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茶藝師(中級)考試題庫附答案_第1頁
2025年茶藝師(中級)考試題庫附答案_第2頁
2025年茶藝師(中級)考試題庫附答案_第3頁
2025年茶藝師(中級)考試題庫附答案_第4頁
2025年茶藝師(中級)考試題庫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茶藝師(中級)考試題庫附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1.下列哪種茶類的加工工藝中必須經過“萎凋”工序?A.綠茶B.黃茶C.白茶D.黑茶答案:C解析:白茶的核心工藝是萎凋(自然萎凋或室內萎凋)和干燥,不揉捻、不殺青;綠茶需殺青,黃茶需悶黃,黑茶需渥堆,均無萎凋作為必需工序。2.烏龍茶(青茶)的發(fā)酵程度通常為?A.0-10%B.10-20%C.30-60%D.70-90%答案:C解析:烏龍茶為半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因品種而異:鐵觀音約30-40%,武夷巖茶約50-60%,均屬30-60%區(qū)間;綠茶(不發(fā)酵)、白茶(微發(fā)酵)、紅茶(全發(fā)酵80-90%)。3.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核心物質轉化依賴于?A.茶多酚氧化B.茶氨酸分解C.微生物參與D.葉綠素降解答案:C解析:普洱茶(熟茶)通過渥堆發(fā)酵形成以黑曲霉、酵母菌為主的微生物群落,生茶在長期存儲中也需微生物緩慢作用,促使茶多酚、多糖等物質轉化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形成陳香。4.沖泡西湖龍井最適宜的茶具是?A.紫砂壺(朱泥)B.玻璃蓋碗C.粗陶壺D.建窯兔毫盞答案:B解析:西湖龍井為細嫩綠茶,需觀察湯色、芽葉舒展形態(tài),玻璃蓋碗透明度高且不吸香;紫砂壺保溫性強易悶熟綠茶,粗陶壺透氣性過好易散熱,建盞適合點茶或黑茶。5.茶席設計中“三才杯”的“三才”對應?A.天(杯蓋)、地(杯托)、人(杯身)B.天(杯身)、地(杯蓋)、人(杯托)C.天(杯托)、地(杯身)、人(杯蓋)D.天(茶則)、地(茶針)、人(茶夾)答案:A解析:“三才杯”源自“天、地、人”和諧理念,杯蓋為天(覆蓋萬物),杯托為地(承載萬物),杯身為(人)(溝通天地),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6.以下哪種茶葉的適飲溫度最高?A.洞庭碧螺春B.正山小種(傳統(tǒng)煙小種)C.白毫銀針D.鳳凰單叢(高香型)答案:D解析:高香型烏龍茶(如鳳凰單叢)香氣物質沸點高(如橙花醇沸點225℃),需高溫(95-100℃)激發(fā)香氣;綠茶(80-85℃)、白茶(85-90℃)、紅茶(90-95℃)適飲溫度均低于高香烏龍。7.“冷后渾”現(xiàn)象最常出現(xiàn)在哪種茶類中?A.綠茶B.黃茶C.紅茶D.黑茶答案:C解析:紅茶中富含茶黃素、茶紅素與咖啡堿,當茶湯冷卻后,三者絡合形成乳凝狀物質(冷后渾),是紅茶品質優(yōu)良的標志(茶黃素含量高)。8.宋代點茶法中“擊拂”的主要工具是?A.茶筅B.茶則C.茶碾D.茶漏答案:A解析:茶筅為竹制,用于將茶粉與熱水擊拂至乳沫豐富;茶則用于量茶,茶碾用于碾茶粉,茶漏用于防茶葉外漏。9.鑒別陳年老白茶(10年以上)的關鍵特征不包括?A.葉底呈“棗紅色”B.茶湯有“藥香”C.茶毫脫落嚴重D.滋味醇厚順滑答案:C解析:老白茶存儲中茶毫(白毫)會逐漸轉為銀白色或米黃色,但不會大量脫落(脫落可能因存儲不當受潮);葉底紅褐(棗紅)、藥香(源于黃酮類物質轉化)、滋味醇厚為老白茶典型特征。10.沖泡武夷巖茶(大紅袍)時,“巖骨花香”的“巖骨”主要指?A.茶湯的礦物感與厚重感B.茶葉的巖韻香氣C.葉底的堅韌質地D.茶具的巖材質感答案:A解析:“巖骨”指茶湯入口后的“骨骼感”,表現(xiàn)為礦物質帶來的收斂性、喉韻的甘潤感及茶湯的厚度;“花香”指品種香(如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蘭花香)。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1.影響茶湯苦澀度的主要因素包括?A.茶葉中茶多酚含量B.沖泡水溫C.浸泡時間D.茶葉嫩度答案:ABCD解析:茶多酚(尤其是兒茶素)是苦澀主因;高溫加速茶多酚析出;長時間浸泡增加溶出量;嫩度高的茶葉(如芽頭)茶氨酸含量高,可平衡苦澀,老葉茶多酚更多。2.以下屬于“再加工茶”的有?A.茉莉花茶B.緊壓茶(如沱茶)C.速溶茶D.抹茶答案:ABCD解析:再加工茶是以基礎茶類(綠、紅、青等)為原料加工而成,包括花茶(茉莉花茶)、緊壓茶(沱茶)、萃取茶(速溶茶)、茶粉(抹茶)。3.紫砂壺“養(yǎng)壺”的正確方法包括?A.每次使用后用茶汁潤壺B.定期用洗潔精清洗壺內C.避免與其他茶類交叉使用D.陰干存放避免暴曬答案:ACD解析:養(yǎng)壺需“一壺侍一茶”(避免串味),使用后用熱水沖淋(不用洗潔精破壞包漿),自然陰干(暴曬易開裂),茶汁潤壺可加速包漿形成。4.茶席色彩搭配的原則有?A.主色調不超過3種B.冷色調適合綠茶席C.暖色調適合紅茶席D.色彩需與茶類風格協(xié)調答案:ABCD解析:茶席色彩需簡潔(主色3種內),綠茶(清新)用冷色(淺綠、白),紅茶(溫暖)用暖色(紅、棕),整體風格需與茶類文化契合(如宋茶席可用素色,明清茶席可用雅色)。5.鑒別茶葉是否為“明前茶”的依據包括?A.采摘時間在清明節(jié)前B.芽頭肥壯,葉片細小C.茶湯滋味濃烈D.葉底柔軟勻齊答案:ABD解析:明前茶因春季溫度低生長緩慢,芽頭飽滿、葉質柔軟(葉片未完全展開),滋味鮮爽(茶氨酸含量高),而非濃烈(濃烈多見于夏茶);采摘時間是核心依據。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1.黃茶的“悶黃”工序是為了促進茶多酚氧化,形成黃湯黃葉。()答案:√解析:悶黃是黃茶獨特工藝,通過濕熱環(huán)境促使茶多酚非酶促氧化(產生黃色物質),形成黃湯、黃葉、黃底的特征。2.白茶“白毫銀針”只采單芽,“白牡丹”采一芽一葉,“壽眉”采一芽三葉或老葉。()答案:√解析:白茶按原料嫩度分:白毫銀針(單芽)、白牡丹(一芽一葉至二葉)、壽眉(一芽三葉及以上或老葉),符合GB/T22291-2017《白茶》標準。3.普洱茶生茶與熟茶的主要區(qū)別是生茶未經發(fā)酵,熟茶經人工渥堆發(fā)酵。()答案:×解析:生茶為曬青毛茶直接壓制成型(自然陳化),屬于后發(fā)酵;熟茶是曬青毛茶經人工渥堆發(fā)酵(加速后發(fā)酵),兩者均為后發(fā)酵茶,區(qū)別在于是否人工加速發(fā)酵。4.玻璃茶具適合沖泡所有茶類,因為其不吸味、易觀察。()答案:×解析:玻璃茶具透明度高,適合綠茶、黃茶、白茶(觀察芽葉),但不適合需要保溫的茶類(如烏龍茶、老黑茶),因玻璃導熱快、保溫性差,易導致香氣散失。5.茶氨酸是茶葉中特有的氨基酸,具有鎮(zhèn)靜、降血壓的作用。()答案:√解析:茶氨酸(L-茶氨酸)是茶葉特征性氨基酸(占游離氨基酸的50%以上),可促進腦內α波產生,具有放松、抗焦慮、輔助降血壓的生理功能。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5題)1.簡述綠茶(龍井)的沖泡步驟及關鍵注意事項。答案:步驟:①備器:玻璃蓋碗(150ml)、茶則、茶夾、水盂、隨手泡(純凈水);②溫杯:90℃熱水潤燙蓋碗,提高溫度;③投茶:按1:50比例(3g茶/150ml水),用茶則撥入;④潤茶:80℃熱水沿碗壁低沖至1/3處,快速倒出(洗去浮塵,喚醒茶葉);⑤沖泡:85℃熱水高沖至碗口下1cm,浸泡15秒出湯;⑥分茶:茶湯通過濾網注入品茗杯(七分滿);⑦品飲:先聞香(豆香、栗香),再嘗滋味(鮮爽甘醇)。關鍵注意:水溫不超過85℃(防高溫破壞氨基酸);高沖低斟(高沖激發(fā)香氣,低斟防降溫);浸泡時間首次不超過20秒(避免苦澀)。2.烏龍茶(武夷巖茶)“巖韻”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答案:“巖韻”是武夷巖茶的核心品質特征,表現(xiàn)為:①滋味:茶湯入口有明顯的“骨感”(厚重感),舌面收斂而不澀,咽后有甘潤的“喉韻”;②香氣:品種香(如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蘭花香)與地域香(山場帶來的礦物質氣息)融合,沉穩(wěn)持久;③體感:飲后兩頰生津,胃部溫暖,無刺激感;④葉底:軟亮有彈性,紅邊(綠葉紅鑲邊)明顯,呈“蛤蟆背”(泡后葉底隆起小泡)。3.簡述茶席設計的“五行”原則及其應用。答案:茶席“五行”原則源自中國傳統(tǒng)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對應茶席元素:①金(金屬):茶針、茶刀(取茶工具,體現(xiàn)剛勁);②木(自然):茶盤(實木或竹制,體現(xiàn)生機);③水(流動):水盂(盛廢水,象征循環(huán));④火(溫度):煮水器(電陶爐或酒精燈,提供熱源);⑤土(承載):茶席布(棉麻或粗布,象征大地)。應用時需平衡五行:如綠茶席用木(竹茶盤)、水(玻璃水盂)為主,體現(xiàn)清新;紅茶席用土(粗陶壺)、火(紅陶爐)為主,體現(xiàn)溫暖。4.如何鑒別“新茶”與“陳茶”(以綠茶為例)?答案:①外觀:新茶色澤翠綠(如龍井的“糙米色”)、有光澤;陳茶色澤暗綠或褐綠,無光澤(葉綠素氧化)。②香氣:新茶有清香、豆香或栗香,高銳鮮爽;陳茶有陳味、悶味,香氣低沉。③滋味:新茶鮮爽甘醇,苦澀度低;陳茶滋味淡薄,帶澀味(茶多酚氧化為茶褐素)。④葉底:新茶葉底柔軟勻齊,呈嫩綠色;陳茶葉底硬脆,呈暗綠色或黃綠色。⑤含水量:新茶含水量≤6%(手捻成粉);陳茶含水量高(手捻易碎但有韌性)。5.簡述普洱茶(熟茶)“渥堆發(fā)酵”的關鍵控制因素。答案:渥堆發(fā)酵是熟茶形成的核心工藝,關鍵控制因素:①溫度:初期25-30℃(起堆),中期45-55℃(翻堆),后期≤65℃(防燒堆);②濕度:茶葉含水量45-50%(手捏成團、落地即散);③時間:約45-60天(視原料嫩度調整);④通風:通過翻堆(5-7天/次)調節(jié)氧氣供應,促進微生物(黑曲霉、酵母菌)繁殖;⑤原料: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內含物質豐富,耐發(fā)酵)。五、綜合分析題(每題15分,共2題)1.某茶客購買了一款標注“2018年班章古樹生普”,但沖泡后發(fā)現(xiàn)茶湯淡薄、香氣弱、葉底軟塌。請分析可能的原因及鑒別方法。答案:可能原因:①原料問題:非班章古樹(可能為臺地茶或其他山場茶),古樹茶內含物質豐富(茶多酚、多糖含量高),臺地茶內含物少,茶湯寡淡;②存儲不當:若存儲環(huán)境潮濕(濕度>70%)或高溫(>30℃),會導致茶葉過度發(fā)酵(類似“濕倉”),香氣流失,葉底軟塌;③制作工藝缺陷:殺青溫度過高(破壞酶活性)或揉捻不足(細胞破碎率低),導致后期轉化動力不足,茶湯濃度低。鑒別方法:①看干茶:班章古樹生普條索肥壯、白毫顯露,色澤墨綠油潤;臺地茶條索細緊,色澤暗綠。②聞干香:古樹茶有明顯的“山野氣韻”(蘭香、蜜香),臺地茶香氣單一(青草香)。③品茶湯:古樹茶湯質厚重,喉韻深(吞咽后喉部清涼感明顯),臺地茶湯薄,喉韻淺。④觀葉底:古樹茶葉底肥厚有彈性(展開后葉張>15cm),臺地茶葉底薄小,彈性差。⑤查存儲記錄:正規(guī)渠道的古樹茶應有存儲環(huán)境溫濕度記錄(理想濕度60-70%,溫度20-25℃)。2.設計一場以“春分”為主題的茶席,茶類選擇安吉白茶(綠茶),要求說明茶席元素、色彩搭配及文化內涵。答案:茶席主題:“春分之茶——萬物生長時”茶類選擇:安吉白茶(綠茶,氨基酸含量高,鮮爽如春日)。茶席元素:①主器:白瓷蓋碗(契合“白茶”之名,象征春雪未消);②輔器:竹制茶則(取“春竹抽芽”之意)、青瓷水盂(形似春池)、藤編茶盤(自然材質,體現(xiàn)生機);③裝飾:①鮮花:兩枝白色山茶(與茶器呼應)、幾支嫩柳(新芽初展);②文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