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級職稱病案分析專題報告(皰疹樣天皰瘡)_第1頁
皮膚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級職稱病案分析專題報告(皰疹樣天皰瘡)_第2頁
皮膚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級職稱病案分析專題報告(皰疹樣天皰瘡)_第3頁
皮膚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級職稱病案分析專題報告(皰疹樣天皰瘡)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皮膚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級職稱病案分析專題報告皰疹樣天皰瘡病例分析患者男,69歲。因全身紅斑、水皰伴瘙癢1個月余,于2016年7月18日入院?;颊?個月前無明顯誘因雙下肢出現(xiàn)紅斑,邊界清楚,其上水皰,皰壁較薄,易破,瘙癢明顯,后皮損逐漸加重,蔓延至上肢,仍以紅斑及水皰為主,就診于外院,診斷不詳,給予糠酸莫米松軟膏(艾洛松)外用后皮損好轉不明顯。入院前1周皮損增多,軀干出現(xiàn)環(huán)狀紅斑,邊界清楚,部分紅斑中央出現(xiàn)大皰及水皰。既往史:原發(fā)性高血壓50余年,倍他樂克治療,血壓控制可;3年前體檢時發(fā)現(xiàn)心房顫動,自服阿司匹林100mg/d及血塞通0.66g,每日2次。個人史:無吸煙及喝酒等不良嗜好。家族史:否認家族中有類似疾病患者。體格檢查:神志清楚,精神可。心、肺及腹部無異常,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增大。皮膚科檢查:軀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環(huán)狀紅斑,部分紅斑上見針頭至綠豆大水皰,皰壁緊張,尼氏征陰性,部分紅斑上可見原有水皰或大皰糜爛后結痂(圖1)。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中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0.139(正常值0.004~0.080,以下同),嗜酸性粒細胞絕計數(shù)1.27×109/L[(0.02~0.52)×109/L]。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均正常,皮損組織病理檢查:(左側腹部)表皮內明顯細胞間水腫,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外移,形成嗜酸性粒細胞微膿腫,角質層下水皰,皰內可見棘刺松解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真皮上中部小血管周圍密集的以淋巴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浸潤(圖2)。直接免疫熒光檢查:IgG和C3表皮內網(wǎng)狀沉積。診斷:皰疹樣天皰瘡。治療:予甲潑尼龍4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雷公藤多甙20mg,口服,每日2次,米諾環(huán)素50mg,口服,每日2次,患者四肢、軀干環(huán)形紅斑部分消退,顏色變暗,未見新發(fā)皮損,繼續(xù)糖皮質激素減量治療,現(xiàn)隨訪中。A:軀干散在大小不等環(huán)狀紅斑,部分紅斑上水皰,皰壁緊張;B:四肢大片紅斑,部分紅斑呈環(huán)狀,其上可見原有水皰或大皰糜爛后結痂圖1皰疹樣天皰瘡患者軀干和四肢皮損A:角質層下水皰,皰內可見棘刺松解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表皮內明顯細胞間水腫(HE染色×40);B: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外移,形成嗜酸性粒細胞微膿腫,真皮上中部小血管周圍密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