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湖南省郴州市一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為磁縣下七垣遺址商代文化層出土農具統(tǒng)計表,據下表推知,商代()農具類型時間開荒農具土翻地農具(鏟、錛)和鋤草農具(鏟)收割農具斧鏟錛鐮刀商代早期石斧12件石鏟29件骨鏟1件石錛4件石鐮20件石刀12件商代中期石斧8件石鏟22件骨鏟9件蚌鏟1件
石鐮41件蚌鐮22件石刀19件骨刀8件銅刀1件商代晚期石斧3件石鏟4件骨鏟2件石錛2件石鐮22件蚌鐮7件石刀10件骨刀2件A.青銅工具占據主導 B.農業(yè)注重精耕細作C.糧食產量有所提高 D.家庭勞作方式普及2.中國傳統(tǒng)藝術講究“書畫同源”。東漢以后,書法逐漸成為人們欣賞的藝術,從魏晉時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書法大家,如鐘繇、王羲之等,他們將書法藝術推向一個高峰。人物畫也在同時期趨于成熟,顧愷之成就最高,山水畫開始興起。這一時期的書畫藝術()A.受科技進步的影響 B.是民族交融的產物C.在風格上趨于統(tǒng)一 D.體現(xiàn)儒家的感召力3.東晉以前,江南文人推崇兩漢經學,其莊園修建注重于滿足世俗生活的需要,對秀麗山水多熟視無睹;東晉后,江南文人逐漸將山水自然納入到別墅的結構中,并借此以實現(xiàn)對竹林名士的超越,即在真實的山水自然里體悟生命。這一變化折射出當時()A.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 B.動亂導致避世文化開始出現(xiàn)C.江南地區(qū)的文化趨向滯后 D.人口遷移促進區(qū)域文化發(fā)展4.唐朝李珣(855—930)編撰的《海藥本草》專門記述由海外傳入中國的藥物,收錄了藥物124種,其中96種標注外國產地,如安息香、訶梨勒出波斯,龍腦香出律因(日本某地區(qū)),金屑出大食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該書是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B.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C.該書集唐朝中藥學知識之大成 D.藥物主要經陸路入唐朝5.唐開元年間,朝廷所需絲織品多取自河南、河北。當時河南的絲織業(yè)水平首屈一指,其次為河北,淮南、江南的絲織品難以與之匹敵。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絲織品轉而取自淮、浙等地。這主要反映了()A.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 B.南方絲織技術水平提高C.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 D.南北經濟差距繼續(xù)擴大6.明中葉,內閣大學士可以通過“票擬”影響皇帝決策。然而,除非大學士票擬符合帝意,否則,它很難為皇帝所采納。經常出現(xiàn)皇帝命大學士“再擬”“三擬”的現(xiàn)象。如此反復之后,如仍不合帝意者,皇帝則棄票擬于一旁,“留中不報”,“徑發(fā)中旨”。這表明()A.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 B.明代內閣形同虛設C.明代內閣服務于皇權 D.明代皇帝任性妄為7.北京周口店山頂洞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縫紉工具——骨針,除此之外,在墓葬中還發(fā)現(xiàn)了石珠、魚骨等裝飾品。這體現(xiàn)了當時()A.社會分工明確 B.審美觀念萌發(fā)C.原始農業(yè)出現(xiàn) D.產品出現(xiàn)剩余8.魏晉時期高門士族子弟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從家里銓選入仕,而不必經過察舉。在此之前,均憑借門第而得中正高品。如傅暢,“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選入侍講東宮”。謝琰,“弱冠以貞干稱,美風姿,……拜著作郎”。這一現(xiàn)象不利于()A.鞏固國家統(tǒng)一B.提高經濟實力C.創(chuàng)新政治制度 D.促進民族交融9.明代隆慶年間,四川營山縣知縣“王廷稷復申明前法,下令于民,曰保甲鄉(xiāng)約,惟分為二故……爰議條款節(jié)目,保甲十有一、曰量地里、曰嚴稽查、曰革優(yōu)免……鄉(xiāng)約五:曰列職司、曰設處所、曰定日期、曰序儀節(jié)、曰紀善惡。”這反映出()A.鄉(xiāng)約具有強制性制度規(guī)范B.基層治理中政府和民間力量相結合C.州縣長官擁有廣泛政治權力D.地方開始推行德法并濟的治理模式10.《史記·平準書》記載“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據此推知()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基本解決 B.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C.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將會持續(xù)推進 D.政府財政殷實的情況不斷強化11.下圖是一幅國民革命時期北伐戰(zhàn)爭宣傳畫,該宣傳()A.展現(xiàn)了民族復興的自豪感 B.體現(xiàn)了反帝反封建的堅強斗志C.標志著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 D.表明了近代國人第一次全面覺醒12.公元前8世紀后期,亞述帝國在司法審判中,將“專業(yè)法官”和基層機構排除在法庭之外,國王和行政官員掌握了裁判權。案件往往由一兩位官員裁決,官員充當?shù)募媛毞ü偎雠袥Q具有強制性,堪比其行政決定。該舉措()A.無助于蘇美爾文明的擴展 B.與帝國中央集權的強化有關C.有利于確保司法公正公平 D.推動了西亞楔形文字的流行13.12世紀以來,伴隨著歐洲城市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和貨幣地租的普遍使用,部分富裕的商人從有意獲得更多貨幣的大貴族手里大量購買土地。例如,1265年,一個克呂尼的商人就以800里弗爾從勃艮第公爵處買走了一塊土地。這一現(xiàn)象()A.阻礙了歐洲社會的近代轉型 B.提升了工商業(yè)者的社會地位C.促進了西歐財富觀念的轉變 D.不利于城市商業(yè)資本的擴張14.19世紀后期,英國同自己的殖民地的貿易占英國外貿的比重顯著增長:從1868-1872年的25%,上升到1878—1882年的34%。其中,制造業(yè)的變化尤為顯著,紡織品在殖民地的銷售比重從1870年的27%上升到1880年的37%;鐵制品從22%上升到31%。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A.技術革命推動英國產業(yè)結構調整B.殖民地國家的民族工業(yè)有所發(fā)展C.英國借助資本輸出進行海外擴張 D.后發(fā)工業(yè)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15.列寧在某次談話中指出:“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體看法根本改變了……如果不是因為國際關系,不是因為必須為我們在國際范圍內的陣地進行斗爭,我真想說,我們的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非斗爭)上去了?!毕铝凶钅茏糇C列寧這一觀點的是()A.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全面推廣 B.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提出C.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D.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開啟16.下圖為1970—1990年美國科技研發(fā)經費來源的結構變化情況。這一現(xiàn)象()A.是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的直接結果B.促進了資本主義福利制度更加完善C.反映了美國科技研發(fā)的步伐放緩D.說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位于今遼寧朝陽的營州,處于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帶,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東端,是東西方商業(yè)貿易中必經的中轉站之一、在唐代民族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隋唐時期,營州成為中原政權設在東北邊地的唯一正州的治所,來自西亞的波斯、粟特人往往會從域外進入內蒙古草原,到達位于商路最東端的營州,營州逐漸發(fā)展成為與少數(shù)民族進行經濟文化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域外商人來到營州進行貿易的同時,也促進了東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流。如祅教的傳統(tǒng)“賽祅”儀式經由草原絲綢之路傳至營州,在安祿山所統(tǒng)治的胡人聚落中傳播開來;再如高適的《營州歌》生動地描寫了營州地區(qū)胡人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和粗獷豪放的性格特征;又如唐代歐陽詹的《塞上行》也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想去往營州這個與外族密切接觸的地方,為國獻身、報效國家的豪情。由于地處我國東北邊疆,與契丹等民族緊密相連,營州不僅在溝通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一直以來的軍事重鎮(zhèn),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戰(zhàn)略價值。在唐代之后,營州在東北地區(qū)的重要地位逐漸被其他城市所代替?!幾耘擞盍?、劉曉飛《唐代營州在民族交流中的作用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營州具有重要地位原因。(2)根據材料,圍繞民族交流與營州建制,以“絲路·營州·交流”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自擬論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8.【古代文明交流與融合】材料一古代阿拉伯文化在7至13世紀間形成了獨特的知識體系與跨文明融合模式。其學術成就尤為突出:學者們不僅翻譯并保存了希臘、波斯、印度等文明的典籍(如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印度的數(shù)字系統(tǒng)),還創(chuàng)立了代數(shù)學和光學理論,伊本·西納的《醫(yī)典》更成為歐洲中世紀醫(yī)學的權威教材。文化包容性體現(xiàn)在伊斯蘭教“求知即信仰”的理念中,巴格達智慧宮匯聚了全球學者,研究涵蓋天文學、哲學、文學等領域,詩人魯米以波斯語創(chuàng)作的神秘主義詩歌將伊斯蘭教義與蘇菲派思想深度融合。通過陸海絲綢之路的貿易網絡,阿拉伯商人傳播了造紙術、指南針等技術,并將《一千零一夜》等文學作品融入印度、波斯故事元素,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材料二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美洲印第安文明在殖民者的沖擊下面臨系統(tǒng)性崩潰。歐洲人帶來的天花、麻疹等傳染病導致阿茲特克人口驟減90%,印加帝國因勞動力短缺而土崩瓦解。政治上,西班牙殖民者摧毀原有部族政權,建立種族等級制度,強迫土著改信基督教并參與種植園勞動。文化層面,殖民者焚燒瑪雅歷法典籍、拆毀神廟,用《圣經》取代傳統(tǒng)信仰,學者貝爾納多·德·薩哈貢在《新西班牙志》中記載:“他們以摧毀‘異教’象征物的方式,試圖抹殺印第安人的精神根基?!苯洕?,殖民者引入馬、牛等物種改變農業(yè)結構,過度開墾導致瑪雅核心區(qū)荒漠化。盡管部分印第安文化通過隱秘傳承得以延續(xù)(如納瓦霍人的編織技藝),但整體文明體系已不可逆轉地衰落。(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美洲印第安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并談談你對文化交流的認識。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9-1952美國對外援助的地理分布(單位:百萬美元)
194719481949195019511952西歐429137994202267620641378英國26628371009624118398法國368781765460416343(聯(lián)邦)德國4171120916467381103東歐17813-13-9-18-4捷克斯洛伐克313-6(z)(z)(z)波蘭96191(z)-1-3遠東和太平洋914857902608506383日本46937252422624136中國(臺灣)13715133186580(南)朝鮮8413477102118155近東和南亞150157180221468442希臘156164108108189123土耳其91034395259非洲-87249356西半球11168736411491注:西半球主要維護美國家;(Z)凈值為正且少于5500,000,或凈額為負且負額少于5500,000。——摘自周毅《遏制戰(zhàn)略下的美國對外援助:1947-1974》材料二(1951年)“共同安全法”第511條規(guī)定:“人和軍事經濟和技術援助將不給予任何這樣的一個國家……如果受援國不同意履行它們在由美國參加的多邊與雙邊條約或協(xié)定中所承擔的軍事義務。任何經濟與技術援助將不給予任何這樣的國家……如果這種援助不能加強美國的安全?!薄幾院尉ぁ抖?zhàn)后初期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特點》(1)根據材料一、概括二戰(zhàn)后美國對外援助的特點。(2)談談你對二戰(zhàn)后美國對外援助行為的看法。2024-2025學年湖南省郴州市一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磁縣下七垣遺址商代文化層出土農具統(tǒng)計表,據下表推知,商代()農具類型時間開荒農具土翻地農具(鏟、錛)和鋤草農具(鏟)收割農具斧鏟錛鐮刀商代早期石斧12件石鏟29件骨鏟1件石錛4件石鐮20件石刀12件商代中期石斧8件石鏟22件骨鏟9件蚌鏟1件
石鐮41件蚌鐮22件石刀19件骨刀8件銅刀1件商代晚期石斧3件石鏟4件骨鏟2件石錛2件石鐮22件蚌鐮7件石刀10件骨刀2件A.青銅工具占據主導 B.農業(yè)注重精耕細作C.糧食產量有所提高 D.家庭勞作方式普及【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代(中國)。根據表格數(shù)據,商代中期收割農具(石鐮、蚌鐮、石刀、骨刀、銅刀)數(shù)量顯著增加,尤其是鐮的數(shù)量從早期的20件增至中期的63件(石鐮41件+蚌鐮22件),收割工具種類和數(shù)量的增長表明農業(yè)收獲效率提升,可以反映出糧食總產量的提高,C項正確;雖然翻土農具(鏟、錛)在中期略有增加,但商代仍以石器、骨器為主,青銅農具極少(僅1件銅刀),排除A項;精耕細作模式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后,商代農業(yè)仍屬粗放型,排除B項;商代主要是集體勞動,家庭勞作普及在商代材料中也缺乏證據支撐,排除D項。故選C項。2.中國傳統(tǒng)藝術講究“書畫同源”。東漢以后,書法逐漸成為人們欣賞的藝術,從魏晉時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書法大家,如鐘繇、王羲之等,他們將書法藝術推向一個高峰。人物畫也在同時期趨于成熟,顧愷之成就最高,山水畫開始興起。這一時期的書畫藝術()A.受科技進步的影響 B.是民族交融的產物C.在風格上趨于統(tǒng)一 D.體現(xiàn)儒家的感召力【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以后(中國)。據材料“東漢以后,書法逐漸成為人們欣賞的藝術……。人物畫也在同時期趨于成熟,顧愷之成就最高,山水畫開始興起”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時期由于造紙技術的進步和改良紙張的運用日益廣泛,增加了書法和繪畫的觀賞性,促進了書畫藝術的成熟發(fā)展,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當時書法繪畫藝術的具體風格和書法藝術家們的民族立場,無法體現(xiàn)民族交融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一大批書法藝術家們的涌現(xiàn),有利于推動書法繪畫藝術風格的多樣化發(fā)展,其中王羲之擅長行書,顧愷之擅長人物畫等,排除C項;材料并未說明書法繪畫的具體內容,無法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3.東晉以前,江南文人推崇兩漢經學,其莊園修建注重于滿足世俗生活的需要,對秀麗山水多熟視無睹;東晉后,江南文人逐漸將山水自然納入到別墅的結構中,并借此以實現(xiàn)對竹林名士的超越,即在真實的山水自然里體悟生命。這一變化折射出當時()A.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 B.動亂導致避世文化開始出現(xiàn)C.江南地區(qū)的文化趨向滯后 D.人口遷移促進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東晉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東晉以前,江南文人崇尚經學,強調世俗的榮譽;至東晉后,江南文人日益追求縱情山水,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即文人日益推崇玄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永嘉之亂,大量北方士人南遷,推動了北方玄學在南方的傳播和發(fā)展,即人口遷移促進了區(qū)域文化的發(fā)展,D項正確;材料反映江南士風由崇尚經學的務實轉變追求玄學的精神自由,與儒學的地位受到挑戰(zhàn)和江南文化的滯后無關,且“滯后”也不符合實際,排除A、C項;西晉及其以前,已出現(xiàn)避世文化,排除B項。故選D項。4.唐朝李珣(855—930)編撰的《海藥本草》專門記述由海外傳入中國的藥物,收錄了藥物124種,其中96種標注外國產地,如安息香、訶梨勒出波斯,龍腦香出律因(日本某地區(qū)),金屑出大食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該書是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B.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C該書集唐朝中藥學知識之大成 D.藥物主要經陸路入唐朝【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海藥本草》收錄124種藥物,96種標注外國產地(如波斯、日本、大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頻繁,外來藥物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傳入,被本土藥學吸收,印證??中華文化在交流中吸收異域元素而發(fā)展??,B項正確;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是唐代官方《新修本草》,而《海藥本草》為私人著作,排除A項;“集大成”通常指總結性著作,但《海藥本草》專錄外來藥物,未涵蓋全部中藥學知識,排除C項;材料未明確藥物傳入路徑比例,唐代海陸貿易并存,如波斯、大食藥物可能經陸路,日本藥物經海路,D項“主要經陸路”缺乏依據,排除D項。故選B項。5.唐開元年間,朝廷所需絲織品多取自河南、河北。當時河南的絲織業(yè)水平首屈一指,其次為河北,淮南、江南的絲織品難以與之匹敵。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絲織品轉而取自淮、浙等地。這主要反映了()A.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 B.南方絲織技術水平提高C.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 D.南北經濟差距繼續(xù)擴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題干“唐開元年間,朝廷所需絲織品多取自河南、河北”“唐后期,朝廷所需絲織品轉而取自淮、浙等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安史之亂之后,由于戰(zhàn)亂的沖擊,北方經濟受到重創(chuàng),中央實力下降,北方多為強藩,因此絲織品來源轉為長江流域,體現(xiàn)了政治形勢變動的影響,C項正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主要強調的是對外交往,排除A項;南方絲織技術水平提高是表層現(xiàn)象,并非材料反應的主旨問題,技術水平提高說明南方手工業(yè)進步,排除B項;南北經濟差距繼續(xù)擴大發(fā)生在元朝,排除D項。故選C項。6.明中葉,內閣大學士可以通過“票擬”影響皇帝決策。然而,除非大學士票擬符合帝意,否則,它很難為皇帝所采納。經常出現(xiàn)皇帝命大學士“再擬”“三擬”的現(xiàn)象。如此反復之后,如仍不合帝意者,皇帝則棄票擬于一旁,“留中不報”,“徑發(fā)中旨”。這表明()A.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 B.明代內閣形同虛設C.明代內閣服務于皇權 D.明代皇帝任性妄為【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除非大學士票擬符合帝意,否則,它很難為皇帝所采納”可知,明代內閣大學士票擬須符合皇帝的意思才會被采納,如不符合則會被要求反復改寫,或者棄而不用,可見內閣的設置和職責是為皇權服務的,C項正確;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的標志是清代軍機處的設立,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B項中的“形同虛設”屬于絕對化表述,不符合史實,內閣屬于皇帝的內侍機構,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排除B項;根據材料解析可知,材料表明明代內閣屬于皇帝的內侍機構,服務于皇權,“明代皇帝任性妄為”理解。7.北京周口店山頂洞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縫紉工具——骨針,除此之外,在墓葬中還發(fā)現(xiàn)了石珠、魚骨等裝飾品。這體現(xiàn)了當時()A.社會分工明確 B.審美觀念萌發(fā)C.原始農業(yè)出現(xiàn) D.產品出現(xiàn)剩余【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舊石器時代中國。骨針用于縫制衣服,石珠、魚骨等用于裝飾打扮,這體現(xiàn)了原始審美觀念的萌發(fā),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骨針和裝飾品由誰制造生產,無法體現(xiàn)當時社會分工是否明確,排除A項;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前,大約1萬年前,原始的農耕出現(xiàn),時間不符,排除C項;剩余產品出現(xiàn)是在原始社會晚期,排除D項。故選B項。8.魏晉時期高門士族子弟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從家里銓選入仕,而不必經過察舉。在此之前,均憑借門第而得中正高品。如傅暢,“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選入侍講東宮”。謝琰,“弱冠以貞干稱,美風姿,……拜著作郎”。這一現(xiàn)象不利于()A.鞏固國家統(tǒng)一 B.提高經濟實力 C.創(chuàng)新政治制度 D.促進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時期(中國)。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過于看重目的,阻礙了選官制度的調整和官員素質的提高,不利于制度創(chuàng)新,C項正確;魏晉時期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tài),沒有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更談不上鞏固,排除A項;士族子弟不一定碌碌無為,經濟實力可能提高,排除B項;士族子弟來自各個民族,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排除D項。故選C項。9.明代隆慶年間,四川營山縣知縣“王廷稷復申明前法,下令于民,曰保甲鄉(xiāng)約,惟分為二故……爰議條款節(jié)目,保甲十有一、曰量地里、曰嚴稽查、曰革優(yōu)免……鄉(xiāng)約五:曰列職司、曰設處所、曰定日期、曰序儀節(jié)、曰紀善惡?!边@反映出()A.鄉(xiāng)約具有強制性的制度規(guī)范 B.基層治理中政府和民間力量相結合C.州縣長官擁有廣泛政治權力 D.地方開始推行德法并濟的治理模式【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王廷稷復申明前法,下令于民,曰保甲鄉(xiāng)約,惟分為二故……爰議條款節(jié)目,保甲十有一、曰量地里、曰嚴稽查、曰革優(yōu)免……鄉(xiāng)約五:曰列職司、曰設處所、曰定日期、曰序儀節(jié)、曰紀善惡?!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四川營山縣鄉(xiāng)約的職能完備,且與保甲制既有明確分工又互為補充,這有利于將民間鄉(xiāng)約的教化作用與具有基層政府管理性質的保甲制相結合,共同推動基層社會的治理與管控,B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鄉(xiāng)約管理與基層政府管理的結合,沒有體現(xiàn)鄉(xiāng)約具有強制性,排除A項;材料只說明州縣長官在推動基層治理的重要作用,而非擁有廣泛政治權力。排除C項;材料沒有展現(xiàn)德法并濟的治理模式的發(fā)展歷程,無法得出“地方開始推行德法并濟的治理模式”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10.《史記·平準書》記載“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據此推知()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基本解決 B.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C.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將會持續(xù)推進 D.政府財政殷實的情況不斷強化【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西漢初期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為漢武帝解決邊患問題準備了更好的經濟條件,B項正確;西漢初期諸侯王國與朝廷的矛盾逐漸激化,漢武帝時期頒布“推恩令”才逐漸解決,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改變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排除C項;漢武帝時期為了解決匈奴問題,耗費大量財力,后期國庫空虛,排除D項。故選B項。11.下圖一幅國民革命時期北伐戰(zhàn)爭宣傳畫,該宣傳()A.展現(xiàn)了民族復興的自豪感 B.體現(xiàn)了反帝反封建的堅強斗志C.標志著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 D.表明了近代國人第一次全面覺醒【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國民革命時期(中國)。據圖片“打到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打到殘殺北方民族的罪魁張作霖、張宗昌”,體現(xiàn)了國民革命既要打到軍閥又要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體現(xiàn)了反帝反封建的斗志,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到民族復興,排除A項;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國民黨一大召開,排除C項;近代國人第一次全面覺醒是五四運動,排除D項。故選B項。12.公元前8世紀后期,亞述帝國在司法審判中,將“專業(yè)法官”和基層機構排除在法庭之外,國王和行政官員掌握了裁判權。案件往往由一兩位官員裁決,官員充當?shù)募媛毞ü偎雠袥Q具有強制性,堪比其行政決定。該舉措()A.無助于蘇美爾文明的擴展 B.與帝國中央集權的強化有關C.有利于確保司法公正公平 D.推動了西亞楔形文字的流行【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古代(西亞)。據題干內容可知,亞述帝國的司法權由國王和行政官員掌握,“專業(yè)法官”和地方勢力被排除在法庭之外,說明當時亞述帝國國王的專制主義色彩非常濃厚,B項正確;蘇美爾文明此時已不存在,排除A項;確保司法公正公平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和楔形文字沒有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3.12世紀以來,伴隨著歐洲城市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和貨幣地租的普遍使用,部分富裕的商人從有意獲得更多貨幣的大貴族手里大量購買土地。例如,1265年,一個克呂尼的商人就以800里弗爾從勃艮第公爵處買走了一塊土地。這一現(xiàn)象()A.阻礙了歐洲社會的近代轉型 B.提升了工商業(yè)者的社會地位C.促進了西歐財富觀念的轉變 D.不利于城市商業(yè)資本的擴張【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世紀以來(歐洲)。根據材料可知,13世紀以來,部分富裕的商人購買貴族的土地,這使得富商的資本流向農村、農業(yè)而不是用來進行進一步的商業(yè)擴張,因此這一現(xiàn)象不利于城市商業(yè)資本的擴張,D項正確;中世紀的貴族出售自己的土地,這加速了封建莊園制的瓦解,有利于歐洲社會的近代轉型,排除A項;部分富裕的商人購買貴族的土地,并不是所有工商業(yè)者參與,排除B項;這一時期西歐主要以貨幣為財富,該現(xiàn)象并未帶來西歐財富觀念的轉變,排除C項。故選D項。14.19世紀后期,英國同自己的殖民地的貿易占英國外貿的比重顯著增長:從1868-1872年的25%,上升到1878—1882年的34%。其中,制造業(yè)的變化尤為顯著,紡織品在殖民地的銷售比重從1870年的27%上升到1880年的37%;鐵制品從22%上升到31%。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A.技術革命推動英國產業(yè)結構調整 B.殖民地國家的民族工業(yè)有所發(fā)展C.英國借助資本輸出進行海外擴張 D.后發(fā)工業(yè)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為原因題。根據題目具體時空信息可知準確時空為:19世紀后期的英國。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后期英國同殖民地的貿易比重上升,即英國同其他國家的貿易比重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以美、德為代表的后發(fā)工業(yè)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工業(yè)發(fā)展,紛紛采取高關稅政策,這不利于英國的工業(yè)品進入這些國家的市場,D項正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的產業(yè)結構調整主要是從以輕工業(yè)為主到以重工業(yè)為主,這與材料現(xiàn)象無關,排除A項;殖民地國家的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會帶來對英國工業(yè)品進口的下降和工業(yè)機械進口的上升,與材料現(xiàn)象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貿易反映的是英國的商品輸出,而不是資本輸出,排除C項。故選D項。15.列寧在某次談話中指出:“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體看法根本改變了……如果不是因為國際關系,不是因為必須為我們在國際范圍內的陣地進行斗爭,我真想說,我們的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非斗爭)上去了?!毕铝凶钅茏糇C列寧這一觀點的是()A.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全面推廣 B.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提出C.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D.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開啟【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蘇俄。根據材料可知,列寧強調“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實際上是在強調新經濟政策與原來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根本不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是以“政治斗爭、革命、奪取政權等”來建設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則是以“和平的‘文化主義’組織工作”來建設社會主義,C項正確;根據材料解析可知,列寧強調“我們的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非斗爭)上去了”,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內容不符,排除A項;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形式,這與“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非斗爭)上去了”不符,排除B項;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起步時間是在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16.下圖為1970—1990年美國科技研發(fā)經費來源的結構變化情況。這一現(xiàn)象()A.是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的直接結果 B.促進了資本主義福利制度更加完善C.反映了美國科技研發(fā)的步伐放緩 D.說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0—1990年美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70—1990年美國科技研發(fā)經費來源中政府比重下降,企業(yè)比重增加,說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這與70年代美國經濟發(fā)生滯脹,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干預有關,D項正確;社會結構指社會階層的變化,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了“滯脹”現(xiàn)象,縮減了社會保障支出,因此“福利制度的完善”與當時史實不符,排除B項;科技研發(fā)經費來源中政府比重下降,企業(yè)占比上升,就此不能說明美國科技研發(fā)步伐放緩,相反這一時期處于冷戰(zhàn)時期,還出現(xiàn)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國科研并未放緩,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位于今遼寧朝陽的營州,處于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帶,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東端,是東西方商業(yè)貿易中必經的中轉站之一、在唐代民族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隋唐時期,營州成為中原政權設在東北邊地的唯一正州的治所,來自西亞的波斯、粟特人往往會從域外進入內蒙古草原,到達位于商路最東端的營州,營州逐漸發(fā)展成為與少數(shù)民族進行經濟文化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域外商人來到營州進行貿易的同時,也促進了東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流。如祅教的傳統(tǒng)“賽祅”儀式經由草原絲綢之路傳至營州,在安祿山所統(tǒng)治的胡人聚落中傳播開來;再如高適的《營州歌》生動地描寫了營州地區(qū)胡人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和粗獷豪放的性格特征;又如唐代歐陽詹的《塞上行》也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想去往營州這個與外族密切接觸的地方,為國獻身、報效國家的豪情。由于地處我國東北邊疆,與契丹等民族緊密相連,營州不僅在溝通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一直以來的軍事重鎮(zhèn),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戰(zhàn)略價值。在唐代之后,營州在東北地區(qū)的重要地位逐漸被其他城市所代替?!幾耘擞盍铡燥w《唐代營州在民族交流中的作用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營州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2)根據材料,圍繞民族交流與營州建制,以“絲路·營州·交流”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自擬論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答案】(1)原因:地理位置重要;軍事重鎮(zhèn)歷史悠久;北部草原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fā)展;行政機構的設置;文化交流的樞紐;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示例論題:營州與唐代民族文化交流。論述:唐代時期,隨著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的實施和大一統(tǒng)政治局面的出現(xiàn),唐朝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以及域外政權的交往十分密切。草原絲綢之路在唐代的進一步發(fā)展加強了唐朝與北部少數(shù)民族和異域政權的經濟文化交流,地處草原絲綢之路最東端的營州便成為東西方商業(yè)貿易的中轉站,在唐代民族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域外商人將襖教、摩尼教等宗教傳入營州,進而通過營州傳入中原地區(qū),北部契丹等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生活方式,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同樣通過營州傳入中原地區(qū),推動了唐代民族文化的多樣化發(fā)展??傊靥帠|北地區(qū)的營州在溝通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營州,處于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帶”可得出“地理位置重要”;據材料“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東端,是東西方商業(yè)貿易中必經的中轉站之一”可得出“北部草原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fā)展”;據材料“域外商人來到營州進行貿易的同時,也促進了東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流”可得出“文化交流的樞紐”;據材料“隋唐時期,營州成為中原政權設在東北邊地的唯一正州的治所”可得出“行政機構的設置”;據材料“營州逐漸發(fā)展成為與少數(shù)民族進行經濟文化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可得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小問2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設問“圍繞民族交流與營州建制,以‘絲路·營州·交流’為主題”信息可擬定論題:營州與唐代民族文化交流。首先表明唐朝時期的民族和文化政策,使得這時期民族關系友好緊密,例如:唐代時期,隨著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的實施和大一統(tǒng)政治局面的出現(xiàn),唐朝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以及域外政權的交往十分密切。接下來說明草原絲綢之路在唐代的新發(fā)展,說明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例如:草原絲綢之路在唐代的進一步發(fā)展加強了唐朝與北部少數(shù)民族和異域政權的經濟文化交流,地處草原絲綢之路最東端的營州便成為東西方商業(yè)貿易的中轉站,在唐代民族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然后列舉史實說明在營州地區(qū)的文化交往情況,可以列舉域外商人將襖教、摩尼教等宗教傳入營州,進而通過營州傳入中原地區(qū),北部契丹等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生活方式,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同樣通過營州傳入中原地區(qū),推動了唐代民族文化的多樣化發(fā)展。最后總結升華,地處東北地區(qū)的營州在溝通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8.【古代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材料一古代阿拉伯文化在7至13世紀間形成了獨特的知識體系與跨文明融合模式。其學術成就尤為突出:學者們不僅翻譯并保存了希臘、波斯、印度等文明的典籍(如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印度的數(shù)字系統(tǒng)),還創(chuàng)立了代數(shù)學和光學理論,伊本·西納的《醫(yī)典》更成為歐洲中世紀醫(yī)學的權威教材。文化包容性體現(xiàn)在伊斯蘭教“求知即信仰”的理念中,巴格達智慧宮匯聚了全球學者,研究涵蓋天文學、哲學、文學等領域,詩人魯米以波斯語創(chuàng)作的神秘主義詩歌將伊斯蘭教義與蘇菲派思想深度融合。通過陸海絲綢之路的貿易網絡,阿拉伯商人傳播了造紙術、指南針等技術,并將《一千零一夜》等文學作品融入印度、波斯故事元素,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材料二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美洲印第安文明在殖民者的沖擊下面臨系統(tǒng)性崩潰。歐洲人帶來的天花、麻疹等傳染病導致阿茲特克人口驟減90%,印加帝國因勞動力短缺而土崩瓦解。政治上,西班牙殖民者摧毀原有部族政權,建立種族等級制度,強迫土著改信基督教并參與種植園勞動。文化層面,殖民者焚燒瑪雅歷法典籍、拆毀神廟,用《圣經》取代傳統(tǒng)信仰,學者貝爾納多·德·薩哈貢在《新西班牙志》中記載:“他們以摧毀‘異教’象征物的方式,試圖抹殺印第安人的精神根基。”經濟上,殖民者引入馬、牛等物種改變農業(yè)結構,過度開墾導致瑪雅核心區(qū)荒漠化。盡管部分印第安文化通過隱秘傳承得以延續(xù)(如納瓦霍人的編織技藝),但整體文明體系已不可逆轉地衰落。(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美洲印第安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并談談你對文化交流的認識?!敬鸢浮浚?)特征:吸收外來文化;重視實用技術;促進文明交流。(也可表述為“開放性,包容性,獨特性,多元性”等)(2)原因: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導致人口銳減;殖民統(tǒng)治的印第安文化的破壞;過度開墾土地引發(fā)生態(tài)災難;長期孤立發(fā)展,文明水平較低。認識:互相學習推動進步;尊重多樣性,當今應保護瀕危文化;避免文化霸權,促進多元共生【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特征:據材料一“將《一千零一夜》等文學作品融入印度、波斯故事元素”可知,吸收外來文化;據材料一“創(chuàng)立了代數(shù)學和光學理論”“伊本·西納的《醫(yī)典》更成為歐洲中世紀醫(yī)學的權威教材”可知,重視醫(yī)學、數(shù)學對生產生活相關的實用技術;據材料一“阿拉伯商人傳播了造紙術、指南針等技術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可知,促進文明交流?!拘?詳解】本題是原因題、認識題。時空是古代世界。原因:據材料二“歐洲人帶來的天花、麻疹等傳染病導致阿茲特克人口驟減90%”可知,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導致人口銳減;據材料二“殖民者焚燒瑪雅歷法典籍、拆毀神廟”可知,殖民統(tǒng)治對印第安文化的破壞;據材料二“過度開墾導致瑪雅核心區(qū)荒漠化”可知,過度開墾土地引發(fā)生態(tài)災難;結合所學可知,長期孤立發(fā)展,文明水平較低。認識:據材料一“將《一千零一夜》等文學作品融入印度、波斯故事元素”可知,互相學習推動進步;據材料一“學者們不僅翻譯并保存了希臘、波斯、印度等文明的典籍”并結合所學可知,尊重多樣性,當今應保護瀕危文化;據材料二“強迫土著改信基督教并參與種植園勞動”可知,避免文化霸權,促進多元共生。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9-1952美國對外援助的地理分布(單位:百萬美元)
194719481949195019511952西歐429137994202267620641378英國26628371009624118398法國368781765460416343(聯(lián)邦)德國4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與應對策略答辯
- 學校學生榮譽匯報
- 影響深遠的漢字課件
- 電信業(yè)務智能編排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公寓安全環(huán)保措施方案(3篇)
- 電商客服投訴應對與話術技巧
- 內河客船結構講解
- 某校九年級英語強化訓練試卷集
- 車間粉塵治理系統(tǒng)設計方案與實操
- 心理經濟學核心理論與應用
- CJ/T 341-2010混空輕烴燃氣
- 存款代為保管協(xié)議書
- 輔導班勞務合同協(xié)議
- 宋代漢族服裝風格演變及其社會功能
- T∕CWEA 29-2024 水利水電工程砌石壩施工規(guī)范
- 日本簽證個人信息處理同意書
- JTS-T 245-2023 水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試驗規(guī)程
- 新兵培訓課件模板
- 2025年初中語文教師招聘面試八年級上冊逐字稿之愚公移山
- 自考《課程與教學論》考試復習題(附答案)
- 環(huán)境內審員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