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74-2023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5308-T 74-2023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5308-T 74-2023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5308-T 74-2023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5308-T 74-2023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308I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條例》為主要法律依據(jù),制定和發(fā)布實施《景型古茶樹及古茶園管護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的管護方法和技術參數(shù)并不太適用于景邁山古茶林的保護1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適用于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古茶林的保NY/T3442禽畜糞便堆肥技術規(guī)范DB5308/T56-2020普洱茶生態(tài)茶園(Ⅰ類)建設及管理規(guī)范DB5308/T57-2020栽培型古茶樹及古茶園管護規(guī)范森林生態(tài)和喬木、小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立體結構的林下茶樹種2橋接bridgegraft用枝條或樹桿作為接穗,以搭橋方式連接傷口兩端健壯部4.1核心區(qū)分布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zhèn)轄區(qū)芒埂-勐本古茶林、景邁大寨古茶林、糯崗古4.2緩沖區(qū)4.3分隔防護林區(qū)分布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zhèn)轄區(qū)景邁-糯崗分隔防護林、糯崗-芒景分隔防護林、景邁-芒5.1土壤檢測5.1.1每5年進行一次古茶林地土壤檢測,用于土壤酸度5.1.2取樣范圍是核心區(qū)和緩沖區(qū)的古茶林地,每區(qū)確定5個取樣地點,每個取樣點的樣方面5.2土壤改良云石粉(300kg/hm2)等在耕作前撒于地表,翻耕入土混合,調節(jié)pH值至5.0~5.5時5.3耕作5.3.1坡度<25°的古茶林地,應根據(jù)土壤板結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翻耕作業(yè)。板結嚴重的,宜在秋茶采摘結束時翻耕土壤,近茶樹主根部位處淺耕5c5.3.2坡度≥25°的古茶林地,只進行淺鏟除草,或者蓄養(yǎng)及種植匍匐型草本植物,養(yǎng)草護坡,不宜5.4灌溉5.4.1嚴重干旱發(fā)生時,應遵照DB5308/T57-土滲灌等應急措施對葉片萎蔫脫水的古茶樹進行35.4.2有水源保障的古茶林地,提倡對重點保護的古茶樹安裝固定的滴灌設施(引水管等設施埋入土5.4.3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5.5施肥5.5.1施肥原則5.5.2施肥方法5.5.2.1坡度<25°的古茶林地,應在冬耕開始前撒施肥料于茶樹樹冠邊緣滴水線位置,肥料隨翻耕),5.5.2.4有機茶園專用肥每次施用量為7.5t/hm2~12t/hm2,混合有機肥每次施用量為12t/hm2~5.5.3肥料質量要求5.5.3.2外購的有機茶園專用肥應向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申報、備案。5.6除草5.6.1應以人工、機械、生物等方法抑制古茶林地的雜草生長,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5.6.3應使用新能源替代燃油類等產(chǎn)生污染源的茶園機械和交通工具,進行除草、翻耕、運輸?shù)裙芾?.6.4古茶林地允許養(yǎng)殖除山羊、水牛以外的食草性家禽、家畜,取食除草。5.7優(yōu)化環(huán)境5.7.1道路兩旁應進行綠化美化,增加生物多樣性,宜種植冬櫻花、南酸棗、香樟、神黃豆、西南紫5.7.2清除雜物及生活垃圾。除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審批同意安置的保護標志、路標、古茶5.7.3生活或施工污水禁止排放到古茶林地中。6.1修剪46.1.1應采用整枝剪、高枝剪、鋸子等修剪專用工具進行茶樹修剪,不宜采用砍刀進行砍劈修剪。6.1.2茶樹修剪應在夏初(5月下旬~6月中旬)6.1.3應剪除或鋸掉古茶樹、老茶樹上的嚴重病蟲為害枝、傷殘枝、枯老枝(樁)等,剪(鋸)口宜6.2采摘、留養(yǎng)及裝茶器具6.2.1應采用“提手采”方法采摘茶葉,堅持留葉采茶,不應掰采或修摘帶有鱗片的茶芽苞、馬蹄茶6.2.2古茶樹應遵循“春茶留魚葉采“以養(yǎng)為主,適度采用”。6.2.3古樹茶應按照DB5308/T57-2020中7.2規(guī)定的鮮葉分級標準采摘茶葉,不宜采摘帶雨或露6.2.4應使用干凈衛(wèi)生、通風透氣的專用器具(如竹蘿、籃筐、食品級塑料筐等)盛裝及運輸鮮葉,不應使用布袋、編織袋、塑料袋(桶)等,禁止6.3嫁接6.3.1主干中空腐朽或有空洞的茶樹,應清除腐爛部分,排除積水、淤泥等,再用1%~2%硫酸銅液噴6.3.2主干或主要骨干枝皮層嚴重受傷的茶樹,應進行橋接治療。6.3.3對芽葉細小、過度開花結果、品質較差的茶樹,可進行高接換種改良,接穗應采用保護區(qū)內優(yōu)6.4移除茶樹6.4.1古茶林地應移除蔓生或補植過密的非古茶樹,保留茶樹的株距在2.5m~4m、密度在900株7.1蓄養(yǎng)覆蔭樹郁閉度低于0.3的古茶林,應蓄養(yǎng)或種植本土喬木型的深根性闊葉樹木,如湄公栲、南酸棗、川7.2管理覆蔭樹7.2.1間伐郁閉度超過0.5的古茶林,在向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申報備案、并取得瀾滄拉祜族自治5楹等)等,尤其要清除絞殺型的藤本攀緣植物,保持古茶林高層樹木的郁閉度在0.3~07.2.2修剪8.1病害防治8.1.1嚴重患有煙煤病、茶餅病、炭疽病等葉部病害的茶樹,應在修剪結束后噴施0.8°Be′(波美8.1.2嚴重患有根腐病類(如紅根腐病、褐根腐病、紫紋羽病等)的茶樹,宜用波爾多液(配制比例8.1.3應在雨水集中時期,人工清除古茶樹上的桑寄生、地衣、苔蘚、菟絲子等有害的寄生植物并帶8.1.4嚴重患有膏藥病、粗皮病、瘡痂病等枝干病害的茶樹,應在冬季休眠期(12月~1月8.2蟲害防治8.2.3蛀干性蟲類。宜采用鋼絲等疏通蟲道,注入石硫合劑(10°Be′~15°Be′)等藥液,用泥巴6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產(chǎn)區(qū)、緩沖區(qū)范圍見7容納圈養(yǎng)畜、禽或人類產(chǎn)出的所有糞尿及墊圈材料B.2.2較長或較大的植物性輔料應進行切細或粉碎B.4.1配方及質量比例:菌種:石灰:磷礦粉:油枯:主料:輔料=2:30:100:300:10經(jīng)風干日曬至六成干(含水率≤40%)時,通過解塊、粉碎并混入質量比例為20%~30%的草木灰或火塘8[2]GB/T19630有機產(chǎn)品生產(chǎn)、加工[10]NY/T1054綠色食品產(chǎn)地環(huán)境調[11]DB5308/T43-2021野生型過渡型[12]DB5308/T56-2020普洱茶生態(tài)茶園(Ⅰ類)建設及管理規(guī)范[13]DB5308/T57-2020栽培型古[14]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18]普洱市人民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