至醫(yī)院醫(yī)療廢物暫存點,與暫存點工作人員交接,填寫《醫(yī)療廢物轉移登記本》(記錄廢物類型、數(shù)量、時間、交接人);4.醫(yī)療廢物暫存時間不超過48小時,由有資質的醫(yī)療廢物處置公司運走處理。(三)污水處理規(guī)范1.急診科污水需經過醫(yī)院污水處理系統(tǒng)處理(加氯消毒,余氯量保持在0.5-1.0mg/L);2.處理后的污水需符合《醫(y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____),方可排放;3.污水處理系統(tǒng)需每日監(jiān)測,記錄余氯量、pH值等指標。六、消毒與滅菌操作流程(一)醫(yī)療器械消毒滅菌1.耐高溫、耐潮濕器械(如手術器械、注射器):采用壓力蒸汽滅菌(下排氣式:121℃,20分鐘;預真空式:132℃,4分鐘);2.不耐高溫、耐潮濕器械(如纖維支氣管鏡、胃鏡):采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或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3.不耐高溫、不耐潮濕器械(如聽診器、血壓計):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二)環(huán)境與物體表面消毒1.空氣消毒:有人環(huán)境:采用空氣凈化器(循環(huán)風量≥房間體積的5倍/小時);無人環(huán)境:采用紫外線燈照射(劑量≥1.5W/m3,時間≥60分鐘)。2.物體表面消毒:普通物體表面(桌面、椅子):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污染物體表面(如患者嘔吐物污染的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三)消毒效果監(jiān)測1.環(huán)境監(jiān)測:每月對急診科空氣、物體表面、醫(yī)護人員手進行細菌培養(yǎng)(空氣菌落數(shù)≤4cfu/平板,物體表面≤10cfu/cm2,手≤10cfu/cm2);2.消毒器械監(jiān)測:紫外線燈每季度監(jiān)測強度(≥70μW/cm2),壓力蒸汽滅菌鍋每月進行生物監(jiān)測(用嗜熱脂肪桿菌芽孢菌片,結果陰性);3.消毒劑監(jiān)測:每月監(jiān)測消毒劑濃度(如含氯消毒液濃度在____mg/L之間)。七、職業(yè)暴露應急處理流程(一)暴露識別與初步處理1.銳器傷(如被針頭、刀片刺傷):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擠出部分血液;用流動水沖洗傷口5分鐘以上;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傷口;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2.血液/體液暴露(如接觸患者血液、嘔吐物):立即用流動水沖洗污染部位(皮膚:沖洗5分鐘;黏膜:沖洗10分鐘);用碘伏消毒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二)報告與評估1.暴露后立即向護士長或感染管理科報告;2.填寫《職業(yè)暴露登記表》(記錄暴露時間、地點、方式、污染物類型、處理措施);3.感染管理科對暴露風險進行評估(如患者是否為HIV、乙肝、丙肝陽性)。(三)后續(xù)干預與隨訪1.HIV暴露:若患者HIV陽性,需在暴露后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物(如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多替拉韋),連續(xù)服用28天;暴露后4周、8周、12周、6個月進行HIV抗體檢測。2.乙肝暴露:若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且暴露者未接種乙肝疫苗或抗體滴度<10mIU/mL,需在暴露后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接種乙肝疫苗(0、1、6個月);暴露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進行乙肝五項檢測。3.丙肝暴露:若患者丙肝抗體(HCV-Ab)陽性,需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進行丙肝RNA檢測;若檢測陽性,需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八、質量控制與持續(xù)改進(一)制度與職責落實1.成立急診科院感防控小組(由護士長、感控護士、醫(yī)生組成),負責制定院感防控計劃、監(jiān)督措施落實;2.明確各級人員職責(護士長:全面負責;感控護士:日常監(jiān)測、培訓;醫(yī)生/護士:執(zhí)行防控措施)。(二)培訓與考核1.新入職醫(yī)護人員:上崗前需接受院感防控培訓(內容包括手衛(wèi)生、防護用品使用、醫(yī)療廢物處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2.在職醫(yī)護人員:每年至少接受2次院感防控培訓(更新指南、案例分析),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3.保潔人員、轉運人員:每月接受1次院感防控培訓(內容包括環(huán)境消毒、醫(yī)療廢物收集)。(三)監(jiān)測與反饋1.感控護士每日對急診科院感防控情況進行現(xiàn)場檢查(包括環(huán)境消毒、人員防護、醫(yī)療廢物處理),記錄檢查結果;2.每月召開院感防控會議,分析存在的問題(如手衛(wèi)生依從性低、醫(yī)療廢物分類錯誤),制定整改措施;3.每季度向醫(yī)院感染管理科提交院感防控報告(包括感染發(fā)生率、消毒效果監(jiān)測結果、整改情況);4.建立反饋機制(如意見箱、線上問卷),收集醫(yī)護人員對院感防控流程的建議,持續(xù)優(yōu)化流程。九、附則1.本流程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修訂,以最新版本為準;2.本流程由醫(yī)院感染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慧社區(qū)智慧養(yǎng)老與關懷系統(tǒng)
- 禽常見病的尸體剖檢
- 熱導蛋白技術講解
- 軍營招聘面試題庫:涵蓋多個職業(yè)領域的深度解析
- 終身學習理念下的職業(yè)教育
- 需避光輸注的藥物管理規(guī)范
- 餐飲培訓資料管理禮儀流程制度
- 細胞儲存技術及應用解析
- 星艦結構圖講解
- 系統(tǒng)物理圖講解
- 知識題庫-人社勞動知識競賽測試題及答案(十五)
- 中國歷史地理概況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復旦大學
- 越野賽道計劃書
- DR002012 NE系列路由器路由協(xié)議故障處理 ISSUE 1.00
- 幻覺妄想的護理診斷及護理
- 2024年福建泉州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社區(qū)團購團長起號流程
- 安徽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指南
- 國網超市化招標評標自動計算表(區(qū)間復合平均價法)
- GB/T 21218-2023電氣用未使用過的硅絕緣液體
- 2023電賽綜合測評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