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一化”再辨析-2023學年高一化學易混易錯考點_第1頁
“兩化”“一化”再辨析-2023學年高一化學易混易錯考點_第2頁
“兩化”“一化”再辨析-2023學年高一化學易混易錯考點_第3頁
“兩化”“一化”再辨析-2023學年高一化學易混易錯考點_第4頁
“兩化”“一化”再辨析-2023學年高一化學易混易錯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聚焦“兩化”一一【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辨析

(1)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2)濃硫酸的吸水性屬于物理性質,脫水性屬于化學性質。

(3)煤的干儲、煤的氣化、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質的變性、脫水、熔融鹽導電、電解質溶液

導電均屬于化學變化;

石油的分儲、蛋白質的鹽析、焰色反應、升華、萃取、分液、吸附、鹽析、金屬導電、電離、滲析均屬于

物理變化。

⑷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屬于化學變化,如03與02間的轉化。

(5)不同原子間的轉化不屬于化學變化,其對應的反應也不屬于化學反應,如鑼U—>^Th+lHeo

(6)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金屬熔化、

HC1溶于水、NaCl熔化均屬于物理變化。

(7)化學變化不僅有物質的變化,同時還伴隨有能量的變化。

(8)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有新元素生成]

(9).有新原子生成j非化學變化

二、聚焦“一化”一一【物質的轉化】的辨析

①S燃燒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o

②AI2O3、Si02,Fe2O3與H2O不反應,不能直接轉化為Al(0H)3、H2SiO3,Fe(0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02O

④Fe與CI2反應不能生成FeCb而是生成FeCb,F(xiàn)e與S、L反應分別生成FeS、Fel2?

⑤Fe與H+(非氧化性酸)、Cu2\S、I2反應不能直接生成Fe3+。

一、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方法

從宏觀

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反之為物理變化

上判斷

從微觀有舊化學鍵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形成的是化學變化;只有化學鍵斷

上判斷裂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NaCl晶體的熔化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顏色、狀態(tài)、

伴隨液化、

氣味、光澤、

汽化、熔化、

密度、熔點、

表現(xiàn)出物理決定物理溶解、凝固、

沸點、溶解

性質變化升華、變形、

性、導電性、

粉碎、分鐳

導熱性、硬

等變化

度等

物質

結構

伴隨物質變

金屬性、非化和能量變

金屬性、穩(wěn)化,實質是舊

定性、氧化化學鍵的斷

性、還原性、裂和新化學

酸堿性等鍵的形成

3.常見化學術語的變化類型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三憎,蒸鐳、分福干儲

“四色”焰色反應顯色反應、顏色反應、指示劑變色反應

“五解”潮解分解、裂解、水解、電解

氧化、氫化、水化、風化、鈍化、皂化、

熔化、汽化、

“十八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

液化、酸化

鹵化、油脂硬化

二、物質間的轉化

1.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轉化

圖鹽和

一氣體

試舉例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或物質轉化過程:

①金屬+鹽一>鹽和金屬:

Zn+CuC12^=ZnC12+Cu

②金屬十酸一>鹽和氫氣:

Fe+H2SO4=FeSO4+H2T

③金屬-->■堿性氧化物>堿--->鹽:

Ca—^CaO^^Ca(OH)2^-^CaCl2

④非金屬一>酸性氧化物一>酸一>鹽:

coccHOccCaOHcM

S-----2->SC)2—■—2>H2s。3--------2>CaSC)3

⑤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鹽:

CaO+SO3^=CaSO4

⑥堿+鹽--->堿+鹽:

2NaOH+CuCb=Cu(OH)2i+2NaCl

⑦酸+鹽一>酸+鹽:

H2SO4+BaC12=2HCl+BaSO4i

⑧鹽+鹽一鹽+鹽:

NaCl+AgNO3=NaNO3+AgClJ

2.常見物質的轉化規(guī)律

轉化規(guī)律分類實例離子反應方程式

+

強酸制弱酸CH3coONa+HClCH3COO+H=CH3COOH

3+-

強堿制弱堿FeCh+NaOHFe+3OH=Fe(OH)3l

強制弱的強氧化劑制弱

Ch+KIch+2r=h+2cr

規(guī)律氧化劑

強還原劑制弱

Fe+CuSOCu2++Fe=Cu+Fe2+

還原劑4

易溶物制

2+

NazSCU+BaCbBa+SOF=BaSO4;

難溶物

1.下列各組變化中,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的是()

A.碘的升華、石油的分儲

B.NH4cl溶液除鐵銹、食鹽水導電

C.蛋白質溶液中加飽和(NH4)2SO4溶液、藍色的膽研常溫下變白

D.熱的飽和KN03溶液降溫析出晶體、二硫化碳洗滌試管內壁上的硫

【細剖精析】

選C選項A、D都是物理變化;B項,前者是化學變化,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就是電解的過程,電解

必然會產生新物質,故食鹽水導電是化學變化;C項,蛋白質的鹽析是物理變化,膽研變白,說明膽磯失

去結晶水,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

2.下列過程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用明磯凈化水

B.甘油加水作護膚劑

C.烹魚時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減少腥味,增加香味

D.燒菜用過的鐵鍋,經放置常出現(xiàn)紅棕色斑跡

【細剖精析】

選BA項,用明磯凈化水是由于明磯電離產生的AF+發(fā)生水解反應,產生了比表面積較大的A1(OH)3膠

體的吸附作用所致,與化學反應有關,錯誤;B項,甘油加水作護膚劑是由于甘油有強的吸水性,與化學

反應無關,正確;C項,烹魚時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減少腥味,增加香味,是由于料酒和食醋發(fā)生反

應產生了乙酸乙酯具有香味,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錯誤;D項,燒菜用過的鐵鍋,經放置常出現(xiàn)紅棕色斑跡,

是鐵單質被氧化產生FezCh,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錯誤。

3.下列有關變化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從海水中提取鎂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xiàn)

B.用侯氏制堿法制純堿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xiàn)

C.用“地溝油”純化生產“生物燃油”的過程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

D.激光法蒸發(fā)石墨得C60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

【細剖精析】

從海水中提取鎂的過程是Mg2+-Mg(OH)2TMgC12—Mg,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能實現(xiàn),A項正確;侯氏制

堿法的過程是NaCl-NaHCCh-Na2c。3,其中必須發(fā)生化學變化才能實現(xiàn),B項正確;“地溝油”的純化是

分儲的過程,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C項錯誤;石墨與C60的結構不同,在轉化的過程中有舊化學鍵的斷裂

與新化學鍵的形成,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D項正確。

答案C

4.下表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不可能實現(xiàn)如圖所示轉化的是()

選項XYZM

AFe(s)FeCl2FeCl3C12

BNaOH(aq)Na2cO3NaHCO3CO2

CNH(g)NONO

32o2

DNaOH(aq)NaA102A1(OH)3A1C13

【細剖精析】

鐵和氯氣反應,無論氯氣過量與否,生成的都是FeCb,A錯誤;NaOH和少量C02反應生成Na2c。3,繼

續(xù)通入CO2,發(fā)生反應Na2cO3+CO2+H2O=2NaHCO3,符合轉化關系,B正確;N%催化氧化生成NO,

NO和氧氣反應生成NO2,符合轉化關系,C正確;發(fā)生反應A13++4OIT=A1C)2+2H2O,3A1OJ+A13+

+6H2O=4Al(OH)3i,符合轉化關系,D正確。

答案A

5.下列說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xiàn)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與堿發(fā)生反應

②弱酸與鹽溶液反應可以生成強酸

③沒有水生成,也沒有沉淀和氣體生成的復分解反應

④兩種酸溶液充分反應后的溶液體系為中性

⑤有單質參加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⑥兩種氧化物反應的產物有氣體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細剖精析】

選A①酸性氧化物是能和堿反應生成水和鹽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鈉

和水,正確;②弱酸和鹽反應生成更難溶的物質時,可以同時生成強酸,如H2S+CUSO4=CUSJ+H2so4,

正確;③酸和鹽反應生成弱酸的復分解反應,沒有水、沉淀和氣體生成,如HC1+CH3COONa=CH3COOH

+NaCl,正確;④根據(jù)反應2H2S+H2so3=3H2O+SJ可知,氫硫酸和亞硫酸溶液充分反應后的溶液體系

為中性,正確;⑤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屬于有單質參加的非氧化還原反應,正確;⑥反應2Na2Ch+

2H2O=4NaOH+O2f和3NO2+H2O=2HNO3+NO,都是兩種氧化物之間的反應,且反應產物有氣體,

正確。

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如圖所示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甲乙丙

A.圖甲用高分子分離膜淡化海水B.圖乙速管發(fā)光

C.圖丙電爐絲通電后發(fā)紅D.圖丁將噴灑石蕊溶液的紙花放入C02中

【答案】D

【解析】A.分離淡化海水是物理變化,A錯誤;

B.就管發(fā)光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B錯誤;

C.電爐絲通電發(fā)紅,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C錯誤;

D.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遇到石蕊變紅,是化學變化,D正確;

故選D。

2.下列關于物質的性質或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活性炭凈水——化學性質

B.鹽酸遇石蕊試液變紅——物理性質

C.冰川融化——物理變化

D.工業(yè)上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取氧氣、氮氣一化學變化

【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而凈水,是物理性質,A錯誤;

B.鹽酸遇到石蕊變紅,是發(fā)生化學反應,是化學性質,B錯誤;

C.冰川熔化是從固體變液體,是物理變化,C正確;

D.分離液態(tài)空氣是利用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是物理變化,D錯誤;

故選C。

3.人體中發(fā)生的以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汗水的揮發(fā)B.蛋白質的水解

C.葡萄糖的氧化D.油脂的消化吸收

【答案】A

【解析】A.汗水揮發(fā)是狀態(tài)改變,屬于物理變化,A正確;

B.蛋白質水解生成新的化學物質氨基酸,是化學變化,B錯誤;

C.葡萄糖的氧化生成新的物質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學變化,C錯誤;

D.油脂消耗吸收有新物質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是化學變化,D錯誤;

故選A。

4.下列過程中,不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糧食釀酒B.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

C.粉碎石灰石和石英砂D.燒制水泥

【答案】C

【解析】A.糧食釀酒是:淀粉先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再在酒曲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酒精,屬于化學變化,

故A正確;

B.二氧化硫與品紅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無色的物質,屬于化學反應,故B正確;

C.粉碎石灰石和石英砂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燒制水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

答案選c。

5.市售的自嗨鍋、自熱飯等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加熱原理是其包裝里的一個白色的小袋子(袋內物質由碳

酸鈉、鐵粉、鋁粉、生石灰等組成),往里加水并靜候5到10分鐘,即可食用。則白色袋子加熱利用的是

A.放熱的化學變化B.吸熱的化學變化

C.放熱的物理變化D.吸熱的物理變化

【答案】A

【解析】鐵粉、焦炭粉、鹽及水等構成原電池,為化學變化,又能加熱食物,故為放熱反應,故選A。

二、物質的轉化

6.根據(jù)微觀粒子反應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O一碳原子

?一氧原子

A.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C+O2=CO

B.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CO+O2=CO2

C.反應②為復分解反應

D.反應①為化合反應

【答案】D

【解析】A.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2c+02""第2cO,A錯誤;

占燃

B.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2co+02'、'282,B錯誤;

C.反應②為化合反應,C錯誤;

D.反應①為化合反應,D正確;

故選D。

7.某同學查閱資料得知:Cu與稀硫酸不反應,但Cu可與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A

-

Cu+2H2SO4(?a)CUSO4+SO2T+2R,下列說法中不正聊的是

A.該反應中涉及了3種類型的化合物

B.R為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C.反應前后,H2SO4中硫的化合價全部發(fā)生了改變

D.該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

【答案】C

【解析】A.H2s04屬于酸,CuSO4屬于鹽,SO2、H2O屬于氧化物,該反應中涉及了3種類型的化合物,

A項正確;

B.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可知,R的化學式為H?O,為相對分子質量最小

的氧化物,B項正確;

C.硫酸中部分硫元素的化合價由+6價變?yōu)?4價,CuSCU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未改變,C項錯誤;

D.該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D項正確;

故答案選C。.

8.千姿百態(tài)的物質世界由各種粒子構成,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也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下列變

化中,前者屬于化學變化,后者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加熱氯酸鉀制氧氣,并將制得的氧氣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成淡藍色液態(tài)氧儲存在氧氣瓶中

B.電解水,并將產生的氫氣點燃

C.土豆切成片,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變黑

D.伐木,并將木頭制成課桌

【答案】A

【解析】A.加熱氯酸鉀制氧氣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將制得的氧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淡

藍色液態(tài)氧儲存在氧氣瓶中,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符合題意;

B.電解水,并將產生的氫氣點燃過程中都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變化,B不符合題意;

C.土豆切成片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變

黑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不符合題意;

D.伐木,并將木頭制成課桌過程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物理變化,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下列各組變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實現(xiàn)的是

A.Zn―>ZnSC)4B.CuO—>CuC12C.CaCC)3->COzD.BaCb->BaSC)4

【答案】B

【解析】A.鋅能與稀硫酸或排在鋅后面的可溶性硫酸鹽反應生成硫酸鋅,故A不符合題意;

B.氧化銅為堿性氧化物,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只能與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故B符合題意;

C.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或高溫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題意;

D.氯化領能與硫酸或硫酸鎂等反應生成硫酸領,故D不符合題意;

本題答案為B。

10.下列各組物質中,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每步轉化關系的是

A.AlA12O3A1(OH)3B.SiSiO2H2SiO3

C.H?SfSfSO3-H2sO4D.NH39NOfNO2-HNO3

【答案】D

【解析】A.AI2O3和水不反應,氧化鋁與強堿反應生成偏鋁酸鹽,所以AiqsfA1(OH)3不能一步實現(xiàn)轉

化,故不選A;

B.二氧化硅和水不反應,二氧化硅與強堿反應生成硅酸鹽,所以SiO2fH盧03不能一步實現(xiàn)轉化,故不

選B;

C.S和氧氣反應生成S02,s-sc>3不能一步實現(xiàn)轉化,故不選C;

D.氨氣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氣反應生成NO2,N02和水反應生成硝酸,

NH3-NO-NO2fHNO3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每步轉化,故選D;

選D。

1.2022年2月,我國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4屆冬季奧運會。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速滑館“冰絲帶”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劑制冰,該制冰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B.火炬“飛揚”使用H2作燃料,火焰呈黃色是因為在噴口格柵處涂有鉀鹽

C.吉祥物“冰墩墩”外殼使用有機硅橡膠材料,該材料屬于硅酸鹽材料

D.賽事服務用車使用氫燃料電池車代替普通燃油車,可以減少碳排放

【答案】D

【解析】A.速滑館“冰絲帶”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劑制冰即水冷卻結冰,該制冰過程屬于物理變化,A錯誤;

B.火炬“飛揚”使用H2作燃料,焰色反應呈黃色是金屬鈉的特征焰色,鉀的焰色呈紫色,則火焰呈黃色是

因為在噴口格柵處涂有鈉鹽,B錯誤;

C.吉祥物“冰墩墩”外殼使用有機硅橡膠材料,該材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而硅酸鹽材料屬于無機非金

屬材料,C錯誤;

D.賽事服務用車使用氫燃料電池車代替普通燃油車,可以減少CO2的排放,故有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D

正確;

故選D。

2.下列關于古籍中的記載說法錯誤的是

A.《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涉及的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B.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銅屬于合金

C.《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該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D.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描述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C

【解析】A.“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指碳酸鈣高溫煨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為分解反應,A項正確;

B.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銅是銅的合金,屬于合金,B項正確;

C.《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是萃取操作,過程中無新物質產生,為物

理變化,C項錯誤;

D.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描述的是碳酸鈣高溫燃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過程,該

變化屬于化學變化,D項正確;

答案選C。

3.下列有關物質變化和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成語“水滴石穿”、“水乳交融”中都有化學變化發(fā)生

B.膽研、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鐵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作為分散系的本質區(qū)別是能否發(fā)生丁達爾效應

D.Fe2O3,Na2O>AI2O3都屬于堿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水滴石穿”中包含化學反應原理:CaCO3+H2O+CO2=Ca(HCO3)2,Ca(HCC)3)2易溶于水,石

頭在水滴的長時間作用下,就會形成小孔,“水乳交融”是乳分散到水分子之間,形成乳濁液,沒有化學變

化發(fā)生,故A錯誤;

B.膽磯是五水合硫酸銅、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四氧化三鐵有固定的組成,都是純凈物,都不是混

合物,故B正確;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作為分散系的本質區(qū)別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故C錯誤;

D.Fe2O3,NazO都屬于堿性氧化物,AbCh是兩性氧化物,故D錯誤;

故選B。

4.化學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A.用磁鐵吸收分離含鐵廢屑B.“84”消毒液進行環(huán)境消毒

C.稀鹽酸除去銅器表面的銅銹D.肥皂水作蚊蟲叮咬處的清洗劑

【答案】A

【解析】A.磁鐵吸引鐵屑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因此發(fā)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A符合題意;

B.“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該物質具有強氧化性,會將細菌、病毒的蛋白質氧化而使其失去生理

活性,故能夠進行環(huán)境消毒,與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關,B不符合題意;

C.銅器表面的銅銹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該物質與HC1反應產生CuCL、CCh、H2O,有新物質產生,

因此發(fā)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c不符合題意;

D.肥皂水顯堿性,蚊蟲叮咬會釋放出甲酸,堿性物質與甲酸發(fā)生中和反應,使甲酸濃度降低,肥皂水因

而可以作蚊蟲叮咬處的清洗劑,由于產生了新的物質,因此發(fā)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D不符合題意;

故合理選項是Ao

5.我國科學家提出用CO2置換可燃冰(mCHsHzO)中CH4的設想,置換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

A.E代表CH4,F代表CChB.可燃冰做燃料帶來的污染小于煤、石油

c.CO2置換出CH4的過程是化學變化D.C02不能置換可燃冰中所有的CH4分子

【答案】C

【解析】A.圖中信息分析,用CO2置換可燃冰(mCH#nH2O)中CH4的設想是=氧化碳進入籠中把甲烷替代

出來,則E為甲烷,F(xiàn)為二氧化碳,A正確;

B.可燃冰(mCH4-nH2。)燃燒產物只有CCh、H2O,無固體廢棄物,燃料燃燒充分,能量利用率高,因此其

帶來的污染小于煤、石油,B正確;

C.用CO2置換可燃冰(mCH#nH2O)中CH4的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C錯誤;

D.圖中分析可知:CCh不能把CH4全部置換出來,部分CH4仍留在可燃冰中形成籠,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C。

6.模型認知是建立宏觀與微觀聯(lián)系的思維方法。工業(yè)上制硝酸的主要反應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該反應

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氫原子

氧原子

氮原子

A.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

C.反應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種氧化物

D.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

【答案】D

催化劑

【解析】圖示反應為4NH3+5O24N0+6H?0,然后根據(jù)物質組成的兀素組成及反應特點分析判斷。

A

A.該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A錯誤;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B錯誤;

C.反應物、生成物中共有NO、H2O兩種氧化物,C錯誤;

D.NH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D正確;

故選D。

7.制備某無機化合物的轉化流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aC"是中間產物,參與了循環(huán)

B.循環(huán)過程中涉及了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

C.存在反應21^11£1+?20=。2。2+2]\[1131+1120

D.該工藝是利用食鹽和石灰石制取純堿

【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制備碳酸鈉涉及的反應為碳酸氫鍍溶液與氯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錢和碳酸氫鈉,碳

酸鈣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與氯化鍍溶液反應生成氨氣、氯化鈣和水,碳酸氫鈉受熱分

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氨氣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鏤,總反應為在氨氣作用

下,食鹽和石灰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氯化鈣。

A.由分析可知,氯化鈣為反應的生成物,未參與該循環(huán),故A錯誤;

B.由分析可知,循環(huán)過程中涉及了分解反應(如碳酸鈣的分解、碳酸氫鈉的分解)、化合反應(如二氧化碳、

氨氣和水化合為碳酸氫鏤)、復分解反應(如碳酸氫鏤和氯化鈉反應生成碳酸氫鈉沉淀和氯化鏤),故B正確;

C.由分析可知,循環(huán)過程中存在氧化鈣與氯化核溶液反應生成氨氣、氯化鈣和水的反應,故C正確;

D.由分析可知,循環(huán)過程的總反應為在氨氣作用下,食鹽和石灰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氯化鈣,故D正確;

故選A。

8.“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

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

(2)寫出圖中C方框內甲、乙兩種粒子的符號:甲、乙_______0

(3)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上述反應的實質是(填粒子符號,下同)和結合成H2。。

【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2)Na+SOj

(3)H+OH

【解析】(1)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產生硫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H2sO4=Na2so4+2H2O;

⑵根據(jù)方程式2Na0H+H2sO4=Na2SO4+2H2O可知:生成物Na2so4、H2O個數(shù)比是1:2,C是Na2s。4,D

是H2O,Na2s04電離產生2個Na+和1個SO:,結合圖示可知C產生2個甲和1個乙,因此甲為Na+,乙

為so。

(3)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在反應過程中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前后不變,上述反應的實質是硫酸溶液中的

H+與NaOH溶液中的OH結合形成H2Oo

9.從Zn、BaCb、NaOH、KCIO3、CuCb、Na2s。4、Na2O>H2O、H2sO4等物質中,選出適當?shù)奈镔|,按

下列要求寫出化學方程式。

(1)化合反應:―。

(2)分解反應:―o

(3)置換反應:___o

(4)復分解反應:—o

【答案】(l)Na2O+H2O=2NaOH

A

=

(2)2KC1O32KC1+3O2T

⑶Zn+CuCb=ZnCb+Cu

(4)BaC12+Na2SO4=BaSO4i+2NaCl

【解析】(1)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反應產生一種新物質的反應,如Na2O與H2O反應產生NaOH,

該反應為化合反應,反應方程式為:Na2O+H2O=2NaOH;

(2)分解反應是一種物質反應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如KC1O3受熱分解產生KC1、02的反

A

應為分解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KC1O3^=2KC1+3O2T;

(3)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產生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如Zn與CuCL反應產生

ZnCL與Cu的反應為置換反應,反應方程式為:Zn+CuC12=ZnCl2+Cu;

(4)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