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散文類三(含答案)_第1頁
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散文類三(含答案)_第2頁
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散文類三(含答案)_第3頁
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散文類三(含答案)_第4頁
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散文類三(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內(nèi)…………○…………裝…………○…………訂…………○…………線…………○……○…………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內(nèi)…………○…………裝…………○…………訂…………○…………線…………○…………一、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巢谷傳(宋)蘇轍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農(nóng)家也,少從士大夫讀書,老為里校師。谷幼傳父學(xué),雖樸而博。舉進士京師,見舉武藝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棄其舊學(xué),畜弓箭,習(xí)騎射。久之業(yè)成,而不中第。聞西邊多驍勇,去游秦鳳、涇原間,所至友其秀杰。有韓存寶者,尤與之善。谷教之兵書,二人相與為金石交。熙寧中,存寶為河州將,有功,號熙河名將,朝廷稍奇之。會瀘州蠻乞弟擾邊,諸郡不能制,乃命存寶出兵討之。存寶不習(xí)蠻事,邀谷至軍中問焉。及存寶得罪,將就逮,自料必死,謂谷曰:“我涇原武夫,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橐中有銀數(shù)百兩,非君莫使遺之者?!惫仍S諾,即變姓名,懷銀步行,往授其子,人無知者。存寶死,谷逃避江、淮間,會赦乃出。予以鄉(xiāng)閭故,幼而識之,知其志節(jié),緩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嘗一見。紹圣初年,我因罪被貶至筠州居住。隨后,我被遷徙至雷州,再從雷州移居循州。我的兄長蘇軾亦自惠州遷徙至昌化。當時士大夫皆避而遠之,不再與我及兄弟交往。平生親友也斷絕了聯(lián)系。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吾兄弟。聞?wù)呓孕ζ淇?。元符二年春,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庇梵@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奔纫?,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時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復(fù)昔日元修也。將復(fù)見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數(shù)千里,復(fù)當渡海,非老人事也?!惫仍唬骸拔易砸曃醇此酪玻珶o止我?!绷糁豢桑喥溟抑袩o數(shù)千錢,予方乏困,亦強資遣之。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橐裝以逃,獲于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昔趙襄子厄于晉陽,知伯率韓、魏決水圍之。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禮。及襄子用張孟談計,三家之圍解,行賞群臣,以恭為先。談曰:“晉陽之難,惟恭無功,褐為先之?”襄子曰:“晉陽之難,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禮,吾是以先之?!惫扔谂笥阎x,實無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寶,后遇予兄弟。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fā)之。聞谷有子蒙,在涇原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有刪改)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畜弓箭畜:積聚B.予愍其老且病愍:伶憫C.閱其橐中無數(shù)千錢閱:翻閱D.恨其不用吾言恨:遺憾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人無知者公無止我B.予以鄉(xiāng)閭故予是以先之C.予之在朝予聞哭之失聲D.昔趙襄子厄于晉陽谷于朋友之義3.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所至友其秀杰:每到一地,就同那里優(yōu)秀杰出的人結(jié)成朋友B.二人相與為金石交:兩個人結(jié)成了生死之交,友誼如金石一般堅固C.緩急可托者也:(巢谷是)在情勢危急之時可以托付的人D.尚何以發(fā)之:又怎么才能發(fā)現(xiàn)他的賢才品德呢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巢谷幼承父學(xué),知識淵博,后來發(fā)現(xiàn)興趣所在,故棄文學(xué)武,改應(yīng)武舉。B.韓存寶號稱“熙河名將”,頗受朝廷重視,這與巢谷對他的指導(dǎo)不無關(guān)系。C.蘇轍在朝為官時,巢谷與他很少來往,到晚年才與蘇氏兄弟在梅州相見。D.巢谷有古人之風(fēng),但未得賞識,蘇轍以此文表達對他的崇敬、惋惜之情。5.請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紹圣初予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fù)相聞?wù)?.文中說“谷于朋友之義,實無愧高恭者”,請從文中舉兩例印證。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利不可兩,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則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殘也;小忠,大忠之賊也。圣人去小取大。昔荊龔?fù)跖c晉厲公戰(zhàn)于鄢陵,荊師敗,龔?fù)鮽?。臨戰(zhàn),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①陽谷操黍酒而進之。子反受而飲之。子反之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絕于口,以醉。戰(zhàn)既罷,龔?fù)跤麖?fù)戰(zhàn)而謀。使召司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龔?fù)躐{而往視之,入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zhàn),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若此,是忘荊國之社稷,而不恤吾眾也?!庇谑橇T師去之。斬司馬子反以為戮。豎陽谷之進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適殺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昔者晉獻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與屈產(chǎn)之乘②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濫于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螂街煌鲆玻延?;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惫试唬盒±?。大利之殘也。中山之國有套繇者,智伯欲攻之而無道也。為鑄大鐘,方車二軌以遺之。套繇之君將斬岸堙溪以迎鐘。赤章蔓枝諫曰:“夫智伯之為人也,貪而無信,必欲攻我而無道也,故為大鐘,方車二軌以遺君。君因斬岸堙溪以迎鐘,師必隨之?!备ヂ?,有頃,諫之。君曰:“大國為歡,而子逆之,不祥,子釋之。”赤章蔓枝曰:“為人臣不忠貞,罪也;忠貞不用,遠身可也。”斷轂而行,至衛(wèi)七日厹而繇亡。昌國君將五國之兵以攻齊。齊使觸子將,以迎天下之兵于濟上。齊王欲戰(zhàn),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不戰(zhàn),必劃③若類,掘若壟?!庇|予苦之欲齊軍敗于是以天下兵戰(zhàn)戰(zhàn)合擊金而卻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觸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聞其聲。達子又帥其余卒軍于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于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注)①豎:童仆。②垂棘之璧:垂棘產(chǎn)的美玉;屈產(chǎn)之乘:屈邑產(chǎn)的良馬。③劃:滅除。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使召司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辭:B.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篊.為鑄人鐘,方車二軌以遺之遺:D.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恥: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使召司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B.以假道于虞而伐虢C.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D.君因斬岸堙溪以迎鐘,師必隨之3.下列用“/”給句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子反因口渴誤飲童仆所獻的酒而醉,未能及時與荊龔?fù)跎逃懼匦伦鲬?zhàn)的對策,最終被荊龔?fù)鯏貧⒉⑹颈?。B.晉獻公派遣荀息向虞國求借道路以攻打虢國,虞公未采納宮之奇的勸阻,將路借予晉國。晉國攻占虢國后,隨即滅掉了虞國。C.智伯欲攻厹繇,卻因無路可進。厹繇國君不聽赤章蔓枝勸阻,削高填洼迎接大鐘,終致亡國。D.齊國將領(lǐng)觸子因受齊王羞辱與重壓,故意戰(zhàn)敗逃走;齊王未從中汲取教訓(xùn),未能體恤將士,導(dǎo)致齊軍再次慘敗,齊王亦逃往莒國。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五年時,某送別介卿(1)于洪州。黃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間,與眾童子無異。其時,從介卿于淮南,至者獨言黃生敏且勤,自此,黃生之能浸浸聞。至介卿之門者,歸,莫不愛其為人,而異其業(yè)之進。介卿以書抵黃生之親,亦驟稱之。于是黃生之里人皆嘆其善自致,而畏且慕之。其祖父雖已年邁,其母亦久寡居。聞黃生進步顯著,雖遠在千里之外,仍朝夕相隨;雖書信每年僅三四次,仍每日交談甚歡。非特如是也,其喜殆甚于朝夕待其旁,朝夕與之上下語也。何則?黃生在家時,與其他童子無異,但一旦外出,便得到一位大賢者的庇護,因此得以聞名于人。對于他的祖父與母親而言,他能保持謙遜不自喜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與之上下語乎?予聞之亦喜甚。而子自洪州歸,雖其身去介卿之側(cè),其心焦然,食息坐作,無頃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詢介卿之事于人,雖奴隸賤人加詳焉。于奴隸人猶然,況衣冠降登,潔然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與居,教誨而稱之者乎?故聞黃生之歸也,日企而望之,庶乎其來視我也。居一日,黃生來。望其表,其步趨之節(jié),揖讓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視其色,聽其言,其氣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學(xué)其歸,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間而省其書,則又如出諸介卿之手。問介卿之事,皆能道其遠者、大者焉。甚矣!黃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廢食與寢而從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恨其來之不早也。嗟乎黃生,豈特一時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相較于從淮南來的幾位介卿,黃生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非同一般。其成就之顯著,令人贊嘆不已。若能持之以恒,其未來前景如何?因介卿之教誨、黃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賢父兄之漸澤,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今已完備,而黃生日進不已。然予始終未見顯著進步,且少時所缺遺忘者甚多,其心自感何如?以心之愧也,則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獨裕于黃生,黃生之自致不獨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注釋:(1)介卿:即王安石,字介甫。(2)大父:祖父。(3)犖犖:卓越。①亦驟稱之驟:強烈②而畏且慕之畏:③其喜殆甚于朝夕侍其旁殆:大概④雖其身去介卿之側(cè)去:⑤庶乎其來視我也庶:希望⑥其步趨之節(jié)節(jié):⑦而尚恨其來之不早也恨:遺憾⑧因介卿之教誨因:A.①⑥B.②⑤C.③④A.王安石B.黃生C.曾鞏A.黃生之能浸浸聞B.而異其業(yè)之進C.甚矣!黃生之似吾介哪也D.是介卿之教不獨裕于黃生4.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雖書信歲不過三四至,猶朝夕與之上下語也。5.文中寫到“予聞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一個“喜”字貫穿全篇。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chuàng),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jù)州郡,論安言計,常援引圣人之言。群疑滿腹,眾難塞胸,若今歲不戰(zhàn),明年不征,恐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為臣未解之二也。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然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guān),后偽定一時爾。臣才弱,欲不危而定之,此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①七十余人,突將無前②,賨叟、青羌散騎、武騎③——千余人,皆為數(shù)十年間匯聚四方精兵強將,非一州所能擁有;若再數(shù)年,損失三分之二,如何應(yīng)對敵軍?此臣之未解五也。當前民困兵疲,戰(zhàn)事不可停息;若戰(zhàn)事不停,則駐守與行軍皆耗資巨大,亟需盡早籌劃。欲以一州之地與敵持久對抗,實為未解之六也。難平之事,乃先帝于楚敗軍之際。時曹操拊掌自喜,以為天下已定。然先帝東聯(lián)吳越,西取巴蜀,北征夏侯淵,終使曹操計謀落空,漢室復(fù)興有望。然后吳更違盟,關(guān)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注)①曲長、屯將:部曲中的首領(lǐng)、屯兵中的將官。②突將無前:敢于沖鋒的將領(lǐng)。③賨叟、青羌散騎、武騎:賨叟、青羌等族的散騎、武騎各路騎兵。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帝:對已故君主的尊稱,文中指劉備?!跋取弊侄嘤糜诠糯鷮σ压实娜说淖鸱Q,如先祖、先烈等。B.江東:古時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qū),也泛指長江下游地區(qū)。C.潼關(guān):設(shè)于東漢末年,是關(guān)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nèi)首險”“天下第一關(guān)”之譽。D.授首:指投降或被殺,授,給、授予。首,頭,腦袋?!稇?zhàn)國策·秦策四》語:“秦、楚合而為一,臨以韓,韓必授首。3.下列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葛亮首先闡述先帝托付他討伐曹賊事業(yè)的緣由,接著說明接受遺命后的行動,彰顯其對蜀漢大業(yè)的竭誠盡責(zé)。B.諸葛亮接受遺命后寢食難安,為完成先王交付的任務(wù),他不顧自身安危,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地。C.諸葛亮北伐時面臨內(nèi)部的質(zhì)疑與反對,他以六個“未解”回應(yīng),闡述了自己的獨特見解。D.本文立足現(xiàn)實,聯(lián)系歷史背景,情感誠懇深摯。尤其是文末的“鞠躬盡力,死而后已”八個字,更顯忠心決心,感人肺腑。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2)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5、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沒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學(xué)也。學(xué)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務(wù)也。民之初載,其曚未知。譬如寶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見,白日照焉,則群物斯辨矣。學(xué)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藝;三教備而人道畢矣。學(xué)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xué)則無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jīng)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神明。夫聽黃鐘之聲,然后知擊缶之細;視袞龍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學(xué)之困。故學(xué)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學(xué)之謂也。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務(wù)學(xué)之必達也。故君子心不茍愿,必以求學(xué);身不茍動,必以從師;言不茍出,必以博聞。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繼也??鬃釉唬骸案W(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彼箍芍^師人矣。馬雖有逸足,而不閑輿,則不為良駿;人雖有美質(zhì),而不習(xí)道,則不為君子。故學(xué)者,求習(xí)道也,若有似乎畫采,玄黃之色既著,而純皓之體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歟?子夏曰:“日習(xí)則學(xué)不忘,自勉則身不墮,亟聞天下之大言,則志益廣?!惫示又趯W(xué)也,其不懈,猶上天之動,猶日月之行,終身亹亹,沒而后已。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亦不能興其功也。志者,學(xué)之師也;才者,學(xué)之徒也。學(xué)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為之者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兑住吩唬骸熬右宰詮姴幌?。凡學(xué)者,大義為先,物名為后,大義舉而物名從之。然而,博學(xué)的儒者專注于物名、器械的詳盡描述,熱衷于訓(xùn)詁,并能摘取章節(jié)句讀,卻未能統(tǒng)攝其大義之精髓,以契合先王之心。這與女史誦詩、內(nèi)豎傳令并無二致。故使學(xué)者勞思慮而不知道,費日月而無成功,故君子必擇師焉。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三教備而人道畢矣備:B.視袞龍之文文:C.故君子心不茍愿茍:D.學(xué)者不患才之不贍贍: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譬如寶在于玄室B.而不閑輿,則不為良駿C.志者,學(xué)之師也D.故君子必擇師焉3.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4.下列選項對加點詞的文化常識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A.六德:分別對應(yīng)六種身份:“義”體現(xiàn)君德,“忠”體現(xiàn)臣德,“智”體現(xiàn)夫德,“信”體現(xiàn)婦德,“圣”體現(xiàn)父德,“仁”體現(xiàn)子德。B.六行: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項行為標準——孝、友、睦、姻、任、恤。C.黃鐘:亦作“黃鐘”。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其聲音與“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語“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由來。D.玄黃:黑色與黃色?!吨芤住だぁ?“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焙笠灿眯S指天地?!肚ё治摹返谝痪渚蛯懙健疤斓匦S,宇宙洪荒”。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初生時猶如珍寶置于暗室,難以辨識。唯有學(xué)習(xí)如同太陽之光,使一切清晰可見。B.作者認為資質(zhì)與志向相比較,志向更重要。從古至今,求學(xué)的人不計其數(shù),學(xué)有所成的人寥寥無幾。C.作者認為,學(xué)習(xí)是君子能夠成德立行的原因。他們堅持不懈的學(xué)習(xí)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運轉(zhuǎn),好像是日月的運行,終身勤勉不倦。D.學(xué)習(xí)應(yīng)以掌握要旨為首要,避免過分專注于訓(xùn)詁名物和尋章摘句。然而,若選對了老師,即便專注于訓(xùn)詁名物,亦能取得顯著成就。6.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1)學(xué)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務(wù)也。(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歟?6、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為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nèi)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去官之后,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nèi)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因此,我選擇在四季歸鄉(xiāng),在譙東五十里處建造精舍。計劃在秋夏時節(jié)讀書,冬春季節(jié)射獵,尋求一處隱蔽之地,以泥水遮蔽自己,斷絕與賓客的往來,然而未能如愿。后升任都尉,轉(zhuǎn)任典軍校蔚,遂萌生為國討賊立功之志,希冀封侯并擔任征西將軍,最終在墓碑上題寫“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為其夙愿。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故汴水之戰(zhàn)數(shù)千,后還到揚州更幕,亦復(fù)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領(lǐng)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shù)僭號于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yù)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shù)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計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shù)窮亡解沮,發(fā)病而死。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jù)有當州。孤復(fù)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蛘呷艘姽聫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墩撜Z》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狈蚰芤源笫滦∫?。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后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后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余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過于三世矣。(注)①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臣若獲戾戾:B.興舉義兵舉:C.妄相忖度度:D.昔樂毅走趙走: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胡亥之殺蒙恬也B.恐為海內(nèi)人之所見凡愚C.夫能以大事小也D.而遭值董卓之難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B.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C.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D.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潔的一組是(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5.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曹操最初志在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郡守。然而,鑒于世道動蕩,他選擇隱居鄉(xiāng)間,專注于讀書和射獵。隨后,他起兵討伐董卓,并迅速獲得了大量兵馬。B.曹操在文中列舉個人功績,提及古人事跡,并以周公自比,強調(diào)雖有大業(yè),但無篡漢自立之志。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閱讀有關(guān)樂毅和蒙恬的書,沒有不感動得悲傷流淚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漢室的決心。D.文章用質(zhì)樸、坦率、沉著的語言直剖胸襟,毫不矯情作態(tài),故讀來親切感人。充分顯示了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及軍事家的過人膽識和非凡氣概。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恐為海內(nèi)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2)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3)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一、1、1.C2.B3.D4.C5.紹圣初/予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fù)相聞?wù)?.例一∶于危急時刻接受好友臨終囑托,甘冒風(fēng)險,送銀于其家人,踐行承諾。例二∶年逾古稀,體弱多病,卻不辭辛勞,徒步萬里,看望被貶謫的蘇軾兄弟?!痉治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閱:看。句意:看他袋子里沒有多少錢。故選C。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無:沒有;不要。B.以:都是介詞,因為。C.之:助詞,取獨;代詞,他。D.于:介詞,在;介詞,引出對象,對于。故選B。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句意:又怎么才能把他的賢才品德展現(xiàn)出來給世人看呢?發(fā):展現(xiàn)(給人看)。故選D。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巢谷與我鮮有交往,據(jù)“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嘗一見”所述,我在朝廷任職期間,巢谷則在鄉(xiāng)間生活,彼此未曾謀面。故選C。5.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譯是:紹圣初年,我因罪被貶至筠州,繼而遷徙至雷州,再從雷州移居循州。同時,我的兄長子瞻亦由惠州遷徙至昌化。這期間,以前結(jié)識的為官的人們都避諱同我們兄弟二人交往,平素的親朋好友也不再與我們聯(lián)系?!敖B圣初”為句首時間狀語,后斷開;“予謫居筠州”為主謂結(jié)構(gòu),“筠州”后置,再斷開;“筠”“雷”“循”皆地名,“自筠徙雷”與“自雷徙循”表現(xiàn)輾轉(zhuǎn)遷徙,兩句間及前后均斷開;“予兄子瞻”為主語,“再徙昌化”為謂語,后斷開;“士大夫諱”為主語,“與予兄弟游”為賓語,“游”后斷開。最后的斷句是:紹圣初/予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fù)相聞?wù)?.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首先理解“谷于朋友之義,實無愧高恭者”的含義,意思是,巢谷在對朋友講義氣方面,實在不比高恭差。然后從文中找出巢谷重義的事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即可。如“存寶得罪,將就逮,自料必死,謂谷……”“谷許諾,即變姓名,懷銀步行,往授其子,人無知者”在韓存寶遇難時接受朋友的委托,踐行承諾;如在蘇軾兄弟被貶謫之際,谷獨慨然自眉山出發(fā),徒步萬里欲探望吾兄弟。我萬里步行見公,不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將復(fù)見子瞻于海南。參考譯文:巢谷字元修。父親名叫中世,出身于眉山縣的一個農(nóng)民之家,年輕時跟著當?shù)赜械匚弧⒂新曂娜俗x書,老了之后就在鄉(xiāng)里做老師。巢谷從小就跟隨父親學(xué)習(xí),盡管樸實無華,但知識卻很淵博。后來到京城應(yīng)舉考進士,看見有參加武舉的,從心底里喜歡。巢谷向來有力氣,于是就把以前學(xué)的東西丟開,積聚弓箭,學(xué)習(xí)騎馬射箭。經(jīng)過好長時間,終于武藝有所成就了,但武舉卻沒有考中。巢谷聽說西部邊境一帶多有勇猛矯健的人,就離開家鄉(xiāng),到秦鳳、涇原一帶游歷,每到一個地方,就同那里優(yōu)秀杰出的人結(jié)成朋友。有一個叫韓存寶的人,尤其和他友好。巢谷教他兵法,兩個人結(jié)成了生死之交,友誼如金石一般堅固。宋神宗熙寧年間,存寶任河州的將官,有功勞,號稱黑河一帶的名將,朝廷也很重視他。正好遇上瀘州蠻酋長乞弟侵擾邊境,各州郡官兵束手無策,朝廷遂命韓存寶率軍征討。韓存寶不熟悉“瀘州蠻”的情況,就把巢谷邀請到隊伍里來,向他了解有關(guān)情況。后來韓存寶受到朝廷怪罪,被捕之前,韓存寶估計自己肯定會被處死,就對巢谷說:“我是涇原一帶的一個武夫,死了沒什么值得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子兒女無人依靠,不免受饑寒之苦。我的袋子里裝有好幾百兩銀子,除了委托你,再沒有別人能去送給他們了。巢谷應(yīng)允了存寶的請求,遂改名換姓,攜帶銀兩步行前往存寶家,將銀兩交予其子,此事未被他人知曉。存寶被處死以后,巢谷逃到長江、淮河一帶躲藏起來,直到朝廷發(fā)出赦免令,才又露面。由于我們是同鄉(xiāng),我從小就認識他,并深知他的志向與節(jié)操。因此,我知道巢谷在危急時刻是可以信賴的人。我在朝廷里做官的時候,巢谷正在鄉(xiāng)里過活,彼此不曾有見面的機會。紹圣初年,我因罪被貶至筠州,繼而遷徙至雷州,再從雷州移居循州。同時,我的兄長子瞻亦由惠州遷徙至昌化。這期間,以前結(jié)識的為官的人們都避諱同我們兄弟二人交往,平素的親朋好友也不再與我們聯(lián)系。而巢谷卻在眉山老家憤激地表示,要徒步來慰問我們兄弟二人。聽到他的話的人,都譏笑他有點兒發(fā)瘋了。元符二年春,巢谷從梅州給我送來書信說:“我不遠萬里,步行來看望您,自己也不曾奢望可以保全性命。如今我已到了梅州,要不了幾天就肯定能見面了。這樣,我就是死了也沒什么可遺憾的了?!蔽矣煮@又喜,心里說:“這個人不像現(xiàn)在的勢利小人,倒像是古代有氣節(jié)的人?!钡鹊揭娒嬷?,我們二人緊握著手,禁不住熱淚奪眶而出,接著就互相訴說闊別以來的情況,相處一個多月,還覺得不滿足。當時巢谷已經(jīng)七十三歲了,體弱多病,再不是從前健壯的巢元修了。他還要到海南島去看望子瞻,我哀憐他既年老又病弱,就阻止他說:您的好意我們心領(lǐng)了,但從這里到儋州有數(shù)千公里之遙,還需乘船過海,這對年長者來說實屬不易?!背补日f:“我估計自己不會很快就死的,您不要勸阻我?!蔽覠o法勸留住他,看他袋子里沒有多少錢,盡管當時我也正貧困,匱缺資財,也勉強籌集錢款送他出發(fā)。他乘船走到新會,被當差役的邊民偷了錢袋行裝逃走,后來盜賊在新州被抓獲。巢谷跟到新州,就生病死了。我聽到消息后失聲痛哭,遺憾他不聽我的勸告。不過,也感嘆他沒有聽我的話,而踐行自己的志向。當年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城,智伯率領(lǐng)韓、魏兩家決開汾河圍城。在這種情況下,趙裹子的臣下對他都有點怠慢,只有高恭一個始終對他保持著臣子應(yīng)有的禮節(jié)。等到襄子運用張孟談的計策,擺脫智伯、韓、魏的包圍,沖破困境,對部下論功行賞時,就給高恭記了頭功。張孟談?wù)f:“晉陽危難的時候,只有高恭沒有功勞,為什么卻要給他記頭功呢?”襄子說:“晉陽被困時,群臣都對我有點兒怠慢,只有高恭一人始終保持著臣子應(yīng)有的禮節(jié),我因此給他記頭功?!背补仍趯ε笥阎v義氣方面,實在不比高恭差。只可惜他沒有遇上趙襄子(受到器重),而先是遇見了韓存寶,后來又碰上了我們兄弟兩人。目前,我與南方的邊民同住,與他們一同生活。盡管深知巢谷的賢德,如何才能將他的賢才品德展現(xiàn)給世人呢?聽說巢谷有個兒子叫巢蒙,在涇原一帶的軍隊里,所以為他寫了這篇傳記,等以后有機會交給他。2、1.D2.C3.C4.A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含義能力。文言文詞語含義理解,一定要結(jié)合所要理解詞語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體語境進行。本題要求選出“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解答本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解釋代入原文語境考察。D項,“派人到觸子那里去,羞辱并斥責(zé)他”,因此“恥”指的是“羞辱”。故選D。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常用的答題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虛詞的題型大部分都是把虛詞放在兩個句子中比較。答題的時候,考生可以先把虛詞分別代入到兩個句子,看是否通順,如果通順就是相同,反之,則不同。A項“以”,前一句是介詞,用;后一句是介詞,憑、憑借。B項“于”,前一句是介詞,從;后一句是介詞,表被動。C項“之”,都是代詞,它。D項“因”,前一句是連詞,于是、就;后一句是介詞,就著、趁著。故選C。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yīng)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觸子苦之,欲齊軍敗,于是以天下兵戰(zhàn)。戰(zhàn)合,擊金而卻之。卒北,天下兵乘之。”,結(jié)合文本理解意思,這段話是說“觸子感到很痛苦,想讓齊軍戰(zhàn)敗,于是跟各諸侯國的軍隊開戰(zhàn)。雙方剛一交戰(zhàn),觸子就鳴金要齊軍撤退。齊軍敗逃,諸侯軍追擊齊軍。然后,圈出句子中的名詞和代詞,如“觸子”、“齊軍”、“天下兵”等,并根據(jù)內(nèi)容和語法關(guān)系排除選項。第一處可排除A。B,由第四處可排除D。故選C。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yīng)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yīng)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以發(fā)現(xiàn)異同,確定正誤。在本題中,A項指出司馬子反因口渴誤飲童仆所給之酒而醉,這一說法有誤。原文第二段明確表明,司馬子反嗜酒如命,自感酒味甘美,以致無法自控地喝醉了。由此可知,此項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故選A。解答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深入分析題干要求;所謂讀準,即準確理解題干所提出的要求,明確是選擇正確還是錯誤的答案,或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yīng)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guān)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參考譯文:利不可兩得,忠不可兼?zhèn)洹2粧仐壭±?,大利就不能得到,不拋棄小忠,大忠就不能實現(xiàn)。所以說小利,是大利的禍害;小忠,是大忠的禍害。圣人拋棄小的,選取大的。從前荊龔?fù)跖c晉厲公在鄢陵作戰(zhàn),楚軍失敗了,龔?fù)跏芰藗?。當初,?zhàn)斗即將開始的時候,司馬子反口渴了找水喝,童仆陽谷拿著黍子釀的酒送給他。司馬子反接過來喝了下去。司馬子反為人酷愛喝酒,他覺得酒味甜美,喝起來口不能自止,因此喝醉了。戰(zhàn)斗停下來以后,荊龔?fù)跸胫匦伦鲬?zhàn)要商討對策。派人去叫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借口心痛沒有去。龔?fù)醭塑嚽叭タ赐?,進入軍帳中,聞到酒味就回去了。荊龔?fù)跽f:“今天的戰(zhàn)斗,能依靠的就是司馬了??墒撬抉R又醉成這樣,他這是忘記了楚國的社稷,不擔憂我們大家啊。”于是收兵離去,并斬殺司馬子反,將他暴尸示眾。童仆陽谷獻上酒,不是借此把子反灌醉,他心里認為這是忠心,卻恰好害了子反。所以說:小忠,是大忠的禍害。從前,晉獻公派荀息用垂棘產(chǎn)的美玉和屈邑產(chǎn)的良馬(作為禮物)賄賂虞公,來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公貪圖寶玉和駿馬想要答應(yīng)荀息。宮之奇勸諫說:“不可以答應(yīng)啊。古人有句話說:‘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絿槐粶缤觯康氖怯杏輫?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啊。如果借路給晉國,那么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了。怎么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把路借給了晉國。荀息(帶兵)攻打虢國,戰(zhàn)勝了虢國。返回的時候攻打虞國,又戰(zhàn)勝了虞國。荀息拿著玉壁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稟報。晉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牙齒稍微長了一點?!彼哉f:小利,是大利的禍害。中山諸國有個厹繇(qiúyóu)國,智伯想攻占它,卻(苦于)沒有(帶兵進攻)的道路。就給厹繇國鑄造了一個大鐘,用兩輛并排的車裝載著大鐘送給他們的國君。厹繇的國君就想削平高地填平溪谷來迎接大鐘。赤章蔓枝勸諫說:智伯貪婪且失信,意圖攻城卻無路可進,遂鑄造大鐘,以兩車并載之,贈予您。您于是削平高地填平溪谷來迎接大鐘,(如果這樣)智伯的軍隊必定跟隨著到來?!眳滛韲宦?,過了一會,赤章蔓枝再次勸諫。厹繇國君說:“大國跟我們交好,你卻拒絕人家,這不吉祥,你不要再說了?!背嗾侣φf:“做臣子的對國君不忠誠堅貞,是罪過;忠誠而堅貞卻不被采納,脫身遠離國君就可以了?!庇谑牵车糗囕S兩端(表示與厹繇國君斷絕關(guān)系)就走了,到了衛(wèi)國七天,厹繇國就滅亡了。昌國君率領(lǐng)五國的軍隊來攻打齊國。齊國派觸子為將,在濟水邊迎擊各諸侯國的軍隊。齊王想開戰(zhàn),派人到觸子那里去,羞辱并且斥責(zé)他說:觸子深感痛苦,為迫使齊軍戰(zhàn)敗,遂與各諸侯國軍隊交戰(zhàn)。雙方剛一交戰(zhàn),觸子就鳴金要齊軍撤退。齊軍敗逃,諸侯軍追擊齊軍。觸子趁機憑靠一輛兵車離開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聽不到他的音訊。齊軍另一位將領(lǐng)達子率殘兵駐扎于秦周,因無賞賜士卒,遂派人向齊王求取金錢。齊王聞言大怒,言辭激烈?!斑@些殘存的無能之輩,如何配得上金錢?”齊軍與燕國交戰(zhàn)失利,達子陣亡,齊王逃往莒地。燕國人追趕敗逃的齊兵進入齊國國都,你爭我奪搶了很多金錢。3、4.盡管一年僅通信三四次,黃生的祖父與母親仍覺如同隨時可聊。5.①黃生原本很平常,但師從王安石后學(xué)業(yè)長進、才能卓著,被人們稱贊;②黃生雖不能在祖父和母親身邊盡孝,但他學(xué)有所成,揚名聲、顯父母,實為大孝之舉,過在堂前盡孝;③黃生儀表不凡,初具學(xué)者風(fēng)范,作者通過其言行舉止,展現(xiàn)了王安石卓越的品格。④作者從黃生身上汲取智慧,進而向王安石學(xué)習(xí)治學(xué)與為人之道;⑤王安石的才華與黃生的進步促使作者進行自我反思,內(nèi)心既感慚愧,又獲得前行的動力。1.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實詞類題目時,可采用“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或“套用課本法”。答題時需注意上下文語境,并將詞義代入原文進行推導(dǎo),通常能較快得出答案?!绑E”,句意:也屢次稱贊夸獎黃生。譯為屢次,多次?!肮?jié)”,句意:行走的禮度,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儀態(tài)。譯為禮節(jié)。故選A。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虛詞含義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題時,考生需先定位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分析句意,把握語氣,進而選擇合適的虛詞。如果黃生在家時與普通童子無異,但一旦出門便能師從王安石這樣的大賢,并以此為依托,從而憑借才能為人所知,那么作為其祖父和母親,怎能不為此感到高興呢?“其”指的是黃生。故選B。3.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A項,“能夠”錯誤?!澳堋?,才能;“浸浸”,漸漸;“聞”,知道,了解。黃生的才能漸漸被人們所知道。故選A。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雖然每年黃生的祖父和母親都會到訪,他們?nèi)韵衽c他隨意聊天一樣。5.本題主語考查文本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時,應(yīng)仔細審閱題干要求,例如本題要求“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并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與總結(jié)。結(jié)合“至介卿之門者,歸,莫不愛其為人,而異其業(yè)之進。介卿以書抵黃生之親,亦驟稱之”分析,黃生原本很平常,但師從王安石后學(xué)業(yè)長進、才能出眾,備受贊譽;黃生在家時與普通孩童無異,一旦外出便得到賢者指引,因此名聲遠播。對于其祖父和母親而言,他能保持謙遜不自喜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與之上下語乎?予聞之亦喜甚”分析,黃生雖不能在祖父和母親身邊盡孝,但是勝過在堂前盡孝。結(jié)合“望其表,其步趨之節(jié),揖讓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視其色,聽其言,其氣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學(xué)其歸,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間而省其書,則又如出諸介卿之手。問介卿之事,皆能道其遠者、大者焉”分析,黃生儀表不俗,初具學(xué)者風(fēng)范,作者通過黃生的言行舉止,看到了王安石卓越的品格、氣質(zhì),以及對他人的深遠影響?;凇坝谑侵榍渲拢肴酥?,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的分析,作者得以向黃生學(xué)習(xí),并通過黃生進一步領(lǐng)悟王安石在治學(xué)與為人處世方面的道理。結(jié)合“獨予斷然不一二備而不尺寸進,比其少之時缺且忘者眾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基于“以心之愧也,則欲重警戒自修”的分析,王安石的才能與黃生的進步促使作者進行反躬自省,從而獲得了砥礪前行的動力。翻譯文言文時,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1)學(xué)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干,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性、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xiàn)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jié)實詞的含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轉(zhuǎn)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并或反義合并或反義并列為構(gòu)詞特征。據(jù)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3)相似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jié)構(gòu)中,出于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jù)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lián)系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又要聯(lián)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參考譯文:慶歷五年,我在洪州送別王安石。黃生當時十四五歲,在船上來往穿梭于我和介卿之間,看上去與別的普通的孩子沒有什么區(qū)別。當時,黃生跟隨王安石于淮南,王安石僅稱贊其思維敏捷、勤奮好學(xué)。自此,黃生的才能逐漸為人所知。凡是到王安石府上拜訪的人,回去之后,沒有不喜歡黃生的為人處事的,而且為黃生學(xué)業(yè)長進感到驚奇。王安石給黃生的家人寄信,也屢次稱贊夸獎黃生。在這個時候,黃生的同鄉(xiāng)都為他善于自我鞭策并達到某種境界而驚嘆不已,佩服羨慕之至。黃生的祖父年事已高,母親寡居多年。盡管黃生遠在千里之外,他們聽聞其學(xué)業(yè)精進,仿佛他一直陪伴左右。盡管一年僅通信三四次,黃生的祖父與母親仍能感受到隨時可以與他隨意交談的親近感。不僅如此,他們的喜悅程度甚至超過了黃生從早到晚陪伴他們時,他們能夠隨意與之聊天的時刻。為什么呢?如果黃生在家,他與普通童子無異;一旦出門,便能師從圣賢王安石,并以此為依托和歸宿,憑借才能為人所知。作為其祖父和母親,怎能不為此感到歡欣鼓舞?難道這不勝過每天侍奉在他們身邊,早晚間都能和黃生隨意聊天嗎。我聽到以后也非常高興。自洪州歸后,雖已與王安石分離,但內(nèi)心仍感焦慮,飲食起居無時不覺其在左右。到了今天已經(jīng)快三年了。我日夜思念王安石,凡打聽其行為事跡,無論仆從亦會詳盡詢問。向奴婢仆人詢問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向那些品行高潔的縉紳、士大夫詢問了。更何況是與王安石朝夕相處,被教導(dǎo)訓(xùn)誨且贊賞有加的黃生呢?因此我聽到黃生回來的消息后,每天踮起腳尖向遠處眺望,殷切地希望他能夠來探望我。有一天,黃生終于來了。我遠觀其儀表,行走的禮度,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儀態(tài),的確有一些像王安石的樣子。進入屋內(nèi),觀察其面部表情和言談,發(fā)現(xiàn)他氣色平和、聲音渾厚,與王安石的差異愈發(fā)明顯。黃生在學(xué)習(xí)和遵循方面,確實從王安石那里受益匪淺。不時檢查他的文字和書法,又感覺像是出自于王安石之手。向他詢問王安石的行為事跡,黃生都能準確的說出王安石那些宏遠高大的思想。黃生和我的好友王安石太像了!我見到黃生,顧不得吃飯和睡覺,時刻跟著他。我實在是太開心了,特別害怕他離開我,而且為他來的太晚而深深地遺憾!黃生啊,難道只是暫時來撫慰我(想見王安石的心)的嗎?此時,我方知王安石的道德風(fēng)范之深及感化人心之速,若能于國家大事中實現(xiàn)其志,將會有何成效?與淮南跟隨王安石的其他人相比,黃生并非個個如此。然而,唯有黃生達到了這一水平。由此可知,黃生通過不懈努力已超越眾人。若他能持續(xù)堅持,其成就將如何?基于王安石的教導(dǎo),黃生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引發(fā)了對人們普遍渴望有所建樹的思考。盡管如此,擁有賢能的長輩和兄弟長期的恩澤,卻未能促使他們自我激勵達到某種境界。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如何?我更推崇王安石的德行,在當今時代堪稱完備(崇高)。黃生日益精進,而我卻遠不及十分之一二,甚至毫無進步。與少年時相比,不僅有所缺失,還遺忘了許多,內(nèi)心深感慚愧。因為內(nèi)心感到慚愧,于是想要重新告誡自己、砥礪自己。王安石的教誨不僅對黃生有益,黃生通過自我鞭策達到某種境界也對他自身大有裨益。他們對我亦有極大助益,我的喜悅豈不因此更增一分?4、4.(1)只坐著等待滅亡,哪里比得上去討伐敵人呢?因此(先帝)毫不遲疑地把討伐曹魏的事業(yè)托付給我。(2)戰(zhàn)爭不能停止,那軍隊駐扎下來和去攻打敵人,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正好是相等的。1.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文言斷句的能力?!啊?,……也”是判斷句標志,根據(jù)判斷句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應(yīng)該在“者”之后斷開,所以排除A項、C項。“拊手”和“謂”的主語均為曹操;“當此時”表示時間,意為“正當這個時候”,句意完整,因此應(yīng)在前斷開,排除D項。句意:戰(zhàn)事是很難預(yù)料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這之后先帝東邊聯(lián)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發(fā)兵向北征討。故選B。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天下第一關(guān)’之譽”錯誤?!疤煜碌谝魂P(guān)”指的是山海關(guān)。故選C。3.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項,“自己不愛惜自己”錯,原文“臣非不自惜”是說“我并不是不愛惜自己”。故選B。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的能力。(1)“惟”意為只或只是,“孰與”表示何如或哪里比得上,“是故”意為因此,“弗”用于否定,相當于不。(2)“息”,停止;“住”,駐扎;“正等”,正好是相等的。翻譯時要注意兩個原則:一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語境原則:二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注意找準關(guān)鍵點,即句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重點句式,這些都是賦分點。在具體翻譯時要靈活采用“留、影、補、換、調(diào)”等方法,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互文、借代等,意譯即可。參考譯文:先帝深知蜀漢與曹魏不可并存,漢室大業(yè)需統(tǒng)一治理,故將征討曹魏重任交付于我。憑著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干,本來他是知道我去征討曹魏,我的才能微弱,而敵人強大。但是不征伐曹魏,他所創(chuàng)建的王業(yè)也會丟掉,只坐著等待滅亡,哪里比得上去討伐敵人呢?因此(先帝)毫不遲疑地把討伐曹魏的事業(yè)托付給我。自接受遺命以來,我夜不能寐,食不甘味。鑒于需先平定南方各郡再征伐北方之敵,我于五月率軍渡過瀘水,深入荒蕪之地作戰(zhàn),每日僅能獲得少量糧食。我并非不愛惜自己,而是考慮到蜀漢的王業(yè)不能偏安于蜀都,因此我冒風(fēng)險奉行先帝遺愿。然而,一些議政官員認為此為非上策。當前,曹軍在西方疲于應(yīng)對,同時在東方與孫吳交戰(zhàn)。兵法主張趁敵疲勞之際發(fā)動攻勢,此時正是進兵良機。我恭敬地把一些情況向陛下陳述如下:漢高帝像日月一樣英明,謀臣們智謀淵博精深,但仍不免經(jīng)歷艱險,身受創(chuàng)傷,遭遇危難以后才得以安全?,F(xiàn)在陛下未能趕得上高帝,謀臣不如張良、陳平,卻想采用良計來取得勝利,坐著不動就平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點。劉繇、王朗各自統(tǒng)領(lǐng)州郡,討論安定天下的策略時頻繁引用圣賢之言,眾人疑惑不解,心中滿是難題。因今年不戰(zhàn)明年不出征,孫策得以安然壯大,最終吞并了江東。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點。曹操的智慧計謀遠遠超過一般人,他用起兵來就好像孫臏、如同吳起,他曾在南陽受困,在烏巢險境,在祁連遇險,在黎陽被逼,幾乎在潼關(guān)喪生。這些經(jīng)歷最終使他在后來僭稱國號一時得逞。更何況我的才能很弱,卻打算不經(jīng)歷危險就平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點。曹操五次進攻昌霸未獲成功,四次渡巢湖亦未得逞。任用李服,但李服圖謀加害;委任夏侯淵,卻不幸戰(zhàn)死。先帝曾贊賞曹操才華出眾,但他亦有失誤之處。相比之下,我才能平庸,怎能確保必勝?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點。自從我到漢中,不過一年罷了,可是卻失去了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郁、鄧銅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領(lǐng)、屯兵中的將官七十多人,還有敢于沖鋒的將領(lǐng),還喪失了賨叟、青羌等族的散騎、武騎各路騎兵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來從四處聚合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過幾年,那就要損失全軍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么兵力去消滅敵人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點?,F(xiàn)在百姓窮困,兵士疲憊,可是戰(zhàn)爭不能停止。戰(zhàn)爭不能停止,那軍隊駐扎下來和去攻打敵人,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正好是相等的。不趁早考慮攻取北方,卻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魏長期對峙。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點。戰(zhàn)事是很難預(yù)料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這之后先帝東邊聯(lián)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發(fā)兵向北征討,夏侯淵被殺掉了,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復(fù)興漢朝的大業(yè)將要成功了。后來東吳又違背了盟約,關(guān)羽兵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失誤,曹丕稱帝。所有的事情都像這樣,很難預(yù)料。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至于事業(yè)是成功還是失敗,進行得順利還是不順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夠預(yù)見的了。5、6.(1)學(xué)習(xí)是用來通明精神、暢達思想、和悅情緒、修養(yǎng)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為看重的事情。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解答本題時考生應(yīng)先看清題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選項在文中的位置,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本題D項,“學(xué)者不患才之不贍”中“贍:供養(yǎng)”,解釋錯誤,這句話的意思是“求學(xué)的人不擔心自己的才學(xué)不充足”,在這里“贍”應(yīng)該解釋為“豐富,充足”。故選D。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需明確題干要求,并結(jié)合虛詞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前后詞語的詞性來分析其意義和用法。A項,“譬如寶在于玄室”和“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中的“于”都是介詞,解釋為“在”。B項,“而不閑輿,則不為良駿”中的“則”,連詞,就;“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中的“則”,連詞,卻。C項,“志者,學(xué)之師也”中“者”,助詞,與“也”構(gòu)成判讀句;“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中“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項,“故君子必擇師焉”中“焉”,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啊”;“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中“焉”,兼詞,解釋為“在那里”。故選A。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面對文言斷句題,切勿急于作答。應(yīng)先誦讀全文,通過誦讀大致了解內(nèi)容,憑借語感先行斷開易辨之處,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點,遵循由易至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jù)修辭、對稱、反復(fù)、辨句式。根據(jù)句式對稱和虛詞的用法特點,可知“如登山焉”和“如寤寐焉”、“動而益高”與“久而愈足”為對稱句式,“焉”為虛詞,置于句末,故“高”、“足”、“焉”后應(yīng)斷開。這樣可排除C、D項;“則”應(yīng)置于句首,“然”為形容詞詞尾,“杳然”不可斷開,排除B項,故選A。4.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考查包括人的稱謂、古代職官、天文歷法、古代地理、科舉制度、風(fēng)俗禮儀、飲食器用、音樂文娛、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題時考生應(yīng)先明確題目要求,然后根據(jù)已學(xué)知識,聯(lián)系課本內(nèi)容,對選項做出判斷。本題C項,“其聲音與‘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語‘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由來”表述錯誤?!包S鐘毀棄、瓦釜雷鳴”,出自《楚辭·卜居》,意思是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黃鐘的聲音與缶、瓦釜的聲音完全不同,選項曲解成語含義與出處。故選C。5.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D項,若老師選得當,專注于訓(xùn)詁名物雖有潛力,但原文指出“矜于訓(xùn)詁,摘其章句而不能統(tǒng)其大義之所極,以獲先王之心”,表明此舉徒勞無功,實無成就。此項誤解了原文的意思。故選D。6.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重點注意:(1)判斷句:所以,表憑借,是用來;上務(wù),最為看重的事情。(2)敝,破舊;渝,改變;孰,誰;素:素色、白色。翻譯句子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與特殊句式的翻譯,以及無法翻譯的助詞等應(yīng)刪去。省略內(nèi)容需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平時訓(xùn)練時,務(wù)必自行確定賦分點,并確保在翻譯中落實這些要點。翻譯:從前的君子,能夠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體死亡而名聲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是用來通明精神、暢達思想、和悅情緒、修養(yǎng)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為看重的事情。新生兒處于無知狀態(tài),猶如珍寶藏于暗室,難以發(fā)現(xiàn)。陽光一照,萬物盡顯眼前。學(xué)習(xí),就是心靈的太陽。學(xué)習(xí)就好像是修整裝飾,器物不加修飾,就無法獲得美麗的外觀;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無法擁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器物做得美觀好看,才可以供奉給神祇祖先。聆聽黃鐘之音后,方知叩擊瓦罐聲微;目睹帝王禮服繡龍紋飾,方知自己粗布短衣之劣;受學(xué)校教育后,始知不學(xué)之惑。學(xué)習(xí)猶如登山,越行越高;如同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顧其起源,已模糊不清,但因難而懈怠,不僅是認知錯誤,更是行為上的嚴重偏差?!对娊?jīng)》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說的是好學(xué)啊。倚靠器物沉思遠方,不如行動必能抵達;仰望鳥兒翱翔,不如自己修治翅膀?qū)崿F(xiàn)夢想;孤身獨處渴望智慧,不如努力學(xué)習(xí)定能達成目標。因此,君子內(nèi)心不隨意幻想,而是必須刻苦學(xué)習(xí);行動上不輕率行事,而是務(wù)必追隨師長;言語上不隨口亂說,而是廣泛聽取他人意見。因此君子的性情溫文有禮平易近人,而美名也會不斷的流傳開來。因此君子的性情溫文有禮平易近人,而美名也會不斷的流傳開來??鬃诱f:“不學(xué)習(xí)哪能有所作為呢?不思考怎么會有收獲呢?弟子們要以此勉勵自己?。 蹦苓@樣就稱得上善于從人而學(xué)了。馬雖疾馳,若不諳駕馭,亦非良駒;人雖天賦異稟,若不諳處世之道,亦非君子。所以為學(xué)的目的,在于學(xué)習(xí)做人的道理。學(xué)習(xí)能夠塑造人的氣質(zhì),猶如繪畫中的色彩,黑色和黃色覆蓋在原本的白色畫布上后,原有的純白逐漸消失。即使畫布破損,黃黑色依然不變,誰能知曉它曾是純白色的呢?子夏說:“天天復(fù)習(xí),所學(xué)的就不會忘記;每日努力,則不會退步;時時聽取天下美好的言論,心志就會更高遠。君子在學(xué)習(xí)上堅持不懈,猶如天空的運轉(zhuǎn)和日月的運行,終身勤勉不倦,直至逝世。因此,雖然有那樣的天賦才華,卻沒有那樣的遠大志向,也不能夠建立那樣大的功業(yè)。志向在學(xué)習(xí)中起的是主導(dǎo)作用,才華在學(xué)習(xí)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學(xué)的人不擔心自己的才學(xué)不充足,而擔心志向沒有確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學(xué)習(xí)的人成千上萬,不計其數(shù),而有所成就的人卻寥寥無幾。因此,君子一定要確立他的志向?!兑住氛f:“君子以自強不息。凡是求學(xué)的人,以明大義為先,以物名為后,大義取得后物名也會接踵而來。然而,儒生們廣泛學(xué)習(xí),專注于物名,對器械有詳盡了解,遵循訓(xùn)詁,摘錄章句,但在大義上卻無所建樹,最終徒勞無功,未被先王重用。這和女史誦詩沒有什么差別,是宦官傳達命令啊。因此使學(xué)者空費心思和精力卻不懂道義,花費時間而沒有成就。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選擇老師啊。6、6.(1)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無能的人,所以想當一個郡守。(2)自己當上了宰相,作為臣子的顯貴已經(jīng)到了極點,已經(jīng)超過我原來的愿望。(3)從我的祖父,父親直到我,都是擔任皇帝的親信和重臣,可以說是被信任的。本題旨在考查對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通常需將詞語置于原文中,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A項,“臣若獲戾”中“戾”應(yīng)為“罪”故選A。2.本題旨在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解答此類題目時,通常需將虛詞置于原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