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白喉個案護理_第1頁
小兒白喉個案護理_第2頁
小兒白喉個案護理_第3頁
小兒白喉個案護理_第4頁
小兒白喉個案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白喉個案護理一、案例背景與評估(一)患者基本信息張某,男,3歲,籍貫為山東省臨沂市,于2025年7月10日因“發(fā)熱、咽痛4天,出現(xiàn)犬吠樣咳嗽及聲音嘶啞2天”入院?;純焊改妇w健,無傳染病史,否認家族遺傳性疾病史?;純阂寻磭矣媱澝庖呓臃N疫苗,但家長自述因“接種后輕微發(fā)熱”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加強針接種。(二)發(fā)病過程患兒于7月6日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8.5℃,伴輕微咽痛,家長自行給予“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笨诜?,體溫可暫時降至37.8℃,但咽痛癥狀無緩解。7月8日患兒出現(xiàn)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明顯,吞咽時哭鬧加劇,拒食固體食物,僅少量飲用溫開水。7月9日家長發(fā)現(xiàn)患兒咽部有白色膜狀物,遂至當?shù)匦l(wèi)生院就診,予“頭孢克洛干混懸劑”口服治療1天,癥狀無改善,為求進一步診治轉入我院。(三)入院查體T38.9℃,P130次/分,R32次/分,BP90/60mmHg,體重15k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呼吸略促,口唇無發(fā)紺。頸部淋巴結腫大,左側頸部可觸及2個直徑約1.5cm×1cm腫大淋巴結,質(zhì)軟,有壓痛,活動度可。咽部充血明顯,扁桃體Ⅱ度腫大,表面可見灰白色假膜,范圍約2cm×1.5cm,不易拭去,強行剝離后創(chuàng)面有少量出血。心率130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腹平軟,無壓痛,肝脾未觸及腫大。四肢活動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輔助檢查1.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3.5×10?/L,中性粒細胞比例78%,淋巴細胞比例20%,血紅蛋白125g/L,血小板計數(shù)250×10?/L。2.尿常規(guī):尿蛋白(±),其余指標正常。3.咽拭子涂片及培養(yǎng):檢出白喉棒狀桿菌。4.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32次/分,未見明顯ST-T改變。5.胸部X線片:雙肺紋理略增粗,未見實變影。6.肝腎功能:谷丙轉氨酶35U/L,谷草轉氨酶40U/L,尿素氮5.0mmol/L,肌酐45μmol/L,均在正常范圍。7.心肌酶譜: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5U/L(正常參考值0-24U/L),肌紅蛋白35ng/ml(正常參考值0-70ng/ml),肌鈣蛋白I0.03ng/ml(正常參考值0-0.04ng/ml)。(五)診斷結果根據(jù)患兒臨床表現(xiàn)、流行病學史及輔助檢查結果,診斷為“咽白喉(普通型)”。二、護理問題與診斷(一)體溫過高與白喉棒狀桿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有關。患兒入院時體溫38.9℃,且病史中存在反復發(fā)熱情況。(二)急性疼痛(咽痛)與咽部炎癥及假膜形成有關?;純罕憩F(xiàn)為吞咽時哭鬧加劇,拒食固體食物。(三)營養(yǎng)失調(diào):低于機體需要量與咽痛導致進食困難有關?;純航?天僅少量飲用溫開水,進食量明顯減少。(四)有傳播感染的風險與白喉棒狀桿菌具有傳染性有關。白喉為法定乙類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五)潛在并發(fā)癥:心肌炎、喉梗阻心肌炎:白喉棒狀桿菌產(chǎn)生的外毒素可侵犯心肌,患兒心肌酶譜中CK-MB略高于正常,存在發(fā)生心肌炎的潛在風險。喉梗阻:患兒已出現(xiàn)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提示喉部可能受累,若病情進展,假膜脫落或喉部水腫可導致喉梗阻。(六)焦慮(家長)與患兒病情較重、對疾病預后不確定有關。家長因患兒癥狀無改善且出現(xiàn)新的癥狀而表現(xiàn)出明顯的擔憂和焦慮。三、護理計劃與目標(一)針對體溫過高護理計劃:密切監(jiān)測體溫變化,每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當體溫超過38.5℃時,給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頭部冷敷等),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退熱藥物;保證患兒充足的液體攝入,促進散熱。目標:患兒體溫在48小時內(nèi)降至38℃以下,72小時內(nèi)恢復至正常范圍(36-37.2℃)。(二)針對急性疼痛(咽痛)護理計劃:評估患兒咽痛程度,采用FLACC疼痛評分量表每6小時評估一次;保持室內(nèi)空氣濕潤,濕度維持在55%-65%;遵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治療,減輕咽部炎癥和水腫;提供溫涼的流質(zhì)飲食,避免過熱、過冷及刺激性食物。目標:患兒咽痛癥狀在72小時內(nèi)明顯緩解,F(xiàn)LACC疼痛評分降至3分以下,能夠順利進食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三)針對營養(yǎng)失調(diào):低于機體需要量護理計劃:評估患兒營養(yǎng)狀況,記錄每日進食量和飲水量;根據(jù)患兒咽痛程度,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從溫涼流質(zhì)逐漸過渡到半流質(zhì)、軟食;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靜脈補液,補充能量和電解質(zhì)。目標:患兒每日液體攝入量不少于800ml,進食量逐漸增加,住院期間體重無明顯下降(波動在±0.5kg以內(nèi))。(四)針對有傳播感染的風險護理計劃:對患兒實施呼吸道隔離,隔離至癥狀消失后連續(xù)2次咽拭子培養(yǎng)陰性(間隔24小時);限制探視人員,探視者需佩戴口罩;患兒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嚴格按照消毒規(guī)范處理;醫(yī)護人員接觸患兒前后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操作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目標:住院期間無交叉感染發(fā)生,患兒出院時達到解除隔離標準。(五)針對潛在并發(fā)癥:心肌炎、喉梗阻針對心肌炎:護理計劃:密切觀察患兒心率、心律變化,每日聽診心率不少于4次;監(jiān)測心肌酶譜、心電圖等指標,遵醫(yī)囑定期復查;保證患兒臥床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遵醫(yī)囑給予營養(yǎng)心肌藥物。目標:住院期間患兒不發(fā)生心肌炎,或若發(fā)生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并得到有效治療,心肌酶譜和心電圖逐漸恢復正常。針對喉梗阻:護理計劃:密切觀察患兒呼吸情況,包括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及有無吸氣性呼吸困難、三凹征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備好吸痰用物及急救設備(如氣管切開包等);避免患兒劇烈哭鬧,減少喉部刺激。目標:住院期間患兒不發(fā)生喉梗阻,或若發(fā)生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緊急處理,維持呼吸道通暢。(六)針對焦慮(家長)護理計劃:主動與家長溝通,耐心解答家長的疑問,向家長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案及預后情況;及時向家長反饋患兒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鼓勵家長參與患兒的護理過程,增強其信心。目標:家長焦慮情緒在72小時內(nèi)得到緩解,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四、護理過程與干預措施(一)體溫過高的護理入院后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護,每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并記錄在體溫單上。7月10日10:00患兒體溫38.9℃,給予溫水擦?。ㄋ疁?2-34℃),擦拭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部位,每次擦浴時間15-20分鐘,擦浴后30分鐘復測體溫為38.3℃。16:00患兒體溫再次升至39.1℃,遵醫(yī)囑給予布洛芬混懸液5ml口服,用藥后30分鐘復測體溫38.5℃,1小時后復測體溫37.9℃。鼓勵患兒多飲水,告知家長少量多次喂水的重要性,患兒當日飲水量約600ml。保持室內(nèi)通風,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室溫維持在22-24℃。7月11日8:00體溫37.8℃,12:00體溫37.5℃,未再使用退熱藥物;7月12日8:00體溫36.8℃,恢復正常。(二)急性疼痛(咽痛)的護理入院時采用FLACC疼痛評分量表評估患兒咽痛程度,評分為6分(哭鬧明顯,拒絕進食)。保持室內(nèi)濕度在60%左右,使用加濕器調(diào)節(jié)濕度。遵醫(yī)囑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1ml+生理鹽水2ml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霧化后協(xié)助患兒漱口(嬰幼兒可飲水),以減少口腔殘留藥物。7月10日15:00首次霧化后30分鐘評估,F(xiàn)LACC疼痛評分為4分。提供溫涼的米湯、牛奶等流質(zhì)食物,避免過熱食物,告知家長食物溫度以38℃左右為宜,以免刺激咽部。7月11日8:00評估FLACC疼痛評分為3分,患兒可少量進食流質(zhì)食物;16:00評估評分為2分;7月12日8:00評估評分為1分,患兒咽痛明顯緩解。(三)營養(yǎng)失調(diào):低于機體需要量的護理入院時評估患兒營養(yǎng)狀況,近2天進食量極少,精神萎靡。記錄24小時出入量,包括進食量、飲水量、尿量等。7月10日給予溫涼米湯、牛奶等流質(zhì)食物,少量多次喂養(yǎng),每次10-20ml,間隔30分鐘-1小時,當日進食量約200ml,飲水量600ml,尿量約400ml。因患兒進食量不足,遵醫(yī)囑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維生素C注射液1g靜脈滴注,每日1次,補充能量和維生素。7月11日患兒咽痛減輕,改為半流質(zhì)飲食,如稀粥、爛面條等,當日進食量約400ml,飲水量800ml,尿量約600ml。7月12日患兒可進食軟食,如軟米飯、雞蛋羹等,進食量逐漸增加,當日進食量約600ml,飲水量700ml,尿量約700ml。住院期間每日測量體重,7月10日體重15kg,7月15日體重14.8kg,體重無明顯下降。(四)有傳播感染風險的護理將患兒安置在單人隔離病房,病房門口懸掛“呼吸道隔離”標識,告知家長隔離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限制探視人員,僅允許患兒父母探視,探視時必須佩戴一次性醫(yī)用口罩,探視前后進行手衛(wèi)生?;純旱奶狄?、嘔吐物等分泌物用含氯消毒液(濃度500mg/L)浸泡30分鐘后再處理,餐具使用后煮沸消毒30分鐘。醫(yī)護人員進入病房時佩戴一次性醫(yī)用口罩、工作帽,接觸患兒體液、分泌物時佩戴手套,操作完畢后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病房內(nèi)物體表面、床單位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濃度500mg/L)擦拭消毒2次。7月14日、7月15日連續(xù)2次咽拭子培養(yǎng)均為陰性,達到解除隔離標準。(五)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心肌炎的預防與觀察:(1)密切觀察患兒心率、心律變化,每6小時聽診心率一次,記錄心率數(shù)值及節(jié)律情況。7月10日-7月12日心率波動在120-130次/分,節(jié)律整齊。(2)7月12日遵醫(yī)囑復查心肌酶譜:CK-MB20U/L,恢復至正常范圍,其余指標均正常。(3)7月14日復查心電圖:竇性心律,心率110次/分,未見異常。(4)保證患兒充足休息,減少活動量,避免哭鬧,患兒臥床休息期間,協(xié)助家長為患兒進行肢體被動活動,預防靜脈血栓形成。(5)遵醫(yī)囑給予維生素C注射液、輔酶Q10口服溶液等營養(yǎng)心肌藥物。喉梗阻的預防與觀察:(1)密切觀察患兒呼吸情況,每2小時觀察一次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有無吸氣性呼吸困難、三凹征(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凹陷)等。7月10日-7月12日患兒呼吸頻率波動在28-32次/分,無三凹征。(2)保持呼吸道通暢,備好吸痰用物、氧氣裝置及氣管切開包等急救物品,置于床旁備用。(3)避免患兒劇烈哭鬧,通過講故事、玩玩具等方式安撫患兒情緒,減少喉部刺激。(4)7月13日患兒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癥狀明顯緩解,呼吸平穩(wěn)。(六)家長焦慮的護理入院后主動與家長溝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白喉的病因、傳播途徑、治療方法及預后,告知家長只要及時治療,大多數(shù)患兒預后良好。每日定時向家長反饋患兒的病情變化,如體溫下降情況、咽痛緩解程度、進食量增加情況等,讓家長了解治療效果。耐心解答家長的疑問,對于家長擔心的并發(fā)癥問題,詳細解釋預防措施和觀察要點,減輕其擔憂。鼓勵家長參與患兒的喂養(yǎng)、協(xié)助患兒漱口等護理過程,增強其對護理工作的信心。7月12日與家長交流時,家長表示焦慮情緒明顯減輕,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五、效果評價與數(shù)據(jù)分析(一)體溫過高患兒入院時體溫38.9℃,通過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等措施,7月11日8:00體溫降至37.8℃,7月12日8:00體溫恢復至36.8℃,達到了72小時內(nèi)體溫恢復正常的目標。體溫變化趨勢如下:7月10日10:0038.9℃→10:3038.3℃→16:0039.1℃→16:3038.5℃→17:0037.9℃→7月11日8:0037.8℃→12:0037.5℃→7月12日8:0036.8℃。(二)急性疼痛(咽痛)入院時FLACC疼痛評分為6分,經(jīng)過霧化吸入、飲食調(diào)整等護理措施,7月10日15:00評分為4分,7月11日8:00評分為3分,16:00評分為2分,7月12日8:00評分為1分,達到了72小時內(nèi)FLACC疼痛評分降至3分以下的目標,患兒能夠順利進食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三)營養(yǎng)失調(diào):低于機體需要量患兒入院時進食量極少,通過個性化飲食方案和靜脈補液,每日進食量和飲水量逐漸增加。7月10日進食量約200ml,飲水量600ml;7月11日進食量約400ml,飲水量800ml;7月12日進食量約600ml,飲水量700ml。每日液體攝入量均超過800ml,住院期間體重從15kg降至14.8kg,波動在±0.5kg以內(nèi),達到了預期目標。(四)有傳播感染的風險通過嚴格的呼吸道隔離措施、消毒處理及防護措施,住院期間未發(fā)生交叉感染。7月14日、7月15日連續(xù)2次咽拭子培養(yǎng)均為陰性,患兒出院時達到解除隔離標準,實現(xiàn)了無交叉感染發(fā)生的目標。(五)潛在并發(fā)癥心肌炎:患兒住院期間心率維持在正常范圍且節(jié)律整齊,7月12日復查心肌酶譜CK-MB恢復至20U/L,7月14日復查心電圖正常,未發(fā)生心肌炎,達到了預期目標。喉梗阻:患兒呼吸平穩(wěn),無吸氣性呼吸困難、三凹征等表現(xiàn),7月13日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癥狀明顯緩解,未發(fā)生喉梗阻,實現(xiàn)了維持呼吸道通暢的目標。(六)家長焦慮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和反饋,家長焦慮情緒在72小時內(nèi)得到緩解,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六、護理反思與改進(一)護理過程中的亮點體溫監(jiān)測及時準確,根據(jù)體溫變化采取了有效的降溫措施,使患兒體溫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正常,避免了高熱對機體的不良影響。疼痛評估規(guī)范,采用FLACC疼痛評分量表動態(tài)評估患兒咽痛程度,為護理措施的調(diào)整提供了依據(jù),有效緩解了患兒的疼痛。隔離措施嚴格到位,從病房管理、探視限制到消毒處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按照規(guī)范執(zhí)行,確保了無交叉感染發(f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