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isfriendstartedtheengineandbegantotaxiontotherunwayoftheairport.Mr.Johnsonhadheardthatthemostdangerous茶葉感官審評
審評人員用感官鑒別茶葉的過程。即審評人員運用正常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辨別能力,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審評,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的目的。一、審評的定義評:1.議論,評論。2.判出高下。審:仔細、反復分析、研究CONTENTS1234審評室環(huán)境要求審評用具審評用水
審評操作流程1審評環(huán)境要求室內墻壁、天花板及家具漆成白色,可安裝模擬日光的標準光管備作自然光較差時候使用。干評臺工作面照度宜在1000lx;濕評臺工作面照度不低于750lx。評茶時,保持安靜??刂圃肼暡坏贸^50dB。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5-27℃。相對濕度75%。茶葉感官審評室應坐南朝北,北向開窗。面積按評茶人數和日常工作量而定,最小不得小于15㎡。室內色調為白色或淺灰色,無色彩、無異味干擾。光線均勻、充足、避免陽光直射。自然光線不足時,應有輔助照明。輔助光源光線應均勻、柔和、無投影。(一)評茶室的要求2審評用具1、干評臺:高度800mm~900mm,寬度600mm~750mm,臺面為黑色亞光。
2、濕評臺:高度750mm~800mm,寬度450mm~500mm,臺面為白色亞光。
3、樣茶柜架:一般在濕評臺后方,也有放在濕評臺側邊靠壁。(一)評茶臺1、評茶盤:
木板或膠合板制成,正方形,外圍邊長230mm,邊高33mm,盤的一角開有缺口,缺口呈倒等腰梯形,上寬50mm,下寬30mm。涂以白色油漆,無氣味。
2、分樣盤
木板或膠合板制,正方形,內圍邊長320mm,標高35mm。盤的兩端各開一缺口,涂以白色,無氣味。
3、葉底盤
黑色葉底盤和白色搪瓷盤。黑色葉底盤為正方形,外徑:邊長100mm,邊高15mm,供審評精制茶用;搪瓷盤為長方形,外徑:長230mm,寬170mm,邊高30mm。一般供審評初制茶葉底用。
(二)評茶用具4、評茶杯碗5、天平感量0.1g。6、計時器定時鐘或特制砂時計,精確到秒。7、網匙不銹鋼網制半圓形小勺子,撈取碗底沉淀的碎茶用。8、茶匙不銹鋼或瓷匙,容量約10mL。9、湯杯10、吐茶桶11、燒水壺3審評用水(一)用水的選擇只要是理化及衛(wèi)生指標符合國家標準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各項規(guī)定的天然水和人工飲用水均可作為評茶用水。同一批茶葉審評用水水質應一致。(二)泡茶的水溫水浸出物:茶葉經沖泡后的茶湯中所有可檢測的可溶性物質,水浸出物含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葉品質的優(yōu)劣。水溫標準是100℃。佛滾過度的水或不到100℃的開水用來泡茶,都不能達到評茶的良好效果。(三)茶水的比例審評實訓中,一般情況下,除了烏龍茶審評的茶水比例為1:22,其他茶類的茶水比例為1:50。比如毛茶審評杯容量為250ml,則應稱取茶樣5g。
(四)泡茶的時間茶類沖泡時間/min綠茶4紅茶5烏龍茶(條形、卷曲型、螺釘型)5烏龍茶(圓結型、拳曲型、顆粒型)6白茶5黃茶54審評操作流程(一)茶葉審評基本程序茶葉感官審評是評茶人員運用正常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辨別能力,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與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審評,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的目的。感官審評分為干茶審評和開湯審評,俗稱干看和濕看,即干評和濕評。一般情況下以濕評為主,審評茶葉品質還是應外形內質兼評為好。一、取樣1、勻堆取樣法:扦樣點不少于八點。2、就件取樣法:上、中、下、左、右五個部位各扦一把小樣。3、隨機取樣法:4、壓制茶取樣:采用每塊(個)中段或對角線的部分取樣,不少于五點,用手或工具解散法,然后用四分法縮分到約200g。舉例:1、壓制茶取樣時,當單塊茶重量在500g以上時,可將其()鋸成四份。A、隨機B、沿對角線C、沿中線D、沿任意線2、縮分的茶樣能代表該批茶樣的整體水準。3、縮分的茶樣能代表該批茶樣的實際等級。二、評外形1、外形審評方法1.1將縮分后的有代表性的茶樣100g~200g,置于評茶盤中,雙手握住茶盤對角,用回旋篩轉法,使茶樣按粗細、長短、大小、整碎順序分層并順勢收于評茶盤中間呈圓饅頭形,根據上層(也稱面張、上段)、中層(也稱中段、中檔)、下層(也稱下段、下腳),按5.2的審評內容,用目測、手感等方法,通過翻動茶葉、調換位置,反復察看比較外形。1.2初制茶按5.3.1.1方法,用目測審評面張茶后,審評人員用手輕輕地將大部分上、中段茶抓在手中,審評沒有抓起的留在評茶盤中的下段茶的品質,然后,抓茶的手反轉、手心朝上攤開,將茶攤放在手中,用目測審評中段茶的品質。同時,用手掂估同等體積茶(身骨)的重量。1.3精制茶按5.3.1.1方法,用目測審評面張茶后,審評人員雙手握住評茶盤,用“簸”的手法,讓茶葉在評茶盤中從內向外按形態(tài)呈現從大到小的排布,分出上、中、下檔,然后目測審評。舉例:1、審評毛茶外形時,對照標準樣,看完面裝茶(上段茶)后,撥開面裝茶抓起放在()。A、隨意B、樣品罐C、樣匾邊沿D、評茶盤2、用目測審評面張茶后,將抓茶的手反轉、手心朝上攤開,將茶攤放在手中,用目測審評中段茶的(),并預估身骨輕重。A、整碎情況B、勻整度C、顆粒大小D、品質情況三、稱樣天平的使用方法(詳見P9)基本原則:1、游碼指向紅色0刻度線;2、遵循左物右碼原則。四、沖泡、瀝茶湯茶水比例1:501:22沸水沖泡,以“慢快慢”的速度沖泡滿杯,加水量與杯口平齊。沖泡時從第一杯開始計時,蓋孔朝向杯柄。倒茶湯時,杯應臥擱在碗口上,杯中殘余茶汁應完全濾盡。五、評湯色湯色靠視覺審評。茶葉開湯后,茶葉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為湯色,又稱水色。湯色易受光線強弱、茶碗規(guī)格、容量多少、排列位置、沉淀物多少、沖泡時間長短等各種外因的影響。六、聞香氣香氣依靠嗅覺而辨別。一手持杯,一手持蓋,靠近鼻孔,半開杯蓋,嗅評杯中香氣,每次持續(xù)2~3s,后隨即合上杯蓋,可反復1-2次。聞香氣以熱嗅、溫嗅、冷嗅相結合進行。熱嗅重點是辨別香氣的純異(杯溫約75℃);溫嗅重點是辨別想起的類型與高低(杯溫約45℃);冷嗅主要是了解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杯溫接近室溫)。香氣排隊:一般將香氣好的往前推,次的往后擺。審評香氣時還應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抽煙、擦香脂、肥皂洗手等都會影響鑒別香氣的準確性。七、嘗滋味茶匙取適量(5mL)茶湯于口內,通過吸吮使茶湯在口腔內循環(huán)打轉,接觸舌頭各部位,吐出茶湯或咽下。審評滋味適宜的茶湯溫度為50℃。舉例:1、適合嘗滋味的茶湯溫度是()。A、35-40℃B、45-55℃C、55-60℃D、高于70℃八、看葉底審評葉底主要靠視覺和觸覺來判別。精制茶采用黑色葉底盤,毛茶與烏龍茶等采用白色搪瓷葉底盤。操作時將杯中的茶葉全部倒入葉底盤中,其中白色搪瓷葉底盤要加入適量清水,讓葉底漂浮起來。有時候也直接放入審評蓋的反面。(二)各茶類審評程序5.3.2.2烏龍茶(蓋碗審評法)沸水燙熱評茶杯碗,稱取有代表性茶樣5.0g,置于110ml倒鐘型評茶杯中,快速注滿沸水,用杯蓋刮去液面泡沫,加蓋。1min后,揭蓋嗅其蓋香,評茶葉香氣,至2min瀝茶湯入評茶碗中,評湯色和滋味。接著第二次沖泡,加蓋,1min~2min后,揭蓋嗅其蓋香,評茶葉香氣,至3min瀝茶湯入評茶碗中,再評湯色和滋味。第三次沖泡,加蓋,2min~3min后,評香氣,至5min瀝茶湯入評茶碗中,評湯色和滋味。最后聞嗅葉底香,并倒入葉底盤中,審評葉底,結果以第二次沖泡為主要依據,綜合第一、第三次,統(tǒng)籌評判。(三)審評因子一、“五項因子”名優(yōu)茶和初制茶的審評按照茶葉的外形(包括形狀、嫩度、色澤、勻整度和凈度)、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項因子”進行。DB44T820-2010《地理標志產品鳳凰單叢(樅)茶》二、“八項因子”精制茶的審評則按照茶葉外形的形狀、色澤、整碎和凈度,內質的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八項因子”進行。GB/T14456.2-2008《綠茶第2部分:大葉種綠茶》三、審評因子的審評要素1、外形形狀:指產品的造型、大小、粗細、寬窄、長短等;嫩度:指產品原料的生長程度;色澤:指產品的顏色與光澤度;勻整度:指產品的整碎的完整程度;凈度:指茶梗、茶片及非茶葉夾雜物的含量。如磚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澤黃褐色,發(fā)花普遍(茯磚)如條索肥壯多金毫,色澤烏褐,鮮潤,勻凈。(英紅九號金毛毫)如芽葉部分連枝,葉緣尚垂卷、尚勻,毫心尚顯,葉張尚嫩,尚灰綠,含少量黃綠片(二級白牡丹)2、湯色:茶湯的顏色種類與色度、明暗度和清濁度等。如深紅明亮(特級六堡)、綠稍暗帶黃(五級蒸青綠茶)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拉薩面試題精 編:職業(yè)規(guī)劃與面試技巧
- 農業(yè)科技行業(yè)面試題庫及答案精 編
- 福建省南安市國光中學2026屆高二化學第一學期期中預測試題含解析
- 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生物多樣性公約》
- 熱水器工作原理與使用維護指南
- 三高防治工作匯報
- 專業(yè)文檔分享:教資拼音面試題庫攻略
- 外國人打擊處理工作匯報
- 脫髓鞘病與先天腦畸形影像
- 細胞的衰老、凋亡與癌變研究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案(第3單元)(教學反思有內容+二次備課版)
- 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防控指南
- 手術室護理個案分析
- 2025年可靠性工程師MTBF計算強化練習
- DB4451T 4-2023 潮州工夫茶藝技術規(guī)程
- HY/T 0457-2024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調查與評估技術規(guī)程海草床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機電池塊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廣東省中考地理試題卷(標準含答案)
- KYT考試題及答案
- 聚合工藝作業(yè)培訓課件
- 船舶代理公司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