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防范措施手冊_第1頁
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防范措施手冊_第2頁
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防范措施手冊_第3頁
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防范措施手冊_第4頁
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防范措施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防范措施手冊一、總則(一)編制目的為規(guī)范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發(fā)生,保障3-6歲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法律法規(guī)及行業(yè)標準,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制定本手冊。(二)適用范圍本手冊適用于幼兒園內所有戶外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及應急處理,包括日常戶外游戲、體育活動、特色課程(如種植、遠足)等。(三)基本原則1.安全優(yōu)先:將幼兒安全置于戶外活動的首要位置,所有活動設計與實施均以安全為前提。2.預防為主:通過完善制度、規(guī)范流程、強化培訓等方式,提前消除安全隱患。3.全面覆蓋:涵蓋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全流程,涉及環(huán)境、設施、人員、管理等各環(huán)節(jié)。4.家園協(xié)同: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形成“幼兒園-家庭”共同防范的安全體系。二、組織管理(一)職責分工1.園長: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第一責任人,負責統(tǒng)籌安全管理工作,審批活動方案,監(jiān)督制度落實。2.分管安全副園長:具體負責戶外活動安全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協(xié)調處理突發(fā)事故,定期檢查安全工作。3.班主任:活動直接組織者,負責制定活動計劃、檢查場地器材、組織幼兒有序參與,全程關注幼兒狀態(tài),及時處理異常情況。4.保育員:協(xié)助班主任開展工作,負責幼兒飲水、如廁、衣物整理等生活保障,配合做好場地清理與器材歸位。5.后勤人員:負責戶外活動場地、設施的日常維護與檢查,保障器材安全,提供急救物資支持。6.保健醫(yī)生:參與活動風險評估,指導教職工處理常見injury(如擦傷、中暑),負責突發(fā)疾病或嚴重injury的初步處置與送醫(yī)銜接。(二)制度建設1.安全檢查制度每日檢查:活動前15分鐘,班主任與保育員共同檢查場地(無尖銳物、積水、雜物)、器材(無松動、斷裂、尖銳邊角)及周邊環(huán)境(無危險障礙物)。每周檢查:后勤人員對大型玩具(滑梯、秋千、攀爬架)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查看螺絲緊固情況、結構穩(wěn)定性,做好記錄。每月檢查:分管副園長組織對場地材質(如塑膠地面彈性、草坪平整度)、設施設備(如小推車、球類)進行綜合評估,及時更換老化或破損物品。2.人員值守制度戶外活動時,每班至少配備2名教職工(班主任+保育員),確保每10名幼兒有1名教職工照看(小班可適當增加比例)。教職工需全程在場,不得擅自離崗,避免幼兒脫離視線。如需臨時離開,需請其他教職工代管。3.交接班制度若活動中途更換教職工,需詳細交接幼兒狀態(tài)(如是否有感冒、受傷史)、活動進展(如已完成的環(huán)節(jié)、需注意的風險點)及未完成的事項。(三)人員培訓1.常規(guī)培訓:每學期開展2次以上安全培訓,內容包括:幼兒戶外活動常見風險識別(如滑倒、碰撞、走失);基本急救技能(止血、包扎、中暑處理、心肺復蘇);活動組織技巧(如分組管理、規(guī)則引導)。2.專項培訓:針對特色活動(如遠足、種植),提前開展專項安全培訓,明確注意事項與應急流程。3.師德培訓:每學期開展1次師德教育,強調關愛幼兒,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避免因教職工行為不當引發(fā)安全事故。三、環(huán)境與設施安全(一)場地安全1.場地選擇:優(yōu)先選擇幼兒園內封閉、平整、無尖銳障礙物的場地,避免靠近圍墻、電線桿、機動車道等危險區(qū)域。2.場地材質:運動區(qū):采用彈性塑膠地面或人工草坪,厚度符合GB/T____.____《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6部分:幼兒園運動場地》標準,減少幼兒摔倒時的沖擊力。游戲區(qū):采用沙池、水池等軟質材料,沙池需定期篩除雜物(如玻璃、石子),水池水深不超過30cm(小班不超過20cm)。3.場地劃分:明確功能分區(qū)(如運動區(qū)、游戲區(qū)、休息區(qū)),用圍欄或標識隔開,避免不同活動類型的幼兒相互干擾。(二)設施設備安全1.大型玩具:采購符合GB____《玩具安全》標準的產品,安裝時需固定牢固,底部設置緩沖層(如橡膠墊)。滑梯:坡度不超過30°,兩側護欄高度不低于60cm(小班不低于50cm),滑梯底部與地面銜接處需平滑。秋千:繩索或鏈條需結實耐用,座椅邊緣圓潤,擺動范圍需與其他設施保持1.5m以上距離。2.小型器材:球類:選擇軟質材料(如橡膠球、泡沫球),避免硬質球(如籃球)砸傷幼兒。騎行器材:小推車、平衡車需有穩(wěn)定的支撐結構,車輪無松動,把手圓潤無尖銳。3.器材管理:器材需分類存放,標識清晰,避免幼兒隨意拿取危險物品(如剪刀、繩子)。活動后及時歸位器材,避免散落的器材絆倒幼兒。(三)周邊環(huán)境安全1.圍墻與圍欄:定期檢查圍墻是否有裂縫、傾斜,圍欄高度不低于1.2m(小班不低于1m),間隙不超過11cm(防止幼兒頭部卡住)。2.植物管理:園內植物需選擇無毒、無刺品種(如桂花、櫻花),避免種植夾竹桃、仙人掌等危險植物。3.水電安全:戶外活動場地內的電源插座需安裝防護蓋,水龍頭需設置在幼兒可及范圍內(高度不超過80cm),避免幼兒接觸水電設施。四、活動設計與實施(一)活動規(guī)劃1.年齡適配: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設計活動,避免超出幼兒能力范圍的高風險項目:小班:以走、跑、跳等基本動作為主,如“小兔跳”“螞蟻搬家”,避免平衡類難度較大的活動(如獨木橋高度不超過10cm)。中班:增加平衡、投擲等動作,如“拍球”“扔沙包”,平衡木寬度不小于20cm,高度不超過15cm。大班:可開展跳繩、攀巖等稍復雜活動,攀巖墻高度不超過1.5m,需設置防護墊。2.風險評估:活動前需評估風險,如:天氣因素(高溫、暴雨、大風):氣溫超過35℃或低于5℃時,調整為室內活動;暴雨前需提前終止活動。活動內容(如遠足):需評估路線安全性(無陡坡、無車輛)、幼兒體力(行程不超過1km)。(二)活動準備1.器材檢查:活動前確認器材數(shù)量充足、狀態(tài)良好,如球類無漏氣、平衡車無松動。2.物資準備:攜帶急救包(內含生理鹽水、碘伏、紗布、創(chuàng)可貼、體溫計、藿香正氣水)、飲用水(每幼兒1杯)、毛巾(用于擦汗)。3.幼兒準備:穿著:穿透氣、舒適的運動服(避免長裙、拖鞋),戴帽子(防曬)。物品:禁止攜帶危險物品(如小刀、硬幣、項鏈),如需帶玩具,需經老師檢查。(三)活動實施1.規(guī)則引導:活動前向幼兒明確規(guī)則,如“不推擠”“不爬高”“聽老師指令”,用兒歌、游戲等方式強化記憶(如“慢慢走,不跑跳,安全第一要記牢”)。2.分組管理:根據(jù)幼兒年齡與能力分組,每組5-8人,由1名教職工負責,避免幼兒分散。3.狀態(tài)監(jiān)測:觀察幼兒表情與動作,如發(fā)現(xiàn)幼兒哭鬧、揉眼睛、蹲在地上,需及時詢問(如“是不是哪里疼?”“要不要休息?”)。每隔10-15分鐘組織幼兒休息,補充水分,避免疲勞。4.互動調整:根據(jù)幼兒狀態(tài)調整活動強度,如小班幼兒出現(xiàn)疲勞,可改為“坐下來玩積木”;中班幼兒對某一活動興趣不高,可更換為“接力賽”。(四)活動收尾1.清點人數(shù):活動結束后,立即清點人數(shù),確保無幼兒遺漏。2.器材歸位:組織幼兒一起整理器材(如把球放進筐里、把平衡車擺整齊),培養(yǎng)良好習慣。3.總結反饋:班主任需記錄活動中的安全情況(如是否有幼兒受傷、場地是否有隱患),及時向分管副園長匯報。五、應急處理(一)應急預案1.輕微injury(如擦傷、淤青):流程:立即停止活動→帶幼兒到休息區(qū)→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涂碘伏消毒→用紗布或創(chuàng)可貼包扎→告知家長(用電話或微信)。注意:避免用酒精消毒(刺激性大),不要擠壓淤青部位。2.中度injury(如骨折、扭傷):流程:保持幼兒不動→用夾板(或硬紙板)固定受傷部位→立即聯(lián)系保健醫(yī)生→通知家長→送醫(yī)院(撥打120)。注意:不要隨意移動幼兒,避免加重injury。3.中暑:流程:將幼兒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領→用濕毛巾擦拭額頭、頸部→給幼兒喝淡鹽水→若癥狀無緩解,送醫(yī)院。注意:避免給幼兒喝冰水(刺激腸胃)。4.走失:流程:立即停止活動→清點人數(shù)→組織教職工分工尋找(園內各角落、周邊區(qū)域)→聯(lián)系家長→若15分鐘內未找到,報警(撥打110)。注意:不要讓幼兒單獨留在場地,避免再次走失。(二)應急演練1.演練頻率:每學期開展2次以上應急演練,內容包括防火、防走失、防injury等。2.演練要求:提前制定演練方案,明確分工(如疏散引導員、急救員、聯(lián)絡員)。演練后及時總結,針對存在的問題(如幼兒疏散速度慢、教職工分工不明確)進行改進。(三)急救保障1.急救箱:每個班級配備1個急救箱,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每周檢查1次(補充過期物品)。2.保健醫(yī)生:幼兒園需配備專職保健醫(yī)生,持有醫(yī)師資格證,熟悉幼兒常見疾病與injury處理。3.送醫(yī)流程:與附近醫(yī)院簽訂《醫(yī)療合作協(xié)議》,明確送醫(yī)路線與聯(lián)系方式,確保突發(fā)情況時能及時送醫(yī)。六、家園共育(一)信息溝通1.活動告知:通過班級群、家長會等方式,提前告知家長戶外活動的時間、內容、注意事項(如穿運動服、帶水杯)。2.反饋機制:定期向家長反饋幼兒戶外活動情況(如“今天寶寶玩了滑梯,很開心,沒有受傷”),若有injury,及時告知家長處理情況。(二)家長參與1.志愿者服務:邀請家長參與戶外活動(如協(xié)助維持秩序、幫忙拍照),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安全管理。2.安全建議:通過問卷、座談會等方式,征求家長對戶外活動安全的建議(如“希望增加防曬措施”“建議更換舊的滑梯”),及時改進。(三)安全宣傳1.家長學校:每學期開展1次“戶外活動安全”專題講座,內容包括:幼兒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安全意識(如“教寶寶不要爬高”“不要玩危險玩具”);常見injury的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