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測試07意象的作用專訓(古詩鑒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學生版+教師版)綜合測試07意象的作用專訓(古詩鑒賞)
一、(酒)(2018海淀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開愁歌①
李賀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②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③下馬解秋衣,請貰④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nèi)f里閑凄迷。
主人勸我養(yǎng)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釋】①本詩為作者途經(jīng)陜西華山時所作。②衣如飛鶉:衣衫襤褸。③旗亭:酒肆。④貰(shì):抵押。⑤豗:沖擊。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景:秋風蕭瑟,百草干枯,華山蒼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濃。
B.三、四句中,“枯蘭"形象寫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詩人高潔的品格。
C.九、十句樂景寫衷情,白晝?nèi)f里、浮云悠閑,詩人卻愁緒滿懷、把酒喚天。
D.最后兩句點題,寫酒肆主人勸解詩人應保養(yǎng)身心,不要為世俗之物所困擾。
16.“臨歧擊劍生銅吼”句借“擊劍"這一動作抒發(fā)情感。下列詩句也運用了這種手法,所抒情感與“臨歧”句最接近的一項是
A.一言不合龍額侯,擊劍拂衣從此棄。(李頎《別梁锽》)
B.從軍借問所從誰,擊劍酣歌當此時。(高適《送渾將軍出塞》)
C.爾奮空拳彼擊劍,水縱長瀾火飛焰。(李咸用《西門行》)
D.拔劍舞,擊劍歌,青云路遙心奈何。(張詠《淮西有答》)
17.本詩七、八兩句與下面詩句都寫到以物換酒,從中可看到詩人的形象。請結(jié)合這些詩句,分析詩人形象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二、(柴門)(2018西城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崔氏東山草堂①
杜甫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有時自發(fā)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谷口栗,飯煮青泥坊②底芹。何為西莊王給事③,柴門空閉鎖松筠。
注釋:①東山:即玉山,又名藍田山。崔氏草堂與王維的藍田輞川別業(yè)鄰近。②白鴉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藍田。③王給事:指王維。此時王維在朝中任給事中之職,而其輞川別業(yè)“柴門空閉"。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詩是詩人到崔氏東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聞鐘磬之聲,日落時分望見暮歸的漁樵,寧靜祥和。
C.頸聯(lián)寫山中日常餐食難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隱居生活的簡樸粗陋。
D.前三聯(lián)從所聞、所見、所食等多角度寫山中生活,尾聯(lián)發(fā)出感慨。
16.“有時自發(fā)鐘磬響”一句,通過鐘磬之聲寫出了寧靜的氛圍。下列句子中對鐘聲的描寫沒有體現(xiàn)寧靜氛圍的一項是
A.疏鐘清月殿,幽梵靜花臺。(儲光羲《苑外至龍興院作》)
B.樓影掛斜陽,鐘聲出深竹。(于石《宿棲真院》)
C.落日鐘聲鳴遠樹,半空塔影倒寒汀。(林票《題西湖山巖二首》)
D.斗轉(zhuǎn)星移天漸曉。驀然聽得鵜鶘叫。山寺鐘聲人浩浩。(凈端《漁家傲》)
17.杜詩中“柴門空閉鎖松筠"一句和朱慶馀《歸故園》中“柴門無事日常關”一句都寫到了“柴門關閉"。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析兩詩中這一描寫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竹徑有時風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于焉已是忘機地,何用將金別買山。
(朱慶馀《歸故園》)
三、(月)(2019西城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蘇軾
杏花飛簾散馀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注釋:【1】炯:光明的樣子?!?】青蘋:淺水生植物。【3】山城:當時,作者在徐州任上。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描寫馀春景物,富于動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戶外,靜賞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簫聲中詩人看月落杯空,為此惆悵不已。
D.全篇緊扣題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頗可玩味。
15.“爭挽長條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下列詩句沒有使用比喻來形容落花的一項是()
A.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
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C.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
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見花。(孟郊《杏殤》)
16.有人評價這首詩“人因物而情遷”,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隨景物的變化而變化。請通觀全詩,在“杏花"與“月”中任選一個物象,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
四、(春花、春風)(2019西城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虞美人無聊
陳維崧①
無聊笑拈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zhàn)場開。
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②戰(zhàn)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注】①陳維崧: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人。本詞以發(fā)生在川陜地區(qū)的戰(zhàn)爭為寫作背景。
②簸:搖動。
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傾訴,其“笑"也勉強。
B.“鵑啼血”既寫花紅如血,又有“杜鵑啼血"之悲。
C.倚樓極目,愁緒更深,幸好有東風寄語,頻傳捷報。
D.“鰣魚”有良好的寓意,與“秦關蜀棧"況味迥異。
16.下列選項中的詩句都借“旗”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情緒,其中與“好風休簸戰(zhàn)旗紅"表達的情緒最相似的一項是
A.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辛棄疾《鷓鴣天》)
C.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D.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
17.同樣是寫春花和春風,《虞美人·無聊》與下列這首詩相比,作者的情思卻有不同,請結(jié)合相關詩句分析。
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高啟《尋胡隱君》)
五、(落葉)(2019朝陽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江上【1】
杜甫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
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勛業(yè)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注釋:【1】此詩為杜甫五十五歲滯留夔州所作。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描寫了夔州秋景,“荊楚”二字暗含飄零之意。
B.頷聯(lián)“永夜"二字暗示詩人在漫長的秋夜難以入眠。
C.尾聯(lián)直抒胸臆,“時危思報主”一句拳拳之心盡顯。
D.本詩意境凄楚悲涼,突破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15.下列詩句中“倚樓”這一細節(jié)描寫,與本詩“行藏獨倚樓"一句蘊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項是
A.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晚秋》)
B.故人千里同明月,盡夕無言空倚樓。(唐·子蘭《登樓》)
C.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宋·陸游《秋晚登城北門》)
D.雪靨酒紅微笑,倚樓起把繡針小。(宋·吳文英《秋蕊香·七夕》)
16.本詩中“高風下木葉”與李白《秋思》“天秋木葉下”,描寫的景象和抒發(fā)的情感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結(jié)合兩首詩,簡要分析。
秋思
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六、(風雪)(2020通州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雨雪曲
江暉【1】
邊城風雪至,游子自心悲。風哀笳弄斷,雪暗馬行遲。
輕生本為國,重氣不關私??志q不信,撫劍一揚眉。
注釋:【1】江暉:南朝陳詩人。曾直言進諫而不被君王采納。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邊城風雪至”概括交代了邊關蕭蕭北風、漫天飛雪的自然環(huán)境。
B.“游子自心悲"一句刻畫了戍邊士卒思念家鄉(xiāng)、斗志消頹的形象。
C.“撫劍一揚眉”表現(xiàn)戍卒手執(zhí)長劍、遠赴疆場、以死明志的決心。
D.本詩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通篇充滿一種悲壯慷慨的激情。
14.“輕生本為國,重氣不關私。"一句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下列詩句采用這一手法的一項是()
A.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B.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D.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兩首詩都具體描寫了邊塞的風雪,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風雪”形象在營造意境、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七、(杏花)(2020房山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1】
宋趙佶
裁剪冰綃【2】,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3】,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4】。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5】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注釋:【1】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覆國后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時途中所作?!?】冰綃:潔白的絲綢,比喻花瓣。【3】靚(jìng)裝:美麗的妝飾?!?】蕊珠宮女:指仙女。蕊珠,指天上仙宮?!?】憑寄:托誰寄。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1】,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2】,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釋:【1】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jīng)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
13.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詞中,詞人用“靚妝"艷溢”形容杏花嬌艷動人,是為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B.第一首詞中,“故宮何處"所蘊故國之思與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蘊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詞中,詞人用“憶昔"一詞引出了對二十多年前在午橋上與洛中友人飲酒之事的回憶。
D.第二首詞中,“此身雖在堪驚”一句蘊含了詞人對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在內(nèi)的經(jīng)歷的感慨。
14.下列選項中與第一首詞“淡著胭脂勻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A.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張泌《寄人》)
B.月移花影約重來(宋·李清照《浣溪沙·閨情》)
C.云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D.日邊紅杏倚云栽(清·曹雪芹《紅樓夢》)
15.這兩首詞都寫到了杏花,但寫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八、(桃樹)(2020北京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寄東魯二稚子【1】
李白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注釋:[1]這首詩作于金陵。[2]龜陰:地名,與后文的“汶陽川”都在魯?shù)亍?/p>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由江南農(nóng)事春景聯(lián)想到東魯田地無人耕種,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雙兒女,追憶昔日春游漫步的場景,不禁淚下如泉。
C.這首詩敘事樸實,語言明白如話,親切自然,堪稱“天然去雕飾"。
D.這首詩展現(xiàn)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風格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不同。
15.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先說“吳蠶已三眠”,后又說“別來向三年”,抒發(fā)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詩人先感慨“誰種龜陰田”,最后又說“因之汶陽川”,表達了歸隱田園的志向。
C.“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這兩句由金陵酒樓引發(fā)東魯家園之思,過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意思是想到孩子們?nèi)笔Ц笎?,詩人心中紛亂焦慮。
16.這首詩多處寫到桃樹。請分析桃樹在詩中的意義與作用。
九、(邊塞意象)(2022海淀一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出塞
隋·薛道衡
邊庭烽火驚,插羽夜征兵。
少昊①騰金氣,文昌動將星。
長驅(qū)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絕漠三秋暮,窮陰萬里生。
寒夜哀笳曲,霜天斷雁聲。
連旗下鹿塞,疊鼓向龍庭。
妖云墜虜陣,暈月繞胡營。
左賢皆頓顙②,單于已系纓。
紲馬③登玄闕,鉤鯤臨北溟。
當知霍驃騎④,高第起西京⑤。
【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②頓顙:叩頭。③紲馬:拴馬。④霍驃騎: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天子讓人為他修建宅院,他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雹菸骶褐搁L安。
燕歌行
唐·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篩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2.下列對《出塞》詩句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烽火陡燃、夜間征兵起筆,突出軍情緊迫,繼寫將士出征,長驅(qū)敵境。
B.“絕漠"四句寫暮秋大漠寒夜笳聲、孤雁哀鳴,烘托出戰(zhàn)士悲涼的思鄉(xiāng)之情。
C.“連旗”四句展現(xiàn)雙方交戰(zhàn)的情形,出塞將士所向披靡,敵軍已現(xiàn)潰敗跡象。
D.“左賢"六句寫隋軍將士勢不可擋,大破敵軍,擒獲敵首,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13.這兩首邊塞詩結(jié)尾處都運用了典故。請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達的不同情感。
14.薛道衡的邊塞詩雄壯剛健,請結(jié)合《出塞》詩中的相關意象賞析這一風格。
十、(落葉)(2022門頭溝一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水龍吟·落葉
王沂孫①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②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螀③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注釋:①王沂孫:宋末元初詞人。②題紅:指紅葉題詩事。③螀(jiāng):蟬的一種。
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曉霜初著青林”寫景起筆,如實地描摹清晨的寒霜籠罩昔日青蔥樹木的自然景象,用筆簡練,輪廓鮮明。
B.“故國凄涼早"描寫了故國初秋的蕭索之景,這景象不僅指故國初秋的自然之景,也暗示了當時社會景象。
C.“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處是虛寫,近寫寒蟬低唱;遠寫飛鴻哀叫,共同營造了凄清和諧的氛圍。
D.“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這里“愁人”不僅指詞人自己,也包括與他一樣經(jīng)歷苦難的人們。
1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含義不一致的一項是()
A.蕭蕭漸積風蕭蕭兮易水寒(劉向《荊軻刺秦王》)
B.紛紛猶墜紛紛墜葉飄香砌(范仲淹《御街行》)
C.渭水風生秋風吹渭水(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D.洞庭波起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13.“落木"即“落葉”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本詞與《登快閣》中“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都描寫了落葉(落木),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兩首作品所抒發(fā)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十一、(酒)(2022朝陽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客至
李彌遜
客至旋盥櫛,出門驚兩翁。
山川十年隔,風雨一軒同。
人事等飄瓦,生涯各轉(zhuǎn)蓬。
時危命如羽,憂樂酒杯中。
客至
陸游
何處軒車客,能來桑麥村?
一奴先入市,此老自應門。
野果嘗皆澀,村醅壓尚渾。
殘年亦何恨,治世作黎元。
12.下列對詩句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詩“盤飧”句寫詩人因待客菜肴味道不佳而感到抱歉。
B.李詩“客至"句勾畫出有客臨門,詩人梳洗迎客的樣子。
C.陸詩“何處”兩句寫有尊貴的客人來訪,詩人不勝驚喜。
D.杜詩和陸詩都交代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不在繁華的市集。
13.下列對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詩“花徑"兩句采用與客談話口吻,表現(xiàn)賓主相見的生活情景。
B.李詩“出門”句生動描繪主客初見的細節(jié),一個“驚"字見深情。
C.陸詩“一奴”兩句,“先"自”兩字寫出詩人待客的不知所措。
D.這三首詩都平白如話,看似信筆寫來,其實結(jié)構(gòu)緊湊,章法謹嚴。
14.三首《客至》都提到酒,但酒中“滋味"各異,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十二、(竹子)(2022門頭溝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李賀
其一
籜落①長竿②削玉開,
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③歸臥嘆清貧。
風吹千畝迎雨嘯,
鳥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籜(tuò)落:筍殼落掉。②長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記載“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看母筍是龍材"和《琵琶行》中“唯見江心秋月白”皆屬側(cè)面描寫。
B.“鳥重一枝入酒尊"句,寫鳥棲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現(xiàn)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兩首詩中都運用比喻,一狀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聲,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D.相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歡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13.詠物詩往往通過對物的描摹詠嘆來表達人生的志趣和追求,即托物言志。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這一手法的一項是
A.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B.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C.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D.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14.“竹”是詩歌常見的意象,用來寄托詩人情志。兩首詩都使用了“竹"這一意象,詩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十三、(病柏)(2022北京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病柏【1】
杜甫
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
偃蹇龍虎姿,主當風云會。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2】。
出非不得地【3】,蟠據(jù)亦高大。
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
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
鴟鸮志意滿【4】,養(yǎng)子穿穴內(nèi)。
客從何鄉(xiāng)來,佇立久吁怪。
靜求元精理【5】,浩蕩難倚賴。
注釋:【1】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時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出:生長。【4】鴟鸮:貓頭鷹。【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對詩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六句寫柏樹枝繁葉茂、高大軒昂之態(tài),表現(xiàn)出詩人的贊美之情。
B.“豈知”兩句寫柏的衰敗,“歲寒"兩句寫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從何鄉(xiāng)來”兩句,詩人由病柏而想到故鄉(xiāng),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
D.這首詩在結(jié)尾兩句抒發(fā)胸臆,表達了世事無常、難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對這首詩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善用比興手法,此詩中的病柏與劉禹錫“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詩運用轉(zhuǎn)筆形成了詩意的轉(zhuǎn)折,其色調(diào)也從明朗轉(zhuǎn)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懷,用柏樹的“蟠據(jù)亦高大”之姿隱喻了當時藩鎮(zhèn)的龍盤虎踞之勢。
D.此詩情感復雜而深沉,既有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可謂沉郁頓挫。
13.詠物詩注重通過意象表達主題,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
十四、(笈:書箱)(2023石景山一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送沈亞之歌并序
李賀
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于吳江。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
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紫絲竹斷驄馬小,家住錢塘東復東。
白藤交穿織書笈【1】,短策齊裁如梵夾。
雄光寶礦獻春卿【2】,煙底驀波乘一葉。
春卿拾才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
攜笈歸家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
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無摧捽【3】。
請君待旦事長鞭,他日還轅及秋律。
注釋:【1】笈:書箱。【2】春卿:主管考試的官員。【3】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為官,三次被免。
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四句寫沈亞之春日東歸,坐騎瘦小,表現(xiàn)其落第失意的形象。
B.“白藤"二句寫沈亞之當初入京時,攜帶了一書箱整整齊齊的文稿。
C.“春卿”二句寫主考官主持選才,將沈亞之進獻的黃金棄置于一旁。
D.“請君"二句表達詩人對沈亞之的鼓勵,期待他來年秋天再來應試。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怨”開篇,整首詩籠罩在才子落第的凄涼頹喪的氣氛之中。
B.本詩與《李憑箜篌引》同為七言古體詩,詩中都有豐富奇特的想象。
C.本詩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奇詭浪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D.詩歌表達了送別友人時深摯而復雜的情感,語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13.詩中寫沈亞之入京應試和落第歸家時都用到了“笈”,試分析其意義和作用。
十五、(樹)(2024西城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新葺小園其二【1】
蘇軾
三年輒去豈無鄉(xiāng),種樹穿池亦漫忙。
暫賞不須心汲汲,再來惟恐鬢蒼蒼。
應成庾信吟枯柳【2】,誰記山公【3】醉夕陽。
去后莫憂人剪伐,西鄰幸許庇甘棠【4】。
注釋:【1】本詩作于1062年,蘇軾時任鳳翔府簽判,1065年離任返京?!?】枯柳:東晉大司馬桓溫北征時,看到之前所種的柳樹已經(jīng)十圍,感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枯樹賦》中曾化用這一典故?!?】山公:指山簡,西晉名士?!?】甘棠:《詩經(jīng)·召南·甘棠》中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周代召公政績顯著,曾在甘棠樹下休息,百姓因此愛護甘棠樹。
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年"句寫詩人自知三年后離任,此處并非自己的家鄉(xiāng)。
B.“種樹”句寫修葺小園的忙碌,也感慨這種忙碌可能徒勞。
C.“暫賞"句寫且珍惜當下,懷著從容的心態(tài)欣賞小園風光。
D.尾聯(lián)寫以后鄰居會幫著修剪園內(nèi)的甘棠樹,因而感到欣慰。
13.詩人運用想象,描寫了自己離開之后的情景,開拓了詩歌意境。下列句中沒有運用想象手法的一項是()
A.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楊巨源《城東早春》)
B.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C.問誰千里伴君行?曉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辛棄疾《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梁》)
D.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蔣捷《舟過吳江》)
14.“樹”是本詩的主要意象,請分析詩中的“樹"有哪些內(nèi)涵。
十六、(古柏)(2024昌平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古柏行【1】
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2】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3】。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
不露文章【4】世已驚,未辭翦伐【5】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注釋:【1】本詩寫于夔州。夔州的孔明廟和先主劉備廟是分開的,而成都的武侯祠和先主劉備廟是君臣合祀祠廟?!?】柯:枝條?!?】閟(bì)宮:祠廟?!?】文章:錯綜華美的花紋?!?】翦(jiǎn)伐:砍伐。
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明廟前有老柏”二句,寫孔明廟前老柏的枝條蒼勁有力、樹根牢固。
B.“君臣已與時際會"二句,寫古柏仍被愛惜與諸葛亮和劉備君臣相濟有關。
C.“未辭”一句,寫出古柏即使不辭砍伐也無人運送,意在說明材大難為用。
D.“苦心"二句,寫出古柏會被螻蟻侵蝕,即便有香葉也不能吸引鸞鳳棲息。
13.以下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霜皮溜雨四十圍”二句,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柏樹粗壯、高大的特點。
B.“云來氣接巫峽長"二句對仗工整,描繪出云霧迷漫并籠罩雪山的景象。
C.“憶昨路繞錦亭東”二句,宕開一筆,寫成都武侯祠的位置及其獨特性。
D.全詩運用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以老柏開篇,以喟嘆收束。
14.本詩是詩人托物自喻、托物喻人、托物諷世之作,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這三方面的內(nèi)容。
十七、(甘棠)(2024朝陽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1】
張先
心膂良臣,帷幄元勛,左右萬幾。暫武林分閫【2】,東南外翰,錦衣鄉(xiāng)社,未滿瓜時【3】。易鎮(zhèn)梧臺,宣條期歲,又西指夷橋【4】千騎移。珠灘上,喜甘棠翠蔭,依舊春暉。
須知。系國安危。料節(jié)召、還趨浴鳳池。且代工【5】施化,持鈞【6】播澤,置盂天下【7】,此外何思。素卷書名,赤松【8】游道,飆馭云輯【9】仙可期。湖山美,有啼猿唳鶴,相望東歸。
注釋:【1】趙閱道:北宋名臣趙抃。他一生在多地為官,是善治一方的清官能吏。熙寧七年(1074年),趙抃將要離開成都赴越州任職,張先作此詞相贈?!?】武林分閫:指趙抃熙寧三年(1070年)出任武林知州?!?】瓜時:指任職期滿?!?】夷橋:夷里橋,成都古橋名?!?】代工:人臣輔佐君王,以代行天之使命?!?】持鈞:執(zhí)政?!?】置盂天下:指使天下安定?!?】赤松:傳說中的上古仙人。【9】云輯:神仙所乘的云車。
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心膂良臣"三句,表明趙抃是皇帝身邊信任倚重的輔國良臣。
B.“暫武林分閫”四句,寫趙抃任職武林,任期未滿就轉(zhuǎn)赴他任。
C.“料節(jié)召"兩句,作者預言趙抃會被皇帝派使臣持節(jié)召回朝中。
D.“素卷書名”三句,寫趙抃勤政不忘苦讀,期望能與仙人齊名。
12.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暫"易”“又"連用,寫出了趙抃輾轉(zhuǎn)于各地,辛勞為官的情形。
B.下片“且”字總領的四句,勸慰趙抃不要憂思重重,暫且屈才做地方官。
C.“湖山美"三句,表達了作者期待趙抃歸來,二人同游湖山,共賞美景。
D.本詞以敘議為主,表達了對趙抃的贊美,也由此傳達出作者的政治理想。
13.詞中寫到了“甘棠”。參考下面所給詞條信息,結(jié)合全詞,分析“甘棠"在本詞中的意義與作用。
甘棠:①薔薇科落葉喬木,樹形高大優(yōu)美。
②指《甘棠》(《詩·召南》)?!妒酚洝ぱ嗾俟兰摇份d:“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
十八、(柳樹)(2024東城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新柳薛能
輕輕須【1】重不須輕,眾木難成獨早成。
柔性定勝剛性立,一枝還引萬枝生。
天鐘和氣元無力,時遇風光別有情。
誰道少逢知己用?將軍【2】因此建雄名。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3】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
注釋:【1】須:是,自?!?】將軍:指西漢周亞夫,曾屯兵名叫細柳的地方?!?】解:能。【4】清霜:指秋天。
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薛詩首句中“輕輕"言新柳身姿輕柔,但句尾的“輕”有輕浮之意。
B.薛詩“柔性"句寫柳樹比“剛性”的“眾木"更易適應環(huán)境而生存。
C.薛詩“天鐘”句寫大自然既賦予柳樹以溫柔,又賦予它強悍的力量。
D.曾詩“解把"句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柳絮高高揚起遮蔽了日光月色。
13.以下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薛詩用“眾木難成”來反襯柳樹的“早成",表達了他對柳樹早熟的好感。
B.薛詩用“別有情”三字引發(fā)讀者想象柳樹逢時生長、風韻宜人的優(yōu)美景象。
C.曾詩寫柳枝借東風飄舞,柳絮漫天,以及預示柳樹凋零的過程,意蘊深長。
D.兩詩都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將詩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對柳樹的描寫之中。
14.兩首詩同樣詠“柳”,在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十九、(意象群)(2024西城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宿晉昌亭聞驚禽【1】
李商隱
羈緒鰥鰥【2】夜景侵,高窗不掩見驚禽。
飛來曲渚煙方合,過盡南塘【3】樹更深。
胡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雜橘村砧。
失群掛木知何限【4】,遠隔天涯共此心。
注釋:【1】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隱喪妻,且在長安謀職不遂,不得已遠赴四川幕府就職,行前作此詩?!?】鰥鰥:因憂愁而張目不眠的樣子?!?】曲渚、南塘:均為晉昌亭附近地名。【4】失群掛木:失群指胡馬,掛木指楚猿。何限:多少,幾何。
11.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羈緒”二句敘寫詩人因為被驚禽所擾而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的煩悶心情。
B.“飛來"二句承接“見驚禽”三字,寫出驚禽飛來飛去、棲處難尋的狀態(tài)。
C.“榆塞笛"想象北方邊塞征夫吹笛的蒼涼場景,含蓄地表達了深沉的悲哀。
D.“橘村砧”描寫搗衣之聲,與“搗衣砧上拂還來"在情感方面有相似之處。
12.以下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以“驚禽”比興,將自己的心態(tài)、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中,意味雋永。
B.“煙方合"樹更深”將抽象的時間流逝具象化,凸顯了驚鳥徘徊之久。
C.“胡馬"句中“和”意為“應和”,這個字將人的情味融進了胡馬形象。
D.本詩四聯(lián)皆用對仗,全詩起承轉(zhuǎn)合章法井然,尾聯(lián)收束全詩,點明主旨。
13.從全詩看,“胡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雜橘村砧”兩句有何作用?(6分)
二十、(白鷺)(2024西城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①。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②。
一鷺圖
劉羽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注釋】①菑,此泛指農(nóng)田。②野老:此是詩人自謂。爭席:《莊子雜篇》記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海鷗相疑:《列子黃帝篇》記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系。
兩詩都有“白鷺”這一意象,但題材不同,寄寓的情感也各異。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1綜合測試07意象的作用專訓(古詩鑒賞)
一、(酒)(2018海淀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開愁歌①
李賀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②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③下馬解秋衣,請貰④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nèi)f里閑凄迷。
主人勸我養(yǎng)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釋】①本詩為作者途經(jīng)陜西華山時所作。②衣如飛鶉:衣衫襤褸。③旗亭:酒肆。④貰(shì):抵押。⑤豗:沖擊。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景:秋風蕭瑟,百草干枯,華山蒼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濃。
B.三、四句中,“枯蘭"形象寫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詩人高潔的品格。
C.九、十句樂景寫衷情,白晝?nèi)f里、浮云悠閑,詩人卻愁緒滿懷、把酒喚天。
D.最后兩句點題,寫酒肆主人勸解詩人應保養(yǎng)身心,不要為世俗之物所困擾。
16.“臨歧擊劍生銅吼”句借“擊劍"這一動作抒發(fā)情感。下列詩句也運用了這種手法,所抒情感與“臨歧”句最接近的一項是
A.一言不合龍額侯,擊劍拂衣從此棄。(李頎《別梁锽》)
B.從軍借問所從誰,擊劍酣歌當此時。(高適《送渾將軍出塞》)
C.爾奮空拳彼擊劍,水縱長瀾火飛焰。(李咸用《西門行》)
D.拔劍舞,擊劍歌,青云路遙心奈何。(張詠《淮西有答》)
17.本詩七、八兩句與下面詩句都寫到以物換酒,從中可看到詩人的形象。請結(jié)合這些詩句,分析詩人形象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答案】15.C16.D
17.相同之處:都是借酒澆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不同之處:李賀詩,潦倒困頓;李白詩,狂放豪邁。
【解析】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此題四個選項均考核詩句含義,其中C項,“浮云悠閑"錯誤,詩中“壺中喚天云不開”的“云不開"應該是“浮云蔽日”的景象。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細節(jié)描寫的內(nèi)容,選項中均有“擊劍"的細節(jié),此詩中要借“擊劍”這一細節(jié)表達內(nèi)心的苦悶,D項表達的是這一情感;A項,表達的是決絕之情;B項,表達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C項,表達的是戰(zhàn)場的激戰(zhàn)場面。
【17題詳解】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欣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以對比的方式考核,要求答出異同,從詩歌的內(nèi)容看都有“同銷萬古愁"壺中喚天”等類似的詞句,可以看出都有“借酒消愁"志不得申”的情感,再從換就的物品“五花馬、千金裘"秋衣”看出一個“狂放不羈”,一個“窮困潦倒”。
點睛:分析詩歌的形象特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明確形象的屬性,是“閨中女子"還是“戍邊戰(zhàn)士”是“落魄書生"還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緒是“壯志難酬"還是“寂寞無聊”等,還要分析人物的具體的行動、生活的環(huán)境等,一般為“在什么環(huán)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內(nèi)心充滿什么情緒的什么形象。
二、(柴門)(2018西城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崔氏東山草堂①
杜甫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有時自發(fā)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谷口栗,飯煮青泥坊②底芹。何為西莊王給事③,柴門空閉鎖松筠。
注釋:①東山:即玉山,又名藍田山。崔氏草堂與王維的藍田輞川別業(yè)鄰近。②白鴉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藍田。③王給事:指王維。此時王維在朝中任給事中之職,而其輞川別業(yè)“柴門空閉"。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詩是詩人到崔氏東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聞鐘磬之聲,日落時分望見暮歸的漁樵,寧靜祥和。
C.頸聯(lián)寫山中日常餐食難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隱居生活的簡樸粗陋。
D.前三聯(lián)從所聞、所見、所食等多角度寫山中生活,尾聯(lián)發(fā)出感慨。
16.“有時自發(fā)鐘磬響”一句,通過鐘磬之聲寫出了寧靜的氛圍。下列句子中對鐘聲的描寫沒有體現(xiàn)寧靜氛圍的一項是
A.疏鐘清月殿,幽梵靜花臺。(儲光羲《苑外至龍興院作》)
B.樓影掛斜陽,鐘聲出深竹。(于石《宿棲真院》)
C.落日鐘聲鳴遠樹,半空塔影倒寒汀。(林票《題西湖山巖二首》)
D.斗轉(zhuǎn)星移天漸曉。驀然聽得鵜鶘叫。山寺鐘聲人浩浩。(凈端《漁家傲》)
17.杜詩中“柴門空閉鎖松筠"一句和朱慶馀《歸故園》中“柴門無事日常關”一句都寫到了“柴門關閉"。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析兩詩中這一描寫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竹徑有時風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于焉已是忘機地,何用將金別買山。
(朱慶馀《歸故園》)
【答案】15.C16.D
17.①杜甫詩中“柴門空閉”指王維將山園關閉,離開藍田,而赴官場任職。此句中的“空"字,表達了作者對王維虛置山園、白白辜負清靜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遺憾。
②朱慶馀詩中“柴門無事日常關”指作者即使白天也關閉家門,表達了作者忘記紛擾得失,獨自享受故園生活的閑適和滿足。
【解析】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讀懂是的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詩歌頸聯(lián)描寫了在玉山草堂的日常生活,野味就吃那打下來的白鴉,就著自家地里種的菜蔬和谷物,意在表現(xiàn)玉山草堂的食物之佳和隱居生活的樸實無華、愜意舒適,而非“簡樸粗陋”,也無“難以下咽"之意。故選C。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是“‘有時自發(fā)鐘磬響’一句,通過鐘磬之聲寫出了寧靜的氛圍。下列句子中對鐘聲的描寫沒有體現(xiàn)寧靜氛圍的一項是?!北绢}考查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D項錯誤?!吧剿络娐暼撕坪?一句說明山寺中人很多,鐘聲響亮,沒有體現(xiàn)寧靜的氛圍。故選D。
【17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是“杜詩中‘柴門空閉鎖松筠’一句和朱慶馀《歸故園》中‘柴門無事日常關’一句都寫到了‘柴門關閉’。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析兩詩中這一描寫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痹擃}為比較型詩歌,且為情感比較分析。選取了“柴門關閉"這一現(xiàn)象,重在分析兩首詩歌的不同情感,考生應結(jié)合詩歌原句,整體理解。雖然兩句詩都寫到了“柴門”“關"或者“閉”的情況,但是不同的是:杜甫的詩句中說柴門是“空閉”,結(jié)合注釋③理解“空”字,“空"的意思是“空自,白白地”,表達了作者對王維空置山園、白白辜負清靜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遺憾。朱慶馀的詩句中說柴門是“無事日常關”,“無事”就是沒有事,沒有俗事,沒有塵世間的紛擾得失來打攪,獨享故園生活的閑適和滿足。朱詩寫農(nóng)家院落小景,充滿了自然恬淡、寧靜閑適的情趣。
三、(月)(2019西城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蘇軾
杏花飛簾散馀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注釋:【1】炯:光明的樣子?!?】青蘋:淺水生植物?!?】山城:當時,作者在徐州任上。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描寫馀春景物,富于動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戶外,靜賞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簫聲中詩人看月落杯空,為此惆悵不已。
D.全篇緊扣題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頗可玩味。
15.“爭挽長條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下列詩句沒有使用比喻來形容落花的一項是()
A.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
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C.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
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見花。(孟郊《杏殤》)
16.有人評價這首詩“人因物而情遷”,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隨景物的變化而變化。請通觀全詩,在“杏花”與“月"中任選一個物象,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
【答案】14.C15.B
16.答案示例一以杏花為物象,前四句,杏花飄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靜雅,寫出詩人對美的欣賞喜愛之情。五、六兩句,詩人“與客飲杏花下”,爭相搖落杏花,花香盈庭,詩人與客聞香飲酒,豪情與雅趣兼具。最后四句,詩人想象明天春風勁起,滿地落紅,借花的凋零表達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層。
答案示例二以月為物象,前四句寫月入戶尋人,引人月下賞花,流露出詩人的雅趣和對月下空靈之景的喜愛;“勸君且吸杯中月"以月代酒,表現(xiàn)出詩人對月的迷戀與享受已達癡迷狀態(tài);“聲斷月明”“惟憂月落"二句,表現(xiàn)詩人對美好景物行將消失的憂慮與惆悵,以及對花好月圓世界的向往與留戀,寓意更深一層。
【解析】
【1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對詩意、思想主旨、語言、技巧、結(jié)構(gòu)等內(nèi)容的考查,賞析時首先要讀懂詩,然后將各個選項帶入原詩句中進行分析即可。C項,“詩人看月落杯空,為此惆悵不已”理解失誤,作者因自己的際遇而惆悵。故選C。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側(cè)重考查比喻的修辭。解答這道題目,應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具體分析,從而做出選擇。比喻句包括本體和喻體,二者之間有相似性。B項,意思是落花不是無情地離開這個世界,而是化作泥土滋潤花朵生長,沒有本體和喻體,所以不是比喻。故選B。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側(cè)重考查景情關系。此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是先指出意象所在詩句的意思,再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具體分析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感,最后點出其表達效果。這首詩在抒情上的特點就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無論是選擇“杏花"還是“月”,都要從寫景特點來分析。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前四句,杏花飛撲、明月尋人、月下漫步、杏花飛落,這四句詩勾畫了一個清虛、明靜、空靈而縹緲的超凡境界,烘托了作者內(nèi)心的寧靜和祥和,對美景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個層次是五六兩句,花下飲酒、爭攀枝條、花片紛紛如香雪,趁著酒興觀賞,則賞花興致也就更高,寫出了賞花與飲酒的興致勃勃的情懷;第三個層次是最后六句,由“勸君"惟憂”“殘紅"可知作者情緒漸轉(zhuǎn)低沉,有對月的哀愁,也有對花的憐惜,景中寄有身世之感。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選擇“杏花”或者“月”,結(jié)合詩句,分析寄寓的作者的情感即可。
譯文
杏花飛撲簾幕散播著最后的春光,明月進入門戶尋找我這幽居的人。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著搖曳花影,月華如水,點點花影有如水中飄浮的青萍。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爭攀枝條花片如紛紛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來沒有味道,勸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清越的洞簫聲在這月明之夜吹斷,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可惡的春風卷地刮起,就只見綠葉叢中棲息著點點殘紅。
【點睛】從景情關系的角度鑒賞詩詞,這樣的題目答題步驟與要點是:先指出寫了什么景,什么情,再指出情與景的結(jié)合方式及表達效果。情與景的結(jié)合方式一般是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結(jié)情。另外,要注意情與景是否一致,是否有反襯現(xiàn)象。
四、(春花、春風)(2019西城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虞美人無聊
陳維崧①
無聊笑拈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zhàn)場開。
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②戰(zhàn)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注】①陳維崧: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人。本詞以發(fā)生在川陜地區(qū)的戰(zhàn)爭為寫作背景。
②簸:搖動。
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傾訴,其“笑”也勉強。
B.“鵑啼血"既寫花紅如血,又有“杜鵑啼血”之悲。
C.倚樓極目,愁緒更深,幸好有東風寄語,頻傳捷報。
D.“鰣魚"有良好的寓意,與“秦關蜀?!睕r味迥異。
16.下列選項中的詩句都借“旗"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情緒,其中與“好風休簸戰(zhàn)旗紅”表達的情緒最相似的一項是
A.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辛棄疾《鷓鴣天》)
C.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D.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
17.同樣是寫春花和春風,《虞美人·無聊》與下列這首詩相比,作者的情思卻有不同,請結(jié)合相關詩句分析。
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高啟《尋胡隱君》)
【答案】15.C16.A
17.【答案示例1】陳詞中作者對春花而有“鵑啼血"的悲傷感,并勸春花不要開在血腥的戰(zhàn)場上,而應與好樓臺相映,這是美好的風景;又對春風說不要在戰(zhàn)場吹動戰(zhàn)旗,而應送鮮美的鰣魚過江,這是愜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詩中作者尋友途中沐春風看春花,春光明媚、風景優(yōu)美,表達了作者對春景的沉迷喜愛。
【答案示例2】陳詞中作者由春花、東風想到戰(zhàn)場與戰(zhàn)旗,認為美好的春花、東風與血腥的戰(zhàn)爭氛圍不協(xié)調(diào),而應該與樓臺與鰣魚一起,與美好的風景和生活相映襯。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詩中作者尋友途中沐春風看春花,春光明媚、風景優(yōu)美,表達了作者對春景的沉迷喜愛。
【解析】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原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棥?,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項,“幸好有東風寄語,頻傳捷報"錯,“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這里承上句,表現(xiàn)詞人對戰(zhàn)爭的深切憂慮,由亢烈的情感轉(zhuǎn)入如泣如訴的悲愴之中,“更對東風語"尤顯得哀婉、凄切。既然倚樓極目更添許多愁緒,而又無人領略,只能面對東風而語,含意深遠。故選C。
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原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昂蔑L休簸戰(zhàn)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睖嘏挽愕拇猴L,不該為戰(zhàn)旗而飄搖,應該是為人們送來雪白而鮮美的鰣魚。“好風休簸戰(zhàn)旗紅"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A項,“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讀者似乎聽到野草間震天的哭聲,如同見到那雙雙淚眼在做最后的遠遠一望。征人們已上船,他們所騎之馬圍著旌旗悲哀嘶鳴,好像它們也知留戀故土。馬猶如此,人何以堪。表面上在寫馬,實際上是對上面寫人場面的有力襯托和補充。兩者感情相似。故選A。
【17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情感,本題是對比閱讀,比較兩首詩歌情感的不同。分析的時候要結(jié)合“春花和春風"這一意象。解答時就要緊扣“情”或“景”,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所抒發(fā)的情感。一般答題方法是抓住詩中主要景物再現(xiàn)畫面,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陳詞:這首詞反映了作者憎惡戰(zhàn)爭、盼望和平的美好心愿。開頭“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兩句,以悠閑輕淡的語調(diào)落筆,給人們展示了千紫萬紅、鮮花爛漫的春日景象。“無聊"二字,既點出了詞題,又刻劃了客觀物景的艷麗奪目的意象?!谤N啼血”以杜鵑啼血來比擬杜鵑花紅艷的色彩,而蘊含更深一層的意念。李山甫《聞子規(guī)啼》詩:“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這一切似乎給人既帶來愉悅又值得深思的感覺。下兩句筆鋒陡轉(zhuǎn),“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zhàn)場開?!鼻∷埔宦暣豪?,驚醒人們溫馨的夢。“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勸阻與否定,而且暗示著如念這芬芳艷麗的鮮花,并沒有裝點在和平的人們中間,西南之地仍是狼煙滾滾,戰(zhàn)火未滅。
高詞:此處因為一路上春光明媚、風景幽美,我不知不覺就來到您的家了?!按猴L江上路”一句,抒發(fā)了詩人輕快悠閑的心情。高詩中作者尋友途中沐春風看春花,春光明媚、風景優(yōu)美,表達了作者對春景的沉迷喜愛。
五、(落葉)(2019朝陽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江上【1】
杜甫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
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勛業(yè)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注釋:【1】此詩為杜甫五十五歲滯留夔州所作。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描寫了夔州秋景,“荊楚"二字暗含飄零之意。
B.頷聯(lián)“永夜”二字暗示詩人在漫長的秋夜難以入眠。
C.尾聯(lián)直抒胸臆,“時危思報主"一句拳拳之心盡顯。
D.本詩意境凄楚悲涼,突破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15.下列詩句中“倚樓"這一細節(jié)描寫,與本詩“行藏獨倚樓”一句蘊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項是
A.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晚秋》)
B.故人千里同明月,盡夕無言空倚樓。(唐·子蘭《登樓》)
C.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宋·陸游《秋晚登城北門》)
D.雪靨酒紅微笑,倚樓起把繡針小。(宋·吳文英《秋蕊香·七夕》)
16.本詩中“高風下木葉"與李白《秋思》“天秋木葉下”,描寫的景象和抒發(fā)的情感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結(jié)合兩首詩,簡要分析。
秋思
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答案】14.D15.C
16.相同點:都描寫了秋天葉子凋落的景象,抒發(fā)了時令之悲,年華之傷。
不同點:杜詩“高風下木葉"一句描寫的是在猛烈秋風席卷下,樹葉紛紛凋零的場景,突出了環(huán)境的肅殺,詩人由此聯(lián)想到時局動蕩,更加催生出強烈的報國憂思;而李詩“天秋木葉下”一句寫的是秋天到來,樹葉應時飄落的場景,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凄清,側(cè)重抒寫對萬物凋零的感傷。
【解析】
【1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D項,“突破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錯誤。長江上連日來多雨,滿眼望去楚地已入秋天。秋風吹落了樹葉,寒風使人長夜里也抱著厚厚的貂裘大衣。前四句寫的是旅客悲秋之況。年紀大了卻功業(yè)未成,常常照照鏡子,看到白發(fā)已出現(xiàn)了,經(jīng)常孤獨站在高樓倚柱自嘆。時勢艱難,想著國事,盡力報效國家,雖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種心思去永不不停歇。后四句表達舊臣憂國之懷。報主心切,雖衰年未肯自倭,此公之篤于忠愛也。體現(xiàn)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故選D。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答題時要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行藏獨倚樓”,經(jīng)常孤獨站在高樓倚柱自嘆。時勢艱難,想著國事,盡力報效國家,雖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種心思去永不不停歇。A項,“人倚樓”取靜態(tài),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xiāng)里、懷遠人。B項,主要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C項,抒發(fā)了詩人的憂國深情。山河興廢難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腸百結(jié)。再看,自己投閑置散,報國無門,只能倚樓而嘆了。D項,“倚樓"一句,言地上乞巧。詞人在夢中又把他的視線掃到繡樓上那些“乞巧”女子身上。只見她們傍樓倚欄,就著皎潔的月光,細心地想將絲線穿過那小小的繡針孔,并希望一舉成功,求得巧心。對那些“乞巧"女子的羨慕。
故選C。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理解詩句內(nèi)容及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題屬于比較閱讀,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分別分析詩句所寫之景及抒發(fā)的情感,然后比較異同。列舉出詩詞中出現(xiàn)的意象,描繪詩詞中展現(xiàn)的畫面,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案唢L下木葉”,秋風吹落了樹葉。結(jié)合“蕭蕭荊楚秋"高分”分析,秋天葉子凋落,突出了環(huán)境的肅殺。由景生情。結(jié)合“勛業(yè)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分析,聯(lián)想到時局動蕩,更加催生出強烈的報國憂思,雖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種心思去永不不停歇?!疤烨锬救~下”,已經(jīng)進入秋天,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凄清,秋露濃濃,讓人感到無限落寞。側(cè)重抒寫對萬物凋零的感傷。相同點:都描寫了秋天葉子凋落的景象,抒發(fā)了時令之悲,年華之傷。
六、(風雪)(2020通州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雨雪曲
江暉【1】
邊城風雪至,游子自心悲。風哀笳弄斷,雪暗馬行遲。
輕生本為國,重氣不關私??志q不信,撫劍一揚眉。
注釋:【1】江暉:南朝陳詩人。曾直言進諫而不被君王采納。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邊城風雪至"概括交代了邊關蕭蕭北風、漫天飛雪的自然環(huán)境。
B.“游子自心悲”一句刻畫了戍邊士卒思念家鄉(xiāng)、斗志消頹的形象。
C.“撫劍一揚眉"表現(xiàn)戍卒手執(zhí)長劍、遠赴疆場、以死明志的決心。
D.本詩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通篇充滿一種悲壯慷慨的激情。
14.“輕生本為國,重氣不關私。”一句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下列詩句采用這一手法的一項是()
A.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B.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D.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眱墒自姸季唧w描寫了邊塞的風雪,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風雪"形象在營造意境、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13.B14.A
15.(1)江詩承前續(xù)寫“風雪”的肆虐,風聲嗚咽,笳聲凄婉,戛然而止;大雪漫漫遮蓋道路,識途老馬行進遲緩。寒風之狂猛、積雪之深厚,交代了邊地的凄冷苦寒的惡劣環(huán)境,表現(xiàn)戍卒在行軍路上艱難前行的悲苦心情。(2)楊詩緊承頷聯(lián),寫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狂風呼嘯,夾雜著進軍的戰(zhàn)鼓聲。通過景物描寫烘托征戰(zhàn)的艱苦激烈場面,表現(xiàn)戍邊將士冒著風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的精神。
【解析】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B.“思念家鄉(xiāng)、斗志消頹"錯。寫出了戍卒在行軍路上艱難前行的悲苦心情。
故選B。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互文修辭的能力。
A.“煙籠寒水月籠沙”意思是: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使用了互文修辭。
B.“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盡是杜鵑啼叫猿猴悲凄的哀鳴。無修辭。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意思是: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運用對偶手法。
D.“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運用對偶、夸張手法。
故選A。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詩歌意境、情感的能力。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意謂漫天大雪遮天蔽日,使戰(zhàn)旗上的圖畫都晦暗失色;刺骨寒風不停呼嘯,與戰(zhàn)鼓聲交織在一起。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fā):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xiàn)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邊城風雪至,客子自心悲。風哀笳弄斷,雪暗馬行遲"描寫邊塞地區(qū)風雪到來,引發(fā)客子的悲傷,風聲悲哀嗚咽,以至于笳聲凄涼哀婉,戛然而止;大雪紛飛,天地昏暗,以至于老馬難以前行。表現(xiàn)了風大雪急。寫出了邊地的凄冷苦寒的惡劣環(huán)境,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凄涼渲染戍卒在行軍路上艱難前行的悲苦心情。
七、(杏花)(2020房山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1】
宋趙佶
裁剪冰綃【2】,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3】,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4】。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5】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注釋:【1】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覆國后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時途中所作?!?】冰綃:潔白的絲綢,比喻花瓣?!?】靚(jìng)裝:美麗的妝飾?!?】蕊珠宮女:指仙女。蕊珠,指天上仙宮。【5】憑寄:托誰寄。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1】,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2】,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釋:【1】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jīng)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
13.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詞中,詞人用“靚妝”“艷溢"形容杏花嬌艷動人,是為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B.第一首詞中,“故宮何處”所蘊故國之思與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蘊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詞中,詞人用“憶昔”一詞引出了對二十多年前在午橋上與洛中友人飲酒之事的回憶。
D.第二首詞中,“此身雖在堪驚"一句蘊含了詞人對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在內(nèi)的經(jīng)歷的感慨。
14.下列選項中與第一首詞“淡著胭脂勻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A.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張泌《寄人》)
B.月移花影約重來(宋·李清照《浣溪沙·閨情》)
C.云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D.日邊紅杏倚云栽(清·曹雪芹《紅樓夢》)
15.這兩首詞都寫到了杏花,但寫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3.A14.D
15.趙佶的詞寫杏花采用了精筆細描的手法,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方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杏花盛開時的美麗與遭無情風雨摧殘而凋零的愁苦凄涼之情,暗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6067-2025城市全域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城市實體對象標識系統(tǒng)總體要求
- 古代遺跡發(fā)掘與學術研究承諾書(3篇)
- 2025年青光眼用藥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智能制造過程管控承諾書(7篇)
- 快樂運動會的場景描寫記敘文7篇范文
- 推進健康安全管理保證承諾書7篇
- 企業(yè)質(zhì)量管控能力提升承諾書4篇
- 2025貴州劍河縣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選聘職業(yè)經(jīng)理人(總經(jīng)理)17人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一套
- 2025年山東土地鄉(xiāng)村振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網(wǎng)校專用)
- 一次難忘的比賽記敘文描寫比賽的經(jīng)過6篇
- GB/T 11778-1989鳙魚魚苗、魚種質(zhì)量標準
- 高考復習應用文申請信Application Letter課件
- GA 1551.6-2021石油石化系統(tǒng)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石油天然氣管道企業(yè)
- 一年級《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學習用品我整理》課件
- 水果拼盤拼盤課件
- 項目策劃工作檢查考核表
- 習作:讓生活更美好-完整版課件
- 最全浙江行業(yè)協(xié)會名單
- ACUSONX150西門子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
- 連鑄坯中心缺陷控制
- GYB培訓全課件(最終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