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30文言文翻譯及斷句目錄導航思維導圖(見壓縮文件中3份pdf):感知全局,了解知識要點知識清單:文言文翻譯知識梳理、文言斷句基本方法典例精析:對考點考法進行細致剖析和講解,全面提升易錯易混:文言翻譯10大陷阱,文言斷句5大陷阱,高效查漏補缺真題賞析:精選熱點地區(qū)2024年真題,感受中考,知己知彼文言文翻譯10種方法1、留(原詞保留):像古漢語中基本詞匯、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單位等詞語,譯時均可保留原詞,不必翻譯。2換(古今詞代替)換,就是用現(xiàn)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如: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這里“吾”“汝”直接換為“我”“你”;“布衣”“黎民”換為“百姓”即可。②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這里“而”“翁”“汝”應分別換成“你”“爹”“你”。3對(對應翻譯):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釋為對應的通假本詞的意義:一般詞語最好翻譯為一個包含此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語等。例如:①商君佐之。這里的“佐”翻譯為“輔佐”較好,幫助,輔助也可。②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這里的“游”翻譯為“游玩”較好。4、轉(zhuǎn)(轉(zhuǎn)詞意譯):文言文中有一些習慣用語(如“下車”),運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辭用語,形象描繪的詞語(“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據(jù)語境轉(zhuǎn)換詞語,意譯。①上書乞骸骨:上書請求退休,回家養(yǎng)老。②一旦山陵崩:萬一有意外(有個三長兩短,有個好歹)③刎頸之交:成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④世無孔子:當世沒有像孔子那樣的智慧賢人。5調(diào)(調(diào)整語序):文言文常見特殊句式(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語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譯時要調(diào)整過來。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譯:公子能為別人的困難而焦急,(這種品德)表現(xiàn)在哪里呢?②人或問之:“何為泣乎?”譯:為什么哭泣呢?③惟將軍之言是聽。 解析:惟聽將軍之言6、合(繁筆簡合):有些句子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筆,翻譯時只要譯出意思即可。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襄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解析:有統(tǒng)一天下的心意(志向)。7、分(語意分承):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譯時需要擴充,才能使語意豐厚。如:①朝服衣冠 [解析|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②懷敵附遠,何招不致?「解析」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8補(成分補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詞語(如介詞“于”等)或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兼語)的現(xiàn)象很常見,翻譯時根據(jù)語境要補出。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析:補出省略為:人不知(我)而(我)不慍,(我)不亦君子乎?②審視之,短小,黑褐色,頓非前物。解析:補出省略為:(成)審視之,(蟲)短小,黑褐色,(成)(覺得)(蟲)頓非前物。9、去(刪除省略):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其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落實,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如:句首的發(fā)語詞(夫)、感嘆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足音節(jié)或停頓,只起結(jié)構(gòu)作用的助詞,均可略去不譯。夫戰(zhàn)勇氣也。解析:這里的“夫”可以刪省。10套(固定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見,遇情況可以套用翻譯。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平。解析:這里的“無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為:這恐怕(太晚了)吧?一、初中文言文翻譯方法技巧辨語法例1: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句中的“綠”字本來是形容詞,根據(jù)語法規(guī)范,形容詞不能直接帶賓語,因此,本句中的“綠”字就出現(xiàn)了詞類活用,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要翻譯為“使……綠”,可以意譯為“吹綠,佛綠”。因此這句話可翻譯為“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岸邊景色”。例2: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句中“來”字,是不及物動詞,“之”代詞(指代“遠人”)作賓語。所以,“來”用作使動,翻譯為“使……來”。有時候不及物動詞后面不接賓語,但是從上下文的意思來看,仍然是使動用法??凑Z境做好文言文翻譯工作,立足“語境”很重要。例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異同”一詞,從字面上看,應該翻譯為“不同和相同”,那么,這句話直譯翻譯成:“獎懲功過,不應有所不同和相同。”從語義上看,這種直譯的翻譯方式是正確的,但從語境上看,就違背了常理,獎懲功過,應該有所不同,而不是相同的。所以,“異同”在這個語境中,只能按照偏義復詞來翻譯,要略去“同”的含義,保留“異”的含義,將句子翻譯成“獎懲功過,應該有所不同”即可。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本句的古代漢語語境中,“卑鄙”表達的是“卑”和“鄙”兩個單音節(jié)詞的組合意義,“卑”指的是人的“地位卑微”,“鄙”指的是人的“見識淺陋”。在文言文閱讀翻譯的過程中,對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的把握,很大程度決定著文言字詞翻譯的準確性。三、文言文翻譯“六字法”文言文翻譯,要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做到“信、達、雅”的三個要求。“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以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把拧笔侵缸g文要優(yōu)美自然,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我們可以通過總結(jié)出的文言文翻譯“六字法”,落實以上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要求。留(原詞保留)保留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如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句: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其中“慶歷四年”為年號,“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刪(刪除省略)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其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落實,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例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可以刪去。譯為: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jīng)很久不存在了。增(補充成分)文言文省略某一詞語(如介詞“于”等)或成分(主語、謂語、賓語)的現(xiàn)象很常見,翻譯時,需要根據(jù)語境補充內(nèi)容。例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本句中省略了主語,譯為:(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來的?!闭{(diào)(調(diào)整語序)文言文常見倒裝句式,比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翻譯時要調(diào)整過來。例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調(diào)整為:汝之不惠甚矣合(繁筆簡合)有些句子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筆,翻譯時只要譯出意思即可。例句: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整句可意譯為:有統(tǒng)一天下的心意(志向)。補(成分補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詞語(如介詞“于”等)或成分(主語、謂語、賓語)的現(xiàn)象很常見,翻譯時根據(jù)語境要補出。如:項伯乃夜馳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補出省略為:具告(之)以事。譯句:項伯乃夜馳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二、文言文斷句點撥【考點點撥】一、斷句的方法做“斷句題”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特殊標志詞、對稱句式、語法結(jié)構(gòu)等。1.文意斷句法斷句前,必須把所給文段及上下句通讀幾遍,盡可能把握篇章大意,力求對原文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憑借語感將能斷開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部分。2.對話標志斷句法常以“曰”“云”“言”“道”為標志,表示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之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語。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判斷出問者、答者,據(jù)此斷開。例: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3.特殊標志詞斷句法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1)句首發(fā)語詞:“其、蓋、唯、惟、盍、夫、豈、斯、且、請、凡、且夫、至若、若夫、今夫”等前面可斷句,而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例:若夫/淫雨霏霏(2)句尾語氣詞:“也、焉、兮、耳、矣、哉、乎、而已、與(歟)、邪(耶)”等后面可斷開。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3)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之后,一般可構(gòu)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即可斷句。(4)復句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①表推論、結(jié)論的詞:故、是故、是以(以是)、于是、則、遂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②表假設(shè)、轉(zhuǎn)折的詞:若、茍、向使、如使、無論、雖、而、豈、然、、縱、且、繼而、如若、假如……例:向使/三國各愛其地(5)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久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是時、后、昔者、乃今”等,也可以幫助斷句。例: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6)句首表總領(lǐng)的詞:例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予獨愛”總領(lǐng)后面幾個分句,所以“予獨愛”后面應稍有停頓,否則就不能顯示它的總領(lǐng)作用。(7)“古二今一”的詞:即古代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的,要分開讀。例如:可/以一戰(zhàn);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今齊地/方千里等。(8)謙詞:下官、竊、寡人、妾、愚、某、小可等等。
(9)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吾、余、予、爾、女(汝)、某、彼、此,等等。
4.特殊句式斷句法(1)省略句:省略句子成分的地方一般要停頓。例:①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痉治觥竣倬渲小耙浴焙笫÷粤恕爸保虎诰渲小霸佟薄叭焙笫÷粤恕肮摹?。(2)判斷句式:……者……也、……者也例:陳涉者/陽城人也(3)反問句式:不亦……乎、何……為、豈……哉、安……哉(也)、孰與……乎(4)被動句式:為……所、……為……(5)其他固定句式:況……乎、奈……何、如(若)……何、得無(無乃)……乎、何以……為、與其……5.對稱句式斷句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或排比,或?qū)ε?,或?qū)ΨQ。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shù)和相同的句式結(jié)構(gòu)。這種形式有時候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斷句。例: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②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6.語法結(jié)構(gòu)斷句法(1)主謂短語中,主謂之間應停頓。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2)謂語與賓語、補語間應停頓。例:①乃重修/岳陽樓。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按“動詞/該動詞的支配對象”停頓。例: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4)介賓短語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賓短語前應有停頓。例:受任/于敗軍之際。(5)前置的狀語,朗讀時應在其后和主語之間停頓;后置的狀語,應在狀語前有停頓。例:①今/天下三分。②求二石獸/于水中?!痉治觥竣倬渲袪钫Z“今”前置,故應與主語“天下”之間作停頓;②句中狀語“于水中”后置,故應在其前停頓。(6)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不能斷開。例:晉陶淵明/獨愛菊?!痉治觥俊皶x”是修飾語,修飾主語“陶淵明”,二者之間不停頓。(7)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名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語分開。例: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分析】①句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為全句的主語,“犬”在句中作狀語,修飾“坐”,譯為“像狗一樣”,故應在名詞“犬”前有停頓;②句中“山”修飾中心語“行”,“山行”譯為“沿著山行走”,中間不能停頓。7、注意事項:(1)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例如: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亭者誰,廬陵/歐陽修也等。(2)句子內(nèi)容是兩層或兩層以上關(guān)系,且?guī)讓右馑纪瑫r出現(xiàn),按“而前則前”原則劃分。例:①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二、巧妙斷句——斷句口訣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jié)構(gòu)助判斷;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分析講解】1、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理解內(nèi)容和斷句是緊緊相關(guān)聯(lián)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好。馬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讀一遍兩遍、一晃而過也不行。
2、.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要有全文意識,對不易斷開的地方,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思,認真推敲,確定在適當?shù)牡胤綌嗑洹?/p>
3、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jīng)常用“曰”“云”“言”等字,這為正確斷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nèi)容。
4、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
文言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我們應該在學習中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這樣會有助于斷句。
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②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guān)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當然,我們在抓虛詞標志斷句時,也要注意靈活性,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詞,詞性變了?!耙病庇迷诰渲惺婢徴Z氣,可點斷,也可不點斷。
5、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jié)構(gòu)助判斷
古人不知道語法結(jié)構(gòu),只是憑著模糊的語感去斷句。我們可以利用語法知識,對文言文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根據(jù)語法分析確定該如何斷句。文章中有些詞語是屬上還是屬下,有時難以斷定,而當運用語法知識劃分主、謂、賓時,則容易解決。
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guān)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是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是被動句式。
還有固定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之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歟”(可得聞歟?);“得無...乎”(得無異乎?)等固定句式。
6、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古人寫文章,十分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對應,講究互相照應,常用對偶句、排比句、反復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往往是前后對照或?qū)ΨQ的,這也為我們正確斷句提供了條件。我們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斷句,常常是斷開一處,接著便可斷開幾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24·江蘇鹽城)班級開展“古代文人家書”專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材料一:朝饑示子聿①[宋]陸游水云深處小茅茨②,雷動空腸慣忍饑。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八十到頭終強項③,欲將衣缽付吾兒。【注釋】①這首詩是詩人晚年被罷官鄉(xiāng)居時寫給小兒子子羋的。②茅茨:茅屋。③強項:剛直不屈。材料二: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①[清]鄭板橋我雖微官,吾兒便是富貴子弟,其成其敗,吾已置之不論;但得附從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師傅,待同學,不可不慎。吾兒六歲,年最小,其同學長者當稱為某先生,次亦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每見貧家之子,寡婦之兒,求十數(shù)錢,買川連紙釘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薄幕,以舊鞋與穿而去。彼父母之愛子,雖無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襪來上學堂,一遭泥濘,復制為難矣。(選自《鄭板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釋】①作此文時,鄭板橋在灘縣任職,因其妻兒在興化老家,教育兒子的貴任暫托付給其弟鄭墨。材料三:諸弟總須力圖專業(yè),如九弟志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yè);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啫否?若志在窮經(jīng),則須專守一經(jīng);志在作制義,則須??匆患椅母澹恢驹谧鞴盼?,則須??匆患椅募?。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并騖,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切囑切囑!千萬千萬!(選自《曾國藩家書·致諸弟》,中華書局)1.閱讀陸游的《朝饑示子聿》,回答問題。(1)結(jié)合詩歌首聯(lián),分析陸游寫作此詩時的生活境況。(2)頷聯(lián)中的“方”字值得咀嚼,請說說其妙處。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3.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文言語句方法借鑒釋義至于延師傅【課內(nèi)遷移法】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1)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成語推斷法】無緣無故(2)以舊鞋與穿而去【語境推斷法】前文有“至陰雨不能即歸”(3)若志在窮經(jīng)【查閱詞典法】①阻塞不通;②極,盡;③止,息(4)(填序號)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2)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5.材料二、三和鏈接材料,這三封家書教育子弟的角度各有不同,請分別概括。鏈按材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6.本次專題學習活動,對你的成長有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材料回答。一、文言文翻譯10大陷阱1.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名、年號、器物名、度量衡等專有名詞,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如: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湖心亭看雪》)錯誤譯法:崇禎皇帝第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正確譯法: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解析:原句中的“崇禎五年”是年號,“西湖”是地名,均可原封不動地保留到譯句中。2.該翻譯的沒有翻譯。如: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錯誤譯法:帶領(lǐng)妻子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正確譯法: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解析:原句中的“妻子”是古今異義詞,在這里應翻譯為“妻子兒女”。②其岸勢犬牙參互,不可知其源。錯誤譯法:其岸勢像犬牙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正確譯法: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解析:原句中的“其岸勢”是“那溪岸的形狀”的意思,這些詞語都要翻譯出來。3.重要詞語翻譯不當。(1)一詞多義的實詞翻譯不當。如: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錯誤譯法: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增加了它原來的規(guī)模。正確譯法: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guī)模。解析:把“增”譯成“增加”不恰當?!霸觥庇小霸黾印敝猓谶@個句子中引申為“擴大”的意思。(2)誤譯古今異義的詞(以今義釋古義)。有的文言詞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有的詞義擴大,有的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zhuǎn)移,有的感情色彩變化,有的名稱說法改變。因此,要根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切不可以今義當古義。①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錯誤譯法:(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到樹林中去。正確譯法:(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離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錯誤譯法:先帝不認為我卑鄙無恥。正確譯法: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下、見識淺陋。③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錯誤譯法:即使僅能免于斬刑,可是去守衛(wèi)邊塞死掉的本來有十六七個人。正確譯法:即使僅能免于斬刑,可是去守衛(wèi)邊塞死掉的本來有十分之六七。④楚人憐之。(《陳涉世家》)錯誤譯法:楚國人都很憐憫他。正確譯法:楚國人都很愛戴他。解析:這幾句翻譯均犯了以今義釋古義的毛病。例①的“去”是詞義轉(zhuǎn)移,在古代是“離開某地”的意思,后來轉(zhuǎn)移為“到某地去”,意義完全相反。錯誤譯句中的“才到樹林中去”應改為“才離開”。例②的“卑鄙”屬于感情色彩變化。在古代這個詞是中性詞,指地位低下,見識淺陋?,F(xiàn)在是貶義詞,指人的行為或品質(zhì)惡劣。錯誤譯句中的“卑鄙”以今義當古義,應改為古義。例③“十六七”古義是表示分數(shù)的約數(shù),十分之六或十分之七;今義是表示整數(shù)的約數(shù),十六或十七。例④“憐”古義是“愛戴”的意思,今義是“可憐、憐憫”的意思。(3)誤譯詞類活用的詞。如:其一犬坐于前。(《狼》)錯誤譯法:其中的一只狗坐在(屠戶)前面。正確譯法: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樣在(屠戶)前面坐著。解析:原句中的“犬”是名詞作狀狀語,表比喻,譯為“像狗一樣”?!坝谇啊笔呛笾脿钫Z,翻譯時要調(diào)整語序,放在動詞之前。另外,這個句子還是個省略句,要將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4)誤譯偏義復詞。所謂偏義復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關(guān)(相近)或相反的語素(最小的語音語義的結(jié)合體)構(gòu)成一個詞,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作為陪襯,只起到構(gòu)詞的作用,不表示意義。《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句中的“遠近”就是一個偏義復詞,偏義在“遠”。由于不懂偏義復詞的用法,因而導致翻譯錯誤。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錯誤譯法:這確實是萬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時刻啊。正確譯法:這確實是萬分危亡的時刻啊。解析:“存亡”是偏義復詞,偏義在“亡”。(5)誤譯文言虛詞。如:①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錯誤譯法:本來可以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正確譯法:本來已經(jīng)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②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錯誤譯法:或者認為他死了,或者認為他逃跑了。正確譯法: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錯誤譯法:你思想的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正確譯法: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解析:例①中的“以”通“已”,“已經(jīng)”的意思,而不是“可以”的意思;例②中的“或”是“有人”的意思,不是“或者”;例③中的“之”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不翻譯,而不是“的”的意思。4.漏譯重要詞語。翻譯時句中重要詞語沒有譯出來,只譯出了大部分詞語的意思。如: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錯誤譯法:(我)心中有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正確譯法:因為(我)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錯誤譯法: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復習它們,不也很愉快嗎?正確譯法:孔子說:學習(知識),然后要按時溫習它們,不也很愉快的嗎?解析:①句中“以”沒有譯出來,應當將“以”譯成“因為”;“足”也沒有譯出來,應當把“足”譯成“足以”。②句把“時”的意思漏掉了,應該在“復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譯句。5.漏譯省略成分。古漢語里,句子成分的省略現(xiàn)象較為普遍,如主謂賓的省略,介詞“于”“以”的省略,介詞“以”“與”“為”等的賓語的省略,量詞的省略等等,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如: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錯誤譯法: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就減弱了,第三次就竭盡了。正確譯法: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②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錯誤譯法:那個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桌子、一椅子、一紙扇、一醒木罷了。正確譯法:那個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紙扇、一塊醒木罷了。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錯誤譯法: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正確譯法: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解析:例①是一個省略句,省略了謂語“鼓”和主語“氣”,補充出來就是: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翻譯時要將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例②也是一個省略句。古漢語中數(shù)詞后面的量詞往往省略,翻譯時應在數(shù)詞“一”后分別加上量詞“張”“把”“把”“塊”。例③省略了起補充說明的句子,即“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怎么樣?譯時要補充出來,這樣譯句才顯得清晰完整。6.無中生有地增添內(nèi)容。一般說來,文言文翻譯必須要尊重原文的內(nèi)容,不能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增添一些內(nèi)容,以致違背原文的意思。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論語>十二章》)錯誤譯法: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肯定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正確譯法: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解析:錯誤譯句中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原句中沒有這一內(nèi)容,是翻譯者隨意加進去的,應刪去。7.該刪除的詞語沒有刪除。如:①余聞之也久。(《傷仲永》)錯誤譯法:我聽說這件事情也已經(jīng)很久了。②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錯誤譯法:陳勝者是陽城人也。解析:①句中沒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錯誤。其實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②句中的“者”“也”是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思。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詞語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jié)等語氣作用,或只起連接作用,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譯時,因為沒有相當?shù)脑~可以用來表示它,應該刪除不譯。有時為了使譯文簡潔通暢,對句中重復多次的詞語也可以刪去不譯。如: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核舟記》)錯誤譯法:總計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葉船篷,刻了船槳,刻了爐子,刻了茶壺,刻了畫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原句中反復出現(xiàn)的為字不必一一譯出,“箬篷”后的五個“刻了”可刪去。8.譯句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在古代漢語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與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同。在翻譯時,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語序。還有一些固定格式,翻譯時也有固定的譯法,譯句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錯誤譯法;處在廟堂的高處,就擔心他的平民百姓。正確譯法: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就擔心他的平民百姓。解析:原句是定語后置,在翻譯時必須把定語放回到中心詞前邊,譯為:在高高的廟堂上,就擔心他的臣民。②忌不自信。錯誤譯法:鄒忌不相信。正確譯法: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解析: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要前置。原句是一個賓語前置句,賓語“自”放在動詞“信”的前面,翻譯時把賓語“自”放在“信”之后。③賢哉,回也!錯誤譯法:多么賢德啊,顏回!正確譯法:顏回,多么賢德??!解析:原句是一個主謂倒裝句,翻譯時要將前置的謂語“賢哉”放在主語“回也”之后。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錯誤譯法:我本來是個平民,親自耕種在南陽。正確譯法: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解析:原句是一個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要將后置的狀語“于南陽”放在謂語“躬耕”之前。⑤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錯誤譯法:我和城北徐公,誰美?正確譯法: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解析:“孰與”是一個固定結(jié)構(gòu),有固定的翻譯方法,可譯為“跟……比較,哪一個……”。9.不懂古代文化常識。如:①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錯誤譯法:秦王變了臉色,長時間跪著向唐雎表示感謝……正確譯法: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解析:把原句中的“長跪”譯為“長時間跪著”,這是不懂古代的文化常識造成的。“長跪”應是“直挺而跪”的意思。另外,句中的“謝”不是“感謝”,而是“道歉”的意思?!白敝傅氖枪湃讼囟鴷r兩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緊貼于腳后跟?!肮颉敝傅氖莾上ブ兀χ鄙碜?,臀部抬起,不沾腳跟,以示莊重?!肮颉焙汀白倍家髢上ハ嗖?、雙腳在后、腳心朝上,區(qū)別僅僅在于“跪”時臀部抬起,并不落在腳后跟上,而“坐”時臀部貼于腳跟。②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錯誤譯法:戴上帽子后,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正確譯法: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解析:句中的“加冠”指已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已成人?!凹取保呀?jīng),……以后。10.不懂修辭,不知變通,需要意譯的硬要直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借代、互文、合敘、委婉等,具有這些特點的句子大多不能采用直譯的方式,而應根據(jù)其修辭方法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意譯方式。如果要求翻譯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有的須將喻體直接換為本體,有的則須抓住喻體采用形象描繪的方式進行意譯;如果要求翻譯的句子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方法,翻譯時就應直接點明本體;如果要求翻譯的句子運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方法,翻譯時就要把相應的內(nèi)容合并一起意譯;如果要求翻譯的句子用了合敘的修辭方法,翻譯時就要分開敘述,交錯理解;如果要求翻譯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辭方式,就要根據(jù)語境譯出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有些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在直譯譯不通順的情況下,可變通處理,采用意譯的方式,翻譯句子的大意。(1)誤譯比喻句。如: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錯誤譯法:老鷹飛到天上,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正確譯法:那些像鳶鳥飛到天上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②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錯誤譯法:萬鐘對我有什么益處??!正確譯法: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解析:①句“鳶飛戾天者”,直譯為“老鷹飛到天上”,顯然荒誕,因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②句“萬鐘”比喻“優(yōu)厚的俸祿”,翻譯時要將喻體直接換成本體。(2)誤譯借代句。如: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錯誤譯法:黃頭發(fā)和小孩子垂下來的頭發(fā),都自得其樂。正確譯法: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樂。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岳陽樓記》)錯誤譯法: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鱗游來游去。正確譯法: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錯誤譯法:我本來是個穿布衣服的人,在南陽親自耕種田地。正確譯法: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田地。解析:①②③句用了借代的修辭方法,“黃發(fā)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鱗”指“魚”,“布衣”指平民。翻譯時要直接譯出本體。(3)誤譯互文句。如:①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岳陽樓記》)錯誤譯法: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茂盛青翠。正確譯法: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都茂盛青翠。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王昌齡《出塞》)錯誤譯法:秦代時的明月照耀著漢代時的關(guān)隘。正確譯法:秦漢時的明月照耀著秦漢時的關(guān)隘。③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錯誤譯法:將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死在沙場,壯士征戰(zhàn)多年回到故鄉(xiāng)。正確譯法:將士們(有的)身經(jīng)百戰(zhàn)死于沙場,(有的)多年后才回到故鄉(xiāng)。④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陽樓記》)錯誤譯法:早晨陽光明媚,傍晚陰冷昏暗,景象千變?nèi)f化。正確譯法:早晨傍晚陰晴多變,景象千變?nèi)f化。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錯誤譯法:不因外物而喜,不因自己而悲。正確譯法: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⑥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錯誤譯法:木蘭在集市東邊買來駿馬,在集市西邊買來馬鞍和坐墊,在集市南邊買來馬籠頭和韁繩,在集市北邊買來長馬鞭。正確譯法:木蘭在集市各處購買戰(zhàn)馬和馬具(馬鞍、坐墊、嚼子、韁繩和馬鞭)。解析:①②③④⑤句用了互文的修辭,翻譯時要將上下句意結(jié)合理解。①句可理解為:岸芷(蘭)汀(芷)蘭,郁郁青青。②句可理解為: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guān)。③句可理解為:將軍(壯士)百戰(zhàn)死,(將軍)壯士十年歸。④句可理解為:不以物己而喜悲。⑤句可理解為:朝夕暉陰,氣象萬千。⑥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辭,“東”“南”“西”“北”并非實指,意即在集市各處購買戰(zhàn)馬和馬具。(4)誤譯合敘句。如:①將軍向?qū)?,性行淑均。錯誤譯法:將軍向?qū)?,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正確譯法:將軍向?qū)?,性情善良,品行平正。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錯誤譯法: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時候,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正確譯法:如果不是在正午的時候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的時候就看不見月亮。③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錯誤譯法: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正確譯法: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兩岸各種景物的影子。解析:①②③句都用了合敘的手法。所謂合敘,就是為了達到語句緊湊、文辭簡練的目的,把本應分開來說的幾件相關(guān)的事合并在一個句子中來表述。這種修辭方法叫合敘。也叫并提。它在結(jié)構(gòu)上的突出特點是,在一個句子中有兩組并列成分,而這兩組并列成分,又有前后對應的分承關(guān)系。合敘與互文正好相反。①句中“性行淑均”是合敘,“性”對“淑”,“行”對“均”;②句用了合敘,“亭午”對應“曦(日)”,“夜分”對應“月”。全句的意思是:自非亭午不見曦(日),自非夜分不見月;③句用了合敘,“素湍”對應“回清”,“綠潭”對應“倒影”。全句應理解為:“素湍回清,綠潭倒影”,譯文應變?yōu)椋貉┌椎募绷?,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這幾句在翻譯時都要分開敘述、交錯理解。下面是初中文言課文中一些使用合敘手法的句子:④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此句可交錯理解為: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若有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賞。⑤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指兵器,“革”指鎧甲一類。此句交錯理解為: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堅也。全句意思是:兵器不是不鋒利,鎧甲不是不堅固。⑥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送東陽馬生序》)這句話分敘則是:縣官日有廩稍之供,(諸生)無餒之患矣;父母歲有裘葛之遺,(諸生)無凍之患矣。全句意思是:朝廷每天按時供給糧食,(諸生)沒有挨餓的憂患了;父母每年贈送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諸生)沒有受凍的憂愁了。(5)該變通的不變通,該意譯的沒意譯,翻譯生硬、死板。如: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記》)錯誤譯法:陽光向下照射,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正確譯法: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②波瀾不驚。(《岳陽樓記》)錯誤譯法:波浪不動。正確譯法:(湖面)波平浪靜。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錯誤譯法: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就擔憂他的平民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主。正確譯法:在朝廷上做官,就為他的平民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他的君主擔憂。解析:①句中“下”可解釋為“向下”,而結(jié)合具體語境,這里應指“陽光照到水底”,翻譯時可變通處理。②句若直譯則比較生硬,不能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風格,此時可采用意譯的方式翻譯,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此句可譯為: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③句中的“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實際上指的是“在朝廷上做官”和“不在朝廷上做官”,翻譯時要用意譯。二、文言文斷句5大陷阱易錯陷阱1:不明句意【分析】文言文斷句,不明句意最容易斷錯。不明句意,原因可能有三點:一是脫離前后語境,二是關(guān)鍵實詞、虛詞含義不清,三是人物事件的前后因果關(guān)系沒有理順?!颈芸蛹记伞?、找名(代)詞,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1.斷句時可以先找出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等。2.也可以先找出代詞,如吾、予、余、爾、汝、公、卿、君、若、其、彼、此等。需要注意的是:①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②這些名詞和代詞作主語,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斷開;如果作賓語,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斷開。2、找虛詞,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應該斷句的地方。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②句末語氣詞:也、矣、焉、耳、哉、而已(陳述句末尾)與(歟)、耶(邪)、乎(疑問句末尾),哉、夫、兮(感嘆句末尾),上述這些句末語氣詞后可斷句。易錯陷阱2:不顧語法【分析】依靠語法斷句,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古代雖沒有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但名詞代詞作主語、動詞形容詞作謂語、介詞短語作狀語等,這些規(guī)則是一致的。借助語法知識,能提高斷句的準確性?!颈芸蛹记伞?、分析謂語與它前后詞語之間的關(guān)系:謂語前是主語,謂語后是賓語;主、賓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2、理清句子的表述結(jié)構(gòu)。有些句子,表述時常常有一些明顯的形式結(jié)構(gòu),如總分、分總等,由此切入,可以有效斷句。易錯陷阱3:不抓標志【分析】古人文章的停頓,常常依靠文言虛詞或?qū)υ挼脑?、云等標志性詞語,有些考生沒有“抓標志”的意識,出現(xiàn)錯誤;當然,也不能唯標志是從,不顧文意。【避坑技巧】找對話,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問”“言”等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語省略。2、找虛詞。(見易錯陷阱1)易錯陷阱4:不看句式【分析】文言文斷句時,要關(guān)注句式特點,不要把句子斷破。句中的固定結(jié)構(gòu)以及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避坑技巧】找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為....…所...….”是典型的被動句式。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何….….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等。易錯陷阱5:不察修辭【分析】文言文中經(jīng)常運用對偶、排比、頂真、反復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不可忽視,有時可以作為斷句的標志?!颈芸蛹记伞空倚揶o,頂真、排比、對偶、反復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例: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對偶)一、(2024·山東日照)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材料二
備之既死,舉國而屬之孔明。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乃以區(qū)區(qū)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復劉氏。故常千里負糧以邀一日之戰(zhàn),不以敗還,即以饑退。其數(shù)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用兵之失也。夫蜀之為國,巖僻而固,非圖天下者之所必爭。然亦未嘗不忌其動,以其有窺天下之變,乘之而出也。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曹公雖死,有司馬仲達以制其兵,而魏未有變。孔明于此,宜因備之亡,深自示弱,以怠魏心,使其無意于我。勵兵儲粟,伺其一旦之變,因河、渭之上流,裹糧卷甲,起而乘之,則莫不得志。(選自何去非《蜀論》,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B.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C.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D.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崩,古指帝王或王后之死,與《杞人憂天》“天地崩墜”中的“崩”意思不同。B.屬,同“囑”,委托,與《三峽》“屬引凄異,空谷傳響”中的“屬”意思不同。C.怠,使……懈怠,與《送東陽馬生序》“弗之怠”中的“怠”用法、意思相同。D.乘,趁,趁著,與《行香子》“偶然乘興,步過東岡”中的“乘”意思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備信任諸葛亮,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諸葛亮牢記先帝遺愿,盡忠盡職。B.諸葛亮接受遺命后,就立下了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卻因治國無方導致了伐魏失敗。C.作為一個國家,蜀漢不是圖謀天下的人的必爭之地,是因為這里偏僻,地形險固。D.曹操死后,司馬仲達掌管著魏國的軍隊,魏國的形勢沒有發(fā)生變化,比較穩(wěn)定。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2)乃以區(qū)區(qū)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復劉氏。5.對于出兵伐魏,材料二作者何去非和諸葛亮觀點不同,請簡要分析原因。二、(2024·江蘇南通)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郭演,字攸之,南陽人也。少孤,依姑父鄧羲。羲嘗為劉表治中①。天子都許②,劉表雖貢獻③而與袁紹相結(jié)。羲諫,表答羲曰:“內(nèi)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義也。治中何怪之乎?”演少以器業(yè)④知名于時。烈祖⑤居樊,征為記室,遷主簿。及向朗督四縣,薦演為農(nóng)都尉,率眾營軍屯于夷陵,數(shù)年,積糧萬斛。又從烈祖征蜀,以演秉心公亮,守涪令。既平成都,拜蜀郡屬國都尉。建興元年,轉(zhuǎn)散騎常侍。二年秋,代楊洪為侍中。諸葛亮東征,表與后主曰:“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蔽迥?,又擢尚書令。時蔣琬為仆射⑥。演以琬年長,才又著于己,悉以眾事托之。太仆廖立詰曰:“郭演,從人者耳,不足與經(jīng)⑦大事,而作臺魁。”演亦不為忤⑧。及立以他事為御史所劾,演表曰:“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yè)者也,不當為快言得咎⑨?!绷⒆筮w巴州治中,演送二十里,人皆稱之。演性和順,和合群寮⑩,與向朗、費祎、張裔、習禎最為友善。(選自《季漢書·郭演傳》,有刪改)【注釋】①治中:官名,為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②天子都許:指漢獻帝以許昌為都城。③貢獻:進奉,進貢。④器業(yè):才能學識。⑤烈祖:指漢昭烈帝劉備。⑥仆射:官名。⑦經(jīng):籌劃。⑧忤:違逆,抵觸。⑨為快言得咎:因放肆的言論而被追究罪過。⑩寮:同“僚”,同衙的官吏。6.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兩處)劉表雖貢獻而與袁紹相結(jié)7.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羲嘗為劉表治中(2)治中何怪之乎(3)既平成都(4)悉以咨之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演以琬年長,才又著于己,悉以眾事托之。9.閱讀文言文要善于積累。選文中有不少古代官職變動專用詞,如“征為記室”的“征”,特指召來授予官職。請在文中再找出兩個這樣的詞。①
②10.班級編輯《古代賢臣集》,你建議將郭演編入其中。請結(jié)合選文闡述理由。三、(2024·江蘇徐州)閱讀下面一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啃⒘覍④妭餍⒘覍④?,隋煬帝時人,姓魏氏,名木蘭,毫之譙人也。時方征遼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①,慨然代行。服甲胄,鞬橐②操戈,躍馬而往。歷一紀③,人莫識之。后凱還。天子嘉其功,除④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成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之見也。遂以事聞于朝,召赴闕。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納諸宮中,對曰:“臣無媲⑤君之禮?!币运朗木?,迫不已,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蓋其生辰云。(選自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有刪改)【注釋】①騃(ái):癡愚的樣子。②鞬橐(jiān
gāo):盛弓矢的器具。③紀:十二年為一紀。④除:任命,授職。⑤媲:匹配?!疽摇磕咎m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潮黃河,度黑山,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數(shù)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選自《木蘭從軍》)【丙】題木蘭廟[唐]杜牧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咀⑨尅竣俜髟贫眩旱孛诮駜?nèi)蒙古自治區(qū),堆上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西漢人,為解國家之急而自愿出塞和親。1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服務水平協(xié)議編寫及更新指導書
- 《人工智能基礎(chǔ):機器學習入門教學方案》
- 2025北京順義區(qū)北務鎮(zhèn)衛(wèi)生院招聘編外人員3人模擬試卷有答案詳解
- 企業(yè)培訓計劃編制模板全員培訓與提升版
- 2025吉林白山撫松縣招聘高中教師9人模擬試卷及一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內(nèi)蒙古赤峰市克旗銀都礦業(yè)招聘4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參考
- 2025年泰安新泰市市屬國有企業(yè)公開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一套答案詳解
- 社會責任感踐行承諾書3篇
- 2025河南鄭州聯(lián)勤保障中心二季度社會人才招聘132人模擬試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詳解
- 2025河南鄭州航空港投資集團面向社會招聘25名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
- GB/T 44329-2024混合氣體的制備稱量法
- 動物生理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2023浙教版八年級上數(shù)學知識點
- 輸變電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統(tǒng)一表式附件1:線路工程填寫示例
- 安全總結(jié)模板
- 2024年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彌牟鎮(zhèn)執(zhí)法輔助人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力設(shè)備典型消防規(guī)程》(DL 5027-2015)宣貫
- 昆蟲學與農(nóng)業(yè)害蟲防治
- 信訪工作培訓課件
- 道路保潔安全培訓課件
- 第12課+自覺抵制犯罪(課時2)【中職專用】中職思想政治《職業(yè)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