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高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戰(zhàn)國策》專項練習(xí)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秦、韓戰(zhàn)于濁澤,韓氏急。公仲朋謂韓王曰:“與國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
王不如因張儀為和于秦,賂之一名都,與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韓王曰:“善J
乃儆公仲之行,將西講于秦。楚王聞之,大恐,召陳軫而告之。陳軫曰:“秦之欲伐
我么臭金又僵韓之名都二面縣里褻韓注用晌此奏所以廟祠畫求也今已僵之矣楚IL
必伐矣王聽臣,為之儆四境之內(nèi),選師言救韓,令戰(zhàn)車滿道路。發(fā)信臣,多其車,重
其匝,使信王之救己也。韓為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必不為雁行以來。是秦、韓不
和,兵雖至楚,國不大病矣。為能聽我,絕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韓。韓得楚
救,必輕秦;輕秦,其應(yīng)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楚王大說,
乃儆四境之內(nèi),選師言救韓,發(fā)信臣,多其車,重其幣,謂韓王曰:“敝邑雖小,已
悉起之矣。愿大國遂肆意于秦,敝縣將以楚殉韓?!表n王大說,乃止公仲。公仲曰:
“不可。夫以實苦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虛名,輕絕強秦之?dāng)常?/p>
必為天下笑矣。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
師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且王已使人報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輕強秦之
禍,而信楚之謀臣,王必悔之矣?!表n王弗聽,遂絕和于秦。秦果大怒,興師與韓氏
戰(zhàn)于岸門。楚救不至,韓氏大敗。韓氏之兵非弱也,民非蒙愚也,兵為秦禽,智為楚
笑,過聽于陳軫,失計于韓朋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韓策一》)
io.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廟祠而
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B.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廟祠而求
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C.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廟祠而求
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D.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廟祠而求
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11.對文中下列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名都,意即著名城邑,往往指大城市,這與賈誼《過秦論》“照名城,殺豪杰”
一句中“名城”圖片意思相同。
B.幣,貨幣。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通的是銅鑄幣,但各國貨幣形式并不統(tǒng)一,主要
有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等。
第1頁共52頁
C.敝邑,在文中意為敝國,稱“敝”本已是謙稱,楚國使者不稱“敝國”而稱“敝邑”,
是有意在韓王面前謙卑恭敬。
D.韓朋,即公仲朋,“公子”“公孫""公仲''等表示出自公族(諸侯或君王的宗族),
故能以國號加名來指稱某人。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韓濁澤之戰(zhàn),韓國陷入危境。公仲朋提出向秦割地求和并與秦聯(lián)合伐楚的
意見,這樣就可以把禍患轉(zhuǎn)嫁給楚國。
B.陳軫對天下形勢分析透徹,認(rèn)為楚國才是秦國的真正目標(biāo),一旦楚國做出援
救韓國的姿態(tài),楚國的危機就過去了。
C.陳軫善于分化瓦解敵人,對已然與秦國結(jié)盟的韓國施以利益誘惑,拉攏腐蝕,
化敵為友,最終摧垮敵方聯(lián)盟。
D.公仲朋和陳軫智謀本不相上下,但楚王虛心納言,而韓王拒不聽諫,貪小而
失大。作為謀臣,公仲朋也是無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與國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張儀為和于秦。
(2)是秦、韓不和,兵雖至楚,國不大病矣。
14.公仲朋反對韓王與楚交好而絕和于秦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答案】
10.B【解析】句意:秦國想攻伐我國已經(jīng)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韓國一座大城市,
其財富可以增加兵餉,秦韓兩國合兵向南,秦國多年夢寐以求的事今天己經(jīng)實現(xiàn)了,
楚國必然會被進攻。
“秦之欲伐我”是“久”的主語,中間不斷開,排除AC;“秦韓”是“并兵南向”的主語,
所以應(yīng)在“秦''前面斷開,排除D。
11.B【解析】A.正確。“密名城,殺豪杰”中"名城”解釋為"著名城邑”;句意:毀
壞(六國)的名城,屠殺(六國)的豪杰。B.“幣,貨幣”錯誤。幣,泛指車馬皮帛玉
器等禮物,并非貨幣。
12.C【解析】“對已然與秦國結(jié)盟的韓國”錯誤。由原文“乃儆公仲之行,將西講
于秦”“韓王大說,乃止公仲'’以及"且王己使人報于秦矣,今弗行“可知,只是韓國表達
了向秦求和結(jié)盟的意愿,尚未正式結(jié)盟.
13.(1)盟國是不能依靠的,現(xiàn)在秦國的意圖是要攻打楚國,大王不如通過張
儀向秦國求和。
(2)這樣秦、韓兩國不團結(jié),即使兵臨楚國,楚國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解析】(1)“與國”,盟國;“恃”,依靠,依賴;“因”,通過;“為和
于秦”,狀語后置,向秦國求和。
第2頁共52頁
(2)“是",這樣;“雖",即使;“病”,困頓,危險。
14.①秦國實力壓境,楚國不過假意相救,絕秦友楚并不明智;②楚、韓并無交
情又非反秦盟友,楚言救韓實乃陳軫破壞秦、韓和盟的計謀;③韓已遣使告秦欲講和,
又出爾反爾,這是欺騙、得罪秦國。
【解析】由原文“夫以實苦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虛名,輕
絕強秦之?dāng)?,必為天下笑矣”可知,秦國實力壓境,楚國不過假意相救,絕秦友楚并
不明智;
由原文“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師
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可知,楚、韓并無交情又非反秦盟友,楚言救韓實乃陳軫
破壞秦、韓和盟的計謀;
由原文“且王已使人報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可知,韓已遣使告秦欲講和,
又出爾反爾,這是欺騙、得罪秦國。
【參考譯文】
秦韓兩國在濁澤交戰(zhàn),韓國告急。公仲朋對韓王說:“盟國不能依靠,現(xiàn)在秦國
的意圖是要攻打楚國,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同秦國講和,送給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國一
起攻打楚國,這是以一換二的計策?!表n王說:“好?!庇谑蔷蜑楣倥蟪鲂凶鰷?zhǔn)備,
將到西方同秦國講和。楚王聽此消息,大為恐慌,馬上召見陳軫并告訴了他。陳軫說:
“秦國想攻伐我國已經(jīng)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韓國一座大城市,其財富可以增加兵餉,
秦韓兩國合兵向南,秦國多年夢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楚國必然會被進攻。大
王要聽從我的意見,在全國實行戒嚴(yán),挑選軍隊聲言援救韓國,讓戰(zhàn)車布滿道路,派
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車輛,加重使者的聘禮,使韓國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韓國如果不
能聽從我們,一定會感激大王,絕不會聯(lián)兵而來。這樣秦韓兩國不和,秦兵雖然來到,
楚國不會遭受大的損失。韓國如果能夠聽從我們,同秦國決裂,秦國必然大怒,因而
痛恨韓國。韓國得到楚國的援救,一定會輕視秦國;輕視秦國,它應(yīng)付秦國一定不恭
敬。這樣我們便可以使秦韓兩國的軍隊疲憊不堪,從而解除楚國的憂患。"楚王非常
高興,便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戒嚴(yán),挑選軍隊聲言援救韓國,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車
輛,加重使者的聘禮。讓使者對韓王說:“敝國雖小,已經(jīng)全部動員起來了,希望貴
國隨心所欲地對付秦國,敝國為韓國將不惜犧牲一切地進行幫助。”韓王十分高興,
便停止公仲朋使秦。公仲朋說:“不行。采取行動使我們吃苦頭的是秦國,用虛假的
名義來援救我們的是楚國。倚仗楚國的虛名,輕易停止同強秦這樣的敵人講和,一定
會被天下人恥笑了。何況楚韓兩國不是兄弟國家,又不是預(yù)先約定共謀攻打秦國的,
情況是秦國要攻打楚國,楚國這才發(fā)兵聲言援救韓國的,這一定是陳軫的陰謀。再說
大王已經(jīng)派人通知秦國了,如今使者不去,是欺騙秦國。忽視強秦的災(zāi)禍,卻聽信楚
國的謀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韓王不聽從,就同秦國停止講和。秦國果然大怒,
第3頁共52頁
發(fā)兵與韓國交戰(zhàn)于岸門。楚國的救兵不到,韓國大敗。韓國的軍隊并不弱小,人民并
不愚昧,可是軍隊被秦國俘獲,謀略被楚國恥笑,是因為錯誤地聽信了陳軫,沒有采
納公仲朋的計策啊。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韓策一》)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蘇秦始將連撞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
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闭f秦王書
十上而說不行,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
不下經(jīng),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
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蹦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
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
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生,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庇谑钦f趙
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垂,錦繡千純,
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當(dāng)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
轂連騎,炫盛于道,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使趙大重。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
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
而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
“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
B.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
C.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
D.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
11.對文中下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連橫,戰(zhàn)國時期的外交策略,指六國分別與秦國結(jié)盟為東西向的聯(lián)合。
B.“期年”與“期年之后,雖欲言”(《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期”字含義相同。
第4頁共52頁
C.乘,古代一車兩馬為一乘。百乘一般指兵車一百輛,文中意在突出蘇秦的顯
貴。
D?“謝”的含義豐富,其中之一為“道歉、謝罪”,文本中的“謝”字也是這個含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向秦王講述連橫之說時,應(yīng)該是自信滿滿的,但秦王對他的主張并不感
興趣,委婉地拒絕了蘇秦。
B.蘇秦回到故鄉(xiāng),但家人并不歡迎他,甚至父母都不愿和他講話,他認(rèn)為這都
是秦國的過錯。
C.從秦國回來之后,蘇秦沒有意志消沉,他認(rèn)為只有變得更強大,才能實現(xiàn)自
己的夢想,才能出人頭地。
D.等蘇秦功成名就之后,除了妻子依然斜著眼睛表示不屑,其他家人對他的態(tài)
度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2)當(dāng)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嫌于道。
14.蘇秦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封侯拜相的理想,請簡要說明他能實現(xiàn)理想的原因。
【答案】
10.B
11.C
12.D
13.(1)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被推行,蘇秦錢財一點
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xiāng)。
(2)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黃金萬鎰被他使用,隨從車騎絡(luò)繹不絕,一路炫耀。
14.①他堅持不懈,不屈不撓。②他勤奮刻苦,實現(xiàn)理想不靠空想。③他的合縱
主張符合六國的共同利益。
10.句意:找到了姜太公的《陰符》兵書,埋頭誦讀,反復(fù)挑選其中重要的內(nèi)容
熟習(xí)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暗锰?/p>
公……”和“伏而誦之”兩句都省略主語“蘇秦”,屬于相同結(jié)構(gòu)的謂語賓語句式,應(yīng)在“伏”
前斷開,排除CD;“其股”作“引錐自刺”的賓語,中間不能分開,排除A。故選B。
II.C.“古代一車兩馬為一乘”錯誤,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故選C。
12.D.“除了妻子依然斜著眼睛表示不屑"錯誤。原文“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
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cè)著耳朵聽他說話。表明妻子對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故
選D。
第5頁共52頁
13.(1)第一個“說”,游說;“書”,奏折;“十”,泛指數(shù)目多;“資用”,錢財;
“去”,離開。
(1)“隆”,顯赫尊榮;“鎰”,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二十兩;“轂”,本意
是指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可以插軸,借指車輪或車;
“炫域”,顯耀,閃耀。
14.“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蘇秦在游說秦王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堅持不懈,不屈
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
“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
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秦不僅有夢想,而且為實現(xiàn)夢想勤奮刻苦,實
現(xiàn)理想不靠空想;
“約從散橫以抑強秦”“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使趙大重“,他的合縱主張符合六國的
共同利益。
譯文: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
兵法的教習(xí),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
一下,我請求來實現(xiàn)這件事?!鼻赝趸卮鹫f:“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
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qū)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
大臣?,F(xiàn)在您一本正經(jīng)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dǎo)我,我愿改日再聽您的教誨?!眲裾f秦
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幾百兩銅(戰(zhàn)國時
代黃金指銅))也用完了,錢財一點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xiāng)。背著書箱,挑
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氐郊依铮拮硬幌驴棛C,嫂子不去做飯,
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dāng)丈夫,嫂子不把我當(dāng)小叔,父母不把
我當(dāng)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于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
《陰符》兵書,埋頭誦讀,反復(fù)挑選其中重要的內(nèi)容熟習(xí)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
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并自言自語說:“哪有去游說國君,而不
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
可以去游說當(dāng)代國君了!”于是在宮殿之下游說趙王,拍著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
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壁一百對、黃金一萬鎰
跟在他的后面,用來聯(lián)合六國,瓦解連橫,抑制強秦。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萬鎰的
黃金為他所使用,隨從車騎絡(luò)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隨風(fēng)折服,從而使趙
國的地位大大加重。況且那個蘇秦,只不過是出于窮巷、窯門、桑戶、格樞之中的貧
士罷了,但他橫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沒有人
能與他匹敵。蘇秦將去游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
設(shè)置音樂,準(zhǔn)備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cè)著耳朵聽他說
第6頁共52頁
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
么趾高氣揚,而現(xiàn)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
錢呀?!疤K秦嘆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dāng)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
人活在世上,權(quán)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對日:
“請之魏,約伐韓?!蓖趿钕驂圯o行。甘茂至魏,謂向壽曰:“子歸告王曰:'魏聽
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
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
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而攻之,難矣。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
而議,王必聽之。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
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
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
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
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蓖踉唬骸肮讶瞬宦犚玻埮c
子盟。”于是與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聽之,召甘
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蓖踉唬骸坝兄??!币蛳て鸨?,復(fù)使甘茂攻之。
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左成謂甘茂日:“公內(nèi)攻于樗里疾、公孫衍,
而外與韓伽為怨,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攻宜陽,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壽對日:
“公不論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羈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陽而不拔,公孫衍、
樗里疾挫我于內(nèi),而公中【注】以韓窮我于外,是無茂之日已!請明日鼓之,而不可
下,因以宜陽之郭為墓?!庇谑浅鏊浇鹨砸婀p。明日鼓之,宜陽拔。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注】公中:即韓相公仲佛,“中”通“仲”。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
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B.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
王/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
為臣之投杼也
第7頁共52頁
D.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
王/為臣之投杼也
II.對文中下列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羈旅”,意為長期寄居他鄉(xiāng),在文中指甘茂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秦國做官。
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締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結(jié)盟具有較強的約束
力。
C.“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與《屈原列傳》中“人窮則反本"的“窮''含義不同。
D.“三鼓”,文中指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起鼓舞士氣的作用,是春秋戰(zhàn)國時
的軍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覬覦周王室,甘茂于是主動請求出
使魏國,與魏結(jié)盟共同討伐韓國。
B.甘茂認(rèn)為宜陽雖然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dāng)一個郡,實力雄厚,何況秦王要
跋涉千里去進攻,要攻占宜陽實屬不易。
C.宜陽久攻不下,而且樗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導(dǎo)致武王對
戰(zhàn)爭勝利信心不足,準(zhǔn)備停止進攻。
D.進攻宜陽時,秦國士兵士氣低落,屬下左成勸告甘茂要振作建功,向壽則建
議甘茂研究軍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
(2)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14.甘茂在幫助秦國的過程中遭遇多種困難,他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呢?請簡
要概括。
【答案】:
(1)C
(2)C
(3)C
(4)①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p>
當(dāng)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勞全歸于您。
②單于召集會見蘇武的下屬,除去以前已經(jīng)投降的和死去的,隨蘇武回漢朝的總
共九人。
(5)①制定聯(lián)魏攻韓的計策,為秦國獲取利益。②審時度勢,制定盟約,防止秦
武王反悔。③頂住壓力,重賞士兵,振奮士氣,攻取宜陽。
第8頁共52頁
譯文:
秦武王對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來窺視周王朝的統(tǒng)治,我死后就可以
永垂不朽了?!备拭f:“我要求出使魏國,與他們相約共同攻打韓國?!庇谑?,
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甘茂來到魏國,便對向壽說:“您回去
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暫時不要進攻韓國。'事成
之后,把一切功勞全歸于您。”向壽回到秦國,把這話告訴了武王,武王便在秦
邑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問他為什么暫時不進攻韓國?甘茂回答說:
“宜陽是韓國的大縣,上黨和南陽兩郡間的財富都聚積在這里,它名義上是縣,
實際上相當(dāng)一個郡。現(xiàn)在大王穿越重重險阻,要跋涉千里去進攻韓國,實在太難
了?。∪缃裎沂莻€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疾和公孫衍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
來同我爭議攻韓的得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從前,曾子在費地,費地
有個與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子殺了人。'
曾子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說:
'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照樣織布。又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
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墻,倉皇逃跑了。像曾
參這樣賢德的人,而曾參的母親又對他那樣信任,可是三個人懷疑他,就使曾參
的母親不能信任他。現(xiàn)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親相信曾
參那樣,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會像曾參的母親那樣扔掉梭子逃
跑的?!蔽渫跽f:“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庇谑俏渫鹾透?/p>
茂在息壤訂立盟約。
后來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還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孫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
議論進攻宜陽不恰當(dāng),武王打算聽信他們的意見了,因而特別召回甘茂,把情況
告訴他。甘茂對武王說:“息壤的盟誓就擺在那里!”武王也說:“是啊!”于
是調(diào)動全部兵力,支持甘茂繼續(xù)進攻。宜陽沒有攻下,秦兵已死傷甚眾,甘茂準(zhǔn)
備停戰(zhàn)。楚人左成對甘茂說:“您在國內(nèi)受到樗里疾、公孫衍二人的攻擊,在國
外又與韓佛結(jié)怨,如果您不能建立戰(zhàn)功,就會走投無路了?!备拭ゴ蝽n國的宜
陽,連續(xù)三次擂鼓進軍,但士兵仍然不前進。秦國右將軍向壽說:“您如果不研
究軍事和兵法,就會陷入絕大的困境?!备拭f:“我是一個寄居在秦國而現(xiàn)在
當(dāng)上了秦國左丞相的人?,F(xiàn)在宜陽攻不下,在國內(nèi)又有公孫衍、樗里疾百般阻撓,
國外有韓伽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這是我的末日到了!明天讓我再擊鼓進軍,
如果還攻不下來,就把宜陽城郊作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
錢來加在公家的賞金里。第二天擊鼓進軍,宜陽便被攻下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第9頁共52頁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
“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贛轅'繳氏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
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
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
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
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
去王業(yè)遠矣?!?/p>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務(wù)富其民;欲王
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
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
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槺粋姸艘苑印9拾我粐?,而天下不
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
攻蓮劫天壬劫天天惡名ML未必利也又有丕義之名而攻天王之質(zhì)丕欲危臣請謁其故:
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
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
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聽子?!?/p>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
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危
B.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危
C.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危
11.對文中下列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絕南陽”中的“絕”是“斷絕”之意,和《勸學(xué)》中“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
的"絕''意思不同。
B.“秦益強富厚”中的“益”是“更力口”之意,和《師說》中的“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中的“益''意思相同。
第IO頁共52頁
C.“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中“敝”與成語“敝帚自珍”中的“敝”意思相同,都是指
“疲憊,困乏”之意。
D.“顧爭于戎狄”中的“顧”和“三顧茅廬”中的“顧”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一句交待了事件的起因,繼之雙方互
陳觀點。最后以定蜀的結(jié)果對雙方看法的高下作了最后的裁定。
B.張儀正面論證伐韓之利后,再從反面論證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長,
荒遠貧瘠。勝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為利”。無名無利,且“敝兵勞眾”,
其弊大矣。并認(rèn)為伐蜀將會毀了王業(yè)。
C.秦惠王采納了司馬錯的意見,出兵進攻蜀國。蜀國歸附以后,秦國就更加強
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諸侯國了。
D.司馬錯認(rèn)為蜀國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領(lǐng)袖,然而朝政卻像夏
桀、商紂一樣混亂,以秦國的國力攻打它,就像驅(qū)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
13.把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
②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14.針對張儀之論,司馬錯斬釘截鐵地用“不然”二字進行反駁,請概括他的理由。
(3分)
【答案】
10.B
11.C
12.B
13.①現(xiàn)在三川之地和周室,就是天下爭名的朝堂爭利的集市,而大王不在這里
爭奪,反而要與夷狄爭奪,這離帝王之業(yè)太遠了!
②所以攻取一國,但天下卻不認(rèn)為我們殘暴;獲得蜀國的全部資財,各國諸侯不
認(rèn)為我們貪婪。
14.①秦地小,民貧,尚不具備成就王業(yè)的條件。
②蜀有桀、紂之亂,易攻易伐,一舉數(shù)得,既有利又師出有名。
③伐韓未必有利,又有挾天子的惡名,勢必迫使各諸侯國聯(lián)合抗秦,使秦處于危
險的境地。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題。
蘇秦為楚食叢,說韓王曰:“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常阪之寒,東
有宛、穰、消水,南有除山,地方千里,帶甲數(shù)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以
第11頁共52頁
韓卒之勇,被堅甲,跖勁弩,帶利僉I」,一人當(dāng)百。夫以韓之勁與大王之賢,乃欲西面事秦,
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為天下笑,無過此者矣。是
故愿大王之熟計之也?!按笸跏虑?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
與之即無地以給之丕與則棄前功而后更受其禍且夫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
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買禍者也。臣聞鄙語Er寧為雞口,無為
牛后',今大王西面交置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
有牛后之名,臣竊為大王著之“韓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劍,仰天太息日,“寡人雖死,必
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詔之,敬奉社稷以從。”
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曰:“韓地五谷所生,非麥而豆;一歲不收,民不厭糟糠;地方
不滿九百里,無二歲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負養(yǎng)在其中矣。
秦帶甲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趺后,蹄間三尋者,不可稱
數(shù)也。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
夫戰(zhàn)孟賁、烏獲①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以異于墮千鈞之重,集于鳥卵之上,必
無幸矣。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比周以相飾也,皆言曰:'聽
吾計則可以強霸天下。夫不顧社稷之長利,而聽須臾之說,讓誤人主者,無過于此者
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jù)宜陽,斷絕韓之上地;東取成皋、宜陽。則鴻名之宮,桑林
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絕上地,則王之國分矣。先事秦則安矣,不事秦則危矣。
夫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逆秦而順楚,雖欲無亡,不可得也。故為大王計,莫如事
秦。"韓王曰:“客室而教之,請比郡縣,筑帝宮,祠春秋,稱東藩,效宜陽。”
(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
【注】①孟賁是周朝時期的著名勇士,烏獲是戰(zhàn)國時秦國的大力士。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與之/即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后更受其
禍人
B.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與之/即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后更受其
禍/
C,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與之/即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后更受其
禍/
D,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與之/即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后更受其
禍/
11.下列對文中下面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合從,蘇秦游說六國聯(lián)合對抗秦國的策略。秦在西,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
B.交臂,與“失之交臂”“交臂”的意思不同,在這里有因降服而恭敬的意思。
C.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用來泛稱國家,文中意思為后者。
第12頁共52頁
D.幸,指對方行為使自己感到幸運,與“緝立遠視,而望幸焉”中的“幸”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秦認(rèn)為憑著韓國的強大,卻想向秦國稱臣,給秦王修筑行宮,接受封賞,春
秋兩季向秦進貢祭品,會被天下人恥笑。
B.蘇秦認(rèn)為韓國像臣子一樣服從秦國,韓王就會有做“牛后”的丑名,韓王聽
后非常慚愧,按住手中的寶劍,仰天嘆息。
C.張儀認(rèn)為韓國的土地縱橫不足九百里,面積有限,糧食出產(chǎn)不足,如果收成不
好,百姓就連酒糟和谷皮都吃不上。
D.張儀認(rèn)為違背秦國、順從楚國的做法,會導(dǎo)致韓國的滅亡,如果能夠歸順秦
國,會轉(zhuǎn)禍為福,這樣做對韓國有利。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己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買禍者也。(4分)
(2)無以異于墮千鈞之重,集于鳥卵之上,必?zé)o幸矣。(4分)
14.張儀勸說韓王采用了怎樣的游說策略?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
IO.C
11.D
12.B
13.(1)拿著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無止境的貪欲,這就是所說的(自己去)購買
怨恨和災(zāi)禍啊。(“逆”1分、"市”1分、判斷句1分、句意1分)(2)就和把千
鈞的重量壓在鳥蛋上沒有不同,一定不能幸免。(“無以異于”1分,“集”1分、"幸”1
分、句意1分)14.①弱化韓國的實力②瓦解其斗志③批駁合從,威逼韓王臣
服。(評分標(biāo)準(zhǔn):1點1分,共3分)
【譯文】
蘇秦為楚國組織合縱聯(lián)盟,游說韓王說:“韓國北面有鞏地、洛邑、成皋這樣堅
固的邊城,西面有宜陽、常阪這樣的關(guān)塞,東面有宛地、穰地和滴水,南面有隆山,
土地縱橫千里,士兵幾十萬。天下的強弓勁弩,都是韓國的產(chǎn)物,憑著韓國士兵的勇
敢,穿上堅固的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株洲農(nóng)商銀行筆試題型及答案
- 2025年中國銀行風(fēng)評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招聘考試題目及答案
- 2025年??茊纹瑱C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專科 民法學(xué)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協(xié)理崗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入職筆試題型及答案
- 2026屆廣西賀州市中考英語適應(yīng)性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銀行面試題及最佳答案
- 2025年上虞招聘面試題及答案
- 服裝工業(yè)化課程設(shè)計
- 高中英語必背3500單詞表
- 心理健康輔導(dǎo)個案:偷穿女裝的他理性情緒療法和心理劇技術(shù)應(yīng)用
- 車輛檢查表(貨運車輛)
- 現(xiàn)場急救知識培訓(xùn)及AED設(shè)備配置規(guī)范
- 胰腺炎合并糖尿病護理查房課件
- 烘焙原理第三版
- 新能源汽車生產(chǎn)線下線EOL測試和電檢診斷測試技術(shù)方案
- 銷售部評比方案
- GB/T 2828.2-2008計數(shù)抽樣檢驗程序第2部分:按極限質(zhì)量(LQ)檢索的孤立批檢驗抽樣方案
- 精密驅(qū)動與傳動-以超聲電機為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