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_第1頁
《古詩三首》-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_第2頁
《古詩三首》-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_第3頁
《古詩三首》-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_第4頁
《古詩三首》-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會寫“絡、錘”等4個字。

2.能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能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資料,體會詩人的精神品質和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能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資料,體會詩人的精神品質和遠大志向。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教學策略

會寫字詞

本課要求會寫的4個字中,要引導學生注意“錘”右部4個橫畫的長短分布情況,并提

示學生四個橫之間的空隙要均勻,“鑿”下半部分要寫平穩(wěn)、寫端正,不要多寫一橫。

朗讀指導

本課的三首古詩都是詠物詩,表情達意含蓄。三位詩人借詠嘆馬、石灰、竹子,表達自

己的人生志向。朗讀《馬詩》時,前兩句語速可以放緩,“沙如雪”“月似鉤”適當拉長聲

音,讀出大漠月夜的荒涼、冷寂之感;后兩句語速可以用對加快一些,“快走”可短促有力,

讀出節(jié)奏感,表現出詩人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急切與向往之情。朗讀《石灰吟》時,“千錘萬

鑿”“烈火焚燒”可以讀得有力度一些,“若等閑”可以讀得平穩(wěn)、舒緩,讀出其中的從容

之意。第三句語調可昂揚一些,最后一句可以讀得堅定、有力,傳遞出詩人堅強不屈的意志。

朗讀《竹石》時,“咬定”“不放松”可以適當讀出力度?!斑€堅勁”語調略微上揚,表現

出環(huán)境的惡劣和竹子的堅韌。最后一句可以讀得舒緩、從容一些,把頑強自信的態(tài)度表現出

來。

閱讀理解

1.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古詩內容。在讀通詩句、掃除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借助注釋,

理解詩句的意思,疏通古詩的大意。對于不易理解的詞句,教師可相機指導。如《馬詩》中

“快走踏清秋”,“走”的意思是跑,“快走”的意思是“馳騁”;“清秋”可將詞語進行

拆分組詞,理解為“清爽的秋天”?!吨袷分械摹皥詣拧笨梢杂貌鸱掷斫獾姆椒?,將“堅勁”

理解為“堅強有力”。

2.借助資料,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志向。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展

開想象,在品讀詩句的過程口,結合課后第三題,通過反復朗讀想象,將馬的輕捷矯健、石

灰的清白、竹石的堅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還可以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經歷和以往自

己所了解的人物形象、人物品質,體會詩人高尚的精神品質和遠大的志向。

積累運用

本課三首古詩都要求背誦積累。要在充分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熟讀成誦??梢?/p>

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如邊想象畫面邊背誦,形象記憶,不要死記硬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習卡片。

2.搜集相關背景資料。

學生準備:1.預習生字詞,朗讀課文。

2.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馬詩》和《石灰吟》,會寫4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了解《馬詩》大意,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

3.了解《石灰吟》大意,體會作者的人生志向和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1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1.導入:(出示馬的圖片)同學們,看!這是什么?你們都知道關于馬的哪些知識呢?那

你們喜歡馬嗎?是啊,不但同學們喜歡馬,古代人也很喜歡馬,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歌詠馬,

贊美馬。在眾多歌詠馬的名篇中,有一首詩獨樹一幟,千古流傳,表達了許多人的共同愿望。

(出示石灰的圖片)你們見過石灰嗎?說一說你們對石灰的了解O

2.揭題:馬、石灰,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在詩人的筆下會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今

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中的前兩首詩,一首描寫馬,一首描寫石灰,看一看詩人賦予

了它們怎樣的特點。(板書課題)

活動2借助資料,了解作者

1.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對李賀、于謙的了解。教師作適當的補充。

課件出示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人稱“詩

鬼”,與李白、李商隱并稱“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

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于謙(1398—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名臣,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

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曾在皇帝被瓦剌俘獲的情況下率軍民奮力抗擊,

轉危為安,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復位后不久被誣陷而死。

2.過渡:我們已經明確了這兩首詩的描寫對象,又知道了詩人的背景,那么,“馬”和

“石灰”又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看看古詩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

開篇以圖片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對這兩種事物的認識,并通

過交流匯報搜集的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詩人,為領悟古詩主旨作好鋪墊,激起學生的閱讀

期待。

板塊二初讀古詩,掃清障礙

活動1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檢查學生讀古詩的情況。

3.相互糾正字音,針對學生的共性錯誤,反復領讀。

絡:與“洛”區(qū)別識記。

錘:形聲字。注意右部橫的長短變化。

鑿:拆分識記。下部里面不是“羊”。

焚:結合字理圖識記。

活動2標出停頓,讀出韻律

1.讀古詩,組內交流如何讀出韻律。

2.教師點撥:五言詩一般按“二三”節(jié)奏停頓;七言詩一般按“二二三”節(jié)奏停頓。但

不全都是這樣,也有其他讀法。

3.多種形式朗讀:范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設計意圖

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掃除學習障礙。加強朗讀訓練,標出停頓,有節(jié)奏地讀古詩,把

古詩讀通,為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板塊三合作學習,釋義悟情

活動1借助注釋,學習《馬詩》

1.朗讀古詩,與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2.合作學習,結合注釋理解詞語及古詩的意思。

3.學生交流匯報學習收獲。

(D引導學生交流前兩句詩。

①詩的前兩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還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③作者為什么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表現馬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大漠”“燕是古時候的邊塞之地,那里曾有過無數的戰(zhàn)爭,也曾有無數戰(zhàn)士的鮮血在

那里流淌。這兩句給人一種清冷而且悲涼的感受。讀這兩句語速可以放緩,“沙如雪”“月

似鉤”適當拉長聲音,讀出大漠月夜的荒涼、冷寂之感。)

④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詩。

(2)過渡:如果有一匹矯健的駿馬能在這樣秋高氣爽的疆場上縱橫騰躍,那會是多么威武

豪邁!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后兩句詩。

①這是一匹怎樣的馬?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②這匹馬真的受到重用了嗎?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

情?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情境,體會詩人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1)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的人生志向,達到熟讀成誦。

(2)點撥:讀后兩句詩時,語速可相對加快一些,“何當金絡腦”語調可適當上揚,“快

走”要短促有力,讀出節(jié)奏感,表現出詩人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急切與向往之情。

活動2借助注釋,學習《石灰吟》

1.朗讀古詩,疏通詩意。

(1)結合古詩及注釋,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煉制過程,畫出詩中的關鍵詞語。

(2)引導學生交流:

①鍛燒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是從哪句詩中知道的?從“千錘萬鑿”這個詞,你能想

象石灰在運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嗎?

②“烈火焚燒”,看著這足以灼熱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著怎樣的煎熬嗎?

③石灰表現得怎樣?面對烈火焚燒,你知道石灰的內心想法嗎?它會怎么說?

④“粉骨碎身”是什么意思?石灰經歷了什么?

⑤石灰為什么要經受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呢?

2.誦讀感悟,激發(fā)情感。

(1)你想用哪個詞來贊揚一下石灰?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2)你覺得詩人僅僅是在贊美石灰嗎?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及寫詩時的時代背景,小組討論,

看看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詩人以石灰自喻,抒發(fā)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意

志和情操。)

課件出示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

看師傅們燃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

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案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于謙寫下的這首

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古詩的經驗,結合注釋理解詞語及詩句,了解詩的大意;再結合對背

景的了解,抓住關鍵詞語,如后兩句詩重點體會“清白”,牽一詞而動全身,感受詩中所表

達的情感;要注重朗讀指導,讀出真情,讀出真感受。

板塊四觀察指導,練寫生字

活動1觀察要點,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課后寫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書寫有難度,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師利用課件演示“絡、錘、鑿、焚”的書寫過程,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幫助學生記

住字形,正確書寫筆順。

強調“錘”右部橫的長短變化,“鑿”的下部里面不是“羊”。

活動2練習書寫,展示反饋

1.學生獨立觀察課后寫字表,每個字練習寫兩遍。

2.展示反饋,集體評議后修改自己的書寫。

設計意圖

結合學生的書寫能力,抓住難點進行指導,提高書寫指導的針對性、實效性。

板塊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2.布置作業(yè):將古詩有感情地讀給家人聽。

設計意圖

鼓勵學生將古詩讀出韻律,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營造積極濃郁的閱讀氛圍。

板書設計

y大漠沙如雪

蒼茫遼遠

?燕山月似鉤

借景抒情

馬詩

借4自喻

杯儼當金絡腦

懷才不遇

快走踏'清秋

千錘萬鑿

托物烈火焚燒

粉骨碎身頑強不屈視死如歸

石灰吟不畏艱難堅貞不屈

育志要留清白在人間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默寫《竹石》。

2.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3.進行綜合比較,理解三首詩在表達方法上的共同特點。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引入,了解作者

活動1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指名背誦古詩《馬詩》《石灰吟》。

2.導入:詩人賦予了馬和石灰特有的品格。清代詩人鄭燮對竹子情有獨鐘,他畫了一幅

《竹石圖》,并且還在畫上寫了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看看鄭燮筆下的竹子又有怎

樣的品格。(出示《竹石圖》)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活動2解讀詩題,了解作者

1.交流:你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2.借助資料,了解作者。

(1)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了解鄭燮的喜好及他的字畫特點。

(2)教師補充。

課件出示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詩風質

樸,在畫壇上也是獨樹一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設計意圖

以舊知引入,背誦古詩時,采用不同方式組織學生積極背誦,鞏固所學。順勢引出新課

學習的主旨,再以探究竹子的品格為切入點,直入學習重點,明確學習目標。此外,盡可能

地將學生置身于廣闊的時代背景中,讓學生了解:知人論世,是我們了解古人、解讀古詩的

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了解詩人和寫作背景,可以更準確、深入地把握古詩的主題和情感。

板塊二感知體驗,讀詩悟情

活動1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強調“堅勁”的讀音是jidnjingo

2.標出停頓,讀通讀順。

3.學生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活動2合作學習,誦讀悟情

1.出示討論題:

(1)看畫面,竹子怎樣才能不被吹倒?“咬”字極為有力,你體會到了什么?

(2)竹子長在哪里?“破巖”是什么意思?

(3)竹子不屈服于哪些磨難?還會經歷哪些磨難?結果怎么樣?

2.集體交流。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抓住關鍵詞句,悟詩情,結合具體問題來感悟。

設計意圖

詩最重要的是意境,只有讀通、讀順,才會理解詩意,所以要指導學生讀熟古詩。調動

多種感官,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心情,調動學生頭腦中優(yōu)美詩文的儲備,強化語言的積

累。

板塊三綜合比較,總結寫法

活動1感悟詩人志向

1.導學:綜合來看,這三首詩都是寫物的。詩人分別描寫了所寫事物的什么特點?僅僅

是贊美它們嗎?詩人分別借物抒發(fā)了什么情感,贊美了什么精神?

2.交流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課件出示《馬詩》流露出詩人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渴望,和不被賞識的感慨之情。

《石灰吟》中,詩人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的

情操。

《竹石》托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品質。

活動2明確表達方法

1.交流:這三首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三首詩有一個共同點,即看起來描寫的是物,實際上是在贊頌人的一種精神,抒發(fā)的

是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

2.有感情地再讀讀這三首古詩。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歸納、總結,發(fā)現這三首詩的表達特點,初步了解詩人借事物表達

人生志向的表達方式。

板塊四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為喜歡的古詩配一幅圖。

2.搜集其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詩文讀一讀。

設計意圖

推薦具體詩文內容,使學生通過拓展閱讀,加深對借物喻人這種表達方式的理解。

板書設計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托物

立根原在破巖中

二)一)竹:堅貞不屈傲然獨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