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1頁
落葉松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2頁
落葉松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3頁
落葉松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4頁
落葉松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TechnicalregulationforimprovementofcarbonsinkfunctionofLarixplanationXXXX-XX-XX發(fā)布I 2 2 2 3 4 5 5 6 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本文件起草單位:遼寧省森林經(jīng)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jù)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林業(yè)和草原局(沈陽市和平區(qū)太原北街2號),聯(lián)系電話:1落葉松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規(guī)程固碳增匯技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保護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遼寧東部林區(qū)日本落葉松(Larixkaempferi)、長白落葉松(Larixolgensis)以生態(tài)系統(tǒng)固碳增匯為目標導向,兼顧木材培育的人LY/T2988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計條件,調整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生長量,提升森林碳匯功能2冠下更新造林(reforestationunde珍貴鄉(xiāng)土樹種(Preciousnativetree蓄積量200m3/hm2~310m3/hm2,森林植被碳儲量77t/hm2~120t/hm2,土壤表層有機碳含量達到3.5g/Kg3a)落葉松適當保留不超過45株/hm2,平均胸徑≥32cm;主林層紅松和闊葉樹保留200株/hm2~2其中落葉松碳儲量達到60t/hm2~80t/hm2,下層植被達到10t/hm26.2.2冠下更新造林當年成活率不低于85%,第3年保存率不低于80%。%,a)一般用材林、速生豐產(chǎn)林(商品林)、地方公益林及國家二級c)立地質量較好,坡度小于25°,土壤類型主要為棕壤或暗棕壤,土層厚度(A+B層)30cm以上,林分郁閉度0.6以上,林分密度超過DB21/T706中落葉松人工林不同培育目標的適宜保留密度的落a)林齡21~30年時,進行疏伐1次~2次,間隔期3年~4年,伐后保留林分密度450株/hm2~550株株/hm2(目標樹150株/hm2~200株/hm2)。對保留木(或目標樹)進行修枝(≥6m)。林冠下補植更新紅松750株/hm2~1200株/hm2,對冠4伐1次,保留木林分密度200株/hm2~300株/hm2(目標樹150株/hm2~200株/e)林齡≥61年時,每次擇伐蓄積強度≤30%,最終保留落葉松等大徑級木45株/hm2~75林下適宜更新樹種參見附錄B,碳匯型落葉松林適宜保留密度參a)林齡21~30年時,進行疏伐1次~2次,間隔期3年~4年,伐后保留林分密度450株/hm2~750株b)林齡31~40年時,林分進入冠下更新階段。實施疏伐(生長伐)1次,保留林分密度390株/hm2~420株/hm2(目標樹150株/hm2~200株/hm2對保留木(或目標樹)進行修枝(≥8m)。林冠下補植更新紅松(云(冷)杉)及水曲柳、櫟類等闊葉樹1600株/hm2~2500株/hm2,對也可以對落葉松林進行擇伐,落葉松保留45株/hm2培育落葉松-紅松-闊葉樹多層復層林林木生長發(fā)育良好,但分布不均,郁閉度≤0.5,或有大于25m2林隙(窗)a)對林分進行局部(穴狀、團塊狀)清理灌木、雜草后,人工補植紅松或水曲柳、刺楸等闊b)對林冠下更新的幼樹連續(xù)撫育3年~5年;5物)的實生(萌生)樹(苗)、植株以及有觀賞和食用、藥用價值c)撫育采伐作業(yè)時,應避免傷害林下更新的幼樹幼苗,避免干擾凋落物9碳匯計量與監(jiān)測6撫順市郊區(qū)、本溪市郊區(qū)、丹東市郊區(qū)、沈陽7性數(shù)PinuskoraiensisFraxinusm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