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北省八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北省八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北省八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北省八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八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材料一:北京中軸線蘊含了中華文明深刻的文化價值理念,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風貌。我國自古以來講究“以中為尊”“擇中立國”,有著“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而北京中軸線恰是這些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爸休S”的選址蘊含“中和”的哲學之思?!秴问洗呵铩酚涊d:“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惫糯熳邮苊谔欤ㄌ於?,因而都城選址講究擇中立國、左右對稱,又秉承“象天設(shè)都、象天法地”的思想,以天上紫微星的方位確定地下帝王城的位置,都城擾以定點軸線鋪展開來。選擇中位設(shè)都,又彰顯皇權(quán)之尊、政權(quán)之穩(wěn),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和諧穩(wěn)定,從而實現(xiàn)國家杜稷安定,達成“和”之境界。此外,設(shè)廟建壇來源于“天人感應”的傳統(tǒng)思想。古代皇權(quán)秉承君權(quán)神授的思想,天子率萬民尊天地之位,法天地之道,贊萬物化育,于固定時節(jié)或行重大事項前在廟壇行禮祭祀,奏中和韶樂,以虔誠之心求保萬民、以禮樂之制達“天地之和”,從而達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北京中軸線的傳承演變更加彰顯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北京中軸線歷經(jīng)五個朝代、七個世紀,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擴建與修整,在快速發(fā)展的國際大都市不斷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活力。中軸線的設(shè)計最初見于魏晉南北朝鄴城、洛陽城,城市開始出現(xiàn)中軸線規(guī)劃格局,隋唐長安城進一步體現(xiàn)中軸線對稱理念,明清時期皇帝在元大都的基礎(chǔ)上進行擴建,將中軸線不斷延伸擴充,而如今北京中軸線在累積歷代文化遺存的基礎(chǔ)上,又注入新鮮文化符號,如遵循中軸理念,修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傳承傳統(tǒng)禮制文明,將天安門廣場作為國家盛大典禮舉辦之地。北京中軸線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文明的見證、歷史的傳承。(節(jié)選自粟園、張磊《品讀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風韻》)材料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本質(zhì)上是一個秩序構(gòu)建的過程。各種文化類型的秩序觀,也必然在人們建造的聚落、城市形態(tài)上清晰地反映出來。在早期人類文明中,普遍存在通過對天象的觀測來理解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現(xiàn)象,許多建筑或城市形態(tài)也都與天象相關(guān)。中國古人則通過對北極星、北斗及相關(guān)星座的觀測逐步建立起一套對天體運行規(guī)律的認知。北極星位于“天中”,北斗七星及其周圍星座不斷“圍繞”北極星運轉(zhuǎn),北極星成為人們觀念中決定天體運行的中心,具有了崇高地位,被認為是主管天體運行的“天帝”的所在。而在它周圍緊鄰的星座運行的范圍構(gòu)成了與北極星最為密切的空間區(qū)域,這一空間區(qū)域被稱為“紫微垣”。對于中華先民而言,將這種對天象運行規(guī)律的認識折射到人間,便成為構(gòu)建人間秩序的必然途徑。在這一秩序中,“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形成了“天”與“人”的關(guān)聯(lián)點。在中國古代,帝王被認為“天子”是“受命于天”,通過實施天道來治理人民和國家。于是就有了“天子居中國,受天命,治天下”的觀念,帝王的宮殿也就對應紫微垣,被稱為“紫禁城”。尋找天下的中心是古人構(gòu)建天地、天人關(guān)系的具有象征性的實踐,如周代之初即有探尋疆域中心的實踐。《周禮》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的記載,河南登封有周代尋找天地之中的“周公測景臺”遺跡。中國的一些早期都城依據(jù)星座位置和形象來布局重要的建筑或規(guī)劃城市的形狀,就是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例如,秦代都城咸陽的布局方式,就是將渭水對應銀河,將咸陽宮對應紫微垣,將其他宮室、國家機構(gòu)對應相應的星座位置。在如今北京中軸線建筑群初建時的大都城遺址中,其中心點的選擇也具有同樣意義。清乾隆帝在《皇都篇》中曾寫到北京“上應帝車曰開陽”,并將北京對應北斗七星中的開陽星。這種天地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不僅是中國古代都城的特征,同樣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重要特征?!吨芤住氛f“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將光明、方位與善治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這也使得坐北面南、南北的軸線關(guān)系具有了象征意義。軸線建筑群中,建筑之間嚴整的對位關(guān)系被賦于了美善合一的意義。公元10世紀,宋太祖趙匡胤在其宮殿整修之后,令部下將其寶座前的殿宇大門全部打開,面對嚴整對位的空間秩序,他對大臣們感慨到:“我心端直正如此,有少偏曲處,汝曹必見之。”這種觀點深刻影響了中國都城空間的規(guī)劃形態(tài),并在北京中軸線的建筑空間形態(tài)上得到清晰的表達。1267年,忽必烈規(guī)劃了新的都城——大都,并以《周禮·考工記》中的理想形態(tài)為藍本構(gòu)建了中心建筑群。忽必烈和大臣劉秉忠首先選擇了大都的中心點,筑中心臺,并以此為基點營建整座城市。這種營建方式與之前各朝代都城營建方式存在明顯的差別。此前都城大多以帝王大朝的殿宇為城市最重要的核心,按照“筑城以衛(wèi)君,造廓以守民”的傳統(tǒng),布置皇城和大城,而大都以中心臺為基點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營城方法,不僅體現(xiàn)了“天子擇中立國”的思想,也構(gòu)建了一種天地間的對應關(guān)系,表達了象天法地的思想。(節(jié)選自呂舟《北京中軸線——中華文明的獨特見證》)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北京中軸線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以中為尊”“擇中立國”等價值理念和精神風貌。B.都之選址在中軸線中位,廟之選址在宮之中位,這些蘊含著“中和”的哲學思想。C.北京中軸線在隋唐時期開始形成中軸線對稱理念,在明清時期得到不斷延伸擴充。D.北京中軸線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文明的見證。2.下列對材料二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古人通過對北極星、北斗及相關(guān)星座的觀測,建立了對天地運行規(guī)律的完整認知。B.周代之初即有探尋疆域中心的實踐,說明古人已經(jīng)構(gòu)建了完善的天地、天人關(guān)系。C.中國古代一些都城依據(jù)星座位置和形象來布局,體現(xiàn)了對天地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的認同。D.忽必烈規(guī)劃的大都完全摒棄了此前各朝代都城以帝王大朝的殿宇為核心的傳統(tǒng)。3.根據(jù)材料一、二,下列分析和判斷正確的一項使()A.在古人心中,“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它是天和人的關(guān)聯(lián)點,因此古人布局重要的建筑或規(guī)劃城市的形狀都會尋找天下的中心。B.北極星被認為是主管天體運行的“天帝”所在,這和人們對北斗七星及周圍星座不斷“圍繞”北極星運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的認知有關(guān)聯(lián)。C.古代皇帝在固定時節(jié)或行重大事項前到廟壇行禮祭祀,如今天安門廣場成為國家盛大典禮舉辦之地,這一變化體現(xiàn)了對古代禮法的遵守。D.中國的建筑大多采取了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形式,其原因就是在于《周易》清晰地表達了“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思想。4.材料一與材料二在論證方法上有相同之處,論證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5.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9項世界遺產(chǎn)。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原因。【答案】1.C2.C3.B4.①論證方法:兩則材料都采用了例證法和引證法。②材料一側(cè)重于體悟北京中軸線的文化之美、文明之魅(價值理念、哲學思想、傳承演變)。材料二則側(cè)是通過中國古代的一些都城,探討了“象天法地,構(gòu)造天下秩序”的思想的流變。5.①價值觀念:北京中軸線蘊含了中華文明深刻的價值理念,如“以中為尊”“擇中立國”“天人合一”等,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風貌。②哲學思想:北京中軸線的選址和布局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中和”的哲學思想以及對天象運行規(guī)律的理解。③建筑美學:北京中軸線的設(shè)計遵循了中軸對稱的理念,建筑之間嚴整的對位關(guān)系被賦予了美善合一的意義?!窘馕觥俊緦дZ】材料一闡述了中軸線所蘊含的中華文明價值理念及其歷史演變,強調(diào)其文化象征意義。材料二則從秩序構(gòu)建的角度,探討了中軸線與天象、帝王權(quán)力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揭示了其背后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觀念。兩則材料都展現(xiàn)了北京中軸線作為中華文明獨特見證的重要地位,共同揭示了其在文化傳承和秩序構(gòu)建中的深遠意義?!?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北京中軸線在隋唐時期開始形成中軸線對稱理念”說法錯誤,張冠李戴。由材料一“中軸線的設(shè)計最初見于魏晉南北朝鄴城、洛陽城,城市開始出現(xiàn)中軸線規(guī)劃格局,隋唐長安城進一步體現(xiàn)中軸線對稱理念”可知,進一步體現(xiàn)中軸線對稱理念是長安城,而非北京。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建立了對天地運行規(guī)律的完整認知”錯誤。材料二說的是“中國古人則通過對北極星、北斗及相關(guān)星座的觀測逐步建立起一套對天體運行規(guī)律的認知”,并未說“完整”。B.“說明古人已經(jīng)構(gòu)建了完善的天地、天人關(guān)系”錯誤。材料二原文只說“尋找天下的中心是古人構(gòu)建天地、天人關(guān)系的具有象征性的實踐”,“已經(jīng)構(gòu)建了……”無中生有。D.“完全摒棄”錯誤。材料二原文只說“大都以中心臺為基點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營城方法,不僅體現(xiàn)了‘天子擇中立國’的思想,也構(gòu)建了一種天地間的對應關(guān)系,表達了象天法地的思想”,并未說完全摒棄了此前傳統(tǒng)。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推斷的能力。A.“都會尋找天下的中心”錯誤。材料二原文說的是“中國的一些早期都城依據(jù)星座位置和形象來布局重要的建筑或規(guī)劃城市的形狀”,只是部分都城等布局受此觀念影響,并非所有情況。C.“這一變化體現(xiàn)了對古代禮法的遵守”錯誤。材料一提到“傳承傳統(tǒng)禮制文明,將天安門廣場作為國家盛大典禮舉辦之地”,這里體現(xiàn)的是對傳統(tǒng)禮制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非簡單的“遵守古代禮法”。D.“其原因就是在于《周易》清晰地表達了……的思想”錯誤。材料二只是說“《周易》……將光明、方位與善治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這也使得坐北面南、南北的軸線關(guān)系具有了象征意義”,但說其原因就在于此過于片面,建筑布局受多種因素影響。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比較材料、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①都采用了例證法和引證法。例證法:材料一以“如今北京中軸線在累積歷代文化遺存的基礎(chǔ)上,又注入新鮮文化符號,如遵循中軸理念,修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為例,展現(xiàn)其傳承演變;材料二用“秦代都城咸陽的布局方式,就是將渭水對應銀河,將咸陽宮對應紫微垣,將其他宮室、國家機構(gòu)對應相應的星座位置”以及“公元10世紀,宋太祖趙匡胤在其宮殿整修之后……”等例子,說明都城布局特點。引證法:材料一引《呂氏春秋》“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來闡釋選址理念;材料二引《周易》“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輔助說明方位象征意義,都借助典籍語句加強論證。②材料一重點在于闡述北京中軸線蘊含的中華文明深刻的文化價值理念,如“我國自古以來講究……而北京中軸線恰是這些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凸顯其在文化、文明層面的獨特魅力,以及歷經(jīng)演變傳承至今所承載的民族基因與血脈等,著重于對其文化之美的體悟。材料二側(cè)重于從古代諸多都城的營建、布局等方面,如“中國的一些早期都城依據(jù)星座位置和形象來布局重要的建筑或規(guī)劃城市的形狀,就是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深入探討“象天法地,構(gòu)造天下秩序”思想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與流變情況,以此來展現(xiàn)其對古代都城建設(shè)等方面的影響?!?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價值觀念:由材料一第一段“北京中軸線蘊含了中華文明深刻的文化價值理念,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風貌。我國自古以來講究‘以中為尊’‘擇中立國’,有著‘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可得出答案第一點。②哲學思想:由材料一第二段“‘中軸’的選址蘊含‘中和’的哲學之思”“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和諧穩(wěn)定,從而實現(xiàn)國家杜稷安定,達成‘和’之境界”,材料二第三段“對于中華先民而言,將這種對天象運行規(guī)律的認識折射到人間,便成為構(gòu)建人間秩序的必然途徑?!年P(guān)聯(lián)點”可得出答案第二點。③建筑美學:由材料一第三段“而如今北京中軸線在累積歷代文化遺存的基礎(chǔ)上,又注入新鮮文化符號,如遵循中軸理念”,材料二第五段“軸線建筑群中,建筑之間嚴整的對位關(guān)系被賦于了美善合一的意義”可得出答案第三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父與羊李廣田父親是一個很和善的人。愛詩,愛花,他更愛酒。住在一個小小的花園中——所謂花園卻也長了不少的青菜和野草。他娛樂他自己,在寂寞里,在幽靜里,在獨往獨來里。一個夏日的午后,父親又喝醉了。他醉了時,我們都不敢近前,因為他這時是頗不和善的。他歪歪斜斜地走出了花園,一手拿著一本舊書,我認得那是陶淵明詩集,另一只手里卻拖了長煙斗。嘴里不知說些什么,走向曠野去了。這時恰被我瞧見,我就躲開,跑到家里去告訴母親。母親很擔心地低聲說:“去,繞道去找他,躲在一邊看,看他干什么?”我幽手幽腳地也走向曠野去。出得門來便是一片青叢。我就在青叢里潛行,這使我想起藏在高粱地里偷桃或偷瓜的故事。我知道父親是要到什么地方去的,因為他從前常到那兒,那是離村子不遠的一棵大樹之下。樹是柳樹,密密地搭著青涼篷,父親大概是要到那兒去乘涼的。我已經(jīng)看見那樹了。我已走近那樹下了,卻不見父親的影,這使我非常焦心。因為在青叢里熱得悶人,太陽是很毒的,又不透一絲風。我等著,等著,終于看見他來了,嘴里像說著什么,于是我后退幾步。若被他看見了,那才沒趣。我覺得有這樣一個父親倒很可樂的,雖然他醉了時也有幾分可怕,他先是把鞋脫下,腳是赤著的,就毫無顧忌地坐在樹下。那樹下的沙是白的,細得像面粉一樣,而且一定是涼涼的,我想,坐在那里該很快樂,如果躺下來睡一會,該更舒服。自然,那長煙斗是早已點著了,噴云吐霧的,他倒頗有些悠然的興致。書在手里,亂翻了一陣,又放下。終于又拿起來念了,聲音是聽不清的,而喁喁地念著卻是事實。等會,又把書放下;長煙斗已不冒煙了,就用它在細沙上畫、畫、畫,畫了多時,人家說我父親也能作詩,我想,這也許就是在沙上寫他的詩了。但不幸得很,寫了半天的,一陣不高興,就用兩只大腳板兒把它抹凈,要不然的話,我可以等他去后來發(fā)現(xiàn)一些奇跡,我已經(jīng)熱得滿頭是汗了,恨不得快到井上灌一肚子涼水。正焦急呢,父親帶著不耐煩的神氣起來了,什么東西也不曾丟下,而且還粘走了一身沙土。我潛隨在后邊,方向是回向花園去。父親踉踉蹌蹌地走進花園,我緊走幾步要跑回家去,自然是要向母親面前去復命。剛進大門,正喊了一聲“娘”,糟了,花園里出了亂子,父親在那里吵鬧呢?!昂眯笊么竽懙母嶙?!該死的,該宰的!”父親這樣怒喊,同時又聽到撲擊聲,又間雜著小羊的哀叫聲。我馬上又跑了出去,母親也跑出來了,家里人都跟了出來,一齊跑向花園去。鄰居們也都來了,都帶著倉皇的面色。我們這村子總共不過十幾戶人家,這時候所有的人,差不多都聚攏來了。我很擔心,唯恐他們疑惑是我們家里鬧事。門口頗形擁擠了,大家都目瞪口呆,有些人在說在笑。父親已躲到屋里去休息,他一定是十分疲乏了?;▓@里弄得天翻地覆,籬笆倒了,蕓豆花灑了滿地,荷花撕得粉碎,幾條紅魚在淤泥里擺尾,真?zhèn)€落紅遍地,青翠繽紛,花呀,菜呀,都踏成一片綠錦。陶淵明詩集,長的煙斗,都睡在道旁。在墻角落里,躺著一只被打死了的小羊,旁邊放著一條木棒,那是籬笆上的柱子。大家都不敢到父親屋里去,有的說,“羊羔兒踢了花呀。”有的說,“醉了?!庇钟腥苏f,“他老先生又發(fā)瘋啦?!逼渲杏幸粋€衣服襤樓的鄰人,他大概剛才跑來吧,氣喘喘地,走到死羊近前,看了一下,說:“天哪!這不是俺那只可憐的小羊嗎!”原來父親出去時,不曾把園門閉起;不料那只小羊游蕩進來,以至于喪了生命。我覺得恐怖而悲哀。明晨,父親已完全清醒了,對于昨天的事,他十分抱愧。他很想再看看那只被打死的小羊,但那可憐的鄰人已于昨夜把它埋葬了。父親吸著他的長煙斗,沉重地長嘆一口氣,“我賠償那位鄰人的損失?!彪m然那位鄰人不肯接受我們的賠償,但父親終于實踐了前言。然后,他又親手整理他的花園——這工作他不喜人幫助——就好像不曾發(fā)生過什么事一樣的坦然。多少平和的日子或霖雨的日子過了,父親的花園又燦爛如初。直到現(xiàn)在,父親依然住在那花園里,而且依然過著那樣的生活:快樂、閑靜,有如一個隱士。但人是有點衰老了,有些事,便不能不需要別人的扶助。(有刪改)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父親醉酒后走向曠野的行為,體現(xiàn)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疏離;在沙地上畫畫又抹凈則表現(xiàn)他的隨性。B.父親讀陶淵明的詩,親手整理花園,這些行為對“我”起到了無聲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傳遞了生活的智慧和哲理。C.父親打死小羊后,鄰居們的反應和“我”的擔心,從不同側(cè)面反映出父親平時醉酒鬧事給大家留下的印象。D.父親清醒后賠償鄰人的損失并且親手整理了花園,是因為他害怕鄰居們的指責,想借此來恢復自己的形象。7.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以田園敘事的方式包裹著深刻的人性探討,通過父親的醉酒與救贖,展現(xiàn)了個體生命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搖擺。B.“這使我想起藏在高粱地里偷桃或偷瓜的故事”,運用聯(lián)想,意在表現(xiàn)“我”偷桃、偷瓜的時候,內(nèi)心激動緊張的心情。C.“長煙斗在沙上寫詩”這一細節(jié),象征著父親未完成的理想;“粘走一身沙土”則暗示著他無法徹底擺脫現(xiàn)實的糾葛。D.文中既有“噴云吐霧”“喁喁念詩”的悠然畫面,也有“撲擊聲”“哀叫聲”的殘酷場景。語言風格在柔美與冷峻間切換。8.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花園”在文中的作用。9.從兒童視角來看,文中“我”對父親的觀察,可能包含有哪些心理?請談談你的理解。【答案】6.D7.B8.①提供背景:花園是小羊事件的背景,成為矛盾沖突的集中爆發(fā)點。②象征意義:花園是父親精神世界的縮影,體現(xiàn)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③彰顯主題:花園的“燦爛如初”暗示生活的延續(xù)與人性中的寬容與和解。9.①對“父親”的崇敬。父親和善,愛詩,愛花,在寂寞里獨來獨往,讓“我”感到他的與眾不同。②對“父親”的喜歡。父親在沙地上畫畫,作詩,“我”總想對這些有一點了解。③對“父親”的疑惑。父親醉酒打死小羊,父親在賠償了鄰家后又那么坦然,他把花園看得比小羊重要得多,讓“我”不理解。④對“父親”的同情。很少與人交往的父親,也需要有人扶助。⑤對父親”的恐懼?!拔摇痹谛⊙蚴录?,感到“恐怖和悲哀”?!窘馕觥俊緦дZ】《父與羊》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父親醉酒后的行為及其后果,展現(xiàn)了他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掙扎。文章以田園為背景,通過父親與花園、小羊的互動,探討了人性中的善與惡、責任與救贖。兒童視角的運用增添了敘事的真實感與情感深度,語言風格在柔美與冷峻間自如切換,賦予文本豐富的藝術(shù)張力。【6題解析】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是因為他害怕鄰居們的指責,想借此來恢復自己的形象”錯誤。從原文“明晨,父親已完全清醒了,對于昨天的事,他十分抱愧”“父親吸著他的長煙斗,沉重地長嘆一口氣,‘我賠償那位鄰人的損失?!薄叭缓?,他又親手整理他的花園——這工作他不喜人幫助——就好像不曾發(fā)生過什么事一樣的坦然”可知,父親賠償鄰人損失、整理花園,是因為他對自己醉酒打死小羊的行為感到愧疚,他有責任感,想彌補自己的過錯,而不是害怕鄰居指責、恢復自己形象。故選D?!?題解析】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和鑒賞能力。B.“意在表現(xiàn)‘我’偷桃、偷瓜的時候,內(nèi)心激動緊張的心情”錯誤?!斑@使我想起藏在高粱地里偷桃或偷瓜的故事”,運用聯(lián)想,是為了生動地表現(xiàn)“我”偷偷跟著父親時那種緊張、好奇的心理,而不是表現(xiàn)“我”偷桃、偷瓜時的心情。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中物象作用的分析能力。①提供背景: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如“花園里弄得天翻地覆,籬笆倒了,蕓豆花灑了滿地……真?zhèn)€落紅遍地,青翠繽紛,花呀,菜呀,都踏成一片綠錦”“在墻角落里,躺著一只被打死了的小羊”,可知花園是小羊事件發(fā)生的地點,是矛盾沖突集中爆發(fā)的地方,為故事提供了具體的背景②象征意義:從“父親是一個很和善的人。愛詩,愛花,他更愛酒。住在一個小小的花園中”可以看出,花園里有父親喜愛的花,父親還會親手整理花園,花園體現(xiàn)了父親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父親精神世界的縮影。③彰顯主題:文中提到“多少平和的日子或霖雨的日子過了,父親的花園又燦爛如初”,花園從被破壞到“燦爛如初”,暗示著生活雖然會有波折,但依然會延續(xù)下去,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人性中的寬容與和解,彰顯了文章的主題?!?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特定視角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①對“父親”的崇敬:文章開頭“父親是一個很和善的人。愛詩,愛花,他更愛酒……在寂寞里,在幽靜里,在獨往獨來里”,父親的這些特點讓“我”覺得他與眾不同,從而產(chǎn)生崇敬心理。②對“父親”的喜歡:文中“書在手里,亂翻了一陣,又放下。終于又拿起來念了,聲音是聽不清的,而喁喁地念著卻是事實。等會,又把書放下;長煙斗已不冒煙了,就用它在細沙上畫、畫、畫”,“我”對父親在沙地上畫畫、作詩的行為充滿好奇,總想了解這些,體現(xiàn)出“我”對父親的喜歡。③對“父親”的疑惑:從“花園里弄得天翻地覆……在墻角落里,躺著一只被打死了的小羊”“雖然那位鄰人不肯接受我們的賠償,但父親終于實踐了前言。然后,他又親手整理他的花園——這工作他不喜人幫助——就好像不曾發(fā)生過什么事一樣的坦然”可知,父親醉酒打死小羊,之后賠償鄰家又坦然整理花園,把花園看得比小羊重要,這讓“我”不理解,產(chǎn)生疑惑心理。④對“父親”的同情:根據(jù)“直到現(xiàn)在,父親依然住在那花園里……但人是有點衰老了,有些事,便不能不需要別人的扶助”,“我”看到父親衰老需要幫助,而他又很少與人交往,從而對他產(chǎn)生同情。⑤對“父親”的恐懼:“我覺得恐怖而悲哀”,在小羊事件發(fā)生后,“我”目睹了混亂的場景和小羊的死亡,內(nèi)心感到“恐怖和悲哀”,體現(xiàn)出對父親的恐懼心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①。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ü?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材料二: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何以利吾國乎?”孟子曰:“仁義而已,何必曰利?!狈蚶卸河胸涁斨邪布??;萃踉弧昂我岳釃保我灾挥布?,而孟子徑難以貨財之利也?《易》曰:“利見大人”,“利涉大川?!薄扒冢涸?,享,利,貞?!薄渡袝吩唬骸袄杳褚嗌杏欣??”皆安吉之利也。行仁義,得安吉之利。孟子不必。且語問惠王:“何謂‘利吾國’?!被萃跹载涁斨?,乃可答若設(shè)③。今惠王之問未知何趣,孟子徑答以貨財之利。如惠王實問貨財,孟子無以驗效也;如問安吉之利,而孟子答以貨財之利,失對上之指,違道理之實也。(節(jié)選自王充《刺孟篇》)材料三:夫言有大而非夸。達者信之,眾人疑焉。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楊④、墨?!鄙w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喪,何與于天!而禹之功與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夸乎。自《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孟子之言行而楊、墨之道廢,天下以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沒,有申、商、韓非之學,違道而趣利,殘民以厚主,其說之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上之人僥幸一切之功,靡然從之。而世無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權(quán)其禍福之輕重,以救其惑,故其學遂行。秦以是喪天下,陵夷至于勝、廣、劉、項之禍,死者十八九,天下蕭然。洪水之患,蓋不至此也。方秦之未得志也,使復有一孟子,則申、韓為空言。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者,必不至若是烈也。使楊、墨得志于天下,其禍豈減于申、韓哉?由此言之,雖以孟子配禹可也。(節(jié)選自蘇軾《<居士集>敘》)〖備注〗①“放于利而行,多怨”語出《論語·里仁篇》,“放”同“仿”,追逐。②乾:八卦之一,代表天。③設(shè):根據(jù)文意,疑“言”之誤。④楊:楊朱,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太史公曰A余讀孟子B書C至D梁惠王問E何以利F吾國G未嘗不廢H書而嘆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常防其原也”與《伶官傳序》中的“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原”意思不同。B.“利見大人”與《墨子·兼愛》中的“故賊人以利其身”中的“利”用法相同。C.《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D.“靡然從之”與蒲松齡《聊齋·促織》中的“靡計不施”中的“靡”意義、用法都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為追逐“利”而行動,就會招致很多怨恨;司馬遷進一步發(fā)展孔子觀點,認為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產(chǎn)生的開始。B.在覯見梁惠王的時候,面對著梁惠王關(guān)于“利”的發(fā)問,孟子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另起爐灶,提出了關(guān)于仁義的話題。C.王充認為“利”既可以指貨財之利,也可以指安吉之利,并且通過《易經(jīng)》《尚書》引文解釋字義,來為自己的刺孟張本。D.蘇軾認為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禍患后世,是因沒有像孔子、孟子這樣有學識的前輩,推究本來,權(quán)衡禍福輕重,解答迷惑。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徑難以貨財之利也?(2)違道而趣利,殘民以厚主,其說之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14.司馬遷、王充、蘇軾對孟子的言論有不同看法。請結(jié)合三則材料加以概括?!敬鸢浮?0.ACG11.B12.D13.(1)怎么知道他不是想得到平安吉祥的利,而孟子卻輕率地以貨物錢財?shù)睦ヘ熾y他呢?(2)違背仁義之道而追逐利益,殘害百姓來增加君王的財富,他們的學說非常淺陋,但是讀書人卻以此欺騙他們的國君。14.①司馬遷談的是孔子很少言利,贊同孟子的行為。②王充談的是孟子不言利,是對孟子另轉(zhuǎn)話題的批判。③蘇軾談的是對孟子自比禹的評價,認為孟子“言有大而非夸”。【解析】【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選取了司馬遷、王充、蘇軾三位古代學者對孟子言論的不同評述,展現(xiàn)了他們對“利”與“仁義”關(guān)系的深刻思考。司馬遷從歷史角度指出“利”為亂之始,強調(diào)孔子罕言利的重要性;王充則通過辨析“利”的多重含義,批評孟子對梁惠王問題的回應不夠精準;蘇軾則從思想史的角度,認為孟子的言行對后世有深遠影響,將其與大禹、孔子并列?!?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太史公說:“我讀《孟子》一書,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霸弧笔菍υ挊酥?,其后A處斷開;“余讀孟子書”主謂賓齊全,“書”是讀的賓語,所以“書”后C處斷開;“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是“至”的賓語,所以“國”后G處斷開。故選AC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名詞,根本、根源/動詞,推究。句意:其原因就是經(jīng)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推究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B.錯誤。名詞,吉利/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獲利。句意:(此卦)吉利體現(xiàn)在“大人”身上。/所以殘害別人來使自己得利。C.正確。D.正確。形容詞,全、盡/動詞,沒有。句意:全然聽從他們。/沒有什么辦法不用的。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蘇軾認為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禍患后世”錯,蘇軾的觀點是“孟子既沒,有申、商、韓非之學,違道而趣利,殘民以厚主,其說之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故其學遂行。秦以是喪天下,陵夷至于勝、廣、劉、項之禍,死者十八九,天下蕭然”,可見在蘇軾看來,給后世帶來禍患的是法家。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徑”,輕率;“難”,責難;“難以貨財之利”,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以貨財之利難”。(2)“趣”,趨向、追逐;“厚”,使……厚,增加;“罔”,欺騙?!?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司馬遷對孟子言論的看法:材料一中,從“利誠亂之始也”以及“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對孔子罕言利的認可,可以看出司馬遷認為言利會帶來禍亂,而孟子在面對梁惠王問利時,強調(diào)仁義而不言利,這種行為與孔子罕言利是一致的,所以司馬遷贊同孟子不言利的行為②王充對孟子言論的看法:材料二中王充認為利有貨財之利和安吉之利兩種,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不一定就是問貨財之利,而孟子直接以貨財之利來反駁,存在問題。如果惠王問的是貨財之利,孟子沒有辦法驗證效果;如果問的是安吉之利,孟子回答貨財之利,就違背了惠王的意思和道理的實際。王充指出孟子在沒有弄清楚惠王所問的“利”是何種利的情況下,就直接以貨財之利來回答,這種做法是另轉(zhuǎn)話題,沒有準確回應惠王的問題,所以王充是對孟子這種行為的批判。③蘇軾對孟子言論的看法:材料三中蘇軾認為言論有宏大但并非夸大的情況,孟子說自己抵制楊朱、墨翟的學說可以和大禹治水、孔子作《春秋》相媲美,蘇軾認為雖然眾人對此有懷疑,但實際上孟子這樣說并非夸大,從申不害、商鞅、韓非學說帶來的危害,以及如果有孟子在能避免這些危害等方面來看,即使把孟子和大禹相提并論也是可以的。蘇軾通過對孟子言論以及相關(guān)歷史情況的分析,認為孟子自比禹這種看似宏大的言論并非夸大其詞。參考譯文:材料一:太史公說:“我讀《孟子》一書,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jīng)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為追逐自己個人的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材料二:孟子會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人家,你不遠千里而來,要拿什么使我的國家得利呢?”孟子說:“講仁義就行了,為什么要說利呢?”利有二種:有貨物錢財?shù)睦?,有平安吉祥的利。梁惠王說“拿什么使我的國家得利”,怎么知道他不是想得到平安吉祥的利,而孟子卻輕率地以貨物錢財?shù)睦ヘ熾y他呢?《周易》上說:“(此卦)吉利體現(xiàn)在‘大人’身上?!薄埃ù素裕┘w現(xiàn)在過大河。”“乾卦:元始,亨通,和諧,貞正。”《尚書》上說:“老百姓也很看重利啊?!比瞧桨布榈募?。實行仁義就會得到平安吉祥的利。孟子不必(開始)就一定責難,姑且先問一問惠王:“你說的使我的國家得利是什么意思?”要是梁惠王說是貨物錢財?shù)睦?,才能夠以“仁義而已,何必曰利”來回答。如今還不知道惠王問的是什么意思,孟子就輕率地以貨物錢財?shù)睦麃韺Υ?。如果梁惠王確實是問貨財?shù)睦献右矡o法用什么來證明;如果是問平安吉祥的利,而孟子以貨物錢財?shù)睦麃韺Υ?,那就不符合君主的意圖,也違背了起碼的常識。材料三:言論有大而不夸耀的,通達的人會相信它,而庸人則會懷疑它。孟子說:“禹抑制洪水,孔子作《春秋》,而我摒棄楊朱、墨子的學說?!边@是以這種言論來與禹的功業(yè)相提并論。文章的得失,與天有什么關(guān)系?而禹的功績卻與天地并存。(庸人認為)孔子、孟子以空言來與禹相提并論,難道不是夸耀嗎?自從《春秋》問世以來,亂臣賊子感到恐懼;孟子的言行,使得楊朱、墨子的學說被廢棄。天下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卻不知道他們的功勞。孟子死后,世上推行法家的思想,違背仁義之道而追逐利益,殘害百姓來增加君王的財富,他們的學說非常淺陋。但是讀書人卻以此欺騙國君,國君也僥幸所取得的所有功業(yè),全然聽從他們。而后世再沒有像孔子、孟子這樣有學識的前輩,推究事物發(fā)展的始終,權(quán)衡事情禍福的輕重,來解答這些迷惑,法家的思想得以推行。秦朝因此而喪失天下,衰敗到了(遭受)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起兵)的禍亂,死者十之八九,天下蕭條。洪水的災害,也沒有達到這種程度。當秦國的理想還沒實現(xiàn)時,如果有像孟子這樣的人,那么申不害、韓非的權(quán)謀之術(shù)就會成為空談,(儒家思想)從內(nèi)心發(fā)出而對事情有損害,做事情而對朝政有損害的,也一定不會如此激烈。如果道家、墨家的學說推行于天下,其禍患也不會亞于法家。由此說來,即使把孟子與禹相提并論也是可以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①(節(jié)選)明·高啟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②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宮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jù),幾度戰(zhàn)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紓渥ⅰ舰俅嗽娮饔诠?369年(洪武二年),明代開國未久之際詩人正應征參加《元史》的修撰,途徑金陵雨花臺。②黃旗入洛:三國時吳王孫皓聽術(shù)士說自己有天子的氣象,于是就率家人宮女西上入洛陽以順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句照應詩題,其中的“怒”與詩題中的“望”做到了視聽結(jié)合。B.“武騎千群誰敢渡”,既寫出長江之險要,又為后面寫防守之堅固埋伏筆。C.五、六兩句直抒胸臆,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殘破雜草生。D.本詩音韻鏗鏘,舒卷自如,以豪放雄健風格描繪雄偉壯麗景象,情感深沉。16.詩人因何而“幸”?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敬鸢浮?5.C16.①國家之幸:國家初步統(tǒng)一,不再有三國六朝那樣的荒亂。②百姓之幸:戰(zhàn)亂初平,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③個人之幸:幸逢圣主,個人才華得以施展。【解析】【導語】這首詩通過描繪金陵雨花臺的壯麗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和對新時代的期許。詩中,“石頭城下濤聲怒”以雄渾的筆觸展現(xiàn)長江的險要,而“黃旗入洛”等典故則暗含對歷史興衰的反思。最后,詩人以“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表達了對明朝開國、天下太平的慶幸,展現(xiàn)了豪放雄健的詩風與深沉的歷史情懷。【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直抒胸臆”錯誤,第六句的寫法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過描繪歷史遺跡的荒涼景象,間接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故選C?!?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的能力。①“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詩人慶幸自己生在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時代,南國指朱元璋起兵的南方。這是國家之幸,國家初步統(tǒng)一,不再有三國六朝那樣的荒亂,長江不再成為南北分隔的界限,表達了對國家統(tǒng)一的喜悅。。②“禍亂初平事休息”,詩人感嘆亂世初平,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這是百姓之幸。③詩人因生逢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國家統(tǒng)一、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的時代而感到慶幸。這是個人之幸,太平盛世,逢得圣主,才更有文人施展才華的機會。(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過秦論》中“_____,_______”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始皇派遣優(yōu)秀的將領(lǐng)、可靠的大臣、精銳的士兵守衛(wèi)要塞,盤問過往行人的情景。(2)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_____”兩句,感嘆時光迅速逝去不會久留,春去秋來時序更替。(3)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其音凄切,在詩歌中具有悲涼的象征意蘊,如“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3)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初冬時節(jié),片片落葉為大地鋪上地毯。欣賞落葉美景時,有心人會發(fā)現(xiàn):一些落葉正面向上,一些落葉卻背面朝天,其中A【蘊藏/蘊含】著植物生理與空氣動力學的秘密。落葉是植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化而主動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入秋后,隨著日照時間的減少和氣溫的降低,許多植物通過精確調(diào)節(jié)其內(nèi)部激素的水平和分布,來實現(xiàn)葉片與樹木的分離。葉片的生理特性是影響落葉朝向的因素之一。植物葉片的兩面構(gòu)造不同:葉片的正面,有緊貼上表皮的一至數(shù)層圓柱狀薄壁細胞,它們排列緊密,被稱為柵欄組織,其中含有較多的葉綠體,能夠高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當失去水分時,柵欄組織細胞變得更加緊密,難以伸展,葉面卷曲成凹形;葉片背面的含葉綠體較少的排列疏松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細胞被稱為海綿體組織,主要提供水分和營養(yǎng),保障光合作用順利進行。失水時,海綿組織易拉伸,葉背會保持微凸的狀態(tài)。所以,(甲)。①當葉片飄離指頭時,在重力作用下墜落地面。②有觀點認為,葉片的正面因密度大而更容易朝下著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③研究表明,葉片的下落過程并非簡單的直線下落。因為葉片形狀并非完全對稱,加之空氣阻力差異、渦流和風等因素影響,葉片以翻滾和旋轉(zhuǎn)的復雜運動形態(tài)下落。④雖然葉片存在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差異與外在形態(tài)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葉片的飄落狀態(tài),但旋轉(zhuǎn)動能和空氣阻力才是決定葉片在下降過程中朝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靜態(tài)條件下(如無風環(huán)境),葉片也會不停旋轉(zhuǎn),落地時哪面朝上通常呈隨機分布狀態(tài)。在特定環(huán)境中,落葉朝向會出現(xiàn)偏向性。風速較高時,例如公路上有車輛行駛或林間小路上有人活動時,會產(chǎn)生氣流,落地的葉片繼續(xù)移動甚至翻轉(zhuǎn)。相比而言,凹面朝下的葉片更穩(wěn)定,因為它B【消減/削減】了更多的空氣阻力,并且其形態(tài)使受力分布更均勻,(乙)。最終,凹面朝下的狀態(tài)占據(jù)主導地位。而在無風的森林深處或靜止的水面上,葉片的朝向更多是空中隨機翻滾的結(jié)果,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比例接近相等。18.請從方括號中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寫在A、B兩處。19.請解釋材料中加點的詞語“落葉”的意義和用法。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成四個短句,可增減詞語,不得改變句子原意。21.請在括號內(nèi)甲、乙兩處補寫恰當?shù)木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材料中標序號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有語病,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進行修改。【答案】18.A.蘊藏B.消減19.第一處“落葉”是指飄落的樹葉,為名詞性短語,第二處“落葉”是指飄落樹葉,為動詞性短語。20.葉片背面有不規(guī)則形狀的細胞,它們排列疏松,被稱為海綿組織,其中含葉綠體較少。21.甲:許多落葉會呈現(xiàn)出向內(nèi)卷曲的特點。乙:不易被再次吹動或翻滾。22.序號:①。修改:將“當”移到“葉片”之后。序號:④。修改:在“存在”后面加上“的”字,或者在“在一定程度上”前加上“這”?!窘馕觥俊?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A處,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fā)掘,更側(cè)重于表示事物內(nèi)在包含、隱藏著某些東西。蘊含:里邊含有,包含。“蘊含”雖也有包含的意思,但“蘊藏”更能體現(xiàn)出秘密隱藏較深等待被發(fā)現(xiàn)的意味。結(jié)合上下文可知此處強調(diào)落葉正面朝上或背面朝天這種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植物生理與空氣動力學的秘密,可填入“蘊藏”。B處,消減:減少、降低。削減:著重于從已定的數(shù)目中減去。此處說凹面朝下的葉片對空氣阻力的減少作用,“消減”更能準確表達減少阻力這一動態(tài)的過程和效果。結(jié)合上下文可知此處描述凹面朝下的葉片在減少空氣阻力方面的作用,可填入“消減”?!?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詞語在具體語境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第一處“落葉”出現(xiàn)在“欣賞落葉美景時”,結(jié)合語境可知,這里“落葉”指的是飄落的樹葉,是一個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性短語,在句中作賓語,是人們欣賞的對象。第二處“落葉是植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化而主動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這里“落葉”描述的是植物飄落樹葉這個行為動作,是動詞性短語,在句中作主語,表示一種生存現(xiàn)象?!?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句式變換的能力。原句“葉片背面的含葉綠體較少的排列疏松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細胞被稱為海綿體組織”較為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