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6類50題強化練習題
一、山川風景類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峨眉山行紀(節(jié)選)
[宋]范成大
峨眉有三山,日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傳有游者,今不復有路。惟大峨一
山,其高摩霄,為佛書所記普賢大士示現(xiàn)之所。
j木,大霽,遂登上峰。自此至峰頂光相寺七寶巖,其高六十里,無復蹊磴。斫木作
長梯,釘巖壁,緣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險峻,無此比者。過新店、八十四盤、娑羅平。娑羅
者,其木葉如海桐,又似楊梅,花紅白色,春夏間開,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見之,至此
滿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蟲,悉非世間所有。昔固傳聞,今親驗之。余來以季夏,
數(shù)日前雪大降,木葉修有雪漬斕斑之跡。聞春時異花尤多,但是時山寒,人鮮能識之。草葉
之異者,亦不可勝數(shù)。山高多風,木不能長,枝悉下垂。又斷無鳥雀,尾山高,飛不能上。
自娑羅平過思佛亭、軟草平、洗腳溪,逆極峰頂光相寺。亦板屋數(shù)十間,無人居,中
間有普賢小殿。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初冬暑絡,漸高漸寒,到八十四盤則驟寒。比及
山頂,亟挾紗兩重,又加羹衲駝茸之裘,盡彳笥中所藏,系重巾,躡氈靴,猶凜栗不自持,
則熾炭擁爐危坐。山頂有泉,煮米不成飯,但碎如砂粒。萬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
之。自山下攜水一缶來,財自足也。
移頃,冒寒登天仙橋,至光明巖,炷香。人云佛現(xiàn)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歸舍,明
日復來。逡巡,忽云出巖下傍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如隊仗,既當巖則少駐。云頭現(xiàn)大
㈣光雜魚之量數(shù)重值且相對史有小墨影若仙圣暨募者。一碗茶頃,光沒,而其傍復現(xiàn)一光如
前,有頃,亦沒。云中復有金光兩道,橫射巖腹,人亦謂之“小現(xiàn)”。日暮,云物皆散,四
山寂然。乙夜燈出,巖下遍滿,彌望以千百計。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分)
云頭現(xiàn)A大圓光B雜色之暈C數(shù)重D倚立E相對F中有水墨G影若仙圣H跨象者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古代中國,干支紀日是一種用于記錄日期的方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而成,
共60個組合,循環(huán)使用。文中“乙未”就是其中的一個組合,表示某一天的日期。
第1頁共43頁
B.蓋,表原因,與《赤壁賦》中“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中的“蓋”用法不同。
C.“木葉猶有雪漬斕斑之跡”中的“猶”,與“雕欄玉砌應猶在”的“猶”含義相同。
D.衣,指穿上,與后文“盡衣笥中所藏”中的“衣”含義不同。
3.下列對本文的相關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二段寫登山所見及感受。作者慨嘆只有登上險峻難登的大峨峰,才能看到天下的
奇木異花。
B.第四段寫佛現(xiàn)和圣燈奇景。佛光大多出現(xiàn)在中午以后,但作者卻在下午五時以后看
到了。
C.本文記敘有條不紊,層次井然。時間經(jīng)歷了由早到晚,季節(jié)則經(jīng)歷了由夏到冬。
D.本文選材匠心獨運。峨眉山名勝古跡眾多,作者不寫別處也可見到的景物,專記此
山特色。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系重巾,躡氈靴,猶凜栗不自持,則熾炭擁爐危坐。(4分)
(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4分)
5.本文和姚鼐的《登泰山記》都是登臨類題材的散文,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兩文所表現(xiàn)
的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情感。(4分)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甲)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
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日:“向吾遠游冀、雍,但未嘗登本白,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币椅倘眨骸安钜樱曛?!曩者愚公年且九
土面贅蟲令音■輩方逾衣旬何港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葷,長江,
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日:“吾力尚可,無需相扶?!匀粘鲋帘∧?,
第2頁共43頁
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
(乙)母薦尸手,福成參督師侯相曾公口刃?閩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
防,纖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
入山。盤曲上,將四十里,經(jīng)名遂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又
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勢,桐城姚鼐傳先生嘗記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
也,僻不當?shù)勒呔悴煌?。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
英測,目眩神駭,越起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
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huán)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汶水車來,蜿蜒似帶。遙睇穹碧,渺若無外。俯視云煙,瞬息變滅。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
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
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
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日:“君等識
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p>
(薛福成《登泰山記》節(jié)選)
(丙)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
漫。稍見云中白若樗靖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
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蛉?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
若僂。
(姚鼐《登泰山記》)
[注釋]曾公:曾國藩。
6.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
分)
曩者愚公A年且B九十C而移山D今吾輩E方逾F六旬G何老之有
7.下列對材料中的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泰山,又名岱宗、東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轉稱妻父為“泰山”“岳父”,
稱妻母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號紀年。與姚鼐《登泰山記》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紀日一樣,
都是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
C.絕,“橫渡”之意,與《勸學》中的“絕江河”中的“絕”詞義相同。
第3頁共43頁
D.“東”來的“東”解釋為向東,名詞做狀語,與《赤壁賦》中“順流而東也”中的“東”的
用法相同。
8.下列對材料有關“泰山”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二翁登泰山》中,對乙翁發(fā)出的同游泰山的邀請,甲翁開始時有所顧忌,后經(jīng)乙
翁開導,二人最終偕行前往。
B.泰山景色險峻秀麗。薛福成筆下的泰山,山勢險峻,道路崎嶇,諸峰環(huán)抱,形態(tài)各
異,博大壯美,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C.姚鼐寫泰山,語言明凈簡潔,描摹細致,可以看出作者錘煉語言的功力;全文寫出
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人們對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D.泰山給人創(chuàng)作靈感。觀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在文末自語反思,含義深刻;姚鼐
對泰山的描寫形象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4分)
(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4分)
10.三則材料中,主人公登泰山的經(jīng)歷各自啟發(fā)了我們對人生怎樣的思考?(4分)
二、書信序言類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舍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自:“必有異,亟取火來!’'及發(fā)
之,果集賢學士沈公子明書一通,口:“我之友李賈兀和史義愛麥星旦夕.桐與起居飲食。賀
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2二百三十三首。數(shù)年來東西南北,良為已失去;
今夕醉解,不復得寐,即閱理篋帙,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
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復無家室子弟,得
第4頁共43頁
以給養(yǎng)恤問。常恨想其人、詠味其言止矣!子辱于我,與我為賀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
我意?!澳疗湎Σ还詴啦豢?,明日就公謝,且日:“世謂賀才絕出于前。''讓。居數(shù)日,
牧深惟公曰:“公于詩為深妙奇博,且復盡知賀之得失短長。今實敘賀不讓,必不能當公意,
如何?“復就謝,極道所不敢敘賀。公日:“子固若是,是當年我。'‘牧因不敢復辭,勉為賀
敘,終甚慚。
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其態(tài)也;
水'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橘陣馬,
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厄}》
有感怨刺次,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fā)人意。乃賀所為,得無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
深嘆恨古今未嘗經(jīng)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
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日: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
命《騷》可也。賀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為其敘。
(節(jié)選自《李長吉歌詩敘》,有刪改)
1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分)
我亡友A李賀B元和C中D義愛甚E厚F日夕G相與H起居飲食。
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凡,總共、與《瑣脊軒志》“軒凡四遭火”的“凡”意思相同。
B.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與《鴻門宴》“素善留侯張良”的“善”用法相同。
C.慢,怠慢、輕慢,與《陳情表》“責臣逋慢”的“慢”意思不同。
D."水之迢迢”與《師說》中“句讀之不知”的“之”用法不相同。
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沈子明多年以來四處漂泊,以為李賀生前所贈詩稿已盡數(shù)丟失。幸而沈子明在一次
酒醒后找到這些詩稿,他想起與李賀先前的交往,情難自禁。
B.杜牧并未當即回復沈子明的請求,而是于次日到沈子明處表示感激并委婉推辭。數(shù)
日后,杜牧再次推辭,表示對李賀詩集不敢妄評,但沈子明堅持。
C.李賀詩歌不受傳統(tǒng)束縛,能探尋前人未道之事。他的詩歌得到韓愈的稱贊,世人對
其評價也很高,認為如若李賀能夠長壽,其詩歌成就不可限量。
D.杜牧在李賀過世十五年后為其詩集作序,序言中交代了自己作序的緣由,提及了詩
集的由來、詩歌的數(shù)量以及風格,并將其與《離騷》進行比較。
第5頁共43頁
1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舍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曰:“必有異,亟取火來!”(4分)
(2)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4分)
15.杜牧為何起初拒絕寫這篇序?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上梅直講①書
蘇軾
軾每讀《詩》至《鵡鵑》,讀《書》至《君簿》,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
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兜匪
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
然,不容何?。坎蝗萑缓笠娋?。”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狈蛱?/p>
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
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
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弓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
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后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
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祿,自度無以進見于諸公之間。
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多幫,執(zhí)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
而聞之,執(zhí)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
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用,而向之十余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丕可必茍宣貴亦丕可必徒貧賤有太賢焉而為其徒則亦乏恃矣2茍其僥一時之幸,
從車騎數(shù)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第6頁共43頁
《傳》曰:“不怨天,不尤人”,蓋“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執(zhí)事名滿天下,兩位
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
焉!
【注】①梅直講:即梅堯臣,字圣俞,北宋詩人。他曾任國子監(jiān)直講。蘇軾參加禮部
考試時,梅堯臣任參評官。
1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斷句處涂出來。(3分)
人A不可以B茍富貴C亦不可以D徒貧賤E有大賢焉P而為其徒G則亦足恃矣
17.下列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聞,意為聽說,與《出師表》中“不求聞達于諸侯”的“聞”詞義不同。
B.禮部,六部之一,主要負責接待外賓、籌劃典禮、辦立學校、科舉考試等,文中的
禮部考試又稱“春闈”。
C.屬,意為請托,與《赤壁賦》中“舉酒屬客”中的“屬”意義與用法相同。
D.而,有轉折意,與《勸學》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而”意義和用
法相同。
18.以下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淵和孔子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顏淵對老師思想的尊崇,以及師生之間關系的和
諧。
B.蘇軾在讀書時期,就仰慕歐陽文忠公和梅公,欣賞他們能夠擺脫世俗樂趣而自得其
樂的風范。
C.蘇軾在信中告訴梅堯臣,自己在考試中獲得第二名,是因為受到了梅堯臣的贊許和
欣賞。
D.蘇軾在書信中表現(xiàn)的“不怨天不尤人”的豁達胸襟,是與其詩文創(chuàng)作的主要思想情懷
一致的。
1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4分)
(2)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4分)
第7頁共43頁
20.蘇軾認為“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物品特產(chǎn)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小國之出幾三十餅重二斤其價值金三兩然金可有而茶丕紅得?!恳蚰辖贾慢S,中書、
樞密院各賜一餅,四人分與。宮人往往縷金花于其上,蓋其貴重如此。
夫茶之為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然或以為累,或以為高,或以為玩,或以為
癖,君子小人,各有所好,未可以一概論也。且夫茶之為物,至清而味潔,至靜而性逸,至
淡而意遠,至和而神全,其德之全,其味之永,非他物之可比也。故君子之于茶也,飲之可
以致清,玩之可以哆意,論之可以明道,察之可以觀變,比之可以象德。是以君子貴之,而
小人賤之;君子重之,而小人輕之。夫然,故可以修身,可以齊家,可以治國,可以平天下,
其用大矣。
噫!茶之美惡,存乎其人,而不在乎物也。苒能得其人,雖粗惡之茶,猶可以為美;
不得其人,雖至美之茶,猶以為惡。故曰:“茶之美惡,存乎其人?!皢韬?!人之于茶,其可
不慎哉!
(選自宋庠《小團記》)
材料二:
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龍鳳,以別人貢。至道間,仍
添造右乳蠟面。其后,大小龍團又起于丁謂,而成于蔡君謨。至宣政間,鄭可簡以貢茶進用,
久領漕計,創(chuàng)添續(xù)入,其數(shù)浸廣,今猶因之。
細色茶五綱,凡四十三品,形制各異,共七千余餅。其間貢新、試新、龍團勝雪、白
茶、御苑玉茅,此五品乃水揀,為第一,余乃生揀,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綱,凡五品,大小
龍鳳并揀芽,悉入龍腦,和膏為團餅茶,共四萬余餅。蓋水揀茶即社前者,生揀茶即火前者,
粗色茶即雨前者。閩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
又有石門、乳吉、香口三外焙,亦隸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歲縻金共二
萬余緡,日役千夫,凡兩月方能迄事。第所造之茶,不許過數(shù),入貢之后,市無貨者,人所
罕得。惟壑源諸處私焙茶,其絕品亦可敵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貢,其流販四方者,用私
焙茶耳。
第8頁共43頁
(選自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2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分)
小團之出A凡二十B餅重C一斤D其E價值F金二兩G然金可H有而茶不可得。
2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四人分之”與“蚓無爪牙之利”(《勸學》)兩句中的“之”用法不同。
B.適,使舒暢,與《石鐘山記》中“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的“適”意思不同。
C.茍,如果,與《諫太宗十思疏》中“終茍免而不懷仁”的“茍”意思相同。
D.悉,全、都,與《桃花源記》中“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的“悉”意思相同。
23.下列對材料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中提到茶和米鹽一樣很有用處,只是根據(jù)人的喜好不同,茶的地位和被人品
嘗出的意味也不盡相同。
B.材料一指出茶的好壞與人的優(yōu)劣存在一定的關系,好茶遇粗俗之人也會變?yōu)榱硬瑁?/p>
劣茶遇良人也會變好。
C.材料二說明建安北苑茶經(jīng)歷多個發(fā)展階段,有多種品類,制作工藝復雜,不同品種
有不同等級和制作方法。
D.材料二認為水揀茶就是社前茶,生揀茶就是火前茶,粗色茶就是雨前茶,這幾種茶
實則為同一種類型的茶。
2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宮人往往縷金花于其上,蓋其貴重如此。(4分)
(2)每歲縻金共二萬余緡,日役千夫,凡兩月方能迄事。(4分)
25.兩則材料都對茶進行了論述,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分析茶受到重視的原因。(4分)
第9頁共43頁
四、議論時政類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臣聞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觀瞻,風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訓,觀
國朝之所以待宗室者,親禮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師法祖訓,制節(jié)謹度,以
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競求真人之號,招集方術通逃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親媚于主上,
以張其勢,而內(nèi)實奸貪淫虐,陵舞①有司,以縱其欲。不早少創(chuàng)之,使屢得志,則尾大之勢成。
所謂宗室驕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養(yǎng)之貴素,使之貴器。養(yǎng)之素則不乏,使之器則得宜。今國家于人材,素未嘗
留意以蓄養(yǎng)之,而使之又不當其器。今朝廷濟濟,雖不可謂無人,然亦豈無抱異才而隱伏者乎?
亦豈無罹玷用而永廢者乎?臣愚以為諸非貪婪至無行者,盡可隨才任使。況又有卓卓可錄者,而
皆使之槁項黃截②,以終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謂庶官辣③曠者此也。
守令者親民之吏也,守令之賢否,監(jiān)司廉之,監(jiān)司之取舍,鈴衡參之。邇來考課不嚴,守
令之于監(jiān)司,奔走承順而已。薄書期會為急務,承望風旨為精敏,賄多者階崇,巧宦者秩進。以
此成風,正直之道塞,勢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謂吏治⑷循者
此也。
蒙牛之患,雖自古有之,然守備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虜驕日久,還來尤甚?;虍斝螅?/p>
或入內(nèi)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頃者陛下赫然發(fā)奮,激厲將士,云中之戰(zhàn),遂大克捷,此
振作之效也。然法目:“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所謂邊備未修者此也。
—當財自有定數(shù)取之■直制用三有節(jié),則裕;取之無制,用之不節(jié),則乏。今大官之供,
歲累巨萬,中貴征索,溪壑難盈,司農(nóng)屢屢告乏。語曰:“三寸之管而無當,不可滿也?!苯裉?/p>
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謂財用大匱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覽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廣開獻納之門,然后以此五者分
職而責成之,則人人思效其所長,而積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節(jié)選自張居正《論時政吸》,有刪改)
材料二:
夫妻大臣以大體,責小臣以小事,為國之常也,為理之道也。今委之以職,則重大臣而輕
小臣,至于有事,則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輕,疑其所重,將以致理,其可得乎?又政貴有恒,
不求屢易。大臣或以小過獲罪,小臣或以大體受罰,職非其位,罰非其罪,欲其無私,求其盡力,
第10頁共43頁
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任以大官,求其細過,刀筆之吏,順旨承風,
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陳也,則以為心不伏辜;不言也,則以為所犯皆實。進退惟谷,莫能自
明。委任大臣,欲其盡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則為不盡力;若舉得其人,何嫌于故舊?待之不
盡誠信,何以責其忠恕哉!臣雖或有失之,君亦未為得也。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為下無可信。
若必下無可信,則上亦有可疑矣?!抖Y》云:”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夫以
四海之廣,士庶之眾,豈無一二可信之人哉?蓋信之則無不可,疑之則無可信者,豈獨臣之過乎?
夫以一介愚夫,結為交友,以身相許,死耳不渝,況君臣契合,實同魚水。若君為堯舜,則臣為
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此雖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懷不信、待之過
薄之所致也。此豈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當今之功業(yè),誠能博求時俊,
上下同心,則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漢,夫何足數(shù)焉?
(節(jié)選自魏征《論治道疏》,有刪改)
【注】①陵車樂:欺壓。②截:耳朵。③庶:荒廢。
26.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天地A生財B自有定C數(shù)D取之E有制F用之G有節(jié)
2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疏,分條陳述,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意見的一種文體。與《諫太宗十思
疏》的“疏”含義相同。
B.“所謂吏治因循者此也”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因”字含
義相同。
C.夷狄,古代中原王朝對中原周邊各族的稱謂,亦泛指除中原統(tǒng)治中心的其他部族。夷,一般
指我國古代東方的少數(shù)民族;狄,一般指的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
D.“死且不渝”與“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兩句中的“且”字含義不相同。
2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居正認為朝廷應該唯才是舉,不問人才的出身、經(jīng)歷以及品行,這樣才不至于使人才衣衫
單薄,孤苦終老。
B.張居正認為當朝官僚之風盛行,監(jiān)督機制流于形式,為官者趨炎附勢不務正業(yè),致使世風日
下,危害極大。
C.魏征認為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小事,這是治國的普遍道理;不要讓小臣做
難以勝任的大事,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大臣的罪。
D.魏征認為君臣不能因小事變志,見小利易心;君王禮待臣,臣忠于君,君王延攬人才,上下
同心,就會超越夏商周漢,直追三皇五帝。
2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自陳也,則以為心不伏辜;不言也,則以為所犯皆實。
(2)況君臣契合,實同魚水。若君為堯舜,則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
第11頁共43頁
30.在中國社科院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材料一中“才者材也,養(yǎng)之貴素,使之貴器”這
句話,借此希望廣大學者專家關心和培養(yǎng)青年人才,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機會。材料二中魏
征有哪些觀點與之相呼應?(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鼻。如是三年,國衰,諸
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目:“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弊笥夷浚骸扒f子
考能?!碧幽耸谷艘郧Ы鸱钋f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
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主而逆主意下丕當太子則身型而死周尚安好事金無?使臣
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
日:“諾。周善為劍。"太子日:“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莊
子入殿門不將,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日:“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日:“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愿得試之。"王日:
“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王乃校劍士七日,死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
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日:“今日試使士敦劍?!鼻f子曰:“望之久矣!然臣有三劍,唯
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王日:“愿聞三劍?!蹦浚骸坝刑熳觿Γ兄T侯劍,有庶人劍?!?/p>
王日:“天子之劍何如?”日:“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銬;包以四夷,裹以
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蔽耐?/p>
茫然自失,目:“諸侯之劍何如?”日:“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銬,以賢
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鋒,以豪桀士為夾。此劍一用,四個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p>
王日:“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
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王乃牽而上殿,宰
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
(節(jié)選自《莊子?說劍》,有刪改)
3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分)
使臣上說A大王B而逆C王意D下不當E太子F則身刑而死G周H尚安所事金乎?
第12頁共43頁
3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厭,指厭倦,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和“貪得無厭”中的“厭”詞義不相同。
B.當,指擔當,與《鴻門宴》“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中的“當”詞義相同。
C.趨,特指禮貌性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秦漢之后“入朝不趨”成為皇帝對臣子的恩寵。
D.封,指疆界,與《燭之武退秦師》“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詞義相同。
3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文王喜歡劍術,眾多劍士在他面前日夜搏擊。國家日益衰弱,諸侯們就一起商量如何
勸說趙文王。
B.莊子不接受太子派人送給他的千金,和使者一同前去拜見太子,并認為無論勸說是否成
功,都無需千金。
C.面對趙王的詢問,莊子說用劍術和趙王交流,向趙王夸贊自己的劍術能十步殺一人,奔
走千里銳不可當。
D.趙王讓劍士們較量了七天,死掉了六十多人,從中選出五六個人,讓他們捧劍到宮殿下,
才召見莊子。
3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請治劍服。(4分)
(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4分)
35.莊子以“三劍”喻三種治國之道。請結合文意加以概括。(3分)
五、寫居所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東軒記
蘇轍
余既以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取刺史府門。鹽
酒稅治舍,俯江之澹,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歲十二月,
第13頁共43頁
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辟聽事堂之東為軒,種杉二本,竹百個,以為宴休之所。
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于一。晝則坐市區(qū),鬻鹽沽酒
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數(shù);暮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則復出營
職,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以顏子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私以
為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何至困辱貧簍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
勞米鹽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紫,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
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升斗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于學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為樂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
甚隼而收甚醫(yī)叢容自得丕知夫夫也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也其工置坐故其樂也,足以易窮
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玲日欲磨洗濁污,晞圣賢之萬一,
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豐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伏
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思東軒,優(yōu)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選自《古文辭類纂》,有刪改)
3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
下者乎/
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
下者乎/
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
下者乎/
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
下者乎/
3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敗刺史府門”與“于是從散約敗”(《過秦論》)兩句中的“敗”含義不同。
B.“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與“吾家讀書久不效”(《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效”含義不
同。
C.“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與“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陳情表》)兩句中的“區(qū)區(qū)”含義
相同。
D.“獨幸歲月之久”與“幸可廣問訊”(《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幸”含義相同。
3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最初,作者想把東軒當作宴樂之所,特意種上了杉、竹;后來,每天出入時看到東軒只
能啞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澀之意。
B.之前作者難以理解顏回為何要受困于貧賤,認為這樣的生活連看門人或打更人也不如;
第14頁共43頁
到了筠州后,才改變這一看法。
C.士人未聽聞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兒女之樂;等到修煉成為有德者,才能真正擁有看
輕貧困、傲視權勢的顏氏之樂。
D.文章以建造東軒開頭,以懷思東軒收尾,中間由自身不得安于東軒引出對顏回安于陋巷
的議論,文脈貫通,思路嚴密。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4分)
(2)使得歸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4分)
40.蘇轍覺得自己未能實現(xiàn)顏氏之樂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4分)
六、歷史人物評論類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吳太宰豁既與子胥有隙,因讒日:”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其怨望恐為深禍也。
前日王欲伐齊,子胥以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恥其計謀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
又復伐齊,子胥專愎強諫,徒幸吳之敗以自勝其計謀耳。今王自行,悉國中武力以伐齊,而
子胥諫不用,因輟謝,曾病不行。王不可不備,此起禍不難。且帝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齊也,
乃屬其子于齊之鮑氏。夫為人臣,內(nèi)不得意,外倚諸侯,自以為先王之謀臣,今不用用,常
鞅鞅怨望。愿王早圖之。"吳王曰:“微汝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①,
日:“子以此死?!?/p>
(節(jié)選自《史記?伍子胥列傳》)
材料二:
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壹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鰻
魚皮裹J■尸撥于正史當朝暮乘潮必觀吳之敗?!缸允亲院iT山,潮頭洶高數(shù)百尺,越錢塘
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余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
中,因立廟以祠有。廬州城內(nèi)溯河岸上,亦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犯河之水,亦鼓怒而起,
至其廟前。高一二尺,廣十余丈,食頃乃定。
第15頁共43頁
(節(jié)選自《太平廣記?神一》)
材料三:
傳書言: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于鏈,乃以鵡夷橐投之于江。子胥恚恨,驅水為濤,
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夫
言吳王殺子胥投之于江,實也;言其恨恚驅水為濤者,虛也。屈原懷恨,自投湘江,湘江不
為濤;申徒狄蹈河而死,河水不為濤。世人必曰:“屈原、申徒狄不能勇猛,力怒不如子胥。”
夫衛(wèi)范子路而漢烹彭越,子胥勇猛不過子路、彭越。然二士不能發(fā)怒于鼎鏈之中,以烹湯范
汁浦液旁人。子胥亦自先入鏈,后乃入江;在鎮(zhèn)中之時,其神安居?豈怯于鏈溝,勇于江水
哉!何其怒氣前后不相副也?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書虛》)
【注】①屬鏤之劍: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寶劍。②鵡夷橐:指用皮革制成的袋子。
4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分)
懸吾首于南門以觀A越兵B來C以艘魚皮裹吾尸D投于江E中F吾當朝暮G乘潮以觀H
吳之敗。
4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詳,同“佯”,假裝,與《屈原列傳》“乃令張儀詳去秦”的“詳”意思不同。
B.見,表被動,與《孔雀東南飛》中“漸見愁煎迫”的“見”用法相同。
C.焉,相當于“之”,指伍子胥,與《勸學》中“風雨興焉”的“焉”用法不同。
D.湯,指熱水、沸水,成語“揚湯止沸”中的“湯”字,意思與此相同。
4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宰豁嫉妒伍子胥才能,在吳王面前污蔑子胥心懷怨恨暗中聯(lián)絡他國勢力妄圖反吳,
致使吳王對伍子胥起殺心。
B.吳王對伍子胥反對伐齊心存芥蒂,太宰篇進讒言推波助瀾,最終使吳王賜劍子胥,
可見吳王的多疑和偏聽偏信。
C.傳說伍子胥死后,其靈魂驅使江水成濤,從海門山到錢塘漁浦潮頭洶涌,人們?yōu)槠?/p>
息波濤,在多地建立子胥廟。
D.王充駁斥“伍子胥驅水為濤殺人”的說法,認為吳王殺子胥并投尸江中情況屬實,而
子胥含恨起驚濤純屬臆想。
4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第16頁共43頁
(1)子胥專愎強諫,徒幸吳之敗以自勝其計謀耳。(4分)
(2)且豁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齊也,乃屬其子于齊之鮑氏。(4分)
45.王充用了哪些對比來論證伍子胥“恨患驅水為濤”是臆想?請結合材料三簡要概括。(4
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材料一:
浮扁舟以單楚兮,過屈原之遺宮。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鄉(xiāng)。伊昔放逐兮,渡
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徘
徊江上欲去而未決兮,俯千仞之驚湍。賦懷沙以自傷兮,嗟子獨何以為心。忽終章之慘烈兮,
逝將去此而沉吟。
(節(jié)選自蘇軾《屈原廟賦》)
材料二:
揚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靜甘為,少耆④欲,家產(chǎn)不過十
金,乏無檐石@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雄嘗好辭賦。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之
以為式。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可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
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初,雄年四十余,R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修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
超。歲余,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
當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冬莽篡位,
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
(節(jié)選自《漢書?揚雄傳》)
第17頁共43頁
材料三:
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高,以伏節(jié)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
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德立而行成,榮顯而名稱。若夫懷道以迷國,佯愚而不言,
顛則不能扶,危則不能安,婉娩以順上,逡巡以避患,雖保黃者,終壽百年,蓋志士之所恥,
愚夫之所賤也。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
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
(節(jié)選自王逸《楚辭章句序》)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檐石:兩石與一石,指數(shù)量少。③湛:通“沉”,使沉
沒。④符命:古代指天賜吉祥給人君的憑證,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壽高。
46.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
分)
自蜀來A至游B京師C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D奇其文雅E召以為F門下史G薦雄待詔
4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浮扁舟以適楚兮”與《屈原列傳》“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兩句中“適”的意思相
同。
B.“清靜亡為”與《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鍍之費”兩句中的“亡”意思不同。
C.“自投江而死”與《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兩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D.“及莽篡位”與《過秦論》“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兩句中的“及”意思相同。
4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乘小船經(jīng)過屈原的故居時,想到了屈原被放逐后生無歸宿死無墓地的悲哀,對
屈原選擇自沉的命運深感嘆息。
B.揚雄少時愛好學習,博覽群書,喜歡沉思,雖然家中十分貧困,但他對此安之若素,
始終保持著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質(zhì)。
C.揚維曾經(jīng)愛好辭賦,并把作賦壯麗典雅的司馬相如作為模仿的榜樣,又因屈原的文
才超過司馬相如而不接納屈原。
D.王逸認為,不為國家作貢獻、不能直言進諫、國家危難時不能使之穩(wěn)定的有才能的
人,即使長壽,也得不到有志之士的認可。
4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4分)
第18頁共43頁
(2)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高,以伏節(jié)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4分)
50.蘇軾、揚雄和王逸對屈原投江的看法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
第19頁共43頁
答案詳解
一、山川風景類
1.BDF【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云霧上面出現(xiàn)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光圈,光圈之外還有幾層不同顏色的光圈。游人
面對光圈相靠站著,光圈中間有個水墨色的影子,就像普賢圣仙騎著大象似的。
“云頭現(xiàn)大圓光”,主謂賓結構完整,其后B處斷開;
“雜色之暈”是主語,“數(shù)重”是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故D處斷開;
“倚立相對”是謂語句,語意完整,“中”是下句主語,其前F處斷開;
2.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表原因/發(fā)語詞,用于句首,無具體含義。句意:因為山高,它們飛不上來。/
如果從那變化的一面看。
C.正確。都是“還有,還在”的意思。句意:樹葉上還有雪水浸潤的斑跡。/精雕細刻
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
D.錯誤。含義相同。都是動詞,穿上。句意:開始登山的時候穿著盛夏穿的粗葛布單衣。
/把衣箱里所有的衣服都穿上。故選D。
3.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季節(jié)則經(jīng)歷了由夏到冬”錯,由原文“初登山半即見之,至此滿山皆是……以卯初
登山,至此已申后。初衣暑紹,漸高漸寒……移頃,冒寒登天仙橋……今己申后,不若歸舍,
明日復來”可知,是作者登山隨著早晚時間的推移,海拔越來越高,氣溫降低,山上有了由
夏到冬的節(jié)氣變化,而非季節(jié)由夏到冬。
4.(1)系上幾層頭巾,穿上氈靴,還是冷得發(fā)抖,使人受不了,就圍著旺旺的爐火端
坐著。
(2)我學習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躡”,穿;“栗”,戰(zhàn)栗,發(fā)抖;“?!?,正,端正。
(2)“師”,學習;“庸”,哪里;“先后生于吾”,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吾
先后生”。
5.①都表達了登山攬勝的樂趣。作者欣賞了山頂奇異的壯美景色,也感受了雪后登山
第20頁共43頁
的特殊情趣。②都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自然山水的熱愛、贊頌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
(1)都表達了登山攬勝的樂趣。本文“斫木作長梯,釘巖壁,緣之而上。意天下登山
險峻,無此比者”“漸高漸寒,到八十四盤則驟寒”,雖然天氣寒冷,登山艱辛,但“日暮,
云物皆散,四山寂然”,能夠看到與眾不同的山頂奇景,也是一種樂趣?!兜翘┥接洝穼懽?/p>
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jīng)過,“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但“及既上,蒼山負雪,
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作者欣賞了山頂奇異的
壯美景色,也感受了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2)都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贊頌之情。本文“草葉之異者,亦不可勝數(shù)。山
高多風,木不能長,枝悉下垂。又斷無鳥雀,蓋山高,飛不能上"''云行勃如隊仗,既當巖
則少駐。云頭現(xiàn)大圓光,雜色之暈數(shù)重”描寫登山所見的自然風光,景色奇異、壯觀。姚鼐
的《登泰山記》通過描寫山頂所見景觀和日出勝景,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抒發(fā)了熱愛祖
國山河,贊美祖國山河的強烈感情。
參考譯文:
峨眉山共有三座山,分別叫作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和小峨,過去傳聞有游覽的人,
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路了。只有大峨一座山峰,它的高度可以說接近云霄了,是佛書所記錄的普
賢大士示現(xiàn)其真身的地方。
乙未日,雨停了,于是開始登山。從這里一直到山頂光相寺七寶巖,六十里山路的情景,
不再有登山的小路和石階了。于是砍樹作成長長的梯子,釘在巖壁上,順著它往上爬。想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提高成本效益的實施計劃
- 風電項目后期技術升級與改造方案
- 2025年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建筑景觀設計答辯試卷
- 2025年注冊計量師考試計量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試卷
- 油田現(xiàn)場施工質(zhì)量控制與驗收方案
- 金屬表面清洗技術改進方案
- 城市排澇雨水調(diào)蓄池建設方案
- 二零二五版企業(yè)信用擔保合同答辯狀模板
- 初中三年閱讀滿分訓練規(guī)劃
- 2025版離婚協(xié)議書收藏版離婚后家庭糾紛調(diào)解協(xié)議
- 百色2024年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從輔警候錄庫中招聘輔警78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點(頻考版試卷)附帶答案詳解
- RFID固定資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解決方案文檔
- 紀檢監(jiān)察保密培訓課件
- 醫(yī)療器械質(zhì)量管理體系培訓課件
- 沐足行業(yè)嚴禁黃賭毒承諾書
-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班組5S管理培訓
- 走近非遺 課件 2024-2025學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
- 護理教育學教學方法
- 工程質(zhì)保延期合同模板
- 潔凈間空調(diào)自控系統(tǒng)解決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