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課件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1頁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課件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2頁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課件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3頁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課件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4頁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課件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1課孔子與老子核心素養(yǎng)導航課程標準了解孔子和老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點難點1.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張;聯(lián)系現(xiàn)實分析這些思想對中國的影響。2.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當時不受統(tǒng)治階級重視的原因。學習目標內(nèi)容索引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基礎(chǔ)落實課時訓練基礎(chǔ)落實一、孔子的學說1.地位: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論家和教育家,

的創(chuàng)始人。2.主張(1)核心思想:“仁”和“禮”,要求“仁者愛人”“克己復禮”。①內(nèi)容:“仁”: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地理解和體貼他人,遵循“

”之道?!岸Y”: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禮”的準則,即西周時的等級名分制度;通過“

”實現(xiàn)“禮”。②評價:“仁”有利于調(diào)整人際關(guān)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禮”體現(xiàn)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正名忠恕儒家學派(2)政治思想:提倡“

”,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3)哲學思想:對鬼神敬而遠之,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yōu)先位置。(4)教育思想:教育原則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教學方法上主張“______

”;學習方法上主張學思結(jié)合,鼓勵獨立思考。為政以德因材施教孔子主張“克己復禮”是為了維護封建制度。(

)×判斷正誤提示

孔子代表的是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其主張恢復周朝的等級名分制度,實質(zhì)上是力圖維護奴隸制而不是維護封建制度。問題思考材料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同“拱”,環(huán)繞的意思)之。——《論語》思考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提示

“仁”“禮”“為政以德”。孔子思想體系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2)“禮”強調(diào)社會成員承擔相應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有利于培養(yǎng)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3)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優(yōu)先考慮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4)“有教無類”等教育主張,保證了教育發(fā)展,推動了社會成員素質(zhì)的提高。深化理解3.影響(1)在諸國爭霸和社會變革時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視。(2)

大一統(tǒng)后,經(jīng)過歷代學者的發(fā)揚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漢代二、老聃與《道德經(jīng)》1.地位: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

的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經(jīng)》中。2.主張(1)哲學思想①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②辯證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

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zhuǎn)化。(2)政治思想:倡導政治上“

”,以“無事取天下”。道家學派矛盾對立無為而治(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

)判斷正誤提示道家學派是一種哲學學派,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家學派形成于先秦時期,道教興起于東漢。√(2)老子的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就是在政治上無所作為。(

)提示

“無為”不是指不作為,而是指統(tǒng)治者不妄為,不胡作非為和為所欲為,反對嚴刑峻法和苛政。其強調(diào)無為而無不為,既主張尊重自然規(guī)律,反對盲目行為,又主張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倡導“待時而動”“因地制宜”,是一種“積極無為”的哲學觀?!羻栴}思考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jīng)》“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薄兜赖陆?jīng)》思考兩則材料分別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如何看待第一則材料反映的思想?提示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辯證法思想。看待:體現(xiàn)對宇宙本原的探索精神,本質(zhì)上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思想。3.影響:道家學派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道德人格孔子與老子思想的區(qū)別歸納總結(jié)項目孔子老子核心思想“仁”“禮”“道”哲學思想敬鬼神而遠之,優(yōu)先考慮實際問題世界的本原是“道”,包含樸素辯證法思想政治思想提出“仁”,主張“為政以德”“無為而治”思想重心側(cè)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側(cè)重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思想影響孕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政治理想與道德準則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哲學基礎(chǔ)知識結(jié)構(gòu)核心素養(yǎng)1.印證教材觀點材料下面是有關(guān)孔子所招學生的卡片。史料實證有教無類貴族子弟孟懿子司馬牛貧窮卑微顏回子路家境富裕子貢冉有天資聰穎顏回子游子夏相對愚鈍曾參子路應用卡片反映了孔子

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擴大了教育范圍。2.獲取材料信息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論語》材料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德經(jīng)》應用據(jù)材料一、二,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張在目的上的相同點和方式途徑上的不同點。提示

同:都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異:孔子重“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孔子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guān)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家國情懷針對練周先祖太王有三子,依次為泰伯、仲雍、季歷。太王以季歷賢能且愛其子姬發(fā)。泰伯知道父親心思后,偕二弟三次逃避王位繼承。被孔子稱贊為“大德”。這表明A.西周時期宗法制度尚未完善

B.孔子反對嫡長子繼承制C.春秋時宗法分封制瓦解

D.泰伯辭讓符合儒家孝悌倫理解析

西周時宗法制已經(jīng)完善,故A項錯誤;從材料不能看出孔子對嫡長子繼承制的態(tài)度,故B項錯誤;C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泰伯與二弟,為了父親寧愿放棄王位,其孝道的行為被孔子贊美,故D項正確?!踢_標檢測1.(2018·天津一中高二期中)孔子家的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回家,問人是否受傷,而不問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克己復禮C.仁者愛人D.民貴君輕解析

分析題干,可以得出孔子首先關(guān)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財產(chǎn),反映的是孔子對他人的仁愛之心,故此題答案選C項?!?234562.《論語》記載:“孔子謂季氏(魯國權(quán)臣),‘八佾(天子樂舞)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表明孔子A.推崇為政以德 B.提倡仁者愛人C.反對奢靡享樂 D.注重克己復禮√解析

根據(jù)材料“季氏(魯國權(quán)臣)……八佾(天子樂舞)舞于庭”可知,季氏違反了等級禮儀,孔子表達了周禮遭到破壞后的憤怒,要求克己復禮,故D項正確。1234563.(2018·洛陽一高高二月考)孔子非常崇拜“制禮作樂”的周公。春秋時,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根本目的是A.恢復封建等級秩序 B.穩(wěn)定社會秩序C.重建西周禮樂文明 D.提高個人修養(yǎng)解析

面對春秋亂世,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意在按照周禮,把當時已經(jīng)混亂了的社會等級秩序矯正過來,穩(wěn)定社會秩序,故B項正確??鬃又鲝埢謴臀髦芘`社會等級秩序,A項錯誤;C項非其根本目的;D項與題意不符?!?234564.下面是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的漫畫。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間訓》,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馬,焉知非?!薄叭痰民R,焉知非禍”的結(jié)論。此結(jié)論與下列誰的觀點最接近A.老子 B.莊子C.孔子 D.孟子解析

《塞翁失馬》蘊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這與老子認為世界萬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觀點相符?!?234565.(2019·濰坊高二檢測)“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崩献訉嶋H上主張A.民貴君輕,實行仁政 B.事物是對立和統(tǒng)一的C.杜絕浪費,勤儉治國 D.無為而治,緩和矛盾解析老子認為人民難以治理的原因是統(tǒng)治者的“有為”,因此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符合此主張的只有D項。√1234566.西方園林體現(xiàn)人工美,布局對稱、規(guī)則嚴謹;中國園林追求山環(huán)水抱、蜿蜒曲折,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下列與中國園林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一致的是A.萬物皆備于我B.仁者樂山,智者樂水C.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D.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解析

由“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可以判斷出中國園林設(shè)計崇尚自然和諧、講究天人合一,這是道家思想的體現(xiàn),故C項符合題意。123456課時訓練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對“仁”的內(nèi)涵沒有定義,論語中大約有60多處說到“仁”

,意義各有不同。這說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領(lǐng)很不到位 B.理論體系并不完善C.是無指向的空洞理論 D.是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題組1孔子的學說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孔子的“仁”在為人處事、道德修養(yǎng)和人際關(guān)系等方面具有規(guī)范引領(lǐng)作用,故A項錯誤;孔子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思想獨成一家,不能說理論體系不完善,故B項錯誤;60多處“仁”,意義不同,但每處都有具體的行為指向或思想引領(lǐng),故C項錯誤,D項正確。解析

材料中孔子反對他的學生冉求幫助富人搜刮民眾財富,并沒有提出對統(tǒng)治者的“仁政”要求,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孔子對其學生的批評,沒有要求統(tǒng)治者以民為本,故B項錯誤;從材料無法推斷出冉求的行為是孔子的教育存在缺陷導致的,故C項錯誤;材料中孔子反對他的學生冉求幫助富人搜刮民眾財富,體現(xiàn)出他關(guān)心民眾疾苦,具有一定的愛民精神,故D項正確。2.《論語·先進篇》中記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边@反映出孔子A.要求統(tǒng)治者實行仁政

B.強調(diào)民本為治國之本C.對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具有一定的愛民精神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因材施教”與材料中“主張人格的平等”不符,故A項錯誤;己和人的關(guān)系,與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相符,故B項正確;“患不均”是指財物方面,與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不符,故C項錯誤;推崇賢能,與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不符,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3.(2018·桂林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等級社會,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級秩序思想,但不乏具有平等思想的主張和要求??鬃釉谝庾R到人有差別的同時也主張人格的平等,這種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A.“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患寡而患不均” D.“賢者在位,能者在職”√解析

題干信息體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如顏淵、子路等也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123456789101112131415164.據(jù)說孔子教過的學生有3000多人,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顏淵、常食野菜的子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長等。這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克己復禮”,貴賤有“序”B.“仁者愛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有教無類”√解析

論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題干中的信息“不知《春秋》,不能涉世”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特點是注重研究社會現(xiàn)實。123456789101112131415165.“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從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點是A.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會現(xiàn)實C.著重研究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D.重視研究人的前世√123456789101112131415166.(2018·沙市中學高二期中)春秋時期,孔子重新詮釋了周禮,他并未將禮制規(guī)范強加于人,而是引導人們以血緣親情為基點,推己及人,以此構(gòu)建和諧、有序的社會關(guān)系,將禮從外在的等級制度和社會規(guī)范轉(zhuǎn)化成了人們內(nèi)在的道德意識。據(jù)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禮制中的等級觀念

B.試圖推動宗法制度的復興C.努力使禮制與時代相適應

D.對墨家思想的吸收與轉(zhuǎn)化√解析

“并未將禮制規(guī)范強加于人”等字眼意在強調(diào)孔子努力拉近禮制與人們的距離,盡力與時代相適應,讓人更好地接受禮制,C項符合題意,正確;禮制就是要強化等級觀念,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孔子是試圖推動禮制的復興,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未體現(xiàn)出孔子是對墨家思想的吸收與轉(zhuǎn)化,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7.(2019·深圳調(diào)研)老子認為“無為而無不為”,因為天地萬物,都有一個獨立不變,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著神道作主宰,更用不著人力去造作安排。該思想A.源自對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

B.批駁了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社會等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老子指出社會動蕩的根源,在于人們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與材料中“天地萬物,都有……”相符,故A項正確?!?2345678910111213141516題組2老聃與《道德經(jīng)》解析

“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是說君主要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即“無為而治”,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8.某企業(yè)高層管理者非常推崇“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的信條,其實此信條的觀點源于A.“仁者愛人” B.“克己復禮”C.“為政以德” D.“無為而治”√解析

據(jù)“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可知,這反映的是道家學派“無為而治”的思想,故D項正確。A、B、C三項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xiàn)。123456789101112131415169.(2019·唐山高二檢測)《老子》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边@反映了道家學派A.同情人民的疾苦 B.主張“道法自然”C.提倡辯證法思想 D.倡導“無為而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2018·湖南師大附中高二檢測)史學家呂思勉在《先秦學術(shù)概論》中提道:“道家之學,實為諸家之綱領(lǐng)。諸家皆專明一節(jié)之用,道家則總攬其全,諸家皆其用,而道家則其體?!庇茖W家李約瑟說:“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參天大樹的根在道家。”兩者對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據(jù)是道家A.哲學有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B.“無為而治”的理念影響深遠C.經(jīng)典著作充滿了中國人的智慧

D.對世界本原進行了深入探討√解析

依據(jù)材料“諸家皆專明一節(jié)之用,道家則總攬其全,諸家皆其用,而道家則其體”“中國文化……的根在道家”可知,呂思勉和李約瑟認為道家思想成為諸子百家思想的根本,主要是因其對世界本原進行了深入探討,故選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針對春秋時期分封制逐漸走向瓦解,為維護等級秩序,孔子作《春秋》,體現(xiàn)了經(jīng)世致用的修史觀念,故A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綜合強化11.(2019·荊州中學高二質(zhì)檢)史籍記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郑鳌洞呵铩?。”這反映了孔子A.經(jīng)世致用的修史觀念 B.會通古今的歷史視野C.秉筆直書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學術(shù)道德修養(yǎn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2018·佛山一中段考)《左傳》記載,衛(wèi)國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絕國君分封城邑,而請求獲賜只有天子、諸侯才能用的繁纓??鬃訉Υ嗽u論說:“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A.諸侯可以在本國多次實行分封B.孔子主張以嚴刑峻法治理國家C.“假人器名”會危及君主專制D.孔子力圖維護傳統(tǒng)的等級秩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由材料“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孔子“禮”的思想,表明孔子力圖維護傳統(tǒng)的等級秩序,故選D項。A、B兩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春秋時期政治體制不涉及君主專制問題,故C項錯誤。13.(2018·北京高二檢測)孔子說,君子在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同時還能堅持獨立思想而不茍同于人,小人習慣于附和茍同別人的觀點,但內(nèi)心深處卻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經(jīng)常以此誡勉君臣,這體現(xiàn)出儒學A.具有調(diào)節(jié)政治關(guān)系的功能

B.具有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C.倡導與人為善、社會和諧

D.重視人格獨立和思想自由解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可以得出儒學具有調(diào)節(jié)政治關(guān)系的功能,故A項正確;具有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題意,故B項錯誤;倡導與人為善、社會和諧結(jié)論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C項錯誤;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沒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主張人要有獨立思想,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老子“不尚賢,使民不爭”的主張是在周朝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正面臨著全面瓦解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老子主張奴隸社會的“親親”,故C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2018·太原期末)老子是一個史官,生活在春秋時代,當時周朝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正面臨著全面瓦解。從《老子》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判斷,《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賢,使民不爭”主張的合理解釋是A.老子反對下層平民間的斗爭B.老子反對墨子的“尚賢”C.老子主張奴隸社會的“親親”D.老子反對世襲為官制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2018·石家莊期末)老子認為,使用戰(zhàn)爭這種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輕易運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時,也一定要以一種“悲哀”的心情來對待;就是打了勝仗,也絕不可以炫耀,而應該“以喪禮處之”。這體現(xiàn)出他的人生觀是A.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B.隱忍退讓,以和為貴C.知足寡欲,隱于山野 D.上善若水,剛?cè)岵探馕?/p>

題干中“迫不得已用兵”說明老子認為最終還是可以用戰(zhàn)爭的方式解決問題,故B項錯誤;題干中只提到了對待戰(zhàn)爭應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而沒有談到欲望的問題,故C項錯誤;題干中“使用戰(zhàn)爭這種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