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地四

A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

2.能選擇一種情景對人物進行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

3.能說一說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

4.學會書寫硬筆書法作品,積累記背古詩《涼州詞》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A教學重難點

1.學會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

2.能選擇一種情景對人物進行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

3.能說一說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

A教學策略

1.交流平臺

引導學生自己讀交流平臺的內容,自己發(fā)現本單元課文的表達方法,自己感悟抓住

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的方法。

2.詞句段運用

引導學生讀例句,感悟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方

法。

3.書寫提示

引導學生觀察硬筆書法作品《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寫硬筆書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指導學生寫一幅硬筆書法作品,并展示作品成果。

4.日積月累

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學古詩,老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理解詩

意,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記背古詩的目的。

院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A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A課時目標

L學會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

2.能選擇一種情景對人物進行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

3.能說一說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

A教學過程

板塊一討論交流,回顧方法

1.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的方

法?,F在我們來交流一下這種方法。(課件出示教材第66頁“交流平臺”的內容)

指名學生讀,再全班齊讀。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你還從學過的課文中哪些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到

了人物的內心?(學生自由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由交流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

(1)教師相機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脫去手術服的沃克醫(yī)生擦著汗走過來,由衷地說:“年輕人,我真擔心你會暈過去?!?/p>

病人臉色蒼白。他勉強一笑,說:“我一直在數你的刀數。”

沃克醫(yī)生嚇了一跳,不相信地問:“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驚呆了,大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

神!”

“你過獎了?!?/p>

(2)教師引導:這段話中不僅有語言描寫,還有神態(tài)描寫,如“臉色蒼白、勉強一

笑”,“臉色蒼白”說明劉伯承忍受著手術中的劇烈疼痛,“勉強一笑”表現了劉伯承

無所畏懼、堅強如鋼的品質。

4.教師小結:同學們,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想法,可以

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大家以后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

其他寫人的文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交流本單元課文的表達方法,鞏固抓住人物動作、

語言、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閱讀其他文章,達到

學以致用的目的。

板塊二運用方法,訓練能力

1.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課件出示

?沃克醫(yī)生站起身,熟練地打開病人右眼上的繃帶。他愣住了,藍色的眼睛里閃出

驚疑的神情。

?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

?他們用懷疑而又驚異的目光,對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幾遍,就同聲命令地說:“走

吧!”

指名學生讀,再全班齊讀。

2.指名學生談讀后的體會。

3.教師小結:只有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才能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選擇一種情景,照樣子寫一寫。

課件出示

4.我們以“焦急地等人”這種情景為例,想一想誰在焦急地等人,他焦急地等人時

動作、語言、神態(tài)是怎樣的?(指名學生說)相機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爸爸在家門外跺著腳,一圈圈地走來走去。他眉頭緊蹙著,

風呼啦啦地吹著,吹動著片片葉兒,可此時在他的心里,這并非美景,只讓他覺得心躁

煩悶。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讓他心煩氣躁,他嘴里不停地喃喃著:“怎么還沒回來?怎么

還沒回來...”

5.學生練習運用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來照樣子寫另外兩種情景。(學生自由練寫,

老師個別指導)

6.四人小組內朗讀各自寫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議把句子改一改,選出小組內寫

得最好的句子。

7.全班交流匯報。(小組里寫得好的同學上臺朗讀自己寫的句子)

【設計意圖】運用本單元學到的表達方法,訓練學生選擇一種情景對人物進行動作、

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板塊三運用方法,訓練表達

1.下面的句子寫出了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照樣子說

句子。

課件出示

?手術臺上,一向從容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雙手卻有些顫抖,他額上汗珠滾滾,

護士幫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過,可是這件事讓我實在無法釋然,胸口總像

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寧,晚上也無法入睡。

指名學生讀,再全班齊讀。

2.指導學生說句子的表達效果。(學生自由交流)交流示例:

(1)第一句話寫到沃克醫(yī)生做過成千上萬次的手術,在手術臺上,他一向從容鎮(zhèn)定。

但這次給劉伯承做右眼球摘除手術,第一次面對不用麻醉劑的病人,沃克醫(yī)生緊張得雙

手有些顫抖,額上汗珠滾滾。這句話把沃克醫(yī)生平時的從容鎮(zhèn)定與此時的緊張進行對比,

體現出劉伯承鋼鐵般堅強的意志,不愧是軍神!

(2)第二句話寫“我”是一個開朗活潑的人,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都能一笑而過,

可是這件事讓“我”實在無法忘記,讓“我”時時刻刻都感到難受。這句話把“我”平

時對任何事都一笑而過與“我”對這件事難以釋懷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體現出這件事對“我”

來說太嚴重,太難以接受了!

3.教師小結:這兩句話運用了將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進行對比的方法,來表

現人物的內心。我們也來運用這種對比法說句子,就以唐老師為例說一個句子。

課件出示

課堂上,唐老師講課總是娓娓道來、生動有趣,今天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唐老師

上語文課心不在焉,還頻頻講錯了。

4.四人小組練習運用這種對比法說句子,選出小組內說得最好的同學。

5.全班交流匯報。(小組里說得最好的同學上臺說句子)

6.教師總結:我們可以運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還

可以運用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對比來表達人物的內心。

【設計意圖】運用本單元學到的表達方法,體會將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現進行

對比的表達效果,訓練學生說出同一個人物前后不同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

第2課時

A課時目標

1.學會書寫硬筆書法作品。

2.積累古詩《涼州詞》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A教學過程

板塊一書寫提示,學習書法

1.欣賞書上的硬筆書法作品《帆》,說一說看完后的發(fā)現。(標題和作者要寫在醒

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點號不頂格書寫)

2.教師引導:硬筆書法作品是用鋼筆書寫的書法作品。(課件出示硬筆書法的相關

知識)

3.老師講解并示范書寫姿勢。

(1)頭正:頭要端正,微微向前傾,可以俯視桌上的硬筆書法作品,靜心寧神。

(2)身直:身體要坐直,雙肩齊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靠著桌子。

(3)臂開:兩臂展開,平放在桌面,右手執(zhí)筆,左手按紙。

(4)足安:雙腳放穩(wěn),平行向前,腳可略分開,使力量集中在腰部。

4.學生根據示范練習擺正書寫姿勢。(老師糾正個別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5.學生根據示范練習執(zhí)筆。(老師糾正個別不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

6.老師講解并示范運筆的方法。

鋼筆書法在運筆方法上,相對毛筆書法要簡單得多。毛筆書法講究逆鋒起筆、回鋒

收筆等等,并且要求手臂手腕同時用力。而鋼筆書法只要在起筆的時候稍微下按,收筆

稍微停頓就可以了。運筆的關鍵在于運腕。在書寫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

?虛實關系。也就是用筆的輕、重、快、慢等相結合,線條的提按是表現書法筆畫

的重要因素。

?力度和節(jié)奏。在鋼筆書寫過程中,筆畫粗細的變化是由于用力大小不同。只有通

過對每個字的筆畫的節(jié)奏感的把握,寫出來的字才能有力度。

?巧與捷。鋼筆字筆畫本身比較纖細,因而筆觸變化不宜因動作過大而顯得生硬。

7.學生根據示范練習書寫書法作品《帆》。(老師巡視指導)

8.利用展示臺展示學生寫得好的書法作品。

9.在展示臺上展示有問題的書法作品,全班同學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

10.教師小結:鋼筆書法作品首先要以輕巧靈秀為前提。鋼筆字字形較小,筆畫精短,

行筆過程中不宜有過多的波折,以挺秀、灑脫、明快為佳。因此,用筆快速、簡捷也是

鋼筆書法作品的顯著特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硬筆書法作品《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寫硬筆書法時需

要注意的問題。指導學生寫一幅硬筆書法作品,并展示作品成果,激發(fā)學生練習硬筆書

法的興趣。

板塊二回顧學法,積累古詩

1.談話導入。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用她甘

甜的乳汁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

贊美過黃河,古代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們,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yōu)秀的詩篇。今天我們一

起來學習一首有關黃河的古詩《涼州詞》。板書并齊讀詩的題目。(板書:涼州詞)

指名學生讀古詩,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古詩。

3.

4.理解題目。

“涼州詞”不是詩的題目,是涼州歌的唱詞,它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

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5.指導朗讀。

(1)教師引導:我們這個單元學習了《古詩三首》,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

古詩的?(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美;想象畫面,了解意境,讀好每一句;走

近詩人,體會情感,讀出情感美)

(2)教師小結: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想把詩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

上,理解就很重要。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鉛筆劃節(jié)奏。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相機指導“仞”和“羌”的讀音。

(3)四人小組讀古詩。(根據自己劃的節(jié)奏讀,你讀我聽,我讀你聽,互相評價)

(4)師范讀后,全班齊讀古詩。

(5)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蒼涼、

孤獨、寂寞、思鄉(xiāng))

6.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1)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指名學生讀)誰能讀出黃河洶

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再指名學生讀)

(2)閉上眼睛想象黃河奔騰不息的畫面。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奔騰咆哮的黃河像一條舞動的黃龍橫貫大地,穿過

綿亙的群山,越過廣袤的戈壁,一直迤遮飛入云端)

(4)全班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句詩。

(5)教師引導: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

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片孤城萬仞山。

(6)“仞”是什么意思?(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孤城”指哪座

城?(玉門關)

課件出示玉門關的圖片或視頻。

(7)“一片孤城萬仞山”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孤)為什么?(孤單的一座城)

僅僅只是城孤單嗎?(駐守在玉門關的戍邊將士也很孤單)

(8)教師引導: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

中所說的“孤”。這樣一座孤城,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就更顯得孤單和渺小。詩人為

什么不寫“一座孤城”,而用“一片孤城”?(為了體現孤城的單薄,在萬仞高山的襯

托下,猶如一片樹葉,顯得單?。?/p>

(9)滾滾黃河,巍巍高山、荒涼的地理環(huán)境,更加襯托了這座戍邊城池的“孤”!

僅僅是城孤孤單單的嗎?(守城將士的心更是孤獨的)與其說城孤,不如說人孤、心孤、

情孤??!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來讀這兩句詩。

(10)教師小結過渡: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霄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

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大地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矗立其間,顯得十分孤獨而寂

寞。在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將士們自然愁緒滿腹,相思滿懷。

7.將士們長年駐守邊關,多么想回家??!真的有希望回家嗎?

課件出示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

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自天寶以后,山東成卒還者,十無二三”。

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睉?zhàn)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fā)芽,他

們還埋怨什么呢?(埋怨朝廷)我們帶著這種埋怨來讀這兩句詩。

9.埋怨朝廷有用嗎?(沒用)所以戰(zhàn)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因此,“春風”

的深層意思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10.這首詩反映的主題是什么?(戰(zhàn)爭)是啊,唐詩中有很大一部分詩歌是反映邊疆

地區(qū)自然風光和邊地軍民生活的,這些詩我們稱之為邊塞詩。

11.“羌笛何須怨楊柳”,其實楊柳在這里又有另外一層意思,即戰(zhàn)士吹奏的是古代

樂曲《折楊柳》。

課件出示

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原來古人有個習慣,即常用諧音來表達寓意?!傲?/p>

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謂的楊和柳其實是一種植物)。自

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罢哿北愠蔀橘泟e

或送別的代稱。

12.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夜里,將士們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

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如今,

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樂曲《折楊柳》。

一起讀后面兩句詩。

13.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城,凄切的羌笛。面對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詩人發(fā)出了震撼

人心的呼喊一一(學生接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14.學生有感情地背誦《涼州詞》。

15.教師小結:連年的戰(zhàn)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zhàn)爭帶給人

們多少苦難?。∽屛覀兎磳?zhàn)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第9課《古詩三首》的學法,自學古詩《涼州詞》。

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達到積累記背古詩的目的。

板塊三運用學法,積累古詩

1.千年圣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

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lián)P州,于是李白作詩一首,以表心中不舍之

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并齊讀

詩的題目。(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指名學生讀古詩,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古詩。

3.理解題目,走近詩人。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孟浩然要去廣陵,李白送

孟浩然)

(2)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3)教師引導: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寫詩送別就成

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

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為什么這么有名呢?這里有“三名”,

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

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

那么依依不舍。

4.讀懂古詩,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鉛筆劃出這首詩的節(jié)奏。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你的頭

腦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乘船

遠去)

(2)詩中哪幾句描寫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描寫李白目送孟浩

然的情景?(前兩句描寫孟浩然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后兩句描寫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5.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黃鶴樓在西,揚州在

東,所以詩人說故人一一(學生接讀)西辭黃鶴樓;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

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一一(學生接讀)下?lián)P州。

(2)“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在這里指誰?(孟浩然)“煙花”給你們什

么感覺?(漂亮,綻放)為什么用煙花形容三月呢?(因為三月是百花盛開的時候,十

分漂亮)還可以說什么樣的三月?(爭奇斗艷的三月,陽光明媚的三月,鳥語花香的三

月)

(3)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現在又逢三月,這個季節(jié)去揚州,李白仿佛看見

了揚州怎樣的一番景象?(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

(4)學古詩的好方法就是展開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剛才說的畫面。帶著愉快

與向往讀這兩句詩。

(5)孟浩然的船走了??衫畎走€在黃鶴樓上久久地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船)

幾只船?(一只)詩中哪里說了一只船?(孤帆)

(6)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

為什么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7)教師小結: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

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啊!一起

讀這兩句詩。

(8)“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盡”指什么?(孟浩然的船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

盡頭)不盡的是什么?(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9)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著孤帆遠去,江水滔滔,

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

是不會斷的;今日遠去,何時再能相會?愿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

(10)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李白還在看什么?(江水)哪句詩告

訴我們的?(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只能看見江水了,為

什么李白還不離開?(舍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依依惜別、難分難舍)帶著這種

感情讀這兩句詩。

6.積累古詩,背誦古詩。

(1)帆遠去了可情未盡,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一起讀這首

詩。

(2)學生自由背誦這首古詩。

(3)教師小結:“相見時難別亦難”,從這首千古流傳的送別詩中,我們感受著古

人那濃濃的情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邊讀古詩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在想象中有感情地朗讀古

詩,在朗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記背古詩的目的。

A教學反思

1.本單元語文園地的教學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根據語文園地的內容,采用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鞏固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

并通過詞句段運用將學到的方法轉化為語言能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

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主的空

間里,自由地思考和學習。教學設計有梯度性,先回顧課文,再討論交流。實施開放式

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

生主動探索、善于發(fā)現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確保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螺旋式上升

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步進行。

3.指導學生練習硬筆書法,激發(fā)學生練習硬筆書法的興趣。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

法自學古詩,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人的思想感

情。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記背古詩的目的。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國學閱讀》訓練

《菜根譚》

(一)

國學片段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

為尤高。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

勢利:指權勢和利欲,

紛華:指繁華的景色。

不近:不去接近。

潔:品格高尚。

不染:不受感染。

智械機巧:運用心計權謀。

RJ:品格IWI尚。

逆耳:刺耳,使人聽了不高興的話。

拂心:不順心。

砥石:指磨刀石。

鴆毒:鴆,是一種有毒的鳥,其羽毛有劇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藥,成為古時候所謂的

鴆酒。

我是小翻譯

面對世間眾多追逐名利的惡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卻不為之所動的人,

品格更為高尚;面對權謀詭計,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卻不去

用這種手段者,則無疑更加高尚可貴。

耳中能夠經常聽到一些不中聽的話,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順心的事,這樣才是修身養(yǎng)性提

高道行的磨礪方法;如果聽到的句句話都是順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順心,那就等于把

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從“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們可以把“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币痪?/p>

總結為。

3.“言言悅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用關聯(lián)詞把兩句連成一句。

4.請你對“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進行反駁,

辯證的理解這一句。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品行高潔一一屈原

春秋時期,強大的秦國一直想著把楚國和別的諸侯國消滅了,統(tǒng)治中國。作為楚國三閭

大夫的屈原非常熱愛他的祖國,熱愛楚國的百姓,他就給楚懷王獻計獻策,如怎樣抵抗

秦國,保衛(wèi)自己國家的安全。屈原還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來管理國家的一些事情,為

國家出力,楚國的國力在逐漸上升。而楚國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寵,侵犯了

他們的利益,就特別恨屈原,經常在懷王的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楚懷王來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壞,這么一來,就罷黜了屈原。從那以后,國王不理朝政,

尋歡作樂,楚國一天比一天糟。秦國大兵壓境,楚國大敗。這時候,楚懷王不得已才起

復屈原。可沒過多少日子,懷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來到汨羅江邊的時候,得了病,身體慢慢不行了。后來,他又聽楚國的首都也讓秦

國的軍隊占領了,心里更加悲痛。他每天吟唱著他寫的詩歌,在汨羅江邊走來走去。

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汨羅江邊上,刮著冷風,屈原對著明亮的江邊,看著自己滿腦袋的

白頭發(fā):“唉!自己已經老了,不能再為楚國做事情?!彼蕹哪切┦看蠓颍耷?/p>

國侵占楚國。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國讓別人糟蹋,就投江自盡了。就這樣,屈原為

了自己的祖國為了祖國的人民,悲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戶戶把粽子,煮熟后,劃著船把粽子扔到江

里,讓魚吃,為的是不讓它們傷害屈原的身體。打這以后,每年到了農歷五月初五,人

們都劃著龍船,吃著粽子,紀念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屈原。

國學片段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yè)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寵利:恩寵與利祿。

毋:不要。

德業(yè):德行、事業(yè)。

分外:不在本分之內。

修為:指一個人的修養(yǎng)、素質、道德、涵養(yǎng)、造詣等。

分中:分內。

處世:與世人相處交往。

張本:為事態(tài)的發(fā)展預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譯

個人的恩寵利祿不要搶在別人前面,積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享受應得的利益不要

超過自己的本分,修身養(yǎng)性時則不要放棄自己應該遵守的標準。

為人處世懂得謙讓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為退讓往往是更好的進步的基礎;待人接物

能夠寬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為便利別人是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話用的修辭手法有()

A.排比B.對比C.類比

2.下列對本選段的理解。對的打“,錯的打“X”。

(1)對自己的個人得失一定要計算清楚。()

(2)為人處世懂得謙讓容忍。()

(3)方便別人是在為方便自己打基礎。()

3.你覺得我們的為人處世應該怎樣做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讓一讓,六尺巷

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世居桐城,其府第與吳宅為鄰,中有一屬張

家隙地,向來作過往通道,后吳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張家不服,雙方發(fā)生糾紛,告到

縣衙,因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就

馳書京都,向張英告之此事。張英閱罷,認為事情簡單,便提筆沾墨.在家書上批詩四

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埣?/p>

人看詩之后,深感愧疚,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

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名謂“六尺巷”。兩家禮讓之舉亦被傳為美談。

(三)

國學片段

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唯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

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學者有段兢業(yè)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

發(fā)育萬物?

我是小助手

好色:美景。

時和:天氣和順。

喈:鳥的叫聲。

頭角:比喻才華出眾,即“嶄露頭角”。

兢業(yè):即兢兢業(yè)業(yè);小心謹慎、盡心盡力的意思。

瀟灑:形容行勸舉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斂束:收斂約束。

秋殺:與春生相對,氣象凜冽、毫無生機。

我是小翻譯

春天來臨的時候,天氣和順,花草樹木爭奇斗艷,為大地鋪上一層美麗的景色,連鳥兒

也發(fā)出婉轉動聽的鳴叫。一個讀書人如果能通過努力僥幸出人頭地,又能夠過上豐衣足

食的生活,但卻不思考為后世寫下不朽的篇章,為世間多做幾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

到百歲,也如同沒有在世上活過一天一樣。

做學問的人要抱有專心治學的心思,行為謹慎勤于事業(yè),還要有大度灑脫不受拘束的情

懷,這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地約束自己的言行,過著極端清苦拘束的

生活,那么這樣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樣充滿肅殺凄涼之感,而缺乏春天般萬木爭發(fā)的勃

勃生機,如何去滋育萬物成長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fā)育萬物?”是()

A.疑問句B.設問句C.反問句

2.士君子應該,o

3.讀過選文第二段,你覺得我們的學習應該是怎樣的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王冕學畫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畫家王冕,幼年家境貧寒,很小就放棄讀書,靠給地主放牛幫父母減

輕負擔。

不能到私塾讀書的王冕非常喜歡畫畫,但是家里沒有錢供他買畫筆和顏料,他只能

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畫,但但畫的特別認真。有一天下午下過雨,王冕在湖邊放牛,微微

的湖風吹動碧綠的荷葉,又將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葉上面晶瑩的水珠在傍晚陽光

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兒在湖邊吃草的時候,王冕就蹲在一邊用木棍畫畫,巧

妙的筆法將眼前的景象畫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歡喜。有了積蓄之后就買來了畫筆和顏料,

放牛時候隨身攜帶,只要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畫,因為他對畫畫的熱愛和認真態(tài)度,沒過

幾年就聞名鄉(xiāng)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四)

國學片段

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居缺不處完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我是小助手

欹器:傾斜易覆之器。

撲滿:用來存錢用的陶罐,有入口無出口,滿則需打破取出。

名根:功利的思想。

千乘:一車四馬謂一乘。

一瓢:瓢,用葫蘆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說用瓢來飲水吃飯的清苦生活。

客氣:言行虛驕,并非出自真誠。

剩:多余。

技:伎倆之意。

我是小翻譯

傾斜的容器因為裝滿了水才會傾覆,存錢罐因為空無一錢才得以保全。所以正人君子寧

可無所作為而不愿有所爭奪,寧可有些欠缺而不會十全十美。

一個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從內心徹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輕視世間的高官厚祿榮華富

貴,甘愿過著一瓢飲的清貧生活,到頭來仍然擺脫不了世俗名利的誘惑;一個人受外力

的影響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氣所化解,雖然他恩澤世上所有的人,并為后世開創(chuàng)利益,終

究也只是多余的伎倆。

考考你的智慧

1.文中的“輕”是以動用法,和它用法相同的一字是;

2.翻譯下列語句。

(1)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

(2)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3.文中的客氣與我們平日里熟悉的“客氣”有所不同,你能解釋兩個“客氣”嗎?并且

用平時常用的“客氣”造句。

4.談一談你對第一段話的理解。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管寧割席

人與人能不能成為朋友,與他們的性格、志趣密切相關。

東漢人管寧和華歆年輕的時候是好朋友,倆人經常在一起讀書,交往甚密。后來,通過

幾件小事,管寧看出了華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絕交了。

原來,有一次他們倆人在菜園里松土鋤草,鋤著鋤著,忽然從泥土里鋤出一塊黃金。管

寧目不斜視,把黃金當作瓦片石塊一般,照常揮鋤不止;華歆卻動了心,拾起來看了看,

才把它扔在一邊。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坐在炕席上讀書。忽然,從外面?zhèn)鱽硪魂嚬臉分暋T瓉硎且晃?/p>

權貴乘坐著漂亮的馬車從門前經過。管寧好象沒有聽見鼓樂聲一樣,仍舊專心讀書;華

散卻扔掉書本,羨慕地跑到外面觀看去了。

通過這幾件小事,管寧發(fā)現華歆是一個權力欲和金錢欲很大的人。和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與

道德觀念完全不同,缺少作為好朋友的共同的思想基礎。于是,當華歆在權貴走遠后返

回書房時,管寧就用刀子把炕席割開,鄭重地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毅然斷絕了他

們的友誼。

到后來,華歆果然熱衷于追逐名利,成了曹丕手下的鷹犬;管寧則成了有名的學者,一

直過著隱居生活。魏文帝幾次請他出來做官,都被他回辭了。

(五)

國學片段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杰處。君子只是逆來順受,居

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

我是小助手

陰:暗中、暗地里。

善路:向善的道路。

惡根:惡,罪惡、不良行為,與“善”相對。惡根指過失的根源。

機緘:指推動事物運動的造化力量。

抑:壓抑。

伸:指舒展。

播弄:玩弄、擺布,含有顛倒是非、胡作非為的意思。

我是小翻譯

做了壞事怕別人知道的人,雖然是作惡,但還留有通往善良的路徑;做了好事卻急于想

宣揚的人,他做善事的同時就已種下了惡根。

上天的奧秘變幻莫測,有時讓人先陷入困境然后再進入順境,有時又讓人先得意而后失

意,不論是處于何種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謂英雄豪杰。因此,

一個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夠堅忍地度過外來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時不忘危難,那么就

連上天也沒有辦法對他施加任何的伎倆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二段話中的“機緘”,其中“緘”的讀音O

2.段2中可以看出,君子的作為是:-

3.結合選文,談一談你對善與惡的理解。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

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

下馬。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

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

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睂O臏還沒有

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

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

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疤锛珊翢o信心地說:“那

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齊威王屢戰(zhàn)

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

諷地說:“怎么,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

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齊威王一看,心里暗

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

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

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

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睂O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

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慌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

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zhàn)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

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于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

結果。

(六)

國學片段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詈

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

其澤亦長。

我是小助手

愆尤:愆,過失。尤,責怪。愆尤是指責的意思。

駢:并。

譽議:譽,詆毀。普議是非議、責難的意思。

天地之氣:指天地間的氣候。

殺:衰退,殘敗。

性氣:性情、氣質。

清冷:清高冷漠。

受享:所享的福分。

澤:恩澤、恩惠。

我是小翻譯

十句話有九次都說得很正確,未必有人稱贊你,但是如果有一句話沒說對,那么就會受

到眾多的指責。十個謀略有九次成功,人們不一定把功勞給你,但是如果有一次謀略失

敗,那么非議、責難之聲紛紛。這就是君子寧可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寧可顯得笨拙

也不顯露機巧的緣故。

自然界氣候溫暖的時候就會催發(fā)萬物,氣候寒冷的時候就會使萬物蕭條沉寂。做人的道

理也和大自然一樣,性情高傲冷漠的人,所得的福分也比較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溫和而

又樂于助人的人,他所得到的回報才會深厚,福分才會綿長,留下的恩澤也會長久。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話中表示指責的意思的兩個詞語是、。

2.“寒則殺”中“殺”的意思是,與黃巢《不等后賦菊》詩中:“?!?/p>

一句中的“殺”字意思一樣。

3.因為,,,所以我們要努

力做和氣熱心之人。

4.請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試著反駁“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边@句話,要言

之有理哦!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宋就以德報怨

戰(zhàn)國時期,梁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

界,梁、楚兩國都設有邊亭,兩國邊亭的人員各自種了一塊瓜田。梁人十分勤勞,多次

給瓜田澆水灌溉,他們種的瓜長勢很好。而楚人懶惰,給瓜田澆水灌溉的次數少,他們

種的瓜長勢不好。

楚人出于妒嫉,深夜里去踐踏和扯斷梁人的瓜藤。梁人發(fā)現后,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

要報復,準備也去踐踏楚人的瓜藤,宋就聽后搖搖頭說:“怎么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

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么狹隘呢!我告訴你們一

個辦法,每晚派人暗中為楚人澆灌他們的瓜田,不要讓他們知道?!?/p>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發(fā)現已經澆灌過了。就這樣,在梁人的幫助下,楚亭的瓜田長勢

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訪,知道原來是梁人干的,于是大受震撼,

便把這件事報告給楚國朝廷。楚王知道這件事后,感到很慚愧,便派人帶著豐厚的禮品

向梁國邊亭人員表示歉意,并請求與梁王結交。楚王后來多次稱贊梁王講信義。所以說,

梁楚兩國的友好關系,是從宋就妥善處理邊亭瓜田事件開始的。

(七)

國學片段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

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

而心隨空。

我是小助手

氣象:氣度、氣質。

疏狂:狂放不羈的風貌。

縝密:周全、細致。

瑣屑:煩雜、煩瑣。

偏枯:偏于一方面,照顧不均,失去平衡。

激烈:這里指偏激。

寒潭:大雁都在秋天飛過,河水此時顯得寒冷清澈,因此稱寒潭。

現:顯現。

空:平靜。

我是小翻譯

一個人的氣度要高遠曠達,但是不能太狂放不羈;心思要細致周密,但是不能太雜亂瑣

碎;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單調枯燥;節(jié)操要嚴正光明,但是不要偏激剛烈。

當風吹過稀疏的竹林時,會發(fā)出沙沙的聲響,當風吹過之后,竹林又依然歸于寂靜而不

會將聲響留下;當大雁飛過寒冷的潭水時,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兒飛過之后,

潭面依然晶寶一片,不會留下大雁的身影。所以君子臨事之時才會顯現出本來的心性,

可是事情處理完后心中也恢復原來的平靜。

考考你的智慧

1.選文第一段中的氣象的意思是,想在我們經常用到的“氣象”的意思

是。

2.你覺得君子應該是怎樣的呢?根據選段回答。

(1)有事情的時候,君子表現是這樣的:

(2)事情處理完之后,君子表現是這樣的:

3.第一選段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為。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何為君子?

何為君子?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始于孔子??鬃訉τ诰拥恼撌?,不僅限于“君

子”一詞,“士”“仁者”“賢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與“君子”相關。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

必須是仁義,是事業(yè)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來,君子

的反面,即是小人?!墩撜Z》中君子、小人對舉者甚多??鬃訉⒕印⑿∪藢εe,是為

了通過對照,彰顯君子的品質。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社會秩序處于混亂狀態(tài)。面對嚴重的社會

危機,各家各派都在尋求醫(yī)治社會弊病的良方。道家以無為而治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

愛非攻為平亂之術。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則認為,要維護社會秩序,必須恢復周王朝所

建立的一整套禮儀規(guī)范,亦即“復禮”。如何“復禮”?孔子感到,單純采取強制性的

手段,已經不能湊效。因為當時諸侯割據,周天子的威儀已經喪失。于是孔子創(chuàng)造性地

以“仁”釋“禮”,認為“禮”本是根源于人的仁愛之心,不過是人的仁愛之心的外在

表現?!叭硕蝗剩缍Y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俏》)沒有“仁”,

當然不會有什么“禮”,要復興“禮”,當從“仁”字入手。如果說,“禮”是孔子思

想的出發(fā)點,那么,“仁”則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論是要靠君子論來實現的,

仁論必然要指向君子論。

(八)

國學片段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硬藥石,砥節(jié)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

而不知。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鏤;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

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

我是小助手

針硬藥石:針硬,一種用石針治病的方法。藥石,泛稱治病用的藥物。針硬藥石比喻砥

礪人品德氣節(jié)的良方。

砥礪:磨刀石,此指磨練。

膏:脂肪。

霜可飛:比喻人的真誠可以感動上天,使不可能的變?yōu)榭赡堋?/p>

隕:壞的意思。

鏤:一種雕刻手法。

真宰:天為主宰萬物者

我是小翻譯

一個人如果生活逆境中,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猶如醫(yī)治自身不足的良藥,在不知不覺中

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和品德;一個人如果生活在順境中,就等在你的面前布滿了看不見的

刀槍戈矛,在不知不覺中消磨了人的意志,讓人走向墮落。

人的心靈只要完全真誠,那么就可以使六月下霜,使城墻哭倒,使金石貫穿。如果一個

人虛偽奸邪,空有一付軀殼,真正的靈魂早已消亡,與人相處會讓人覺得面目可惡,獨

自一個人時也會為自己的形體和靈魂感到慚愧。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話中的“針硬藥石”,可見針硬與有關,寫出帶有針硬的一個成語

是o他的意思是o

2.“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鏤”一句的意思是

,“霜可飛”引用了《》中的故事;“城可隕”引

用了《》的故事

3.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逆境與順境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

然發(fā)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

“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痹瓉磉@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

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

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

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

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后闖進來一隊惡狠

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

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里干著急,還不如

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

沒有掉過一滴淚,終于,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

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墻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

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后,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

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泵辖宦?,甭提多開心

T!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尸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

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淚滴

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于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

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九)

國學片段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讒諧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遭媒孽之禍。

我是小助手

阻:阻止。

獨見:獨到的見解。

快:稱心如意、高興、痛快。

急:急切。

讒、諧:說壞話誣陷別人。

媒孽:借故陷害人而釀成其罪。

我是小翻譯

不能因為大多數人的猜疑而影響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要固執(zhí)己見而不聽從別人的忠實良

言,不要因為貪戀小的私欲而傷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要借公眾的輿論來滿足自己的

私欲。

好人不能急著和他親近,也不應當事先就去贊揚他的美德,為的是防止遭受奸邪小人的

誹謗和中傷;要想擺脫壞人,不要事先揭發(fā)他的惡行,以免受到報復和陷害。

考考你的智慧

1.“毋私小惠而傷大體”一句蘊含的成語是:。

2.“毋任己意而廢人言”一句告訴我們對待別人的意見應該o

3.第二段告訴我們對待善人和對待惡人的態(tài)度應該是怎樣的?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伯樂薦賢

戰(zhàn)國時期,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歲大了!相馬的活就不在勞駕您了,你看在您的子

孫和門生之中有誰可以派去尋求天下的好馬?”伯樂答道:“一般的好馬可通過形體狀貌

辨識,天下特出的好馬,似乎若有若無,又似乎若隱若現。像那種好馬跑起路來不僅特

別的快,而且不會有塵土飛揚,也不會馬蹄的腳印。我的兒子和門徒們都是才能一般的

人,只能夠教會他們識別一般的好馬,無法教他們識別天下特出的千里馬。有一個曾和

我在一起扛過東西、打過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這個人他對于馬的識別本領不在我

之下,您可以召見他,讓他去完成使命,一定不負所望。”

秦穆聽了伯樂胡舉薦,就召見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馬,三個月后九方皋返回,向秦穆

公報告說:“在沙丘地帶,已經得到了一匹好馬?!蹦鹿珕枺骸笆裁礃拥鸟R?"九方皋答

道:“是一匹黃色母馬?!鼻啬鹿跏歉吲d,隨即派人前去牽來,一看心中不由發(fā)愣,

原來卻是一匹黑色公馬。秦穆公十分不高興,便召喚伯樂前來說:“糟糕,您給我舉薦

的找馬人!毛色公母都認不得,又如何知道什么馬?”伯樂長長地嘆息道:“哎!他竟然達

到了這種地步嗎?看來他相馬的本領比我強千萬倍還不止啊!”秦穆公不明白,看了看伯

樂,伯樂說道:“像九方皋所觀察的,是天地間的奧妙,他得到了那馬的精微,卻放棄

了它的粗糙,觀察其內部而忘卻其表象,看見了他所應當看見的地方,而沒有看見他不

必看見的地方,考察了他所應當考察的地方,拋棄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這

種善于識別千里馬的人,實在有比千里馬更可寶貴啊!”

后來,秦穆公派專人馴養(yǎng),不久使用,果然是一匹天下特出的好馬。秦穆公因此也明白

了一個道理,便用這個道理去招募人才,果然,秦國人才濟濟,各方賢士歸心。

(十)

國學片段

事業(yè)文章隨身銷毀,而精神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jié)千載一日。君子信不

當以彼易此也。

節(jié)義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

我是小助手

千載一日:千年仿佛一日,比喻永恒不變。

青云:比喻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

白雪:古代曲名,五十弦瑟樂曲名。比喻稀有杰作。

血氣之私:血本指有血液和氣息的動物,此指感情,即個人意氣。

我是小翻譯

事業(yè)和文章都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但圣賢的精神卻可以亙古不變;功名利綠和榮華

富貴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轉移,只有高尚的氣節(jié)卻能千年不朽。所以,一個道德學問

都很高尚的君子是不可以用一時的事業(yè)功名來換永恒的精神氣節(jié)的。

節(jié)操和正氣足以勝過高官厚祿,生動感人的文章足以勝過白雪名曲,如果不是用道德準

則來貫穿其中,那么終究只不過是血氣沖動時的個人感情,或只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

雕蟲小技吧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話中說明變化的是,不變的是O

2.“節(jié)義傲青云”中青云的意思是,含有“青云”,并和此意義相同的詞

有、0

3.第二段話說明節(jié)義與文章的基礎是o

4.說一說你對第一段話的理解。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義釋曹操

諸葛亮火燒曹營,將曹操數十萬大軍毀于一旦,曹操帶著幾騎護衛(wèi)落荒而逃。諸葛亮算

定曹操會往華容道的方向逃竄,便派趙云、張飛等沿途堵截,并立下軍令狀,命關云長

扼守華容道,務必將曹操手到擒來。臨行前,諸葛亮對關羽很不放心,怕他報恩放行,

關羽說:“欠曹操的,在解白馬之圍,已經回報了。如今對陣,必不放過?!?/p>

曹操狼狽不堪的在華容道遇到關羽時,要關羽放他一馬,關羽回答:“前恩已報,你我

兩不相欠,多說無益?!辈懿偾榧毕麓舐暫暗溃骸斑^五關斬六將之事,將軍是否記得?”

此話一出,關羽本已舉起的大刀,緩緩地放了下來,尋思道:“是?。]有曹操的認可,

我怎能過五關斬六將,從容地逃離虎穴呢?此事發(fā)生在解白馬之圍之后,如此豈不是欠

債未還嗎?”曹操見他面有難色,適時補上一句:“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

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聽到此話,關羽心防盡除,曹操便這樣死里逃生了。

救曹操一命的“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典故,出于《左傳》。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都是

春秋時代的神箭手。鄭國大夫子濯孺子奉命攻打衛(wèi)國時,反遭衛(wèi)國的庾公之斯的追擊。

在危急時,子濯孺子舊傷復發(fā),手無舉弓之力,只好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