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第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第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第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第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福州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試卷

一、課內(nèi)知識(10小題,共20分)

課內(nèi)文言文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字音和詞語字形全部正確的是(

A.喟然kuì央浼miǎn謬種miù饑瑾牲醴

B.忖度Cǔn便pián嬖褊小piān蹙縮掇然

C.肯綮qìng炮烙pào掭之tiàn孝弟歆享

D.砉xū然朱拓tà蠹蟲dù覘視目眥

2.下列加點實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異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以羊易牛(交換)刑人如恐不勝(盡)唯君圖之(考慮)

B.素善留侯張良(一向)居則曰(平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旦日饗士卒(犒勞)

C.又欲肆其西封(擴張)則牛羊何擇(區(qū)別)范增數(shù)目項王(屢次)族庖月更刀(一群)

D.放辟邪侈(奢侈)新發(fā)于硎(磨刀石)奚暇治禮義哉(講求)道芷陽間行(取道)

3.下列各項中全部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鼓瑟希

共其乏困

為長者折枝

B.度我至軍中技蓋至此乎

毋內(nèi)諸侯

C.莫春者

刑于寡妻

不如因善遇之

D.砉然向然

失其所與

皆欲出于王之涂

4.下列各項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①竊為大王不取也②怵然為戒

B.之:①是寡人之過也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C.以:①以吾一日長乎爾②以其無禮于晉

D.而:①有牽牛而過堂下者②勞苦而功高如此

5.下列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

①晉軍函陵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③刑于寡妻④寡固不可以敵眾

⑤朝秦楚⑥良庖歲更刀⑦風乎舞雩⑧以亂易整,不武

⑨頭發(fā)上指⑩端章甫

拔劍撞而破之吾得兄事之

此其志不在小是罔民也

謹庠序之教

A.①⑦⑤⑧/②③/④⑥⑩/⑨

B.①③⑦⑧⑩/②⑤/④/⑥⑨/

C.①③⑦⑩/②⑤⑧/④⑨/⑥/

D.①②③⑦⑧/⑤⑩/④/⑥⑨/

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不全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①約為婚姻

②行李之往來

B.①視為止,行為遲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①雖然,每至于族②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

D.①必使仰足以事父母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7.以下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莫之能御也②是乃仁術也③百姓之不見保

④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③因之以饑饉⑦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⑧我持白璧一雙

⑨攝乎大國之間⑩臣之所好者道也

A.①③④/②⑦⑩/⑥⑧⑨/⑤B.①④/②⑩/③⑤/⑥⑨/⑦/⑧

C.①③⑦/②④⑩/⑥⑨/⑤/⑧D.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吾與點也

②則與一生彘肩

B.①方六七十

②且知方也

C.①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②吾得兄事之

D.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因擊沛公于坐

9.下列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一起朝見天子。同,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

B.“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俺?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C.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自高自大。

10.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他繼承孔子的學說,提出“仁政"、“王道”,反對“霸道”,的主張。

B.《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作品,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C.《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著作。因為《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被后人稱作“春秋三傳"。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作者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翻譯(2小題,共4分)

1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12.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庖丁解牛》)

理解性默寫(10分)

1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老師的追問,曾皙推脫不愿表達,孔子為了打消曾皙的顧慮回應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將自己的社會理想描述成一幅與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

”,吟詠而歸的春游圖景。

(3)司馬光引用老子的“我無事而民自富”來批評新法“生事"擾民,王安石則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用“_____________,

”給予有力回擊。

(4)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

"兩句用形象的比喻強調百姓對國家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儒家“民為貴”的思想。

(5)《念奴嬌·過洞庭》中,詞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嶺表一年因被讒而免職的經(jīng)歷,感慨系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嬌·過洞庭》中,描寫作者衣衫單薄、安然泛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7)《桂枝香》中用幾個意象由遠而近,描繪了一幅“秋日殘陽圖”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游園[皂羅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園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瀾,蘊含著無限的感嘆和惋惜。

(9)《游園[皂羅袍]》中“_____________,

"兩句,化用謝靈運的“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句意,寫出杜麗娘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從胸中涌出無限哀怨。

(10)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極富詩情畫意,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吟詩作賦。如唐詩宋詞中的“_____________,

"兩句。

識記與運用(6分)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近十年來,我這個普通焊工,不敢說目無全牛,但凡電焊上的活兒,沒有能難住我的。

②不多讀書,不愛寫作,要想成為作家,無異于緣木求魚。

③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網(wǎng)游成癮之路,也與其成長環(huán)境休戚相關。

④方大總公司人事部通知有關部門,為整頓勞動紀律,對那些久假不歸的職工要認真查明情況,對無故曠工者要嚴肅處理。

⑥這篇關于《美的歷程》的評論文章觀點比較一般,但在結構安排上差強人意。

⑥經(jīng)過他的努力,一些湮沒在歷史廢墟和神話傳說中的故事被重新確認,因此某些關于先民流徙原因的不經(jīng)之談也隨之不攻自破。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5.《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你讀得認真嗎?回憶一下,下面所列《紅樓夢》中的信息,對應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林黛玉瀟湘妃子《葬花吟》脖子上有金鎖共讀《西廂記》

B.薛寶釵薛蟠之妹豐年好大雪金玉良緣魁奪菊花詩

C.王熙鳳賈璉之妻弄權鐵檻寺凡鳥偏從末世來協(xié)理寧國府

D.晴雯寶玉的丫鬟病補雀金裘拒絕給賈赦做妾撕扇子

16.填空?!坝駧Я种袙?,金簪雪里埋”分別指______和______。(2分)

二、論述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

材料一:

自從以“疑古辨?zhèn)?為特征的古史辨運動興起后,中國古史學界圍繞著黃帝事跡是“神話的歷史化”還是“歷史的神話化"這一問題爆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學術爭論。

所謂“神話的歷史化”,就是認為黃帝本為天神,而后有一個被歷史化的過程。持此觀點的古史辨派學者使用的關鍵詞是“神話"和“歷史”,并兼及“傳說"。

按照古史辨派學者的觀點,傳說是以口傳為特征的一種故事,它的內(nèi)容包括神話和歷史。神話是否可以為古史研究采用,取決于其是否包含史實。從邏輯學角度來說,在文字記錄沒有產(chǎn)生以前(口傳時代),傳說是神話和歷史的屬概念(上位概念)。同時,古史辨派學者認為有些神話中有歷史真實。隨著文字記錄的出現(xiàn)(文本時代),傳說中的部分神話、歷史內(nèi)容開始轉化為文本。這一時期,由于新的歷史記錄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產(chǎn)生,文字使用者還有可能直接創(chuàng)造新的神話。這時候,傳說和歷史、神話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所謂“歷史的神話化”,就是認為黃帝傳說有歷史的根基,其后進入神話,這是歷史與神話互滲的結果。從持此觀點的學者一方來看,批評古史辨派陣營使用的關鍵詞則是“傳說"和“歷史”,而兼及“神話”,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與古史辨派相比,“歷史”的用法無別,“神話"的用法略有區(qū)別,“傳說”的用法則差別極大。就內(nèi)涵而言,神話不含史實成分,傳說則往往含有史實成分。這一陣營,更多的站在西方“傳說"的傳統(tǒng)上。從概念關系來看,西方文獻的傳說與神話、歷史是并列關系,徐氏基于這種關系把這三個概念引申為了“進化論式”的歷史分期概念(如右圖),試圖以此證明古史辨派的觀點缺乏科學性。

“傳說"這一概念,折射著東西文化的碰撞。從語源來看,徐旭生使用的“傳說”對應著英語的legend,在西方文獻中,legend多用于講述英雄的不凡才能,它的含義與今天我們說的“傳奇"民間傳說”“民間故事"相近。然而,漢語文獻固有的“傳說”一詞若要譯作英文,其譯稱則因語境差異而截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用漢語“傳說"來翻譯legend時,也勢必會陷入內(nèi)涵難以“等價”轉換的困境,這種窘?jīng)r即翻譯界所稱的“不可通約性"。當徐氏成為史學界批評古史辨派疑古傾向的旗幟性人物時,學者們?nèi)绻荒苷驹谥形魑幕鲎驳母叨戎赋鲂焓现髦械膯栴},便難免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要同時解決“黃帝是人是神”的問題和神話學在歷史學、考古學研究中的地位問題,關鍵就在于重新確定神話、傳說和歷史三個概念的內(nèi)涵及其關系。簡單地說,我們可以基本采用古史辨派學者處理神話、傳說、歷史這三個概念關系的方法,同時吸納徐旭生對傳說概念的處理,以上兩個問題便有望初步得到解決??傊?,近代史上的這場“黃帝人神之爭”,無論中國知識分子的觀點存在多少瑕疵,我們都應該向這些在黑夜中摸索的前輩致以敬意。

(摘編自郭放《黑夜中的探索:近代學術史上的“黃帝人神之爭”與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二: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批青銅神像、神樹以及黃金制品等,考古人員測定出六個祭祀坑的碳十四考古學年代數(shù)據(jù)均集中于距今3200—3000年間。這些考古新發(fā)現(xiàn)帶給世人強烈的沖擊。然而,如何看待三星堆考古與古史傳承體系?三星堆在既往的歷史文獻中有無線索可尋?這首先涉及一個爭議多年而至今仍存歧義的基本立場,即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古史傳說及其價值。

長期以來,對于古史辨派提出的疑古主張,學術界有過很多討論。有學者認為,疑古思想在當時的背景下,對于沖破以儒家經(jīng)典為“正統(tǒng)"的封建思想的羅網(wǎng)、提倡科學與民主、重建古史均起到了推動作用。自顧頡剛發(fā)起古史大討論后,再也沒有人糊里糊涂地將“盤古氏,開天地”的傳說作為真實的歷史。但“古史辨派"早期代表人物胡適1921年提出“在東周以前的歷史,是沒有一字可以信的”。對此,李學勤先生早已提出過批評,認為其“懷疑過度”,如此一來,“過去說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一下子縮短了一半,以上部分統(tǒng)統(tǒng)成了空白”。

以今天考古學和古文獻研究所取得的成績,似乎可以達成一個基本的共識:我們在重建古史過程中,應在對考古學文化譜系進行科學梳理的基礎上,注重對古代口頭或書本文獻進行去偽存真、深入辨析的科學分析,尋求可能存在的原初“歷史信息"和“歷史線索”。因為無論是考古實物,還是古史傳說,前者雖然真實、客觀,但卻只是歷史零散的局部、片段甚至點滴;后者雖然貌似全面、周到,卻是真?zhèn)坞s陳的。

事實上,自1928年安陽殷墟考古發(fā)掘以來,出土的甲骨文和《史記·殷本紀》所記商代帝王世系的高度契合,便已經(jīng)以確切的證據(jù)印證了殷墟為商代晚期都邑,證明《史記》等文獻記載的晚商史可為信史,也顯示出古史傳說的史料價值。和中原王朝的古史傳說相比較,三星堆考古文化的主體為夏商周時期的遺存,在古史傳承體系中也曾留下不少有關“古蜀"的傳說和記載,有些古史傳說還包含大量未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整束”之前不那么“雅馴"的樸素內(nèi)涵,恰可與三星堆獨特的考古學文化面貌相互對應、進行比較。因此,我們贊同當年徐旭生先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當中所主張的觀點:“很古時代的傳說總有它歷史方面的質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虛造的?!蓖ㄟ^探索古史傳說中的這些“質素"與“核心”,從傳說中去尋找“史實"的線索,或許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重新認識三星堆,從而也重新估量中國古史傳承體系的價值和意義。

(摘編自霍巍《三星堆考古與中國古史傳承體系》)

1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持“神話的歷史化”觀點者認為,黃帝本來存在于神話傳說中,但在他的故事中可能包含了史實。

B.持“歷史的神話化"觀點者認為,黃帝的傳說可作為歷史研究的內(nèi)容,但要剔除后來神化的部分。

C.兩則材料都談到了徐旭生及其作品《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并涉及了其觀點,但各自具體用意不同。

D.材料二通過探究古史辨派及其批評者爭論的問題,解決了三星堆在歷史文獻中無線索可尋的問題。

18.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史學界圍繞著“黃帝人神之爭”爆發(fā)的學術爭論曠日持久,其焦點之一是神話能否被歷史研究采用。

B.翻譯具有“不可通約性”,若將漢語“傳說”一詞譯作英文legend,會陷入內(nèi)涵難以“等價"轉換的困境。

C.中國古史傳承體系有關于“古蜀”內(nèi)容的記載,包含未經(jīng)儒家整理的史實信息,從而為三星堆出土實物提供了對應記載分析。

D.安陽殷墟考古發(fā)現(xiàn)和《史記》相關記載高度契合,有力地推翻了胡適“東周以上無信史"的說法。

19.下列選項能夠支撐材料一中“神話含有史實成分”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三星堆考古中,出土了大量迄今為止在中原青銅文化體系中所不見的器物群,對于古蜀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B.良渚遺址中,王城廢棄,神話流傳下來,發(fā)掘的玉器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龍鳳崇拜的神話物象,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

C.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展示了歷史文獻與考古發(fā)掘成果,這雙重證據(jù)使傳說中的夏朝走向歷史真實。

D.《大戴禮記·帝系》:“黃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chǎn)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謂之昌濮氏,產(chǎn)顓頊。"

20.根據(jù)材料一中古史辨派的觀點,下列對“文本時代”傳說、神話、歷史之間的關系標示正確的一項是(3分)(

A.B.C.D.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題。

二戰(zhàn)時期的愛情

侯發(fā)山

那是1938年的初夏,法國青年施羅克利用假期到德國旅行。他喜歡異國他鄉(xiāng)的木屋、牧場、葡萄園,還有古堡、鐘樓和宮殿,踏著格林兄弟的足跡,仿佛置身于童話般的景致中。他在旅途中認識了德國姑娘娜娜,娜娜溫柔善良,熱情大方。兩個人一見鐘情,很快就墜入了愛河,愛得一塌糊涂戀得如膠似漆。

他們泛舟萊茵河上,一邊觀賞著矗立在岸邊的羅累萊山巖,一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施羅克說等他學業(yè)結束,就來接娜娜去巴黎,讓她見識埃菲爾鐵塔的雄姿,領略香榭麗舍大道的風情,感受巴黎圣母院的神秘……娜娜幸福地依偎在施羅克的懷里,臉上洋溢著新娘般的燦爛。她接過施羅克的話題,忘情地說,我們晚上在塞納河上劃著小船,聽著肖邦的小夜曲,該是多么浪漫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炮火把他們的夢粉碎了。施羅克不得不與心愛的娜娜姑娘吻別,匆匆返回了法國。從此,兩個人天各一方,失卻了音訊。

巴黎淪陷后,施羅克作為一名熱血青年自愿加入了同盟軍,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的駕駛員。他把對娜娜的思念轉化為對法西斯的仇恨。在戰(zhàn)斗中,他表現(xiàn)出色,每次都能完偵查或轟炸任務。每到夜晚,聽到前沿陣地上炮彈的呼嘯,看到爆炸的火焰照亮天空,他的心就緊緊的,擔心娜娜是否被卷入了戰(zhàn)爭,她的正常生活秩序是否被打亂,甚至想到她是否加入了法西斯侵略者的隊伍……他不敢想象,但又不能不去想。如果娜娜被強征入伍去當慰安婦或是護士,她肯定會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的;假如她不助紂為虐,希特勒的追隨者會放過她嗎?施羅克在祈禱著反法西斯盟軍收復失地打敗德國的同時,又害怕娜娜受到無辜的傷害成為戰(zhàn)爭的犧牲品。

美法盟軍發(fā)起的“龍騎兵"戰(zhàn)役出動了近5000架飛機,其中就有施羅克駕駛的一架。伴隨著飛機的行動,數(shù)百門盟軍的大炮昂首齊吼,像打閃一樣開始了急襲,天在搖,地在顫,天地似乎要裂開了。施羅克很是激動和興奮,他完全沉浸在復仇的快感里,飛機一陣俯沖,炸彈成串地朝下面投擲,到處是一片煙和火的海洋。

施羅克駕駛的飛機在低空盤旋著,逡巡著攻擊的目標。德軍的高射炮似乎發(fā)現(xiàn)了他駕駛的這架飛機,“嗖嗖嗖”地發(fā)射著炮彈。施羅克鎮(zhèn)定、沉著,憑著他嫻熟的駕駛技術,躲避著炮彈的襲擊。猛然,一枚炮彈從側面飛來,準確無誤地打到了他的飛機上。感覺到飛機劇烈地一抖,他就絕望地兩眼一閉,似乎要感覺飛機爆炸的那一瞬間。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飛機只是劇烈地搖擺了幾下,并沒有意外發(fā)生。他大喜過望,心說既然這條命是揀回來的,還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他駕駛著飛機又沖進了敵占區(qū)。驀地,他發(fā)現(xiàn)了德軍的一個重要軍事目標——那是德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后控制的一座大型兵工廠!飛機俯沖下去,他瞄準目標,隨著拋下的炸彈,一聲尖利的直刺天空的聲音過后,引發(fā)了兵工廠內(nèi)的彈藥庫里的炮彈,接二連三的爆炸憾天動地,地面成了紅色火海。施羅克下意識地看了一下儀表盤,發(fā)現(xiàn)飛機油箱的指針在非正常地閃動,他急忙駕機掉頭返回了基地。

施羅克駕駛的飛機傷痕累累,慘不忍睹。令戰(zhàn)友們驚訝的是,一枚德軍的炮彈竟然鉆進了飛機的油箱里,就是施羅克看到從側面打去的那枚炮彈,居然沒有爆炸!機械技師小心翼翼地從油箱里取出炮彈,拆開彈體,發(fā)現(xiàn)彈殼里根本沒有炸藥!里面有一張用德語寫的小紙條:

我痛恨戰(zhàn)爭,但我能做的僅此而已!

在場的人都啞巴似地沉默不語,臉上充滿了對這位反法西斯者的無限敬意。施羅克隨意地翻轉了一下紙條,突然發(fā)現(xiàn)在紙條的背面也有一行字:

親愛的施羅克,你在哪里?

想你的娜娜

施羅克的大腦瞬間成了被刪除過的存儲器,一片空白。當他大腦里的內(nèi)容恢復后,他的臉扭曲著笑了笑,喃喃自語地重復著幾個不連貫的詞:炮彈,娜娜,兵工廠,轟炸……

后來,盟軍在戰(zhàn)場上又發(fā)現(xiàn)了十幾枚同樣沒有炸藥、有著一樣內(nèi)容的紙條的炮彈。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施羅克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一直到死都還是瘋瘋傻傻的。當然施羅克也不可能知道,在他轟炸那個兵工廠之前,娜娜的反法西斯行為就給察覺而罹難。

2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二戰(zhàn)時期的愛情"為題目,戰(zhàn)爭的殘酷血腥和愛情的浪漫溫馨形成巨大反差,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興趣。

B.德國童話般的景致,法國巴黎迷人的風情,一實一虛,既營造了和平美好的氛圍,又為下面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蓄勢。

C.施羅克深愛著娜娜,但因為愛國離開了娜娜,當他把思念“轉化為對法西斯的仇恨”時,他就不再是戰(zhàn)爭受害者而是參與者。

D.巧合事件只有反映出必然規(guī)律才不至藝術上失真,戰(zhàn)場又發(fā)現(xiàn)十幾枚同樣炮彈,使施羅克飛機中彈不毀顯得更合理。

22.如何理解“我痛恨戰(zhàn)爭,但我能做的僅此而已!"(3分)

23.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四、課外古詩鑒賞(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題目。

晚菊

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今來不復飲,每見恒咨嗟。

佇立摘滿手,行行把歸家。此時無與語,棄置奈悲何。

問菊

林黛玉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唯歸蛩病可相思?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24.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晚菊》前四句今昔對照,展示了詩人看見菊花時的不同心境,暗含著他命運的變化。

B.《晚菊》中,詩人駐足觀賞菊花,甚至摘下一捧帶回家去,可見詩人對菊花的喜愛。

C.《問菊》中,詩人想要詢問秋訊卻無人回答,無奈喃喃自語,用手輕叩東邊的籬笆。

D.《晚菊》中說“無與語”,《問菊》中說可與菊“話片時”,貌似相反,實則情感相似。

25.這兩首詩中,菊花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請簡要分析不同之處。(6分)

五、課外文言文閱讀(17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許男新臣①卒。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②。齊人執(zhí)陳轅濤涂③。葬許穆公。

(節(jié)選自《春秋》)

材料二: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n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睅熯M,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殺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毅同好,如何?"對曰:“君患微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饼R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涂謂鄭申侯曰:“師出于陳、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于東方觀兵于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申侯曰:“善?!睗恳愿?,齊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于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于陳、鄭之間,共其資糧扉屨,其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執(zhí)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涂。許穆公卒于師,葬之以侯,禮也。凡諸侯薨于朝會,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袞斂。

(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四年》)

【注】①許男新臣,即后文的“許穆公”,名新臣,男爵;卒,指卒于伐楚諸侯軍中。

②盟于召陵,為禮待楚使屈完,伐楚諸侯軍退避至召陵。召陵,楚地。

③轅濤涂,陳國大夫。

26.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若出A于東B方C觀兵D于東夷E循F海G而歸H其可也

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會集,與《過秦論》中“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的“會”意思相同。

B.次,停留、駐扎,與《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的“次”意思相同。

C.虞,料想,與“不虞之譽"中的“虞”意思相同,與“爾虞我詐"中的“虞”意思不同。

D.病,困乏,與《論語》中“不病人之不己知"的“病”意義和用法不相同。

28.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與藝術風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討伐楚國,楚派屈完前來交涉,管仲先講齊有征伐四方、輔佐周室的特權,又指出了楚國不向王室進貢的罪名。

B.面對齊侯的強勢威脅,屈完既講究諸侯國間外交上的必要禮節(jié),又不卑不亢地堅定回應,最后與諸侯聯(lián)軍結成盟約。

C.鄭申侯表面答應了陳國轅濤涂的建議,但在見齊侯時卻又提出相反意見,齊侯把虎牢賞賜給他,并拘捕了轅濤涂。

D.材料一節(jié)選自《春秋》,具有微言大義的風格特點。材料二是為材料一作的注,敘事上要比材料一更加完備詳盡。

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2)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六、作文(60分。寫作分55分,卷面分5分。)

3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我還是曾經(jīng)的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在CCTV網(wǎng)絡春晚上,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挽起袖子,唱起網(wǎng)絡流行神曲《少年》讓無數(shù)觀眾直呼“超燃”。

材料二:“國潮"成為近年來受國人喜愛的潮流風格。短視頻平臺上,年輕人常穿著漢服或馬面裙進行展示;實用且融入傳統(tǒng)審美元素的故宮文創(chuàng)雪糕、膠帶、口紅銷量走高;運用民族樂器,歌詞古典雅致,曲調唯美又兼有現(xiàn)代編曲風格的《赤伶》《一笑江湖》《沈園外》等古風音樂成為人們歌單中的熱曲。

站在流行文化最前沿的同學們,如何看待“流行文化”的發(fā)展,請結合材料與你的體驗,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理解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福州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一、課內(nèi)知識

1.D解析:A央浼měi饑饉;B褊小biǎn惙然;C炮烙páo孝悌。

2.B解析::A易,替換;C族,眾,一般;D侈,過度。

3.A解析:A(“希"同“稀”,稀疏;“共”,同“供”,供給;“枝”,同“肢”,肢體);B“蓋"同“盍”,何,怎么;“內(nèi)"同“納”,接納;C:“莫"同“暮”,暮春,農(nóng)歷三月;“刑"同“型”,典范、榜樣;D.“向"同“響”,響聲;“涂"同“途”,道路。

4.C解析:C以:因為。A為①認為②因為;B之①助詞,的②代詞,他;D而①表修飾②表并列。

5.B解析:①③⑦⑧⑩名作動/②⑤使動/④形作名/⑥③名作狀/⑩形作動

①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駐扎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③刑于寡妻(名作動)做榜樣④寡固不可以敵眾(形作名)人少的國家⑤朝秦楚(使動)使……來朝見⑥良庖歲更刀(名作狀)每年⑦風乎舞雩(名作動)吹風⑧以亂易整,不武(名作動)符合武德⑨頭發(fā)上指(名作狀)向上⑩端章甫(名作動)穿禮服拔劍撞而破之(使動)使……破碎吾得兄事之(名作狀)像對待兄長一樣此其志不在小(形作名)小的方面是罔民也(名作動)張開羅網(wǎng)捕捉,用網(wǎng)捕,引申為陷害謹庠序之教(形作動)重視

6.D解析:A.①古:兒女親家/今:多指結婚的事或因結婚產(chǎn)生的夫妻關系

②古:外交使者/今: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

B.①古:兩個詞,動作,因此/今: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外表活動

②古:進而推及/今:連詞,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

C.①古:兩個詞,雖然,這樣/今: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②古:兩個詞,妻子,兒女/今: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D:①事物的程度已經(jīng)達到某種要求或水平

②古:意外的變故/今:副詞,十分,極

7.B解析:①賓語前置②判斷句③被動句④賓語前置⑤被動句⑥狀語后置⑦主謂倒裝⑧定語后置⑨狀語后置⑩判斷句

8.D解析:A.①贊同②給;B.①計量面積用語②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C.①能夠②應該;D.①②趁機。

9.A解析: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10.D解析:《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作者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1.做大事不必理會細枝末節(jié),行大禮不用回避小的責備。

12.我所愛好的是自然的規(guī)律,(已經(jīng))超過技術了。

13.(1)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2)浴乎沂風乎舞雩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4)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5)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6)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

(7)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8)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9)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10)示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ㄓ耔b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氣蒸云夢洋,波撼岳陽城;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14.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目無全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句中用于表達“我”焊接技術高超,正確。

②緣木求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語境是說不讀書寫作便不能成為作家,方法無法達到目的,正確。

③休戚相關: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此處只強調有關,沒有禍福利害的意思,應用“息息相關"。錯誤。

④久假不歸:假,借。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不能用來形容長時間請假不工作,錯誤。

⑤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語境表達的是觀點一般但結構安排還行,正確。

⑥“不經(jīng)之談”,荒誕無稽、沒有根據(jù)的話。句中是說關于先民流徙原因的沒有根據(jù)的話,正確。

①②⑤⑥使用正確。故選A。

15.C【說明】“凡鳥偏從末世來"是曹雪芹給王熙鳳的判詞。

16.林黛玉、薛寶釵。

二、論述類文本閱讀(12分)(2024年濰坊一模)

17.D解析:“解決了三星堆在歷史文獻中無線索可尋的問題”錯誤,原文說“或許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重新認識三星堆"。

18.C解析:“為三星堆出土實物提供了對應記載分析”錯,材料二中提到記載的內(nèi)容恰可與三星堆考古文化面貌相互對應、進行比較。

19.B解析:A項是考古對歷史研究的作用,C項是傳說中有史實成分,D項是書籍記載的傳說內(nèi)容。

20.A解析:B項錯誤,C項為西方概念關系,D項為口傳時代概念關系。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21.C解析:項“但因為愛國離開了娜娜"無中生有,“他就不再是戰(zhàn)爭受害者而是參與者”也錯,應該是“他既是戰(zhàn)爭受害者又是參與者"。故選C。

22.參考答案:

①娜娜痛恨戰(zhàn)爭的殘酷,但她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參與到結束戰(zhàn)爭的斗爭中。(字面本義)

②表現(xiàn)了娜娜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期盼。(人物情感、主題)

③更表現(xiàn)了娜娜的善良、勇敢、大愛和犧牲精神。(人物形象)每點1分,言之成理即可)

23.參考答案:

(1)明線是法國青年施羅克的遇愛——參戰(zhàn)——發(fā)瘋的過程,暗線是德國姑娘娜娜遇愛——反戰(zhàn)——罹難的過程。(2分)(如果答明線是戰(zhàn)爭,暗線是愛情,可酌情給分)

(2)①明線可以反映戰(zhàn)爭的殘酷,暗線雖然著墨不多,但仍可展現(xiàn)娜娜高尚的品格,豐富小說的主題;(2分,分別闡述明暗線的作用,各1分)

②明暗線索交織,使小說情節(jié)更為集中緊湊,脈絡清晰,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兩條線索并行,豐富、拓展了作品內(nèi)容。(2分)

四、古詩鑒賞

24.C解析:“用手輕叩東邊的籬笆”錯,“叩"的意思是“詢問”,“東籬"代指“菊花”,“負手叩東籬"在此處的意思是“背著手詢問菊花”。

25.參考答案:

①《晚菊》觸景生情,菊花盛開、惹人憐愛的景象,觸發(fā)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感嘆和無人傾訴的孤獨;

②《問菊》托物言志,詩人以菊自比,表現(xiàn)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性情和孤獨寂寞的感傷。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意象作用的能力。

《晚菊》: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今來不復飲,每見恒咨嗟”,作者寫自己不同時期看見菊花時的不同心境,暗含著他命運的變化:少年時,看見菊花非常高興,而今卻總是感嘆不已?!按藭r無與語,棄置奈悲何”,菊花盛開、惹人憐愛,但作者卻說“無與語"奈悲何”,應是菊花觸發(fā)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感嘆和無人傾訴的孤獨。

《問菊》:

在這首詩中,菊花輕俗傲世,花開獨遲,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無塵的品格性情。

首聯(lián)所謂“訊秋情"即問訊菊花的情懷意向。下面一連幾個問句,或切合歷史上所形成的菊花之文化品位,或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其實都是把菊花當作詩人的一個同類,即將詩人自己的情懷賦予了菊花。所謂問菊,實是自擬。孤標傲世,當然是從陶淵明就給菊花涂染上的文化個性,問“偕誰隱”,答案已經(jīng)在問句之中,即與菊花相過從的只能是高人隱士。菊花在秋季開放,當然不同于“萬紫千紅總是春”,問“為底遲”,也就是贊美了菊花不趨時不從眾的品性。園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別的花所以不在秋季開放,菊花所以會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襯出菊花的遺世獨立。鴻雁在秋天向南飛走,蛩即蟋蟀也即將結束生命,這進一步皴染出菊花的孤高??傊@四個問句,實際上就是以問的形式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也就是對菊花的“移情"故問。

五、課外文言文閱讀

26.CEH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向東走,向東夷炫耀武力,沿著海道回國,這就很好了。

“出”作謂語,“于東方"作后置狀語,故應在C處斷開;同樣,“觀兵”作謂語,“于東夷"后置狀語,應在E處斷開;“循?!弊鳡钫Z,“而"是修飾連詞,“歸”作謂語,故應在H處斷開。

27.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A.正確。句意:齊桓公會集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等諸侯軍隊入侵蔡國。/各國諸侯十分害怕,(于是)集合結盟,來圖謀削弱秦國。

B.錯誤?!按巍?,停留、駐扎;/編入、編排。句意:駐扎在陘地。/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

C.正確。“虞”,料想;/料想;/欺騙。句意: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沒有意料到的贊揚或聲譽。/互相欺騙,互不信任。

D.正確。“病”,困乏;/擔憂、擔心。句意:軍隊取道陳國和鄭國之間,兩國供應必然發(fā)生困難。/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28.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內(nèi)容與藝術風格的能力。

A.“楚派屈完前來交涉”錯,原文“楚子使與師言曰”,是說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夏,楚子使屈完如師”,是說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諸侯軍駐地的??梢娺x項中涉及的使者不是屈完。

29.參考答案:

(1)你們不向王室進貢物品,王室祭祀時供應不足,王室沒有縮酒的辦法,我為此來征收祭品。

(2)君王如果憑借武力,楚國把方城作為城墻,把漢水作為護城河,您的軍隊雖多,也沒什么可用的辦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共”,供應;“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是”,此。

(2)“以力”,憑借武力;“以為城”,把方城作為城墻;“池”,護城河;“無所”,沒什么可用的辦法。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魯僖公四年春,周歷正月,齊桓公會集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等諸侯軍隊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駐扎在陘地。夏天,許穆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