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一年級新版蘇教版-科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1頁
【新教材】一年級新版蘇教版-科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2頁
【新教材】一年級新版蘇教版-科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3頁
【新教材】一年級新版蘇教版-科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4頁
【新教材】一年級新版蘇教版-科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第一單元走近科學1、小小科學家教學目標:1、做滾小球的實驗,并能有所發(fā)現(xiàn)。2、認識到不僅科學家能做科學研究,小學生也能做科學。3、知道科學家是發(fā)現(xiàn)大自然奧秘的人。教學重點:認識科學家的工作,知道科學家是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人。教學難點:通過滾小球?qū)嶒?,認識到我們也能做科學。教學準備:帶有凹槽的可調(diào)節(jié)坡度大小的軌道,鋼珠(玻璃球),絨布教學過程:一、說說科學家的故事1、觀察教材圖片,說說這些科學家正在做什么。2、學生講一講搜集有關(guān)科學家的故事。3、ppt出示一些科學家工作的場景圖讓學生進行交流。交流小結(jié):科學家的研究要經(jīng)歷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如觀察、實驗、收集記錄數(shù)據(jù)、得到發(fā)現(xiàn)等。二、動手試一試1、學生說說在他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滾小球的經(jīng)歷。2、實驗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在哪個位置的球會滾得遠一些。3、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做科學實驗,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做好示范。在桌上鋪一塊有刻度標記的絨布,將斜坡架在絨布的一端,將小球先從斜坡上標有綠色標記的地方滾下,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再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紅色標記的的地方滾下,也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比較它們的遠近。4、如果課堂時間充分還可以將斜坡的坡度變大,同樣是從一點往下滾,記下小球滾動的距離,進行比較。5、實驗過后反思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像科學家那樣經(jīng)歷觀察、實驗、記錄、發(fā)現(xiàn)的過程。6、閱讀大科學家伽利略做的滾小球?qū)嶒炠Y料,觀看動畫視頻,將自己做的實驗與大科學家做的實驗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小孩子也和大科學家一樣,也能進行科學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學家。伽利略曾在6米多長的斜面上做過這樣的滾球時間,用自制的水漏計時,他發(fā)現(xiàn):小球越滾越快。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1、學生先說說教材中問題的答案。2、你還知道科學家找到了哪些問題的答案。3、還有一些問題至今沒有找到答案,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4、說一說還有哪些問題沒有找到答案。5、一起討論,你覺得這些問題以后會找到答案嗎?四、小結(jié)。板書設(shè)計:1、小小科學家觀察實驗記錄發(fā)現(xiàn)2、小小工程師教學目標:1、能夠利用簡易材料自制一個錢幣加長器,并對設(shè)計制作的產(chǎn)品不斷改進,力爭做到最好。2、通過交流工程師的杰作,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程師的發(fā)明制造。3、知道工程師是發(fā)現(xiàn)設(shè)計、發(fā)明、制造產(chǎn)品的人。教學重點:知道工程師是做什么的,經(jīng)歷制作一件物品的過程。教學難點:認識到工程師的工作與科學家的工作是有區(qū)別的,工程師重在設(shè)計、發(fā)明、制造。教學準備:短的鉛筆頭、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廢舊紙張、剪刀、膠帶等。教學過程:一、認識工程師1、觀察教材圖片,說說這些工程師正在做什么。2、ppt出示一些工程師工作的場景圖。交流在你周邊認識的人當中有沒有工程師,他們是怎么工作的?3、討論工程師的工作和科學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樣?二、工程師的杰作1、說說圖片中展示了工程師的哪些杰作。2、交流還知道哪些是工程師的杰作。工程師的杰作不僅體現(xiàn)在高科技的宇宙飛船、高鐵、電腦上,建筑、橋梁、園林設(shè)計也是工程師的杰作,連洗衣機、電飯鍋也是工程師發(fā)明的。3、結(jié)合活動手冊,辨認哪些是工程師的杰作。4、交流你們有沒有做過工程師的經(jīng)歷,討論小孩子的玩的搭積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裝模型、測試賽車等活動其實就是小小工程師做的事情。三、小小工程師1、出示一個短的鉛筆,不好寫了,怎么辦?2、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個性化的鉛筆加長器,不要求全班統(tǒng)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紙質(zhì)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每一個小組里盡量要有不同的設(shè)計制作方案。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嘗試寫一寫,然后再和同伴交換寫一寫,比較小組內(nèi)哪些同學做得比較好。4、使用買來的鉛筆加長器,說說商店買來的有什么獨特的設(shè)計,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在比較鉛筆加長器時,買來的鉛筆加長器漂亮、結(jié)實、實用,但是自己做的環(huán)保、節(jié)約、經(jīng)濟,比較時也不是一味地買來的好,那樣就失去了設(shè)計制作的意義了。小結(jié)板書設(shè)計:2、小小工程師設(shè)計發(fā)明制造產(chǎn)品3、上好科學課教學目標:1、能夠說出科學教室與一般教室的不同。2、通過比較水多少的活動,認識到科學課上要遵守規(guī)則。3、參與制定上好科學課的規(guī)則,并愿意遵守這些規(guī)則。教學重點:制定科學課的規(guī)則并在活動遵守規(guī)則。教學難點:能夠在活動中有規(guī)則意識并主動遵守。教學準備:細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顏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教學過程:導入二、活動一:參觀科學教室,比較與普通教室的不同師:小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到科學實驗室,老師先帶大家參觀一下。教師引導并介紹實驗室?guī)煟簩嶒炇液臀覀兤綍r的那個教室有一些不同之處呢?哪個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來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的不同之處吧!(比較前要讓學生仔細觀察科學教室,關(guān)注以下這些方面:課桌椅的擺放、櫥窗里的物品、墻壁板報的布置以及通水通電情況。)嘗試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布置,期望學生能將實驗室的環(huán)境布置與他們的科學學習更好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三、活動二:做比較水的多少實驗師:同學們,在實驗室我們需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實驗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這兩瓶水,到底是哪個多一點呢?(教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高一矮兩個瓶子,且兩個瓶子里飲料瓶、水裝有不同高度的水。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給水染色。)比較的方法可以多樣,教師要盡可能地預想方法并準備好相應(yīng)的器材實驗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如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有沒有互相合作,有沒有人爭搶實驗器材,小組里的聲音是實驗室的量不是太大,有沒有將桌上搞得到處都是水,實驗過后有沒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注意事項:比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終目的,關(guān)鍵是要看在活動中比較水的多有沒有規(guī)則意識。師:同學們,其實不僅科學教室與普通教室是不一樣的,科學課與其他課程也有許多不同,科學課上我們會面對各種材料進行觀察或是實驗操作。當面對實物材料時,有的小朋友會不自覺地處于興奮之中,他們好奇心非常強烈,總是想觸摸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比較前可先讓學生制定一個簡單的計劃,說說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學生反思自己在實驗中遵守了哪些,還有哪些被忽視了的,想想如果我們都遵守科學課的規(guī)則,那我們的實驗效果會怎么樣?學生填寫活動手冊,分辨圖片上的這些同學的做法哪些對,哪些不對,應(yīng)該怎樣做。小結(jié)實驗:可是這容易造成科學課堂的無序與干擾,所以同學們我們應(yīng)該一起來制定上好科學課的規(guī)則,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活動手冊上的這張圖。四、活動三:制定科學課的規(guī)則請同學們想一想圖上哪些同學做的對,哪些同學做得不對?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呢?小朋友們,在以后的科學學習活動中,老師希望大家都能自覺主動地去遵守今天我們一起制定下來的規(guī)則。學生充分討論,最后制定出一份有班級特色的上好科學課的規(guī)則。板書設(shè)計:3、上好科學課遵守規(guī)則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4、認識感官教學目標:1、通過與同伴互相指認眼、耳、鼻、舌、皮膚的活動,說出它們都是感覺器官。2、觀賞視頻或閱讀圖片資料,知道動物也是觀賞視或閱讀圖片資料,知道動物也通過眼、耳、鼻等感知環(huán)境并且有些動物的感官很靈敏。3、在用感官觀察的活動中,嘗試描述并交流物體在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特點。教學重點:知道利用感官觀察,可以獲得關(guān)于事物的很多信息。教學難點:能描述并交流物體在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特點。教學準備:各種聲音的錄音片段教學過程:了解感官謎語:兩間房子一樣寬,大門常開也常關(guān),房里可容千萬人,難容沙粒在里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個謎語指的是我們身上哪個器官么?(眼睛)我們用什么來觀察?提示:用哪里來看?——眼睛。(眨眨眼睛)用哪里來聽?——耳朵。(摸摸耳朵)用哪里來聞?——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氣)什么器官讓我們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頭)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是什么呢?——皮膚(摸摸自己的皮膚)整理學生對感覺的已有認識,激發(fā)興趣,引入利用感官進行的觀察活動。眼睛師:接下來老師來試試小朋友們的火眼晶晶,看看誰的眼睛觀察起來最厲害,13頁的圖片中有許多小動物,看看你能找出來幾種?1、觀察教材中森林的圖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動物?2、這個小動物是什么樣的?3、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什么大小?當學生對自己找到的小動物進行描述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達給予幫助,例如:你講給大家聽的時候,可以說說小動物個頭的大小,身體的形狀、顏色;如果講不出它的名字就說不知名的蟲子或動物。注意事項剛?cè)雽W的小朋友描述水平較低,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用一些科學詞匯表達,但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表述,也不必對學生的描述準確度作太高的要求。耳朵師:剛剛小朋友們帶著老師走進森林里去用眼睛發(fā)現(xiàn)了許多小動物,接下來老師要邀請你們用耳朵來聽聽森林中的聲音呢!用耳朵聽,你聽到了什么?1、多媒體播放各種聲音雨滴、照相機、小鳥、救護車、沸水、風聲、狗叫、課間的吵鬧聲……2、豎起耳朵,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3、聲音好聽嗎?大聲嗎?你覺得大概是發(fā)生了什么事?四、鼻子師:接下來的游戲就更難了,老師這紙箱里面有一些好吃的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么么?不能看哦,只能聞一聞,1、你聞到的東西是什么味道的?2、你喜歡什么東西的味道?3、我們什么時候會用到我們的鼻子?不認識的東西可以用隨便用鼻子去聞嗎?可能會有什么后果?五、了解有些動物的感覺器官很靈敏1、你知道哪些動物的感覺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圖片資料或觀看視頻資料,狗的嗅覺、鷹的視覺、貓的觸覺?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當一種感官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該怎么辦呢?請大家課后思考思考,我們下一節(jié)課討論、板書設(shè)計:4、認識感官眼、耳、鼻、舌、皮膚5、感官總動員教學目標:1、通過品茶、觀察蠟燭等活動,說出認識一種事物需要動用各種感官。2、在做品茶活動和與同伴觀察蠟燭的活動中,嘗試發(fā)現(xiàn)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點。教學重點:知道全面認識一種事物需要動用各種感官。教學難點:能動用各種感官觀察并描述事物的特點。教學準備學生材料:(1)菊花茶、綠茶、紅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熱水大杯。(2)蠟燭一支、火柴一盒。教師材料:西瓜或挑西瓜的視頻。教學過程:一、大家來品茶1、每個小組同學面前擺放裝著三種茶的三個大杯子,每個同學用自己課前準備好的三個喝水的杯子分別嘗嘗三種不同的茶的味道。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記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2、第一輪組內(nèi)同學輪流帶上眼罩,猜猜組員遞給自己的杯子里裝的是什么茶。3、第二輪組內(nèi)同學輪流帶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組員遞給自己的杯子里裝的是什么茶。4、從品茶的小實驗中發(fā)現(xiàn):吃東西的時候,舌頭和鼻子總是一起工作的。注意:這里利用時機引導學生未知的東西不能隨便聞和吃。二、觀察蠟燭1、每個小組內(nèi)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蠟燭。小組內(nèi)同學盡可能多地說出蠟燭的特點。蠟燭是什么顏色的?形狀像什么?摸起來是什么感覺呢?…………3、老師點燃每個小組的蠟燭。4、小組內(nèi)同學盡可能多地說出點燃的蠟燭的特點。蠟燭點燃以后是什么顏色的火焰?聞起來有味道嗎?溫度是怎樣的?蠟燭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注意提醒學生不能用手觸碰火焰和滴下的蠟油。5、剛才在觀察蠟燭的過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引導學生:“我們用眼睛發(fā)現(xiàn)什么”“我們用鼻子發(fā)現(xiàn)什么”“我們用手發(fā)現(xiàn)什么”。三、挑西瓜1、你知道有經(jīng)驗的人是怎么樣挑選西瓜的嗎?2、翻開書第17面,從書上找找挑選西瓜的好方法??偨Y(jié):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常常需要動用多種器官。小結(jié)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設(shè)計:5、感官總動員運用多種感官全面認識事物6、借助工具觀察教學目標:1、學會正確使用放大鏡、顯微鏡和聽診器;2、認識各種觀察工具。3、通過操作,學會使用觀察工具。4、體會觀察工具的重要性。教學重點:學會使用放大鏡、顯微鏡和聽診器。教學難點:正確使用放大鏡、顯微鏡和聽診器。教學準備:放大鏡、顯微鏡、聽診器課件等教學過程:一、觀察大拇指1、引導學生用三種方式觀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鏡、簡易顯微鏡)(1)放大鏡的使用方法:來回移動,直至看清楚。(2)提醒學生使用放大鏡看太陽的嚴重后果,進行安全教育。(3)簡易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用鏡頭緊貼手指,眼睛緊貼觀察孔,調(diào)節(jié)旋鈕,知道看清晰為止。(盡量讓學生看完書自己說)2、提問:用三種方法觀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見學生活動手冊P6)3、引出工具可以觀察到物體更多的細節(jié),而這些都是肉眼無法看到的。二、聽診器1、老師演示使用聽診器的方法。2、學生輪流上臺體驗。(1)用耳朵貼著同學的胸口聽心跳聲。(2)用聽診器貼著同學的胸口聽心跳聲。(3)分享感受:用耳朵聽和用聽診器聽有什么不同?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聽覺功能。三、認識各種觀察工具1、課件出示:望遠鏡、顯微鏡和汽車后視鏡。提問: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視覺功能。)2、課件出示:盲杖提問: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觸覺功能。)3、課件出示:助聽器提問: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聽力障礙者的聽覺功能。)4、(學生活動手冊)酒精測試儀,它延伸了人的嗅覺功能。小結(jié)提問: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板書設(shè)計:6、借助工具觀察觀察得更多第三單元用大腦思考7、做個小偵探教學目標1、知道大腦會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猜測。2、通過觀察與猜測活動,感受大腦的思考功能。3、對世界產(chǎn)生好奇,樂于動腦思考。教學重點:學會提出問題。教學難點:學會提出問題,大膽猜測答案。教學準備:課件、碰碰球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點擊畫面一:雞大嬸開商店。師:雞大嬸開了一個百貨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來買東西的顧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雞大嬸經(jīng)過仔細的計算,算出店里應(yīng)該還剩下這些商品。2、點擊畫面二:商品清單。二、進行偵破。(一)猜測。1、師:那少了的1罐蜂蜜,2塊蛋糕會到哪里去了呢?學生猜測,自由交流商店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引導學生說出有人拿走了。2、師:到底可能是誰拿走的呢?白天店里還拍攝到了一段錄像,一起去看看吧!3、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可是這些都是你們猜出來的,光憑猜行不行,怎么辦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找線索。4、師: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偵探,一起去找線索吧!三、學習新課1、學會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為會么會這樣?蒲公英的種子為會么要飛?菜葉上為什么有這么多孔洞?兩只小狗為什么強弱不同?2、小結(jié):我們要會從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3、學會大膽推測:誰破壞了蜘蛛網(wǎng)?4、雪地上有動物的腳印,發(fā)生了什么事?5、完成活動手冊第7頁。6、學會猜測與驗證:玩碰碰球。三、拓展師:科學家一直在推測和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四、總結(jié)師:你學會了什么?小結(jié):今天我們做了小偵探,學會了推斷,找證據(jù),得到答案,希望同學們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繼續(xù)你的小發(fā)現(xiàn)。板書設(shè)計:7、做個小偵探發(fā)現(xiàn)問題推測原因用腦思考8、暗箱里的秘密教學目標:1、通過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線,認識什么是暗箱。2、通過閱讀,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3、猜想暗盒里的情況,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在解暗箱的過程中,如果意見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證。教學重點:猜暗盒里障礙物的位置。教學難點:使用多種方法,體察小球滾動舊時暗盒里的狀況。教學準備:學生分組材料暗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師:我們學過觀察,學過猜測,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2、讓我們把觀察和猜測結(jié)合起來。

二、學習新課

1看圖猜測:看圖,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線。

2、完成活動手冊第8頁。小結(jié):有許多東西像洞穴一樣不方便打開,人們只能靠各種信息猜想里面的情況,這就是暗箱。

讓學生試著舉例說明在什么地方見過這樣的暗箱。解暗箱活動。

滾小球,判斷盒子里障礙物的位置。

(2)和同伴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教師指導看圖27頁,并進行相關(guān)的講解。(3)如果意見不一致,多試試,多交流。(4)完成活動手冊第8頁。

(5)玩游戲“我是小醫(yī)生”小組成員之間用聽診器來分別聽聽同伴的心跳,感受當醫(yī)生的樂趣。5、小結(jié):依靠信息進行猜測和判斷。

三、總結(jié)與拓展

1、你學會了什么?

2、他們都在解“暗箱”。板書設(shè)計8、暗箱里的秘密信息猜測9、樹葉變黃了教學目標:1、通過調(diào)查,能說出家鄉(xiāng)的一些落葉樹。2、通過猜想與驗證,知道銀杏樹葉是從弧形的地方開始慢慢變黃的。3、猜想樹葉變黃的過程,并選擇一種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學重點:對樹葉變黃的漸進過程進行合理猜想。教學難點:收集落葉進行排序以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教學準備:學生分組材料:綠葉、沒有全黃的樹葉。教師材料:課件、樹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秋天到了,你們家鄉(xiāng)的哪些樹葉在變黃呢?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樹葉變黃了》。二、新課(一)猜想與尋找證據(jù)1、出示銀杏葉2、這是什么樹的葉子?變黃了嗎?3、那么你們能不能猜一猜,銀杏樹的葉是怎么慢慢變黃的?從一片全綠的樹葉開始,什么位置開始變黃的?一直到最后全面變黃?(其他同學的想法呢?是不是還有這種可能性……4、老師這里有4種可能性,你會選擇哪種想法呢?(學生表決)5、這是你們的猜想(板書),同學們你們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你的這些方法就是為你們的猜想尋找證據(jù)(板書)6、引導觀察樹葉:你們想從銀杏樹上去尋找證據(jù),對不對?銀杏樹上好多樹葉,我們?nèi)加^察嗎?我們觀察怎么樣的樹葉呢?就觀察一片嗎?還可以觀察什么樣的樹葉?范圍再大一點的??刹豢梢哉聛碛^察?我們都是愛護小動物植物的孩子,不要摘不要搖晃(PPT)那葉子在上面,你怎么才能把觀察到的樹葉記錄下來呢?畫圖。畫圖是一種非常好的記錄方法,而且科學家們?yōu)榱烁糜涗?,還準備這樣的葉子。7、老師今天準備了很多這樣的葉子,你們想不想要?認真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有份。8、我們畫了好幾片葉子,那么多,會亂,怎么辦呢?怎么辦我們才能更清楚知道怎么黃的?;蛘哒f,先畫什么,后畫什么?先畫全綠的,然后再畫有點變黃的,然后……這個方法我們就叫(排序)還可以觀察落葉,你收集什么樣的落葉來觀察?全綠的?全黃的?9、那么落葉,風一吹就亂了,那我們可以怎么觀察呢?粘貼,排序10、科學家還會把落葉制作成精美的標本,這樣就可以長期保留了。(二)實踐操作1、今天老師為了便于同學們?nèi)ふ易C據(jù),所以老師特意為同學們準備了秋天的銀杏樹葉的照片(出示若干葉子照片)你能從中找到證據(jù)嗎?引導學生參加活動,要求參照實驗要求找(出示實驗要求PPT)學生實驗師生交流2、剛才我們小組尋找合適的樹葉進行排序,是不是把老師發(fā)的樹葉全都排進去?3、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的選的是否合適,排的順序是否合理?(是不是認同)現(xiàn)在你們能發(fā)現(xiàn)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嗎?出示“中間向邊緣”是不是這種?剛才的猜想哪種更合理?(三)總結(jié)拓展1、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銀杏葉秋天慢慢變黃的秘密,你還記得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嗎?猜想—尋找證據(jù)2、其它樹葉是怎樣變黃的呢?和銀杏樹葉一樣嗎?3、活動:觀察、收集校園里其他樹葉子,看看它們是怎么變黃的。4、完成活動手冊第9頁。(三)總結(jié)師:科學不能只靠猜想,要經(jīng)過驗證,得出正確知識。板書設(shè)計9、樹葉變黃了觀察發(fā)現(xiàn)猜想收集證據(jù)驗證第四單元用雙手創(chuàng)造10、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2、能夠識別自然物與人造物;3、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過程與方法:1、通過搭棚子活動體會用雙手可以創(chuàng)造;2、通過舉例子體會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創(chuàng)造豐富的物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道用雙手可以創(chuàng)造,樂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教學重點:了解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教學難點:能夠識別自然物與人造物。教學準備:課件、樹枝、樹葉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談話:我們春游的時候,在游樂場看到的景物和在野外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在野外,在游樂場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2、學生看圖討論手回答。學生觀察和區(qū)分各種各樣的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并進行歸類,由此讓學生意識到各種各樣的人造物組成了人工世界,各種各樣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由此體會到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偉大。3、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區(qū)分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二、探索新知1、看資料:你能區(qū)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嗎?2、交流后匯報。讓學生根據(jù)各種典型物品的圖片,區(qū)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再讓學生在教室里和校園里尋找,區(qū)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給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實物,讓學生進行歸類,在人造物上尋找人工痕跡。給出一些人造物和自然物相互融合的圖片和物品,如深林中的小路,屋頂上的植物,或者自然世界中一些類似于人造物的自然物,如風化過程中形成的“人像”等,觀察、比較、區(qū)分。3、小組活動:取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小組合作搭個小棚子。4、完成活動手冊第10頁。5、展示成果,評價。6、小結(jié):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創(chuàng)造物品。三、總結(jié)與拓展1、看課本第34頁,了解人們?yōu)榱藵M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2、你再舉幾個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嗎?3、完成活動手冊第10頁,相互評價。4、環(huán)保教育:討論人們的這些行為對自然界有什么影響,又會對人類的生活帶什么影響?小結(jié):人們?yōu)榱松钚枰?,利用自然材料可以?chuàng)造物品,但是必須注意保護環(huán)境。板書設(shè)計:10、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來于自然保護自然11、衣食住行的變化教學目標:1、知道衣食住行的變化。2、通過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動手操作等活動,知道衣食住行的變化。3、懂得科學的進步,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教學重點:知道衣食住行的變化。教學難點:懂得科學的進步,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教學準備:課件、碾米工具等。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看“穿越”視頻。2、你有什么感想?導入: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板書課題:衣食住行的變化))二、教學研討活動一:比較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不同看圖討論: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又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生活與過去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2、教師簡單介紹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生活的背景情況(見參考資料)3、播放視頻,引導學生了解現(xiàn)代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測古代人的生活狀況。活動二:比較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衣、住、行等方面發(fā)生的變化。1、通過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樣的任務(wù),如現(xiàn)代人使用鋼筆、圓珠筆、鉛筆寫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筆、用刀或針刻字,來體會和比較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不同。2、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進行一一對比。在對比的時候,關(guān)注科技產(chǎn)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舒適、方便、快捷這些方面的感受。3、觀看《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古畫,從古畫上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況。4、觀看視頻《上帝也瘋狂-1》片段,通過了解現(xiàn)代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測古代人的生活狀況;5、觀看《舌尖上的中國》《巴黎時裝秀》等視頻片段了解現(xiàn)代人的衣食住行情況。6、小結(jié):人們的生活的變化,從衣食住行上可以看出來。4、討論:從古至今,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5、完成活動手冊第11頁,評價手冊。活動三: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1、讓學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碾碎的順序是研缽(搟面杖)、石磨和電磨,讓學生在分別用不同工具碾米的過程中,體會現(xiàn)代科技工具的優(yōu)越性。(使用電動粉碎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要特別注意安全。一般情況下,由教師操作比較適宜,或由教師幫助學生來操作。)2、觀看磨豆腐、舂米或榨油的視頻,了解原始農(nóng)業(yè)的一些技藝,以及現(xiàn)代機械化生產(chǎn)帶來的高效和方便。3、談活動感想:你覺得哪種工具最省力?米粉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食物?三、總結(jié)與拓展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2、拓展:問問長輩,他們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發(fā)明是什么?板書設(shè)計11、衣食住行的變化衣服食物住房出行12、輪子的故事教學目標:1、通過推重物的對比活動,體會輪子的省力作用。2、閱讀輪子發(fā)展史,了解輪子在發(fā)展過程中的關(guān)鍵變化。3、做小車,學會給小車安裝輪子和吸管軸套,發(fā)現(xiàn)軸套的作用,體會動手解決問題帶來的樂趣。教學重點:了解輪子的作用和發(fā)明過程。教學難點:動手制作小車。教學準備:輪子、小車配件包、課件等。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師:今天老師想把這個黑板挪到右邊,誰來幫助老師?(問題設(shè)置的很隨意,學生沒有絲毫準備。老師有意挑選了兩名大個子且強壯的男生)2、兩名男生把教室前邊的大黑板從左邊抬到右邊。(兩名同學吃力地極不容易地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了任務(wù))3、有沒有一個省力的方法呢?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試試。4、教師為小黑板裝上輪子,再讓學生推一推,看看省不省力。5、教師小結(jié):原來輪子還有這樣大的作用。6、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輪子的故事。二、探索發(fā)現(xiàn)1、讀一讀輪子的歷史。2、討論:從古至今,輪子有了哪些改變?3、完成活動手冊第12頁。4、評價活動手冊。三、活動三:給小車安裝輪子。1、教師指導:可以先讓學生直接固定輪子在車身上(不帶軸套),發(fā)現(xiàn)小車滾動不快,且方向不容易控制;再提供兩根吸管,讓學生用吸管改進自己的小車,想辦法讓小車的車輪轉(zhuǎn)得更加靈活:2、具體步驟:第一步,剪取適當長度(比車軸略短)的吸管;第二步,將吸管固定在車身的合適位置;第三步,將車軸穿過軸套,安上輪子;第四步,進行調(diào)試和改進。3、學生分小組合作,按照步驟給小車安裝輪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完成情況,相機指導。4、展示,評價輪子是否對稱?位置是否恰當?輪子能否轉(zhuǎn)動?滾動過程中能否保持方向的穩(wěn)定?5、拓展:輪子還能應(yīng)用在哪里?6、完成活動手冊第12頁。7、評價活動手冊。三、課堂總結(jié)師: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shè)計12、輪子的故事省力廣泛應(yīng)用一、一年級科學上冊期末復習選擇題1.做實驗屬于______________的工作,制作模型屬于______________的工作。2.生活中很多地方在解暗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常需要動用多種____________。4.上科學課時,取放儀器要注意____________。5.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____________,它可以做成好吃的____________、米糕、____________。6.木頭、鐵礦石等屬于____________材料,毛衣、桌椅等屬于____________材料。7.我發(fā)現(xiàn)許多菜葉上有____________,這是____________的緣故。8.我們在做“比較水的多少”這個實驗時,_____________了不好,桌面_____________好。9.從輪子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_______________的不斷改進,反映了人類歷史的不斷______________和發(fā)展。10.雙手會______________,大腦會______________。用手又用腦,才能有______________一切創(chuàng)造靠______________。11.春天,樹葉變______________,秋天,樹葉變______________,冬天,樹葉會______________。12.觀察點燃的蠟燭時,要防止被火苗和蠟燭油________傷。13.有它氣味香噴噴表示的感官是______________,有它美食滋味好表示的感官是______________。14.利用羊身上的羊毛可以織出毛線和________。15.我們小學生要從小______________,學______________,讓我們______________科學,一起去探索吧!16.______組成了自然世界,是自然界本身就有的;人造物構(gòu)成了________。17.請說出自古到今出行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梧桐樹的葉子,有_____________價值,以植物的_________入藥。19._______________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20.我國北方地區(qū)落葉的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1.未知的東西不要隨便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2.辨別一種東西時,有時需要_______感官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吃東西時,往往_______和_______總是一起工作。23.人體就好像是一個“_____________”,醫(yī)生通過_____________聽心跳聲和呼吸聲的變化,來判斷身體是否_____________了。24.鐵路檢修工_____________車輪查找故障和隱患。25.耳朵、眼睛﹑舌頭等屬于______________,放大鏡、顯微鏡、助聽器等屬于______________。26.圖中物品是由()制造的。A.鋼鐵 B.塑料 C.木料27.下面()不是用耳朵聽到的。A.下雨聲 B.草叢里有一只足球 C.鳥叫聲28.在斜面上滾小球,小球會()。A.越滾越快 B.越滾越慢 C.速度不變29.下面哪項活動不是科學家的工作?()A.研究水稻 B.觀察星空 C.做實驗 D.做飯30.下面的()不是自然的。A.大樹 B.北極 C.房子31.秋天到了,下面哪種樹葉不會變黃呢?()A.銀杏樹葉 B.柳樹樹葉 C.松柏樹葉32.維修人員用()尋找地下管道。A.探測器 B.望遠鏡33.未知的東西()隨便聞和嘗。A.能 B.不能34.觀察蠟燭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用嘗的方法,觀察蠟燭的味道B.用手感受蠟燭的光滑程度C.用手直接接觸火鑿,感知點燃蠟燭的溫度35.我們吃西瓜時,用到的感官是()。A.眼睛 B.舌頭 C.鼻子和舌頭36.如圖所示,現(xiàn)在人們使用的最現(xiàn)代的灶具是()。A. B. C.37.要知道物體的軟和硬,要用到的感官是____________。38.下列交通工具中輪子最少的是()。A.自行車 B.三輪車 C.汽車39.觀察細小的物體,我們可以借助()。A.放大鏡 B.眼睛 C.玻璃片40.主要屬于古代的交通工具的是()。A.馬車 B.汽車 C.火車4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采集巖石標本是工程師的工作B.調(diào)試產(chǎn)品是科學家的工作C.做完實驗后要收拾桌面42.下列被稱為“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A.袁隆平 B.鄧稼先 C.陳景潤43.下列的物品中古人用過的有()。A. B. C. D.44.下列屬于自然物的有()。A. B. C. D.45.下列樹葉中冬天不變色的有()。A. B. C. D.46.下列圖中展示的服裝中,哪一種是最古老的()A. B. C.47.關(guān)于小兔子逃跑的路線說法不正確的是()A.小兔子穿越的山洞相當于暗箱B.狼不能鉆到山洞里逮到小兔子C.小兔子是從山的上面跑到另一邊的48.下列不屬于暗箱的是()A. B.C. D.49.輪子是從_____________發(fā)展來的。50.醫(yī)生用()來測量體溫。A.溫度計 B.聽診器 C.血壓計二、一年級科學上冊期末復習填空題51.盲人使用盲杖或使用導盲犬都是為了增強其視覺功能。(_____)52.科學教室和普通教室沒有區(qū)別。(_____)53.皮膚可以感知冷熱,舌頭可以感知食物的冷熱和味道。(______)54.聲音的大小只能用耳朵區(qū)分才能行。(______)55.我們只能借助舌頭才能區(qū)分每一種食物。(______)56.要想詳細了解一種物體的特征,需要借助身體全部的感官才行。(______)57.醫(yī)院里的腦CT檢查就是應(yīng)用解暗箱的原理。(______)58.有許多東西像洞穴一樣不方便打開,人們只能靠各種信息猜想里面的情況。(______)59.暗箱是指那些既不能_______________,又不能________________觀察其內(nèi)部狀態(tài)的系統(tǒng)。60.大腳印為三趾分開的足跡,說明該動物三趾著地,有鳥類足跡的特點。(_____)61.恐龍滅絕是因為動物體積太大了,天氣太熱了。(______)62.樹木落葉與其生活的地區(qū)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夏季溫度高,樹葉茂密,冬季冷了才變黃。(_____)63.蒲公英隨風飄起來的黑色的是它的種子。(______)64.古代人的生活和現(xiàn)代人生活方式一樣。(______)65.放大鏡就是望遠鏡。(______)66.使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很遠的物體。(______)67.我們可以用皮膚來感知事物,且皮膚是最大的感官。(_____)68.貓的觸覺非常靈敏,主要是貓的胡須在起作用。(_____)69.動物的感覺器官和人一樣都很靈敏。(______)70.工程師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不經(jīng)任何調(diào)試即可使用。(_____)71.工程師是依靠科學家發(fā)明的原理制作出產(chǎn)品。(______)72.科學家和工程師從事的工作是一樣的,他們沒有區(qū)別。(______)73.我們在科學教室上課時可以搶奪用品,這些用品不怕摔壞。(_____)74.我們上課的教室里面也是水電和器材都有。(_____)75.長鼻子的狗比短鼻子狗更怕熱,更不容易散熱。(_____)76.所有植物的葉子都是綠色的。(______)77.我就用眼睛看看,就可以全面認識一個事物了。(______)78.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都是感官。(______)79.科學書上的知識我都知道,所以上課的時候我不用聽講。(______)80.小明用放大鏡看太陽。(______)81.在生活中,不認識的東西不能隨便聞和嘗。(______)82.顯微鏡是一種觀察工具。(______)83.上科學課時交流要輕聲。(______)84.銀杏樹樹葉變黃是從中間向邊緣變黃。(______)85.鷹能聞出極其微弱的氣味。(_____)86.發(fā)明汽車的工程師是瓦特。(______)87.所有樹都會落葉。(_____)88.觀察天空屬于科學家的工作。(______)89.在科學課上進行實驗操作時,要注意安全。(______)90.玻璃屬于自然材料。(______)91.眼、耳、舌、腦﹑腳都屬于感覺器官。(______)92.小球在斜面上滾動,速度越來越快。(__________)93.小汽車有4個正方形的輪子。(________)94.夏天天氣熱,小狗會吐舌頭。(________)95.我們可以用放大鏡看太陽。(________)96.人們又給木輪套上鐵皮后使得車輪更加結(jié)實了。(______)97.橡膠輪胎充足氣跑起來更快了。(______)98.我們可以無限制的開采自然物制造人工物,不會產(chǎn)生影響。(_____)99.人類生活越來越美好,因為科技的應(yīng)用。(_____)100.烈日下,石頭發(fā)燙的原因是溫度太高。(______)【參考答案】***試卷處理標記,請不要刪除一、一年級科學上冊期末復習選擇題1.科學家工程師【詳解】研究小麥,做實驗、研究黑猩猩、觀察星空都是屬于科學家的工作;畫設(shè)計圖,制作模型、維修機器、調(diào)試產(chǎn)品都屬于工程師的工作。2.金屬探測器利用聽診器看病【解析】【詳解】3.感官【詳解】除了眼睛,我們還可以用耳朵、鼻子、雙手、嘴巴等感覺器官來幫助我們觀察事物,這樣才能更全面、準確地獲取信息。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常常需要動用各種感官。從顏色、形狀、光滑程度、輕重、冷熱、氣味等多個方面來認識。4.輕拿輕放【詳解】上科學課時,實驗儀器比較精密,有很多玻璃制品,取放儀器要注意輕拿輕放,保護儀器。5.米粉年糕米線【詳解】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米粉可以做成好吃的年糕、米糕、米線,極大地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6.天然人工【詳解】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材料按其來源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直接來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石料。人造材料是由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如紙、鐵、玻璃和塑料都是人造材料。7.洞蟲子【詳解】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動物,也有明顯不同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植物和動物所具有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使它們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yīng)。如菜葉上的洞是因為蟲子咬。8.太吵了收拾干凈【詳解】我們在做“比較水的多少”這個實驗時,要遵守實驗課的規(guī)則,太吵了不好,桌面收拾干凈好。9.交通工具進步【詳解】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交通工具都在不斷改進。從原來的獨輪車、到后來的兩輪車,到現(xiàn)在的火車、汽車、飛機等等,交通工具不斷改進,反映了人類歷史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10.做工思考創(chuàng)造勞動【詳解】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一切創(chuàng)造靠勞動,勞動要靠手和腦。11.綠黃掉落【詳解】子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直至干枯脫離。樹葉春天氣候溫暖,水分充足會變綠,變黃的季節(jié)是秋季,隨著氣溫下降,樹木為了減少水分蒸發(fā),樹葉會干枯脫落。12.燙【詳解】觀察點燃的蠟燭時,要防止被火苗或蠟燭油燙傷。在上科學課和做實驗時,我們要輕聲交流,別人發(fā)言時要認真聽取,放器材要注意安全,嚴格遵守科學課的規(guī)則,使用加熱的儀器注意安全,防止燙傷。13.鼻子舌頭【詳解】人體的感覺器官有眼、耳、舌、腦和皮膚,眼睛可以觀察事物,耳朵可以聽到聲音,鼻子可以聞到氣味,舌頭可以分辨味道,皮膚可以感受感覺。14.毛褲【詳解】人們?yōu)榱藵M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利用羊身上的羊毛可以織出毛線和毛褲。15.勤動腦思考走進【詳解】我們小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勤動腦,愛思考,這樣才能走進科學,去探索科學的奧秘。16.自然物人工世界【解析】【詳解】17.步行馬車汽車【詳解】18.藥用葉【詳解】19.樹葉【詳解】20.楊樹柳樹臭椿銀杏樹【詳解】21.聞嘗【詳解】22.兩種舌頭鼻子【詳解】23.暗箱聽診器生病【詳解】24.敲打火車【詳解】25.感覺器官感覺器官的延伸【詳解】工具能夠幫助人類做許多人類不能做的事情,擴大了人的視野,延伸了人的肢體,增強了人的力量。望遠鏡延伸了視野,顯微鏡延伸了眼睛,助聽器延伸了耳朵,自行車方便出行,延伸了腿和腳。26.A解析:A【詳解】圖中的物品是汽車,汽車是科技發(fā)展的產(chǎn)品,主要是由鋼鐵制造的。27.B解析:B【詳解】耳是聽覺器官,它使我們聽到各種聲音,幫助我們判斷事物,能夠聽到下雨聲、鳥叫聲等,草叢中有一只足球,沒有發(fā)出聲響,耳朵聽不到,能用眼睛看到。28.A解析:A【詳解】物體在斜面上會向下運動,運動形式有滑動和滾動,在斜面上滾小球,小球在重力作用下會越滾越快。29.D解析:D【詳解】根據(jù)對科學家工作的認識,研究水稻、觀察星空、做實驗都是科學家的工作。做飯不是科學家的工作。30.C解析:C【詳解】自然形成的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guī)律自發(fā)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樹木、北極熊不用人們影響就能發(fā)生,屬于自然的;房子是需要人們用木材、水泥土制作才能形成的,不屬于自然形成范疇。31.C解析:C【詳解】秋天到了,天氣涼了,銀杏樹葉和柳樹樹葉都會變黃,都會落掉,松柏樹葉不會變黃,四季常青。32.A解析:A【詳解】有許多東西像洞穴一樣不方便打開,人們只能靠各種信息猜想里面的情況。生活中的暗箱:醫(yī)生用聽診器檢査身體;鐵路檢修工敲火車車輪査找故障和隱患;維修人員用探測器尋找地下管道,所以A符合題意。33.B解析:B【詳解】人的眼、耳、舌、鼻、皮膚等器官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未知的東西不能隨便聞和嘗,會對我們身體造成傷害,所以B符合題意。34.B解析:B【詳解】我們要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陀^事物是極其復雜的,要實現(xiàn)全面觀察,就必須調(diào)動眼、耳、鼻、舌、身等各種感官進行視覺、聽覺、嗅覺、膚覺、觸摸覺、動覺等諸方面的協(xié)同觀察。分析選項可知,不用嘗的方法,觀察蠟燭的味道,可以用手感受蠟燭的光滑程度,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火苗。35.C解析:C【詳解】嗅覺和味覺密切相關(guān),嗅覺能增強味覺的感受。人體的各種感覺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yīng)。當你進食時,嗅覺增強了你的味覺,所以吃東西的時候你會感到的格外的香。36.C解析:C【詳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使用的灶具也在不斷改變,從最開始的柴火到煤球火,然后再到最現(xiàn)代的灶具天然氣灶。37.手【詳解】人體從外界獲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覺,例如:眼是視覺器官,接受光線,耳是聽覺器官,接受聲音,鼻是嗅覺器官,舌是味覺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膚是觸覺器官,感受冷、熱、痛、觸、壓等感覺,要知道物體的軟和硬,要用到的感官是手。38.A解析:A【詳解】自行車、三輪車、汽車都是現(xiàn)在科技發(fā)展制造的交通工具,自行車是兩輪,三輪車是三輪,汽車則是四輪以上。所以,輪子最少的是自行車。39.A解析:A【詳解】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象的功能,用放大鏡能看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根據(jù)對觀察工具的認識,觀察細小的物體,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象的功能。眼睛是視覺器官,肉眼有視覺局限,細小的物體無法看清。玻璃片透明但是不能放大物體圖象,不能看清細小的物體。40.A解析:A【詳解】古代的交通工具大多都是以畜力為動力的,馬車就是以馬為動力的交通工具。汽車和火車都是現(xiàn)代的交通工具,古代沒有。41.C解析:C【詳解】采集巖石標本和調(diào)試產(chǎn)品并不是只有科學家才可以做的,我們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產(chǎn)品的調(diào)試;做完實驗后要收拾桌面,保持桌面的整潔。42.A解析:A【詳解】袁隆平發(fā)明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因此也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43.A解析:A【詳解】輪船、自行車、汽車都是現(xiàn)代的交通工具,獨木舟是古代人用的水上交通工具。44.A解析:A【詳解】生物能生長,能繁殖,生長過程需要水和營養(yǎng)。動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們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機體叫做生物?;▽儆谏铮彩亲匀晃?,其他都是物品,所以A符合題意。【點睛】本題考查自然物,要求學生掌握自然物。45.B解析:B【詳解】根據(jù)是否落葉,樹木可以分為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松樹是常綠植物,葉子冬天不變色。46.B解析:B【詳解】47.C解析:C【詳解】48.B解析:B【詳解】49.滾木運送重物【詳解】從古至今,輪子的變化最初,人們用滾木運送重物。后來,人們用木頭做成了輪子,發(fā)明了車。再后來人們把木輪挖空,裝上輪輻,車跑起來更輕巧了。之后人們又給木輪套上鐵皮,車輪更結(jié)實了現(xiàn)代,人們發(fā)明了有彈性的橡膠輪,坐在車上更舒服了,50.A解析:A【詳解】溫度計是測溫儀器的總稱,可以準確的判斷和測量溫度。醫(yī)生用溫度計來測量體溫。二、一年級科學上冊期末復習填空題51.√【詳解】解析:√【詳解】52.×【詳解】解析:×【詳解】53.√【詳解】解析:√【詳解】54.×【詳解】解析:×【詳解】55.×【詳解】解析:×【詳解】56.×【詳解】解析:×【詳解】57.√【詳解】解析:√【詳解】58.√【詳解】解析:√【詳解】59.打開從外部直接【詳解】解析:打開從外部直接【詳解】60.√【詳解】解析:√【詳解】61.×【詳解】解析:×【詳解】62.×【詳解】解析:×【詳解】63.√【詳解】解析:√【詳解】64.×【詳解】解析:×【詳解】65.×【詳解】解析:×【詳解】66.×【詳解】解析:×【詳解】67.√【詳解】解析:√【詳解】68.√【詳解】解析:√【詳解】69.×【詳解】解析:×【詳解】70.×【詳解】解析:×【詳解】71.×【詳解】解析:×【詳解】72.×【詳解】解析:×【詳解】73.×【詳解】解析:×【詳解】74.×【詳解】解析:×【詳解】75.×【詳解】解析:×【詳解】76.×【詳解】植物的葉子中含有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物質(zhì),葉綠素使葉子呈現(xiàn)綠色。植物葉片之所以呈綠色,這是由于其葉肉細胞內(nèi)含有大量綠色色素--葉綠素的緣故。有些植物的葉子為紅色或其它顏色,這主解析:×【詳解】植物的葉子中含有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物質(zhì),葉綠素使葉子呈現(xiàn)綠色。植物葉片之所以呈綠色,這是由于其葉肉細胞內(nèi)含有大量綠色色素--葉綠素的緣故。有些植物的葉子為紅色或其它顏色,這主要由葉片的色素決定,各種色素的不同,植物的葉子顏色也就不同77.×【詳解】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就需要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調(diào)動盡量多的感覺器官參與,獲得全面的信息。解析:×【詳解】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就需要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調(diào)動盡量多的感覺器官參與,獲得全面的信息。78.√【詳解】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等,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分布在這些器官里的神經(jīng)將接受到的各種刺產(chǎn)生的信號傳入大腦,人就有了感覺。解析:√【詳解】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等,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分布在這些器官里的神經(jīng)將接受到的各種刺產(chǎn)生的信號傳入大腦,人就有了感覺。79.×【詳解】科學課上要聽老師安排,認真聽講,不能大聲喧嘩,不能隨意動實驗儀器,取用實驗儀器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等。根據(jù)科學課上的注意事項,上課時要注意聽講,不能三心二意。解析:×【詳解】科學課上要聽老師安排,認真聽講,不能大聲喧嘩,不能隨意動實驗儀器,取用實驗儀器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等。根據(jù)科學課上的注意事項,上課時要注意聽講,不能三心二意。80.√【詳解】放大鏡又稱凸透鏡,平行的光線透過它時,將會發(fā)生偏折,聚集到一個點上。放大鏡能夠會聚光線,形成強光和高溫,不能用放大鏡看太陽,以免對眼睛造成傷害。解析:√【詳解】放大鏡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