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5學年四川省內江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2025學年四川省內江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2025學年四川省內江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2025學年四川省內江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2025學年四川省內江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2025學年四川省內江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預測試題含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A.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問題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是()A.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B.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C.古典力學、量子力學、相對論D.電子學、高分子化學、分子生物學3.下列選項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A.理在事先B.世界是絕對精神的產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4.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A.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B.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C.質量互變的觀點D.否定之否定的觀點5.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爭性C.絕對性和相對性D.對抗性和非對抗性6.事物發(fā)展的兩種狀態(tài)是()A.量變和質變B.肯定和否定C.運動和靜止D.原因和結果7.辯證否定的實質是()A.全盤肯定B.全盤否定C.既肯定又否定D.“揚棄”8.實踐的最基本形式是()A.科學實驗活動B.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C.生產實踐活動D.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9.認識的本質是()A.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B.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C.主體對客體的摹寫D.主體對客體的選擇10.真理的客觀性是指()A.真理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B.真理的內容及其檢驗標準是客觀的C.真理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是客觀的D.真理的形式是客觀的11.社會存在是指()A.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B.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C.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的統(tǒng)一D.社會關系的總和12.生產關系的基礎是()A.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B.產品分配關系C.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D.產品交換和消費關系13.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A.階級斗爭B.社會革命C.社會基本矛盾D.科學技術革命14.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價值和價值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D.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15.貨幣的本質是()A.商品交換的媒介B.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C.一般等價物D.社會財富的代表16.剩余價值率是()A.剩余價值與不變資本的比率B.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C.剩余價值與預付資本的比率D.剩余價值與流動資本的比率17.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A.生產過剩的危機B.生產不足的危機C.供給大于需求的危機D.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18.壟斷資本主義的根本特征是()A.壟斷代替自由競爭B.金融資本的形成C.資本輸出D.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19.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是()A.《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C.第一國際的成立D.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20.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A.發(fā)展生產力B.消滅剝削C.消除兩極分化D.實現(xiàn)共同富裕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下列選項中,屬于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有()A.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B.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2.下列選項中,體現(xiàn)量變引起質變哲學道理的有()A.九層之臺,起于壘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水滴石穿,繩鋸木斷D.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3.下列選項中,屬于唯物辯證法基本規(guī)律的有()A.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B.質量互變規(guī)律C.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D.因果聯(lián)系規(guī)律4.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表現(xiàn)在()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5.下列選項中,屬于社會存在的有()A.人口因素B.地理環(huán)境C.生產方式D.政治法律制度6.生產方式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決定作用表現(xiàn)在()A.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B.它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C.它的發(fā)展變化決定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D.它是形成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7.下列選項中,屬于上層建筑的有()A.政治法律制度B.軍隊、警察、法庭等設施C.社會意識形態(tài)D.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8.商品的價值是()A.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B.商品的自然屬性C.交換價值的基礎D.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9.貨幣的基本職能有()A.價值尺度B.流通手段C.貯藏手段D.支付手段10.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指()A.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B.價值形成過程C.價值增殖過程D.轉移舊價值的過程11.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種職能形式是()A.貨幣資本B.生產資本C.商品資本D.借貸資本1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包括()A.危機階段B.蕭條階段C.復蘇階段D.高漲階段13.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對外資本輸出的形式有()A.借貸資本輸出B.生產資本輸出C.商品資本輸出D.金融資本輸出14.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有()A.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B.建立和完善生產資料公有制C.實行按勞分配D.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15.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有()A.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B.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C.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D.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2.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4.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5.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6.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7.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8.剩余價值是由可變資本帶來的。()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xiàn)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本質。()10.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1.簡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2.簡述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表現(xiàn)形式和作用。五、論述題(20分)試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并說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2.B3.C4.A5.B6.A7.D8.C9.A10.B11.A12.A13.C14.A15.C16.B17.D18.A19.A20.A二、多項選擇題1.AB2.ABCD3.ABC4.ABCD5.ABC6.ABCD7.ABC8.ACD9.AB10.AC11.ABC12.ABCD13.AB14.ABCD15.ABCD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簡答題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qū)別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lián)結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fā)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變?yōu)樘厥庑?,反之亦然。?)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我們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1)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2)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3)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自發(fā)地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自發(fā)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自發(fā)地調節(jié)社會收入的分配。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必然會產生貧富兩極分化,從而在一定條件下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五、論述題(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具體表現(xiàn)在:-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上層建筑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變化發(fā)展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發(fā)展及其方向。當經濟基礎發(fā)生變化時,上層建筑也要相應地發(fā)生變化。-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集中表現(xiàn)在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就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和變革。(2)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總體上是相適應的,但也存在著不相適應的方面。我國原有的政治體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曾經起過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它逐漸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等現(xiàn)象,這些弊端嚴重阻礙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fā)展,不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政治體制改革是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矛盾的需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革除政治體制中的弊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決策機制,提高行政效率,從而使上層建筑更好地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要求,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fā)展,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