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xué)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從洛陽第一次南遷,開啟了衣冠南渡〖備注〗的歷史序幕。中原漢民攜兒帶女,出大谷關(guān)、過長江、越武夷,一直向南、向南、向南……金戈鐵馬,萬里遷徙,播遷四海,五洲立業(yè)。1.3億多客家人,在世界上創(chuàng)造出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古都洛陽,一座中原客家先民南遷圣地紀念碑,成為全球客家人尋根溯源的獨特地標,兩層方壇之上的十七步臺階,寓意客家先民從這里出發(fā)已走過的1700多年歷程。2024年10月24日,在“客家祖根地”洛陽,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盛大啟幕,向全球客家人敞開懷抱。從河洛到他鄉(xiāng),望眼過去已訖千年,客家人的足跡遍布五洲?!氨蓖性瓚压释?,客居他鄉(xiāng)不忘根?!笨图亦l(xiāng)親對洛陽一直念茲在茲,將這里視為朝思暮想的根親祖地,視為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的精神家園,視為客家精神薪火相傳的原鄉(xiāng)故土。他們選址筑樓,聚族而家,鄉(xiāng)音無改。千百年來,81個洛陽村、22座洛陽橋、16條洛陽河(江)、9座洛陽山……遍布天下,這些承載河洛遺風(fēng)的衣食物用、烙有洛陽印記的山川風(fēng)物,默默守望著客家人綿延不絕的鄉(xiāng)愁。天下客家,根在河洛。2007年,在“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fā)地”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上,西晉都城洛陽被確認為首次南遷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出發(fā)地?!翱统龃蠊?,根在河洛”已逐漸成為全球客家兒女的普遍共識。眾多留存的客家遺址遺跡,處處可見的客家文化,構(gòu)成了客家族群身份和情感認同的紐帶。(摘編自洛陽網(wǎng)《根在河洛,客親歸鄉(xiāng)!續(xù)寫跨越千年的歷史新章!》)〖備注〗衣冠南渡:古時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指世族士紳。原指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quán)南遷。后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材料二:“宅茲中國”,出自西周國寶級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洛陽)之事。而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來源。河洛地區(qū),是“中國”概念的最早發(fā)源地。黃河和洛河的交匯處鄭州鞏義,正是“河圖洛書”的發(fā)源地。上古五帝時期和后來的夏、商、周時期,中原黃河流域河洛地區(qū),是華夏先民(古漢族)的主要活動地帶。洛陽位于我國西北、華北之間,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可謂“山河勢勝帝王宅,寒暑氣和天地中”“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一直到五代,先后有13個王朝建都洛陽。其在歷史上,長期以來都是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家”??图胰说母钪灿诤勇逦幕陌l(fā)源地,深植于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坝缿押勇彘g,煌煌祖宗業(yè)”,是古時河洛郎對故土河洛的思念。今天,依然有很多漂泊在他鄉(xiāng)的河洛郎。他們像先人一樣,依然念茲在茲——根在河洛??图胰耍秋h落他鄉(xiāng)的“河洛郎”。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地區(qū),世代以客家話為母語,主要因戰(zhàn)爭動亂而被迫南遷的歷代古漢人的南方后裔??图胰藢τ谧约旱恼Z言,有著獨特的情感。祖訓(xùn)中就強調(diào):“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賣祖宗聲?!边@不僅是客家人對自己的文化有優(yōu)越感的表現(xiàn),更是客家人穿越千年,在精神上仍與故鄉(xiāng)、先祖聯(lián)系的文化密碼。客家話,與古代洛陽官話淵源很深。漢語自古以來有方言,同時也有共同語言。根據(jù)歷史記載,春秋時期孔夫子時代管共同語叫雅言(周朝官話)。雅言,又以洛陽雅言為標準??追蜃佑腥Ф嗤降軄碜援?dāng)時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學(xué)生都講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講課的時候怎么能夠讓來自各地的學(xué)生都聽得明白呢?因為當(dāng)時有共同語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講學(xué)的時候用雅言,這樣交際沒有什么障礙。周朝的漢語標準官話“雅言”,其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區(qū)。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陽,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chǔ),就是在洛陽一帶??梢哉f,古代的通用官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準音的。其實,古漢語保留的最多最久的是客家話??图以挘枪艥h語的活化石,為研究漢語的歷史演變提供了珍貴的、鮮活的語言樣本。主要分水源音和嘉應(yīng)音(梅州梅縣音)兩種。其中水源音老客語,它是梅州和贛南兩地的客家移民,在和惠河一帶的原住民雜居后,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而形成的。它是一種在保留客家話基本音的同時,又有別于梅州話、贛南話的語言。其發(fā)音干脆利落,富有陽剛之氣。聽之,有幾千年前中原金戈鐵馬的氣質(zhì)和周朝關(guān)中地區(qū)雅言官話之音,具有剛健強勁的內(nèi)質(zhì)。而“洛陽讀書音”,又稱“唐音”(即客家話嘉應(yīng)音),正是以古洛陽話為基礎(chǔ),是客家人千年傳承不變的語言。很多古代詩歌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用客家話來誦讀,就會變得很押韻。《詩經(jīng)》用普通話來讀簡直無法押韻,也無法分辨,但在客家音系里卻可以分辨得清清楚楚。(而朗誦《詩經(jīng)》押韻與否,也是檢驗“雅言”與否的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如《詩經(jīng)》里“雙”“庸”“從”三個字是押韻的。而在普通話,它們分屬不同的韻。但在客家話中,“雙”“庸”“從”同屬一韻。并且,《詩經(jīng)》用的韻不但有平、止、去、入之分,還有陰平、陽平、陰入、陽入,和客家聲調(diào)一樣。“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图以?,在周朝是主導(dǎo)的語言無疑。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講什么話?就是傳承了兩千年未被消滅的客家話。到漢魏《蘇武與李陵書》《飲馬長城窟行》《七步詩》《木蘭辭》等等,語言音系與客家音系很一致。這足以證明,客家話是古代漢族土著居民語言的延伸。歷經(jīng)歲月變遷,客家話依然頑強地守護著漢語的古老風(fēng)貌,讓后人得以透過它一窺漢語往昔的模樣。(摘自《客家話是中原官話,其延續(xù)的是:“中州音韻,河洛正音”》)1.下列對兩則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衣冠南渡”發(fā)生在西晉時期社會動蕩的背景下,中原漢人從北方南下,洛陽是首次南遷的出發(fā)地。B.洛陽客家先民南遷圣地紀念碑的十七步臺階,象征客家先民遠離中原故土已近1700年。客家人雖然散落世界各地,卻一直對中原故土念茲在茲。C.千百年來,客家人一直保持的“河洛遺風(fēng)”,不僅體現(xiàn)在衣食物用、山川風(fēng)物方面,還體現(xiàn)在他們千年不變的母語客家話上。D.如今之所以有眾多以“洛陽”命名的橋梁村鎮(zhèn)、山川風(fēng)物、風(fēng)景名勝,是因為1.3億多客家人始終不忘根親祖地,一直將洛陽視為精神原鄉(xiāng)。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客家民系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形成的,客家文化是客家族群身份和情感認同的紐帶,而客家話是文化認同中的重要內(nèi)容。B.“中國”一詞的最初含義是指河洛三帶的中原地區(qū)。河洛一帶居于西北、華北之間、天地之中,故名“中國”。C.中國自古以來有共同語言,而洛陽話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成為“雅言”,原因之一是洛陽長期成為各朝各代的都城。D.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其中以古洛陽話為基礎(chǔ)的“洛陽讀書音”,是客家人千年傳承不變的語言,其發(fā)音干脆利落,富有陽剛之氣。3.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傳承2000多年未曾改變的客家話指的是“洛陽讀書音”,而水源音老客語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用它來朗讀《詩經(jīng)》已經(jīng)完全不押韻了。B.《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用客家話讀起來音韻和諧,說明這些諸侯國大多位于河洛帶,或者在周朝雅言的覆蓋范圍內(nèi)。C.曹操的詩歌《短歌行》《觀滄?!贰遁锢镄小返茸髌酚每图以拋砝首x音韻不和諧、不押韻。D.“衣冠南渡”是中原士族的南遷,因此客家族群都是中原貴族的后裔。4.根據(jù)材料,請分析客家之所以被稱為“客家”,原因是什么?這體現(xiàn)子客家人什么樣的思想精神?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nèi)容側(cè)重點各是什么?【答案】1.B2.D3.B4.①原因:他們是原籍中原地區(qū),因戰(zhàn)爭動亂被迫南遷,長期客居他鄉(xiāng)。②思想精神:客家人對故土的深厚情感和強烈的歸屬感,始終不忘自己的根源,保持著對中原文化的傳承和認同。5.①材料一主要側(cè)重于客家先民南遷的歷史過程以及客家人對河洛地區(qū)(洛陽)的情感與文化認同。②材料二主要側(cè)重于客家人的根源與客家話的文化價值,尤其是客家話與古漢語的關(guān)系。【解析】【導(dǎo)語】材料一主要從客家人的遷徙歷史、祖根地洛陽的文化象征,以及客家人的精神家園三方面進行論述。材料二則從語言的角度展開,探討了河洛地區(qū)作為“中國”的發(fā)源地及其對客家話作為古代漢語延續(xù)的影響。兩則材料均圍繞洛陽在客家文化乃至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展開,但側(cè)重點一個在歷史、情感、認同,另一個在語言、文化傳承、歷史淵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象征客家先民遠離中原故土已近1700年”錯誤,根據(jù)材料一“寓意客家先民從這里出發(fā)已走過的1700多年歷程”可知,是1700多年。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是客家人千年傳承不變的語言,其發(fā)音干脆利落,富有陽剛之氣”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其中水源音老客語,它是梅州和贛南兩地的客家移民,在和惠河一帶的原住民雜居后,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而形成的。它是一種在保留客家話基本音的同時,又有別于梅州話、贛南話的語言。其發(fā)音干脆利落,富有陽剛之氣”可知,“其發(fā)音干脆利落,富有陽剛之氣”是描述水源音老客語的,而不是“洛陽讀書音”。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材料的推斷和分析的能力。A.“用它來朗讀《詩經(jīng)》已經(jīng)完全不押韻了”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很多古代詩歌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用客家話來誦讀,就會變得很押韻”可知,用客家話來誦讀《詩經(jīng)》,是很押韻的。B.根據(jù)材料二“《詩經(jīng)》用普通話來讀簡直無法押韻,也無法分辨,但在客家音系里卻可以分辨得清清楚楚”可知,《詩經(jīng)》在客家話中可以押韻,說明客家話保留了古代漢語的音韻特點。因此,推斷“《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用客家話讀起來音韻和諧,說明這些諸侯國大多位于河洛帶,或者在周朝雅言的覆蓋范圍內(nèi)”是正確的。C.“曹操的詩歌《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等作品用客家話來朗讀音韻不和諧、不押韻”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到漢魏《蘇武與李陵書》《飲馬長城窟行》《七步詩》《木蘭辭》等等,語言音系與客家音系很一致”可知,漢魏時期的詩歌用客家話朗讀音韻和諧,雖然并沒有提到曹操的詩歌《短歌行》《觀滄?!贰遁锢镄小返茸髌酚每图以捓首x的情況。但這些詩歌屬于漢魏詩歌范圍,因此,推斷“曹操的詩歌《短歌行》《觀滄?!贰遁锢镄小返茸髌酚每图以拋砝首x音韻不和諧、不押韻”是錯誤的。D.“因此客家族群都是中原貴族的后裔”錯誤,根據(jù)材料一“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從洛陽第一次南遷,開啟了衣冠南渡的歷史序幕”可知,客家先民是從洛陽南遷的中原漢民,但并沒有提到所有客家族群都是中原貴族的后裔。因此,推斷“因此客家族群都是中原貴族的后裔”是錯誤的。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材料分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①客家之所以被稱為“客家”的原因:根據(jù)材料一“客家先民從洛陽第一次南遷,開啟了衣冠南渡的歷史序幕。中原漢民攜兒帶女,出大谷關(guān)、過長江、越武夷,一直向南、向南、向南”,材料二“‘永懷河洛間,煌煌祖宗業(yè)’,是古時河洛郎對故土河洛的思念。今天,依然有很多漂泊在他鄉(xiāng)的河洛郎。他們像先人一樣,依然念茲在茲——根在河洛。客家人,是飄落他鄉(xiāng)的‘河洛郎’”“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地區(qū),世代以客家話為母語,主要因戰(zhàn)爭動亂而被迫南遷的歷代古漢人的南方后裔”可知,客家之所以被稱為“客家”,是因為他們是原籍中原地區(qū),因戰(zhàn)爭動亂被迫南遷,長期客居他鄉(xiāng)。②體現(xiàn)的思想精神:根據(jù)“客家鄉(xiāng)親對洛陽一直念茲在茲,將這里視為朝思暮想的根親祖地,視為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的精神家園,視為客家精神薪火相傳的原鄉(xiāng)故土”可知,這體現(xiàn)了客家人對故土的深厚情感和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始終不忘自己的根源,保持著對中原文化的傳承和認同,體現(xiàn)了客家人對故土的眷戀和對文化傳承的堅守?!?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從洛陽第一次南遷,開啟了衣冠南渡的歷史序幕。中原漢民攜兒帶女,出大谷關(guān)、過長江、越武夷,一直向南、向南、向南……”可知,這展示了客家先民從洛陽出發(fā),歷經(jīng)艱難險阻,向南遷徙的過程。根據(jù)材料一“古都洛陽,一座中原客家先民南遷圣地紀念碑,成為全球客家人尋根溯源的獨特地標”可知,洛陽在客家人中的重要地位。由“客家鄉(xiāng)親對洛陽一直念茲在茲,將這里視為朝思暮想的根親祖地,視為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的精神家園,視為客家精神薪火相傳的原鄉(xiāng)故土”可知,這表達了客家人對洛陽的深厚情感。而“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也點明了客家人對河洛地區(qū)的認同。再結(jié)合題目《根在河洛,客親歸鄉(xiāng)!續(xù)寫跨越千年的歷史新章!》,可得出材料一主要側(cè)重于客家先民南遷的歷史過程以及客家人對河洛地區(qū)(洛陽)的情感與文化認同。②根據(jù)材料二“客家人的根,深植于河洛文化的發(fā)源地,深植于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和“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地區(qū),世代以客家話為母語,主要因戰(zhàn)爭動亂而被迫南遷的歷代古漢人的南方后裔”可知,它強調(diào)客家人與河洛地區(qū)的深厚淵源,也明確了客家人的定義和起源。根據(jù)“客家話,與古代洛陽官話淵源很深”可知,客家話與古漢語的緊密聯(lián)系。根據(jù)“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為研究漢語的歷史演變提供了珍貴的、鮮活的語言樣本”可知,這突出了客家話在語言學(xué)上的重要價值。根據(jù)材料二“很多古代詩歌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用客家話來誦讀,就會變得很押韻?!对娊?jīng)》用普通話來讀簡直無法押韻,也無法分辨,但在客家音系里卻可以分辨得清清楚楚”可知,客家話在保留古漢語韻律方面的獨特性。“歷經(jīng)歲月變遷,客家話依然頑強地守護著漢語的古老風(fēng)貌,讓后人得以透過它一窺漢語往昔的模樣”,則強調(diào)客家話在傳承古漢語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再結(jié)合題目《客家話是中原官話,其延續(xù)的是:“中州音韻,河洛正音”》,可得出材料二主要側(cè)重于客家人的根源與客家話的文化價值,尤其是客家話與古漢語的關(guān)系。(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喜鵲窩季羨林我是鄉(xiāng)下人。小時候在鄉(xiāng)下住過幾年。鄉(xiāng)下,樹多,鳥多,樹上的鳥窩多。秋冬之際,樹上的葉子落光,抬頭就能看到高樹頂上的許多鳥窩,宛如一個個黑色蘑菇。但是,我同許多鄉(xiāng)下人一樣,對鳥并不特別感興趣,有時甚至還感到厭煩。麻雀整天喳喳亂叫,還偷吃莊稼。烏鴉穿一身黑色的晚禮服,名聲一向不好,鄉(xiāng)下人總把它同死亡聯(lián)系起來,“哇!哇!”兩聲,叫得人身上起雞皮疙瘩。只有喜鵲沾了“喜”字的光,至少不引起人們的反感。那時候,鄉(xiāng)下人餓著肚皮,又不是詩人,哪里會有什么閑情雅興來欣賞鳥的鳴聲呢?城里不是鳥的天堂。除了麻雀以外,別的鳥很少見到。常言道:物以稀為貴。于是城里的鳥就“貴”起來了,城里一些人對鳥也就有了感情。如果碰巧能看到高樹頂端上的鳥窩,那簡直是一件稀罕事兒。小孩子會在樹下面拍手歡跳。中國古代的詩人,雖然有的出生在鄉(xiāng)下,但是科舉,當(dāng)官一定是在城里。既然是詩人,感情定是十分細膩。這種細膩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也表現(xiàn)在對鳥,特別是對鳥鳴的喜愛上。這樣的詩句,用不著去查書,一回想就能夠想到一大堆?!傍B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等,用不著多舉。中國古代詩人對鳥和鳥鳴感情之深概可想見了。我這個由鄉(xiāng)下人變?yōu)槌抢锶说娜耍仓饾u愛起鳥來??上Э沼袗埒B之心,愛的對象卻難找到,在心靈深處難免感到惆悵。一直到四十多年前,我四十多歲了,才從沙灘——真像是一片沙漠——搬到風(fēng)光旖旎林木蓊郁的燕園里來。這里雖處城市,卻似鄉(xiāng)村,真正是鳥的天堂。我又能看到鳥了:不是一只,而是成群;不是一種,而是多種;不但看到它們飛,而且聽到它們叫;不但看到它們在草地上蹦跳,而且看到它們在高樹頂上搭窩。我真是顧而樂之,多年干涸的心靈似乎又注入了一股清泉。在眾多的鳥中,給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愛的還是喜鵲。我原住在西門洞的二樓上,書房面西,正對著幾棵榆樹。一到春天,喜鵲和其他鳥的叫聲不停。喜鵲不知道是通過什么方式,大概是既無父母之命,也沒有媒妁之言,自由戀愛,結(jié)成了情侶,情侶不停地在群樹之間穿梭飛行,嘴里往往叼著小樹枝,想到什么地方去搭窩。我天天早上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喜鵲們箭似的飛翔,喳喳地歡叫,往往能看上、聽上半天。有一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然而又合乎我的心愿,窗外大榆樹上有一團黑色的東西,我豁然開朗:這是喜鵲在搭窩。我現(xiàn)在不用出門就能夠看到喜鵲窩了,樂何如之。從此我的眼睛和耳朵完全集中到這一對喜鵲和它們的窩上,其他的鳥鳴聲仿佛都不存在了。每次我看書寫作疲倦了,就向窗外看一看。一看到喜鵲窩就像鄭板橋看到白銀那樣,“心花怒放,書畫皆佳”。我的靈感風(fēng)起云涌,連記憶力都仿佛是變了樣子,大有過目不忘之概了。光陰流轉(zhuǎn),轉(zhuǎn)瞬已是春末夏初。窩里的喜鵲小寶寶看樣子已經(jīng)成長起來了。每當(dāng)刮風(fēng)下雨,我心里就揪成一團,我很怕它們的窩經(jīng)受不住風(fēng)吹雨打。當(dāng)我看到,不管風(fēng)多么狂,雨多么驟,那一個黑蘑菇似的窩仍然固若金湯,我的心就放下了。我幻想,此時喜鵲媽媽和喜鵲爸爸正在窩里伸開了翅膀,把小寶寶遮蓋得嚴嚴實實,喜鵲一家正在做著甜美的夢,夢到燕園風(fēng)和日麗;夢到燕園花團錦簇;夢到小蟲子和小蚱蜢自己飛到窩里來,小寶寶食用不盡……這一切原本都是幻影,然而我卻淚眼模糊,再也無法幻想下去了。我從小失去了慈母,失去了母愛。在七八十年的漫長時期中,不管是什么時候,也不管我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提到了失去母愛,失去母親,我必然立即淚水盈眶。對人是如此,對鳥獸也是如此。中國古人常說“終天之恨”,我這真正是“終天之恨”了,這個恨只能等我離開人世才能消泯,這是無可懷疑的了。中國古詩說:“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真是藹然仁者之言,我每次暗誦,都會感到心靈震撼的。但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鳥有旦夕禍福。正當(dāng)我為這一家幸福的喜鵲感到幸福而自我陶醉的時候,禍事發(fā)生了。一天早上,我坐在書桌前,真是無巧不成書,我一抬頭正看到一個小男孩赤腳爬上了那一棵榆樹,伸手從喜鵲窩里把喜鵲寶寶掏了出來。掏了幾只,我沒有看清,只看這一個小男孩像猿猴一般,轉(zhuǎn)瞬跳下樹來,前后也不過幾分鐘,手里抓著小喜鵲,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完了,完了,一切全完了。喜鵲的美夢消失了,我的美夢也消失了。我從此抑郁不樂,甚至不敢再抬頭看窗外的大榆樹。一連好幾天,我聽到窗外這一對喜鵲喳喳哀鳴,繞樹千匝,無枝可依。我不忍再抬頭看它們。不知什么時候,這一對喜鵲不見了。過了一兩年,大榆樹上的那一個喜鵲窩,也由于沒加維護,鵲去窩空,被風(fēng)吹得無影無蹤了。我卻還并沒有死心,我于是年年盼,月月盼,盼星星,盼月亮,盼得雙眼發(fā)紅光。一到春天,我出門,首先抬頭往樹上瞧,枝頭光禿禿的,什么東西也沒有。我有時候真有點發(fā)急,甚至有點發(fā)狂,我想用眼睛看出一個喜鵲窩來。然而這一切都白搭,都徒然。今年春天,我走出樓門,偶爾一抬頭,我在上面講的那一棵大榆樹上,在光禿禿的枝干中間,又看到一團黑糊糊的東西。連年來我老眼昏花,對眼睛已經(jīng)失去了自信力,我在驚喜之余,連忙擦了擦眼,又使勁瞪大了眼睛,我明白無誤地看到了:是一個新搭成的喜鵲窩。(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部分說“我同許多鄉(xiāng)下人一樣,對鳥并不特別感興趣”,因為鳥不僅“喳喳亂叫,還偷吃莊稼”。B.“我”“由鄉(xiāng)下人變?yōu)槌抢锶恕?,卻仍有中國古代詩人那種細膩的感情,所以“也逐漸愛起鳥來”。C.燕園林木蓊郁,是鳥的天堂,“我又能看到鳥了”,但“我”首次在燕園看到鳥窩時,“完全出乎我的意料”。D.喜鵲窩被掏了后,“喜鵲的美夢消失了”,“喜鵲的美夢”指的是“我”幻想的喜鵲一家的種種幸福情景。7.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個個黑色蘑菇”“一團黑色的東西”“一團黑糊糊的東西”都是指鳥窩,這一意象反復(fù)出現(xiàn),構(gòu)成貫穿全文的線索。B.文中補敘中國古代詩人對鳥和鳥鳴充滿感情,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又增添了文化氣息,也為后文“我”的感情變化張本。C.作者寫燕園的鳥,由群鳥寫起,然后寫喜鵲群,最后聚焦一家喜鵲,由群體到個體,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很有層次感。D.文中以“我”再見“一個新搭成的喜鵲窩”結(jié)尾,看似圓滿,但是“我”對喜鵲、對母親的情感缺憾仍使人無法釋懷。8.燕園是鳥的天堂,看到燕園的鳥后“我”“顧而樂之”。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處是如何寫“樂”的。9.讀書小組要為本文寫一則文學(xué)短評。請以“燕園·鳥·人”為關(guān)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敬鸢浮?.C7.B8.①形式上,兩組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句式整齊,增強語勢,渲染了歡樂氛圍。②內(nèi)容上,“不是……,而是……”先否定再肯定,此意外之樂;“不但……,而且……”語義遞進,此樂上加樂。9.①燕園雖處城市,卻似鄉(xiāng)村,是鳥的天堂,是“我”在城里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場所。②燕園的鳥讓“我”快樂,也讓“我”牽掛;小男孩掏了喜鵲窩,導(dǎo)致鵲去窩空,最終無影無蹤,破壞了人與鳥的和諧關(guān)系。③燕園喜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使“我”懷念,正如母親是“我”一生割舍不下的思念?!窘馕觥俊?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我’首次在燕園看到鳥窩時,‘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因為“我”看到“喜鵲在搭窩”。根據(jù)前文“看到它們在高樹頂上搭窩”,說明這時并非“首次在燕園看到鳥窩”。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補敘”錯,行文中間加入的與之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插敘”。故選B。【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句子的能力。①形式上,“不是一只,而是成群;不是一種,而是多種”“不但看到它們飛,而且聽到它們叫;不但看到它們在草地上蹦跳,而且看到它們在高樹頂上搭窩”。兩組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句式整齊,增強語勢;由后文“我真是顧而樂之,多年干涸的心靈似乎又注入了一股清泉”可知,作者這樣寫是表現(xiàn)自己看到鳥,聽到鳥鳴的快樂,整齊的句式渲染了歡樂的氛圍。②內(nèi)容上,“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先否定,“而是”再肯定,此意外之樂;“不但……,而且……”表遞進,“看到它們飛”“聽到它們叫”語義遞進,“看到它們在草地上蹦跳”“看到它們在高樹頂上搭窩”也是語義遞進,此樂上加樂?!?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寫文學(xué)短評的能力。首先圍繞關(guān)鍵詞找出相關(guān)內(nèi)容。如文章寫“一直到四十多年前,我四十多歲了,才從沙灘——真像是一片沙漠——搬到風(fēng)光旖旎林木蓊郁的燕園里來。這里雖處城市,卻似鄉(xiāng)村,真正是鳥的天堂”。先看“燕園”與“人”的關(guān)系,這里的燕園是“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再看“燕園”與“鳥”的關(guān)系,燕園燕園雖處城市,卻似鄉(xiāng)村,是鳥的天堂。再如“我現(xiàn)在不用出門就能夠看到喜鵲窩了,樂何如之。從此我的眼睛和耳朵完全集中到這一對喜鵲和它們的窩上,其他的鳥鳴聲仿佛都不存在了。每次我看書寫作疲倦了,就向窗外看一看。一看到喜鵲窩就像鄭板橋看到白銀那樣,‘心花怒放,書畫皆佳’。我的靈感風(fēng)起云涌,連記憶力都仿佛是變了樣子,大有過目不忘之概了”“每當(dāng)刮風(fēng)下雨,我心里就揪成一團,我很怕它們的窩經(jīng)受不住風(fēng)吹雨打。當(dāng)我看到,不管風(fēng)多么狂,雨多么驟,那一個黑蘑菇似的窩仍然固若金湯,我的心就放下了”。此處描寫的鳥是“燕園”的“鳥”,“鳥”與“人”的關(guān)系是,燕園的鳥讓“我”快樂,也讓“我”牽掛;還有“我一抬頭正看到一個小男孩赤腳爬上了那一棵榆樹,伸手從喜鵲窩里把喜鵲寶寶掏了出來。掏了幾只,我沒有看清,只看這一個小男孩像猿猴一般,轉(zhuǎn)瞬跳下樹來,前后也不過幾分鐘,手里抓著小喜鵲,消逝得無影無蹤了”“一連好幾天,我聽到窗外這一對喜鵲喳喳哀鳴,繞樹千匝,無枝可依。我不忍再抬頭看它們。不知什么時候,這一對喜鵲不見了。過了一兩年,大榆樹上的那一個喜鵲窩,也由于沒加維護,鵲去窩空,被風(fēng)吹得無影無蹤了”,這里的“人”是小男孩,“人”與“鳥”的關(guān)系是,小男孩掏了喜鵲窩,導(dǎo)致鵲去窩空,最終無影無蹤,破壞了人與鳥的和諧關(guān)系。最后“我卻還并沒有死心,我于是年年盼,月月盼,盼星星,盼月亮,盼得雙眼發(fā)紅光。一到春天,我出門,首先抬頭往樹上瞧,枝頭光禿禿的,什么東西也沒有。我有時候真有點發(fā)急,甚至有點發(fā)狂,我想用眼睛看出一個喜鵲窩來。然而這一切都白搭,都徒然”,燕園喜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使“我”懷念;“鳥”與“人”的關(guān)系為何這樣獨特?其中原因是“我從小失去了慈母,失去了母愛。在七八十年的漫長時期中,不管是什么時候,也不管我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提到了失去母愛,失去母親,我必然立即淚水盈眶。對人是如此,對鳥獸也是如此”,原來“我”從小失去母親,母親是“我”一生割舍不下的思念。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莊暴見孟子《孟子》莊暴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痹煌踔脴飞鮿t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痹唬骸芭c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藷o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王語暴以好樂/不賂者以賂者喪B.則齊國其庶幾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C.王鼓樂于此/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D.吾王之好鼓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1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B.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C.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D.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12.下列各句能直接體現(xiàn)孟子高明論辯藝術(shù)的一組是()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②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③可得聞與④不若與人⑤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⑥臣請為王言樂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13.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這篇文章以莊暴和孟子的對話為開始,闡述孟子提倡的仁君應(yīng)“與民同樂”、實行“仁政”的儒家思想。B.作者開門見山,亮明觀點,而且極巧妙地運用了對話的方式,在對話中自然地轉(zhuǎn)換話題,借題發(fā)揮。C.文章最后兩段運用了對比手法,強調(diào)了同樣是國君享樂,但卻會引起人民的不同感受,從而突出論點。D.全文圍繞“音樂”這一話題,闡明了“不與民同樂會失去民心,而與民同樂就會得到民心”的思想。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2)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答案】10.B11.D12.C13.B14.(1)大王曾經(jīng)把喜歡聽音樂這件事告訴莊子,有這件事嗎?(2)(孟子)問:“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感到快樂,和眾人一起欣賞音樂感到快樂,哪一個是真正的快樂?”【解析】【導(dǎo)語】《莊暴見孟子》展現(xiàn)孟子高超論辯智慧。他從齊王好樂切入,先以“齊國其庶幾乎”引起興趣,再通過層層追問獨樂、眾樂之不同,對比百姓對君王鼓樂、田獵的不同態(tài)度,鮮明揭示出與民同樂則可稱王,不與民同樂致民怨的道理。孟子善用日常場景說理,將治國理念巧妙融入,以小見大,既照顧齊王喜好,又委婉傳達施政建議,極具說服力,也體現(xiàn)其民本思想的深刻內(nèi)涵。【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虛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介詞,把/介詞,因為。句意:大王把喜愛音樂的事情告訴了我(莊暴)。/不向秦國賄賂的國家因為向秦國賄賂的國家而滅亡。B.均為連詞,表承接,那么。句意:那么齊國大概就差不多(治理得很好)了吧。/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么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C.介詞,在/介詞,表比較,比。句意:大王在這里演奏音樂。/管弦奏樂的聲音,比集市上人們的話語還多。D.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我們大王喜歡演奏音樂。/古代的君王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意。故選B。【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愛音樂,那么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現(xiàn)在的音樂和古代的音樂是一樣的?!薄霸弧笔钦f的意思,后面往往要停頓,排除AC;“乎”為句末助詞,故在此處斷開,排除B。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藝術(shù)手法能力。①孟子從齊王好樂切入,拋出觀點,吸引齊王興趣,體現(xiàn)論辯技巧。②孟子以此為話題引子,自然開啟與齊王的對話,是論辯的巧妙開端。③并非孟子論辯內(nèi)容,不符合要求。④是齊王的回答,不是孟子論辯體現(xiàn),不符合。⑤孟子通過追問,引導(dǎo)齊王思考,逐步深入論辯核心,展現(xiàn)論辯藝術(shù)。⑥表明孟子要闡述觀點,將話題引向“與民同樂”的主旨,體現(xiàn)論辯技巧。故體現(xiàn)孟子高明論辯藝術(shù)的一組是:①②⑤⑥。故選C。【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開門見山,亮明觀點”錯誤。孟子并非一開始就亮明觀點,而是先以“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引起齊王興趣,然后通過層層追問、引導(dǎo),逐步將話題引向“與民同樂”的主旨,并非開門見山亮明觀點。故選B?!?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嘗”,曾經(jīng);“語”,告訴;“好”,喜愛;“有諸”,“諸”是“之乎”的合音,有這件事嗎。(2)第一個“樂”,欣賞音樂;第二個“樂”,快樂;“孰樂”,哪一種更快樂。參考譯文:莊暴去見孟子,說:“我被大王召見,大王告訴我他喜愛音樂,我沒有什么話可用來回答。”接著又說:“喜愛音樂怎么樣呢?”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愛音樂,那么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幾天后,孟子被齊王接見,(孟子)說:“大王曾經(jīng)把喜愛音樂的事告訴莊暴,有這回事嗎?”齊王變了臉色,說:“我并不是喜歡古代圣王的音樂,只是喜歡世俗流行的樂曲罷了?!保献樱┱f:“大王如果非常喜愛音樂,那么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現(xiàn)在的音樂和古代的音樂是一樣的啊?!饼R王說:“能讓我聽聽您的道理嗎?”(孟子)問道:“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說:“不如同別人一起欣賞快樂?!保献樱┯謫枺骸昂蜕贁?shù)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和多數(shù)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回答說:“不如同多數(shù)人一起欣賞快樂?!薄罢堊屛医o大王講講關(guān)于欣賞音樂的道理:假如大王在這里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全都皺著眉頭,互相訴苦說:‘我們大王這樣喜歡奏樂,為什么使我們到了這種極端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這里打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華麗的儀仗,全都皺著眉頭,互相訴苦說:‘我們大王這樣喜歡打獵,為什么使我們到了這種極端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大王不與百姓同樂。假如大王在這里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全都眉開眼笑,喜形于色,互相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這里打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華麗的旗幟,全都眉開眼笑,喜形于色,互相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大王能與百姓同樂。如果現(xiàn)在大王能和百姓們一同歡樂,就可以成就王業(yè),統(tǒng)一天下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有木詩八首(其八)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F夜雪明,葉剪春云綠。風(fēng)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干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v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15.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清似水”“冷如玉”兩句,運用比喻表現(xiàn)了丹桂臨風(fēng)身影的澄澈和帶霜枝丫的凈潔。B.“獨占”兩句贊美了丹桂的風(fēng)骨格調(diào),也是詩人在自表心跡:賢者絕不肯和小人共處。C.結(jié)尾四句說丹桂雖勝過尋常木,但并非棟梁之材,提醒統(tǒng)治者使用這類人才時要慎重。D.全詩有新樂府詩歌特色,韻律優(yōu)美,描寫細致,含蓄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16.楊載在《詩法家數(shù)》中指出“詠物之詩,要托物以伸意”。請結(jié)合楊載之言談?wù)勀銓@首詠物詩理解。【答案】15.C16.①本首詩借物喻人,寫丹桂的香和形,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②寫丹桂不畏寒霜、不懼寂寞,不允許普通鳥兒在樹上留宿,寓指人才風(fēng)骨高潔,孤傲,不隨波逐流。③寫丹桂芳香高直,可用來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彎。【解析】【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C.“但并非棟梁之材,提醒統(tǒng)治者使用這類人才時要慎重”錯誤。從“縱非”“猶勝”可看出作者對“芳直丹桂”之才是肯定,選材最好選德才兼?zhèn)涞臈澚?,但退而求其次選“芳直丹桂”之才也未嘗不可。故選C?!?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詩歌手法及情感的能力。本首詩借丹桂喻人?!八臅r香馥馥?;▓F夜雪明,葉剪春云綠。風(fēng)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氣濃郁,花朵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葉片像春云般碧綠。臨風(fēng)的身影水一樣澄澈,帶霜的枝丫潔凈如玉”,據(jù)此看出,詩句描寫丹桂的外在特征,以丹桂四季芳香花葉美麗,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蔼氄夹∩接模蝗莘缠B宿”的意思是“獨自占領(lǐng)小山的清幽,不許庸俗的鳥兒停歇”,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鳥棲息,喻指人才孤傲、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節(jié)操?!爸厝坞m大過,直心終不曲??v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的意思是“丹桂雖然擔(dān)負的責(zé)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卻從未改變;雖不一定能做棟梁,然而,因為硬直不彎的性格,總比那些普通尋常的樹木要強得多”,寫丹桂芳香高直,可用來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彎。(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表明屈原能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2)賈誼《過秦論》中介紹陳涉,說他不僅是“______,______”,還是個被遷謫戍邊的卒子,可見其出身低微。(3)“魚雁傳書”的典故寄予了人們美好的理想,《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兩句就含蓄地表達了不能往來書信的相思之苦?!敬鸢浮浚?)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3)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蘇軾被貶來黃州已有兩年,只有一份微薄的實物配給,他向太守徐君猷申請了五十畝荒地貼補生活。這片原是荒廢了的兵營地位于黃州城東邊的荒坡上。看著這么一大片土地,雖說滿目瓦礫、頹垣草棘,但他還是開心極了,他相信①,一切事在人為。隨著時光流逝,他的心境漸趨從容淡定,坦然接受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布衣人生。在黃州期間,他攜友人泛舟江湖、飲酒賦詩、行文作畫,品心儀佳肴,交村夫雅士。他遍訪名勝地,縱情山水間,將胸中的豪邁奔放詮釋得②。謫居黃州四年,對于這個讓他化繭成蝶、反躬自省的蛻變之地,在他人生中總是懷有深厚的感情。蘇軾已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儼然是把它當(dāng)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他既沒有③,也沒有自甘墮落,而是敢于積極應(yīng)對、學(xué)會了豁達超脫,真正做到讓自己和命運達成和解,變逆境為歷練,視困苦為磨礪,活出了④的人生。18.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dāng)?shù)某烧Z。19.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下來。20.有人曾為蘇東坡撰寫了一副上聯(lián):“淪落黃州,交村夫雅士,一碗紅燒香千古”,請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和自己所認識的蘇軾,并整合對聯(lián)的有關(guān)知識和特點,為其續(xù)寫下聯(lián)?!敬鸢浮?8.①人定勝天②淋漓盡致③萎靡不振④精彩絕倫19.蘇軾謫居黃州四年,對這個讓他化繭成蝶、反躬自省的蛻變之地,總是懷有深厚的感情。20.躬耕東坡,品美酒佳肴,兩袖清風(fēng)照寰宇【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語境說的“一切事在人為”可知,此處是說蘇軾相信自己一定能戰(zhàn)勝自然,在黃州東坡開墾出一片良田,故填寫“人定勝天”。人定勝天:人心安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夠戰(zhàn)勝自然。第二空,語境說的是蘇軾在黃州訪名勝地,縱情山水間,通過泛舟江湖、飲酒賦詩、行文作畫,品心儀佳肴,交村夫雅士等方式,將胸中的豪邁奔放詮釋得非常充分透徹,故填寫“淋漓盡致”。淋漓盡致:形容文章、談話表達得十分透徹,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徹底。第三空,語境說的是蘇軾并沒有因為被貶就精神不振,意志消沉,故填寫“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第四空,語境說的是蘇軾把自己的人生活得非常精彩,故填寫“精彩絕倫”。精彩絕倫:精彩美妙到了極點?!?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謫居黃州四年,對于……,在他人生中……”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應(yīng)在句首添上主語“蘇軾”;二、“對于”介詞用錯,應(yīng)改為“對”;三、“在他人生中總是懷有深厚的感情”成分贅余,刪去“在他人生中”?!?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擬寫對聯(lián)的能力。根據(jù)語段中“黃州城東邊的荒坡上”“他攜友人泛舟江湖、飲酒賦詩、行文作畫,品心儀佳肴,交村夫雅士”和上聯(lián)中的“淪落黃州,交村夫雅士”對出下聯(lián)上兩句“躬耕東坡,品美酒佳肴”;蘇軾每到貶所都為當(dāng)?shù)乩习傩账龅膶嵤拢好苤轀缁认x,徐州抗洪災(zāi),杭州修蘇堤,潁州疏河道,定州整邊防,惠州造橋堤,儋州辦學(xué)堂傳……他一心造福百姓,清廉一生的美德之景傳揚。再根據(jù)考生熟知的蘇軾這些政績,以及下聯(lián)中的“一碗紅燒香千古”對出下聯(lián)后半句“兩袖清風(fēng)照寰宇”。對聯(lián)講究字數(shù)相同,詞性相同,仄起平收。上聯(lián)中“淪落黃州”是動詞加地名,“躬耕東坡”也是動詞加地名;上聯(lián)中動賓短語“交村夫雅士”對動賓短語“品美酒佳肴”,上聯(lián)中的主謂短語“一碗紅燒香千古”對主謂短語“兩袖清風(fēng)照寰宇”。(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摸摸頭,長不高”,是說如果小孩子的頭被摸,以后就長不了大個子。這句俗語其實沒有科學(xué)依據(jù)。但是,在植物界,“摸摸頭,長不高”①,而且十分靈驗。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發(fā)現(xiàn),觸摸、彎折和搖晃植物,植物會長得不如之前。但那時候,人們不明白究竟是意外還是植物真有特別的生長機制。植物生理學(xué)家馬克·賈菲一次次給植物施展“摸摸頭”魔法?!懊被ò?,花苞不幸地萎蔫,沒法開出美麗的花朵;“摸摸”剛長出來的果實,②;“摸摸”挺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