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醫(yī)用織物管理制度大全_第1頁
2025醫(yī)用織物管理制度大全_第2頁
2025醫(yī)用織物管理制度大全_第3頁
2025醫(yī)用織物管理制度大全_第4頁
2025醫(yī)用織物管理制度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醫(yī)用織物管理制度大全醫(yī)用織物管理是醫(yī)院感染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使用后織物的分類收集、清洗消毒、儲存運輸、質量監(jiān)測及全流程追溯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需通過標準化操作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保障患者及醫(yī)護人員安全。具體管理要求如下:使用后醫(yī)用織物的分類收集需嚴格遵循感染風險分級原則。普通患者使用后的織物(如床單、病號服)定義為一般污染織物,應放入帶蓋的專用收集容器,容器材質需防滲漏、易清潔,外貼“一般污染織物”標識;接觸過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織物(如手術單、止血墊、被嘔吐物污染的床單)定義為感染性織物,需使用雙層黃色醫(yī)療廢物專用袋包裝,內層袋采用鵝頸結式封口,外層袋標注“感染性織物”字樣,注明科室、日期、數量及是否含有銳器(如縫合針、碎玻璃)等信息。多重耐藥菌(MDRO)定植或感染患者、傳染病患者使用后的織物需單獨收集,外層袋額外標注病原體名稱(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分枝桿菌”),并與其他感染性織物分區(qū)暫存。收集過程中,工作人員需穿戴一次性手套、防水圍裙,避免直接接觸織物表面;若織物上有可見血液或體液,應先用吸濕材料(如含氯消毒濕巾)覆蓋吸附,再行包裹,防止?jié)B漏。收集頻率為每4小時一次,污染嚴重科室(如急診、ICU)需每2小時收集,避免織物在科室暫存超過2小時。清洗消毒環(huán)節(jié)需根據織物風險等級設置差異化處理流程。一般污染織物遵循“預洗-主洗-漂洗-消毒-脫水-烘干”程序:預洗階段水溫30-40℃,時間5-8分鐘,添加中性洗滌劑去除可見污漬;主洗階段水溫50-60℃,時間15-20分鐘,加入酶洗滌劑分解蛋白質類污染物;漂洗階段換水2-3次,至無泡沫殘留;消毒采用熱力消毒,水溫升至75℃持續(xù)30分鐘或80℃持續(xù)10分鐘,若使用化學消毒(如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需≥250mg/L,作用時間≥10分鐘;脫水轉速控制在800-1000轉/分鐘,避免織物過度纏繞;烘干溫度60-70℃,時間30-40分鐘,確??椢锖省?0%。感染性織物需先進行預消毒處理,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或采用濕熱消毒,水溫90℃持續(xù)10分鐘),再進入常規(guī)洗滌流程;MDRO污染織物需將主洗階段含氯消毒劑濃度提升至500mg/L,作用時間延長至15分鐘;傳染病患者織物(如乙肝、結核)需單獨洗滌,洗滌設備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內外表面,作用30分鐘后清水沖洗。洗滌用水需為軟化水(硬度≤17.1mg/L),PH值控制在6.5-7.5,避免殘留洗滌劑刺激皮膚。每批次洗滌量不超過洗衣機容量的80%,防止織物清洗不徹底。清潔織物的儲存與運輸需嚴格區(qū)分清潔區(qū)與污染區(qū)。清潔織物儲存區(qū)域應獨立設置,與污染織物處理區(qū)物理隔離(間距≥3米),地面采用防滑耐磨材料,墻面及天花板光滑無裂隙,配備空氣消毒裝置(如紫外線燈或循環(huán)風空氣消毒機),每日消毒2次,每次≥60分鐘。儲存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40-60%,避免霉菌滋生。清潔織物應存放于帶蓋的密封柜或貨架,離地離墻≥30cm,按使用科室分區(qū)放置,標識清晰(如“外科病房”“門診診室”)。運輸工具需專用,清潔織物運輸車與污染織物運輸車分色管理(清潔車為藍色,污染車為紅色),每日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運輸過程中,清潔織物需用防水布覆蓋,避免與外界環(huán)境直接接觸;從洗衣房到臨床科室的運輸時間不超過2小時,夏季高溫時段(30℃以上)需使用冷藏運輸車(溫度≤25℃),防止微生物繁殖。質量控制需建立全流程監(jiān)測體系。每批次清潔織物出廠前需抽樣檢測,抽樣比例為5%(不少于10件),檢測指標包括菌落總數(≤200CFU/100cm2)、致病菌(不得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及殘留洗滌劑(PH值6.5-7.5)。檢測方法采用ATP生物熒光法快速初篩(限值≤200RLU/cm2),陽性樣本進一步做傳統(tǒng)培養(yǎng)確認。洗滌設備每周進行性能校驗,重點監(jiān)測水溫傳感器(誤差≤±2℃)、轉速控制器(誤差≤±50轉/分鐘)及消毒劑自動投放裝置(誤差≤±5%);每月對洗衣機桶槽進行微生物檢測(采樣面積50cm2,菌落總數≤100CFU),若超標需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清洗。建立洗滌記錄臺賬,內容包括織物來源科室、數量、洗滌日期、消毒方式(熱力/化學)、設備編號及檢測結果,記錄保存期限≥3年。人員管理需強化培訓與健康監(jiān)測。洗衣房工作人員上崗前需接受醫(yī)院感染管理、醫(yī)用織物處理規(guī)范及個人防護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yī)院醫(y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guī)范》(WS/T508-2016)、常見病原體傳播途徑及應急處置方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日常操作中需穿戴長袖工作服、橡膠手套、護目鏡及防水靴,接觸感染性織物后立即用流動水洗手(七步洗手法),并用速干手消毒劑(含醇量≥60%)消毒。工作人員每半年進行1次健康體檢,重點排查皮膚真菌感染(如手癬、足癬)、呼吸道傳染?。ㄈ绶谓Y核)及消化道傳染?。ㄈ绮《拘愿窝祝?,體檢不合格者暫停接觸清潔織物工作。應急處置需制定專項預案。若發(fā)現清潔織物微生物檢測超標(如菌落總數>500CFU/100cm2),應立即暫停該批次織物發(fā)放,召回已使用部分,重新清洗消毒并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若檢出致病菌(如沙門氏菌),需對洗衣房環(huán)境(地面、設備、空氣)進行終末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紫外線照射2小時),同時追溯污染來源(如洗滌用水、消毒劑濃度),整改后經院感科驗收方可恢復運行。設備突發(fā)故障(如洗衣機漏水、烘干設備停機)時,啟用備用洗滌設備(需提前與2家以上有資質的第三方洗滌機構簽訂應急協(xié)議),第三方機構需持有《消毒產品生產企業(yè)衛(wèi)生許可證》,洗滌流程符合WS/T508要求,每批次織物交接時需提供檢測報告(含微生物指標及殘留化學物)。疫情期間(如流感大流行、新冠病毒感染),感染性織物收集頻率調整為每1小時一次,消毒環(huán)節(jié)采用熱力消毒(水溫90℃持續(xù)15分鐘),清潔織物儲存環(huán)境消毒頻率增加至每日3次,運輸時使用一次性密封袋獨立包裝,減少轉運過程中的暴露風險。醫(yī)用織物管理需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全流程追溯。為每批次織物綁定電子標簽(RFID),記錄收集時間、洗滌參數、檢測結果及發(fā)放科室,臨床科室接收時通過掃碼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