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S9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浙江省S9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浙江省S9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浙江省S9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浙江省S9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浙江省S9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學中,以憂患感為基調的作品是很多的。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所體現(xiàn)的主要是對于自己及親友的命運而引起的憂患感,如宋玉《九辯》。第二類則是內涵更為深廣的憂世之作,例如《詩經(jīng)》中的《載馳》《正月》。這后一種傾向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屈原的作品,無一例外地蒙著一層濃重的憂患情調。關于《離騷》,誠如司馬遷所云,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關于《九章》,從首章《惜誦》“惜誦以致愍兮,發(fā)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風》“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憂患之感與《離騷》完全相同。屈賦對讀者的強烈感染力主要來自它所蘊涵的憂患感,這種憂患感當然包含著詩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美人遲暮”的惆悵,但是更重要的則是詩人對于國家、人民的命運的危機感:“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那么,在屈原的時代,楚國是不是已經(jīng)岌岌可危了呢?據(jù)史書記載,它當時還是一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的強國。在屈原生前,楚國雖然在與秦國的戰(zhàn)爭中幾次失利,但并未瀕于滅亡的危險。屈原作品中那種仿佛大難已經(jīng)迫于眉睫的氣氛,與其說是反映了當時楚國的實際形勢,倒不如說是反映了詩人心中基于對現(xiàn)實的預感而產(chǎn)生的憂患意識,而這種預感和憂患意識正來源于詩人對于國家和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感。屈原曾經(jīng)被楚懷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連串的誣陷、疏遠、放逐。在那個辯士四處奔走、朝秦暮楚的時代,屈原卻情愿在“乃猿狖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澤畔,仍然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毅精神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時時刻刻把國家、人民的命運放在心上,仍然強烈地感到自己對于國家、人民的責任:“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甚至當他要想以身殉國時,仍念念不忘國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賢臣作為自己的榜樣:“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雖然屈原的憂世預言與歷史的實際進程相符合的程度不一致,但是,他懷著對國家、人民的命運的巨大關切,具有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夠極其敏銳地覺察到當時政治、社會中各種形式的隱患。這種對于歷史演變的深刻預感和憂患感是難以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諫始終不被楚王采納。這樣,他在當時就處于一種非常孤獨的境地。屈原反復悲嘆:“國無人莫我知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深沉的孤獨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說言不為朝廷所接受。只有對國家、人民的命運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的事業(yè),理想的正義性懷有強烈的自信心,才能產(chǎn)生足以抗拒這種孤獨感的精神力量。(摘編自程千帆莫礪鋒《憂患感和責任感》)材料二:《離騷》全詩可分為三段:正文可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亂》曰”是全詩的尾聲與總結。從“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為前半部分,是寫“騷”,寫“憂”,寫詩人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的斗爭、矛盾、幽憤和痛苦。在前半部分中,詩人抒寫著“靈修浩蕩”“皇輿敗績”“眾女謠諑”“芳澤雜糅”的政治亂象,又強烈地感受到“草木零落”“美人遲暮”的人生憂愁。政治斗爭的嚴重挫敗,現(xiàn)實與理想的懸殊背離,給屈原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深巨的憂憤。他抑止不住滿腔的憤懣,反復訴說著自己無比失望、孤獨、幽怨、孤疑的情緒,重重的憂郁、怨望、苦悶、彷徨,重重地壓在心頭。前半部分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就是一個“騷”字,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憂愁幽思”。那么,出路在哪里?詩人將如何“離”開這無邊的“憂”愁?于是,便進入了后半部的描寫——從“女媭之嬋媛兮”至“蜷局顧而不行”為后半部分。詩人緊承前半之“騷”之“憂”而寫“離”,寫為“離”開憂愁、解脫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奮斗,寫為實現(xiàn)“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經(jīng)歷。當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現(xiàn)實世界“無路可走”之時,矢志不渝的詩人將他不屈的目光、深邃的思緒,投向了幻想的天際。詩人不顧“女媭”的勸說,否定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滿懷虔誠的期冀,踏上上下求索的征程。但是“求帝”“求女”的不遇,不僅宣告了實現(xiàn)“美政”理想的無望,同時也宣告了“離騷”的失敗。欲“離騷”而“騷”難“離”,憂患猶在,痛苦依然。接下去,詩人又幻想著向靈氛、巫咸求助,靈氛、巫咸勸詩人去國遠游,而詩人準備離去之時,遠遠地望見了故國的大地,“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自己根本無法離開生長于斯的舊鄉(xiāng)故土!一篇《離騷》之詩,本為“離騷”而設,卻歷盡千回百折,數(shù)經(jīng)心力交瘁,仍然是“騷”而未“離”,“憂”而未“解”。長達二千五百言的正文已經(jīng)結束了,但此時的主人公,“騷”仍未“離”。茫茫環(huán)宇,何處是歸程?“《亂》曰”部分總結全詩,點明主題:“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是終極意義上的“離騷”,是全部憂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脫?!啊秮y》曰”五句呼應詩題,點明了全詩“離騷”的基本線索:“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是“騷”,“又何懷乎故都”是“離”;“既莫足與為美政兮”是“騷”,“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是“離”。既不能去,又不能忍,這樣就把矛盾推向高峰,“死”的問題便被尖銳地提出來了?!秮y》的“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最終表明要追殷代賢臣彭咸而投水而死?!拔釋呐硐讨印笔墙K極意義上的“離騷”,是全部憂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脫。(摘編自何新文彭安湘《離去現(xiàn)實憂患、解脫生命痛苦》)1.下列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屈賦感染力主要源于其蘊含的憂患感,這種憂患感包含個人的痛苦、惆悵以及對國家、人民命運的危機感,后者更為重要。B.屈原時代的楚國實力強大,雖與秦交戰(zhàn)有失利,但未到滅亡邊緣,他作品中呈現(xiàn)的大難臨頭之感是其對現(xiàn)實的預感。C.屈原遭誣陷、放逐卻仍心系國家人民,是因為他對自己事業(yè)、理想的正義性缺乏足夠的信心。D.兩則材料都圍繞屈原及《離騷》展開,材料一側重于思想情感分析,材料二則側重于文本結構解讀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關于《離騷》結構和內容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離騷》全詩由正文前后兩部分和尾聲“《亂》曰”構成,前半部分主要寫“離”,后半部分主要寫“騷”。B.前半部分詩人描繪政治亂象,抒發(fā)人生憂愁,充滿失望、孤獨等負面情緒,感情基調是“騷”,即“憂愁幽思”。C.后半部分詩人為擺脫憂愁“上下求索”,“求帝”“求女”成功使他實現(xiàn)了“美政”理想,但最終因思念故土無法離開。D.“《亂》曰”部分總結全詩,“吾將從彭咸之所居”表明詩人徹底擺脫了所有痛苦,找到了真正的“離騷”出路。3.下列選項中,與材料一觀點最不相符的一項是()A.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B.南宋朱熹《楚辭集注》:“原之為人,其志行雖或過于中庸而不可以為法,然皆出于忠君愛國之誠心?!盋.洪興祖《楚辭補注》:“屈原雖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爭強諫,死猶冀其感。”D.毛澤東評:“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結合材料二,分析《離騷》中詩人“欲‘離騷’而‘騷’難‘離’”的原因。5.兩則材料都涉及屈原作品中的憂患感,請結合材料分析它們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敬鸢浮?.C2.B3.A4.①一方面,現(xiàn)實世界黑白顛倒、是非不分,詩人政治斗爭失敗,實現(xiàn)“美政”理想無望;②另一方面,詩人幻想通過“求帝”“求女”“向靈氛、巫咸求助”等方式擺脫憂愁均告失敗,且準備離去時因眷戀故土無法離開,所以始終無法擺脫憂愁痛苦,“騷”難“離”。5.①材料一側重分析屈原作品憂患感的來源,指出其源于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還闡述了憂患感包含的個人痛苦、對國家人民命運的危機感,以及由此帶來的孤獨感和屈原抗拒孤獨的精神力量;②材料二則在分析《離騷》結構和內容過程中展現(xiàn)詩人的憂患感,通過詩人“騷”而未“離”“憂”而未“解”的過程,體現(xiàn)其在政治斗爭失敗、理想破滅等情況下的痛苦憂思?!窘馕觥俊緦дZ】這篇閱讀材料從憂患意識和文本結構兩個維度對屈原及其《離騷》進行了深入解讀。材料一著重分析屈原作品中深沉的憂患感,強調其源于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感,展現(xiàn)了先知般的政治洞察力;材料二則通過解構《離騷》的文本框架,揭示詩人“求而不得”的精神困境。兩則材料互為補充,共同勾勒出一位在理想與現(xiàn)實夾縫中掙扎的偉大靈魂形象?!?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C.“是因為他對自己事業(yè)、理想的正義性缺乏足夠的信心”錯誤。根據(jù)材料一“只有對國家、人民的命運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的事業(yè),理想的正義性懷有強烈的自信心,才能產(chǎn)生足以抗拒這種孤獨感的精神力量”可知,屈原對自己事業(yè)、理想的正義性懷有強烈自信心。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結構和內容的能力。A.“前半部分主要寫‘離’,后半部分主要寫‘騷’”錯誤。材料二“從‘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為前半部分,是寫‘騷’”“從‘女媭之嬋媛兮’至‘蜷局顧而不行’為后半部分。詩人緊承前半之‘騷’之‘憂’而寫‘離’”表明前半部分寫“騷”,后半部分寫“離”。C.“成功使他實現(xiàn)了‘美政’理想”錯誤。材料二“但是‘求帝’‘求女’的不遇,不僅宣告了實現(xiàn)‘美政’理想的無望,同時也宣告了‘離騷’的失敗”,提到“求帝”“求女”不遇,宣告實現(xiàn)“美政”理想無望。D.“徹底擺脫了所有痛苦,找到了真正的‘離騷’出路”錯誤。“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是終極意義上的“離騷”,是痛苦的最高形式解脫,但不能說徹底擺脫所有痛苦。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認為屈原對國家、人民的命運充滿憂患感和責任感。A.只是評價屈原的文才,與材料一觀點最不相符。BCD都提到屈原對國家的責任感。故選A?!?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現(xiàn)實政治的黑暗與理想的破滅:由“在前半部分中,詩人抒寫著‘靈修浩蕩’‘皇輿敗績’‘眾女謠諑’‘芳澤雜糅’的政治亂象”可知,現(xiàn)實世界呈現(xiàn)出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狀態(tài),詩人在政治斗爭中嚴重挫敗,“實現(xiàn)‘美政’理想無望”,這是其憂愁的根源。②幻想解脫的失敗與故土眷戀:由“‘求帝’‘求女’的不遇,不僅宣告了實現(xiàn)‘美政’理想的無望,同時也宣告了‘離騷’的失敗”可知,詩人試圖通過幻想世界的上下求索擺脫痛苦卻以失敗告終;又由“遠遠地望見了故國的大地,‘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自己根本無法離開生長于斯的舊鄉(xiāng)故土”可知,即便在幻想中準備離去,對故土的眷戀也使他無法真正“離騷”?,F(xiàn)實困境與精神羈絆的雙重作用,導致其“騷”難“離”?!?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側重憂患感的來源與精神內涵。由“這種預感和憂患意識正來源于詩人對于國家和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感”可知,材料一明確指出屈原憂患感的核心來源是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感;又由“這種憂患感當然包含著詩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美人遲暮’的惆悵,但是更重要的則是詩人對于國家、人民的命運的危機感”可知,其進一步剖析了憂患感中個人痛苦與家國危機的雙重內涵;此外,由“這種深沉的孤獨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說言不為朝廷所接受。只有對國家、人民的命運懷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產(chǎn)生足以抗拒這種孤獨感的精神力量”可知,材料一還闡述了憂患感引發(fā)的孤獨感,以及屈原以責任感和理想信念抗拒孤獨的精神力量。②材料二側重在《離騷》結構中展現(xiàn)憂患感的表現(xiàn)過程。由“前半部分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就是一個‘騷’字,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憂愁幽思’”“后半部分……寫為‘離’開憂愁、解脫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奮斗……宣告了‘離騷’的失敗”可知,材料二通過分析《離騷》“騷”(現(xiàn)實憂思)與“離”(幻想解脫)的結構矛盾,展現(xiàn)詩人在政治斗爭失敗、理想破滅后“騷”而未“離”“憂”而未“解”的痛苦過程,側重于從文本內容的推進中呈現(xiàn)其憂患感的具體表現(xiàn)。(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往事沈從文這事說來又是十多年了。算來我是六歲。因為我第二次見到四叔時,他那條有趣的辮子就不見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間。媽怕我到外面亂吃東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邊坐著,除了拿五個小錢到道門口去買士元的涼粉外,剩下便都不準出去了!至于為甚又能吃涼粉,那大概是媽知道士元涼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本來那時的時疫也真兇,聽隔壁瑞龍媽說,楊老六一家四口人,從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爹好象到鄉(xiāng)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來接我們,大概也就是聞到城里時疫的事情吧。媽也不說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鄉(xiāng)里,我自然有她們料理。只囑咐了四叔不準大哥到鄉(xiāng)下溪里去洗澡。因大哥前幾天回來略晚,媽摸他小辮子還濕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幾個同學到大河里洗過澡了,還重重地打了他一頓呢。四叔人不大胖,但很精壯。媽常說這是會走路的人。銅仁到我鳳凰是一百二十里蠻路,他能扛六十斤擔子,一早動身,不摸黑就到了,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時,便忙自去廚房燒水洗腳。那夜我們吃的夜飯菜是南瓜炒牛肉。媽撿菜勸他時,他又選出無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那時人真小,我同大哥還是各人坐在一只籮筐里被四叔擔去的!大哥雖大我五六歲,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沒什么不勻稱。鄉(xiāng)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媽怕太陽把我們曬出病來,所以我們天剛一發(fā)白就動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時,太陽才紅紅的。到了山頂,四叔把我們抱出來各人放了一泡尿,我們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櫟樹下歇憩。那樹的杈椏上擱了無數(shù)小石頭,樹左邊又有一個石頭堆成的小屋子。四叔為我們解說,小屋子是山神土地,為趕山打野豬人設的。樹上石頭是寄倦的:凡是走長路的人,只要放一個石頭到樹上,便不倦了。但大哥問他為甚不也放一個石子時,他卻不做聲。他那條辮子細而長,正同他身子一樣,我伸出手扯著他辮子只是拽?!笆|兒,莫鬧!扯著我不好走!”他總是和和氣氣這樣說。“四滿,到了?”大哥很著急的這么問。“快了,快了,快了!蕓弟都不急,你怎么這樣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腳步放快一點,大哥便又嚷?lián)u的頭痛了。他一路笑大哥不濟。到時,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嬸他們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條小凳上說話。姨婆有兩年不見我了,抱了我親了又親。爹又問我們餓了不曾,其實我們在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脹了。上燈時,方見大姐二姐大姑滿姑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蘿卜進來。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鄉(xiāng)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熱,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點,似乎各樣事情都熟習,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欄邊看睡著比貓還小的白羊,牛欄里正歪起頸項在吃奶的牛兒。我們又到竹園中去看竹子。那時覺得竹子實在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本來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邊賣肉做錢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園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試抱一下時,兩手竟不能相摻。滿姑又為偷偷地到園坎上摘了十多個桃子。接著我們便跑到大門外溪溝邊上拾得一衣兜花蚌殼。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鴨子,它們會一翅從塘坎上飛過溪溝。夜里四叔他們到溪里去照魚時,卻不用什么網(wǎng),單拿個火把,拿把鐮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雞,能飛上屋,也能上樹,卻不飛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們便爭先恐后地到你身邊來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們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總是同坐在院中聽姨婆學打野豬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們上床時,她還每每從大油壇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給我們吃!后園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滿姑一天總為我們去偷幾次。爹又不大出來,四叔五叔又從不說話,間或碰到姨婆見了時,也不過笑笑地說:“小娥,你又忘記嚷肚子痛了!真不聽講——蕓兒,莫聽你滿姑的話,吃多了要壞肚子,晚上又吃不得雞腿了!”鄉(xiāng)里去有場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趕場外通常都無肉賣。因此,我們幾乎天天吃雞,惟我一人年小,雞的大腿便時時歸我。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提到因城里時疫嚴重,“我”和大哥被四叔接到鄉(xiāng)下,一路上“我”扯著四叔辮子玩耍,四叔雖不耐煩但也未斥責,到鄉(xiāng)下后“我”對一切都感到新奇。B.四叔從銅仁到鳳凰能扛六十斤擔子,一早動身不摸黑就到,體現(xiàn)出他的精壯有力;吃飯時特意為“我”選出無辣子牛肉,又展現(xiàn)出他細心體貼的一面。C.在鄉(xiāng)下,“我”和大姐等人去看羊、牛、竹子,滿姑偷桃子,還到溪溝邊拾花蚌殼,這些經(jīng)歷讓“我”感受到鄉(xiāng)下生活遠不如城里生活豐富多彩。D.村里除趕場外通常無肉賣,所以“我們”幾乎天天吃雞,雞大腿總歸“我”,這主要是因為“我”年齡小,家人怕其他孩子欺負“我”。7.下列各項中對本文的寫作特色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寫姨婆給“我們”講故事、拿炒米等食物,體現(xiàn)出姨婆的慈愛,豐富了人物形象,又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烘托出溫馨的氛圍。B.小說在結構上形散神聚,雖由諸多如去鄉(xiāng)下路上、鄉(xiāng)下生活片段等零散事件構成,但都圍繞著“我”童年在鄉(xiāng)下的經(jīng)歷與感受,統(tǒng)一于對童年往事的回憶這一主題。C.作者描寫鄉(xiāng)下動物時,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不僅展現(xiàn)出動物的特點,也通過“我”的感受表現(xiàn)出鄉(xiāng)下生活的趣味。D.文章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和人物間搞笑的對話,展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的質樸美好,在藝術上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然的敘事,引發(fā)讀者對美好童年的共鳴。8.本文采用第一人稱兒童視角,有怎樣的藝術效果?9.本文如何體現(xiàn)沈從文散文化小說的特點?請簡要分析?!敬鸢浮?.B7.C8.①使故事具有真實感和親切感。以“我”的視角展開敘述,使讀者感覺故事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親切感,讓讀者更容易代入情境,產(chǎn)生共鳴。②突出兒童純真視角,使描寫生動有趣。兒童的認知和感受較為單純直接,通過兒童視角能展現(xiàn)出一個充滿新奇和美好的世界。如文中“我”對鄉(xiāng)下的羊、牛、竹子、桃子等事物都感到新奇,這種純真的視角讓讀者看到了鄉(xiāng)村生活未經(jīng)雕琢的自然之美。③便于情感表達,深化主題,引發(fā)讀者共鳴。兒童視角往往更能敏銳地捕捉到一些情感細節(jié),如“我”對四叔的喜愛、對姨婆的依賴等,這種情感表達真摯自然,能夠引發(fā)讀者內心的溫情與感動,讓讀者更深入地體會到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9.①淡化故事情節(jié)。文章沒有連貫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以回憶的方式,零散地敘述了小時候在鄉(xiāng)下的生活片段,如隨四叔去鄉(xiāng)下、在鄉(xiāng)下看羊、牛、竹子,摘桃子,聽姨婆講故事等,像生活本身一樣自然流暢,情節(jié)發(fā)展平緩自然。②運用詩化語言。沈從文的語言具有詩意,文中“那夜我們吃的夜飯菜是南瓜炒牛肉。媽撿菜勸他時,他又選出無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等描寫,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營造出溫馨的氛圍,充滿了生活氣息和詩意。③描繪當?shù)氐娘L俗。文中描繪了豐富的鄉(xiāng)村風俗畫面,如對唐峒山上的山神土地小屋子、樹上寄倦的石頭等的描寫,以及趕場、照魚等鄉(xiāng)村活動,展現(xiàn)了湘西地區(qū)獨特的風土人情,為小說增添了濃郁的文化底蘊和地域色彩。④塑造富有人性之美的人物。小說通過對人物的細膩描寫來展現(xiàn)人性之美。如對四叔精壯、和善,姨婆慈愛,滿姑調皮等形象的刻畫,都讓讀者感受到鄉(xiāng)村人物的淳樸、善良,充滿了人性的光輝?!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往事》以童真視角勾勒出一幅湘西鄉(xiāng)村風情畫。沈從文通過六歲孩童的眼睛,將四叔的質樸、姨婆的慈愛、鄉(xiāng)野的趣味娓娓道來。文中既有對時疫的側面描寫,又充滿摘桃拾蚌的生活細節(jié),在平淡敘事中暗藏時代印記。散文化的筆法使情節(jié)如溪水流淌,兒童特有的好奇與天真貫穿始終,讓鄉(xiāng)村的草木蟲魚都蒙上夢幻色彩。典型體現(xiàn)了沈從文“用文字繪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生活瑣事中寄托對故土人情的深沉眷戀?!?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四叔雖不耐煩”錯,原文提到“他總是和和氣氣這樣說”,直接表明四叔語氣溫和,并無不耐煩。C.“這些經(jīng)歷讓‘我’感受到鄉(xiāng)下生活遠不如城里生活豐富多彩”錯,原文用大量筆墨描繪鄉(xiāng)下生活,如“事事都感到新奇”“什么事情都有味”,并列舉看牛羊、摘桃子、拾蚌殼等活動,體現(xiàn)“我”覺得鄉(xiāng)下生活充滿新奇和樂趣,并非不如城里豐富多彩。D.“家人怕其他孩子欺負‘我’”錯,根據(jù)原文“惟我一人年小,雞的大腿便時時歸我”可知,雞大腿歸“我”主要是家人對年小的“我”疼愛,而不是怕其他孩子欺負“我”。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特色分析理解的能力。C.“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錯,描寫鄉(xiāng)下動物展現(xiàn)生活趣味,這屬于借物抒情,不是借景抒情。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敘事視角的藝術效果的能力。①以第一人稱兒童視角敘述,如“算來我是六歲。因為我第二次見到四叔時,他那條有趣的辮子就不見了”,讓讀者以主人公“我”的角度去經(jīng)歷故事,仿佛親身感受沈從文的童年,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同時,這種視角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更易代入,產(chǎn)生親切感,更能體會到文中所描繪的鄉(xiāng)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②兒童思維和認知方式與成人不同,他們以純真、好奇的眼光看待世界,能捕捉到許多成人忽視的細節(jié)。例如“我”對鄉(xiāng)下的各種事物都感到新奇,“大姐到久一點,似乎各樣事情都熟習,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欄邊看睡著比貓還小的白羊,牛欄里正歪起頸項在吃奶的牛兒”,“我們又到竹園中去看竹子。那時覺得竹子實在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本來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邊賣肉做錢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園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試抱一下時,兩手竟不能相摻”,通過兒童視角描寫鄉(xiāng)下的動植物等,這種獨特的觀察方式使描寫充滿童趣,讓讀者從全新的、純真的角度去認識鄉(xiāng)村生活,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③兒童的視角往往更能敏銳地捕捉到一些情感細節(jié),如“我”對四叔的喜愛,“他到了家時,便忙自去廚房燒水洗腳。那夜我們吃的夜飯菜是南瓜炒牛肉。媽撿菜勸他時,他又選出無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以及對姨婆的依賴,“姨婆真好,我們上床時,她還每每從大油壇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給我們吃”,這種情感表達真摯自然,能夠引發(fā)讀者內心的溫情與感動,讓讀者更深入地體會到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有助于深化文章對童年往事的懷念、對鄉(xiāng)村生活眷戀的主題,也容易引發(fā)讀者對自己美好童年和純真情感的共鳴,讓讀者沉浸在文章營造的溫暖氛圍中。【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①淡化故事情節(jié)。小說沒有連貫完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以回憶為線索,像串珍珠般將零散的生活片段自然呈現(xiàn),從開篇“這事說來又是十多年了”,引出“我”六歲時的經(jīng)歷,接著敘述四叔來接“我們”去鄉(xiāng)下,如“那時人真小,我同大哥還是各人坐在一只籮筐里被四叔擔去的”;到了鄉(xiāng)下,“大姐到久一點,似乎各樣事情都熟習,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欄邊看睡著比貓還小的白羊,牛欄里正歪起頸項在吃奶的牛兒”;隨后還有看竹子、摘桃子、聽姨婆講故事等情節(jié)。這些片段如同日常生活的隨意截取,沒有明顯的沖突與轉折,情節(jié)發(fā)展平緩自然,宛如溪水靜靜流淌,給人以閑適之感,展現(xiàn)出生活本真的模樣。②運用詩化語言。沈從文在文中運用的語言充滿詩意,簡潔生動的同時,營造出溫馨美好的氛圍,比如描寫四叔的細節(jié),“那夜我們吃的夜飯菜是南瓜炒牛肉。媽撿菜勸他時,他又選出無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僅用質樸的語言,就將四叔的體貼和善以及家庭氛圍的溫馨傳遞出來。又如“他那條辮子細而長,正同他身子一樣,我伸出手扯著他辮子只是拽?!|兒,莫鬧!扯著我不好走!’他總是和和氣氣這樣說”,這段對話描寫自然真切,充滿生活情趣,使文字富有畫面感與感染力,字里行間流淌著詩意,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③描繪當?shù)氐娘L俗。文中對湘西地區(qū)的鄉(xiāng)村風俗進行了大量描繪,增添了濃郁的文化底蘊與地域色彩,當“我們”前往鄉(xiāng)下,在唐峒山山頂,“那樹的杈椏上擱了無數(shù)小石頭,樹左邊又有一個石頭堆成的小屋子。四叔為我們解說,小屋子是山神土地,為趕山打野豬人設的。樹上石頭是寄倦的”,簡單的敘述便展現(xiàn)出當?shù)鬲毺氐男叛雠c習俗。此外,“夜里四叔他們到溪里去照魚時,卻不用什么網(wǎng),單拿個火把,拿把鐮刀”,以及“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趕場外通常都無肉賣”等內容,將鄉(xiāng)村的生活習俗、生產(chǎn)活動生動呈現(xiàn),讓讀者感受到湘西鄉(xiāng)村的獨特風情,仿佛置身于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域。④塑造富有人性之美的人物。小說通過細膩描寫,成功塑造出一個個富有人性光輝的人物形象,四叔“人不大胖,但很精壯”,展現(xiàn)其身體強??;“他到了家時,便忙自去廚房燒水洗腳”,體現(xiàn)其勤勞;“他又選出無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凸顯其和善體貼。姨婆“抱了我親了又親”,簡單動作表現(xiàn)出慈愛;“她還每每從大油壇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給我們吃”,進一步展現(xiàn)其對孩子的疼愛。滿姑“為偷偷地到園坎上摘了十多個桃子”,以及姨婆打趣她“小娥,你又忘記嚷肚子痛了”,將滿姑的調皮活潑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些描寫讓鄉(xiāng)村人物的淳樸、善良躍然紙上,充滿人性之美,打動著讀者的內心。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陳情表(節(jié)選)李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乙)與山巨源絕交書(節(jié)選)嵇康①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悢悢②,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足下若嬲③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④而稱貞哉!若趣⑤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時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fā)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qū)區(qū)之意,亦已疏⑥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嵇康謹啟?!紓渥ⅰ舰亠?,魏晉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山巨源,名濤,嵇康的朋友,后投靠朝廷。二人均為“竹林七賢”之一。②悢悢:悲恨。③嬲(niǎo):糾纏。④黃門:宦官。⑤趣(cù):急于。⑥疏:不切合事理。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足下舊知A吾B潦倒粗疏C不切D事情E自惟F亦皆不如G今日之賢能也H若以俗I人J皆喜榮華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尤,文中指副詞更加的意思,與《離騷》的“忍尤而攘垢”中的意思與用法不同。B.以,文中是連詞表原因,與《石鐘山記》“余是以記之”中的意思與用法都相同。C.美,文中是“認為……美”,形容詞活用為意動用法,這與《種樹郭橐駝傳》“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煩”活用不同。D.區(qū)區(qū),文中指(情感)誠摯、懇切,與《孔雀東南飛》“何乃太區(qū)區(qū)”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李密以“圣朝以孝治天下”為依據(jù),陳述自己應盡孝養(yǎng)祖母之責,請求皇帝允許他終養(yǎng)祖母。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皇帝恩遇的感激之情。B.甲文李密強調自己曾在偽朝任職,是為了表明自己并非看重名節(jié)之人,而是因祖母年事已高,需要自己照顧才不能應召赴任。C.甲文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自己與“凡在故老”進行對比,突出自己更應得到矜育;又將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與報養(yǎng)祖母之日進行對比,說明盡孝時間緊迫。D.乙文通過對自己生活場景的描寫,如“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的厭倦之情。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2)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14.同為前朝舊臣,李密與嵇康都不愿在司馬氏政權中出仕,希望遠離其殘暴血腥統(tǒng)治,堅守自身志節(jié)。但兩人在表明拒絕之意時,語言表達卻不同。請根據(jù)這兩則材料分析其不同之處?!敬鸢浮?0.CEH11.B12.D13.(1)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2)像我這樣經(jīng)常生病,想遠離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正好缺少上面所說的那種高尚品質。14.①李密的《陳情表》,滿紙皆為拳拳孝心,感人肺腑。不過文中也不乏諸多謙卑恭順之語,甚至部分言辭或許并非完全出自本心,是以委婉曲折之法訴說衷情。②而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言辭犀利,毫無避諱,暢快淋漓地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想法,宛如一篇公然與當權者劃清界限、宣告決裂的激昂宣言,盡顯其剛正不阿的人格?!窘馕觥俊緦дZ】這兩篇魏晉時期的文章展現(xiàn)了士人在政治高壓下的不同處世態(tài)度。李密《陳情表》以孝道為盾,言辭謙卑懇切,通過“以退為進”的策略婉拒出仕,體現(xiàn)儒家倫理的智慧。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則鋒芒畢露,以“濁酒彈琴”的隱逸生活明志,彰顯道家追求自由的精神。兩文都善用對比手法,但李密重在情理論證,嵇康則直抒胸臆,共同構成魏晉士人精神世界的兩面。【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您早知道我放任散漫,不通事理,我也以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及如今在朝的賢能之士。如果以為世俗的人都喜歡榮華富貴?!爸笔侵^語,“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是“知”的兩個賓語,后面CE處都應斷開;“自”是主語,“不如”是謂語,“今日之賢能”是賓語,“也”是句末語氣詞,后面H處應斷開。故選CEH?!?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更加/責備。句意:更為嚴重。/忍受著責備和辱罵。B.錯誤。連詞,表原因/介詞,表原因。句意: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我因此把它記下來。C.正確?!盁睘槭箘佑梅?,使繁多。句意:山野里的人以太陽曬背為最愉快的事,以芹菜為最美的食物。/看見那些治民的官吏喜歡多多發(fā)布命令。D.正確。(情感)誠摯、懇切/愚拙。句意:雖然出于一片至誠。/你怎么這樣愚拙(沒見識)。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的厭倦之情”錯誤,乙文通過生活場景描寫,主要是間接表達對官場的厭倦,而非直接表達。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辛苦”,辛酸苦楚;“非獨”,并不僅僅是;“牧伯”,長官;“鑒”,明察。(2)“若”,像;“離事”,遠離世事;“自全”,保全自己;“乏”,缺少?!?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語言風格特點的能力。①《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結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等內容可知,作者幼年遭遇不幸,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不過文中也不乏謙卑恭順之語,如自稱“亡國賤俘”,說自己“至微至陋”;甚至直接表達忠心,“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這些言辭或許并非完全出自本心,而是違心之論,可謂曲以陳情。②《與山巨源絕交書》是魏晉時期文學家嵇康寫給朋友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傳千古的散文。這封信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消息后寫的。結合“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可知,信中拒絕了山濤的薦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其間言辭犀利,毫無避諱,暢快淋漓地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想法,字字鏗鏘,句句鋒利,宛如一篇公然與當權者劃清界限、宣告決裂的激昂宣言,盡顯其剛正不阿的人格。參考譯文:(甲)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zhàn)B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F(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我現(xiàn)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xiàn)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jié)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yǎng)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huán)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乙)我剛失去母親和哥哥的歡愛,時常感到悲傷。女兒才十三歲,男孩才八歲,還沒有成人,而且經(jīng)常生病。想到這些就十分悲恨,真不知從何說起!我現(xiàn)在但愿能過平淡清貧的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隨時與親朋好友敘說離別之情,談談家常,喝一杯淡酒,彈一曲琴,這樣我的愿望就已經(jīng)滿足了。倘使您糾纏住我不放,不過是想為朝廷物色人,使他為世所用罷了。您早知道我放任散漫,不通事理,我也以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及如今在朝的賢能之士。如果以為世俗的人都喜歡榮華富貴,而唯獨我能夠離棄它,并以此感到高興;這樣講最接近我的本性,可以這樣說。假使是一個有高才大度,又無所不通的人,而又能不求仕進,那才是可貴的。像我這樣經(jīng)常生病,想遠離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正好缺少上面所說的那種高尚品質,怎么能夠看到宦官而稱贊他是守貞節(jié)的人呢!倘使急于要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經(jīng)常在一起歡聚,一旦來逼迫我,我一定會發(fā)瘋的。若不是有深仇大恨,我想是不會到此地步的。山野里的人以太陽曬背為最愉快的事,以芹菜為最美的食物,因此想把它獻給君主,雖然出于一片至誠,但卻太不切合實際了。希望您不要像他們那樣。我的意思就是上面所說的,寫這封信既是為了向您把事情說清楚,并且也是向您告別。嵇康謹啟。(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望海潮(秦觀①)星分牛斗,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②。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豪俊氣如虹。曳照春金紫,飛蓋相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掛斗,月觀橫空。紋錦制帆③,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④。往事逐孤鴻。但亂云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紓渥ⅰ舰偾赜^,字少游,北宋著名詞人,此詞是他的早年之作。作于元豐三年(1080),時秦觀自會稽(今浙江紹興)還里,訪隋氏陳跡。②古制以八家為井,提封,“總共”之意。③文錦制帆,隋煬帝以錦緞作船帆,明珠濺雨,隋煬帝命宮女灑明珠于龍舟上,以擬雨雹之聲;④爵馬魚龍,指珍奇古玩之物。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星分牛斗,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開篇從星象、地理等方面點明揚州的地理位置和幅員遼闊,氣勢不凡。B.“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這幾句描寫了揚州春日的美景,花香四溢,鶯啼婉轉,珠簾在東風中搖曳,富有生活氣息,烘托出揚州城的熱鬧與祥和。C.“豪俊氣如虹”,將豪俊的氣概比作彩虹,一個“虹”字營造了一種宏大壯觀的意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揚州豪俊的不凡氣概,用詞精準且富有表現(xiàn)力。D.“有迷樓掛斗,月觀橫空”,對迷樓、月觀的描寫,突出了揚州建筑的宏偉壯觀,作者借此主要表現(xiàn)了對揚州昔日繁華的向往和贊美之情。16.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抒發(fā)情感?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敬鸢浮?5.D16.①運用對比手法,上片描繪揚州當下春日繁華,如“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展現(xiàn)出熱鬧、生機勃勃的景象;下片“追思故國繁雄”后描寫昔日揚州的極度奢華,“紋錦制帆,明珠濺雨”,隨后“往事逐孤鴻。但亂云流水,縈帶離宮”寫如今的衰敗,今昔對比,抒發(fā)了對世事變遷、繁華不再的感慨。②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亂云流水,縈帶離宮”描繪出亂云飄浮、流水環(huán)繞著離宮的衰敗之景,借荒涼之景抒發(fā)了對揚州昔日繁華消逝的哀傷與惆悵。③運用用典的手法,“紋錦制帆,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運用隋煬帝奢靡巡游的典故,展現(xiàn)揚州昔日的奢靡繁華,表達對往昔盛世的追念以及對歷史興衰的喟嘆?!窘馕觥俊緦дZ】這首《望海潮》以宏闊筆觸勾勒揚州盛景,上闋鋪陳市井繁華與豪俊氣象,下闋轉寫隋朝遺跡,今昔對比中暗含諷喻。秦觀善用意象群(星斗、珠簾、錦帆)構建時空縱深,尾句“揮毫萬字”的狂放與“孤鴻”“亂云”的蒼涼形成情感張力,展現(xiàn)青年詞人對歷史興衰的敏銳感悟?!?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作者借此主要表現(xiàn)了對揚州昔日繁華的向往和贊美之情”錯誤?!坝忻詷菕於?,月觀橫空”,描寫迷樓、月觀等建筑主要是為了展現(xiàn)揚州昔日的繁華,為下文的今昔對比做鋪墊,而不是單純表現(xiàn)詞人對昔日繁華的向往和贊美之情,還包含了對如今衰敗的感慨。故選D?!?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對比手法。上片“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描繪揚州春日當下的繁華熱鬧,街巷花香、鶯啼人喧、珠簾搖曳,充滿生機;下片“追思故國繁雄”后,以“紋錦制帆,明珠濺雨”極寫隋朝時揚州的奢靡奢華(隋煬帝以錦緞作帆、灑明珠擬雨聲),但緊接著以“往事逐孤鴻。但亂云流水,縈帶離宮”勾勒如今的衰敗——昔日繁華如孤鴻遠去,只剩亂云流水環(huán)繞廢棄的離宮。通過昔日奢靡繁華與今日荒涼衰敗的鮮明對比,突出時光流逝、朝代更迭的滄桑感,抒發(fā)對繁華易逝、世事無常的深沉感慨。②借景抒情。下片“亂云流水,縈帶離宮”描繪自然景象:亂云飄蕩,流水蜿蜒,環(huán)繞著廢棄的宮殿?!皝y云”“流水”象征時光流逝,“離宮”暗含昔盛今衰,作者借衰敗之景渲染蒼涼氛圍,將對揚州昔日繁華消逝的哀傷、惆悵之情融入景中,含蓄蘊藉,余韻悠長。③用典?!凹y錦制帆,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化用隋煬帝巡游揚州的典故(據(jù)《開河記》載,煬帝以錦緞制帆,宮女灑明珠模擬雨雹聲,窮極奢靡)。通過歷史典故,再現(xiàn)揚州昔日作為隋代都城的奢華景象,既呼應上片“故國繁雄”的追思,又以歷史教訓隱含對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批判,同時借古傷今,表達對歷史興衰的慨嘆與對當下的反思。(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默寫。(1)在《離騷》中,屈原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品德的追求,即便面臨重重困難甚至死亡威脅也絕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描繪了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在廣闊天地間,通過觀察自然萬物來獲得心靈感悟的情景,其中“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作者仰觀天空、俯瞰大地的廣闊視角。(3)古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秋”這個字,作者通過這一季節(jié)來烘托氛圍表達情感,如:“_______,_______?!薄敬鸢浮浚?)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為什么要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因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從千百年來無數(shù)血淋淋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結論?!翱照務`國”一詞出于明末大思想家顧炎武所言的“清談誤國”,“清談”是指文人墨客醉心于形而上學的哲學辯論,然而這種哲學辯論只追求思維形式上的玄虛高蹈,(A),最后導致西晉士人幾乎全都變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虛談廢務①,真抓實干胸無一策。①顧先生批評歷史上的西晉士人,②絕非“空談”,③更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④明末時期,陽明心學的盛行,⑤空談之風再次興起,⑥最終使得大明王朝走向滅亡之路。⑦顧先生深思歷史教訓,又痛心歷史的重演,⑧于是才振臂大呼,⑨倡導實干,反對空談,開“樸學”風氣??梢姡翱照劇敝L,是我國思想史上反復發(fā)作、難以根除的頑疾,時刻提防“空談”之風,也應該成為懸掛在全民族上空的時刻長鳴的警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B)?曾高屋建瓴地指出:“擔當作為就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決不能坐而論道、光說不練。”建國初期,新中國②,與此同時又面臨著來自科技強國的技術封鎖,在這種情況下,王淦昌、錢學森等一批愛國科學家毅然回國,投身核武器研究,為增強祖國軍事實力鞠躬盡瘁,提升了祖國的國際話語權。如今,亦有“90后”女孩鮑碩不懼復雜程序,以艱苦練習擔起“天問一號”任務北京總調度的重任,以實干強國。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選文中多處運用引號,下列各項中與例句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例:亦有“90后”女孩鮑碩不懼復雜程序。A.為什么要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B.以艱苦練習擔起“天問一號”任務北京總調度的重任。C.最后導致西晉士人幾乎全都變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D.時刻提防“空談”之風,也應該成為懸掛在全民族上空的時刻長鳴的警鐘。20.請指出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修辭,并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修改,使表達通順。22.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語意完整連貫,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敬鸢浮?8.①滔滔不絕②百廢待興19.B20.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空談’之風”比作“頑疾”。通過比喻,生動形象地突出了“空談”之風在我國思想史上長期存在且難以消除的特點,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空談”之風的頑固性和危害性,從而強調了提防“空談”之風的必要性。21.③改為“而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④改為“明末時期,由于陽明心學的盛行”,⑨改為“反對空談,開‘樸學’風氣,倡導實干”。22.A卻不關心理論與實踐的緊密關系;B又該如何防止“空談”之風再起呢【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與前文的“空談誤國”及后文的“真抓實干胸無一策”聯(lián)系,可見是理論知識說得多,故填“滔滔不絕”。滔滔不絕:像水流一樣連續(xù)不斷,沒完沒了。多形容話多,說起來沒完沒了。②此處要找一個形容建國初期中國狀態(tài)的成語,與后文的科學家回國投入國家建設的例子聯(lián)系看,語境強調當時新中國什么都要從新建設的狀態(tài),故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