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_第1頁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_第2頁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_第3頁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_第4頁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管病變的介入治療動脈狹窄或閉塞的介入治療肢體動脈狹窄或閉塞的臨床表現(xiàn):無脈、疼痛、蒼白、感覺異常。動脈狹窄或閉塞的影像學檢查1、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清楚顯示閉塞或狹窄血管及其周圍病變。2、動脈造影為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動脈造影可清楚的顯示狹窄或閉塞動脈的部位、范圍和程度、窄后擴張及其周圍側支循環(huán)等共有的征象。動脈狹窄或閉塞的介入治療1、局部動脈內藥物灌注術2、經皮血栓清除術3、經皮球囊擴張成形術4、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局部動脈內藥物灌注術

局部動脈內藥物灌注術適應癥:主要針對動脈血栓形成或栓塞、動脈痙攣、雷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病變的治療。局部動脈內藥物灌注術技術要點:(1)首先行選擇性受累血管造影,了解血管閉塞情況;(2)更換直頭多側孔溶栓導管置于血栓近心端行溶栓治療;(3)溶栓藥物有尿激酶、鏈激酶和組織型纖溶酶原等,其中尿激酶最為常用;(4)可采用小劑量慢速滴注和大劑量快速滴注兩種,臨床上通常采用后者;(5)溶栓過程需定期監(jiān)測凝血機制各項指標:(6)溶栓成功后可保留導管鞘,目的在于:一是防止在抗凝狀態(tài)下局部難以壓迫止血和易形成血腫;二是可在次日復查血管再通情況及利于后續(xù)治療。局部動脈內藥物灌注術經驗談急性血栓接觸性溶栓為主。尿激酶劑量安排:術中25~50萬IU,病房持續(xù)給藥25~75萬IU/24hr。造影復查。最長持續(xù)給藥3天。凝血功能監(jiān)測是調整用量的指標,1次/2~4hr??鼓浜系卯?。出血仍是重要并發(fā)癥。經皮血栓清除術經皮血栓清除術適應癥:主要用于急性血栓性閉塞。經皮血栓清除術包括:血栓抽吸術、流變血栓清除術、機械血栓清除術。血栓抽吸術:使用抽吸導管或導引導管對血栓直接進行抽吸,特點是療效快、操作簡便,缺點是受抽吸導管管徑限制,需反復推進與抽出導管,易損傷血管壁和栓子脫落。經皮血栓清除術流變血栓清除術:通過高壓注射器將生理鹽水注入流變導管,在導管頭端射出的高壓鹽水方向正對著導管較粗的引流腔,從而產生負壓環(huán)境,將血栓吸拽下來并粉碎,再通過引流腔自動排出體外。機械血栓清除術:主要使用Amplatz血栓消融器和Straub血栓旋切器,二者工作原理均有導管頭端的高速旋轉裝置機械性粉碎血栓,使之成為微小顆粒。經皮球囊擴張術球囊導管擴張術(PTA)定義:是采用球囊導管、通過膨脹球囊對病理性管腔狹窄處進行擴張成形或建立新的人工通道的技術。PTA是治療動脈局限性狹窄或由狹窄引起閉塞的重要介入技術,亦是內支架置入術的基礎治療。PTA對于較大動脈如腎、髂、股動脈以及頭臂干和腹主動脈等和局限性狹窄有較好的療效。技術成功率可達90%。PTA治療的并發(fā)癥:閉塞遠端栓塞、急性狹窄和閉塞、動脈破裂出血,假性動脈瘤形成等。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動脈內支架置入術作為后續(xù)手段在PTA治療動脈狹窄、閉塞無效、療效欠佳或發(fā)生再狹窄時可考慮采用。動脈內支架置入術的適應癥:對于必須開通狹窄或閉塞的動脈方可緩解或消除癥狀的患者,且PTA無效或發(fā)生再狹窄又不宜手術治療者為絕對適應癥。青年患者、PTA時可能發(fā)生粥樣斑塊等脫落者,術中發(fā)生急性血管閉塞者、偏側性狹窄和外壓性狹窄者為相對適應癥。動脈內支架置入術的禁忌癥:相對禁忌主要為活動性關節(jié)區(qū)域的動脈狹窄和無臨床癥狀的動脈狹窄。動脈內支架置入術經皮血栓清除術經驗談

無論急慢性血栓,可以考慮使用切吸、碎栓等技術。但須知此等技術的功能主要是提高血栓處理的效率,溶栓藥物灌注多是后續(xù)治療的必要手段。經皮血栓清除術慢性動脈閉塞血管成形術經驗談動脈粥樣硬化所致長段慢性動脈閉塞可以行內膜下血管成形術。

男,55歲?;顒雍笥蚁轮αΑ⒙槟?月余,疼痛二天。查體見右下肢皮溫低,色蒼白,右股動脈、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腹主動脈造影見右髂總動脈完全閉塞。自閉塞同側穿刺以導絲通過狹窄,以10mm×20mm球囊擴張以期擠碎血栓行PTA,并于腹主動脈下段大劑量灌注尿激酶500,000u,造影復查顯示患側再通。但對側髂動脈急性閉塞,將導管置于腹主動脈下段,追加灌注尿激酶750,000u,3小時后重復造影見雙髂總動脈基本開通。右股及右足背動脈可觸及搏動。留置導管鞘返病房持續(xù)灌注尿激酶,兩天后右下肢皮溫恢復正常。男,38歲。左股骨下段惡性腫瘤切除、腘動靜脈人工血管搭橋術后一天。術后出現(xiàn)左小腿血運差,局部皮溫低,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考慮左下肢動脈血栓形成。即行左下肢動脈造影,見左股動脈中上段稍狹窄,但血流通暢。中下段可見梗阻,遠端未能顯影。即將導管送至閉塞近端造影,見造影劑呈線樣通過,管腔內存在充盈缺損。導管插入血栓中后,以尿激酶100萬單位持續(xù)灌注一天后造影復查見股動脈下段恢復通暢,左下肢皮溫變暖,左足背動脈搏動可觸及。深靜脈血栓的介入治療深靜脈血栓(DVT):常見于下肢,特別是左下肢。下肢DVT分型:(1)周圍型:指小腿靜脈叢血栓形成;(2)中央型:指髂股靜脈血栓形成;(3)混合型:指全下肢深靜脈及肌肉靜脈叢內均而血栓形成。下肢DVT的臨床癥狀:下肢腫脹、疼痛和淺靜脈曲張是下肢DVT的三大癥狀。深靜脈血栓的影像學診斷(1)彩色多普勒:超聲顯象可顯病變的深靜脈管腔內而實質性回聲,部分或全部占據(jù)管腔。(2)經足背靜脈順行靜脈造影:本方法是診斷DVT的最重要方法,亦可行逆行靜脈造影方法確診。

(3)增強CT或MRV(磁共振靜脈成像):最新的多排螺旋CT和MR均可成功進行髂股靜脈成像,因而可較準確地診斷DVT。深靜脈血栓的介入治療1、接觸性溶栓:將導管插入血栓內或在血栓遠端插管行局部溶栓藥物灌注術。2、血栓破碎和抽吸術:對上述治療持續(xù)24小時后溶栓效果不明顯者或血栓形成超過1周者,可先行局部血栓破碎和抽吸術。3、血管成形術:對于合并靜脈狹窄者,在溶栓治療中可采用球囊導管擴張狹窄段,效果不理想者可考慮行內支架置入術。深靜脈血栓的介入治療療效評價:技術成功的標志是造影復查閉塞靜脈通暢,側支循環(huán)消失,患者癥狀完全緩解。置入下腔靜脈過濾器:下腔靜脈過濾器置入術可預防術中大血栓脫落造成肺梗死,其適應癥主要為:血栓已蔓延至髂靜脈,已發(fā)生過肺動脈梗塞和擔心會發(fā)生肺動脈梗死患者。深靜脈血栓的介入治療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