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版:《〈論語〉十二章》1.《〈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2.《〈論語〉十二章》中表現(xiàn)文采和質樸兼?zhèn)洳庞腥烁聍攘Φ膬删涫恰拔馁|彬彬,然后君子”。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復禮為仁”。4.在《〈論語〉十二章》中,既強調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論語·顏淵》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有仁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6.在《〈論語〉十二章》中,“朝聞道,夕死可矣”兩句最能體現(xiàn)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7、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論語〉十二章》中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8、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要承擔起實現(xiàn)強國夢的重大責任,曾子在《〈論語〉十二章》中也說過類似的語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9、《〈論語〉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兩句,揭示了處理人際關系的一項重要原則——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同時體現(xiàn)了更強的自我責任感和道德約束力。1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因為“吾止也”,而能夠持之以恒則是因為“吾往也”。11、《〈論語〉十二章》中,孔子闡釋君子應勤勉做事而謹慎言談,并向有道德的人學習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2、《〈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強調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禮何”。13.“你寬容一點,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這句話讓我們聯(lián)想起孔子在闡釋“恕”這種儒家思想時所說的兩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談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適的句子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5、《論語·衛(wèi)靈公》中,子貢詢問孔子有沒有可以拿終身去實踐的一個字,孔子告訴他是“恕”。接著孔子又對“恕”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xiàn)為“仁以為已任”和“死而后已”。17、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多學詩,因為學詩可以激發(fā)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還“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還可以團結群眾,抒發(fā)不滿。18、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別人的句子是: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9、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克己復禮為仁”解釋了顏淵什么是“仁”的從疑惑,并強調一旦做到這一點,就能達到“天下歸仁焉”的效果。20、《論語·泰伯》中“士不可以不弘毅”表明知識分子必須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而其原因是“任重而道遠”。21.《禮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孔子在《論語·子罕》中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這三德?!洞髮W之道》1.唐代文學家韓愈《師說》中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兩句,與其中的“小學”相對的是“大學”?!洞髮W之道》闡述了大學的“三綱”,即“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2.《大學之道》中,寫性情安和才能夠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夠處事合宜的句子是“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3.《大學之道》中,寫知道應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夠做到心不妄動的句子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4.《大學之道》中,寫每一樣東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的句子是“物有本末,事有終始”。5.《大學之道》中,寫心不妄動才能夠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夠思慮精詳?shù)木渥邮恰办o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6.《大學之道》中,寫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的句子是“知所先后,則近道矣”。7.《大學之道》中,用“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兩句指出事物都有先后次序的道理,進而說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觀點。8.《大學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兩句,強調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為為人處世的根本。9.《大學之道》論說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0.《大學之道》中,論說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句子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11.《大學之道》中,齊家的前提條件是“先修其身”,修身的前提條件是“先正其心”。12.《大學之道》中,寫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的句子是“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13.《大學之道》中,寫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的句子是“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14.《大學之道》中,指明獲得知識的途徑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15.《大學之道》中,寫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的句子是“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16.《大學之道》中的“致知在格物”說明獲得知識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物格而后知至”則說明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17.《大學之道》中,寫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的句子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8.《大學之道》中,寫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的句子是“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19.《大學之道》中,論說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誠的句子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20.《大學之道》中,用“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兩句強調家庭經營有序與國家治理安好的重要性。21.《大學之道》中,寫修養(yǎng)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22.《大學之道》中,寫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的句子是“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23.《大學之道》中,寫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修養(yǎng)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的句子是“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24.《大學之道》中,“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句非常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25.《大學之道》中,修身的前提條件是“先正其心”,正心的前提條件是“先誠其意”。26.《大學之道》中,用“在止于至善”來表達大學之道的最高境界。27.《大學之道》中,治國的前提條件是“先齊其家”,齊家的前提條件是“先修其身”。28.《大學之道》中,闡明為人處世的根本原則的句子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29.《大學之道》中,寫儒家以修、齊、治、平層層推進,由己及人,達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独献印匪恼?.了解別人很重要,認識自己更難能可貴,在《老子》四章中表達這一意思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老子四章》中勸誡人不要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的兩句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我們常說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綢繆,在《老子四章》里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的句子是“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4.《老子》四章中指出,人們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時候失敗了,即“常于幾成而敗之”,如果能做到“慎終如始”,就不會失敗。5.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子》中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老子認為,在最后關頭仍像開始的時候那樣謹慎從事,就不會讓事情失敗的句子是:“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荀子在《勸學》中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老子》中也有類似的表述:“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這些名言都啟發(fā)我們做事要從點滴做起。8.老子以車輪為例,形象說明“有”與“無”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老子以事物脆弱時容易分離、事物細小時容易散失的現(xiàn)象為例,說明解決問題要做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0.在《老子》第三十三章中關于有志和長久的精彩論述是:“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1.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時風光,難以維持。《老子》中的“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正好說明這個道理。1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為知己知彼才是聰明人。13.老子在闡釋治國之道時,連舉三個現(xiàn)象說明事物是不斷積累和發(fā)展的,其中以建筑為例進行闡釋的句子是“九層之臺,起于累土”。14.《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從人的行為舉例,主張無為立身,認為刻意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來比喻急躁冒進,自我炫耀,反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16.常言道“知足常樂”,《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知足者富”更進一步地表明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
17.《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兩句表明人的肉體生命是短暫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長壽。
18.有所作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過了必要的限度,過于偏執(zhí),反而會失敗,因而老子說:“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19.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給出建議“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告誡人們,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終,不到最后的勝利,決不松懈。20.《老子》總是提醒世人注意觀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如通過觀察車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無”的意義,并得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結論。21.《老子》中以大樹為喻說明萬事萬物都是從微小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2.《老子》中指出能戰(zhàn)勝別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點的重要性的兩句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23.老子認為,在事情將成之時,人們不夠謹慎,開始懈怠,所以出現(xiàn)“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的結果。24.《〈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兩句說明一個對自己的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人,人可謝世,而精神、事業(yè)、價值卻可以萬古長青。25.《老子》對偏執(zhí)的人、自以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給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兩句是對自我夸耀之人的勸諫。26.《老子》不斷強調積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升職轉正述職匯報大綱
- 汽車平衡力講解
- 小學體育項目講解
- 新概念車禍講解
- 我的名字深度講解
- 如何講好技術交流
- 網絡安全機制講解
- 細胞小學教育體系介紹
-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灸治療
- 現(xiàn)代植物生產技術
- 建設工程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措施
- 2024-2030年中國科技孵化器產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投資發(fā)展前景調研報告
-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實驗小學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題(文字版)
- RPA財務機器人開發(fā)與應用 課件 6.2 RPA銀企對賬機器人
- 糧油食材配送投標方案(大米食用油食材配送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Unit3Timeschange!Developingideas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二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二冊
- 2025年遼寧中考語文復習專項訓練: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解析)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重點實驗知識總結
- 低空經濟:應急救援的新力量
- DZ∕T 0275.1-2015 巖礦鑒定技術規(guī)范 第1部分:總則及一般規(guī)定(正式版)
- NBT《核動力廠場內應急設施設計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