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考試模擬試題(三套)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考試模擬試題(三套)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考試模擬試題(三套)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考試模擬試題(三套)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考試模擬試題(三套)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考試模擬試卷(三套)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模擬試卷(一)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1.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B.綜合課程理論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2.某小學三年級老師在教“笑迎”這一新詞時,首先復習“躍進”、“斗志昂揚”等詞語?!败S進”的“躍”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揚”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組成了“迎”。然后學生再學習新詞“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這位教師運用的是()的教學原則。A.啟發(fā)性B.系統(tǒng)性C.鞏固性D.量力性3.獎勵和懲罰屬于德育方法中的()。A.比較法B.榜樣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評價法4.班級的直接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是()。A.班長B.班主任C.德育教師D.校長5.被稱為“第二教師隊伍”的是(),它又是一種“隱性課程”。A.校園環(huán)境B.教學設施C.校園綠化D.后勤人員6.針對“教學相長”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是()。A.最早出現(xiàn)于《論語》B.指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C.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D.說明教學過程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要素7.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A.《論語》B.《師說》C.《學記》D.《孟子》8.建國初期,在我國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蘇聯(lián)的教育學教材是()。A.凱洛夫的《教育學》B.岡察洛夫的《教育學》C.巴拉諾夫的《教育學》D.巴班斯基的《教育學》9.在德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的順序,正確的是()。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D.看具體情況,可有多端性10.人的身心發(fā)展速度在其整個發(fā)展進程中,呈現(xiàn)出加速與平緩交替發(fā)展的狀態(tài),這體現(xiàn)的是()。A.順序性B.階段性C.不平衡性D.個別差異性11.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A.1862年B.1901年C.1904年D.1911年12.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A.發(fā)展智力B.培養(yǎng)思想品德C.傳授知識D.發(fā)展個性13.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A.經濟收入B.良好的公共關系C.學校績效D.政治影響14.小學課外活動的基本特點是()。A.自愿性B.強制性C.規(guī)范性D.隨意性15.我國實施義務教育是有()作為法律保證的。A.《憲法》B.《素質教育法》C.《義務教育法》D.《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三、簡答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1.為什么說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響?2.簡述《教育法》規(guī)定的學生應盡的義務。3.簡述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4.簡述活動課程論的特點及其缺點。四、論述題(本題共1小題,共10分)論述班主任如何做個別教育工作。五、案例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1.開學不久,陳老師發(fā)現(xiàn)楊朗同學有許多毛病。陳老師心想,像楊朗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yōu)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yè)后想當兵?!标惱蠋熉犃苏f:“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wèi)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甭犃死蠋煹脑?,楊朗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問題:分析案例中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哪些德育原則和方法?2.某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基礎教育辦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任何公辦、民辦和各類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小學、初中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yōu)選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競賽(如小學數(shù)學奧賽等)成績作為錄取新生的依據?!眴栴}:你對該市教育局的規(guī)定有什么看法?請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出發(fā)對奧賽進行評價?!敬鸢浮恳?、單項選擇題1.D[解析]布魯納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不論我們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論,這就是結構主義課程理論。2.B[解析]系統(tǒng)性原則又稱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教師深入領會教材的系統(tǒng)性,結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和本班學生的情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編寫一個講授提綱,以指導教學的具體進程。提綱的運用可以靈活掌握,或邊板書邊講解,或邊進行教學活動邊概括,或者二者結合。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3.D[解析]品德評價法的方式有獎勵、懲罰和操行評定等。4.B[解析]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聯(lián)系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團隊組織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橋梁。7.C[解析]戰(zhàn)國后期,《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系統(tǒng)闡發(fā)了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8.A[解析]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學》是一本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教育規(guī)律的著作,是建國初期,在我國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教育學教材。9.D[解析]一般按照知、情、意、行的順序進行,由于它們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受教育者發(fā)展不平衡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具有多種開端。10.C[解析]發(fā)展不平衡的第二個方面是不同方面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fā)展水平,而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5.A[解析]校園環(huán)境是“第二教師隊伍”,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一種“隱性課程”。6.C[解析]“教學相長”最早出自于《禮記?學記》,意思是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11.A[解析]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12.C[解析]實質教育又稱“實質訓練”,是歐洲18~19世紀,對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現(xiàn)的一種教育學說。它認為普通教育應以獲得有價值的知識為主要任務,而學習知識本身就包含著能力的培養(yǎng),能力無須加以特別訓練。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使學生獲得知識。13.C[解析]學??冃侵笇W校功能發(fā)揮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標志。一所小學的績效一般包括學校工作任務完成的情況、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壞等,同時還包括學校所有成員的知識技能、工作態(tài)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個方面的基本狀況,以及由以上諸方面所反映的學校組織及其人員的素質、對環(huán)境變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適應能力和對社會需求的滿足程度等。學??冃菍W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14.A[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自己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它能比較充分地照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愛好、特長,因為符合學生的特點,學生具有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各種課外活動,誘發(fā)學生的動機,給予指導,但參加與否,不具有強制性。沒有自愿性,也就不能體現(xiàn)其優(yōu)越性。15.C[解析]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了《義務教育法》。三、簡答題1.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個人,對成長中的青少年、兒童有著巨大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這種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響并不是靠說教就能產生的。教師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會對學生產生終身影響。同樣,學生不僅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水平作出反應,對教師的道德水平、精神風貌更會作出反應,并用各種形式表現(xiàn)他們的評價和態(tài)度。2.(1)遵守法律、法規(guī)。(2)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3)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3.(1)遺傳素質提供了人身心發(fā)展的可能性;(2)遺傳素質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fā)展過程和階段;(3)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在構成身心發(fā)展的個別特點上具有一定的影響;(4)遺傳素質本身可以隨環(huán)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改變而改變。4.活動課程論是要求以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特點:重視兒童的興趣和需要;重視教材的心理組織;認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準備。缺點:夸大了兒童個人的經驗,忽視了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結果只能使學生學到一些片面、零碎的知識,降低了教學質量。四、論述題(1)個別教育工作包括各種類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對優(yōu)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處理好各方面發(fā)展的關系。(3)轉變后進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據其特點進行耐心引導,多方配合因勢利導。(4)其他類型的學生教育主要有針對性地調動積極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進全面發(fā)展。(5)要貫徹德育原則。五、案例題1.陳老師的方法用得恰到好處,樹立了學生的信心,挽救了一個后進生。從德育方面來看,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知行統(tǒng)一原則,正面教育’、疏通原則,并在運用中“活化”了原則,以及運用了自我修養(yǎng)法、品德評價法等德育方法。2.我認為該市教育局的規(guī)定進一步規(guī)范了基礎教育的辦學,避免了教育偏離它的軌道成為變相教育。這個規(guī)定也促進了全面發(fā)展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fā)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五育組成。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面前,注重智力發(fā)展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向。奧賽正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用知識的精華去武裝學生,迎合教育的趨向。但許多人卻一味地為了奧賽。只注重去發(fā)展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他四育的發(fā)展,厚此薄彼,有所偏廢。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知競賽,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模擬試卷(二)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1.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是()。A.學校、教師、兒童B.學校、家庭、社會C.社會、知識、兒童D.社會、家庭、教師2.某老師在教“筆”這個生字時,她拿起一支毛筆問學生筆桿是什么做的,學生說是竹子做的。(老師在黑板上寫個“竹”字)又問筆頭是什么做的,學生說是毛做的(她又寫了個“毛”字)。然后告訴學生說:“竹頭下面加個毛字,合起來就是‘筆’字。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體現(xiàn)了()的教學原則。A.理論聯(lián)系實際B.循序漸進C.因材施教D.鞏固性3.下列不屬于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的是()。A.德育目標B.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特征C.德育所面對的時代性和學生思想實際D.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方向4.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屬于()。A.常規(guī)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標管理5.小學生容易把“q”寫成“p,這說明小學生的()還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記憶能力D.思維能力6.某教師隨意私拆、毀棄學生的信件、日記,這一行為侵犯了學生的()。A.公正評價權B.人格尊嚴權C.隱私權D.名譽權7.認為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業(yè)余愛好者基本優(yōu)點的專家,或者說培養(yǎng)既有專門知識又有文化的人才,并被世人稱為過程教育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的是()。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C.懷特海D.克伯屈8.反映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論》B.《雄辯術原理》C.《理想國》D.《巨人傳》9.提出德育的社會模仿模式的學者是()。A.科爾伯格B.彼得?麥克費爾C.班杜拉D.皮亞杰10.狼孩的故事說明了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發(fā)展的()。A.順序性B.不平衡性C.階段性D.個別差異性11.澳大利亞的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采用觀看錄像帶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A.實物直觀B.模象直觀C.語言直觀D.虛擬直觀12.下列最早提出“實驗教育法”這個名稱并倡導教育實驗的是()。A.赫爾巴特B.裴斯泰洛齊C.梅依曼D.洛克1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定活動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過程和要求的階段是()。A.領會知識B.鞏固知識C.運用知識D.檢查知識14.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A.群體性活動B.小組活動C.個別活動D.社會活動15.我國教育法體系中的“母法”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三、簡述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1.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什么?我國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有哪些?2.簡述當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系。3.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4.簡述我國教育法體系的幾個基本層次。四、論述題(本題共1小題,共10分)試述教育與兒童發(fā)展的關系。五、案例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1.11歲的李華娟因媽媽工作調動,拿著某縣教育局開出的轉學證到附近某學校報名注冊但被該校拒之門外。校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與校長會議決定不相符,需要交納2000元的擇校費。李華娟同學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交不起這筆錢,被迫在家失學達一年之久。后來李華娟拿起了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享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起訴至該縣人民法院。受案后,法院行政審判庭給予了高度重視,辦案人員從保護和關心少年、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積極找有關部門調查、走訪,并采取先防預后執(zhí)行等措施,令被告學校立即接受李華娟人學。就在開庭的前一天,該校領導在充分認識自身錯誤的基礎上,真誠、無條件地接受了李華娟入校??紤]到問題已圓滿解決,李華娟也主動撤回了起訴。問題:(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關系主體有哪些?(2)當事人違反了什么法律?應當承擔什么責任?(3)這個案例對我們有哪些啟示?2.一次公開課過后,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fā)給同學們,然后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xiàn)給予表揚。從這以后,我漸漸發(fā)現(xiàn)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tài)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說:“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后,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詢問后,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fā)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后對母親說:“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jié)課表現(xiàn)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F(xiàn)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床頭,誰都不準碰。他說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敬鸢浮恳?、單項選擇題1.C[解析]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2.B[解析]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3.D[解析]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包括:(1)德育目標,決定德育內容的性質;(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決定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3)德育所面對的時代性和學生思想實際,決定德育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4.A[解析]所謂班級常規(guī)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5.A[解析]感知能力就是對感覺刺激、知覺對感官刺激賦予意義進行認知的水平,取決于感官對刺激的敏感程度,而且經驗和知覺決定對刺激的判斷。如,駕駛員對汽車的“車感”、“路感”,就是通過對身體周圍環(huán)境的刺激作出的,敏感程度不同的人,反應行為不同。6.C[解析]隱私權指學生有權要求保留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讓他人獲知或干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信息或生活領域,如教師不得隨意宣揚學生的缺點或隱私,不得隨意私拆、毀棄學生的信件、日記等。7.C[解析]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懷特海是過程教育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素質教育有很大的參考和指導價值。8.C[解析]柏拉圖的《理想國》這部“哲學大全”不僅是柏拉圖對自己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是當時各門學科的綜合,它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9.C[解析]班杜拉提出品德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品德的發(fā)展同強化、榜樣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有關。他又做了模仿學習的實驗研究。10.C[解析]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xiàn)出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人生的每一階段對于人的發(fā)展來說,不僅具有本階段的意義,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義。11.B[解析]直觀教具可分為兩類:一是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實驗等;二是模象直觀,包括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帶、電視和電影片等。12.C[解析]“實驗教育法”的名稱最早是由梅依曼提出來的。梅依曼是實驗教育學派的奠基者之一,他早年在馮特的心理實驗室學習和工作,因此,他的教學實驗觀點來自于他所受到的實驗心理學的訓練,被稱作是典型的“銅器派”教學實驗研究者。13.D[解析]檢查知識指教師通過作業(yè)、提問、測驗、調查等方式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檢查學習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師及時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進程與要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習上的問題,及時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14.B[解析]小組活動是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包括學科小組、技術小組、藝術小組、體育小組等。15.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三、簡答題1.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一種人際關系。我國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學生尊重教師是尊重知識、尊重文化的表現(xiàn),教師熱愛學生應是一種熱愛祖國教育事業(yè),關心人類未來的深層次情感。教師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地關心愛護。(2)民主平等。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特點。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服從于對真理的探討。(3)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2.當代教育學是一方面進行形式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則是密切關注教育實踐的發(fā)展。學者關心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對策,為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支持,提高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實效性。當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密切的另一表現(xiàn)是: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他們通過行動研究,將教育經驗升華為教育理論,并在教育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教育理論。3.(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yǎng)官吏和知識分子。4.(1)教育法。(2)部門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規(guī)。(4)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教育行政規(guī)章。四、論述題兒童的發(fā)展是指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生理的逐漸成熟與社會生活經驗增長的相互影響,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斷提高的變化過程。教育與兒童發(fā)展的關系是一種主從的關系:兒童的發(fā)展是主,學校教育只是從屬于兒童發(fā)展,并為兒童發(fā)展服務的過程。教育與兒童發(fā)展的關系是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兒童發(fā)展是源于人類本性的目標實現(xiàn)過程,教育僅是實現(xiàn)發(fā)展的特殊手段。與其他手段相比,教育在影響兒童發(fā)展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1)兒童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上的舉措:順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關鍵期;階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針對性;個別差異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化與互補的協(xié)調性,教育上要注意長善救失。(2)教育與兒童的發(fā)展:教育是手段,發(fā)展是目標;教育在兒童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對兒童發(fā)展的具體作用表現(xiàn)為:教育目標要真實反映社會的要求;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fā)展;在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促進個性發(fā)展,尊重和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教育中尊重和發(fā)揮兒童主體性的原則有: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要尊重學生的感受;教育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并尊重學生的選擇;教育中要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五、案例題1.(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關系主體主要有學校和學生。(2)這是一則侵犯學生受教育權案。學校及有關領導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與民事責任。①《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睋?,學校不得妨害李華娟作為公民行使這一正當權利,不得拒絕符合條件的學生到校學習。②《義務教育法》中規(guī)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薄皣覍邮芰x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其他行政機關和學校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自行制定收費的項目及標準,不得向學生亂收費用?!币虼丝芍?,該校的收費規(guī)定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guī)定。③《教育法》中明確規(guī)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yè)等方面享有平等權利。”“周家、社會對符合入學條件、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薄笆芙逃呦碛邢铝袡嗬簩W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由此,李華娟狀告學校的侵權行為符合我國《教育法》的有關規(guī)定。在本案中,該校領導雖然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并真誠、無條件地接受了李華娟入學,但其侵權行為己造成李華娟失學達一年之久,理應承擔部分民事責任,而學校有關領導也應受到相應的行政處分。(3)由案例引發(fā)的思考:①學校應正當行使自身的權利,依法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向學生亂收費,并應對自身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當學生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應勇于正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2.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贊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里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榮譽也將一直激勵著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綜合模擬試卷(三)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1.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是()。A.教學大綱B.課程計劃C.教科書D.教學指導書2.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以兒童的活動經驗為中心設計的課程是()。A.活動課程B.拓展型課程C.選修課程D.地方課程3.顏之推說過:“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人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睆牡掠椒?,這是強調()。A.說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樣示范D.實際鍛煉4.把對集體的管理和對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班級管理方式屬于()。A常規(guī)管理B.目標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5.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認為對人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A.環(huán)境因素B.社會條件C.主觀努力D.成熟機制6.教師對學?;蚱渌逃龣C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提出申訴。A.法院B.教育行政部門C.公安機關D.學校7.在師生觀上與我國的《學記》有異曲同工之妙且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是()。A.《終身教育引論》B.《教學與發(fā)展》C.《雄辯術原理》D.《教育學》8.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A.認知結構的教育理論B.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論C.范例教學的理論D.教學最優(yōu)化的教育理論9.學校德育對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產生影響的功能屬于()A.發(fā)展性功能B.個體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會性功能10.柯爾伯格用()的方法來判定兒童道德發(fā)展階段。A.發(fā)現(xiàn)法B.道德兩難法C.智力訓練法D.信息加工法11.制約教育任務的因素不包括()。A.教育目的B.學生年齡特征C.學科的特性D.教學原則12.學科的設置和安排是通過()體現(xiàn)出來的。A.教學計劃B.教學大綱C.教學內容D.教科書13.認為教育所要達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區(qū)分為兩種,即所謂“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的是()。A.赫爾巴特B.斯滕伯格C.夸美紐斯D.加德納14.認為課外活動是學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過課外活動使“青少年邁上了科學思維的道路”的教育家是()。A.斯金納B.蘇霍姆林斯基C.維果茨基D.班杜拉15.學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受憲法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A.名譽權和榮譽權B.公正評價權C.隱私權D.人格尊嚴權三、簡單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1.簡述當代兒童發(fā)展觀的基本內容。2.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3.簡述學科課程論的特點及其缺點。4.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論述題(本題共1小題,共10分)試論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作用。五、案例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1.這是一節(jié)公開課,內容是《北大荒的秋天》。當學到北大荒的小河這一段時,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明鏡一樣的小河’能換成‘明凈的小河’嗎?”我愣了一下,這個問題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突然。我沒有直接說不能。于是,我給了大家一個“提示”,在黑板上寫了“明鏡”和“明凈”。果然,一個孩子說:“不能,因為兩個詞雖然讀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蔽覟轫樌鉀Q難題而沾沾自喜。下課了,一位有豐富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對我說:“現(xiàn)在,你看這兩個詞可不可以換呢?”我仔細一想,真的能換!“其實,這兩個詞的確可以換,但你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當‘明鏡一樣的’換成‘明凈’,才讀得通。當然,用‘明鏡’更形象一些?!蔽覒M愧極了,原來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誤的地方!問題:這位年輕教師的失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么?2.下面是對某所學?!冻煽儍浴犯母锏囊欢蚊枋觯荷蠈W期放假后,同學們議論最多的是他們的《成績冊》,上面不僅有考試的分數(shù)和班主任的評語,而且有老師的“悄悄話”,更令人叫絕的是還有自己評價自己、家長寄語、同學互評等欄目。問題:上述變化說明了什么?我國新課程改革要實現(xiàn)哪些方面的轉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解析]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準對本學科的要求,在認真分析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內容范圍和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為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而編制的主要材料,教科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它為教師的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學生學習成績的檢查評定提供了基本材料。2.A[解析]活動課程,又稱為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它以兒童的興趣或需要為基礎、根據心理邏輯而編排的課程。具有生活性、實用性、開放性等特點。3.B[解析]情感陶7臺法強調的是環(huán)境對學生德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題干所說。4.C[解析]所謂班級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體與個人相互影響的關系,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5.D[解析]格塞爾一生主要研究兒童的生長和發(fā)展問題。他的主要觀點是所謂“成熟勢力說”,他認為對人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機制。6.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教師對學?;蛘咂渌逃龣C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7.C[解析]在師生觀上,《雄辯術原理》和《學記》都強調要了解兒童的年齡特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尊師重道,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缎坜q術原理》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8.B[解析]蘇霍姆林斯基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將“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個性發(fā)展”融合在一起,提出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思想,并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理論和目標。9.D[解析]德育的功能主要包括培養(yǎng)學生品德、決定學校教育性質、影響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題干說的是對社會的影響,屬于社會性功能。10.B[解析]柯爾伯格根據兒童道德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提出了“道德兩難法”,在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產生了很大影響。11.D[解析]制約教育任務的因素是:教育目的;學生年齡特征;學科的特性;教學的時空條件。12.A[解析]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guī)劃,它規(guī)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合的方式,也規(guī)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guī)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13.A[解析]赫爾巴特將教育目的分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兩部分。前者是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兒童多方面的能力和興趣,以便他們將來選擇職業(yè);后者是指道德的目的,要求培養(yǎng)五種道德觀念,這是教育最必要的、最高的目的。14.B[解析]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外活動是學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過課外活動使“青少年邁上了科學思維的道路”。他認定課外活動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只有當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個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聰明的、全面發(fā)展的人來。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fā)展,談論培養(yǎng)素質、愛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