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外科常見病癥及術后護理常規(guī)匯編
普外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傷口敷料情況。
5.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1)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介
紹。
(2)向病人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介紹麻醉方式、麻醉后反應及注意事項,
告知傷口疼痛時必然的、暫時的。介紹可能留置引流管、氧氣管、導尿管的目的
及意義。
(3)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病
人的合理要求。
(4)以認真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嫻熟的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與配合。
2.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
3.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4.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5.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6.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配血。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
時禁飲,按醫(yī)囑灌腸、插胃管,給藥。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
否來潮,并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7.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8.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
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二、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暢。大型手術可能發(fā)生呼吸不穩(wěn)
定者,手術當日應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至穩(wěn)定后改為1~2小時測一次;中行
手術1~2小時測一次;一般病人每四小時測一次。并觀察術后切口包扎是否限制
呼吸。
(2)對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必須保持床呈水平,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病人側(cè)
臥,背部墊一枕頭,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清醒后可采用抬高床頭30度,使
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3)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4)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每日10-12次。對咳嗽時傷口疼痛
的病人,指導其用手固定傷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減至最低。
(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尤其是尿量及尿顏色,若每小時尿量小于50ml,
應通知醫(yī)師。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給
病人增加自行排尿的信心,提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
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一般術后惡心嘔吐為麻醉后反應,??勺孕型V?,但持續(xù)不止或反復惡心、
嘔吐、腹脹應通知醫(yī)師,判斷有無電解質(zhì)紊亂、顱高壓、腸梗阻等情況存在。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非消化道手術的進食根據(jù)手術大小,麻醉方式及病人對麻醉的反應來決
定,局麻小手術一般術后即可進食;椎管內(nèi)麻醉后6小時可適當進食;全麻待惡
心、嘔吐停止后先給流質(zhì)后給半流質(zhì)或普食。消化道手術一般術后24~72小時禁
食,待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開始進流食,后給半流食。上消化道手術后8~10
天,下消化道術后4~5天可改為軟食或普食。
(4)若病人術后3~4天腸蠕動仍未恢復,應通知醫(yī)師,并作出相應處理,如
腹部熱敷、插肛管、灌腸、給予開塞露等。
(5)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術后不能進食或需禁食的病人,應協(xié)助其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
衛(wèi)生。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情況。手術結束后即每小時1次,連續(xù)24小時,然
后每4小時一次,并記錄滲出物、引流物的顏色和量,觀察手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
脹。
(2)保持傷口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打結。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
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固定好傷口,防止過度活動,牽拉。
6.疼痛的護理
(1)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
(2)鼓勵病人表達疼痛的感受,為病人提供簡單的解釋,給予精神安慰。了
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良好的功能體位及協(xié)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動
(1)體位手術后病人的體位以能增加其舒適度、減輕疼痛、促進引流以及易
于呼吸為原則,有時也依手術情況的需要保持一特定的姿勢。
(2)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手術后的恢復及預防合并癥的發(fā)生,大部分病人應
在手術后24!48小時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主要表現(xiàn):敷料和引流管內(nèi)有或多或少的血型物;生命體征改變,
如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一般發(fā)生在術后3~5天。主要表現(xiàn):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
傷口出現(xiàn)紅腫壓痛和波動感或流液;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3)切口裂開:多發(fā)生在術后?周左右,易發(fā)生于肥胖、營養(yǎng)不良、惡病質(zhì)
等病人。主要表現(xiàn):病人在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疼痛和松開感;大量淡紅色液體
流出浸濕敷料;腸管或系膜從切口脫出。
護理措施:安慰病人不要緊張,臥床休息,并告知勿咳嗽、勿進食進飲;用無
菌鹽水紗布覆蓋傷口并用膠帶包扎;如內(nèi)臟脫出勿在床上還納;立即通知醫(yī)師,
并送手術室重新縫合。
(4)肺部并發(fā)癥:術后肺部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肺不張、肺炎,常發(fā)生于大手術
后,易見于長期吸煙和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者。主要表現(xiàn):呼吸、協(xié)調(diào)加快;
肺部有局限性啰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協(xié)助病人翻身、拍擊背部,將阻塞
的痰栓排出,盡快解除支氣管阻塞,使肺泡重新膨脹。
(5)尿路感染:常繼發(fā)于術后尿潴留。主要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
困難。
護理措施:囑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殘余尿在500ml
以上應放置導尿管做持續(xù)引流;放置導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給予有效
抗生素。
(6)靜脈血栓:多發(fā)生在術后7~14日,常見于術后長期臥床,活動減少的老
年人及肥胖者,以下肢深靜脈常見。主要表現(xiàn):患肢有凹陷性水腫;沿深靜脈可
見皮膚發(fā)紅、腫脹、局部有觸痛;可捫及索狀變硬靜脈;常有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首先應停止患肢靜脈輸液;抬高患肢,制動,局部用50%的硫酸鎂
濕敷;遵醫(yī)囑全身用藥;嚴禁局部按摩,防止血栓脫落。
急性闌尾炎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5.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5)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介
紹。
(6)向病人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
(7)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病
人的合理要求。
2.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
3.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4.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5.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6.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時禁飲。
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否來潮,并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7.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8.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
好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9.加強病情觀察,定時測量生命體征。
二、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暢。
(2)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3)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
(4)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提
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
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消化道手術一般術后24~72小時禁食,待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開始
進流食,后給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
(4)若病人術后3~4天腸蠕動仍未恢復,應通知醫(yī)師,并作出相應處理,如
腹部熱敷、插肛管、灌腸、給予開塞露等。
(5)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術后不能進食或需禁食的病人,應協(xié)助其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
衛(wèi)生。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情況,觀察手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脹。
(2)保持傷口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打結。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
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固定好傷口,防止過度活動,牽拉。
6.疼痛的護理
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了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液體和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靜脈輸液的量、速度及通暢性,如發(fā)生異常及
時通知醫(yī)師。
8.給予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和環(huán)境。
9.術后并發(fā)癥處理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主要表現(xiàn):敷料和引流管內(nèi)大量血性物;生命體征改變,如血壓
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主要表現(xiàn):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傷口出現(xiàn)紅腫壓痛和波動
感或流液;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3)切口裂開:主要表現(xiàn):病人在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疼痛和松開感;大量
淡紅色液體流出浸濕敷料;腸管或系膜從切口脫出。
護理措施:安慰病人不要緊張,臥床休息,并告知勿咳嗽、勿進食進飲;用無
菌鹽水紗布覆蓋傷口并用膠帶包扎;如內(nèi)臟脫出勿在床上還納;立即通知醫(yī)師,
并送手術室重新縫合。
(4)尿路感染:主要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
護理措施:囑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殘余尿在500ml
以上應放置導尿管做持續(xù)引流;放置導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給予有效
抗生素。
【健康教育】
1.對非手術治療的病人,向其解釋禁食的目的,教會病人自我觀察腹部癥狀體
征的變化。
2.指導病人術后飲食,鼓勵病人攝入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利于切口愈合,食物種
類及量應循序漸進。指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預防術后腸粘連。
3.病人出院后,如出現(xiàn)腹痛、腹脹等不適,應及時就診。闌尾周圍膿腫急性炎
癥控制后,休息3個月后來院復診。
腹部疝氣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傷口敷料情況。
5.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7.觀察局部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質(zhì)地、隨體位變化的情況,有無增大、
壓痛、是否可還納入腹腔。
8.陰囊有無水腫。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8)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介
紹。
(9)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病
人的合理要求。
2.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
3.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4.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5.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6.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時禁飲。
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否來潮,并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7.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8.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
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9.積極控制引起腹腔內(nèi)壓增高的誘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
10.如出現(xiàn)狹窄性或嵌頓性疝癥狀與體征時,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
二、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暢。
(2)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3)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每日10-12次。對咳嗽時傷口疼痛
的病人,指導其用手固定傷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減至最低。
(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觀察尿量及尿顏色,若每小時尿量小于50ml,應通知醫(yī)師。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給
病人增加自行排尿的信心,提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
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椎管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主要表現(xiàn):傷口滲血、生命體征改變,如血壓下降,脈搏增快,
尿量減少。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主要表現(xiàn):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傷口出現(xiàn)紅腫壓痛和波動
感或流液;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3)尿路感染:主要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
護理措施:囑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殘余尿在500ml
以上應放置導尿管做持續(xù)引流;放置導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給予有效
抗生素。
11.術后當日取屈膝仰臥位,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動,雙側(cè)疝臥
床時間延長(遵醫(yī)囑)。切口沙袋(約0.8kg)壓迫10-24小時。及時更換傷口敷
料。
12.使用“丁字帶”托起陰囊。保持大小便通暢。
13.伴有腸梗阻的狹窄性或嵌頓性疝,按腸梗阻術后護理。
【健康教育】
1.一般腹外疝出現(xiàn)局部脹痛時,應臥床休息使疝還納,巨大疝者離床活動時使
用疝帶。
2.術后3個月內(nèi)避免重體力活動。及時治療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難,多吃粗纖
維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3.生活要有規(guī)律,避免過度疲勞和緊張。
膽石癥急性發(fā)作
【觀察要點】
1.皮膚、鞏膜:嘔吐次數(shù)、腹痛次數(shù)是否加劇,以及體溫曲線的變化。
2.觀察消炎、解痙的藥物治療效果
【護理措施】
1.發(fā)作期可有惡心、嘔吐應禁食,待癥狀緩解可食低脂流質(zhì)、半流飲食。
2.嘔吐頻繁時,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嘔吐、腹脹癥狀較重應胃腸減壓,做好管
道護理。
【健康宣教】
1.飲食宜定時定量并采用低脂肪飲食,忌刺激性食物忌煙酒。
2.掌握腹痛癥狀及時就診,嚴防穿孔。定期門診復查。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觀察要點】
1.全身情況:營養(yǎng)狀況、皮膚黃染程度、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T、P、R、BP,
有無寒戰(zhàn)、發(fā)熱。
2.動態(tài)觀察腹部體征:腹痛部位、性質(zhì)和伴隨癥狀如嘔吐等。
3.并發(fā)癥的觀察膽屢、出血、內(nèi)臟臟器損傷、皮下氣腫等。
【護理措施】
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10)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
介紹。
(11)向病人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
(12)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
病人的合理要求。
2.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
3.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4.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5.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6.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時禁飲,
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否來潮,并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7.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8.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
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9.皮膚準備:按腹部手術備皮范圍,可不剃陰毛。臍部徹底清洗后,用碘伏徹
底消毒。
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暢。
(2)對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必須保持床呈水平,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病人側(cè)
臥,背部墊一枕頭,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清醒后可采用抬高床頭30度,使
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3)病人嘔吐時,頭偏向-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4)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提
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
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一般術后惡心嘔吐為麻醉后反應,??勺孕型V埂?/p>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手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脹。
(2)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過度牽
拉。
6.疼痛的護理
(1)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
(2)鼓勵病人表達疼痛的感受,為病人提供簡單的解釋,給予精神安慰。了
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良好的功能體位及協(xié)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動
(1)體位手術后病人的體位以能增加其舒適度、減輕疼痛、促進引流以及易
于呼吸為原則。
(2)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手術后的恢復及預防合并癥的發(fā)生。
(3)首次下床時應有人在旁協(xié)助,先扶床活動或緩慢行走,逐漸增加活動量。
每次活動不能太累,以病人滿意舒適為宜。
8.維持液體和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靜脈輸液的量、速度及通暢性,如發(fā)生異常及
時通知醫(yī)師。
9.給予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和環(huán)境。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和刺激,各種操作迅速,準確,以取得病人及家人的信任。
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傾訴并盡力協(xié)助處理實際問題
10.術后并發(fā)癥處理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生命體征改變,如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11.妥善固定引流管,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
【健康指導】
1.飲食指導由低脂普食逐漸向正常飲食過渡,食油(最好植物油)添加量根
據(jù)個體情況逐漸增加;進食次數(shù)由少量多餐逐漸恢復至一日三次;不可暴飲暴食。
2.手術切口的護理術后四日后即可使用防水敷貼沐浴。一周后愈合良好(無紅
腫、疼痛、分泌物)可除去敷貼
3.術后一個月內(nèi)避免負重,1周后門診復診。如有腹瀉、腹痛、黃疸等及時就
診。
胃切除手術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傷口敷料情況。
5.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7.胃管引流物的色、量。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1)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介
紹。
(2)向病人介紹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
(3)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病
人的合理要求。
2.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
3.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4.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5.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6.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時禁飲,
按醫(yī)囑插胃管。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否來潮,并及時與醫(yī)師
聯(lián)系。
7.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8.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
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9.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保持少量多餐。
10.有幽門梗阻及胃潴留的病人應禁食,行胃腸減壓,遵醫(yī)囑補液。
11.病人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突然出冷汗、嘔血或解柏油樣變等癥狀,立即通知醫(yī)
生,做好急診手術準備。
二、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暢。
(2)對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必須保持床呈水平,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病人側(cè)
臥,背部墊一枕頭,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清醒后可采用抬高床頭30度,使
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3)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4)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每日10-12次。對咳嗽時傷口疼痛
的病人,指導其用手固定傷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減至最低。
(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觀察尿量及尿顏色,若每小時尿量小于50ml,應通知醫(yī)師。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提
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
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
量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一般術后惡心嘔吐為麻醉后反應,??勺孕型V梗掷m(xù)不止或反復惡心、
嘔吐、腹脹應通知醫(yī)師,判斷有無電解質(zhì)紊亂、顱高壓、腸梗阻等情況存在。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若病人術后3~4天腸蠕動仍未恢復,應通知醫(yī)師,并作出相應處理,如
腹部熱敷、插肛管、灌腸、給予開塞露等。
(4)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術后不能進食或需禁食的病人,應協(xié)助其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
衛(wèi)生。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手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脹。
(2)保持傷口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打結。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
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固定好傷口,防止過度活動,牽拉。
6.疼痛的護理
(1)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
(2)鼓勵病人表達疼痛的感受,為病人提供簡單的解釋,給予精神安慰。了
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液體和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靜脈輸液的量、速度及通暢性,如發(fā)生異常及
時通知醫(yī)師。
8.給予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和環(huán)境。
9.保持胃腸減壓的通暢,并記錄引流液的色、量。如有堵塞,遵醫(yī)囑用少量生
理鹽水沖洗。
10.腸蠕動恢復后拔出胃管,當日可少量飲水,若無腹脹、嘔吐等不適,第2
天進食半流質(zhì),第3天進食全量流質(zhì),如無不適,第4天可進半流質(zhì);術后10
天左右可進軟飯。
12.術后并發(fā)癥處理
(1)吻合口出血。術后吻合口出血每分鐘>2ml,為活動性出血,多發(fā)生在術
后24小時內(nèi),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補液、輸血;休克者應給予中凹臥位維
持有效循環(huán)血量。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靜脈通路,合理補液。注意保暖。
(2)吻合口梗阻。術后出現(xiàn)進食后上腹脹滿和嘔吐等梗阻癥狀,立即匯報醫(yī)
生,采取禁食、輸液、胃腸減壓等措施,無效時行手術治療。
(3)吻合口屢。引流管中出現(xiàn)腸液,病人有腹痛、發(fā)熱等癥狀,常出現(xiàn)在術
后4?6天。立即禁食、輸液和胃腸減壓。
(4)出現(xiàn)傾倒綜合征,囑病人平臥數(shù)分鐘。預防以調(diào)節(jié)飲食為主,少進甜食,
進食后平臥10?20分鐘。
(5)胃潴留。系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后胃張力減退、蠕動消失所致,給予持續(xù)胃
腸減壓,遵醫(yī)囑用藥,一般10?14天自行消失。
【健康教育】
1.少量多餐,避免辛辣、過硬、過燙、過冷河油煎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注
意勞逸結合,保持樂觀心情。定期門診復查。
2.胃大部分切除術后1年內(nèi)宜少量多餐,少食腌制、煙熏食品。避免服用對胃
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叫I睬美辛(消炎痛)、糖皮質(zhì)激素等
3.講解手術后期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及防治方法,一旦發(fā)生積極治療。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修補術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傷口敷料情況。
5.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1)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介
紹。
(2)向病人介紹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
(3)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病
人的合理要求。
2.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3.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4.術前6-8小時禁食,按醫(yī)囑插胃管。
5.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6.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
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7.有幽門梗阻及胃潴留的病人應禁食,行胃腸減壓,遵醫(yī)囑補液。
8.病人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突然出冷汗、嘔血或解柏油樣變等癥狀,立即通知醫(yī)
生,做好急診手術準備。
二、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暢,并觀察術后切口包扎是否限
制呼吸。
(2)對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必須保持床呈水平,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病人側(cè)
臥,背部墊一枕頭,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清醒后可采用抬高床頭30度,使
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3)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4)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每日10-12次。對咳嗽時傷口疼痛
的病人,指導其用手固定傷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減至最低。
(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給
病人增加自行排尿的信心,提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
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若病人術后3~4天腸蠕動仍未恢復,應通知醫(yī)師,并作出相應處理,如
腹部熱敷、插肛管、灌腸、給予開塞露等。
(4)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術后不能進食或需禁食的病人,應協(xié)助其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
衛(wèi)生。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情況,觀察手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脹。
(2)保持傷口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打結。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
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固定好傷口,防止過度活動,牽拉。
6.疼痛的護理
(1)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
(2)鼓勵病人表達疼痛的感受,為病人提供簡單的解釋,給予精神安慰。了
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液體和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靜脈輸液的量、速度及通暢性,如發(fā)生異常及
時通知醫(yī)師。
8.給予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和環(huán)境。
9.術后并發(fā)癥處理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生命體征改變,如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主要表現(xiàn):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傷口出現(xiàn)紅腫壓痛和波動
感或流液;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3)切口裂開:主要表現(xiàn):病人在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疼痛和松開感;大量
淡紅色液體流出浸濕敷料;腸管或系膜從切口脫出。
護理措施:安慰病人不要緊張,臥床休息,并告知勿咳嗽、勿進食進飲;用無
菌鹽水紗布覆蓋傷口并用膠帶包扎;如內(nèi)臟脫出勿在床上還納;立即通知醫(yī)師,
并送手術室重新縫合。
(4)肺部并發(fā)癥:術后肺部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肺不張、肺炎,主要表現(xiàn):呼吸、
協(xié)調(diào)加快;肺部有局限性啰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協(xié)助病人翻身、拍擊背部,將阻塞
的痰栓排出,盡快解除支氣管阻塞,使肺泡重新膨脹。
(5)尿路感染:主要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
護理措施:囑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殘余尿在500ml
以上應放置導尿管做持續(xù)引流;放置導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給予有效
抗生素。
(6)靜脈血栓:以下肢深靜脈常見。主要表現(xiàn):患肢有凹陷性水腫;沿深靜
脈可見皮膚發(fā)紅、腫脹、局部有觸痛;可捫及索狀變硬靜脈;常有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首先應停止患肢靜脈輸液;抬高患肢,制動,局部用50%的硫酸鎂
濕敷;遵醫(yī)囑全身用藥;嚴禁局部按摩,防止血栓脫落。
11.保持胃腸減壓的通暢,并記錄引流液的色、量。如有堵塞,遵醫(yī)囑用少量生
理鹽水沖洗。
【健康教育】
1.少量多餐,避免辛辣、過硬、過燙、過冷河油煎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注
意勞逸結合,保持樂觀心情。定期門診復查。
2.術后1年內(nèi)宜少量多餐,少食腌制、煙熏食品。避免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
藥物,如阿司匹林、?卵朵美辛(消炎痛)、糖皮質(zhì)激素等。
3.講解手術后期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及防治方法,一旦發(fā)生積極治療。
腸梗阻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傷口敷料情況。
5.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7.腹部體征:腹痛的部位和性質(zhì)。
8.消化道癥狀:嘔吐次數(shù)、嘔吐物的量、性質(zhì)。腸鳴音及排便排氣青況。
9.病人神志及精神改變。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減輕病人焦慮恐懼。
(13)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
介紹。
(14)向病人介紹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告知傷口疼痛時必然的、暫時的。
介紹可能留置引流管、氧氣管、導尿管的目的及意義。
(15)與病人溝通,盡量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
3.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4.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5.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6.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時禁飲,
按醫(yī)囑灌腸、插胃管,給藥。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否來
潮,并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7.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8.急癥入院病人在無醫(yī)囑前,不給任何飲食,急腹癥者不得給藥止痛劑、熱水
袋及灌腸。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
搶救的準備及配合工作。
9.禁食、胃腸減壓,做好口腔護理,保持胃腸減壓管的通暢,記錄引流液的色、
質(zhì)和量。
10.遵醫(yī)囑補充液體和電解質(zhì),根據(jù)病情調(diào)節(jié)補液量和速度。
11.定時測量T、P、R、BP,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二、術后護理
1.維持適當?shù)暮粑δ堋?/p>
(1)每小時觀察呼吸的性質(zhì)和速率及呼吸道是否通暢,并觀察術后切口包扎
是否限制呼吸。
(2)對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必須保持床呈水平,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病人側(cè)
臥,背部墊一枕頭,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清醒后可采用抬高床頭30度,使
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3)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4)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每日10-12次。對咳嗽時傷口疼痛
的病人,指導其用手固定傷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減至最低。
(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觀察尿量及尿顏色,若每小時尿量小于50ml,應通知醫(yī)師。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一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給
病人增加自行排尿的信心,提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
放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一般術后惡心嘔吐為麻醉后反應,??勺孕型V梗掷m(xù)不止或反復惡心、
嘔吐、腹脹應通知醫(yī)師,判斷有無電解質(zhì)紊亂、顱高壓、腸梗阻等情況存在。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消化道手術一般術后24~72小時禁食,待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開始
進流食,后給半流食。
(4)若病人術后3~4天腸蠕動仍未恢復,應通知醫(yī)師,并作出相應處理,如
腹部熱敷、插肛管、灌腸、給予開塞露等。
(5)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術后不能進食或需禁食的病人,應協(xié)助其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
衛(wèi)生。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情況,并記錄滲出物、引流物的顏色和量,觀察手
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脹。
(2)保持傷口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打結。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
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固定好傷口,防止過度活動,牽拉。
6.疼痛的護理
(1)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
(2)鼓勵病人表達疼痛的感受,為病人提供簡單的解釋,給予精神安慰。了
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良好的功能體位及協(xié)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動
(1)體位:手術后病人的體位以能增加其舒適度、減輕疼痛、促進引流以及
易于呼吸為原則,有時也依手術情況的需要保持一特定的姿勢。
(2)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手術后的恢復及預防合并癥的發(fā)生,當病人全身衰
弱、病情危重、嚴重感染、血栓性靜脈炎或四肢關節(jié)手術不能早期下床時,則應
臥床休息。
(3)下床活動前應將各種導管固定好。首次下床時應有人在旁協(xié)助,先扶床
活動或緩慢行走,逐漸增加活動量。每次活動不能太累,以病人滿意舒適為宜。
8.維持液體和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靜脈輸液的量、速度及通暢性,如發(fā)生異常及
時通知醫(yī)師。
9.給予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和環(huán)境。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和刺激,各種操作迅速,準確,以取得病人及家人的信任。
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傾訴并盡力協(xié)助處理實際問題
10.術后并發(fā)癥處理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敷料和引流管內(nèi)的血性物及生命體征改變。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傷口出現(xiàn)紅腫壓痛和波動感或流液;
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3)切口裂開:病人在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疼痛和松開感;大量淡紅色液體
流出浸濕敷料;腸管或系膜從切口脫出。
護理措施:安慰病人不要緊張,臥床休息,并告知勿咳嗽、勿進食進飲;用無
菌鹽水紗布覆蓋傷口并用膠帶包扎;如內(nèi)臟脫出勿在床上還納;立即通知醫(yī)師,
并送手術室重新縫合。
(4)肺部并發(fā)癥:術后肺部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肺不張、肺炎,主要表現(xiàn):呼吸、
協(xié)調(diào)加快;肺部有局限性啰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
護理措施: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協(xié)助病人翻身、拍擊背部,將阻塞
的痰栓排出,盡快解除支氣管阻塞,使肺泡重新膨脹。
(5)尿路感染:主要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
護理措施:囑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殘余尿在500ml
以上應放置導尿管做持續(xù)引流;放置導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給予有
效抗生素。
(6)靜脈血栓:以下肢深靜脈常見。主要表現(xiàn):患肢有凹陷性水腫;沿深靜
脈可見皮膚發(fā)紅、腫脹、局部有觸痛;可捫及索狀變硬靜脈;常有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首先應停止患肢靜脈輸液;抬高患肢,制動,局部用50%的硫酸鎂
濕敷;遵醫(yī)囑全身用藥;嚴禁局部按摩,防止血栓脫落。
11.行腸切除病人
(1)保持胃腸減壓的通暢,記錄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
(2)保持盆腔引流管的通暢,一般引流5~7天。
【健康教育】
1.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宜暴飲暴食,避免餐后劇烈運動。
2.保持大便通暢,如有腹部不適,應及時復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防止腸
道寄生蟲病。
3.出院后如出現(xiàn)腹痛、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及時就診。
腸切除手術
【觀察要點】
1.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胃腸道癥狀、體征: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及便血,腹部壓痛、反
跳痛、肌緊張。
3.生命體征:T、P、R、BP.
4.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傷口敷料情況。
5.術后腸蠕動恢復:肛門是否排氣。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7.排便習慣與大便性狀的改變。
8.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病人,并以熱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屬,做好入院介紹。
2.向病人介紹術前處理的程序和意義。
3.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盡量滿足病人的
合理要求。
4.給病人飲食知識的指導,改善病人全身營養(yǎng)狀況。
6.促進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解除心理壓力,使病人舒適等,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7.有吸煙習慣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停止吸煙。
8.指導練習各種手術臥位及練習臥位排尿。指導病人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咳嗽、
咳痰、翻身及肢體運動的方法并訓練。
9.術前一日皮膚備皮、沐浴、更衣、做皮試。術前12小時禁食。6~8小時禁飲,
按醫(yī)囑灌腸、插胃管,給藥。術日晨觀察體溫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經(jīng)是否來潮,
并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10.備好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按醫(yī)囑給予手術前用藥。
11.如需急癥手術,必須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做好搶救的
準備及配合工作。
12.做好術前腸道準備術前3天進少渣半流質(zhì),術前2天進半流質(zhì);術前1
日午后口服緩瀉劑,術前1天晚和術晨各清潔灌腸1次(遵醫(yī)囑)。
二、術后護理
(1)對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頭偏向-一側(cè),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清醒后
可采用抬高床頭30度,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2)病人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4)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對咳嗽時傷口疼痛的病人,指導其
用手固定傷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減至最低。
(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2~3小時1
次,并給以病人叩擊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維持適當?shù)男难芄δ芗敖M織灌注
(1)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2)觀察皮膚的顏色,有濕冷、蒼白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保暖,促進末梢循環(huán)。
(3)觀察尿量及尿顏色,若每小時尿量小于50ml,應通知醫(yī)師。
3.維持泌尿功能
(1)觀察排尿情況。手術病人除留置尿管外,-?般6~8小時內(nèi)排尿。若6~8
小時仍未排尿,觸摸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尿潴留,應積極鼓勵安慰病人,給
病人增加自行排尿的信心,提供無損害性措施促進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勢,放
松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溫水洗會陰等。
(2)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導尿,導尿時每次放尿液不超過1000ml,如尿量
達到1000mL夾住尿管,待1小時后再引流出膀胱中的殘余尿。
(3)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預防術后尿路感染。
4.維持消化功能,補充適當營養(yǎng)
(1)觀察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以及大便的量和性
狀。一般術后惡心嘔吐為麻醉后反應,??勺孕型V梗掷m(xù)不止或反復惡心、
嘔吐、腹脹應通知醫(yī)師,判斷有無電解質(zhì)紊亂、顱高壓、腸梗阻等情況存在。
(2)術后鼓勵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及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
(3)消化道手術一般術后24~72小時禁食,待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開始
進流食,后給半流食。上消化道手術后8~10天,下消化道術后4~5天可改為軟
食或普食。
(4)若病人術后3~4天腸蠕動仍未恢復,應通知醫(yī)師,并作出相應處理,如
腹部熱敷、插肛管、灌腸、給予開塞露等。
(5)鼓勵病人補足液體量,當病人不能進食時,應由靜脈供給足夠的水、電
解質(zhì)和營養(yǎng)。術后不能進食或需禁食的病人,應協(xié)助其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
衛(wèi)生。
5.促進傷口愈合
(1)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情況。并記錄滲出物、引流物的顏色和量,觀察手
術區(qū)有無血腫和腫脹。
(2)保持傷口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打結。傷口敷料滲出或弄臟應立
即處理,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固定好傷口,防止過度活動,牽拉。
6.疼痛的護理
(1)仔細觀察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zhì)及規(guī)律。
(2)鼓勵病人表達疼痛的感受,為病人提供簡單的解釋,給予精神安慰。了
解疼痛的原因,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鎮(zhèn)痛藥。
7.維持良好的功能體位及協(xié)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動
(1)體位手術后病人的體位以能增加其舒適度、減輕疼痛、促進引流以及易
于呼吸為原則。
(2)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手術后的恢復及預防合并癥的發(fā)生,當病人全身衰
弱、病情危重、嚴重感染、血栓性靜脈炎不能早期下床時,則應臥床休息。
(3)下床活動前應將各種導管固定好。首次下床時應有人在旁協(xié)助,先扶床
活動或緩慢行走,逐漸增加活動量。每次活動不能太累,以病人滿意舒適為宜。
8.維持液體和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靜脈輸液的量、速度及通暢性,如發(fā)生異常及
時通知醫(yī)師。
9.給予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和環(huán)境。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和刺激,各種操作迅速,準確,以取得病人及家人的
信任。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傾訴并盡力協(xié)助處理實際問題
10.術后并發(fā)癥處理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1)術后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生命體征改變,如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
護理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快速補液、輸血;輸氧;急送手術室徹底止
血。
(2)切口感染:主要表現(xiàn):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傷口出現(xiàn)紅腫壓痛和波動
感或流液;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感染早期遵醫(yī)囑給予理療及抗生素應用;拆除局部縫線,敞開傷口,
放置引流;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取分泌物加藥物敏感試驗。
(3)切口裂開:主要表現(xiàn):病人在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疼痛和松開感;大量
淡紅色液體流出浸濕敷料;腸管或系膜從切口脫出。
護理措施:安慰病人不要緊張,臥床休息,并告知勿咳嗽、勿進食進飲;用無
菌鹽水紗布覆蓋傷口并用膠帶包扎;如內(nèi)臟脫出勿在床上還納;立即通知醫(yī)師,
并送手術室重新縫合。
(4)肺部并發(fā)癥:術后肺部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肺不張、肺炎,主要表現(xiàn):呼吸、
協(xié)調(diào)加快;肺部有局限性啰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體溫升高。
護理措施: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協(xié)助病人翻身、拍擊背部,將阻塞
的痰栓排出,盡快解除支氣管阻塞,使肺泡重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資產(chǎn)管理公司合同模板
- 民辦院校老師合同范本
- 修繕改造房子合同范本
- 學校發(fā)廊出租合同范本
- 北京購房制式合同范本
- 營地招租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承包專柜卸貨合同范本
- 食品蔬菜供貨合同范本
- 過敏性鼻炎藥物治療護理查房
- 門窗維修協(xié)議合同范本
- 2025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要點解讀課件
- 四川省蜀道集團招聘筆試題庫2025
- 2025-2030軍事通訊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非煤露天礦山安全培訓
-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骨科康復
- (完整版)小學四年級四則運算500道
- JJF 1183-2025 溫度變送器校準規(guī)范
- 2025年新《公司法》知識競賽題庫(含答案)
- 電廠消防培訓
-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可行性報告
- 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