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化工原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化工原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化工原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化工原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工原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流體在圓形直管中作層流流動時,其管中心最大流速$u_{max}$與平均流速$u$的關系為()A.$u_{max}=u$B.$u_{max}=2u$C.$u_{max}=3u$D.$u_{max}=4u$2.離心泵的揚程是指()A.液體的升揚高度B.1kg液體經(jīng)泵后獲得的能量C.1N液體經(jīng)泵后獲得的能量D.泵的吸液高度3.套管換熱器中,內(nèi)管為$\varphi25\times2.5mm$,外管為$\varphi57\times3.5mm$,則環(huán)隙的當量直徑為()A.25mmB.32mmC.50mmD.57mm4.降塵室的生產(chǎn)能力取決于()A.沉降面積和沉降速度B.沉降面積和降塵室高度C.降塵室長度和沉降速度D.降塵室高度5.過濾基本方程式是基于()推導出來的。A.濾液在介質(zhì)中呈湍流流動B.濾液在濾渣中呈層流流動C.濾液在濾渣中呈湍流流動D.濾液在介質(zhì)中呈層流流動6.對流傳熱系數(shù)關聯(lián)式中普朗特數(shù)$Pr$反映的是()A.流體物性對強制對流傳熱的影響B(tài).自然對流對對流傳熱的影響C.流動狀態(tài)對對流傳熱的影響D.流體的導熱性能對傳熱的影響7.蒸汽冷凝時,()的傳熱系數(shù)大。A.膜狀冷凝B.滴狀冷凝C.兩種冷凝方式相同D.無法判斷8.精餾操作的依據(jù)是()A.混合物各組分的揮發(fā)度差異B.混合物各組分的密度差異C.混合物各組分的溶解度差異D.混合物各組分的溫度差異9.在精餾塔中,加料板()A.是精餾段與提餾段的分界板B.是進料板C.不是進料板D.是精餾段的一塊塔板10.吸收操作的依據(jù)是()A.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吸收劑中溶解度的差異B.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fā)度的差異C.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密度的差異D.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溫度的差異11.對于逆流吸收塔,當吸收因數(shù)$A<1$時,若填料層高度$Z$為無窮大,則氣液兩相將在()達到平衡。A.塔頂B.塔底C.塔中部D.無法確定12.干燥過程中,當物料表面溫度等于空氣的濕球溫度時,物料處于()A.預熱階段B.恒速干燥階段C.降速干燥階段D.平衡階段13.恒速干燥階段,物料的表面溫度等于()A.空氣的干球溫度B.空氣的濕球溫度C.空氣的露點溫度D.無法確定14.萃取操作的依據(jù)是()A.混合物各組分在萃取劑中溶解度的差異B.混合物各組分揮發(fā)度的差異C.混合物各組分密度的差異D.混合物各組分溫度的差異15.下列不屬于板式塔的塔板類型的是()A.泡罩塔板B.篩孔塔板C.浮閥塔板D.填料塔板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20分)1.流體在圓形直管中作層流流動時,其摩擦系數(shù)$\lambda$與雷諾數(shù)$Re$的關系為______。2.離心泵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有流量、揚程、功率和______。3.套管換熱器中,內(nèi)管為$\varphi25\times2.5mm$,外管為$\varphi57\times3.5mm$,則內(nèi)管的流通截面積為______$m^2$。4.降塵室的生產(chǎn)能力只與______和______有關,而與降塵室的高度無關。5.過濾操作中,濾液通過濾餅層的流動屬于______流動。6.對流傳熱的熱阻主要集中在______。7.精餾塔中,塔頂采出液中易揮發(fā)組分的含量______塔底采出液中易揮發(fā)組分的含量。8.吸收過程中,溶質(zhì)$A$的分壓$p_A$大于與液相成平衡的溶質(zhì)分壓$p_A^$時,發(fā)生______過程。9.干燥過程中,物料的臨界含水量$X_c$與______和______等因素有關。10.萃取操作中,選擇性系數(shù)$\beta$表示______。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流體的黏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2.離心泵啟動前必須充滿液體,以防止發(fā)生氣蝕現(xiàn)象。()3.層流內(nèi)層越薄,對流傳熱系數(shù)越大。()4.精餾塔的全回流操作時,塔頂產(chǎn)品量為零,塔底產(chǎn)品量也為零。()5.吸收過程中,吸收劑的用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所以吸收劑用量越大越經(jīng)濟。()6.干燥過程中,只要空氣的濕球溫度不變,物料表面溫度就不變。()7.萃取操作中,萃取劑的選擇性系數(shù)$\beta$越大,分離效果越好。()8.套管換熱器屬于間壁式換熱器。()9.過濾操作中,過濾阻力主要來自濾餅層。()10.板式塔的塔板效率總是小于1。()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1.簡述離心泵的工作原理。2.說明精餾塔中恒摩爾流假定的內(nèi)容及成立的條件。3.簡述吸收過程中選擇吸收劑的主要原則。4.簡述干燥過程中恒速干燥階段和降速干燥階段的特點。五、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1.用離心泵將水從敞口水池輸送到高位槽。已知高位槽液面比水池液面高15m,管路總長度(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當量長度)為100m,管徑為$\varphi57\times3.5mm$,摩擦系數(shù)$\lambda=0.02$。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方程為$H=300.01Q^2$($H$為揚程,m;$Q$為流量,$m^3/h$)。試求:(1)管路特性曲線方程;(2)泵的工作點流量和揚程。2.在一連續(xù)精餾塔中分離某雙組分混合液,原料液流量為100kmol/h,組成為0.5(摩爾分數(shù),下同),進料熱狀況參數(shù)$q=1$,塔頂餾出液組成為0.9,塔底釜殘液組成為0.1。試求:(1)塔頂餾出液流量$D$和塔底釜殘液流量$W$;(2)精餾段和提餾段的液氣比。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B解析:流體在圓形直管中作層流流動時,管中心最大流速$u_{max}$與平均流速$u$的關系為$u_{max}=2u$。2.C解析:離心泵的揚程是指單位重量(1N)液體經(jīng)泵后獲得的能量。3.B解析:環(huán)隙的當量直徑$d_e=d_2d_1$,$d_2=572\times3.5=50mm$,$d_1=25mm$,所以$d_e=5025=32mm$。4.A解析:降塵室的生產(chǎn)能力$V_s=Au_t$,取決于沉降面積$A$和沉降速度$u_t$。5.B解析:過濾基本方程式是基于濾液在濾渣中呈層流流動推導出來的。6.A解析:普朗特數(shù)$Pr$反映了流體物性對強制對流傳熱的影響。7.B解析:滴狀冷凝的傳熱系數(shù)比膜狀冷凝大。8.A解析:精餾操作的依據(jù)是混合物各組分的揮發(fā)度差異。9.A解析:加料板是精餾段與提餾段的分界板。10.A解析:吸收操作的依據(jù)是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吸收劑中溶解度的差異。11.B解析:當吸收因數(shù)$A<1$時,若填料層高度$Z$為無窮大,則氣液兩相將在塔底達到平衡。12.B解析:干燥過程中,當物料表面溫度等于空氣的濕球溫度時,物料處于恒速干燥階段。13.B解析:恒速干燥階段,物料的表面溫度等于空氣的濕球溫度。14.A解析:萃取操作的依據(jù)是混合物各組分在萃取劑中溶解度的差異。15.D解析:填料塔板不屬于板式塔的塔板類型。二、填空題1.$\lambda=64/Re$2.效率3.0.000314解析:內(nèi)管內(nèi)徑$d=252\times2.5=20mm=0.02m$,流通截面積$A=\pid^2/4=\pi\times(0.02)^2/4=0.000314m^2$。4.沉降面積;沉降速度5.層流6.層流內(nèi)層7.大于8.吸收9.物料性質(zhì);干燥介質(zhì)條件10.萃取相中溶質(zhì)與原溶劑的組成比和萃余相中溶質(zhì)與原溶劑的組成比之比三、判斷題1.×解析:液體的黏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氣體的黏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解析:離心泵啟動前必須充滿液體,以防止發(fā)生氣縛現(xiàn)象。3.√解析:層流內(nèi)層越薄,熱阻越小,對流傳熱系數(shù)越大。4.√解析:精餾塔全回流操作時,塔頂產(chǎn)品量為零,塔底產(chǎn)品量也為零。5.×解析:吸收劑用量過大,會增加操作費用,不一定經(jīng)濟。6.√解析:在恒速干燥階段,物料表面溫度等于空氣的濕球溫度,只要濕球溫度不變,物料表面溫度就不變。7.√解析:萃取劑的選擇性系數(shù)$\beta$越大,分離效果越好。8.√解析:套管換熱器屬于間壁式換熱器。9.√解析:過濾操作中,過濾阻力主要來自濾餅層。10.√解析:由于存在各種阻力和非理想情況,板式塔的塔板效率總是小于1。四、簡答題1.離心泵的工作原理:離心泵啟動前,泵殼內(nèi)要充滿被輸送的液體。啟動后,葉輪由電機帶動高速旋轉(zhuǎn),葉片間的液體也隨之旋轉(zhuǎn)。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液體從葉輪中心被拋向葉輪外緣,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殼,在泵殼中流道逐漸擴大,液體流速減慢,將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靜壓能,于是液體以較高的壓力從排出口進入排出管路,輸送到所需的場所。同時,在葉輪中心形成低壓區(qū),在液面壓力(一般為大氣壓)與泵內(nèi)壓力的壓差作用下,液體不斷地從吸入管進入泵內(nèi),以補充被排出的液體。2.恒摩爾流假定的內(nèi)容:精餾段內(nèi),每層塔板上升蒸汽的摩爾流量相等,即$V_1=V_2=\cdots=V_n=V$;精餾段內(nèi),每層塔板下降液體的摩爾流量相等,即$L_1=L_2=\cdots=L_n=L$;提餾段內(nèi),每層塔板上升蒸汽的摩爾流量相等,即$V_1'=V_2'=\cdots=V_m'=V'$;提餾段內(nèi),每層塔板下降液體的摩爾流量相等,即$L_1'=L_2'=\cdots=L_m'=L'$。成立的條件:各組分的摩爾汽化熱相近;氣液接觸時因溫度不同而交換的顯熱可以忽略;設備的熱損失可以忽略。3.吸收過程中選擇吸收劑的主要原則:溶解度大:對溶質(zhì)組分有較大的溶解度,可提高吸收速率,減少吸收劑用量。選擇性好:對溶質(zhì)組分有良好的選擇性,對其他組分溶解度很小或幾乎不溶。揮發(fā)度低:在吸收過程中不易揮發(fā),可減少吸收劑的損失。黏度低:有利于傳質(zhì)和流體輸送,降低能耗?;瘜W穩(wěn)定性好:不易分解、聚合等,以保證吸收劑的性能穩(wěn)定。腐蝕性小:可降低設備的投資和維護費用。價廉易得、無毒、不易燃等。4.恒速干燥階段的特點:干燥速率恒定,主要受表面汽化控制;物料表面溫度等于空氣的濕球溫度;物料內(nèi)部水分向表面的遷移速率等于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降速干燥階段的特點:干燥速率逐漸減小,主要受內(nèi)部擴散控制;物料表面溫度逐漸升高;物料內(nèi)部水分向表面的遷移速率小于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五、計算題1.(1)管路特性曲線方程:根據(jù)柏努利方程,以水池液面為11截面,高位槽液面為22截面,$z_1=0$,$z_2=15m$,$p_1=p_2=0$(表壓),$u_1=u_2=0$。管路阻力$h_f=\lambda\frac{l+\suml_e}z3jilz61osys\frac{u^2}{2}$,流量$Q=Au$,$A=\pid^2/4$,$d=572\times3.5=50mm=0.05m$。$u=\frac{Q}{A}=\frac{Q}{\pi\times(0.05)^2/4}=\frac{4Q}{\pi\times0.0025}$,$h_f=\lambda\frac{l+\suml_e}z3jilz61osys\frac{u^2}{2}=0.02\times\frac{100}{0.05}\times\frac{1}{2}\times(\frac{4Q}{\pi\times0.0025})^2$。將流量$Q$的單位換算為$m^3/s$,$Q_{m^3/s}=\frac{Q}{3600}$,$h_f=0.02\times\frac{100}{0.05}\times\frac{1}{2}\times(\frac{4\times\frac{Q}{3600}}{\pi\times0.0025})^2$。管路特性曲線方程$H_e=\Deltaz+\Deltap/\rhog+h_f=15+0.02\times\frac{100}{0.05}\times\frac{1}{2}\times(\frac{4\times\frac{Q}{3600}}{\pi\times0.0025})^2$,化簡得$H_e=15+0.002Q^2$($Q$單位為$m^3/h$)。(2)泵的工作點流量和揚程:聯(lián)立泵的特性曲線方程$H=300.01Q^2$和管路特性曲線方程$H_e=15+0.002Q^2$。$300.01Q^2=15+0.002Q^2$,$0.012Q^2=15$,$Q^2=\frac{15}{0.012}=1250$,$Q=35.36m^3/h$。將$Q=35.36m^3/h$代入泵的特性曲線方程$H=300.01\times(35.36)^2=3012.5=17.5m$。2.(1)根據(jù)物料衡算:總物料衡算:$F=D+W$,易揮發(fā)組分物料衡算:$Fx_F=Dx_D+Wx_W$。已知$F=100kmol/h$,$x_F=0.5$,$x_D=0.9$,$x_W=0.1$。由$F=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