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愚公移山》知識點梳理及練習-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24課《愚公移山》知識點梳理及練習-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24課《愚公移山》知識點梳理及練習-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24課《愚公移山》知識點梳理及練習-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24課《愚公移山》知識點梳理及練習-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第24課《愚公移山》知識點梳理與拓展練習一、知識點梳理(一)文學常識出處:選自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湯問》?!读凶印芬粫酁槊耖g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體現(xiàn)了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等思想,但其部分內容經(jīng)后人整理,并非完全出自列御寇之手。體裁: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化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队薰粕健吠ㄟ^愚公移山的故事,傳達了堅持不懈、人定勝天的精神。(二)重點字詞解析1.通假字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2.古今異義詞語古義今義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圓(面積)方形(形狀)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都……曾經(jīng)何苦而不平擔心什么不值得做,犯不著寒暑易節(jié)交換容易3.一詞多義且:年且九十(將近);且焉置土石(況且)焉: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語氣助詞,無實義)之:懲山北之塞(的,結構助詞);跳往助之(他,代詞,指愚公);甚矣,汝之不惠(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其:其妻獻疑曰(他的,代詞);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加強反問語氣)(三)句子翻譯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遠路。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么樣呢?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擔心挖不平嗎?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四)內容與主旨故事脈絡:愚公因家門前太行、王屋二山阻礙交通,決心帶領家人移山→智叟嘲笑其不自量力,愚公以“子子孫孫無窮匱”反駁→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打動,派神移走大山。主旨:故事通過愚公與智叟的對比,贊揚了愚公下定決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戰(zhàn)勝自然的美好愿望。其核心哲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行動,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五)藝術特色對比手法:愚公的“愚”(表面固執(zhí),實則堅定)與智叟的“智”(表面聰明,實則短視)形成對比,突出愚公的遠見和毅力。愚公的弱小力量(人力)與大山的龐大(自然力量)對比,反襯出精神力量的強大。神話結尾:天帝派人移山的結局,雖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但并非宣揚“宿命論”,而是通過神的幫助,進一步強化“誠心能感動天地”的信念,呼應愚公的堅持精神。(六)拓展思考現(xiàn)實意義:故事啟示人們在面對困難時,應摒棄“智叟式”的消極逃避,學習愚公“認定目標、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的態(tài)度,例如在科研攻堅、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這種精神仍具有重要價值。爭議與解讀:現(xiàn)代有人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質疑愚公移山的合理性,認為其體現(xiàn)了“征服自然”的片面思想。這一爭議也反映了不同時代對經(jīng)典文本的多元解讀,需結合故事的歷史背景辯證看待。二、拓展練習一、閱讀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勘鄙接薰撸昵揖攀?,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龁,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乙】齊桓公出獵,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被腹唬骸昂喂??”對曰:“以臣名之?!被腹唬骸敖褚暪畠x狀,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之?”對曰:“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斐竹x去。傍鄰聞之以臣為愚名此谷為愚公之谷?!被腹唬骸肮\愚矣!夫何為而與之?”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過也。使堯在上③,咎繇為理④,安有取人之駒者乎?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保ü?jié)選自《愚公之谷》)【注釋】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堯在上:假使堯為國君。④咎繇為理:咎繇擔任法官。咎繇是人名。1.下列各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的“且”與“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且”,意思不同。B.“始一反焉”中的“反”和“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中的“被”都是通假字。C.“帝感其誠”與“公誠愚矣”中的兩個“誠”,意思相同。D.“何為以公名之”的“名”與“一狼洞其中”中的“洞”都存在詞類活用現(xiàn)象。2.下列各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山不加增”中的“而”與“見一老公而問之曰”中的“而”,意思不同。B.“汝之不惠”中的“之”與“賣之而買駒”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C.“始齔”“加冠”“不惑”“耳順”四個詞語,是按它們所表示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的。D.“漢陰”指漢水南岸。陰,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與“陽”相對。3.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作者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命名為“愚”,智叟的鼠目寸光命名為“智”,增強諷刺性。B.甲文中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話,在句式上雖有相似之處,但他們對待移山的態(tài)度卻不同。C.乙文老公將山谷命名為“愚公之谷”,是因為他被少年無理奪走駒,旁人覺得他愚蠢。D.甲乙兩文都善用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好地突出主題。4.文中畫線句有兩處需要斷句。傍鄰聞之以臣為愚名此谷為愚5.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過也。(2)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6.甲乙兩文中都出現(xiàn)了“愚公”,但兩人面對的困境與應對方式截然不同。請結合文本,分析兩位“愚公”各自的“愚”與“不愚”分別體現(xiàn)在何處?【答案】【小題1】C【小題2】B【小題3】D【小題4】傍鄰聞之/以臣為愚/名此谷為愚【小題5)(1)第二天上朝時,(桓公)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管仲整理衣襟,鄭重地拜了兩拜說:這是我的過錯。(2)那位老人知道案件訴訟不公正,所以才任由年輕人奪走馬駒。請允許我退朝后整頓政事?!拘☆}6】甲文愚公:“愚”體現(xiàn)在智叟等普通人看來,這是不自量力且難以實現(xiàn)的行為;“不思”則在于他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明白通過世代努力可達成目標,展現(xiàn)出堅韌不拔、目標堅定的精神,蘊含著人定勝天的信念與開拓進取的魄力。乙文愚公:“愚”表現(xiàn)為在少年強取他用牛換來的馬駒時,輕易放棄爭辯而任其奪走,這種行為看似懦弱、不知抗爭;“不愚”在于他借“愚”的表象,委婉地向齊桓公揭示社會中存在的獄訟不公問題,是一種以退為進、巧妙諷諫的智慧,反映出他對社會治理弊端的深刻洞察以及希望統(tǒng)治者整頓吏治、改善民生的良苦用心。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莊子《北冥有魚》)【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選自《愚公移山》)【丙】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北唬骸叭瓴桓毁F,即破我家矣。”……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愨隨鎮(zhèn)廣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愨自奮請行。義恭舉愨有膽勇,乃除振武將軍,為安西參軍蕭景憲軍副,隨交州刺史檀和之圍區(qū)粟城。林邑遣將范毗沙達來救區(qū)粟,和之遣偏軍拒之,為賊所敗。又遣愨,愨乃分軍為數(shù)道,偃旗潛進,討破之,拔區(qū)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陽邁傾國來拒,以具裝被象,前后無際,士卒不能當。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兇,以愨為南中郎諮議參軍,領中兵。孝武即位,以為左衛(wèi)將軍,封洮陽侯。(節(jié)選自《宋史·宗愨傳》)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舉大計亦死/義恭舉愨有膽勇B.去以六月息者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C.汝心之固/固以怪之矣D.為賊所敗/為人五2.下列對【丙】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B.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C.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D.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的劃線句子。(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2)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4.甲文的大鵬、乙文的愚公、丙文的宗愨是如何追求“理想”的呢?請結合文本分析。談談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示。【答案】【小題1】B【小題2】A【小題3】(1)寒暑換季,才往返一次。(2)宗愨自己一點也沒有要,除隨身攜帶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無所有,文帝十分贊賞他?!拘☆}4】①甲文中的大鵬南飛要憑借六月的大風,借助外在的力量;乙文中的愚公憑借堅定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去實現(xiàn)移山的理想;丙文宗愨憑借軍事才能與果敢行動追求自己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如分軍潛進、制獅御象,打敗敵軍。②啟示我們要實現(xiàn)理想,就要善于借助有利的條件,需有堅持不懈突破困境,用實際行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刻小⑼跷荻?,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選自《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④一缽⑤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⑥不如蜀鄙之僧哉?(節(jié)選自《為學一首示子侄》)【注釋】①鄙:邊遠的地方。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③恃:憑借。④瓶:水瓶。⑤缽: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⑥顧:難道。1.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句子中加點詞。文言詞句方法解釋吾一瓶一缽足矣參考詞語法:富足、豐衣足食、足智多謀(1)足:______。吾欲之南海查閱詞典法:①離開;②距,距離;③除去、拋棄;④前往,到……去(2)之:____(填序號)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3.對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陰”指漢水的南岸,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稱為“陰”,“陽”與此相對。B.鄰人京城氏的孩子才七八歲,卻能熱情地幫助移山,說明愚公的移山行動得到人們的認可。C.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由此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D.愚公不畏艱難、堅定移山的故事,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4.甲、乙兩文告訴我們的一個共同道理是什么?【答案】【小題1】足夠EQ\o\ac(○,4)【小題2】①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士石頭怎么樣呢?②一個人樹立遠大志向,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這個和尚么?【小題3】C【小題4】只要有志向,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三、閱讀《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題。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1.“寒暑易節(jié)”中的“節(jié)”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節(jié)”,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貞良死節(jié)B.節(jié)衣縮食C.逢年過節(jié)D.節(jié)變歲移2.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對愚公的行為提出疑問,對二者的疑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甲】“其妻獻疑”是對愚公移山計劃的擔憂,體現(xiàn)了妻子對愚公的關心和對實際情況的理性思考?!疽摇俊吧跻樱曛换?!”是智叟對愚公的嘲笑和諷刺,認為愚公的行為非常愚蠢,不自量力?!颈科淦瞢I疑和智叟的嘲笑都對愚公移山表示懷疑,他們的態(tài)度直接導致愚公加快了移山的計劃。3.根據(jù)《愚公移山》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取材于曾鞏《墨池記》)《愚公移山》中,愚公面對太行、王屋二山,其移山的目標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展現(xiàn)了他①的精神。在《墨池記》中,王羲之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于是“②”,體現(xiàn)了王羲之對書法藝術的癡迷?!敬鸢浮俊拘☆}1】D【小題2】丙【小題3】示例:①堅韌不拔、持之以恒(不畏艱難險阻、勇于挑戰(zhàn)自我)(有遠大的目標、堅定的信念)②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四、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乙】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②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③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④。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⑤。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節(jié)選自《與元九書》,有刪改)【注】①仆:我。②諳:熟悉,知道。③遑:閑暇。④胝:老繭。⑤鄉(xiāng)賦:地方舉行的鄉(xiāng)貢考試。1.下列各項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雜然相許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D.始齔

十五六始知有進士2.下列選項中,對文中虛詞的理解或文化知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中的“且”意為“將近”,“且焉置土石”中的“且”也表此意。B.“以君之力”與“以殘年余力”兩句中的“以”均表示“憑借”的意思。C.“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通“無”,意為“沒有”,此處表現(xiàn)了智叟對愚公移山行為的無奈與認同。D.“仆始生六七月時”中的“仆”是謙辭,用于自稱,與“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中的“第”指科舉考試中選,都體現(xiàn)了古代的禮儀文化。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山北道路阻塞,出入需要繞遠路,他決心移山是為了讓子孫后代不再受此困擾。B.[甲]文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對移山,但他們的理由不同,愚公的妻子是擔心愚公的身體,而智叟則是嘲笑愚公不聰明,認為他無法完成移山的大業(yè)。C.[乙]文中作者自幼便對文字有濃厚的興趣,五六歲就能作詩,九歲就精通聲韻,這完全得益于他天賦異稟,沒有后天的努力。D.[乙]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雖然家境貧寒且多有變故,但他二十七歲就放棄了科舉考試,轉而專注于詩歌創(chuàng)作。用“/”標出文中波浪線句子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2)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6.從[甲][乙]兩文中,你得到了學習方面的哪些啟示?!敬鸢浮俊拘☆}1】D【小題2】B【小題3】A【小題4】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小題5】(1)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改變(2)我雖然嘴上不能說話,心里卻已經(jīng)默默記住了【小題6】示例:要有堅定的目標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雖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還要勤奮刻苦,如文中“我”自小刻苦學習。不遑寢息。同時,應從小培養(yǎng)學習興趣,早做準備,為實現(xiàn)目標不斷努力。五、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竣俦鄙接薰撸昵揖攀?,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選自《愚公移山》)【乙】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④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注】①發(fā)鳩之山:山名。②柘木:柘樹。③文首:頭上有花紋。④堙:填塞。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

西

海2.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懲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孫孫無窮匱:______________

故為精衛(wèi):________________

東流注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如土石何?

②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4.甲、乙兩文中,愚公和精衛(wèi)面對“不可為”之事時,分別如何行動?請摘錄原文回答。5.兩文均借神話或寓言表達精神內核,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敬鸢浮俊拘☆}1】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拘☆}2】苦于盡,枯竭因此向東【小題3】①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②)女娃在東海游玩時溺水身亡,再未返回?!拘☆}4】愚公:“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或“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苦而不平?”)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小題5】甲文用寓言(現(xiàn)實人物)展現(xiàn)集體力量,愚公以家族世代之力移山,表現(xiàn)他不畏艱險、持之以恒的精神。乙文借神話(超自然形象)突顯個體意志,精衛(wèi)以一己之力填海,以渺小對抗宏大,表現(xiàn)了他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抗爭精神。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炯住坑薰粕奖鄙接薰?,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