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匯編_第1頁
2024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匯編_第2頁
2024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匯編_第3頁
2024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匯編_第4頁
2024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匯編

1、三峽

作者簡介

作者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

朝代北魏籍貫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

《水經(jīng)注》是酈道元為《水經(jīng)》所作的注文,共有40卷?!端?jīng)》是一部地理學著

作,但內(nèi)容過于簡單且疏漏較多,酈道元為之作注,對其內(nèi)容進行詳細闡述和補充。

代表作品

《水經(jīng)注》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

等。它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生難字

沿溯(sii)阻絕飛漱(shii)林寒澗(jian)肅重巖疊嶂(zh&ng)

W(li)道元乘奔布(yu)風M(zhu)引略無quE(闕)處

不見xi(曦)月夏水xiang(襄)陵素tuan(湍)綠潭絕崛Cyan)

通假字

略無闕處(“闕”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異義

1?金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2.里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不以荻也(古義:快;今義:疾?。?/p>

4.良多趣味(古義:甚,很;今義:好)

5.底無闕處(古義:完全;今義:簡單,跟“詳”相對)

6.扇引凄異(古義:連接;今義:(意念)集中在一點)

一詞多義

‘白三峽七百里中(介詞,在)

1自」?

,自非亭午夜分(連詞,如果)

(沿溯阻絕(動詞,斷絕)

2.絕]站爆多生怪柏(形容詞,極高的)

(哀轉(zhuǎn)久金(動詞,消失)

‘回清倒影(名詞,清波)

3.清,?

情榮峻茂(形容詞,清澈)

詞類活用

1.雖乘旁御風,不以疾也(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2.回自倒影(形容詞作名詞,清波)

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4.晴初蓊旦(名詞作動詞,下霜)

5.素需綠潭(形容詞作名詞,急流)

文言句式

省略句: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省略介詞“于",即''有時朝發(fā)(于)白帝,暮到江陵”)

文章內(nèi)容

三峽

自①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②。

在七百里三峽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③亭午④夜分,

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

不見曦月⑤。

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①【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

中斷的地方。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空隙、缺口。③【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④

【亭午】正午。⑤【曦月】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至于夏水襄陵①,沿溯阻絕②。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

有時候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

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③御風,不以疾④也。

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

①【襄陵】水漫上山陵。襄,沖上、漫上。陵,山陵。②【沿溯阻絕】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

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絕,阻斷。③【奔】這里指飛奔的馬。④

【不以疾】沒有這么快。

春冬之時,則素湍①綠潭,回清②倒影,

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則有白色的急流,綠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①【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②【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崛③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④

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地往

其間,清榮峻茂⑤,良⑥多趣味。

下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③【絕崛(ydn)]極高的山峰。絕,極。④【飛漱(shu)】飛速地往下沖蕩。⑤【清榮峻

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榮,茂盛。⑥【良】甚,很。

每至晴初①霜旦②,林寒澗

(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

____________肅③,常有高猿長嘯,屬引④凄異⑤,

之中一片清寒肅殺,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持續(xù)不斷,凄慘悲涼,

空谷傳響⑥,哀轉(zhuǎn)⑦久絕⑧。

空曠的山谷中傳來猿啼的回聲,悲涼婉轉(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

①【晴初】天剛放晴。②【霜旦】下霜的早晨。③【肅】肅殺,凄寒。④【屬(zhu)弓|】接

連不斷。屬,連接。弓I,延長。⑤【凄異】凄慘悲涼。⑥【響】回聲。⑦【哀轉(zhuǎn)】聲音悲涼婉轉(zhuǎn)。

⑧【絕】消失。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所以漁民們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要點難點

主題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

思想山的熱愛之情。

①緊抓景物的特征,描寫細膩。文章緊扣三峽雄偉秀麗的總特征和四季景色的不同特點下筆。

寫山,突出其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筆觸細膩。對山

和水的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

②結(jié)構清晰,層次分明。作者先寫三峽概貌,突出三峽山勢雄奇的景象。然后選取最能體現(xiàn)三

乙木

峽特點的“水”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按不同季節(jié)分別描繪了夏天江水暴漲、春冬“素湍綠潭”、

特色

秋天“林寒澗肅”的景象。全文布局精心,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給人以美的藝術感受。

③語言簡練,生動傳神。全文僅一百五十多個字,讀來卻令人感覺氣象萬千的三峽景觀已盡收

眼底。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僅八個字就寫出江水的迅疾;“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勾

勒出一幅美妙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

1.描寫兩岸懸崖陡峭雄偉險峻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名句

3.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積累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借漁者的歌聲來烘托秋景凄涼哀傷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答謝中書書

作者簡介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

朝代南朝籍貫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

評價有“山中宰相”之譽,南朝齊梁時思想家。

代表作品著有《陶隱居集》。

生難字

夕日欲演(tui)沉豌(1m)仙勒(du)與(yu)其奇者

古今異義

1.四舟俱備(古義:季節(jié);今義:時間)

2.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

3.夕日欲就(古義:墜落;今義:衰敗,萎靡)

一詞多義

(夕日欲頹(將要)

1.破?

[實是欲界之仙都(與“界"合用,欲界,文中指人間)

J答謝中書書(與“中”合用,古代官職名)

2.書,.

(答謝中書書(書信)

詞類活用

五色交癖(名詞作動詞,輝映)

文言句式

省略句:1.沉鱗競躍(省略介賓結(jié)構,即“沉鱗競躍(于水面)”)

2.實是欲界之仙都(省略主語,即“(此)實是欲界之仙都”)

判斷句:實是欲界之仙都。

文章內(nèi)容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①談。高峰入②云,清流見③底。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稱贊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①【共】共同。②【入】聳入。③【見】看見。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④。青林翠竹,四時俱備⑤。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

④【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交,交相。⑤【四時俱備】四季都有。四

時,四季。俱,都。

曉霧將歇⑥,猿鳥亂⑦鳴;夕日欲頹⑧,沉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

鱗⑨競⑩躍。

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⑥【歇】消散。⑦【亂】紛亂。⑧【夕日欲頹】夕陽快栗落山了。頹,墜落。⑨【沉鱗】指水

中潛游的魚。⑩【競】爭相,爭著。

實是欲界之仙都⑩。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⑩【欲界之仙都】人間仙境。欲界,沒有擺脫世俗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這里指人間。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385—433),他承襲祖父謝玄

(343—388)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與(yD)]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要點難點

主題這篇文章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過借古證今,強調(diào)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

思想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藝術語言凝練生動、優(yōu)美流暢文章以四言為主,節(jié)奏疏宕諧婉,極富韻味,讀來朗朗上口,頗有

特色韻致,對“山川之美”的描繪生動優(yōu)美,令人神往。

1.《答謝中書書》中,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2.《答謝中書書》中,講究色彩搭配,表現(xiàn)一年之美,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名句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積累3.《答謝中書書》中,將聽覺、視覺結(jié)合,由靜入動,表現(xiàn)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

偶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答謝中書書》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議論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

復有能與其奇者。

3、記承天寺夜游

古今異義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只是;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宜(古義:語氣詞,相當于“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3.杰無與為樂者(古義:考慮,想到;今義:思念)

4.竟竹柏影也(古義:大概是;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東西)

一詞多義

(月色入戶(照進)

1.人:

[草色入簾青(映入)

(念無與為樂者(和、跟)

2.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

(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庭下如積水空明(清澈)

3.空,金谷傳響(空曠)

(撒鹽空中差可擬(天空)

詞類活用

相與爰于中庭(名詞用作動詞,散步)

文言句式

倒裝句:1.相與步于中庭(狀語后置,“于中庭”作“步”的狀語,正常語序為“相與于中庭步”)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后置,“如吾兩人者”作“閑人”的定語,正常語序

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省略句:1.解衣欲睡[省略主語,即“(吾)解衣欲睡”]

2.相與步于中庭[省略主語,即“(吾兩人)相與步于中庭”]

判斷句: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

文章內(nèi)容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

戶,欣然起行。

門里,(十分美好,動人游興),(于是)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

念①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②。懷民亦

想到?jīng)]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

未寢,相與③步于中庭④。

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①【念】考慮,想到。②【張懷民】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③【相與】共同,一起。

④【中庭】院子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⑤,水中藻、存⑥交橫,蓋⑦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存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⑤【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⑥【藻、苻(x】ng)】均為水生植物。⑦【蓋】大概是。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⑧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⑨。

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⑧【但】只是。⑨【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要點難點

本文通過對庭院優(yōu)美月色的描寫,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

主題

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和自我排遣內(nèi)心悲涼

思想

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①敘事簡約。文章敘事簡明扼要,起筆就扣住了“夜游”的“夜”字,徑入題旨?!敖庖掠?/p>

睡,月色入戶”點明了夜的特點是月色溶溶,作者抓住這個特點,簡潔入題。

②繪景鮮明?!巴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

無一字不在寫月,月光透過竹柏枝葉,投影到地上,才會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作者寫景緊

乙術

扣“月”字,從竹柏之影入手,獨具匠心。

特色

③情景交融。作者見“月色入戶”,則“欣然起行”,歡欣之情溢于言表?!澳顭o與為樂

者”“遂”“亦”等無不顯露出作者微妙變化的心情。之后,作者通過描寫澄澈的月光和清

麗的竹柏影點染出一個空靈的境界,而這正是作者彼時心境的寫照。結(jié)尾表現(xiàn)了作者雖遭貶

謫仍樂觀豁達的胸懷。

閱讀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坎坷挫折,但只要心胸豁達,淡泊名利,就能化憂郁為釋然,以平和之

啟示心享受生活的樂趣。

4、與朱元思書

作者簡介

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

朝代南朝籍貫吳興故郭(今浙江安吉)

作品風格擅長描寫山水景物,其文自成一家,稱為“吳均體”。

代表作品著有《齊春秋》等。

生難字

水皆縹(piao)碧泠(ling)泠作響嚶(ying)嚶成韻急湍(tuM)

橫柯(ke)上蔽經(jīng)lun(綸)世務者kui(窺)谷忘反軒miao(邈)

yuan(鶯)飛li(戾)天

通假字

1.蟬則千轉(zhuǎn)不窮“轉(zhuǎn)”同“唯”,鳥鳴,這里指蟬鳴)

2.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古今異義

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自里(古義:表示約數(shù);今義:或許,允許等)

2.蟬則千轉(zhuǎn)不為(古義:止,息;今義:生活貧困,缺少錢財)

3.鶯飛良天者(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

一詞多義

[天下獨絕(絕妙的)

L汽猿則百叫無絕(停止)

,負勢競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上!橫柯工蔽(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一畝許里(數(shù)詞,十個十)

3'百I猿則畝叫無絕(數(shù)詞,虛指,極言其多)

,直視完礙(動詞,沒有)

4'無(猿則百叫完絕(副詞,不)

詞類活用

1.風煙俱存(形容詞作動詞,消散凈盡)

2.任意東由(名詞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3.猛浪若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4.負勢競工(名詞作動詞,向上)

5.互相軒瘟(形容詞作動詞,往高處遠處伸展)

6.橫柯上蔽(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7.望峰良心(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息)

文言句式

省略句: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省略主語“吾”)

2.急湍甚箭。(省略介詞“于",應為“急湍甚于箭”)

文章內(nèi)容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①。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

從流飄蕩②,任意東西③。

(我乘著小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隨意向東或向西漂流。

①【共色】同樣的顏色。②【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飄蕩。從,跟、隨。③【任意東西】

任憑船隨意向東或向西漂流。東西,向東或向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④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天下獨一無二。

④【許】表示約數(shù)。

水皆縹碧①,千丈見底。游魚

水都是淺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動的魚兒和

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

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洶涌的大浪就像飛奔的馬。

①【縹(pido)碧】淺青色。②【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還快。甚,超過、勝過。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①,

夾著江水的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讓人心生寒意。

①【寒樹】這里形容樹密而綠,讓人心生寒意。

負勢競上②,互相軒邈③,

(重重疊疊的)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

爭高直指④,千百成峰⑤。

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千百座山峰。

②【負勢競上】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上,此為動詞,向上。③【互相軒邈(miao)]

意思是這些山巒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里均作動詞用。④【直指】筆

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⑤【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⑥石,泠泠⑦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⑧。

泉水沖擊著石頭,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蟬則千轉(zhuǎn)⑨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長久不斷地鳴著,猿持續(xù)地啼叫著。

⑥【激】沖擊,撞擊。⑦【泠(IIng)泠】擬聲詞,形容水聲清越。⑧【嚶(yTng)嚶成韻】

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⑨【千轉(zhuǎn)(zhuan)】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zhuǎn),同

“口轉(zhuǎn)”,鳥鳴,這里指蟬鳴。

鶯飛戾天⑩者,望峰息心⑩;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名利之心;

經(jīng)綸世務⑩者,窺谷忘反⑧。

那些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⑩【鶯(yudn)飛戾(I1)天】語出《詩經(jīng)?大雅?旱麓》:“鶯飛戾天,魚躍于淵。”意

為鶯鳥飛到天上,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名利。鶯,俗稱老鷹,兇猛而善高飛。戾,至、到達。⑩【息

心】指平息名利之心。⑩【經(jīng)綸(IUn)世務】治理國家大事。經(jīng)綸,籌劃、治理。⑧【反】同“返”,

返回。

橫柯⑩上⑥蔽,在晝猶昏;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交錯遮蔽,擋住了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

疏條交映⑩,有時見日。

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⑩【橫柯】橫斜的樹枝???,樹木的枝干。⑥【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⑩【交映】互相

掩映。

要點難點

本文通過寫旅途江上的所見與“從流飄蕩”的切身感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富春江“奇山異

靠;水,天下獨絕”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和意欲歸隱的情懷,同時也表達了對

思想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利祿的鄙視。

一①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乙木

②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江水急、猛的特點。

特色

'③化靜為動:“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1.從側(cè)面表現(xiàn)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2.與“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名句

工口田3.賦予靜止的山以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的句子是: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

積累弁收

成峰。

4.表達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及鄙棄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直

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5、《孟子》三章

作者簡介

作者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

評價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包括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活

代表作品

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等。

生難字

公孫衍(yWn)米su(粟)丈夫之冠(guan)航(quan)畝

傅說(yue)膠富(ge)輸(bi)士施(出)亂

富貴不能淫(yin)

通假字

1.親戚砰之(“畔”同“叛”,背叛)

2.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3.普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4.商于慮(“衡”同“橫”,梗塞、不順)

5.入則無法家輸士(“拂”同“弼”,輔佐)

古今異義

1.委而去之(古義:放棄;今義:把事交給別人去辦)

2.施非不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

3.賓革非不堅利也(古義:兵器;今義:軍人)

4.丈夫之冠也(古義:成年男子;今義: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5.父監(jiān)之(古義:教導、訓誨;今義:命令)

6.以順為定者(古義:準則,標準;今義:改正,糾正)

7.富貴不能理(古義:惑亂,迷惑,這里是使動用法;今義:過多,放縱)

8.所以動心忍性(古義:用這些來……;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9.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古義:了解、明白;今義:比方)

一詞多義

地利不如人和(名詞,有利條件)

1.利??

共革非不堅利也(形容詞,銳利)

(父命之(代詞,他)

2.之]妾婦之道也(助詞,的)

|往乏女家(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戒之曰(動詞,告誡)

3?戒[必敬必痛(形容詞,謹慎)

以順為定者(名詞,準則、標準)

正[立天下之正位(形容詞,正確)

(舜年于吠畝之中(動詞,興起,指被任用)

5.發(fā)《

I征于色,發(fā)于聲(動詞,顯露,流露)

|行線亂其所為(動詞,違背)

6排」.

'I入則無法家拂士(同“弼”,輔佐)

舜發(fā)宇吠畝之中(介詞,從)

7.于: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詞,給)

征宇色(介詞,在)

詞類活用

1.或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作動詞,使……定居)

2.畝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作動詞,鞏固)

3.施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作動詞,威懾,震懾)

4.富貴不能理(使動用法,使……迷惑)

5.貧賤不能蔻(使動用法,使……動搖)

6.威武不能扁(使動用法,使……屈服)

7.必先舍其心志(使動用法,使……痛苦)

8.為其筋骨(使動用法,使……勞累)

9.穰其體膚(使動用法,使……饑餓)

10.生乏其身(使動用法,使……財資缺乏)

11.所以的心態(tài)性(動,使動用法,使……受到震撼;忍,使動用法,使……堅忍)

12.人恒過(名詞作動詞,犯錯誤)

13.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入,動詞作狀語,在國內(nèi);出,動詞作狀語,在國外)

文言句式

省略句:戒之曰。(省略主語“母”)

判斷句: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倒裝句:1.舜發(fā)于吠畝之中。(狀語后置,“于吠畝之中”是修飾“發(fā)”的狀語)

2.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狀語后置,“于版筑之間”是修飾“舉”的狀語)

文章內(nèi)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三里之城①,七里之郭,環(huán)②而攻之而不勝。

(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①【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②【環(huán)】圍。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

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時之處,可是不能取勝,是因為天時

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④非不堅利也,

比不上地利啊。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并不是不精良,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⑤,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是因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③【池】護城河。④【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⑤

【委而去之】意思是棄城而逃。委,放棄。去,離開。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⑥,固國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

不以山溪之險⑦,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⑧。

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

界。⑦【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懾天下不

能靠武器的銳利。

得道⑨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他的人就少。

?【得道】指能夠施行治國的正道,即行仁政。

寡助之至⑩,親戚⑩畔⑩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nèi)外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⑩【至】極點。⑩【親戚】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⑩【畔】同“叛”,背叛。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憑著天下人都歸順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人都反對的寡助之君,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禾U。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君子,這里

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說的“得道者”。

富貴不能淫

景春①曰:“公孫衍②、張儀③豈不誠④大丈夫⑤哉?一怒而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生氣,

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⑥?!?/p>

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平安無事?!?/p>

①【景春】與孟子同時代的人,縱橫家。②【公孫衍】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曾在秦國為

相,又曾佩五國相印。③【張儀】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王時為相,游說六國連橫以服從

秦國。④【誠】真正,確實。⑤【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jié)的男子。⑥【天下熄】指戰(zhàn)

爭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①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②也,父命之③;

孟子說: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成年舉行冠禮時,父親給以訓導;

①【焉】怎么,哪里。②【丈夫之冠(guan)】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冠,行

冠禮。③【父命之】父親給以訓導。命,教導、訓誨。

女子之④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⑤之曰:‘往之女家⑥,必敬

女兒出嫁時,母親教導她,送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

必戒,無違夫子⑦!’

小心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

④【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⑤【戒】告誡。下文的“戒”是謹

慎的意思。⑥【女(rU)家】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⑦【夫子】這里指丈夫。

以順為正⑧者,妾婦之道也。

以順從為常法,是婦女遵循的規(guī)則。

⑧【正】規(guī)則。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

行天下之大道⑨。

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一義廠

⑨【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一

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這里的“廣居”“正位”“大

道”分別喻指“仁”“禮”“義

得志,與民由之⑩;不得志,獨行其道?。

得志的時候,便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時候,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⑩【與民由之】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從。?【獨行其道】獨自走自己的道路。《孟

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p>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⑩。此之謂大丈夫。

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淫】惑亂,迷惑。這里是使動用法。?【移】改變,動搖。這里是使動用法。⑩【屈】屈

服。這里是使動用法。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①,傅說舉于版筑之間②,膠鬲舉于魚鹽之中③,

舜從田地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

①【舜發(fā)于喊畝之中】舜在歷山耕田,后被堯起用,成為堯的繼承人。發(fā),興起,指被任用。

喊畝,田地。②【傅說(yue)舉于版筑之間】傅說原在傅巖為人筑墻,因以傅為姓,后被殷王武

丁任用為相。舉,選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墻,在兩塊夾板中間放土,再用杵(chU)夯(hd

ng)實。筑,搗土用的杵。③【膠鬲(ge)舉于魚鹽之中】膠鬲原以販賣魚鹽為生,西伯(周文

王)把他舉薦給紂王。后來,他又輔佐周武王。

管夷吾舉于士④,孫叔敖舉于海⑤,百里奚

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任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召為相,百里奚

舉于市⑥。

從市井之間被贖出而用為大夫。

④【管夷吾舉于士】管仲(名夷吾)原是齊國公子糾的家臣,糾與公子小白(即后來的齊桓公)

爭奪君位失敗,管仲作為罪人被押回齊國,后經(jīng)鮑叔牙舉薦,被齊桓公任用為相。士,獄官。舉于

士,從獄官手中釋放出來,進而得到任用。⑤【孫叔敖舉于?!繉O叔敖隱居海濱,楚莊王知道他有

才能,用他為相。⑥【百里奚(xT)舉于市】百里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晉入

秦,又逃到楚。后來秦穆公用五張公羊皮把他贖出來,用為大夫。市,集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⑦,

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

⑦【餓其體膚】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

空乏其身⑧,行拂亂其所為⑨,所以動心忍性⑩,

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所沒有的才能。

⑧【空(kong)乏其身】使他身處貧困之中??辗Γ斮Y缺乏。⑨【行拂亂其所為】使他做

事不順。拂,違背。舌L,擾亂。⑩【動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曾

(zeng)益】增加。曾,同“增”。

人恒過①,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②,而后作③;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①【恒過】常常犯錯誤。②【衡于慮]思慮堵塞。衡,同“橫”,梗塞、不順。③【作】奮起。

這里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④。

(一個人的想法)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

④【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征,征驗、

表現(xiàn)。發(fā),顯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入⑤則無法家拂士⑥,出⑦

(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

則無敵國⑧外患者,國恒亡。

沒有能匹敵的鄰國和外患的侵擾,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滅亡。

⑤【入】指在國內(nèi)。⑥【法家拂(bl)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王的賢士。

拂,同“弼”,輔佐。⑦【出】指在國外。⑧【敵國】勢力、地位相當?shù)膰?。敵,匹敵、相當?/p>

__________然后知生于憂患_________

了解到這一切之后,就會明白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而死于安樂⑨也。

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⑨【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要點難點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論證了在戰(zhàn)爭中“天時”“地利”和“人和”三個要素的作用,

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闡述了孟子“仁政”的治國主張。

主題《富貴不能淫》記述了孟子與景春關于“何謂大丈夫”這一問題的探討,孟子借對景春的反

思想駁,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標準,激勵人們要堅持正道、不畏強暴,做真正的“大

丈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文章通過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的論證方法,論證了“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這一中心論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語句整齊流暢,氣勢磅礴,富有說服力。多處運用排比,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

染力。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名言警句迭

出,句式工整,閃爍著哲理的光華。

《富貴不能淫》

①構思精巧,條理清晰。文章采用問答的形式闡述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先由景春提出問

題,然后孟子回答,一問一答,在問答中闡述自己的觀點,讓讀者的感受更加深刻。

藝術②語言幽默,富有氣勢。孟子以“妾婦之道”的例子類比,指出公孫衍、張儀非大丈夫,表

特色明自己的觀點,含蓄而幽默。在語言上,孟子善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如“居天下之廣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氣勢非凡,有無可辯駁的力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①排比造勢,先聲奪人。文章開頭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列舉六位雖出身貧賤,但在經(jīng)受了

磨煉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事業(yè)的名人的例子,使文章讀來氣勢逼人。

②由點到面,對比論證。文章先由具體例子入手,引出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先在思

想和行為等方面經(jīng)歷一番磨煉,然后由個人推及國家,論述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第二段運

用對比論證,論證了中心論點。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論點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富貴不能淫》通過景春與孟子對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富貴不能淫,

名句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積累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最后得出了“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

6、愚公移山

生難字

山北之差(se)稼(he)擔羹(ji)#(ben)始配(chen)

窮度(kui)亡(wii)以應一用(cud)粕(shud)東

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熏(“惠”同“慧”,聰明)

古今異義

1.方七百里(古義:古代計量面積用語;今義:方向)

2.痣山北之塞(古義:苦于;今義:處罰)

3.曾不能毀山之一主(古義:草木;今義: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鳥類的羽毛)

4.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