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冊_第1頁
10.1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冊_第2頁
10.1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冊_第3頁
10.1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冊_第4頁
10.1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

靜電場中的能量高中物理人教版

必修三教學課件第一節(jié)電勢能和電勢01新課導入02素養(yǎng)目標03新課講解04例題與練習05課后小結目錄|CONTENTSPART-01新課導入NewLessonPresentation新課導入一個正電荷在勻強電場中只受到靜電力F的作用,它在電場中由A點運動到B點時,靜電力做了正功WAB。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同學們可以展開哪些思考呢?PART-02素養(yǎng)目標LearningObjectives1.知道靜電力做功的特點2.理解靜電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3.知道電勢的定義方法及其定義公式、單位素養(yǎng)目標PART-03新課講解NewLessonIntroduction新課講解一、靜電力做功的特點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任取A、B兩點,AB的連線長度為L,與電場強度的方向夾角為θ。把帶正電的試探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若試探電荷的電荷量為q,計算下面兩種情況下靜電力對電荷所做的功:(1)把q沿直線AB從A點移動到B點;(2)把q沿折線AMB從A點移動到B點。新課講解將電荷

q沿直線

AB從A移至BWAB=F·lAB=qE·|AB|cosθ=qE·|AM|MEAB?+qF=qElAB=|AB|cosθ=|AM|將電荷q沿折線AMB從A移至B對AM:WAM=qE·|AM|對MB:WMB=0對全程:W=WAM

+WMB=qE·|AM|新課講解W=W1+W2+W3+…

=qE·|AM|W1=qE·x1W2=qE·x2W3=qE·x3…………x1+x2+x3+…=?將電荷q沿曲線從A移至BM?EAB+qF=qE我們用無數(shù)組跟靜電力垂直和平行的折線來逼近曲線AB微元分割法EAB+qF+qF+qF+qFMx1x2x3新課講解沿直線AB:沿折線AMB:沿曲線AB:沿任意路徑靜電力做功:W1=F·|AB|cosθ=qE·|AM|W2=qE·|AM|W3=qE·|AM|W任意=qE·|AM|也適用非勻強電場

+

新課講解在電場中不論電荷經(jīng)由什么路徑從A點移動到B點,靜電力所做的功都是一樣的。因此,在電場中移動電荷時,靜電力所做的功只與電荷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有關,與電荷經(jīng)過的路徑無關。1.在勻強電場中,靜電力做的功為:W=qE·d,其中d為沿電場線方向的位移。注意:特點:2.其它靜電場中也適用。其它靜電場中靜電力做功的多少可用

W=E平qd來定性粗略分析,其中E平為平均電場強度。類似于重力做功新課講解WG=mgh1-mgh2定義:重力勢能

Ep=mgh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

新課講解二、電勢能1.定義:電荷在電場中具有的勢能叫電勢能,用符號EP表示。qQWAB=EpA-EpBEAB2.電場力做功和電勢能的關系(1)當WAB>0,則EpA>EpB,表明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2)當WAB<0,則EpA<EpB,表明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新課講解3.電勢能是相對的,具體數(shù)值與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4.電勢能為電荷和對它作用的電場組成的系統(tǒng)共有。5.電勢能是標量。但有正負通常把電荷在離場源電荷無限遠處的電勢能規(guī)定為0,或把電荷在大地表面的電勢能規(guī)定為0。我們說某個電荷的電勢能,只是一種簡略的說法。qQ關于電勢能的幾點說明新課講解正電荷從A點移到B點時,靜電力做正功,電荷的電勢能減少正電荷從B點移到A點時,靜電力做負功,即電荷克服靜電力做功,電荷的電勢能增加。把正電荷從A點移到B

+

把正電荷從B點移到A

-

三、電勢能的大小新課講解①電荷在某點的電勢能,等于把它從該點移動到零勢能面時靜電力所做的功。EAB若以A點作為零勢能面則EPA-EPB=WAB因EPA=0,則

EPB=-WAB如圖,若A→B電場力所做功為WAB若以B點作為零勢能面則

EPA-0=WAB即EPA=WAB

②選擇不同的零勢能面,對于同一個帶電體在同一點來說電勢能大小是不相同的??偨Y:新課講解【思考】同一物體在不同的位置,重力勢能有什么變化呢?這說明重力勢能與重力場中的什么因素有關呢?【提示】同一初始高度的小球A、B,在連接不同長度的擺線的情況下自由下落,重力勢能的變化不同。又如小球P在同一高度,逐次沿不同的軌跡下落,重力勢能變化量相同。說明重力勢能與高度(地勢)有關那么電勢能是不是也與某個因素有關,這個因素是什么呢?新課講解如圖,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100V,OA、AB距離L均為1m,完成下列練習,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①分別求出將+1C、+2C、+3C點電荷從A點移到O點電場力做功;②若規(guī)定O點為零勢能面,分別求出三個點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

探索電勢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新課講解四、電勢1V=1J/C1.定義:電荷在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能與它的電荷量之比。3.單位:(計算時要代入正負號)2.公式:4.電勢具有相對性伏特(V)5.標量(有正負,負電勢表示該處的電勢比零電勢低

)確定某點的電勢,應先規(guī)定電場中某處電勢為零,通常取大地或無窮遠處的電勢為零。PART-04例題與練習例題與練習【例1】如圖,A、B、C為電場中同一電場線上的三點。設電荷在電場中只受靜電力作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在C點無初速度地釋放正電荷,則正電荷向B運動,電勢能減少B.若在C點無初速度地釋放正電荷,則正電荷向A運動,電勢能增加C.若在C點無初速度地釋放負電荷,則負電荷向A運動,電勢能增加D.若在C點無初速度地釋放負電荷,則負電荷向B運動,電勢能減少√例題與練習例2

(多選)如圖所示,在正電荷的電場中的一條電場線上依次有A、B、C三點,分別把帶電荷量為+q和-q的點電荷依次放在這三點上,關于它們所具有的電勢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放上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時,它們的電勢能大小關系為EpA>EpB>EpCB.放上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時,它們的電勢能大小關系為EpA<EpB<EpCC.放上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時,它們的電勢能大小關系為EpA>EpB>EpCD.放上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時,它們的電勢能大小關系為EpA<EpB<EpC√√例題與練習解析若將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從A點移到B點,再由B點移到C點,電場力都是做正功,電荷的電勢能都減少,可見EpA>EpB>EpC,選項A正確,B錯誤.若將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從A點移到B點,再由B點移到C點,電場力都是做負功,電荷的電勢能增加,可見EpA<EpB<EpC,選項C錯誤,D正確.例題與練習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當兩正點電荷相互靠近時,它們的電勢能增大B.當兩負點電荷相互靠近時,它們的電勢能增大C.一個正電荷與另一個負電荷相互靠近時,它們的電勢能減小D.一個正電荷與另一個負電荷相互靠近時,它們的電勢能增大。ABC例題與練習2.在真空中A、B兩點分別放有異種點電荷-Q和+2Q,以A、B連線中點O為圓心作一圓形路徑acbd,如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強度大小關系有Ea=Eb、Ec=EdB.電勢高低關系有φa>φb、φc>φdC.將一負點電荷沿圓弧由a運動到b的過程中靜電力做正功D.將一正點電荷沿直線由c運動到d的過程中電勢能始終不變答案:C

例題與練習3.在靜電場中,將一正電荷從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了負功,則()A.B點的電場強度一定比A點大B.電場線方向一定從B指向AC.B點的電勢一定比A點高D.該電荷的動能一定減小答案:C例題與練習4.(多選)關于電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中某點的電勢大小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正電荷從該點移動到零電勢點時,靜電力所做的功B.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C.由于電勢是相對的,所以無法比較電場中兩點的電勢高低D.某電荷在電場中A、B兩點的電勢能關系為EpA>EpB,則可知φA>φB答案:ABPART-05課堂小結課堂小結一、靜電力做功的特點:

靜電力做的功為:W=qE·d,其中d為沿電場線方向的位移。二、電勢能(E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