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填空題(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教室的門高2dm B.人耳能聽到各種頻率的聲音C.中學生跑100m一般用時30s D.成年人走一步的距離約為0.75m2.口罩成為常態(tài)防疫“神器”,戴眼鏡的人們常因口罩佩戴出現鏡片模糊的情況,這是液化現象。下列實例中與它物態(tài)變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葉或樹葉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D.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變干了3.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神舟十四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后,認為神舟十四號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選擇的參照物是()A.地球 B.天和核心艙 C.太陽 D.神舟十四號4.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響度來判斷的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C.“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D.“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5.一小丑在平面鏡前自我欣賞,他看到的像應該是下圖中哪一個()A. B. C. D.6.下列事例中能說明聲波傳遞能量的是()A.古代在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號角的回聲能判斷冰山的距離B.醫(yī)生能通過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肺狀況C.利用聲吶探測魚群D.外科醫(y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7.如圖為某同學沿直線先騎車然后步行時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該同學全程做勻速直線運動②該同學步行的路程為1440m③該同學騎車過程的平均速度為6m/s④該同學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1.2m/s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二、填空題(7小題,每空1分,共21分)8.完成下列單位換算:50cm=m;1.5h=s;10m/s=km/h。9.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一支用后未甩的體溫計示數是38.5℃,一位粗心的護士把它消毒后給病人測體溫。如果被測病人的實際體溫是37.5℃,體溫計的示數是。如果被測病人的實際體溫是39℃,那么體溫計的示數是。10.在學校學校運動會上增加了一項有趣的比賽-吹氣球。如圖所示,氣球越來越大,突然“啪”的一聲破裂。氣球破裂時發(fā)出的聲音是由于球內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周圍空氣的劇烈而產生的;聲音以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四周的同學們聽到氣球爆破聲是通過傳入耳中的。11.減少噪聲的措施在生活中常見的有:①戴防聲耳罩;②給汽車的排氣管加裝消音管;③在道路兩旁加裝玻璃墻。上述例子對應減少噪聲的措施分別是:①在處;②在③在中。12.英國科學家研發(fā)出“激光橡皮”,專門用來除去白紙上黑色碳粉的字跡。在均勻的空氣中激光是沿的,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為碳蒸氣,字跡消失。太陽發(fā)出的光,要經過大約8min才能到達地球,請你估算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km。13.醫(yī)學上針對外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其原理是醫(yī)生用一種叫氯乙烷的氣態(tài)有機物,裝瓶時通過加壓使其(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對準人的傷口處噴射,又在皮膚上迅速(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同時(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使人體受傷部位溫度降低,皮膚血管收縮,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變慢,另外局部麻醉,人的傷痛很快消失,同時防止傷口處形成淤血。14.小明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m處,這時小明在鏡中的像距離鏡面為m;若把平面鏡平行移動到原來小明所成像的位置,此時像與小明相距m,此過程中像的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三、作圖題(3小題,共6分)15.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和它的大?。?6.如圖所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17.圖所示,由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其中一條反射光線經過A點,試完成其光路圖。四、實驗題(3小題,每空1分,共19分)18.(1)圖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圓筒的直徑d為cm;圖2中,秒表的讀數為s。(2)圖3所示是醫(yī)學上用來測量的儀器,它的分度值是,當前的示數是℃。19.如圖甲所示,小明同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為了讓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擇較(選填“暗”或“亮”)的環(huán)境下進行實驗;(2)實驗開始時,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放置,然后只點燃蠟燭A,移動未點燃的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關系;(3)玻璃板后面不點燃的蠟燭B卻好像點燃了,若在蠟燭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圖乙所示,這是小明同學根據實驗在方格紙上描繪的蠟燭A和蠟燭A的像位置圖,分析圖像可得出結論:;(5)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與同桌的相同。于是突發(fā)奇想將兩塊手表替代A、B蠟燭,正立于玻璃板兩側(如圖丙所示),此時A手表指針指在9點整,那么B手表的指針應調至點才能與A手表指針的像完全重合。20.如圖所示,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1)實驗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選填“陡”或“緩”),目的是便于測量;(2)若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會導致AC段的時間測量偏(選填“長”或“短”),則計算出的AC段的速度偏(選填“大”或“小”);(3)某次實驗中,測得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下滑到C點所用時間tAC=0.8s,則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下滑到B點所用時間tAB=0.5s,則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保留2位小數);(4)如圖所示,與小車下滑過程中所做運動相符的是。五、計算題(2小題,共13分)21.李文的家距學校900m遠,某天他上學時,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1)他上學所用的時間是多少?(2)他上學時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2.高鐵的運行大大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下表是德州到北京的G1570次列車運行時刻表。根據列車運行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德州東天津南北京南到站時間12:1212:58發(fā)車時間11:2812:18里程/km0205306(1)列車從天津南到北京南的平均速度約為多少?(2)若G1570列車全長400m,當以速度180km/h通過某隧道時,從車頭開始進入隧道到車尾完全通過隧道所需時間為2min,求隧道長?六、綜合能力題(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23.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的沸騰。(1)調整好器材,用酒精燈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時開始計時,小明每隔1min觀察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同時注意觀察水中發(fā)生的現象,直至水沸騰并持續(xù)4min后停止讀數,將所得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時間/min01245678溫度/℃9092949898989898①小明觀察到:第6min時,水中氣泡的情形應為圖乙中圖(選填“C”或“D”);②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③根據實驗數據,猜想當時的氣壓可能(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2)當水沸騰時,水的溫度(選填“上升”、“不變”或“下降”),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主要成分應該是(選填“空氣”或“水蒸氣”或“二氧化碳”);(3)水沸騰后,水面上出現大量“白氣”。如果突然停止加熱,水面上出現“白氣”會比停止加熱前(“多”或“少”)一些;(4)星期天,小華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量少了點,于是小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華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24.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時,小明把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紙板a、b豎直立在平面鏡上,具體操作如下:(1)如圖甲所示,紙板上的虛線ON垂直于平面鏡,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AO入射到O點,使∠AON=30°,經平面鏡反射沿OB射出,反射角=度。改變光束AO入射的角度,使AO遠離ON,則反射角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如圖乙所示,將圖甲中右側的紙板b沿著ON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在紙板b上(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3)如圖丙所示,將紙板ab向后傾斜一定角度,讓光束貼著紙板沿AO入射到O點,在紙板b上(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25.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人工降雨原來,地表水變成的水蒸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團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粒直徑只有0.01毫米左右,能長時間地懸浮在空中,當它們遇到某些雜質粒子(稱為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現小冰晶,水汽就會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結,使小冰晶長成雪花,許多雪花粘在一起成為雪片,當雪片大到足夠重時就從高空飄落下來,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過程中碰撞水滴,水滴凝結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稱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溫度高于0℃的暖區(qū)就熔化為水滴,便下起雨來。有云未必就下雨,是因為冰晶的數目太少了,運用云和降水的物理學原理,通過向云中撒播催化劑(鹽粉、干冰或碘化銀等),使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稱為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過散播催化劑,影響云的物理過程,使在一定條件下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發(fā)而產生降水;也可使本來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散播催化劑的方法有飛機在云中撒播、用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燒碘化銀焰劑等。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銀只是滄海一粟,在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人們絕不會感覺到碘化銀的存在,人工降雨已有一段歷史,技術較為成熟,不必對是否造成環(huán)境污染心存疑慮,碘化銀作為人工降雨的物質比干冰更好,碘化銀可以在地上散播,利用氣流上升的作用,飄浮到空中的云層里,因此利用碘化銀比干冰降雨更簡便易行。(1)施行人工降雨時,飛機在云層里撒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熱,使云層中的水蒸氣遭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漸變大,在下落過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來;(均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2)上面的文章內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中放熱的有:、、;(3)聽到雷聲知道將要下雨,說明聲音可以傳遞(選填“信息”或“能量”);(4)面對缺水,試說出一種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教室門的高度在2m=20dm左右,故A錯誤;B.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故B錯誤;C.中學生跑100m一般用時在15s左右,故C錯誤;D.成年人走一步的距離在75cm=0.75m左右,故D正確。故選D。
【分析】根據對長度、時間和頻率的認識判斷。2.【答案】B【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是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是熔化過程,A不符合題意;B.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B符合題意;C.霜是氣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凝華過程,C不符合題意;D.冰凍的衣服變干是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升華過程,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分析】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升
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要放熱。3.【答案】B【解析】【解答】AC.以地球、太陽為參照物時,神舟十四號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神舟十四號是運動的,故AC不符合題意;B.神舟十四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后,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神舟十四號與核心艙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神舟十四號是靜止的,故B符合題意;D.當描述物體本身的運動情況時,不選取自身為參照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分析】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4.【答案】B【解析】【解答】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A不符合題意;B.“隔墻有耳”,聲源與人耳之間存在墻這種介質,說明固體也能傳聲,B符合題意;C.“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響度大,C不符合題意;D.“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聲音的大小,即響度,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分析】“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固體也能傳聲;“震耳欲聾”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主要說明聲音的響度。5.【答案】B【解析】【解答】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關于平面鏡成軸對稱關系,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6.【答案】D【解析】【解答】ABC.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號角的回聲能夠判斷冰山的距離,醫(yī)生通過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或者利用聲吶探測魚群,都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BC不符合題意;D.外科醫(y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故D符合題意。故選D。
【分析】根據描述分析各個選項中聲音利用的知識判斷。7.【答案】A【解析】【解答】①根據圖像可知,OA段和AB段圖像的斜率不同,說明兩端路程的速度大小不同,即做變速運動,故①錯誤;
②0~5min該同學騎行,5~25min該同學步行,因此該同學步行的路程為:3240m-1800m=1440m,故②正確;
③由圖像可知,0~5min行駛的路程是s1=1800m,則0~5min該同學的速度為v1=s④.由圖像可知,該同學行駛的總路程為s=3240m,總時間為t=25min=1500s則該同學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v=故④錯誤。故選A。
【分析】①②③根據圖象讀出0~5min和5~25min行駛的路程該同學步行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計算該同學在這兩段的速度,然后比較做出判斷;
④根據圖象讀出該同學整個過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計算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8.【答案】0.5;5400;36【解析】【解答】(1)cm化m,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100,即:50cm=50×10-2m=0.5m;(2)h化s,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00,即:1.5h=1.5×3600s=5400s;(3)m/s化km/h,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即:10m/s=10×3.6km/h=36km/h。
【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9.【答案】35℃~42℃;38.5℃;39℃【解析】【解答】體溫計的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使得溫度下降時,溫度計細玻璃管內的液柱無法回到玻璃泡內,所以,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一支用后未甩的體溫計示數是38.5℃,一位粗心的護士把它消毒后給病人測體溫。如果被測病人的實際體溫是37.5℃,體溫計的示數是38.5℃。如果被測病人的實際體溫是39℃,那么體溫計的示數是39℃。
【分析】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體溫計遇到高溫液柱升高,遇到低溫,液柱不會下降。10.【答案】振動;聲波;空氣【解析】【解答】(1)根據聲音產生的條件可知,氣球破裂時由于空氣的振動而發(fā)出很響的聲音。(2)根據聲音的傳播方式可知,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的。(3)氣球破裂時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這種介質傳入人耳的。
【分析】①聲音是由發(fā)聲體的振動產生的。
②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③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11.【答案】人耳;聲源處;傳播過程【解析】【解答】解:①戴防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②給汽車的排氣管加裝消音管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方法;③在道路兩旁加裝玻璃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答案為:①人耳;②聲源處;③傳播過程?!痉治觥孔柚孤曇舻漠a生是從聲源處控制噪聲,阻斷聲音的傳播是從傳播途徑處控制噪聲,戴耳罩從人耳處控制噪聲。12.【答案】直線傳播;升華;1.44×【解析】【解答】(1)激光在均勻的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碳蒸汽發(fā)生升華現象。(3)太陽到地球的距離s=vt=3×108m/s×8×60s=1.44×1013.【答案】液化;汽化;吸收【解析】【解答】降溫和加壓都可以使氣體液化,故填液化。液態(tài)氯乙烷對準人的傷口處噴射,壓強降低,在皮膚上迅速汽化。汽化吸熱,故答案為:填吸收。
【分析】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fā)和沸騰。都要吸熱。
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14.【答案】1;4;不變【解析】【解答】由平面鏡成像原理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小明站在平面鏡前1m處,則小明在鏡中的像距離鏡面也是1m。若把平面鏡平行移動到原來小明所成像的位置,則小明距離平面鏡為1m+1m=2m,由于像距等于物距,則此時像與小明相距為2m+2m=4m;由平面鏡成像原理可知,像與物大小相等,所以平面鏡移動過程中,小明大小不變,所以鏡中的像大小也不變。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15.【答案】【解析】【解答】因為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所以入射角為90°﹣30°=6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為60°.如圖所示:點睛:根據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及其度數.
【分析】根據反射定律,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據此作圖標注反射角和大小。16.【答案】【解析】【解答】根據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的規(guī)律作出端點A在平面鏡中的像點A',再用同樣的方法作出B點在平面鏡內的像點B',接下來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圖所示:
【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17.【答案】【解析】【解答】首先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作出點S的對稱點S',再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接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連接AO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反射光線好像是由像點發(fā)出的,由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作出像點后,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再完成光路。18.【答案】1mm;1.10;228.7;體溫;0.1℃;38.3【解析】【解答】(1)①由圖1可知,該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圓筒左側與2.00cm對齊,右側與3.10cm對齊,
所以圓筒的直徑為d=3.10cm-2.00cm=1.10cm。②由圖2可知,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3”和“4”之間,偏向“4”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3min=180s;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48.7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8.7s,
即秒表的讀數為t=180s+48.7s=228.7s。(2)①由圖3可知,這是體溫計,在醫(yī)學上用來測量體溫的儀器。②由圖3可知,體溫計每1℃之間有10個小格,則每個小格代表0.1℃,即該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液面正好在38℃后的第3個小格上,所以該體溫計當前的示數為38.3℃。
【分析】(1)①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秒表的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是兩個表盤的示數之和;
(2)體溫計分度值是指每個最小格所表示的溫度,可以看1℃之間有多少小格,就可計算出每個小格所代表的溫度,也就是分度值,然后根據分度值和液面的具體位置讀出溫度值。19.【答案】暗;垂直;大?。徊荒?;像與物體到鏡面距離相等;3【解析】【解答】(1)周圍的環(huán)境越黑暗,則蠟燭成像越清晰,為了使像更清晰,應選擇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2)實驗開始時,為了能使蠟像A的像與蠟燭B完全重合,玻璃板應與桌面垂直放置。將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與蠟像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故這樣做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不能呈現蠟燭的像。(4)實驗在方格紙上描繪的蠟燭和蠟燭的像位置圖,分析圖像發(fā)現,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所以得出結論:像與物體到鏡面距離相等。(5)由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因此當此時A手表指針指在9點整,那么B手表的指針應調至3點才能與A手表指針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1)進行平面鏡成像實驗時,物體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越大,物體越亮,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越清晰;
(2)實驗開始時,玻璃板應與桌面垂直;另外一支相同的蠟燭與豎立在玻璃板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3)根據平面鏡成的是虛像這一特點,可判斷蠟燭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4)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5)根據物像相對于鏡面對稱的性質: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20.【答案】緩;時間;短;大;1;1.33;C【解析】【解答】(1)實驗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緩,目的是便于測量時間;(2)若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導致記錄小車在AC路程上運動的時間少了,即會導致AC段的時間測量偏短;時間偏小,距離不變,根據v=s(3)由圖可知小車在AC段運動的距離為sAC=80.0cm,小車在AC段運動的平均速度v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下滑到B點的距離sBt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4)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下滑到B點所用時間tAB=0.5s,距離為sAB=40.0cm,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下滑到B點的平均速度為由①②知vAB故上半段運動比較慢,下半段運動的比較快,小車在斜面上是加速運動,上半段的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分析】(1)在擺放斜面時,應考慮如何擺放才能方便計時的問題;
(2)先根據題意判斷時間的偏差,再根據v=s(3)在對刻度尺讀數的時候,要注意看清分度值和量程,還要進行估讀,讀出AC和BC段的距離,求出BC之間的所用時間,根據v=s(4)弄清楚小車在斜面上的速度變化情況,就能確定小車運動的圖像。21.【答案】解:(1)根據題意可知,前半段與后半段的路程均為s1前半段與后半段路程的運動時間分別為t1t2他上學所用的時間t=t1+t2=450s+300s=750s。
答:他上學所用的時間是750s。(2)他上學時走路的平均速度v=s答:他上學時走路的平均速度是1.2m/s?!窘馕觥俊痉治觥浚?)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t=sv求出李軍前半段與后半段路程的運動時間,然后二者相加得到他上學需要的時間;
(2)由平均速度公式22.【答案】解:(1)由表格可知,列車從天津南到北京南的路程為s=306km-205km=101km;所用時間為t=12:58?12:18=40min所以列車的平均速度為v=st=101km(2)已知車速度為v'由v=st可知,列車完全通過隧道行駛的路程為所以隧道的長度為L隧答:隧道長為5600m【解析】【分析】(1)從表格中可得出列車從天津南到北京南的路程和所用時間,根據速度公式v=st求出列車的平均速度;
(2)已知列車的速度和完全通過隧道行駛的時間,根據23.【答案】C;;低于;不變;水蒸氣;多;C【解析】【解答】(1)①根據C圖可知,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增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象,D圖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現象,根據表格信息可知,第6min時,燒杯中的水已經沸騰,水中氣泡的情形應為圖乙中C圖。②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描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③根據表格可知,此時水的沸點是98℃,低于標準大氣壓下的100℃,所以此時的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2)①由表格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②水汽化過程中由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是水蒸氣。(3)由于?;鸷笏嫔戏降臏囟让黠@低于水蒸氣的溫度,熱的水蒸氣遇冷從而發(fā)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氣”,因此水面上出現“白氣”相對多一些。(4)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水的溫度降低,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xù)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水到沸騰有一個過程,水的溫度不可能直接從很低的溫度達到沸點,應該有一個升溫過程,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分析】(1)①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體解剖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BP撰寫攻略
- 駕駛員考試題及答案
- 券商托管面試題及答案
- 家電公司行政管理辦法
- 普洱市重點中學2026屆化學高三第一學期期中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2026屆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聯(lián)考化學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答案
- 專題09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試題)六年級語文部編版-教師版
- 工廠減虧激勵方案模板(3篇)
- 工廠器械防銹措施方案(3篇)
- 高級職稱評定工作總結(3篇)
-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業(yè)務知識培訓課件
- 軟件項目開發(fā)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標準模板)
- GB/T 9797-2022金屬及其他無機覆蓋層鎳、鎳+鉻、銅+鎳和銅+鎳+鉻電鍍層
- GB/T 32288-2015電力變壓器用電工鋼鐵心
- FZ/T 01008-2008涂層織物耐熱空氣老化性的測定
- 精神科病歷書寫精神科病歷書寫及范例
- 《乒乓裁判規(guī)則規(guī)程》考試題庫(附答案)
- 依托自主化裝備建設分布式能源三聯(lián)供項目
- PCB全制程培訓教材
- 應急保障措施及處置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