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鄂爾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卷高一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至六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流域出現了幾十個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塊被灌溉渠分隔開的土地。到了公元前3100年以后,整個尼羅河流域的“帕斯特”連接起來,形成了體系化的灌溉網。上述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尼羅河的定期泛濫B.埃及初步統(tǒng)一的實現C.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D.農業(yè)灌溉工具的進步2.古代兩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文獻主要記錄人們的日常經濟活動。隨著歷史的演進,古代兩河流域的原始文獻逐漸演變出財物買賣憑證、租賃契約、財物收據等多種法律文獻。這一變化反映出兩河流域A.法律以保護私有財產為核心B.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日益開放包容C.居民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意識D.社會誠信缺失問題逐漸加劇3.有學者認為,亞歷山大開創(chuàng)的希臘化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文化交融。在西亞、北非,希臘語得以推廣與傳播,希臘樣式的城市出現了70多個。在這一時期,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經歷碰撞與融合,直到羅馬帝國時期的高度融合。這說明A.帝國擴張促進文化的交流B.亞歷山大奉行文化專制的政策C.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D.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向西轉移4.查士丁尼一世在不斷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的同時,還鎮(zhèn)壓了境內的多次民眾起義。查士丁尼一世深刻認識到“威嚴和光榮不僅依靠兵器”,因此,他組織法學家整理羅馬法律,匯編了《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一世組織法典編纂的根本目的是A.維護社會公平B.協(xié)調社會關系C.鞏固帝國統(tǒng)治D.提高公民素養(yǎng)5.西歐封建制是一種以社會契約關系為基礎,把權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聯(lián)系起來的等級責任制。隨著土地所有權的分割,領主對農奴行使獨立的政治統(tǒng)治權、司法審判權、征稅權,并擁有自己的軍事武裝,實際上并不受國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轄。由此可推知,西歐的這一現象A.易使政治上形成分裂割據的局面B.推動民族國家興起C.不利于強化貴族階層的政治權力D.減少了封臣的義務6.下面是高麗王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圖。由此可得出A.中國儒學影響高麗發(fā)展B.中華文化圈已基本形成C.朝鮮照搬了中國的官制D.高麗政治制度仿效中國7.“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以及希臘、波斯、羅馬和印度等外來文化構成?!毕铝惺穼嵖蔀檫@一觀點提供佐證的是A.阿拉伯數字的出現B.造紙術經阿拉伯傳入歐洲C.“浮動園地”的發(fā)明D.《一千零一夜》的產生8.大津巴布韋的建立與黃金貿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韋遺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發(fā)現有古代開采過的礦井、冶煉熔爐和工匠用具,此外,還發(fā)現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帶把的鐵鋤,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韋A.與歐洲的經濟交往頻繁B.社會經濟結構多元C.手工制造業(yè)領先于世界D.商業(yè)水平超過農業(yè)9.15世紀,歐洲開始走向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商人們積累了大量財富,將較多資本投入到商業(yè)活動中。歐洲的商人們需要更多的貿易機會,以便獲取更多的商品和財富。該材料可用來說明A.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動因B.歐洲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C.歐洲海外市場不斷擴大D.西歐市民工商階層的出現10.公元16世紀前期,葡萄牙和西班牙所進行的殖民經濟活動和海上運輸活動,使兩國一時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國家,兩國的商船以及運輸船頻繁來往于歐洲與其他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這些活動A.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通B.反映了殖民擴張中競爭與合作并存C.表明世界市場已經形成D.促進了歐洲國家對亞洲的資本輸出11.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等農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A.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B.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經濟騰飛C.助推了世界飲食結構的改變D.促進新舊大陸經濟互補和發(fā)展12.隆慶元年(1567年),月港的開放使閩南商人在合法貿易中獨占先機。福建商船將絲綢和瓷器等物資運到菲律賓馬尼拉。大量的銀元跟隨商船從馬尼拉返程,輸入閩南、粵東地區(qū)并在民間廣泛流通。這說明月港的開放A.建立了以白銀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絡B.使得西方殖民擴張進入中國東南沿海C.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D.標志著“馬尼拉大帆船”航線正式開通13.下圖是1513年制成的銅版畫,表現了伊拉斯謨的《基督騎士手冊》中的理想人物:意志堅定的騎士能夠騎著他的戰(zhàn)馬走遍天下,他那忠實的獵狗緊隨胯下,而全然不顧死神的暗示和魔鬼的陷害。這幅畫A.突出表現人類的個性與勇敢B.表明藝術空間構成方法的成熟C.反映出享樂主義成分的增長D.宣揚了對專制王權統(tǒng)治的打擊14.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的神學觀點,打破了羅馬教廷的謊言以及羅馬天主教的專制和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恢復了信徒對上帝的虔誠信仰,開創(chuàng)了一種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即將“稱義”從虛偽的善功中解脫出來,轉為一種內心的精神信仰。這表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A.強化了羅馬教會的權威B.導致西方基督教世界開始出現分裂C.致使歐洲民族國家形成D.利于宗教信仰自由化和政權世俗化15.理性、正義、法的精神,是啟蒙思想家們對新的社會關系的憧憬?!白匀环嗾摗焙汀吧鐣跫s論”,鼓勵人們在保證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領導,組建民主制國家。由此可以看出,啟蒙運動A.實現了國家權力的相互制衡B.引領著“人”與“自然”的雙重覺醒C.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D.完全消除教會對人們的思想控制16.下表是1789~1875年法國大事記。這從側面反映出,法國時間事件1789年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人權宣言》頒布1791年法國第一部成文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裝起義,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52年路易·波拿巴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巴黎人民起義,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年法國議會通過了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制A.民主共和具有偶然性B.確立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C.多黨派均分政治權力D.民主政治的曲折發(fā)展17.1872年,明治政府文部省頒布了《學制》,其中規(guī)定:全國學校由文部省統(tǒng)一管轄,設立小、中、大三級學區(qū),共設小學56760所。小學為初等教育,一般人民均須接受。設立師范學校,教授小學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法,培養(yǎng)合格的小學教師。明治政府的這些舉措A.深受軍國主義理念的影響B(tài).適應了國家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C.實現了日本教育的現代化D.促使統(tǒng)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18.英國埋藏著大量的煤礦資源,技術人員成功摸索出巧妙且高效利用煤的辦法,推動了此后英國一系列的技術變革。1738年,法國人梯奎特對此感嘆道:“煤炭是支撐英國人創(chuàng)造財富和成就繁榮的最強有力后盾之一”。這表明英國工業(yè)革命A.導致環(huán)境污染,迫使產業(yè)結構調整B.促成了技術積累和產業(yè)升級C.推動市場需求,催生采礦技術研發(fā)D.得益于先天良好的資源優(yōu)勢19.19世紀中期,英國女工對家庭經濟的貢獻率占47.1%,婦女參加社會生產勞動,打破了兩性分工的絕對界限,縮小了男女兩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差異。婦女們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會角色,構建起新的社會關系網絡。據此可知,工業(yè)革命A.推動了英國階級結構的變化B.一定程度改變了女性社會地位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D.使得傳統(tǒng)的家庭模式日益穩(wěn)固20.1792年,英國工人階級的組織“倫敦通訊會”通過發(fā)展會員、召開動員大會等方式發(fā)動群眾,同時與“憲法知識會”等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xié)調活動。該組織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A.推翻英國君主專制B.爭取合法政治權利C.建立無產階級專政D.實施八小時工作制21.《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tǒng)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統(tǒng)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边@表明無產階級的重要歷史使命是A.解放人類整個世界B.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C.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D.建立無產階級專政22.英國首任印度總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僅組織人力繪制印度地圖,還大力支持學者對印度文化進行研究。如:將印度文化經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譯成英語;組建“亞洲學會”和創(chuàng)辦《亞洲研究》,以專門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國家的歷史文化。黑斯廷斯這些舉措A.重構了印度社會的文明B.旨在擴大對印度的殖民文化滲透C.服務于殖民統(tǒng)治的需要D.緩和了英國與印度間的文化沖突23.1884年的柏林會議規(guī)定,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由此可知,這次會議A.加快了列強瓜分非洲的步伐B.消除了列強之間的矛盾沖突C.標志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D.導致奴隸貿易問題更為嚴重24.1917年墨西哥憲法規(guī)定:“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國家在任何時候皆有權對私產加以限制······應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產;發(fā)展小土地持有制······”。據此可知,該憲法A.一定程度反映了革命成果B.說明美國對墨西哥的干涉破產C.標志著聯(lián)邦共和國的成立D.說明資產階級革命的完全勝利25.1905年伊朗發(fā)生立憲革命,一位目擊者寫道:“或許東方真的從酣睡中覺醒,我們即將目睹一場數百萬不滿者反對寡廉鮮恥的西方剝削的起義?!毕铝惺穼嵵型瑢儆凇皷|方覺醒”的是A.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B.日本明治維新C.蘇丹馬赫迪起義D.中國辛亥革命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第26題18分,第27題12分,第28題20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英國《大憲章》反映了英國法治的核心內容,是英國數世紀以來一直遵守的兩個重要法治原則的根源所在。第一項重要的法治原則是:每一個人都要遵守法律,政府與國王亦不例外;第二項原則是:每個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都享有平等地訴至法院獲得救濟的機會。這兩大重要法治原則和其他的法治原則持續(xù)發(fā)展了幾個世紀,共同奠定了英國法治的基礎。-摘編自楊奕《英國法院對法治的貢獻》材料二華盛頓曾經把邦聯(lián)制的情況形象地比作是“用沙子扭成的繩子”,所以1787年憲法決定改邦聯(lián)制為聯(lián)邦制。憲法規(guī)定,“各州不得締結條約、同盟或聯(lián)盟”;“不得鑄幣和發(fā)行紙幣”;“未經國會核準不得征收進出口稅,船舶噸稅”等。1787年憲法誕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勢是封建君主制度占絕對優(yōu)勢,但是,1787年憲法第一條第九項明文規(guī)定,“合眾國不得授予貴族爵位。凡在合眾國政府之下受俸或任職之人,未經國會許可,不得接受外國君主和國家所贈予之任何禮物、俸祿、官職或爵位”;憲法規(guī)定美國總統(tǒng)的權力很大,但是憲法又明確規(guī)定:“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及合眾國之文官,受叛國罪、賄賂罪或是其他重罪輕罪之彈劾與定讞時,應受免職處分”,即人民有權選舉總統(tǒng),也有權罷免他。1787年憲法明確宣布在美國實行共和制,對于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專制制度是巨大的沖擊。-摘編自劉偉《淺談美國1787年憲法的成功之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大憲章》的兩個重要的法治原則,并說明《大憲章》對英國法治產生的影響。(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成功之處。(8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縱觀人類的發(fā)展史,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世界,社會的迅速發(fā)展都是在思維活躍的時候。社會發(fā)展有突進和漸進兩種形式,突進表現為打碎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的暴力革命。這時,思維活躍猶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現得尤為明顯,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運動;漸進則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產力的改進,此時,思想則呈現出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而一切暴力,如果沒有思想解放運動作為先導,只是按固有的思維模式提出一些綱領或改革措施,其結果只能是改朝換代,而單純的暴力,則只能對社會造成破壞,無益于社會的進步。-摘編自趙立史云謀《思想解放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世界近代史的相關知識,擬定一個具體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闡述需有理有據,邏輯清晰。)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當西班牙的冒險家們侵占土地和發(fā)現金銀礦山后,王室就宣布都應歸其所有。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發(fā)現金剛石礦后,就把它歸為國王所有。葡萄牙人早已在西非捕捉和販賣黑奴而臭名昭著,而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積極地扮演這種角色。印度人在談到葡萄牙侵略者時說:“幸而葡萄牙人同獅虎一樣少,否則他們會消滅整個人類?!逼咸蜒缽臍W洲運來能大量生產的工業(yè)品高價賣給當地居民,然后強制用低價購買當地的貴重物品運回歐洲,從中獲得數倍至數十倍的高額利潤。西班牙則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機構,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還設立天主教會加強對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他們建立大地產和種植園或開辦礦山,強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種土地和開采礦石,對他們進行殘酷的剝削。-摘編自今日頭條《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的統(tǒng)治政策及其殖民掠奪》材料二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英國把印度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送到英國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務,這些知識分子同資產階級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參政議政。1908年孟買工人總罷工,表明印度反英斗爭進入新高潮,標志著印度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1882年英國入侵埃及,埃及青年軍官阿拉比領導軍民保衛(wèi)亞歷山大港、開羅,后遭失敗。1881~1893年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殺英殖民頭子戈登,起義失敗后蘇丹淪為英殖民地。20世紀初,章太炎聯(lián)合亞洲部分國家,成立“亞洲和親會”,其中章程規(guī)定:“在亞洲各國中,如有一國爆發(fā)革命,其它會員國應竭盡全力給予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摘編自王慶民《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民族運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異同點。(10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民族反殖民斗爭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影響。(10分)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tǒng)一,因此一塊塊被灌溉渠分隔開的土地連接起來,故選B項。尼羅河的定期泛濫與“帕斯特”連接起來關系不大,因為公元前3100年以前也有定期泛濫的時候,排除A項;土地私有制反而是難以將灌溉的土地連接起來,這是依靠強大的王權來推動灌溉統(tǒng)一化的,排除C項;農業(yè)灌溉工具一直在進步,不足以說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灌溉網的體系化,排除D項。2.C根據材料可知,兩河流域的文字由開始的主要記錄人們的日常經濟活動逐漸演變出多種法律文獻,這反映出兩河流域的居民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意識,故選C項。其他三項僅從材料都無法體現,均排除。3.A根據材料“亞歷山大開創(chuàng)的希臘化時代”“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經歷碰撞與融合”“直到羅馬帝國時期的高度融合”可知,帝國擴張促進文化的交流,故選A項。材料沒有涉及“文化專制的政策”“陸上絲綢之路”,排除B、C兩項;希臘化時代,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排除D項。4.C根據材料“查士丁尼一世深刻認識到“威嚴和光榮不僅依靠兵器',因此,他組織法學家整理羅馬法律”可知,查士丁尼一世組織法典編纂的根本目的是鞏固東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故選C項。其他三項都不是根本目的,均排除。5.A根據材料“領主對農奴行使獨立的政治統(tǒng)治權、司法審判權、征稅權,并擁有自己的軍事武裝,實際上并不受國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轄”可知,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與國王或代理人并沒有直接的從屬關系,這就易使政治上的分裂割據局面的形成,故選A項。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民族國家的出現,排除B項;“貴族階層的政治權力”與封君封臣制度無必然關系,排除C項;封臣的義務并不會因為分封而減少,排除D項。6.D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高麗王朝從建立之初就開始仿效中國的典章制度,建立的制度與唐朝沒有太大差別-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制,故選D項。A、B兩項材料都沒有涉及,排除;“照搬”說法錯誤,且過于絕對,排除C項。7.D根據材料“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以及希臘、波斯、羅馬和印度等外來文化構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將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的幾百個故事串聯(lián)起來,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對古代世界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故選D項。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創(chuàng)造的,排除A項;造紙術是中國發(fā)明的,排除B項;“浮動園地”是阿茲特克人發(fā)明的,排除C項。8.B根據材料“大津巴布韋的建立與黃金貿易密不可分”“發(fā)現有古代開采過的礦井、冶煉熔爐和工匠用具,此外,還發(fā)現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帶把的鐵鋤,以及大量牛骨”可推知,大津巴布韋農業(yè)、冶煉業(yè)、畜牧業(yè)等相對有所發(fā)展,這反映出社會經濟結構多元,故選B項。材料只涉及非洲,沒有涉及歐洲,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大津巴布韋與世界手工業(yè)間的對比,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商業(yè)水平超過農業(yè)”,排除D項。9.A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15世紀,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對金銀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西歐人多次進入大西洋,尋找經大西洋抵達印度的航線,故選A項?!巴瓿闪速Y本原始積累”不符合史實,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完成依靠的是奴隸貿易,排除B項;海外市場不斷擴大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影響,排除C項,市民工商階層是在10世紀伴隨城市的復興而形成的,排除D項。10.A根據材料“兩國的商船以及運輸船頻繁來往于歐洲與其他大洲”可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這些活動有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通,故選A項?!案偁幣c合作并存”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排除B項;“世界市場已經形成”不符合史實,新航路的開辟,使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狀態(tài)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使世界市場的形成有了條件,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排除C項;歐洲國家對亞洲資本輸出發(fā)生在工業(yè)革命之后,排除D項。11.C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新航路開辟之后,世界各地的物種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如“歐亞大陸的馬、牛、豬······引入美洲”“美洲特產馬鈴薯、玉米······也流向世界各地。”這就使得世界各地原有的飲食結構出現了一些變化,故選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得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而不是初步形成,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出新航路開辟之后,世界各地的物種得到了廣泛的交流,沒有涉及殖民地的經濟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方殖民者開始了殖民擴張和掠奪,使得殖民地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而不是經濟騰飛,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新航路開辟之后,世界各地的物種得到了交流,而不是經濟互補,排除D項。12.C根據材料“月港的開放使閩南商人在合法貿易中獨占先機”“大量的銀元跟隨商船從馬尼拉返程,輸入閩南、粵東地區(qū)并在民間廣泛流通”可知,月港的開放使得東南沿海地區(qū)輸入大量白銀,這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故選C項。材料無法體現“建立了以白銀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絡”,材料只涉及中國東南沿海和菲律賓的貿易,排除A項;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馬尼拉帆船貿易航線于1571年開通,月港只是馬尼拉帆船貿易發(fā)展的一個港口,排除D項。13.A根據材料“1513年”“伊拉斯謨的《基督騎士手冊》中的理想人物:意志堅定的騎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更加信奉捕捉人類個性特征,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環(huán)境氛圍,展現人類的個性與品質,故選A項。其余選項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故排除。14.D根據材料可知,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觀點打破了羅馬天主教的專制和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導致羅馬天主教會大分裂,“將“稱義'從虛偽的善功中解脫出來,轉為一種內心的精神信仰”,這表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思想方面有利于實現宗教信仰的自由化,在政治方面利于推動政權的世俗化,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是弱化了羅馬教會的權威,故排除A項;宗教改革導致新教與天主教的并立,被視作基督教世界的又一次分裂,不是開始出現分裂,故排除B項;宗教改革是有利于推動歐洲民族國家形成,而不是致使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故排除C項。15.C根據材料“理性、正義、法的精神,是啟蒙思想家們對新的社會關系的憧憬”“鼓勵人們在保證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領導,組建民主制國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18世紀的歐洲處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時期,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啟蒙運動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故選C項?!皣覚嗔Φ南嗷ブ坪狻痹诓牧现袩o法體現,排除A項;啟蒙運動引領著“人身”與“思想”的雙重覺醒,“自然”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B項;“完全消除”說法太過于絕對,排除D項。16.D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89~1875年法國經歷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終確立了共和制,這反映了法國民主政治過程漫長曲折,故選D項。其他三項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7.B根據材料“1872年,明治政府文部省頒布了《學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標志著明治維新運動的開始。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yè)、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日本加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材料中日本大力發(fā)展教育正是適應了國家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故選B項?!败妵髁x”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促使統(tǒng)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18.D由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強調英國的煤炭資源對于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重要作用,故選D項。A、B、C三項為干擾項,與題意無關,排除。19.B根據材料可知,工業(yè)革命推動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經濟貢獻以及其在社會關系網中扮演的新角色,這說明工業(yè)革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女性的生活,使得其走出家庭,進入社會,故選B項。A項與題目無關,排除;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不能完整地體現材料的意思,排除C項;工業(yè)革命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沖擊著傳統(tǒng)家庭模式,排除D項。20.B根據材料“英國工人階級的組織“倫敦通訊會”通過發(fā)展會員、召開動員大會等方式發(fā)動群眾,同時與*憲法知識會'等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xié)調活動”可知,英國工人階級通過工人組織、發(fā)動群眾與資產階級協(xié)調活動,爭取合法政治權利,故選B項。1792年英國已經是君主立憲制,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才提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排除C項;實施八小時工作制屬于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而材料強調工人階級的協(xié)調活動,排除D項。21.B從材料中的“無產階級······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可以得出,無產階級的重要歷史使命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故選B項。22.C根據材料可知,黑斯廷斯不僅繪制印度地圖,還開展對印度文化的研究,這不僅利于殖民者掌握印度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以便殖民活動的開展,還利于統(tǒng)治者了解印度文化,減少與當地的文化沖突,進而維護其殖民統(tǒng)治,故選C項,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黑斯廷斯的舉措對印度社會文化和對英印文化交流的影響,排除A、D兩項。23.A根據材料“1884年的柏林會議規(guī)定,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可知,柏林會議之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故選A項。列強之間的矛盾并不能消除,排除B項;柏林會議不是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的標志,排除C項;柏林會議未涉及奴隸貿易問題,排除D項。24.A墨西哥憲法是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階段性成果,憲法中“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體現了維護國家的利益;憲法中限制私產和大地產有利于限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勢力,有利于資產階級民主化,因此憲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成果,故選A項。材料并未體現美國對墨西哥的干涉,不能得出干涉是否破產,排除B項;墨西哥1824年憲法確立了聯(lián)邦共和制,排除C項;D項中“完全勝利”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25.D中國的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與材料中的描述相符,故選D項。墨西哥、蘇丹都不屬于東方,排除A、C兩項;20世紀的日本不屬于受剝削的對象,排除B項。26.(1)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