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兒童歷史故事教學設計_第1頁
中班兒童歷史故事教學設計_第2頁
中班兒童歷史故事教學設計_第3頁
中班兒童歷史故事教學設計_第4頁
中班兒童歷史故事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班兒童歷史故事教學設計一、引言歷史是文化的根脈,也是兒童理解“自我與社會”的重要載體。《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應“利用民間游戲、傳統(tǒng)節(jié)日等,豐富兒童的社會經驗”“引導兒童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中班兒童(4-5歲)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期,對“過去”的概念開始有模糊認知,且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與角色扮演能力。此時通過歷史故事開展教育,既能滿足兒童對“未知”的好奇心,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文化認同與歷史思維的萌芽。本文以“小史官的一天”為主題,設計符合中班兒童認知特點的歷史故事教學活動,旨在通過“情境化、體驗化、生活化”的設計,讓兒童在故事中觸摸歷史、在互動中理解角色、在生活中感受文化。二、設計依據(一)兒童發(fā)展特點1.認知發(fā)展:中班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依賴直觀的視覺、觸覺經驗理解事物。歷史故事需結合實物道具(如竹簡、毛筆)、生活化場景(如“記日記”),將抽象的“歷史”轉化為可感知的“具體事件”。2.語言發(fā)展:能聽懂并復述簡短的故事(《指南》語言領域目標),喜歡用“角色扮演”表達想法。故事需具備重復句式(如“小竹每天都要……”)、互動提問(如“如果你是小史官,會記錄什么?”),支持兒童語言表達。3.社會情感發(fā)展:開始形成“歸屬感”,關注“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歷史故事中的“小史官”角色(記錄集體事件)能讓兒童感受到“個人行為對集體的意義”,增強對“文化傳承”的初步認知。(二)課程目標依據結合《指南》各領域目標,本活動目標定位為:語言領域:能聽懂并復述“小史官記日記”的主要情節(jié),用簡單的語言表達“當小史官”的感受;社會領域:感受“記錄”對保存集體記憶的作用,愿意參與“記錄身邊事”的活動;藝術領域:能用繪畫、手工等方式制作“竹簡日記”,表達對“古代史官”的理解;科學領域:初步感知“古代與現(xiàn)代”記錄工具的差異(如竹簡vs筆記本、毛筆vs鉛筆)。三、“小史官的一天”主題活動設計(一)活動基本信息活動名稱:小史官的一天適用年齡:中班(4-5歲)活動時長:35-40分鐘活動形式:集體教學(情境導入+故事講述+互動體驗)(二)活動準備1.物質準備:古代物品道具:竹簡(硬紙板剪成細長條,用棉線裝訂)、毛筆(彩紙卷筆桿+毛線筆毛)、漢服(大圍巾/床單簡單裁剪);故事繪本:自制《小史官小竹的日記》(畫面包含小竹拿竹簡、記錄村里事件、爸爸表揚等場景);操作材料:空白竹簡卡(A4紙剪成竹簡形狀)、蠟筆、印章(可選)。2.經驗準備:前期通過“班級日記”活動,讓兒童了解“記錄”的意義(如用照片/繪畫記錄每天的趣事);家長配合:提前和兒童討論“家里的老物件”(如奶奶的舊毛衣、爺爺的舊書),帶1-2件簡單的“老物件”到幼兒園(可選)。(三)活動過程1.情境導入:神秘的“古代寶箱”(5分鐘)操作:教師拿出一個裝飾成“古代寶箱”的盒子(用硬紙做,貼上古畫貼紙),神秘地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從古代來的寶箱,里面裝著古代小朋友的玩具,我們一起看看吧!”展示道具:逐一拿出竹簡、毛筆、漢服,引導兒童觀察:“這個像小竹片的東西是什么?(竹簡)”“這個筆和我們平時用的鉛筆有什么不一樣?(毛筆,用毛做的)”“這件衣服像不像電視里古代人的衣服?(漢服)”提問引發(fā)興趣:“古代的小朋友用這些東西做什么呢?我們一起聽個故事就知道了?!痹O計意圖:用“神秘寶箱”引發(fā)好奇心,通過直觀道具建立“古代”與“現(xiàn)代”的連接,為后續(xù)故事做鋪墊。2.故事講述:小史官小竹的日記(10分鐘)出示繪本:教師翻開自制繪本,用親切的語氣講述故事(配合畫面動作):>從前,有個小朋友叫小竹,他住在一個古老的村子里。小竹的爸爸是村里的史官,每天都要拿著竹簡和毛筆,記錄村里的大事小事。小竹很想當像爸爸那樣的“小史官”。>有一天,爸爸出門辦事,讓小竹幫忙記錄村里的事情。小竹拿著竹簡和毛筆,走到村口。他看到張三叔叔種了新的麥子,就畫了一片麥子,寫了“張三叔叔種麥子”;他看到李四阿姨生了小弟弟,就畫了一個小嬰兒,寫了“李四阿姨生弟弟”;他還看到王奶奶給小朋友們分糖果,就畫了一顆糖,寫了“王奶奶分糖果”。>晚上,爸爸回來了,看到小竹的竹簡日記,笑著說:“小竹,你真是個合格的小史官!你記錄的事情,以后就是我們村子的歷史啦!”互動提問(結合畫面):“小竹想當什么?(小史官)”“小竹用什么記錄事情?(竹簡、毛筆)”“小竹記錄了哪些事情?(種麥子、生弟弟、分糖果)”“爸爸為什么說小竹是合格的小史官?(因為他記錄了村里的事情,變成了歷史)”設計意圖:用“兒童視角”的故事(小竹=中班兒童),將“史官”這一歷史角色轉化為“記錄身邊事的小朋友”,降低理解難度;重復的“記錄”情節(jié)(種麥子、生弟弟、分糖果)符合中班兒童的記憶特點,便于復述。3.互動體驗:我當小史官(15分鐘)角色扮演:教師拿出漢服,邀請2-3個兒童穿上,扮演“小史官”;其余兒童扮演“村里的人”,模仿故事中的場景(如“種麥子”“分糖果”)。例:“張三叔叔”(兒童A)蹲在地上做“種麥子”的動作,“小史官”(兒童B)拿著竹簡卡,用蠟筆在上面畫麥子,并說:“我記錄張三叔叔種麥子!”操作活動:給每個兒童發(fā)放空白竹簡卡、蠟筆,引導他們記錄“今天班里的事情”(如“小明分享了玩具”“小紅畫了漂亮的畫”)。教師指導語:“今天我們都是小史官,把班里的趣事畫在竹簡上,以后我們再來看,就是我們班的歷史啦!”分享環(huán)節(jié):邀請兒童展示自己的“竹簡日記”,用簡單的語言講述:“我記錄了……”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操作”,讓兒童親身體驗“史官”的工作,將“歷史記錄”轉化為“自己的行為”;“記錄班里的事”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經驗,增強參與感。4.總結升華:歷史故事里的“小秘密”(5分鐘)回顧故事:教師用繪本總結:“小竹記錄了村里的事情,變成了村子的歷史;我們記錄了班里的事情,變成了我們班的歷史。”聯(lián)系生活:拿出家長帶來的“老物件”(如奶奶的舊毛衣、爺爺的舊書),說:“這些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的東西,它們記錄了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家的歷史?!毖由焯釂枺骸耙院笪覀冞€可以記錄什么?(比如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和小朋友玩了什么游戲)”設計意圖:將“歷史”從“古代”延伸到“兒童的生活”,讓兒童理解“歷史就在身邊”,自己的行為也能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四)延伸活動設計1.區(qū)域活動:設置“史官工坊”區(qū)角,投放竹簡、毛筆、古代物品圖片(如甲骨文、青銅器),讓兒童繼續(xù)探索“古代記錄工具”;投放“班級日記冊”,鼓勵兒童用繪畫記錄每天的趣事,每周整理成“班級歷史”。2.家庭活動:請家長和兒童一起做“家庭歷史小調查”:找一找家里的“老物件”(如舊照片、舊玩具、奶奶的織毛衣針);聽爺爺奶奶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如“爺爺小時候玩什么游戲?”“奶奶小時候吃什么零食?”);用照片或繪畫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分享。3.節(jié)日活動: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開展“記錄節(jié)日故事”活動,比如用竹簡記錄“貼春聯(lián)”“吃月餅”的過程,加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理解。四、評價與反思(一)活動效果評價維度1.參與度:觀察兒童是否積極參與情境導入、故事講述、互動體驗環(huán)節(jié)(如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愿意扮演小史官、認真制作竹簡日記)。2.語言表達:能否復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如“小竹用竹簡記錄了種麥子、生弟弟、分糖果”),用自己的話表達“當小史官”的感受(如“我覺得當小史官很開心,因為可以記錄好玩的事情”)。3.認知發(fā)展:能否區(qū)分“古代與現(xiàn)代”的記錄工具(如“古代用竹簡,現(xiàn)在用筆記本”),能否理解“記錄”的意義(如“記錄下來以后可以再看”“是我們的歷史”)。4.情感態(tài)度:是否對“歷史故事”產生興趣(如主動問老師“還有沒有其他小史官的故事?”“古代還有什么好玩的東西?”),是否愿意參與“記錄”活動(如主動去區(qū)域活動做竹簡日記)。(二)反思與改進方向1.故事長度調整:中班兒童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約15-20分鐘,若故事講述時間過長,可適當刪減次要情節(jié)(如合并“種麥子”和“分糖果”的場景),增加互動提問的頻率。2.道具優(yōu)化:竹簡、毛筆等道具可讓兒童參與制作(如提前讓兒童用硬紙板做竹簡),增強“ownership”(歸屬感);若條件允許,可增加“古代音樂”(如古箏曲),營造更真實的情境。3.差異化支持: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兒童,可提供“圖片提示卡”(如麥子、嬰兒、糖果的圖片),幫助他們復述故事;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兒童,可提供“pre-drawn竹簡”(提前畫好簡單的場景),讓他們涂色即可。五、結語中班兒童的歷史故事教學,核心不是“傳授歷史知識”,而是“培養(yǎng)歷史思維的萌芽”——讓兒童學會用“記錄”的方式保存記憶,用“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過去,用“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