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小明同學在復習時制作了以下時間軸,該時間軸呈現(xiàn)的學習主題是()A.隋唐大一統(tǒng) B.繁榮與開放 C.隋朝的興亡 D.盛唐氣象2.據(jù)記載,到了貞觀三年,糧食豐收,官員大多為官清廉,權貴不敢隨意欺凌百姓,會秩序井然。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隋文帝雄才大略 B.唐玄宗整頓吏治C.唐太宗勵精圖治 D.武則天重用人才3.右圖是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該畫作內容反映了唐代()A.繪畫風格雄渾敦厚 B.馬球運動普遍盛行C.樂舞藝術節(jié)奏明快 D.社會風氣剛健豪邁4.“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边@是白居易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后所題詩句。與該詩句密切相關的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八股取士5.杜甫的詩一向被稱為“詩史”。其中“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寂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钡仍娋浞从沉耍ǎ〢.藩鎮(zhèn)割據(jù)與唐衰亡 B.開元盛世出現(xiàn)C.黃巢起義與唐滅亡 D.唐朝由盛轉衰6.唐蕃和親后,松贊干布“仍遣首豪子弟,請入國學以習詩、書”。南詔則選群蠻子聚之成都,學習漢族禮儀文化,并達到了很高的造詣。這些現(xiàn)象表明當時()A.中原文化逐步“胡化” B.唐文化圈影響廣泛C.各民族經濟聯(lián)系密切 D.儒學求獲統(tǒng)治地位7.以下生產工具的發(fā)明和推廣,直接促進了()A.農田面積擴大 B.生產效率提高C.農業(yè)迅速發(fā)展 D.糧食產量提升8.以下是各地博物館藏品,它們可用于研究店代()A.中外交流狀況 B.女性精神風貌C.篆刻藝術審美 D.制陶技術水平9.《新唐書·地理志》對中唐前后可知興建時間的南北水利工程數(shù)量做了統(tǒng)計(如下表),其中南北方水利工程數(shù)量變化反映了()時間數(shù)量北方南方中唐前15310350中唐后831271全唐總計236115121A.南方經濟發(fā)展超越北方 B.經濟重心逐步南移C.政局動蕩破壞北方經濟 D.南北聯(lián)系日益密切10.宋太祖結束五代十國動亂后建立宋朝,為了維持長治久安,他首先()A.派文臣擔任知州 B.分割宰相權力C.采取杯酒釋兵權 D.提升文官地位11.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政府允許交鈔永久使用,不限年月,并停止鑄錢。這一舉措()A.確立了交子法定貨幣地位 B.導致宋金政權的對峙C.有利于紙幣流通區(qū)城擴大 D.推動了游牧民族內遷12.以下是我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的大事年表。這段記承體現(xiàn)的主題是()A.政權并立的政治形勢 B.國家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C.邊疆地區(qū)開發(fā)與發(fā)展 D.民族政權間睦鄰友好13.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經濟有“兩個馬鞍形”發(fā)展的特點,其中宋代和明中葉以后是第二個馬鞍形的兩個高點,而王安石變法時期是兩個馬鞍形高點中的最高點。該學者意在強調變法()A.增加了財政收入 B.促進了經濟大發(fā)展C.減輕了農民負擔 D.限制了高利貸盤剝14.某史書記載了唐太宗與魏征討論隋場帝與隋朝滅亡的原因,魏征認為“君主廣納諫言則清明,偏聽偏信則昏聵。秦二世被趙高蒙蔽,隋煬帝拒諫飾非,皆因偏信釀成大禍?!碧谏畋碣澩?。由此可見,此書的編寫意在()A.提供君主治國借鑒 B.總結歷代的政治興衰C.記錄君臣對話內容 D.成為編年體通史巨著15.《東京夢華錄》記載了正月十五日元宵,游人聚集御街,擊丸蹴鞠,踏索上竿,詩人陸游也寫道:“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瘬?jù)此可知南宋時()A.商業(yè)與節(jié)日相結合 B.蹴鞠流行于全國各地區(qū)C.市民娛樂生活豐富 D.體育活動融入傳統(tǒng)節(jié)日16.2005年香港郵政發(fā)行一套《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郵票(如下圖),其中標注$2.40的發(fā)明()A.豐富了我國醫(yī)藥學的寶庫 B.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條件C.提供經濟適用的書寫材料 D.加速知識傳播和文化交流17.朱熹用40年時間“遍求古今諸儒之說”,融匯百家,收集各種經典文本,加以研究注釋,形成《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合稱《四書章句集注》、成為中華文化新經典。由此可知朱熹()A.集宋代新儒學之大成 B.強調維護封建禮教C.抨擊佛教以復興儒學 D.提倡“心即理”“致良知”18.“三十功名塵與士”“千年史策恥無名”“贏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虛有少壯年”等宋代詩詞反映了()A.追名逐利觀念 B.愛國主義情懷C.以民為本思想 D.民族共同體意識19.據(jù)記載,明太祖發(fā)布了“圣諭六言”,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調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边@六句話流行天下,有利于()A.強化控制人們思想 B.監(jiān)視地方官民行為C.完善基層教化制度 D.維持鄉(xiāng)村社會秩序20.明代的一條鞭法可用白銀折繳。請康熙年問征收地丁合一稅,即以丁計人糧中,計算所得向政府繳納錢糧,亦可用絹布等實物折繳。這些稅制改革()A.促進了農業(yè)生產 B.推動了海外貿易C.簡化了收稅手續(xù) D.有利于人口增長21.小明在學習某朝代政治制度時制作了以下思維導圖,該朝代()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22.《(崇禎)松江府志》記載:“松之布衣被海內?!薄短旃ら_物》也稱“組造尚松江”。據(jù)此可知明代()A.絲織業(yè)推廣先進技術 B.松江制造享譽海內外C.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 D.出現(xiàn)規(guī)?;止すS23.明朝萬歷年間,日本發(fā)動侵略朝鮮的戰(zhàn)爭。明朝應朝鮮請求,兩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勝利。這場戰(zhàn)爭()A.奠定后續(xù)東亞和平局面 B.削弱日本軍國主義勢力C.鞏固中朝兩國平等外交 D.增強了大明王朝的國力24.明代福州的綢絲、漳州的紗絹、漳泉的糖等“下吳越如流水”,但“閩不畜蠶,不植木棉”,每年秋季,至吳越地區(qū),“買花衣以歸,樓船千百,皆裝布囊累累”。這反映了當時()A.區(qū)城間販運貿易繁榮 B.出現(xiàn)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幫C.各地經濟水平不平衡 D.閉關政策阻礙區(qū)域的發(fā)展25.順治帝曾認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guī)畫周詳”。康熙帝、乾隆帝在南中,均致祭明太祖陵,并分別御書“治隆唐宋”和“開基定制”。這說明清朝統(tǒng)治者()A.尊崇明太祖?zhèn)€人品德 B.認同明太祖治國經驗C.承裝了明代基本制度 D.進一步創(chuàng)新君主專制26.閱讀材料獲取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在學習一段課文時提取了三個關鍵詞:明朝、昆曲作家、《牡丹亭》。據(jù)此可知,他學習的歷史人物是()A.關漢卿 B.宋應星 C.湯顯祖 D.曹雪芹27.明清時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展開集大成式的整理和歸納,以《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三部“百科全書”為代表。這一時期大型文化典籍的修纂主要得益于()A.長期的文化傳承 B.統(tǒng)一王朝的強盛C.學者的不懈努力 D.農耕經濟的繁榮28.某校在校園組織“中華英雄抵御外悔”的主題展覽,其中包括了“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組織雅克薩之戰(zhàn)”等內容,下列符合展覽主題的是()A.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 B.李自成起義C.成繼光抗擊倭寇 D.王安石變法29.724年,他組織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全國性天文測量工作。以陽城(今河南考城)為中心,從北緯17.4°的林邑到北緯40°的蔚州沿7973里的子午線,建立了11個觀測點。他是()A.僧一行 B.郭守敬 C.孫思邈 D.徐光啟30.北京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內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被公認為三大聲學奇跡。這充分顯示出()A.祭天儀式的神秘氛圍 B.皇權與神權緊密結合C.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 D.科技與建筑藝術融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2分,第32小題14分,第33小題14分,共40分。)31.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成不逮元。…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shù)限者矣?!对贰さ乩碇尽罚?)依據(jù)材料一,指出當時唐朝在西北地區(qū)所設置的管理機構,并結合所學概括當時唐朝的疆域范圍。(2)提取材料二中圖文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說明元朝鞏固對“幅員之廣”的統(tǒng)治所采取的措施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南海1號”沉船1987年發(fā)現(xiàn)于廣東省臺山、陽江交界海城。沉船殘長約21.91米,最大船寬約9.87米。船體結構較為完整、屬于我國古代三大船型中的“福船”類型。截止至2019年、發(fā)報文物中瓷器約16萬件套,金器188件套約2.8公斤、銀器198件套約300公斤、銅器196件套、鐵器13件套、鉛錫金屬器60件套,竹木漆器98件套,石玉玻璃器26件套,鐵器疑結物124噸?!澳虾?號”上大量的貿易瓷器是為適應不網市場需求的外銷品種、幾乎袁括了當時南方主要窯口與光器種奏、大部分產自江西、福建和浙江?!幾詮V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南海【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fā)掘項目》材料二(明清時期)東南沿海貿易隨全球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更加繁盛、非洲與美洲新大陸的作物開始經由西班牙在菲律賓建立的殖民地和南洋各地輾轉傳入我國。玉米、番著與馬鈴著是這一時期引種影響最大的作物、這些高產經濟作物一方面可以作為糧食作物的補充、增加我國糧食耕種面積和糧食產出,更適合作為教荒的物種。以福建地區(qū)的番著為例,大早之年,其仍可畝收干斤,能夠極大程度降低災荒發(fā)生幾率。清乾隆帝曾下令全國推廣番著,作為“救荒之備”。另一方面,其也具備較高的加工附加值,可以作為釀酒、糧食加工、牲畜飼料等原杵。——摘端自李軍《西漢、北宋與明清時期的“三次引種高湖”》(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南?!咎枴背链氖妨项愋汀⒉⒕唧w分析其對研究南宋歷史的史料價值。(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明清時期“第三次引種高潮”到來的主要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另舉一例史實具體說明中外友好互動交流。33.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guī)模最大、最長的運河,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清)徐揚《姑蘇繁華圖》(局部)該作品完成于1759年,歷時24年、現(xiàn)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豆锰K繁華圖》前段介紹胥江沿線的山水和市鎮(zhèn)。胥江溝通蘇州城和太湖、于胥門外匯入大運河主線。畫卷從靈巖山開始,經木瀆鎮(zhèn)、繪至石湖、上方山等地,其間點綴耕織、漁框等場景,營造出一片田園樂土。中段以蘇州城西墻映襯護城河,重點在萬年橋與閣門?!ぎ媰壬啼?、酒家鱗次櫛比,畫舫、游人絡繹不絕、盡顯升平氣象。畫中所見大運河交通狀態(tài)極其繁忙,主航道上密布大小船只以及木筏、竹排,由此可見水運對古代社會的重大意義?!趵凇毒磔S里的大運河——走進清代運河圖像里的江南》(1)觀察材料一兩幅地圖,指出隋朝大運河與元朝大運河終點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并簡述元朝新開鑿兩段運河的相關史事。(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清朝前期蘇州經濟繁華的景象。(3)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大運河的開鑿對古代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唐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根據(jù)所學可知,581年,楊堅建立隋朝,589年,隋滅陳,統(tǒng)一南北,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順應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該時間軸呈現(xiàn)的學習主題是隋唐大一統(tǒng),A項符合題意;
B:繁榮與開放是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但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隋朝的滅亡,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盛唐氣象,且題干還涉及到隋朝,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隋唐大一統(tǒng),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到了貞觀三年,糧食豐收,官員大多為官清廉,權貴不敢隨意欺凌百姓,社會秩序井然”和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在位時期勵精圖治,能夠聽從臣下的正確意見,從諫如流,改革弊政,創(chuàng)設和恢復各種法令制度,他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穩(wěn)定,題干中王公貴族和官員行事謹慎,不敢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勵精圖治,C項符合題意;
A:“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年號,與隋文帝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年號,唐玄宗的年號是先天、開元、天寶,B項不符合題意;
D:“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年號,與武則天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貞觀之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答案】D【知識點】盛唐開放的社會風氣【解析】【分析】D:根據(jù)題干“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可知,當時唐朝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剛健家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唐代宮廷中開展馬球運動是一種尚武的表現(xiàn),《馬球圖》反映了唐代社會風氣剛健豪邁,D項符合題意;
A:題干強調《馬球圖》的畫作內容,繪畫風格雄渾敦厚不是主旨,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不能說明馬球運動普遍盛行,B項不符合題意;
C:《馬球圖》體現(xiàn)的是馬球運動,未體現(xiàn)樂舞藝術節(jié)奏明快,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與完善【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是白居易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后所題詩句”和結合所學可知,“雁塔題名”始于唐代。當時每次科舉考試之后,新科進士除了戴花騎馬遍游長安之外,還要雁塔登高,留詩題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婆e制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與該詩句密切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C項符合題意;
A: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主要根據(jù)門第選拔官員,A項不符合題意;
B:察舉制是漢代的選官制度,考察才德與人品,B項不符合題意;
D: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采用八股取士,規(guī)定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不得隨意發(fā)揮,八股取士束縛了人們的思想,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科舉制,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D【知識點】安史之亂【解析】【分析】D:根據(jù)題干可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了“開元盛世”經濟繁榮,民眾生活安定的繁榮局面,“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反映了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這些詩句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D項符合題意;
A: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胺?zhèn)割據(jù)與唐衰亡”只體現(xiàn)了“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A項不符合題意;
B:開元盛世出現(xiàn)只體現(xiàn)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涉及黃巢起義與唐滅亡,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由盛轉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答案】B【知識點】盛唐民族交往與交融【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唐蕃和親后,松贊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請入國學以習詩、書”。南詔則選群蠻子弟聚之成都,學習漢族禮儀文化,并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可知,唐朝時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重視學習漢文化,說明唐文化圈影響廣泛,B項符合題意;
A:題干體現(xiàn)的是少數(shù)民族學習漢族文化,“中原文化逐步‘胡化’”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涉及各民族經濟聯(lián)系密切,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反映了周邊少數(shù)民族重視學習漢文化,不能說明儒學重獲統(tǒng)治地位,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民族交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答案】B【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圖片和結合所學可知,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將以前的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使犁架變小變輕,且便于調頭和轉彎,節(jié)省了人力和畜力;唐朝時創(chuàng)新的新式灌溉工具是筒車,節(jié)省人力,利于灌溉。筒車、曲轅犁的發(fā)明和推廣,直接促進了生產效率提高,B項符合題意;
A:農田面積擴大只是曲轅犁的影響,A項不符合題意;
C:農業(yè)迅速發(fā)展是間接影響,不是直接影響,C項不符合題意;
D:糧食產量提升是間接影響,不是直接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筒車、曲轅犁的發(fā)明和推廣,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答案】D【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解析】【分析】D:根據(jù)題干“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和結合所學可知,盛唐陶瓷業(yè)有重要發(fā)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負盛名,唐三彩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可用于研究唐代制陶技術水平,D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xiàn)中外交流狀況,A項不符合題意;
B: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體現(xiàn)了女性充滿活力,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篆刻藝術審美,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發(fā)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答案】B【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對中唐前后可知興建時間的南北水利工程數(shù)量做了統(tǒng)計”可知,唐前期水利工程的興修北方多于南方,安史之亂后,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后期則南方多于北方,這些水利工程的興修,使南方農業(yè)經濟迅速發(fā)展起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逐漸仰給江南,江南經濟地位提高,南北方水利工程數(shù)量變化反映了經濟重心逐步南移,B項符合題意;
A:唐朝時北方經濟發(fā)展超越南方,A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政局動蕩破壞北方經濟,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南北聯(lián)系日益密切,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經濟重心南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C【知識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解析】【分析】C:根據(jù)所學可知,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而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協(xié)助他登上皇位的將領實權予以削奪,C項符合題意;
A:宋太祖為了削弱節(jié)度使的權力,派文臣擔任知州,但不是首先措施,A項不符合題意;
B:分割宰相權力不是首先措施,B項不符合題意;
D: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逐漸形成,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杯酒釋兵權,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C【知識點】女真族的崛起【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政府允許交鈔永久使用,不限年月,并停止鑄錢”可知,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商品貿易交換的活躍,金朝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金朝政府借鑒宋發(fā)行紙幣的經驗,選擇比較快捷的方式——發(fā)鈔,來彌補金屬鑄幣的不足,政府允許交鈔永久使用有利于紙幣流通區(qū)域擴大,C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xiàn)交子法定貨幣地位,A項不符合題意;
B:1141年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南宋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的局面形成,B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游牧民族內遷。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紙幣的出現(xiàn),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A【知識點】契丹族與黨項族;遼與北宋的和戰(zhàn);西夏與北宋的關系【解析】【分析】A:根據(jù)題干大事年表可知,北宋、遼、西夏政權交替并存,期間既有戰(zhàn)爭,也有和議(如淵之盟、宋夏和議),北宋、遼、西夏政權并立,說明這一時期政權并立的政治形勢,A項符合題意;
B:979年宋太宗消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這一時期是局部統(tǒng)一,“國家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表述不準確,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邊疆地區(qū)開發(fā)與發(fā)展,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民族政權間睦鄰友好,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遼宋夏金時期政權并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B【知識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宋代和明中葉以后是第二個馬鞍形的兩個高點,而王安石變法時期是兩個馬鞍形高點中的最高點”和結合所學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促進了經濟大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該學者從宏觀的歷史視角出發(fā),看到了王安石變法對社會生產的推動作用,該學者意在強調變法促進了經濟大發(fā)展,B項符合題意;
A:增加了財政收入不是題干主旨,A項不符合題意;
C:減輕了農民負擔不是題干主旨,C項不符合題意;
D:限制了高利貸盤剝不是題干主旨,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王安石變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答案】A【知識點】宋元時期的文化——宋詞、元曲、資治通鑒【解析】【分析】A:根據(jù)題干“某史書記載了唐太宗與魏征討論隋煬帝與隋朝滅亡的原因,魏征認為‘君主廣納諫言則清明,偏聽偏信則昏聵。秦二世被趙高蒙蔽,隋煬帝拒諫飾非,皆因偏信釀成大禍’可知,唐太宗與魏征認為秦朝與隋朝滅亡的原因是統(tǒng)治者偏聽偏信,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這一史書是《資治通鑒》,此書的編寫意在提供君主治國借鑒,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xiàn)總結歷代的政治興衰,B項不符合題意;
C:記錄君臣對話內容不是《資治通鑒》編寫的主要目的,C項不符合題意;
D:成為編年體通史巨著不是《資治通鑒》編寫的主要目的,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資治通鑒》,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5.【答案】D【知識點】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解析】【分析】D:根據(jù)題干“正月十五日元宵,游人聚集御街,擊丸蹴鞠,踏索上竿”“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可知,南宋時百姓在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蹴鞠等,說明體育活動融入傳統(tǒng)節(jié)日,D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xiàn)商業(yè)信息,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只體現(xiàn)了南宋時百姓在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蹴鞠等,不能說明蹴鞠流行于全國各地區(qū),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市民娛樂生活豐富,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宋朝都市生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6.【答案】D【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科技——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解析】【分析】D:根據(jù)圖片和結合所學可知,圖片$2.40體現(xiàn)了活字印刷術,北宋時的匠人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用膠泥刻字。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經濟、省時,活字印刷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降低了制書成本,加速知識傳播和文化交流,D項符合題意;
A:明朝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yī)藥學寶庫,A項不符合題意;
B: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fā)展,為新航路開辟創(chuàng)造了條件,B項不符合題意;
C: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提供經濟適用的書寫材料,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答案】A【知識點】宋元時期的文化——宋詞、元曲、資治通鑒【解析】【分析】A:根據(jù)題干“朱熹用40年時間‘遍求古今諸儒之說’,融匯百家,收集各種經典文本,加以研究注釋,形成《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合稱《四書章句集注》”可知,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強調存天理、滅人欲。朱熹用40年時間融匯百家形成了《四書章句集注》,說明他集宋代新儒學之大成,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xiàn)朱熹維護封建禮教,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朱熹抨擊佛教以復興儒學,C項不符合題意;
D:王陽明提倡“心即理”“致良知”,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宋朝理學,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8.【答案】B【知識點】宋元時期的文化——宋詞、元曲、資治通鑒【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可知,“三十功名塵與土”出自岳飛的《滿江紅》,表達了岳飛認為自己的功名微不足道,如同塵土一般,但他依然堅持抗金,希望能夠收復失地,洗雪國恥?!扒晔凡邜u無名”出自陸游的《夜泊水村》,表達了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滿,以及自己希望能夠在史冊上留下名字的決心。“贏得生前身后名”出自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為國家效力的決心?!爸臼刻撚猩賶涯辍背鲎晕奶煜榈摹墩龤飧琛罚磉_了對南宋朝廷腐敗無能的失望,以及自己雖然年輕有為但無法實現(xiàn)抱負的感慨。這四句話都表達了對功名的追求和對歷史留名的渴望,反映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B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xiàn)追名逐利觀念,A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以民為本思想,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民族共同體意識。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宋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9.【答案】D【知識點】朱元璋強化皇權【解析】【分析】D:根據(jù)題干“明太祖發(fā)布了‘圣諭六言’,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可知,明太祖朱元璋的為教化人民,促進社會和睦,發(fā)布了“圣諭六言”,“六諭”不僅是朱元璋對國民的期望,也是當時社會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維持鄉(xiāng)村社會秩序,D項符合題意;
A:“六諭”是當時社會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強化控制人們思想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監(jiān)視地方官民行為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完善基層教化制度題干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C【知識點】明朝的經濟發(fā)展;清朝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明代的一條鞭法可用白銀折繳。清康熙年間征收地丁合一稅,即以丁計入糧中,計算所得向政府繳納錢糧,亦可用絹布等實物折繳”可知,這些稅制改革簡化了稅收手續(xù),減少了地方官吏漁利百姓的行為,政府稅收增加,C項符合題意;
A:促進了農業(yè)生產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推動了海外貿易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D:有利于人口增長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稅制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答案】C【知識點】行省制度及其影響【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思維導圖和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設御史臺負責監(jiān)察事務,C項符合題意;
A: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的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有不妥者駁回;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A項不符合題意;
B:宋代實行二府三司制,“二府”為樞密院、政事堂,“三司”為度支、戶部、鹽鐵,B項不符合題意;
D:明代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直接向皇帝負責,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元朝中央集權制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答案】C【知識點】明朝的經濟發(fā)展【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松之布衣被海內”“織造尚松江”可知,“松之布衣被海內”意思是松江府生產的棉布遍布全國,供給全國,反映了松江地區(qū)紡織業(yè)尤其是棉紡織業(yè)的發(fā)達?!翱椩焐兴山闭f明松江以紡織成品為主,二者都說明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C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xiàn)絲織業(yè)推廣先進技術,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只體現(xiàn)江府生產的棉布遍布全國,未體現(xiàn)享譽海內外,B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出現(xiàn)規(guī)?;止すS,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經濟發(fā)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3.【答案】A【知識點】戚繼光抗倭【解析】【分析】A:根據(jù)所學可知,明朝萬歷年間,日本在豐臣秀吉的率領下兩次入侵朝鮮,朝鮮均向中國明朝請求支援。明朝兩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勝利。萬歷抗倭援朝之戰(zhàn)中,展示了明朝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沉重打擊了日本的政治軍事勢力,提高了中國在東亞地區(qū)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場戰(zhàn)爭對東亞政治軍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后續(xù)東亞和平局面,A項符合題意;
B:日本軍國主義興起于19世紀末期明治維新之后,B項不符合題意;
C:中朝兩國是宗藩關系,“平等外交”與史實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明朝在戰(zhàn)爭中投入了大量兵力,削弱了明朝國力,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萬歷抗倭援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4.【答案】A【知識點】明朝的經濟發(fā)展【解析】【分析】A:根據(jù)題干“”可知,福州的綢絲、漳州的紗絹、漳泉的糖等像流水一樣去吳越之地。閩南地區(qū)不養(yǎng)蠶,不種植木棉,每年秋季,到吳越地區(qū)買花衣回去,這體現(xiàn)了區(qū)域間販運貿易繁榮,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xiàn)商幫,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各地經濟水平不平衡,C項不符合題意;
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經濟發(fā)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5.【答案】B【知識點】清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及清朝的疆域【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可知,順治帝認為洪武皇帝(朱元璋)所制定的條例和章程規(guī)劃得非常周詳,乾隆帝認為明朝的治理比唐朝和宋朝更加興隆,為清朝奠定了基本制度和政策,這說明清朝統(tǒng)治者認同明太祖治國經驗,B項符合題意;
A:題干強調的是對朱元璋治理成就的評價,未體現(xiàn)尊崇明太祖?zhèn)€人品德,A項不符合題意;
C:承襲了明代基本制度不是題干主旨,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xiàn)進一步創(chuàng)新君主專制,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6.【答案】C【知識點】清朝的文學藝術——紅樓夢、昆曲、京劇【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明朝、昆曲作家、《牡丹亭》”和結合所學可知,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C項符合題意;
A:關漢卿是元雜劇奠基人,代表作是《竇娥冤》,A項不符合題意;
B:明朝宋應星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覆蓋了當時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對我國古代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B項不符合題意;
D:曹雪芹是清代文學家,著有《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湯顯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7.【答案】B【知識點】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解析】【分析】B:根據(jù)題干“明清時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展開集大成式的整理和歸納,以《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三部‘百科全書’為代表”可知,明清時期,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強化,大一統(tǒng)國家的穩(wěn)定為大型文化工程提供了政治保障和資源支持?!队罉反蟮洹酚擅鞒勺婕珖幮?,《古今圖書集成》是清朝康熙時期編輯的大型類書,《四庫全書》則是乾隆時期依托強大的國家財力與官僚體系完成的。這類工程需要統(tǒng)一的政治環(huán)境、中央政府的組織能力以及人力物力的集中調配,所以,這一時期大型文化典籍的修纂主要得益于統(tǒng)一王朝的強盛,B項符合題意;
A:文化傳承是基礎,但是更直接的因素是當時的政治條件,即皇帝的支持,A項不符合題意;
C:《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主要是官方組織的,民間學者可能參與,但不是主導因素,C項不符合題意;
D:《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這些官方修書更多是政府行為,不直接依賴農耕經濟的繁榮,更依賴國家財政和組織能力,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大型文化典籍的修纂,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8.【答案】C【知識點】戚繼光抗倭【解析】【分析】C:根據(jù)題干“中華英雄抵御外侮”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組織雅克薩之戰(zhàn)”可知,題干主題是“抵御外侮”,戚繼光抗擊倭寇是反抗外來侵略,C項符合題意;
A: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不是反抗外來侵略,A項不符合題意;
B: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推翻了統(tǒng)治長達276年的明朝。李自成起義不是反抗外來侵略,B項不符合題意;
D:王安石變法不是反抗外來侵略,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戚繼光抗擊倭寇,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9.【答案】A【知識點】唐朝的文學藝術——唐詩、書法、繪畫【解析】【分析】A:根據(jù)題干“724年”“從北緯17.4°的林邑到北緯40°的蔚州沿7973里的子午線,建立了11個觀測點”和結合所學可知,724年是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僧一行在唐玄宗時被征召入宮,開始專門從事天文歷法的研究。他通過天文觀測制定了《大衍歷》,還組織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A項符合題意;
B:郭守敬是元朝著名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了《授時歷》,還發(fā)明和改進了多種天文儀器,B項不符合題意;
C:孫思邈是唐代醫(yī)學家,著作《千金方》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C項不符合題意;
D:明朝徐光啟的代表作《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yè)百科全書,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天文學,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0.【答案】D【知識點】明朝的建筑與文學——明長城和北京城、小說和戲劇【解析】【分析】D:根據(jù)題干“北京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內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被公認為三大聲學奇跡”可知,天壇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體現(xiàn)了科技與建筑藝術融合,D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xiàn)祭天儀式的神秘氛圍,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xiàn)皇權與神權緊密結合,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xiàn)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1.【答案】(1)管理機構: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疆域范圍:東到大海,西到成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qū),北達貝加爾湖,東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一帶、南及南海。(2)信息:元朝疆域遼闊: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措施:創(chuàng)設了行省制度管理地方,提高對廣闊疆域統(tǒng)治的行政效率:對邊疆地區(qū)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統(tǒng)治:設置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城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tǒng)治:設宣政院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qū)軍政事務:西藏地區(qū)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電駐軍隊、使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局R點】盛唐民族交往與交融;行省制度及其影響;元朝的疆域及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解析】【分析】(1)根據(jù)材料一“唐朝前期形勢和邊疆各族分布圖(669年)”和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保衛(wèi)了我國的西北邊疆的安全。當時唐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威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qū),北達貝加爾湖,東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一帶,南及南海。
(2)根據(jù)材料二“元朝形勢圖”“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可知,元朝疆域遼闊;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結合所學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朝忽必烈實行行省制度,提高對廣闊疆域統(tǒng)治的行政效率,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邊疆地區(qū)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統(tǒng)治: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琉球(今臺灣)和澎湖;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tǒng)治;在西藏地區(qū)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tǒng)轄,負責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tǒng)轄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的軍政事務,屯駐軍隊,使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
故答案為:
(1)管理機構: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疆域范圍:東到大海,西到威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qū),北達貝加爾湖,東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一帶,南及南海。
(2)信息:元朝疆域遼闊;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措施:創(chuàng)設了行省制度管理地方,提高對廣闊疆域統(tǒng)治的行政效率;對邊疆地區(qū)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統(tǒng)治:設置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tǒng)治;設宣政院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qū)軍政事務;西藏地區(qū)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使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
【點評】本題以二則材料為依托,考查唐朝在西北地區(qū)的管理、元朝對遼闊疆域的管理,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32.【答案】(1)史料類型:實物史料:一手史料。史料價值:①沉船的長、寬及船體結構,可用于研究南宋時遺船技術和科技的發(fā)展:③發(fā)掘的陶瓷器、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錢幣”等文物眾多、可用于研究南宋時于工業(yè)發(fā)展情況:③船上的大量外銷瓷器可用于研究南宋時期的海外貿易和海上絲綢之路,④沉船的發(fā)掘可用于研究南宋時期經濟、外貿發(fā)展狀況。(2)原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東南沿海外貿的發(fā)展:中國政府的重視和推廣。(3)例一:鄭和的遠航,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了解和友好往來:例二:鑒真東渡,在日本傳播佛法及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例三:玄奘西行研習天竺佛法,為佛教中傳作出貢獻:依據(jù)其口述記錄面成的《大唐西城記》,記載了沿途各國的山川風物和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局R點】鑒真與玄奘;宋代的經濟發(fā)展;明朝的經濟發(fā)展;鄭和下西洋【解析】【分析】(1)根據(jù)材料一“南海1號”可知,史料有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圖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類型?!澳虾"裉枴背链瑢儆趯嵨锸妨希灰皇质妨鲜侵附咏蛑苯釉跉v史發(fā)生時所產生的、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jù)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文物古跡和其他實物等,“南海Ⅰ號”沉船屬于一手史料。根據(jù)材料一“沉船殘長約21.91米,最大船寬約9.87米。船體結構較為完整、屬于我國古代三大船型中的‘福船’類型”可知,沉船的長、寬及船體結構,可用于研究南宋時造船技術和科技的發(fā)展。根據(jù)材料一“截止至2019年、發(fā)掘文物中瓷器約16萬件套,金器188件套約2.8公斤、銀器198件套約300公斤、銅器196件套、鐵器13件套、鉛錫金屬器60件套,竹木漆器98件套,石玉玻璃器26件套,鐵器疑結物124噸”可知,發(fā)掘的陶瓷器、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錢幣等文物眾多,可用于研究南宋時手工業(yè)發(fā)展情況。根據(jù)材料一“‘南海1號’上大量的貿易瓷器是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外銷品種、幾乎囊括了當時南方主要窯口與瓷器種類、大部分產自江西、福建和浙江”可知,船上的大量外銷瓷器可用于研究南宋時期的海外貿易和海上絲綢之路。綜合材料一可知,沉船的發(fā)掘可用于研究南宋時期經濟、外貿發(fā)展狀況。
(2)根據(jù)材料二“(明清時期)東南沿海貿易隨全球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更加繁盛、非洲與美洲新大陸的作物開始經由西班牙在菲律賓建立的殖民地和南洋各地輾轉傳入我國”可知,主要原因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東南沿海外貿的發(fā)展。根據(jù)材料二“這些高產經濟作物一方面可以作為糧食作物的補充、增加我國糧食耕種面積和糧食產出,更適合作為救荒的物種”“清乾隆帝曾下令全國推廣番著,作為‘救荒之備’”可知,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的重視和推廣。
(3)綜合上述材料和結合所學可知,從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先后拜訪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qū),最遠的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高僧鑒真在天寶年間六次東渡,歷經艱辛最終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投佛經,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率越的貢獻,對日本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研習佛法,最終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jù)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G NX 數(shù)字化建模與工程圖繪制》課件 項目2 球閥的建模-任務2.1球體的建模
- 重慶市渝中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原卷版)
- 語法填空-2024年七年級英語寒假提升學與練(人教版)解析版
-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 用所給單詞適當形式填空100題-牛津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學期期末高頻易錯點專練(帶參考答案詳解)
- 應用文寫作(第06期)-江蘇高考英語復習分項匯編
- 2025年安全生產培訓試題題庫及答案
- 重難點06 說明文閱讀(六大考點多種技巧)-2024年中考語文專練
- 電磁兼容性分析與防護考核試卷
- 流程再造在醫(yī)療設備租賃中的質量控制與認證流程考核試卷
- 小型文化傳媒公司財務管理制度
- 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范本
- 第十四屆陜西省氣象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縣級綜合氣象業(yè)務)競賽理論試題庫-下(多選、判斷題)
- 人教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全
- 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規(guī)范
- 2023成都高新未來科技城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試題及答案解析
- (高清版)JTGT D31-06-2017 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
- JJG 326-2021 轉速標準裝置
- 1-高鐵外部環(huán)境問題處理辦法
- 兵檢(征兵)心理測試題目3套匯編
- 劍橋新PET作文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